学而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短视频剪辑培训机构哪个好课程难度如何?

根据自身的多年学习经验,总计出了零基础自学吉他到入门的16个步骤以及4个月时间的学习及练习。我根据自身的学习经验,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写了整整2天时间,总结出“零基础自学吉他到弹唱的16个学习步骤”,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以下回答只适合民谣吉他)以下的分享有不足的地方还请大家评论区留言补充更正自学吉他的16个系统学习步骤:1.学前准备学习前需要准备的东西:①吉他对于初学者来说,选择一把称心如意的吉他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初学者对吉他的了解甚少,网上的虚假宣传甚多,所以很有可能会踩坑买到一把很烂的吉他。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选购吉他的话,可以查看这篇新手购琴防坑指南:新手入门吉他买哪种比较好?②变调夹先看看变调夹的样子,直接上图片变调夹一般在后期我们弹唱歌曲的时候会用到,买吉他的时候一般都会送的。③调音器可以下载一款guitar tuna的调音软件或者使用电子调音器调弦④节拍器节拍器很多人不知道长啥样,来直接上图片网上一个节拍器几十块钱挺便宜的,有条件的话最好买机械节拍器,练琴时看着摆锤摆动更加直观。但如果是每天晚上在家练琴,那还是买电子节拍器吧,可以调节音量,不扰民。当然,也可以网上下载“节拍器”软件,都可以用!2.认识吉他一张图带你全面认识吉他的构造3.吉他调音吉他调音非常简单,对于初学者来说调音的时候一定要慢调,尤其是1、2、3这三根最细的弦最容易调断。吉他调音有两种方法:(1)电子调音器调音123456弦定音为EBGDAE
步骤为:先把调音器上的按键设置到G档(吉他档),调音器夹在琴头,右手依次拨空弦,核对每根琴弦空弦的音,最细的是1弦最粗为6弦,从1弦开始调,右手拨响1弦空弦(空弦指左手不用按右手直接力度适中的拨响),看调音器显示的音名是否为E,如果不是E就要手动调节1弦扭(注意:123弦钮顺时针慢速调节,456弦扭逆时针慢速调节)边调边弹空弦边看调音器的变化,一定要调到E,且显示屏绿色。其他琴弦调节也是同样方法。注意:123456弦要调到对应的EBGDAE。(2)软件调音方法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给自己的爱琴调音的话可以看这篇软件调音教程:吉他干货|最简单易学的吉他调音方法(初学者必看)关于调音,可以参照下方视频学习(包含软件调音和调音器调音):https://www.zhihu.com/video/14795641456919552004.持琴姿势与右手拨弦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养成正确的持琴姿势与正确的右手拨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很多自学的琴友由于这一步错误了,也没有人指导纠正,导致错误的学习了一两年时间,最终手型定型了要纠正就非常困难了。可以看看这篇文章:吉他干货|最正确标准的持琴姿势与右手拨弦方法也可以参照如下视频学习:https://www.zhihu.com/video/1479565473717620737我们再来做个右手空弦拨弦练习练习右手拨空弦 63231323(大拇指下拨6,321弦食指,中指,无名指负责上拨) 53231323(大拇指下拨5,321弦食指,中指,无名指负责上钩)
43231323(大拇指下拨4,321弦食指,中指,无名指负责上钩) (6543 5432 4321,右手拨弦都是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负责),右手可以根据个人情况留长短适中的指甲,拨弦要求拨到声音清晰,速度均匀连贯性好,失误少,还需要会用拨片来拨以上顺序。关于留指甲的问题可参照如下视频讲解:弹吉他到底要不要留指甲https://www.zhihu.com/video/14795684289529241605.左手(半音阶)爬格子练习爬格子可能对很多初学者来说比较枯燥乏味,但还是必须要练习的。练习爬格子的目的如下(1)让手指更分得开。没有弹过吉他的初学者左手对吉他琴颈、指板等都没有产生肌肉记忆,手指的机能自然也没有得到开发,那么在按弦的时候就会有困难,再加上后期的转换起来就更有困难了。所以一定要打开手指,吉他指板个品格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对打开手指有一定的帮助。(2)养成正确的左手姿势。爬格子对手型的要求非常严格,而且在配合右手的弹奏时还会检查到左手的按弦有没有按到位,对培养正确的左手按弦姿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3)培养手指记忆。六根琴弦上的爬格练习,有多种扩展与变化,对于初学者可以起到熟悉琴弦间距离的作用。每次的爬格子就是在培养肌肉记忆。如何正确的爬格子?爬格子练习看似简单,实际如果不按照标准去爬的话可能是在做无用功。所以你的爬格子到底有没有用,要看你练习的方式其次再是不断的坚持练习。(1)右手拨弦。每根手指负责的弦并不是固定的,但刚开始时可以拇指负责456弦,食指、中指、无名指负责321弦,拨哪根弦就用哪根手指,当熟悉琴弦后,123弦可以用食指和中指交替拨弦。(2)左手保留指和预备指。上行爬格要求“保留手指”,即在中指落下按弦的时候,食指并不抬起离开,其余手指,以此类推。而下行爬格则要求“预备手指”,例如小指按弦的时候,无名指同时落在琴弦品格上,做好下一个音的准备,此时只要小指抬起,无名指所按的音,早已准备就绪,中指和食指,以此类推。(3)左右手同步。右手在配合爬格子的时候,要检查弹出来的音响不响,或者出现杂音,都是有问题的。所以左右手一定要保持同步。(4)左手按弦。按弦的每根手指第一关节一定要保证立起来,用指尖去按弦,然后每个手指尽量接近品柱去按弦。爬格子的方法可以参照如下视频:https://www.zhihu.com/video/1479570821417431041跟着谱子练习爬格子了解了以上爬格子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后,我们再来跟着谱子练习一下,在练习爬格子时请务必打开节拍器。跟节拍器是最基础的节奏培养练习,那么在爬格子的时候就开始做也是无可厚非的。初期节拍器要开慢一些来适应节奏,在确定每个音符都演奏的饱满连贯之后,慢慢地提升练习速度。刚开始练习时速度可以从60开始慢慢的加快速度。6.C大调音阶练习我们先来熟悉一下C大调MI型音阶的指法图,然后把它弹出来。当我们熟悉了以上的C调mi型音阶的指法后,再来练习一下《Mi型音阶小蜜蜂练习曲》7.《生日快乐》单音练习经过以上6个步骤的学习与练习之后,很多人想完整地弹一首歌曲,那么我给大家准备了一首每个人必须要学会的吉他弹唱歌曲《生日快乐》歌。初学者一定要把这首简单版的《生日快乐》练习曲学会哈8.认识六线谱六线谱(Tablature,简称TAB)是一种专为吉他设计的记谱方法,它的基本结构是由六根间隔相等的线组成,六根线分别代表吉他上的六根弦。最上面的一条线代表吉他的最第1根弦;最下面的一条线,代表吉他的第6根弦。(如下图所示)如果上图你看不懂的话,没关系。这时候需要吉他的帮助,我们拿出自己的吉他来对照着上图就能很直观的看出六线谱上从上到下是在吉他上的哪根琴弦了。(如下图所示)(1)认识三种吉他谱上的记谱方法六线谱对吉他常用的演奏方式(独奏、分解伴奏和漫弹节奏)分别用如下方式记录①独奏记谱法在六条线上写上阿拉伯数字。六线谱中的数字表示吉他的品格,写在线上的数字表示左手按第几品,数字所在的线即右手应弹的弦。如下图所示:在上图的例子中,0表示1弦空品(0代表空弦不需要按品),然后是2弦1品,3弦0品,依此类推。看懂了上面的六线谱,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张真正的TAB六线谱,根据上面的基础,我们不难推出下面的演奏方法。你需要依次演奏5弦3品,然后继续是5弦3品,然后是3弦空弦,依此类推进行弹奏。认识了吉他谱上的数字之后,我们还需要从六线谱上获得另外两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速度与节拍,就好像是唱歌,哪个字要唱的久,哪两个字要连着唱,整首歌要以怎样的速度去唱,这些信息便是谱子中的速度与节拍要表达的,我们以具体的单音他六线谱为例来学习下:(如下图所示)上图左上角标注了这首歌的速度与拍子信息。拍子:34代表这首歌的节拍为3/4拍(读作四三拍),其中的分母4代表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分子3代表每小节共3拍。除了3/4拍,常见的还有4/4拍、2/4拍、6/8拍等等,例如 6/8拍,就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6拍。速度:数字120代表每一分钟应该打120拍,由于这首歌是3/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所以结合速度可得,每个四分音符的时值是0.5秒。那么小节和四分音符又是什么呢?我在上图中框出了一个小节(第7小节),里面包含了两个四分音符与两个八分音符,数字下面带有长长尾巴的就是四分音符,而带有长长尾巴,尾巴上又有一条横线的则是八分音符,举一反三,尾巴上带有2条横线的就是十六分音符了(谱例中未出现),八分音符的时值是四分音符的一半,所以框中的两个八分音符实际上时值与一个四分音符相等,分析这个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拍子的概念。(在练习的时候打开节拍器是培养节奏感的好习惯)②分解和弦伴奏记谱法在六线上画“X”,此时六线谱上方往往有关于左手按和弦的指法图或标记表示。那么你就用左手按好和弦,“X”表示用右手指弹响其所在的弦。谱中用一条竖线连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X”表示用右手指同时拨弦。(如下图所示)③扫弦节奏记谱:在六条线上画“↑”、“↓”等符号,此时六线谱上方也往往有关于左手指法的提示。图中的箭头表示我们要按箭头所指的方向快速扫弹箭头所盖住的琴弦,没有盖住的弦不用扫弹,图中的虚线箭头是我们调节动作的假动作,需要动作,但不要扫出声音!(如下图所示)上图中近琴头第一个箭头。就是你手持吉他时右手向下扫654321弦。可用右手食指甲背亦可用大拇指扫。近琴箱的那个短箭头是只扫321弦。有时候,上述几种记谱法会在同一首六线谱中出现。左手按六线谱上面所标的和弦,右手按六线谱中的数字,X以及箭头的先后顺序进行弹奏。举例说明:更多关于音符与六线谱的内容可观看如下视频:https://www.zhihu.com/video/14795807720933867529.认识和弦图与按法练习(1)认识和弦图吉他和弦图其实跟认识吉他六线谱有些相似,吉他六线谱是横着看,和弦图就要竖起来看。(如下图所示)看吉他琴弦,从右往左看,最右边的是1弦,然后依次往左是2弦、3弦、4弦、5弦、6弦。看吉他品格从上往下看,最上面的是吉他的1品,依次往下是2品、3品、4品等等。我们以C和弦为例子(如下图所示)和弦图(上图左)六根纵向直线代表吉他六根弦面对和弦图时最左边是六弦(最粗),最右边是一弦(最细)。横向的小格子从上往下数是第一品、第二品…,上图左就是常见的C和弦图,你需要用左手按住五弦三品,四弦二品和二弦一品,上图中的数字1、2、3分别代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上图中用红点直观地将C和弦的按法在吉他指板上表现出来,上图右为C和弦左手按法演示图。“①、②、③、④”表示左手手指。“○”表示空弦,不用按。“×”表示不用按,也不能弹响。下面就是一组常用的吉他和弦图,我们上面认识C和弦图,用同样的方法你就能认识Dm、Em、F、G和Am其它6个和弦图了,简单吧!(2)和弦按法练习以下是我们常用到的C大调和弦图,C、Dm、Em、F、G、Am、G7这几个和弦需要我们初学者熟练掌握的,这也是我们吉他弹唱的第一步。下面我们拿起吉他来做一个和弦的按法练习①C和弦食指放在2弦的第一品上,中指放在4弦的第二品上,无名指放在5弦的第三品上:②Dm和弦食指放在1弦第一品上,中指放在3弦第二品上,无名指放在2弦第三品上:③Em和弦食指放在5弦的第二品上,中指放在4弦的第二品上:当然,也可以用中指放在5弦的第二品上,无名指放在4弦的第二品上:④F和弦食指大横按在一品上,中指放在3弦的第二品上,无名指放在5弦第三品上,小指放在4弦第三品上:⑤G和弦有两种按法:a) 食指放在5弦的第二品上,中指放在6弦的第三品上,无名指放在1弦的第三品上:b) 中指放在5弦的第二品上,无名指放在6弦的第三品上,小指放在1弦的第三品上:⑥Am和弦食指放在2弦的第一品上,中指放在4弦的第二品上,无名指放在3弦的第二品上:可以做些练习:左手按C和弦,右手拨53231323 ;左手按AM和弦,右手拨5321323 ;左手按DM和弦,右手43231323;左手按G和弦,右手拨63231323。初学和弦,一个和弦有可能需要按压半个月才能熟练,到后面就会慢慢加快速度了。10.左手和弦转换与右手练习(1)关于和弦按压的一点点小建议:和弦按压其实不难,从简单的做起,然后逐步复杂化。先学不用大横按的和弦,比如C Am
Dm G 再学需要大横按的和弦,比如F Bm B 等。和弦学习一般需要配合右手的节奏型,比如 C
53231323 Am 53231323 Dm 43231323 G 63231323
新手朋友学习和弦分2步:第一,先反复轻按压找准那个和弦的手指位置,做到轻按上去基本不出错。第二步,再进行下压。第三步:在按准确的情况下练习下压。 前期一个和弦按10天半个月都是正常的,请不要放弃。(2)左右手和弦转换配合练习来我们跟着和弦转换练习谱子来左右手配合着练习一下:①C-Am-F-G-C和弦转换练习曲②Am-Dm-Em-G这四个和弦之间的转换11.节奏与节拍练习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节拍与节奏,直接上图片(1)什么是节奏(2)节奏感练习建议节奏感这个东西,有些人天生就很好,有些人天生就很差。非洲人的节奏感特别的好,你看很多敲击乐器基本来自非洲,比如:“非洲鼓:。节奏感回归到我们吉他弹唱上来,往往会遇到节奏感的问题,为什么平时在练习的时候都很好,但是一旦到要唱的时候,拍子就变得怪怪的,弹唱始终不协调,弹琴与唱歌联系不到一起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进,都会出现进早或进晚的情况,让人不知所措,以至于开始怀疑自己究竟是不是弹吉他的料,开始变得没有信心起来,这就是节奏感出了问题。别着急,其实问题只是“不熟”罢了。当我们遇到这样的难题,不妨换一首相对简单的曲子,从最基础的的歌曲“一拍一下”进行练习。俗话说的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别弹太快,找出节拍器,跟着节拍练习,以让自己保持一个匀速的弹奏速度,等到养成好的习惯,熟悉了「一拍一下」以后,我们再来进一步开始复杂的节奏练习。不是每一个人天生就有很好的节奏感,都是依靠不断持之以恒的练习累积提高的。跟节拍器之前,首先要确保你练的已经非常熟练,刚开始跟节拍器,很多琴友会觉得很头疼,不是太快就是太慢。退一步想,这也何尝不是好事,因为至少你已经听出来了自己弹的速度有问题。你只要把握好,当你比节拍器快就弹慢一点;比节拍器慢了就开始弹快一点,慢慢调整,到跟节拍器一样的速度就对了。节拍器的速度注意不要一开始就设置太快,调到一个自己可以跟的上的速度就行,只有通过不断练习,右手有规律的重复练习同一个节奏,就能够完全克服这个困难。 一个动作反覆的练习时间一长难免无聊,但这个过程是必经的。先把基本型练好再来变化吧,别去想挑战比较有变化的伴奏,所有变化都是从基础来的,一定要稳扎稳打的把基础练好,才可以试着弹奏变化型。等到学到一定的程度后,常用的节奏型态都没问题了,了解各种拍子跟节奏型态就必须开始着手学习了。各种拍子跟节奏型态的弹法有哪些,什么叫4、8、16 分音符?什么叫做连音符?什么叫附点?三连音?四分音符三连音?休止符?一个小节会有几拍?只要我们把基础打牢,掌握好了要领,变化型几乎都是不用练,立刻就能上手弹的。(3)节奏感练习方法练习节奏感三大方法①跟着节拍器练习说到节奏和时值,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说说节拍器。如果你是一名吉他手,那么你就应该知道节拍器的重要性。要么跟着节拍器练习,精准地演奏时值;要么从来都没有跟着节拍器练习过,弹得稀巴烂。节拍器是让你掌握时值的标杆,它能够帮助你成为一名强大的吉他手。不过在你把事情搞糟之前,你最好还是需要了解一下该如何使用它。让我来解释一下:如果你想要演奏一个特定的节奏型,那么你需要知道这个节奏型中的每一下该在节拍器Click声的哪个位置出现。否则,无论你是弹快了、慢了,还是完美地弹奏节拍上,你自己都不知道。 ②练习演奏的连贯性在进行实际演奏之前,我更倾向于让大家做一个会经常被忽视的练习:连贯性。尝试过连续五分钟毫不间断地演奏八分音符吗?你也许该这样练习一下。它会有益于你的肌肉记忆,同时帮你把握节奏的准确。持续扫弦五分钟不要停。即使节奏部分非常简单,但其实实际去练习的话并不简单。首先,你要先关小音量,然后你要演奏得比节拍器稍慢一些。总体的声音听上去感觉会不是很均匀,这时,你要集中注意你演奏得慢的部分,然后不断加快速度,直到恢复到正常的速度。 ③演奏固定的练习条如果你开始使用节拍器进行练习,那么你就要知道你想练习的节奏型要在节拍器Click的哪个位置出现。无论是在Click声前或后,还是正好弹在Click声上,你都可以自己把握,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演奏风格。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能提现出节奏的场景,比如:母鸡下蛋后的嘎哒哒叫声,我们的脉搏,钟表,潮水等等。(4)什么是节拍?直接上图片更多关于节奏与节拍的讲解可以观看如下视频学习:https://www.zhihu.com/video/1479588771217321984(3)用脚打拍子练习首先我们来看一个Tommy老爷子用脚打拍子的视频关于用脚打拍子的详细讲解,请看下图:12.右手拨弦速度练习当我们完成了以上的练习之后,再来做一个右手的速度练习。练习要求:必须跟着节拍器练习,速度一定要开到80.13.《往后余生》弹唱练习这是一首C调的弹唱入门歌曲,大家一定要好好练习。全程没有什么难一点的和弦,这里注意要用到变调夹夹2品,C调和弦弹唱就可以了。关于弹唱结合的建议:大家可以先把谱子弹熟练了,然后再去把歌曲唱熟练了,最后两首歌曲结合在一起弹唱练习14.技巧练习民谣吉他的演奏技巧有很多:滑音、击勾弦、揉弦、推弦、切音、打板等等。毛社长主要介绍两种我们初学者常用到的技巧:击勾弦和滑音(1)击弦演奏击弦很多时候也叫做“打弦”或者“槌弦”。看下图上半部分,击弦在吉他谱中用一个英文字母“H”外加一个圆圈表示,是英文“Hammer-on"的缩写,它有敲打的意思。击弦的两个音一定是从低音到高音才可以操作的,一般常用的是小二度、大二度、小三度的击弦,在吉他品上两个音符分别是相邻、隔一品、隔两品。具体的演奏方法是这样的:先用左手的一个手指按住第一个音,用右手弹响后,再用左手的其他手指用力的击打在下一个音所在的品,发出声音。两个音右手只需要弹一次,接着左手击打发音。比如第一个先右手弹一下4弦空弦,然后再用左手的一个手指用力敲击4弦2品把弦按住,发出响声。(2)勾弦演奏勾弦与击弦相反,它是从高音到低音的。看上图中间部分,在吉他6线谱中用一个英文字母“P"外加一个圆圈表示,英文Pull Off的缩写。这样演奏:先用两个手指同时按住两个音,右手弹响,然后再用后面的一个手指勾响琴弦,前面一个手指按住不放,发出声音,右手同样只是弹一次。如上图中间部分第一个勾弦,先用左手食指按住2弦一品,右手弹响琴弦,然后再用食指勾响琴弦,发出声音。击勾弦多数情况下会结合使用,如果一个音符添加两个倚音修饰,会用快速的击勾弦来演奏,看上图最下面。(3)滑音演奏滑音在吉他6线谱中用一个英文字母“S”外加一个圆圈表示。滑音就是由弹响某一个音,滑到另外一个音,左手用同一个手指,滑音分为上滑音和下滑音。上滑音这样演奏,先弹响较低的音,然后左手手指不离开琴弦,用同一个手指滑向较高的音。下滑音,先弹响较高的音,然后手指不离开琴弦,同一个手指滑向较低的音。无头滑音和无尾滑音。这是一种更加灵活的滑音,无头滑音指,没有指定从具体的那个音哪一个品开始,滑到指定音停止,多用在低音滑向高音。无尾滑音则相反,从指定的某一个音开始,滑到任意的一品结束,多数用在高音滑向低音。这种滑音一般跨度比较大,一般都会5、6个品以上的跨度,电吉他上最经常使用,弹电吉他的左手在整个吉他指板上来回快速移动,很多时候就是在使用大跨度的无头、无尾滑音,看起来非常的酷炫。看下图吉他谱的表示方法。可参照如下视频学习:https://www.zhihu.com/video/147958964689153638415.大横按练习这是初学者入门的最后一道关口,是劝退和弦,也是死亡封闭和弦。据说如果没有F和弦,中国将多出1亿个吉他手。对于没掌握技巧的小白来说,靠自己摸索掌握这个和弦确实挺难的,那么有没有什么快速攻克F和弦的方法呢?请看这篇文章介绍:吉他干货|初学者如何快速攻克F和弦?可参照如下视频学习:https://www.zhihu.com/video/147959029996239257616.《纸短情长》弹唱练习这首歌曲弹唱难度:☆☆☆是一首原调D调的歌曲,用C调指法弹,初学者在练习过程中先要把这两个和弦练习熟练之后,再去弹这首歌曲。最后,如果你是“上班族”或“学生党”平时没时间去线下学琴,想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吉他。自学又怕没老师指导走入误区,跟着网上的免费教程学又不系统,学习中遇到问题又没有人解答,自己练得对不对也不知道,那就来跟我系统学习吧!每天只需一个小时,再加上我的1对1 答疑、指导、纠错以及全程陪伴督促练琴,同样能达到线下跟老师面对面学习的效果。课程支持免费试学,不适合7天内无理由退款。点击下方↓课程链接报名哦(知乎用户报名可优惠100元,仅需399元,限时2天)
慎重选择理工科专业。在做出选择之前,需要将以下两点考虑清楚,做好心理准备。第一,要做好面对严酷的课业压力的心理准备。理工科专业内部的两极分化是系统性的,并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虽说国家需要理工科人才,但这是掌握核心能力的高端人才限定,和大部分毕业生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掌握核心能力的路是崎岖的,需要在一定天赋的保障下投入大量精力才有可能成功。第二,要做好最终只能进入产业一线的心理准备。对占绝大多数的最终未能掌握核心能力的人来说,进入产业一线是最终的结局。产业一线的工作需要的将是技术而非知识,到那时学历并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无论你是 985、211 或是双非、二本、专科毕业,做的工作都会是相似的。接下来我将系统介绍选择理工科专业的四个注意事项和就业逻辑,帮助你提前做好学业、就业规划,不走弯路,事半功倍:1 选择理工科专业的四个注意事项:两级分化的业界需求、大部分人没有退路、科研与就业夹缝中的专业、摆正心态调整预期;2 理工科就业逻辑:专业对口、转行、交叉学科、未来出路、天坑专业等话题探讨1 两极分化的业界需求无论是在专业学习上,还是在业界需求上,理工科专业都必然是两极分化的,当下的工业发展模式注定了这一点。少数最优秀的人占据了近乎全部的好机会,不缺工作做,也不会被一两个行业所限制;但剩下的绝大多数人都只能去做本质技术工人。这对应着教育模式和就业模式的系统性二分。在学习上,部分优秀学生可以掌握整个知识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到处转行;而大部分学生为了掌握这些困难的知识而度过了痛苦的四年,最后还只能发现自己学的东西毫无用处。在就业上,业界的岗位逐步分化成了少数工作内容接近科研的高端岗位和大部分只需要按说明书操作设备的低端岗位,中间的缓冲地带越来越少。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需要人来主导的环节越来越少,大量知识被封装在工业软件和设备中,操作软件和设备的工程师并不需要理解它们,只需要学习一些通用的基本技术,然后按照说明书做些操作就能完成工作。这种模式深刻的改变了工业生产:原本需要 100 个懂具体技术的工程师分别在 100 个一线生产单位进行技术指导;但现在只需要 10 个懂基础技术的工程师开发出一套自动化程度很高的设备把具体的技术封装在里面,而那 100 个一线生产单位只需要找几个能照着说明书操作设备的技术工人就可以了。两极分化的业界需求也注定了工科专业的出路必然是两极分化的。极端点讲,现代工业发展只需要两类人,大专生(一线技工)和硕博士(研发人员)。如果到不了硕博士的要求,那么就只能去做一些大专生的活,拿大专生的工资。而每个行业需要的研发人员是有限的,这也是诸多专业成为「天坑」的最直接原因。很多工业门类整体体量巨大,如材料、化工、土木、水利、电网、核能等领域,但其对研发人员的需求有限,因此很多「高材生」毕业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入职之后发现身边的同事学历都比自己差了不少,进而发出「这专业是坑」的感叹。这种工业发展模式并不因前沿交叉领域的涌现而改变,就算出现再多「智慧城市」,「智慧电网」,「通过新技术监控生产」之类的高大上的业界需求,它创造的需要大专生的工作岗位还是比需要硕博士的工作岗位多无数倍。如今很多高校不断开出「AI × 工科」的专业,也对这一点于事无补——高端人才没那么好培养,而只要培养不出高端人才,毕业生最后也一样要去做本质技术工人。2 大部分人没有退路很多人喜欢用清华这种学校的理工科专业出路去类比整体情况。如果我们把目标限定在清华,就会发现理工科的毕业生出路实际上没有差的,虽然在业内找不到好工作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只要肯花点功夫转行,待遇总归不会差。换句话讲就是说,学了理工科专业的人总归是有退路的。不过这可是清华,对能考进清华的人来说,在自己的专业成为冷门后转行自然不是一件多困难的事情,但以绝对难度而言,99% 的人都根本达不到转行门槛。从理工科专业转出的「复合型人才」普遍受到各行各业青睐。如数学、物理博士转入金融,各工科毕业生转去做和本行接近的自动驾驶、计算机、芯片制造,或交叉到咨询、法律行业等等。对头部院校的学生来说,当本专业直接对应的业界发展受阻,难以找到满意工作时,转行似乎是一件轻描淡写的事情。但所有的转行都需要借助扎实的专业基础实现,转去金融的人需要有优秀的数理基础,转去计算机的人需要有优秀的代码能力,转去自动驾驶或芯片制造的人需要有优秀的软、硬件能力,转去咨询、法律的人需要对自身原本所处的行业有深刻的理解。举例而言,华为愿意开出 40+ 年薪收下做探测器的物理博士,看中的并不是做探测器的手艺,而是因为一个能自主设计、调试探测器并进行科研的博士自然有能力帮华为设计新的类似硬件。具体的、应用面狭窄的技术从来都不受欢迎,而未能跨过门槛,锻炼出核心能力的人,到最后也就只掌握这一门应用面狭窄的技术了。归根结底,复合型人才之所以受欢迎,或是因为他们具有比始终处于同一专业内的毕业生更扎实的基础,或是因为他们对整个行业的逻辑有着深刻的理解。而二者都相当难以获取,并非是从一个看起来水平尚可的理工科专业毕业后就可以自动获得的。获得优秀的数理基础需要你把数学分析、数理方程、四大力学、群论、拓扑等数理核心课啃下来,并不是应付考试,而是达成相对系统的理解。然后用这些理论基础去对实际遇到的问题建模、求解,给出可行的方案。获得优秀的代码能力需要你学好数据结构、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理论基础,同时动手做通具体的项目,度过无数个因 debug 而煎熬的日日夜夜,完全理解自己写下的代码是什么。获得优秀的电子学(硬件)能力需要你在理解了信号与系统、模电、数电、微波等课程的基础上,自主设计或调试、维护一套设备或系统,结结实实地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莫名其妙故障都处理好,直到它能够正常运行。这三项能力要求中的任意一项都高过绝大多数院校对硕士(甚至博士)毕业生的要求。在不掌握多少核心能力的情况下混毕业并不是什么难事,靠养细胞、宰小白鼠、烧炉子、过柱子、用 matlab 做有限元……这些重复性极高,抓个高中生来就能直接干的工作攒实验数据攒到毕业的硕博士并不在少数。而大部分非顶尖院校分配给学生的课题说实话也没什么技术含量,需要自己学习核心能力,改进、调整甚至从零开始建立数理模型或软、硬件系统的课题并不算多。我国硕士招生量如今已经超过百万,研究生也早已不是「精英教育」,学习如何使用一套封装好的软件、模型或设备,然后改一改参数做出对比,是绝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路径。而如果不具备上述这些优秀的核心能力,那么转行就会是一个从零开始重新学起的过程。原本的理工科专业教育并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帮助——你大学四年全白学了。说实话,学不到核心能力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我们必须承认,有足够天资去掌握这些能力,并进一步用它们去处理高难度课题的人总归是少数。若不是那天资出众的前 1%,那么你需要做的是摆正自己的位置,别去幻想自己像前 1% 的人一样拥有退路。3 处于科研与就业夹缝间的专业实际上,纯粹的基础学科专业是极少数,只会存在于顶尖院校里。大部分院校的理工科专业是介于基础学科(数学、物理、计算机、电子学等)与真实的工程之间的中介,起到连接基础学科和实际工程的作用。以笔者所在的清华工程物理系(即核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为例,其中的基础课既包括了作为物理系基础课的数理方程、四大力学,也涵盖模电数电、信号与系统等电子学基础课程和一定的计算机类基础课程;而专业课则以核工程原理、辐射防护等课程为主,直接以实际的核技术应用为背景展开。这种定位使得大部分理工科专业的知识体系分成了关联程度不高的两个部分:面向基础的部分和面向工程的部分。理论上讲,在一套完整的理工科知识体系中,这两部分之间的衔接是通过「在具体的工程背景下,结合工程经验应用基础知识」而实现的。但这种衔接往往相当复杂:工程上的结论难以从基础课程的知识中简单推出,专业课教材上一笔带过的小结论也经常有着相当复杂的背景和解释。搞懂这种从理到工的衔接并不比深挖基础学科简单多少。基础课程本就难以精通,再结合这一衔接部分的复杂性,使得工科生必须承受所有专业中最重的课业压力。这种课业压力同时压垮了学生和学校,如果以知识体系上的「合格」要求本科生,那么最终能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哪怕在清华也构不成绝对多数,大量理工科院系的正常毕业率在 90% 以下,部分高难度核心课程的挂科率甚至在四分之一上下。而这可是清华……学习难度客观存在,把整套知识体系搞懂对绝大多数天赋普通的人来说基本就是不可能。这使得大部分学校只能将知识体系的两部分进一步分离,基础课的数量和难度被阉割,专业课的考核方式也向划重点、背笔记靠拢,根本无法要求「理解」。客观上讲,理工科专业搞出这样超过学生承受能力的培养方案,主要是由于目前对科研的要求占了主导,甚至压过就业。这其中也有工业发展模式的因素影响:原本那种 100 个工程师指导 100 个生产单位的情况下,每个工程师只需要考虑本厂的问题,做到 6 分就已经足够;但随着工业模式的两极分化,如今那 10 个负责研发设备的工程师必须尽可能全面、细致地考虑问题,做到 9 分也才刚刚及格;至于剩下的那些技术工人,有 3 分的水平就差不多了。放到现在来看,造成的影响就是,国家缺乏能做到 9 分的(高端)理工科人才,因此这些拥有核心能力的人毕业后在各行各业都能混得不错;但大部分理工科毕业生只能做到 7 分,根本达不到现阶段的标准,等待他们的只有那些需要技术工人的岗位。这样的背景之下,各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也自然以培养出 9 分人才为目标,疯狂向培养方案加码,搞出一种纸面上看能培养高端人才的体系来。而等到实际落地时,又为了放大部分学生毕业而阉割课程难度。4 摆正心态,做好预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视频剪辑培训机构哪个好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