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史蒂芬·柯维的重要紧急四象限法和艾维·利的艾维利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法结合起来使用,以提高做事的效率?

寻找对立双方的共同需求和利益,制造第三种选择下的利益最大化。这本书旨在告诉我们在我们所有的大小关系中去尊重和我们自身对立面的需求,找到双方共同认可的通道,去解决问题,合作共赢。前两章是大的框架理论,后面几章是从职场、家庭、校园、法律纠纷、社会环境、世界民族冲突、人生选择等方面去阐述各种关系中怎样去制造第三种选择,让我们的人生更加有活力,更加和谐。《第3选择: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作者:史蒂芬·柯维第一章 转折点我们不能用制造问题时的同一水平思维来解决问题。要解决最棘手的问题,我们必须彻底改变思路第二章 第3选择:寻求“协同”原则、思维模式和步骤当你攻击我这一方的时候,你攻击的是我和我的自我形象。在极端情况下,身份认同冲突可以激化为战争。寻求“协同”的原则协同与妥协是两码事。妥协时1加1最多等于1.5,双方都有损失。协同则不仅能够解决冲突,而且在协同达成的时候,我们能够超越冲突。我们会达到一种新的境界,人人为新希望而激动,未来因此而发生改变。协同比“我的方法”或“你的方法”更好,它是“我们的方法”。当人们的思想处于防御状态时,既不会有创造性,也不会有合作性。协同是家庭的本质。每位家庭成员都为家庭增添不同的风味。当孩子向母亲微笑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超越了互利关系——他们不再是简单地生活在一起,不再只是从对方身上得利。正如我的朋友克林霍尔所说,或许协同就是爱的代名词。“两种选择”的思维在冲突中,我们习惯以“我的方法”或“你的方法”进行思考。拥有协同心态的人会团结双方,或跳出这一狭隘的思维方式,寻求第3种解决方法。两难的牛角我们在面临“虚假的困境”时往往无法识别——这太糟糕了,因为其实大多数的两难困境都是纸老虎。“虚假的困境”随处可见。我们很少问自己是不是有更好的答案——第3选择。寻求协同思维模式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心灵愈合与成长的首要条件是“真诚、真实、和谐”。我们伪装得越少,达成协同的机会就越大。因此,达成第3选择的第一步是“我看到自己”,意思是具有自我意识——我已经自内心深处认识到我的动机、怀疑与偏见,我已经检验过我自己的设想,我已经准备好与你真诚相对。第二步是接受、关怀、赞赏。对我来说,你不是一种东西,你是一个人。“我看到你”,我视你为姐妹兄弟、上帝之子。第三步是同理心,只有在接受前两种思维模式的前提下才会发生。同理心的意思是体会并真正理解别人是怎样的人。同理心很少见;你和我都很少付出,也很少得到。认为自我是由外部定义的思维是无效的思维,其结果是“我”的所有价值观都来自外部。被定义就是被禁锢或限制,然而,人类本应该自由地选择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和要做怎样的事,这是人类的基本原则。我们永远无法全面看清自己。我们照镜子的时候只能看到部分自己,我们有盲点。面对冲突,“两种选择”思维者很少质疑他们自己的既定程序,他们信赖看似完全合理实则存在缺陷的文化模式。协同要求我们不仅要了解别人,还要了解自身。拥有这种认识能够让我们变得谦虚。如果我能够认真地审视自己,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文化倾向。我可以看到自己需要弥补的不足,因为我并不完美。我可以看到自己身上的压力,我可以看到别人对我的期望,也可以看到自己的真正动机。而我同样能够看到超越自身文化的东西。我可以看到自己能在什么地方做出贡献,因为我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我可以看到自己所能带来的影响,我可以看到自己并不是环境的受害者,而是未来的创造者。小时候我认为“第3选择”的概念是极端大胆而狂野的。但在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我发现,只要坚持不懈地寻找方法,就可以把事情做成。我不是要固执己见、惹人不快或令人生厌,但我不会轻易接受“不”的答案。第3选择永远存在。如果我们有真正的自我意识,那么我们会意识到,我们不仅是故事中的人物,还是故事的讲述者。我们不仅是故事中的人物,还是写故事的人。当人们开始以健康、现实的心态尊重自己时,负面记忆就会消失。这正是“我看到自己”发生在“我看到你”之前的原因所在。丧失对他人的敬畏感,可能是人类最大的悲剧之一。“第3选择”思维是违反直觉的:它激励我高度评价有异议的人而不是筑起防御之墙。认知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得到的结果。同理心发生在当我们在他人内心找到自我的时候。我们透过对方的眼睛观察现实,我们感受对方的情感,分享对方的痛苦。就像人们对空气的需求一样,人类最大的心理需求便是被理解与被重视。当你用同理心倾听他人的时候,你就给那个人提供了心理空气,在满足这种迫切需要之后,你就可以致力于解决问题。在冲突的世界里,太多的人感到自己被漠视、被剥夺权利,他们为被忽视或误解而沮丧。向前一步去倾听的人——真正的倾听——掌握着解开令人窒息的精神牢笼的钥匙。更大的挑战是保持同理心心态。如果你是因为我与你不同而找到我,如果你积极地关注我,真诚希望理解我的想法、我这样想的原因以及我的感受,你会惊讶于我为何那么快向你敞开心扉。但积极倾听的技巧也可能妨碍用同理心倾听。如果我感觉到你只是在假装对我的观点感兴趣,如果我感觉你仅仅把积极倾听技巧当成一种控制手段,我会感到非常愤怒。至于延长冲突时间的问题,我发现最快的解决方案永远是用同理心倾听。与你在对抗我时浪费的时间和资源相比,你用在理解我的思维与心灵上的时间根本不算什么。在“我找到你”的思维模式下,我和你争论的焦点是如何把思想提炼出来,而不是将之强加于你。我将辩论作为学习的工具而不是攻击的武器。我的目的不是在令人生厌的老套的游戏中赢得比分,而是改变游戏。在“我找到你”的思维模式下,我倾听你,理解你那部分真理,而不是寻找你的论据里的漏洞并把它作为攻击你的武器。罗杰斯是这样阐述的:“可能我唯一了解的就是我所感知的世界……可能你唯一了解的也是你所感知的世界……而唯一能确定的是我们所感知的现实是不一样的。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现实’。”除非我拥有全部真理(很遗憾这是不可能的),否则我唯一能做的不过是从你的真理中受益。如果我只听到自己的一家之言,我就学不到太多东西。可怕的祸患不在于部分真相之间的猛烈冲突,而在于默默钳制另一半真相。这就是说,只要人们还在兼听双方,就总有希望,而一旦人们只听到一方的声音,错误就会僵化为偏见,而真相本身由于被夸大变成谬误也就不能再发挥效用。将不确定性减到最小的唯一方法就是倾听。我希望你将这一思维模式牢记在心——“我找到你”。当你与他人的关系出现压力和紧张的时刻,当压力过高、信心过低的时候,当下一步完全不明朗的时候,当围墙高高筑起的时候,做一个同理心实验吧。·对另一方说:“你看待事物的方式与我不同,让我听听你的想法。”·用心理解,集中全部注意力,专注倾听。不要判断、评价、分析、注解、建议、怜悯、批判或辩论。发言者不需要你支持他那一方,他们唯一需要的是你对他们的积极关注。·保持安静。你不必给出答案、意见、解决方案或“决定”。释放自己的全部压力,坐下来倾听即可。·开口的唯一目的是保持倾诉的流畅性。说诸如“多告诉我一些”、“继续”之类的话,或者只说“嗯”。·对情绪保持密切关注。要肯定对方的感受:“你一定对此感到难过(气愤、受伤、担心、焦虑、失望、迷惑、被背叛、迷茫、猜忌、怀疑、烦恼、灰心)。”·使用“发言权杖”——不管是字面上的还是比喻性的——这样做可能会有帮助。·记住,你在听一个故事。去看电影的时候你不会打断剧情,不会与剧情争论,也不会跟银幕顶嘴。(真这样做的话你会被请出去的——那可真是谢天谢地了!)你会沉浸到剧情中,对现实的感觉会暂时停止,你几乎处于恍惚状态。·做好学习的准备。如果你够坦诚,你会获得领悟,获得思想的升华和观点的完善。改变观点是因为你获得了更多的信息——而不是意志薄弱的象征。·确保完全理解。如果有需要,把你听到的故事复述给对方听。讲出你听到的内容,讲出你的感受。问问讲述者,你是否已经完全理解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如果没有,继续努力,直至他满意为止。·表示感谢。受邀进入他人的思想与心灵是莫大的荣幸。你会切实从中受益,因为你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部分真理。正如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所说:“假如有人对公认的看法提出质疑,我们要为此感谢他们,并敞开我们的心灵倾听他们,庆幸有人做了我们应做的事。”杰出的合气道大师理查德·穆恩这样说过:“在合气道中,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要对抗别人的力量。永远不要反对别人的信仰或思想,这才是化解冲突的正途……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他人的思维、力量与心灵,并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乐观并随机应变,从而带来形势的改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真正的协同需要的是“合气”而不是“气合”,需要的是真正的尊敬与同理心而不是阻击与进攻。协同过程协同的四个步骤这一过程有助于你发挥协同原则的效力。(1)表明寻找第3选择的意愿;(2)界定每个人心中成功的标准;(3)寻找解决方案;(4)达成协同。协同的四个步骤1. 我问你:“你愿意寻找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吗?”这一革命性的问题可以缓解对方的防御心理,因为我并没有要求你放弃你的想法,完全没有。我只不过在问,我们是否能够找到一种比你我的想法更好的第3选择。这是一个思维上的实验,仅此而已。2. 接下来我问你:“‘更好’是什么样子的?”问话的目的是明确需要做的工作,达成令双方都满意的成功标准——一个高于我们原有需求的标准。3. 一旦明确了成功的标准,我们便要开始试验可能满足标准的解决方案。我们建立模型、集思广益、逆向思考,暂时不做任何判断。接下来我会介绍几种试验方法,但是一切协同都有赖于我们对各种自身的极端可能性进行的试验。4. 群情振奋时,我们便知道协同已经达成。犹疑与冲突不复存在。我们不断努力,直至体验到那种代表着成功的第3选择的创造性活力的爆发。协同出现的时候,我们绝对会知道。协同的箴言:尽可能早地了解尽可能多的人的想法。无须去敲每一个钉子,最好的做法就是问上一句,“成功是什么样子的?”然后迅速写下显而易见的答案。无论在哪里,你都要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共同遵循以下基本规则:·保持游戏心态。它不是“真实的”,人人都知道它是一个游戏。·避免下结论。避免达成协议或共识。不要受到任何解决方案的诱惑。·避免判断别人或你自己的想法。无论想到什么,都提出来,没有人会要求你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只要摆脱限制,更要跳出限制。·建立模型。在白板上画出示意图、流程图,构建实际模型,撰写草稿。展示而不是叙述你的想法;要尽情展现,让每个人都看到你在想些什么。·激发他人的创意。颠覆传统观念,无论它听起来多么颠三倒四:“要是我们用橡胶铺路、用水泥做轮胎会怎么样?”(这个问题确实促进了橡胶沥青的开发。将废旧轮胎中的橡胶成分与沥青相混合,显著降低了道路噪声。)·迅速执行。设置一个时间限制,让房间里的所有人保持活力,让创意思维奔涌而出。·酝酿多种想法。主题要丰富。思维要茁壮成长,开花发芽。要把草图画到墙上。你无法预料哪一次不假思索的领悟就可能变成第3选择。如果在结束时,魔幻剧场看起来不像一个创意丛林,那么你肯定没有达成协同。“如果一个想法在一开始不是荒谬的,那它就是没有希望的。”这并不是一句玩笑。傲慢:达到协同的巨大障碍傲慢:达到协同的巨大障碍“GET”真正的困难在于将文化、个性和态度融为一体”成为第3选择的谈判者我想说,让你鹤立鸡群的最好方法就是学会协同。第3选择的相关技巧每家有第3选择思维模式的公司都对应一种商业模型。每个公司都在做其他公司从没想过的事情。它们的共同点是:不顾常规,真正服务并关心客户,把客户当作人而不是契约或部件。第3选择式的家庭“我看到你”意味着“我认同你独特的个性”。在家庭里,欣赏对方独一无二的个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可以自然而然、如愿以偿地步入婚姻甚至为人父母。我对家人有所期望,但如果我把自己的思想和期望强加到他们身上,那是万万不对的。如果我爱他们,我就要把他们视为个体并尝试理解他们的差异。人不是物,疏远爱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们转化成物。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说过,“爱他就要把他视为上帝的旨意”,而不是让他服从你自己的意愿。我找到你越了解你,我就会对你越温柔,会让你受到的伤害越少。我对你了解得越少,我越有可能把你当作一样“东西”来评判、控制和抛弃。从你自己开始,请你的孩子、年迈的父母、配偶告诉你关于他们的故事,特别是他们在困境中的故事,你就可以打造一种同理心的家庭文化。增强自己同理心的力量,让他们讲述所面对的冲突、遇到的误解和奋斗的故事。当你以同理心与他人建立起关系时,你会发现他们也会做出同样的回应。同理心是可以传染的。来自京东读书 for Android导出于 2023-12-20 17:21:1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