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怎么最近没有刘强东消息卸任京东CEO一职?

4 月 7 日,京东集团宣布,京东集团总裁徐雷出任京东集团 CEO,将负责日常运营管理,向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汇报;刘强东将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长期战略设计、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年轻领军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事业中。▲图:京东公告江湖门派、权利更迭,“二当家” 从幕后走向台前、开辟全新时代,并不只存在于小说,互联网江湖亦是如此。从老牌互联网巨头 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到拼劲十足的互联网新贵 TMDP(字节跳动、美团、滴滴、拼多多)都发生了一个明显变化:创始人逐渐退居幕后,“二当家” 走上 “一号位”。马云、马化腾、刘强东、黄峥等曾占据各大财经媒体版面的人物,已经鲜少公开露面和发声;取而代之的是,张勇、徐雷、陈磊这些大众相对陌生的名字。值得注意的是,在 “掌门人” 进行变革的同时,头部企业也在进行着大大小小的组织调整,试图通过组织变动寻求权力制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场 “一号位” 更迭浪潮下,互联网江湖的一场洗牌正在暗自行进。01京东开启徐雷时代“我相信 65 岁之前应该不会(退休)。”在 2018 年初举行的达沃斯论坛上,彼时 44 岁的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谈及自己的退休计划时,言语间充满豪情壮志,丝毫没有 “退居幕后” 的迹象。他当时应该没有预料到,半年后的 “明州事件” 会成为其人生重大转折,即便正值壮年,也不得不暂时隐退,躲避风头。对于京东的大小事务,刘强东此前一直亲力亲为,外界普遍认为京东没有 “二号位”。但在 2018 年京东年中战略会上,徐雷被任命为京东集团 CMO 兼任首任京东商城轮值 CEO,向刘强东汇报。这似乎意味着京东终于有了 “二当家”,而那个人就是徐雷。徐雷刚刚上任没多久,就面临着京东的 “至暗时刻” 考验——明州事件让刘强东名誉扫地,京东股价大幅震荡,一度创下 2017 年以来新低。之后,京东在对外宣传中渐渐抹去 “轮值” 一词,直至京东商城升级,徐雷正式成为京东零售集团 CEO,带领京东开启了绝地求生之旅。徐雷的成绩有目共睹,过去三年,其领导的零售业务连续实现高质量增长:2019 年三季度,零售业务经营利润率增长至 3.3%,创上市以来最高纪录;2021 年中期财报显示,京东零售经营利润将近 60 亿元。京东股价也从 2018 年的低点反弹,累计涨幅超过 300%。▲图:近一年来京东股价走势如果这还不足以展现徐雷的能力,那翻看他的 “业绩簿” 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京东 618。可以说,京东 618 是在徐雷的促成下,才做到了今天的地步。众所周知,618 的前身是京东司庆 “红六月”,但在徐雷看来,“一定要让消费者记住一个符号。”于是,这才有了后来的 618 全民狂欢节,也为京东增加了记忆标签。即便并非创始团队成员,徐雷在京东也有十余年时间,担任过京东商城市场营销部负责人、无线业务部负责人、京东商城营销平台体系负责人、京东商城副总裁、京东商城轮值 CEO、京东零售集团 CEO 等多个重要职务。或许外界对徐雷并不熟悉,但其对京东的影响不容小觑。用京东的评价就是:徐雷帮助公司搭建了大市场营销体系、移动端产品研发体系和围绕用户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平台运营体系,培养出了多支敢打硬仗、迎难而上的优秀团队,并为京东品牌的建设和塑造、向移动端转型的战略做出了突出贡献。阿里巴巴现任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勇,与徐雷有着相似经历。这位小个子、有着深酒窝、举止儒雅的上海男人,虽然也非阿里巴巴创始团队成员,但却见证了阿里巴巴从 PC 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迁,并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07 年加入阿里巴巴时,张勇还是淘宝网首席财务官,参与设计了淘宝的商业模式;之后,他一路高歌猛进,兼管淘宝商城、创建天猫、打造双 11 购物节,帮助阿里巴巴实现从 B2B 到 B2C 的转型。中间每一步都充满艰难险阻,仅将阿里巴巴从 PC 端迁徙到移动端这一个 “小关卡”,用阿里人自己的说法,仿佛 “在高速公路上将汽车引擎换成波音 747 飞机引擎”,难度完全超乎想象,但张勇却总能顺利通关,这也为其后来接棒马云打下了坚实基础。2015 年,张勇接替陆兆禧,正式成为阿里巴巴集团 CEO,做起了阿里的 “二当家”。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张勇走到台前的这几年,阿里巴巴可谓内外交困:一方面流量红利逐渐消失,公司急需找到新的增长曲线;另一方面,外部新兴企业来势汹汹,在电商、本地生活等多个战场威胁着阿里巴巴的地位;再加上内部员工的作风问题频被质疑,压在张勇身上的胆子只重不轻,频频需要他亲自出面稳定大局。给 70 后张勇制造压力的其中一人,就有拼多多联合创始人、现任董事长兼 CEO 陈磊。这位与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并肩作战 13 年的战友,此前一直负责技术工作,为黄峥的想法提供切实的技术支持和后期落地,鲜少走到台前。2020 年,他从黄峥手中接过 CEO 权棒,一年后又出任董事长,顺利完成了从 “二当家” 向 “一号位” 的角色转换,也开始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据悉,上任后的陈磊将拼多多的战略目标聚焦在农业领域,本人也长期在各大农产区调研,扎扎实实打牢农业基本盘。另一边,近两年飞速发展的字节跳动也完成了 “一号位” 更迭。接替张一鸣出任字节跳动 CEO 的人是,其大学舍友、相识 17 年的合作伙伴——梁汝波。从有限的公开信息中可以知道,梁汝波自 2009 年起就与张一鸣一起创业,主要从事技术工作,负责字节跳动早期多个重要产品和业务,包括今日头条、头条号、广告系统和用户增长系统等。不得不承认,这位低调的 “接班人” 也有两把刷子。不同于徐雷和张勇职业经理人出身,在打完天下后一步步走到权力中心,陈磊和梁汝波是与创始人共同开天辟地的一群人,只是从幕后走到了台前。需要承认的是,无论哪个类型的互联网 “新掌门”,都在上位前立下了汗马功劳。即便此前鲜少站到聚光灯下,一旦提起属于他们的成绩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足以令人信服。02互联网不迷恋 “人治”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这届互联网 “新掌门” 不似 “前浪” 一般,时常指点江山、发表激扬文字,低调成为了他们共同的行事作风。曾经崇拜的个人主义之风早已随着时代变迁,烟消云散;互联网大厂的组织制度建设,在新的历史阶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中国互联网江湖,阿里和腾讯是绕不过去的两座大山。阿里已经完成了 “一号位” 交接,腾讯却没有任何动静。不仅如此,腾讯创始人马化腾近几年来更显低调神秘,无论是外部高端公开会议,还是内部公司年会,大多处于缺席状态,就连媒体也很少能捕捉到他的行踪。即便没有加入这场 “掌门人” 变革风潮,2018 年腾讯却在组织架构上做出了巨大调整,外界称作 “930 变革”——将原有七大事业群(BG)重组整合,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马化腾说,这次的调整是一次面对未来的进化,是腾讯迈向下一个 20 年的主动革新与升级迭代。除此之外,腾讯还首次对外宣布成立技术委员会。▲图:变革后的六大事业群这次变革除了在连接人、连接数字内容、连接服务的基础上,彰显了腾讯推动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升级的决心,也让那个严重依赖 “人治” 的腾讯,内部协同效应有了极大提升。据腾讯首席运营官任宇昕回忆,早前他接手 MI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和 OMG(网络媒体事业群)时都属于被动式。这两个事业群,或多或少存在 “负责人离职或换岗、业务也面临大挑战”,但更多的问题出在内部:原有的 “各业务线独立发展的机制” 难以形成合力,没人站在内容的全局去思考更大战略。全新的组织架构下,腾讯从需求和服务出发,将散落在不同 BU 的业务聚集到一起,打破了过去各个 BU 独立发展、相互割裂的局面,形成各个产品间的协同合作。竞争对手面临的压力也在增加,从过去只需要与一个产品 PK,到如今面对的可能是两个甚至多个腾讯产品一起角逐,稍有不慎就会败下阵来。值得一提的是,在各个事业群之外,腾讯还成立了技术委员会,由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技术工程事业群总裁卢山和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两名腾讯总办成员牵头,几大事业群的技术负责人悉数进入技术委员会的决策圈。从这个架构不难看出,技术委员会突破了事业群限制,也摒弃了 “一人专权” 的情况,能够帮助腾讯在推动业务全面上云整合的过程中,更好实现 “拆墙” 与 “融合”。即便在事业群内部,也不是由单一个人拍板决策。调整后的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算得上夯实腾讯业务最多、规模最大的部门,涵盖了新闻、长短视频、影业、动漫、信息流等多个业务。▲图:腾讯 “930 变革” 后架构图作为 PCG 总裁,任宇昕在团队治理方面并没有过分凸显个人权力,而是与 PCG 八位副总裁(VP)建立了高管合伙人制度,以集体的形式为事业群成败负责。“实行合伙人制度后,会议上大家讨论得很厉害,这还是过去很长时间没有的。大家虽然吵,但是共同面对挑战、共同制定目标的氛围已经形成。” 任宇昕说。有了腾讯在前面 “打样儿”,其它腾讯系企业也纷纷开始效仿,通过搭建新的组织架构来取代 “人治”,实现对公司的有效管理。在徐雷接棒刘强东,成为京东集团董事长的同时,京东也形成了成熟的决策机制。不再是创始人独裁专制,而是由各业务板块、职能体系负责人组成的战略执行委员会(SEC)和集团几十位一线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战略决策委员会(SDC),对公司日常大小事务管理决策。按照京东的说法,经过两年多的磨合和运转,公司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集体决策和快速响应机制。种种迹象表明,随着各大巨头发展进入成熟期,互联网不再迷恋 “人治”,不再过分崇拜领导人,而是选择拥抱制度、下放权力,通过盘活员工内生力来推动企业发展。03下半场的较量随着 “掌门人” 更迭、新的管理制度出台 ,互联网江湖格局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21 年一季度我国互联网上市企业运行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21 年一季度,我国 11 家企业上榜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 Top 30;市值 Top 10 的互联网企业占全行业比达 80.3%,十家企业市值总和为 150580.3 亿元;腾讯控股与阿里巴巴分别以 49467 亿元和 40328.3 亿元市值排名第一、二位,第三到第十位的企业依次是美团、拼多多、快手、京东、百度、贝壳(KE)、网易、京东健康。▲中国市值 Top 10 后互联网企业(图:中国信通院)而据多位业内人士称,对私募股权投资者来说,截至今年 4 月,字节跳动的估值接近 4000 亿美元(约合 25728.40 亿元)。从这个排名可以看出,曾经的互联网第一梯队(BATJ)已经重新洗牌,百度、京东在这些年的竞争中与阿里、腾讯彻底拉开了距离,互联网新贵字节跳动、美团、拼多多来势汹汹,对老牌巨头形成了不小的冲击。电商领域,拼多多的出现,不仅打破了二元对立格局,更是挑战着阿里的龙头位置;本地生活服务赛道,美团已经完全超过饿了么,具有绝对优势;短视频和直播风口的兴起,“后来者” 字节跳动在电商和本地生活领域也展现出了极大潜力。互联网下半场的较量中,大厂 “一号位” 正在变得不再性感,张勇、梁汝波、陈磊、徐雷等 60、70、80 年代的 “掌门人” 同场竞技,一场跨越年龄阶层的比拼正在上演。秀的不再是他们的口技和公关能力,而是战略眼光、对业务的布局,以及对公司组织和文化的思考。他们高喊 “科技助农”“共同富裕”,阿里计划 2025 年前累计投入 1000 亿元,腾讯首期投入 500 亿元,拼多多设立 100 亿元农业助农专项。乡村振兴背后,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打造、农村消费升级,都是行业未来争抢的 “新高地”。新掌门面临的考验只增不减。有人将这场互联网改革比作 “砸核桃”,改革者需要不断让各个层面的参与者尝到甜头,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核桃仁” 就是那胜利的果实,但要想砸开坚硬的外壳而不影响果实的完整性,谈何容易。值得庆幸的是,多个二当家顺利上位,这不只是观念的进步,而是组织体系架构和时代的进步。一个时代已经落幕,新的时代正在开启。作者
江城子编辑
胡展嘉出品
零态 LT(ID:LingTai_L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最近没有刘强东消息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