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为什么2015年失业的人多吗

16-01-1916-01-1916-01-1916-01-1816-01-1816-01-06今年全球失业人数或超两亿 全球失业率为6.1%
日 03:50来源: 作者:沈玮青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国际劳工组织4月30日发布《2012世界工作报告》,预测全球失业人数今年可能增至2.02亿,全球失业率为6.1%。
报告强调,虽然部分地区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全球就业状况令人担忧,2008年的危机使全球减少了大约5000万个就业岗位。
目前全球各国的就业形势出现显著分化,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就业复苏状况好于发达经济体。但整体来说,全球大部分国家的某些特定群体,如青年及长期失业者等,都面临较大的再就业困难。15-24岁的青年人失业率从2007年至今上升了80%,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发展中国家;发达经济体中约38%的失业人口失业时间已经超过一年。报告警告,新一轮就业危机正在显现。(沈玮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wanggq]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社会娱乐生活探索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明星分析师荐股
55143.22万元
43462.21万元
42266.52万元
38510.65万元
28531.18万元
27675.62万元
27456.02万元
23854.29万元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其他帐号一键登录:
& 现在有多少人处在失业与半失业的边缘
查看: 2247|回复: 25
手机看此贴:
用得意APP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转发至朋友圈
UID452936&好友&帖子&主题&精华0&小红花59 &积分3149&在线时间110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80&最后登录&
UID452936&帖子&精华0&金币2922 &威望2 &注册时间&
今年大环境不好,好多公司都倒闭了,前几天逛街都听卖衣服的服务员说今年不好过啊,衣服都卖不出去了,好多公司现在都倒闭了,然后网上又有专家说中国将出现失业潮,现在我们公司的事情也不满了,处在一个事情不饱和的状态,一部分人无薪放假了,想问有多少人是这样的哦!
UID360941&好友&帖子&主题&精华2&小红花54 &积分2248&在线时间1042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70&最后登录&
UID360941&帖子&精华2&金币164 &威望0 &注册时间&
不会吧,我们公司业务好得很啊,活多得累死了。
UID67883&好友&帖子&主题&精华0&小红花162 &积分6632&在线时间1685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95&最后登录&
UID67883&帖子&精华0&金币3197 &威望13 &注册时间&
我们单位也有一半的人被放假了,不过不是因为大环境,是因为我们单位被处罚了,擦
人活着就要尽兴,因为你要死很久的
UID630448&好友&帖子&主题&精华0&小红花105 &积分7029&在线时间7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95&最后登录&
UID630448&帖子&精华0&金币7011 &威望1 &注册时间&
天天快递攻占门房,武广都是人
Deyi天天晒年入几十万的,
UID452936&好友&帖子&主题&精华0&小红花59 &积分3149&在线时间110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80&最后登录&
UID452936&帖子&精华0&金币2922 &威望2 &注册时间&
什么行业啊?
UID452936&好友&帖子&主题&精华0&小红花59 &积分3149&在线时间110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80&最后登录&
UID452936&帖子&精华0&金币2922 &威望2 &注册时间&
得意都是神,工作都是又有钱又有闲,还离家近!!
UID360941&好友&帖子&主题&精华2&小红花54 &积分2248&在线时间1042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70&最后登录&
UID360941&帖子&精华2&金币164 &威望0 &注册时间&
咨询行业。
UID701297&好友&帖子&主题&精华0&小红花5 &积分1537&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60&最后登录&
UID701297&帖子&精华0&金币1537 &威望0 &注册时间&
UID231250&好友&帖子&主题&精华0&小红花17 &积分1381&在线时间318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60&最后登录&
UID231250&帖子&精华0&金币745 &威望0 &注册时间&
其实你呆的地方不好
UID30322&好友&帖子&主题&精华0&小红花1310 &积分45588&在线时间2268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50&最后登录&
UID30322&帖子&精华0&金币40952 &威望20 &注册时间&
还好吧。。。饿不死的。。。
唯有美食与胃不可辜负。。。
UID452936&好友&帖子&主题&精华0&小红花59 &积分3149&在线时间110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80&最后登录&
UID452936&帖子&精华0&金币2922 &威望2 &注册时间&
呵呵,有可能
UID180005&好友&帖子&主题&精华0&小红花7 &积分1148&在线时间494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55&最后登录&
UID180005&帖子&精华0&金币160 &威望0 &注册时间&
都说大环境不好,小企业照样还不是招不到人。
再一说招不到人,就有人会说肯定是企业不正规,各种不好,活该冒得人去。我就呵呵了,感情都是些宁缺毋滥的,难道高大上的公司找不到,就不花钱不吃饭了吗
UID123150&好友&帖子&主题&精华0&小红花486 &积分39367&在线时间2931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50&最后登录&
UID123150&帖子&精华0&金币33470 &威望7 &注册时间&
UID403065&好友&帖子&主题&精华0&小红花9 &积分895&在线时间276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50&最后登录&
UID403065&帖子&精华0&金币343 &威望0 &注册时间&
我算一个 公司开始裁人了 我每天都在惶恐不安中
UID767066&好友&帖子&主题&精华0&小红花0 &积分525&在线时间145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5&最后登录&
UID767066&帖子&精华0&金币235 &威望0 &注册时间&
·LZ,你说出我的心声啊
UID375932&好友&帖子&主题&精华0&小红花105 &积分3171&在线时间156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80&最后登录&
UID375932&帖子&精华0&金币2859 &威望0 &注册时间&
我舅舅干了十几年的公司说是开始裁员了
UID740128&好友&帖子&主题&精华0&小红花6 &积分103&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30&最后登录&
UID740128&帖子&精华0&金币103 &威望0 &注册时间&
silent_storm 发表于
不会吧,我们公司业务好得很啊,活多得累死了。
你们什么公司啊?
UID558862&好友&帖子&主题&精华0&小红花0 &积分117&在线时间15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30&最后登录&
UID558862&帖子&精华0&金币87 &威望0 &注册时间&
我们全放假了,公司破产还是不破产还是个未知数,你们社保都是怎么搞的啊?
UID360941&好友&帖子&主题&精华2&小红花54 &积分2248&在线时间1042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70&最后登录&
UID360941&帖子&精华2&金币164 &威望0 &注册时间&
不方便说。
UID740128&好友&帖子&主题&精华0&小红花6 &积分103&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30&最后登录&
UID740128&帖子&精华0&金币103 &威望0 &注册时间&
silent_storm 发表于
回复 机器猫123 的帖子
不方便说。
主要是干什么业务的呢?
版权所有& Powered by今年全球失业人数或超2亿&15岁至24岁人最受伤&--财经--人民网
今年全球失业人数或超2亿&15岁至24岁人最受伤&
&&&&来源:&&&&&
  15岁至24岁的年轻人“最受伤”  国际劳工组织4月30日预计,全球失业人数今年可能增至2.02亿,全球失业率为6.1%,财政紧缩可能损害就业并致使一些欧元区国家经济衰退。  这一联合国专门机构当天在瑞士日内瓦总部发布报告,认为新一轮就业危机正在显现,全球失业率2013年可能升至6.2%,15岁至24岁的年轻人“最受伤”。  《2012世界工作报告》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吞噬大约5000万个就业岗位。截至2011年年底,全球1.96亿人失业。  15岁至24岁的年轻人“最受伤”  国际劳工组织4月30日预计,全球失业人数今年可能增至2.02亿,全球失业率为6.1%,财政紧缩可能损害就业并致使一些欧元区国家经济衰退。  这一联合国专门机构当天在瑞士日内瓦总部发布报告,认为新一轮就业危机正在显现,全球失业率2013年可能升至6.2%,15岁至24岁的年轻人“最受伤”。  《2012世界工作报告》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吞噬大约5000万个就业岗位。截至2011年年底,全球1.96亿人失业。
(责任编辑:耿聪)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
发短信上手机人民网当年的「下岗」究竟是怎么回事?到现在,为什么感觉国有企业反而越来越强势了?
好吧!作为经历过周边同事被下岗的人来回答这个问题.
看得出来,由于知乎大部分用户年龄的原因,大家都觉得很遥远了,其实也就过了不到15年而已。
本人曾经在中国最大的国企工作过,那时朱宰相铁腕下岗分流,激活国企,我们周边不少同事都下岗了,后来采取什么买断工龄之类的,把政府本来隐性承诺的铁饭碗几万块钱就打发了(可能在北方一些地方还不到几万块)。现实很残酷,记得一位大姐不到40岁就被迫买断工龄回家了,用她自嘲的话来说:当外婆太小,当小姐太老!青春献给了国家,国家象抹布一样就打发了。上海有"40,50"工程,就是指女40岁下岗、男50岁下岗再就业的工程。
其实我们因为属于长江一带,地方经济尚可,所以大家下岗后,只要不是两口子都下岗,还能活,另一方面,下岗也逼了不少人创业,开始"从头再来"的日子;但东北等很多老工业基地的地方,夫妻双双下岗后,生活困顿,于是喂饱小孩后,全家自杀的事可不罕见;某某油田领导被下岗工人捅死在办公室使得下岗染上了不少血腥和不安的气氛;更有老公送老婆去特殊场所上班的事;该死的下岗,使得人伦颠倒,纲常顿失,因此这次李总理记者招待会上有"兜住底部"一说;刘欢的歌"从头再来"励志,可谁解其中酸涩滋味?
正是因为看到过下岗这样的过程,所以打心眼里不认为有铁饭碗一说,更是对大家挤破头考公务员不屑一顾,可知道当年部委也都有不少下岗分流的吗?尽管这些下岗的后来慢慢回流了,但相信公务员将来也不是铁饭碗!
推荐大家可以看看获东京电影节大奖的秦海璐的「钢的琴」,范伟的「耳朵大有福」等,很现实主义的作品,看得有经历的人泪流满面!
最后说一点光明的,我同事不少下岗的最后混得还行,甚至被逼发财的。
至于为什么现在国企越来越强势,我建议大家看看俄罗斯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呵呵!
看到好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评论啊,什么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懒惰才下岗,极端者loser。
评论者似乎是坚定地自由市场经济的卫道士呵。
然而下岗并不等于优胜劣汰吧。这些50岁40岁的人,被人宣传了一辈子的国家主人,企业主人,终身保障,然后在学习能力适应能力都下降的年月突然被踢出保障系统。这些人长时间的“安贫乐道”,在极低生活水平的情况下维持了社会安定,生产进步,老年的稳定和保障是他们应得的回报,这是当年被所有人认可的社会契约,也是国有企业的拥有方经营方反复宣传的,你们交出一切,我们保障一切。然而这个契约忽然被单方面打破,原因只是利益而已,请问这符合市场经济的契约原则吗?
如果要把经济生活扩展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境地,那么下岗职工所作出的杀人和特殊职业的选择,又有什么可以抨击的呢?能杀人能干特殊职业的,我倒认为多出几分原教旨意义上的“人味”。
当年下岗是为了打破「铁饭碗」。
什么是铁饭碗呢?干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也一个样。国企领导不能把你辞退。
都知道国企效率非常低,领导指挥不动员工,承担管理责任就变成是虚的。如果要领导承包,对企业效率和盈利负责,领导就得要对员工具有人事裁决权。换言之,你不听话,或者没有技术,就得下岗。以此来提高「效率」,实现企业转型。
下岗有两个好处。第一是甩掉了很多包袱,将其转嫁给社会,从而在企业财务上实现较低的成本——否则很多国企就只有破产一途了。第二是对人力资源进行重新分配组合,激活了那部分有技术有能力有意愿的国企员工。
15年以后,国企的效率和盈利能力是否提高了呢?
几乎没有。
但是转制后,国企都变成股份制了,领导具有绝对话语权,这种话语权不仅体现在人事裁决上,更体现在投资收益分配上。虽然它仍旧是号称「国有」,但实际上是资本家们所有,因为收益并不会分享给国民。这里的资本家包括了出租权力的各级官员,和国企各级领导。
这些新兴资本家很快就意识到,在现阶段的中国,如果去发展产品和技术,盈利太慢。最快的盈利手段是独占社会稀缺资源,形成垄断。比如矿产、石油、房地产、公共运输、金融服务、医疗服务、教育等。在这些领域,你看到公权力和国企身影频现。
换言之,就是根据公有制,你的就是我的;但根据企业法,我的不是你的。
所以朱镕基时期的国企改革,本质上就是通过法律法规,合法剥夺了公民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
已经有这么多答题了,讲了许多具体情况。受几位知友邀答,为免重复,就补充说点知道的背景和看法吧。
下岗,本来是企业管理中对职工的一种处理措施,只是个别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集中地规模化地在国企发生,则是国企摆脱经营困境的一种现象。到了加入WTO
,累计人数已达3000万人。这以后,依然还在发生,随着国有企业的关停并转改,还有大批告别了国企职工身份的人员,以各种方式另谋生路,把这些人都加上,会远远超过3000万人。总数究竟多少,未见公布,也无处查证。
工人阶级,曾经被称为领导阶级,历史前进的火车头。在新中国建立后,从资本家手上接过的企业变为的国企,新建的国企,包括后来苏联援建的国企等中的工人,是中国工人的主体。一旦进入成为国企职工,就享有至今人们很难想象的待遇,包括子女的看病,都由企业报销。退休后子女能顶替。生是企业的人,死是企业的鬼。工人由此也相信这样的承诺,将来退休了,人人都有幸福的晚年。加上农村当年土改农民分田地,工人和农民,破天荒地获得了好处,在规模最大的这两大人群的支持下,新生政权迅速得以稳固。
当时的国企,叫国营企业,后来说两权分离,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才逐渐改称为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在管理上没有自主权,全部按国家下达的计划生产,工人工资由国家制订,所得利润全部上交,企业要用钱,得打报告。这个体制下,企业没有自主权,职工干好干差一个样。工人们在迸发了极大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后,开始懈怠。一些工人,巴不得企业停电或锅炉故障,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不上班而工资照拿,还有不少优秀的工人,他们的劳绩,可以数倍于一般工人,但工资不能多得。许多国企由于能挣的钱,都交给国家了,设备老旧,大批的企业,越来越缺乏活力。
后来有过一系列的改革,甚至把搞活企业提到了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的高度,采取了减税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等等措施,但仍然未能挡住大面积的亏损。1994年,全国国企职工有1.1亿人,但在亏损企业的职工,就有3000多万人。这部分国企,主要是中小国企。工资得靠银行贷款,而贷款也越来越难。到当地政府上访请愿的,越来越多,还发生了不少有规模的群体性事件。
一些企业采取了下岗分流,或支付一笔钱买断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等做法。还有不少企业,退休人员也越来越多,甚至接近于在职人数,更没法支付退休金了。下岗的、被买断工龄不服的、退休的,生活出路就成了影响社会稳定的大问题。于是政府建立了再就业培训中心,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制订了一些优惠政策。还采取了建立养老保障体系的做法。由于从前没有这个体系,也就没有个人账户,或者有了后交之也不多,这就成了后来者交钱,前面的领钱,导致社保账中空账2万亿的缘由。
事情还在继续,民营和外资企业兴起,特别是在加入WTO后,更是有外资企业大量进入,大批新产品在市场上出现,国有企业主要是其中的中小企业,也有一些大国企,在竞争中越来越处于劣势而难以为继。在这种形势下,便对国企抓大放小,即国家只抓大国企,中小国企,就放归市场。估计到目前为此,如以国企的家数论,90%的国企都消失了。
从前的火车头,连同他们所在的国企一起,变成了越来越多的列车加挂车厢,没谁来拖啊,要拖也拖不动啊,于是就丢下了。对于数达不知多少千万的曾经的国企职工来说,他们是新中国早期工业体系的创建者,在告别曾有过的地位,甚至贡献甚至辉煌时,是悲壮的。他们中的许多,就是知乎上童鞋们的父母辈或爷爷奶奶,历史就是这样过来的,请不要苛责他们,他们那代人只能如此,何况童鞋们还为他们所养育。
这些从前的国企职工,情况高度分化。有从下岗到失业而成干居民甚而吃低保,生活困难甚至极度艰难的;有原有企业还在,还发放生活补贴的,随企业效益不同而有差异;也有不少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成为商海的弄潮儿,商界精英的。
放小的同时是抓大,他们是那些巨无霸,比如央企和地方的一些大企业,像两桶油、大江大河的电站开发、庞大的电网、不断延伸的高速路和铁路等等,由于资源性行政性的垄断地位,由于在资金上可获得的优越支持,越来越强,而不具备垄断性的,如钢铁、电解铝、水泥等方面的不少大企业,由于产能过剩等因素,如今也处于艰难之中。这就不需要多说了。
我家在哈尔滨,由于父亲在商场工作、母亲是大学老师,家也在大学校园内,所以基本没有受到什么冲击,但是弥漫在整个城市上空的绝望气氛还是能感受到的。
街上的小摊贩多了很多,大部分一看就是被逼无奈出来摆摊的,坐在路边也不说话,面前摆着袜子、手套、帽子等廉价商品,我估计一天都卖不出一件。那时候从学校走到家,一条路2000米两侧都是旧书摊,旧书扉页上都是各工厂图书室的藏书章。
政府门前的请愿就不说了,社会治安大恶化,抢劫乃至杀人等恶性事件频发,大部分都是生活没有着落的工人被逼无奈。家长根本不敢让孩子一个人进楼道。至于其他的惨烈故事,听说过,但没有亲眼见到过,就不好在这儿说了。
作为重工业基地,哈尔滨的情况还要远远好于沈阳,我有个朋友是沈阳人,后来聊起来,那时候的沈阳可真算是哀鸿遍野。
至于说工人们是loser的……这就太过分了。就我所知,很多下岗工人当初就是按 “产业工人”
的路子来培养的,你当好一个齿轮,做好本职工作,做好生产线上的一个螺丝钉,你要做的事情就是专精一个领域,努力工作,拿低薪,国家帮你负担其他的一切(住房、福利、养老、就医、小孩教育等),一个人从18岁开始被纳入到这个轨迹中,努力工作,到了30岁,忽然国家把脸一抹说大不了从头再来——我自认也不好转这个弯儿。
举个简单例子,就从今天开始,国家说你之前受过的所有教育和所有专业技能都不顶用了,所有人都要靠克林贡语(你不会说吧?我也不会说)等级和走钢丝的能力找工作,会走钢丝的有饭吃,不会走钢丝的每月给你500块钱,同时没有任何社会保障措施——你觉得你会是个loser么?
这个词可以在网上去搜。
不是研究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说说个人的经历。
曾经在一家国营矿山企业工作过,后来下了岗,那是1990年代中后期的事。我想下岗的道理很简单,就是企业经营不下去,工资都发不出。我所在的那个企业,主要是开采磷矿和生产磷肥的,但由于私人企业和其他经营较好、技术水平较高的国企的竞争,产品没有销路,企业自然就死了。这样的企业,大多是地方中小型国企,比如遍布各地的小化肥厂。记得当时有个说法,叫“抓大放小”。经过这轮淘汰,可能剩下的国企要么是素质不错的,要么是规模很大的,要么是垄断行业。
那个矿倒闭后,记得我们曾领过一段时间的下岗补助,每月102;又过了一段时间,跟一批人分流进入重组的新企业(甩掉了原来的债务),当时在原来企业的基础上改组成立了好几个这样的“再就业”企业,比如搞点服务行业,有技术和设备的搞点工程承包,但这些企业大多又倒闭了,职工自谋职业,一点破烂设备也都被变卖,到后来地皮也出卖;至于最后的结局,因为离开老家就不太清楚了。
有一些年近退休的老职工在补齐社保基金后(因为原来的企业拖欠),进入政府的社保体系。较年轻的人大多去沿海打工了(多亏了中国连年的经济增长来消化这些人)。
90年代中后期,下岗是个谈论得很多的话题,因为太普遍了。据我个人的观察和家人的讲述,在我原来的单位,这个过程中最不幸的是那些中老年职工,他们当中很多人非常怀念毛时代。
下岗这两个字对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人来说是一个痛苦不堪的回忆,不是一个loser可以概括的,有些小朋友一副精英嘴脸站在历史的高度来说这个事,我认为非常没有人性。
四川虽比不上东三省工业重镇,但当年搞三线建设,成都东郊一夜之间冒出很多大型工厂,比较著名的是420厂,贾樟柯拍的二十四城记就是说这个,虽说有为房地产开发商打广告的嫌疑,但片中所述基本属实。
东郊这些工厂以前牛到什么地步呢?这些工厂的工人,以及工人子弟,是完全看不起成都城区的人的,为什么,因为他们的福利水准,和成都城区的人相比就像是如今的500强外企与个人小私企一般。
我妈说,那会儿成都的姑娘找对象,都是往东郊跑,媒人要能给说个东郊工厂的老公,媒人的份子钱都要多给许多。
然后呢?9X年大规模下岗,东郊成了什么地方?那阵子,一个成都人说买房买在东郊,是被其他人所看不起的,这种观念甚至一直持续到2007年,东郊工厂大规模拆迁,开发商大规模入驻开发,客观来说,那一片虽然称之为东郊,实际也就是成都二环左右,算是相当好的地段,开盘平均价4000,没人买,为什么?因为东郊在成都人眼里就等同于脏乱差穷。
9X年那阵子,每天都能听到爸妈在说,东郊的工人又把一环路给堵了,建设路又有xxx人闹事了,为什么?因为铁饭碗没有了。
同意@cOMMANDO的说法,他们不是loser,不要说他们懒,要知道,很多下岗的工人,都是技术能手,就好像《二十四城记》里,有个工人问厂长:“20多年,我有没有迟到?20多年,我哪年不是先进?”但是对不起,还是下岗了。其实这些下岗的工人中,大多数都是老实巴交的、真正意义上的、被国家所教导灌输的那种合格的社会主义工人,勤勤恳恳几十年,听国家指挥,你一句话,不给人家饭吃了,都是人,两口子要吃饭,孩子要上学,父母要照顾,你让他们怎么办?这是他们这辈子最大的欺骗,国家毁掉的是他们的青春和人生。
一个人,感觉自己受到了这么大的欺骗,感觉自己的青春和人生就这样被毁掉了,他们的心情,岂是一句”loser”就随便概括了?
抓大放小,减员增效……
包括裁员在内的一系列手段,让国企的负担减少了,效率提高了
从效率上说,这么干是必走之路,不这么干,企业政府都会被拖死,最后大家还是一样穷。
从公平上说,造成了数千万人的悲剧,为国家工厂低薪工作半辈子,承诺的终身福利变成一纸空文,到最后沦落到“今后不靠政府了”、”不给政府找麻烦”、“大不了重头再来”……这些话现在看来就是颠倒黑白,信口雌黄,政府和工人,到底是谁靠谁,谁给谁找麻烦呢?
从结果上看,下岗职工的这些牺牲,却没有换来多少公共福利的提升,反而是造就了一批权贵
东欧等国家也做了类似的事情,但处理手段得要温情得多。
我说一点自己的亲身经历。
我家是青岛的,众所周知,青岛是一个老牌的工业城市,起码轻工业非常强大。当年的纺织厂就有十家,从一棉排到十棉。其余的像是玻璃厂、阀门厂、钢厂、烟厂、碱厂一应俱全。最厉害的还有就是码头。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人扎堆。所以,当下岗浪潮席卷的时候,受到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不过幸运的是,因为是轻工业,同时沾了早期开放的光,恢复的要比东北要快。现在基本上都已经消化了。
说说自己家的事。我妈是一名针织女工,高中毕业,就成了一名光荣的工人阶级。与之相对的是,我姨妈下乡回来进了学校,刚就职的时候反而是一肚子苦水,整天想着换单位。现在看来不可思议,不过结合当时的情况,谁又能不这么做呢?
妈妈大概是95年下岗,就是彻底的失业。但是因为年龄上略有优势,因为她年龄大而不是小,所以她采取了买断工龄的方式,得到了相当不划算的一笔钱,然后就没有工作了。当然,比起很多的六零后下岗工人,她觉得自己还是划算的,但是比起比她更大的,可以直接退休退养的,她就觉得不合适了。
总之,在我小学要毕业的时候,妈妈没有工作了。
虽然有了一大笔钱,但是根本就不敢花。印象中那个时代正好是金融海啸,钱这个东西你留着没有什么用,因为会贬值,但是花了买什么呢?我家里现在还有八十年代末抢购风时代的毛线!!!!
为了补贴家用,我妈妈开始挖嘎啦,也就是蛤蜊。我家住的地方,虽然不靠近海,但是离着现在环胶州湾高速还是不太远。妈妈就和她一起失业的同事们一起,开始在沙岭庄——青岛的朋友肯定知道——附近去赶海挖嘎啦。可想而知,她们这种挖法和人工养殖的差的太多太多。但是为了补贴一点点的家用,她还是经常半夜出门去赶海。回来之后,找一个大缸吐清了之后,就在自由市场上卖。
到底赚了多少钱,我不太清楚,但是应该不会太多。但是,我妈这种精神确实值得我学习,而且,随着我年岁见长,更加感到妈妈对我的影响。
幸运的是,我妈这种赶海的日子没能做多久,也就小半年吧,就去了另外一家单位上班了。当然,是走的关系。结果没想到的是,去的那家公司是当时的青岛进出口总公司。刚去的时候还蛮不错,福利工资各方面都好,结果很快进出口放开了,单位又不行了。不过这次还好,终于她熬到了退休的年纪。
青岛那么多工人,我想大部分家庭都会有个这样的故事。别看现在这些年轻的白领什么的人五人六,比如我的大部分的同学,家里的故事说出来都是这样让人悲伤。
我相信,有的人非常崇拜朱镕基;但是,如果他遭遇了我这样的经历,这句话就不会轻易的说出口了。
当年的下岗应该是指1998年的下岗潮,那一年全国几乎所有的国有企业都改制,那一年我正好毕业,所以工作很难找,后来还是到处托关系才进了一个厂里当技术工,所以我对下岗记忆特别深刻。
大的宏观的我说不来,大概知道是当年的朱镕基总理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改制,导致了大量的国有企业员工失去工作,被迫离开了工作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工作岗位。其中,下岗的绝大多数都是没有任何关系,没有任何靠山,没有任何背景的40到50岁之间的中年群体。本来年纪就已步入中年,再加上在国有企业呆久了,已经养成了懒散吃大锅饭的习惯。而且,能够下岗的都是一些没有靠山,没有技术的人。所以,那一年有无数个家庭陷入了困境。
也就是那一年,刘欢的那首“ 从头再来” 横空出世,一时间“只不过是从头再来”的歌词遍布大江南北。
那一年,我在本地一个最大的国有企业实习,本来想实习期满就能留在那里上班了。结果,毕业的时候正好碰到国有企业大改制。托关系后才知道说是企业要改成股份制,每个员工都要持股,谁能交足3万元的股份钱谁就能留下,不愿意交的就走人。
那个年代的工人工资才400多一个月啊,结果很多工人都不愿意交,也有的交不起,于是这些人就下岗了。我么,更不要说没钱了,就算有钱也不敢交啊,那个时候在我们这种小县城里谁能知道国有企业改成股份制是什么样子。那时候工人们算的都是,一个月就算有500,一年撑死6000,交了3万,等于要5年才能回本。很多人都感觉不划算,所以那个时候交得起的也不交,宁可下岗自谋生路。所以,那几年到处都是做小生意的。没办法,总要生活嘛。
现在,仔细想来,那几年下岗做生意的现在都发了,现在很多都成了大老板。我们义乌小商品城之所以能够快速壮大起来,下岗潮也是市场能够快速扩大的一个契机。现在市场上收收摊位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一年租金过日子的都是这批人。
现在的国有企业强势是因为有特权可以垄断竞争,他们和银行,政府走的近,很多时候他们比市场上的普通企业能获得资源和特权。套句我亲戚说的话,“再有钱的人最后都要去求坐办公室的那些人”。所以,国有企业因为天生的一些条件而能和那些坐办公室的人走的最近,关系最密切,特权当然也就能够向着他们咯。
下岗风潮波及了全中国上千万的家庭,这股改革春风吹到我家的时候,是小学2年级,家里时时都要面临断炊的危险,一家三口人,一个月的生活开支绝对不能超过300,从此最盼望的就是每个月能有一次吃上炖鸡架,那算是一个月里面唯一能见到的肉菜。父母刚开始四处打零工挣钱补贴家用,我那时候学习成绩没问题,就是身体不好,到冬天必然感冒发烧,每次都是“年关难过”。4年级父母出摊做煎饼果子一年多,也仅仅能保证温饱而已。六年级左右父亲做传销,做了2年发现苗头不对就提早退出了,从此练就了营销能力和识别各种传销手段的能力。初中母亲开始到街道居委会,没有编制的情况下一直做到退休,算是有所依托。父亲从退出传销后就开始做药品推销的工作,一直做到现在,算是有点东西了。
父母做事情都比较认真,不是偷懒的那种人,但是无论是下岗之前还是下岗之后,事业上都没有很好地发展,现在想想,眼界真是大问题。对于当年的下岗,父母也没有太多的怨言,最多就是骂骂邓小平,说朱镕基狠而已。因为就算没有下岗,他们也认为,自己的人生,在就业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下岗对一般普通百姓的生活冲击是巨大的,小学初中的时候家里经济那么困难,他们也没有让我明显的感觉到失落和绝望。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跟老爸谈起当年的事情,他说刚下岗那段时间最难熬,因为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不知道怎么办,一个人茫然四顾,愁的要死,整夜整夜的失眠抽烟,还要自己去调整心态同时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养家糊口。从下岗到逼着自己去做营销,父亲用了七八年的时间。只是,等到他终于能吃营销这碗饭的时候,早已年过半百。
下岗是什么?下岗,是强硬的改变了千万人生活命运的一双手,推着他们走上了让令其耗尽青春,遍尝苦难的求生之路。我父母这一代人,是唯一一代经历上山下乡,文革,改革开放,以及下岗的一代人,是新中国政治经济巨变的亲历者和承受者。换句话说,是他们帮我们做了实验,好让我们这代人以后能少走弯路,少重复之前的错误。
最后,十分希望能够看到反映当年下岗那段时间的任何文学影视作品。这段历史,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国家本来有养老和终身雇佣的承诺,有医疗,教育,住房的福利。但是开放以后,有这些包袱的企业,成本无法和外企私企竞争,亏损。
国家就赖掉了当年的承诺,事实是大规模的裁员,然后把国有资产转移到官僚手中。
没有了承诺的包袱,国有企业的资产到了个人手里变成私人企业。就有竞争力了。代价是青春已经失去的工人大规模的失去保障。
中国经济真正改善是入关以后国际贸易起来成为世界工厂,国企私企日子都好过了。中间有5.6年苦痛。
下岗的结果是培养了一批吞并国有资产的富豪,社会福利和劳动者保障失去。资本方的利益扩大。也为后来房地产暴涨打下了基础。
现在公务员热是因为非体制内无保障。
我想说一下,在我们国家,传统的国企并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组织,更是一种社会组织,在过去单位往往成为了一个人生活的中心。而所谓的下岗改制,是把改革的成本全部丢给最弱势的群体,是一个政府不负责任的表现。
可能各个地区情况不同吧。我的看法跟上面的不同。
是否真的需要减员才能增效?是否真的需要放小才能抓大?
那个时候的贪腐情况很严重,企业经营不善更多是因为挪用公款、中饱私囊、国有资产变卖的事情太多了,比现在的一些手法对企业的伤害要大。
汽车厂装配完的整车消失都很常见。更别说车床、零配件这些……
下岗和买断、退养是不一样的,下岗比这两个出现的要早。
而且不限于国企,教师行业也有下岗的情况,教师针对谁呢?学生啊。
下岗就是个维稳政策……让谁都不敢出声了。
但就这么个事儿也落了很多人的腰包,某石油也搞过买断的事儿,上面批给地方是每个人4000/年工龄,最后发到工人手里只有2000。
现在当然好了,尧天舜日嘛。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当时中国面临的背景, 具体内容我在 如何评价朱镕基主政经济时留下的成果和弊端? 这个问题里详述了。
改革都是有成本的,关键是谁承担成本。 下岗工人不幸成为了那次改革成本的买单者, 作为普通劳动人民,我们不在庙堂, 被牺牲是无法避免的。
当年毛主席转嫁危机是挥挥手把几千万城里人送到乡下,农村成为了买单者, 毛去了之后,再也无人有这个威望了,邓也不行。
针对这个问题需要补充的就是, 这些年国企变好,就是两个原因:
1. 上市融资—解决了资本稀缺性(散户看清中国股市设立的目的是帮助国有企业度过难关的,就知道为啥赔钱了,就当爱国了);
丢掉包袱—-工人下岗将本该有企业负担的员工福利以低廉价格混入社保(很多民营企业家收购了国企,就焕发了青春,好像制度是魔术一般,真正的奥秘在于获得了优质资产,剥离了不良资产,这也是国有资产流失的高峰,比的就是把公家东西往家拿的速度)。
上面两个红利现在基本吃完了,国企又面临新一轮的挑战了。 这次要PK的是国际产业巨鳄和金融资本, 是要见真功夫了。
可是国企好像没练出真功夫。
有人谈国企垄断,这个问题展开了还需要写很多,简单提几个核心观点:
1. 任何产业走向成熟都必然是多寡头垄断
中国的很多行业(能源,电信)都是对用户强势,但因为垄断不足,对上游专利持有者和强势产品供应者议价能力不足。如果我们只有一家运营商,那么苹果就要给中国提供中国价格,而不是在三家之间纵横捭阖,我们也只需要建一个3G网,
而不是建三个帮人家摊销研发成本,继续创新走在我们前面,三个网的成本也都转嫁在用户头上了。
3. 看中国国企问题不能孤立的看,要放到国际博弈的大环境下看。
后生晚辈,没经历过当年的事件。对某些回答与当下年轻人挤破头进国企考公务员有感而发,说一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无关的话。如需折叠,请便。
————————-
一切社会保障都是庞氏骗局。
本来就是这些人被政府骗了一辈子,梦醒了而已。
不然还想怎样?和强盗谈条件讲公平?你以为政府是诚实守信的商人吗?
如果是在市场上,一个商人要撕毁契约不认账多少次才会身败名裂?一次就绰绰有余了。不要说手无寸铁的商人,哪怕是黑社会大哥,言而无信的话,小弟都会反水的。而只要一个强盗顶着国家、社会、公共福利的名义,无论他干过多少丧尽天良的事情,无论他反悔耍赖多少次,人们都会一次次忘记黑历史,欣然把智商余额全数上缴,无条件接受他的「保障」。
老年的稳定和保障本来就是自己的事,年轻的时候多挣钱多储蓄多生育,好好教育孩子,保护好自己的权利与财产,避免和各种强盗骗子发生关系,老年才有保障。指望一个肆无忌惮夺走你财产限制你生育的政府能因为你年轻时的「安贫乐道」而像你的亲生骨肉一样在你晚年尽赡养的义务,这不可笑吗?要公平,要契约,要守信,市场都能给你(尽管未必免费),唯独政府一样也不会给你——今天你任凭它从你手上夺走一枚硬币,明天它一定会夺去更多,总有一天它会把你最后一丝尊严榨干,让你一无所有。
下岗,在东北应该是最疯狂的。
我生在辽宁省的一个重工业城市。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前,甚至直到90年代,东北,尤其是辽宁,经济一直都是不错的。沈阳就不说了,鞍山钢铁、抚顺煤都,这一圈都是相当不错的重工业城市。我家在某个大型城市的一个区政府所在地。当时我的父母都在一个单位上班,那是个很大的企业,什么医院学校幼儿园全部都有,还有自己的货运铁路,浴池有现在游泳馆的三分之二大,东北的人应该都了解那个环境的吧,每天上下班,都在固定的地点,几十辆大型客车将工人送往全市各个地方。那个时候,由于有这个牛叉企业的存在,区政府、区教育局、医院、法院、公安局等等几乎所有的行政单位全都在我家这边。我小的时候还经常去工厂里转,印象中,真的是太大了。
后来,我父母先后下岗,那个时候,我记得我的父母都是40岁左右。因为是特殊工种,所以母亲砸点钱早了几年退休,而父亲,直到今天,依然没有退休。因为,那个大型工厂早已不见了。当时改制称为股份制公司后,我还清楚的记得我的父母作为股东给发的那个股份制的东东(可惜后来屁用不顶)。买断工龄,确实有,因为那个厂实在是太大了,人数多,大部分人买断工龄,给了你2、3万,你以后是死是活,与这个企业再无瓜葛。短短时间内,几万人连带他们的家庭(因为那个时候很多都是家庭男女双方都在一个企业工作)以及其他相关企业的人全部失业,或许波及人数高达十万,社会瞬间就塌了。
之后,我家所在的那个地区开始没落,区政府、法院、医院等等全部搬走了。成千上万的人没有工作,我当时年纪不是很大,专心上学阶段,所以我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熬过的那个阶段。不过,像卖女儿这样的事,我没听说过。
关于那个企业,后来由于腐败,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有台湾人想来接手,可惜没有成功。再后来,企业倒闭了,不是某些朋友们说的下岗部分人,留一部分人,而是全部下岗回家。曾经,虽然企业已经停止运转,但是那些代表着工业象征的大型设备,连绵上千米的各种大型设备还都摆放在那里,到了后来,也被人冲到厂里,能砸的全部砸了,能带走卖掉的全部卖掉了。现在只剩破败的草地。
关于朋友们提到的懒惰,铁饭碗应该是有的,但是,对于一个普通工人来说,大部分不会那样。正相反,我看到的他们,起早贪黑,甚至从事危险职业,现在回想,中国的老百姓们真的是勤劳善良,为了养家,什么都可以承受。
在今天,东北的部分城市领导,由于我工作关系,我也接触了不少,我实话实说,黑暗就算了,腐败也算了,但是这些领导们的眼界,真的让我无话可说。相对来说,南方发达地区,虽然也有腐败现象、作威作福,但是至少领导们的眼界相对来说还是稍微好一点的,而东北,哎,拿钱就拿钱了,但你至少做点实事吧?在当今这个政府意志大过天的时代,几个扯淡的领导直接就毁了这座城市。
东北,想再一次振兴,解决不了那些人,想再起,太难。
喷了政府,匿名吧。
看到前边很多人说当年是把效益不好的企业清算破产,职工下岗。说一个我们家的经历吧。我爸爸所在的单位是当时县里效益最好的企业。98年开始时兴下岗,单位在两年之内清退了40岁以上的职工。单位所有资产变卖一空,成了当时一位领导的私产。然后单位宣布破产。单位就轰轰烈烈的倒了。工人们基本上年轻点的外出打工。年纪大没技术的做各种卖早点,给人洗衣服之类的营生。产权明确对经济来说长期是好事。私有化和原始积累也都是血淋淋的向来。只能感叹,被前进的车轮碾碎的那些普通人,谁管他们是不是无辜。另,见识过现在两桶油同学的工作宴请,比当年我爸他们那种小厂真是云泥之别。宴席外,同学说现在还有当年下岗的油田职工静坐要求补社保,这样的诉求,连宴席上的谈资都不算。
这里是废话,可以直接往下跳到正文。
希望有一个良好的讨论环境,互相指责并不能解决问题,当你每天怨天尤人,对世事不满的时候,有人正在为了这个国家更好的前途努力。请不要上纲上线扣帽子,好像谁吃了亏谁就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乱指责一样。
“中国之所以生活水平低,那么是因为国家哄骗孩子们去接受应试教育”。如果你到现在也无法理解基础教育的重要性,那我们没办法讨论问题。请君移步,去看看印度,你会知道一个连文盲问题都解决不好的国家,其发展会受到多么严重的影响。如果你连中国的基础教育政策都不肯定,而是一味挑其中的毛病,继而放大为中国生活水平的壁垒,我表示没法和你讨论剩下的问题了。教育问题的根本和下岗问题其实很像:政策本身的正确性毋庸置疑,只是实施中由于固有体制而发生了很多问题,但是我依然会坚持对其积极的看法。
@孙远 “朱被美化太多了。”
好像我是接受了被美化的朱的形象的五毛一样。不看任何美化的报道,我只关心其任期做的实际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真切的感受到90年代风云变幻的时代节奏。要说起美化,温可真是被美化的很多,但是我没有感受到实际的改变,温的任期是如此平稳的过渡到了李的任期,没有任何“改”的意思。我也不会去为谁说话,只看事实。“政府真的为下岗人员再就业做了什么吗?”,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为了私企的发展,国有企业的劳动力最终变成更具活力的私企劳动力,这才是真正有前途的选择,你指望当年的臃肿不堪,连年亏损的国企来对下岗工人负责?不可能,私有经济的发展才能真正解决国企下岗工人的问题。当然其间发生了很多问题,国家没有做到更好,但是不能因为这一点就去否定改革本身。如果深究,很多体制的问题还是国企自己造成的,臃肿造成的效率缓慢,贪腐严重,更不能指望在它们将死之时还能对下岗员工及时援助。
@品雪 “这什么逻辑呀?被人抢了,还夸抢得好,是抢劫者致富的必要代价。”
对于您这种神逻辑我只能呵呵了。现在确实有很多抢劫者致富,并不是因为他们够优秀,而是因为改革初期他们掌握了更多的资源,确实很不平等,这些都是实际存在的问题。但是,让我们回到70年代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刚刚拉开帷幕,人们结束了大锅饭时代,有的人能力不够,在大锅饭时代可以糊住嘴,不至于饿到,而有的人政治资源丰富,在官场中游刃有余。大锅饭时代结束了,个人得负责个人的口食,前一部分人因为吃大锅饭懒惰惯了,现在糊不住嘴了,而后一部分人因为政治上的优势,很多做起来工厂过上了奢侈的生活。前一部分的人就不满了,“你这分明是抢啊?这还不如大锅饭时代啊!强烈反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你怎么就没看见村头人家辛辛苦苦自己折腾砖厂的孙少安呢?你怎么就没看见村那头靠养鱼赚钱的金家呢?你就盯着那些靠着政治垄断赚钱了的人家,盯着隔壁村一样和你吃不饱肚子的王老大,就开始一味地否定家庭联产责任制?国企到私企,也是一样的道理,谁都意识到会出现问题,但是大锅饭时代的结束是必然。
@唐毅请您看看上面这个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例子。再声明一遍,不要把我当成自干五来教育,我关心所有中国的喷点并参与喷子其中,但是我也会正视其中正确的决定。现如今国企私企格局堪忧,原因并不是当初造成下岗的国企改革,而是后朱时期改革并没有进一步执行下去,甚至某些行业开始倒退。国企的改革必不必要根本不用争论。不要本末倒置。现在大型国企的利益团体已经和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一个有魄力有担当的高层的话根本没人敢动。另,即使在现今国企私企格局如此堪忧的情况之下,只要你不去碰那些已经黑掉的产业,私企依旧可以用活跃和朝气蓬勃来形容,你没有看到,并不代表没有成绩。现如今私企在GDP的占比早已超过了国企,而且比国企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而这些在90年代是不可想象的。现在的国企私企的格局,更加说明了当初改革的重要性。只希望改革进一步深化,私企进一步发展。
下面是正文:
这个词和朱镕基的改革有很大的关系。
这是改革必经的痛苦。朱镕基在任国务院总理期间中对国企进行的大范围的市场化改革,不仅动了固有利益团体的利益,也导致了很多臃肿的国企的员工的下岗。不符合市场经济,效率低下,人员臃肿的国企,必须得死。
现在活下来的国企,一部分是当时朱镕基没有动成的国企,一部分是必须国有化的产业。前一个部分现在确实越来越大,但是那些是垄断带来的优势,其本身效率依然低下,后一部分的产业业必须由国家来完成,国家赔钱也必须得做下去。
朱任期结束到现在,已经没有了大规模的国企改革,现有的国企私企格局基本稳定了,感觉现今的国务院还是没有当年朱那么有魄力,不太敢动某些国企。所以现在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下岗潮了。
朱当年那么做有朱的理由,给现在中国的发展打下来十分好的经济基础。现在国务院以稳为重也无可厚非,既然“改”太疼,那么就先缓缓,毕竟现在的经济表现还挺好。
愚见,请君轻喷。
“下岗”确实是个很敏感的词。
我生在小县城,当年的下岗的国企工人都是身边真实的悲惨的例子,街上充斥着推着自行车卖鸡蛋卖馍馍的下岗工人们,家里人也有因为这股下岗潮而不得不做起起早贪黑的苦活的。
但是不能因为痛苦离我们太近就去否定它。如果不这么做,现在国内还会依然是臃肿的国企的世界。站在个人的角度讲,我也不愿意看见那些我所熟悉的人们活得痛苦。但是站在国家的角度讲,这些东西再不做,人们就不光是“下岗”这么简单了。
没有私企这些年的发展,光靠着那些臃肿的国企,人们在其中混日子,那么人们生活水平到现在依然会是90年代的水平。
改与不改,每个稍微有些知识的人心里都很清楚。但是细化到“下岗”上,没有任何人愿意接受,当年对于辞退员工的安排确实有很多不妥。但是这些人的劳动力最终会被私企消化吸收,成为更具活力的一部分。
综上我还是偏向其积极的一面。
「优化资源配置」
听过 “抓大放小” 这词么?
当年下岗的,就属于被放弃掉的。企业
“关停并转”,工作了几十年的人,要么是被直接踢掉,好点的也就是给个千把块钱就给你买断打发了。
你现在所感觉很强势的国企,就是被抓被扶持的那批,基本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垄断行业的央企。
90 年代真是个危险的年代,各种危机四伏的感觉。矛盾激化到那个程度,居然也没弄出啥大事来。
前面各位已经写得很好了。
这个话题让我想到了一件事。
下岗大潮的时候,99年春节晚会,黄宏喊出来一句话:“咱工人要替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
其时我还年轻,只是隐隐觉得这话不妥。父母也很惊讶的嘀咕了一下。
后来参加工作,和一些东北的同事偶然提到此事,他们说在那些老工业城市,很多人直接就把电视关了,年都没过好。
前不久开车的时候又从电台听到了这段小品,虽然心里有准备,听到黄宏以他特有的风格喊出“咱工人要替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的时候,心情还是如同被球打中的玻璃窗一样碎满地。
设想你是一个兢兢业业甚至有些骄傲的八级钳工,因为领导要保自己整天瞎混的小舅子而被下了岗,天天蹬三轮养家,肉都舍不得多吃,大过年包顿饺子,听见黄宏喊我不下岗谁下岗的时候会做何感想?
下岗这事国家有愧,或许也有逼不得已的苦衷。这些对我而言其实并无意义,我家里没有受到下岗的影响,我家所在的小城市所受到的影响也很小。但这句话我真的不能释怀,ccav和黄宏竟然在温馨的大年夜,东北人尤其重视这一晚,以这种方式消费这一话题。
凄凉,心碎。
很多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以及反驳他们的都没说到很重要的一点呐:当年的傻逼下岗行动是从劳模们开始下手的。所谓劳模就是劳动模范,是一群工作强度最高工作态度最认真的工人,并且一般技术也很过硬,工厂之所以像精神病一样把他们赶走就是因为他们大多数善良听话并且不是厂长或者车间主任的亲戚,下岗之后也不会惹事儿。真正属于负担的打毛衣党混日子党因为都有各种背景,所以基本都留在工厂了。最混蛋的是,那时还把劳模下岗当做正面事件各种宣传,简直没有良知和人性可言了
下岗的原因是“大锅饭”经济的终结,当时下岗的主要是地方性的企业,而且都是经营效益比较差的中小型企业,当时的下岗潮,的确有一部分比较厉害的领导带领企业脱贫了,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叫员工入股,掏钱,或者通过各种手段逼迫员工买断,然后自己私人变卖国有资产。
当时的下岗潮,对40
50人员打击最大,目前看来,其实是当时这些人什么都不会,说白了就是只会在办公室里面吹牛逼看报纸喝茶,能干活的人多人都出来自己干了,那个时候也出现了一大批创业成功者。当然40
50人员由于“XXXXX”的原因没怎么上过学也是事实。所以现在的50 60人员非常怀念当年的大锅饭经济。
至于你说的现在国企的强势,应该注意到的是,当年大规模下岗的企业,多是什么毛纺厂,食品厂,机械厂之类的,当时的石化公司,铁路局,电力局,邮局,电信,银行可没有出现这种下岗情况,应该说当时国家是有意识的抓住了所谓的经济支柱产业,而把边缘产业彻底抛弃了,放下了包袱,无形中早就了现在中字头企业的“巨无霸”地位。
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现在进入到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就是一种资本剥削模式中,大家应该都知道中国工商银行那2000多亿的利润,如果金融领域得到了过多了经济利益,那么制造业,服务业就不可避免的被挤出市场,因为通过金融工具运行的成本太高。就从世界500强来说,绝大部分企业都是能源行业和制造业,因为这是最基础的行业,但是在中国,就是3桶油加起来,也比不上一家银行,如果雁过拔毛太赚钱,就好比过路费太高,必定严重影响整体经济发展。
下岗发生时,我小学三四年级。具体的印象也都是身边的事情。
当时下岗的时候我还在上小学,我们家那边也算国企,工矿业。看着身边的那些家长都外出打工了,基本上没有技术的妇女都南下做了保姆,有技术的比如电工之类的也南下工厂里打工。
然后这种情况就造成了:
1.夫妻双方长期分离,然后外遇离婚;
2.外出遇到天灾人祸死亡;
3.夫妻双双外出务工把独生子女放在家跟着老人上学,后来孩子学坏或是外出打工
这是我身边经历的,不代表大多数,只是一部分。印象最深的是住在一个小区的一家人,跟我同龄的女生的爸爸是高中毕业,在当时所有初中毕业的工人来说算是高学历。后来进了厂最了技术,但是她爸爸一直在学习,大概98、99年的时候就南下去了深圳,没多长时间就把一家接到深圳去了,当时身边的人很羡慕,可是没有多少人去询问他怎么做到的或是怎么学习的,大多都是抱着羡慕且自己做不到的心态。
还有一家人印象比较深,是住我家楼下,当时男人是厂长,挣了不少钱,在九几年的时候就有自己的车,当时就觉得好酷啊。后来下岗后就一直坐吃山空或是在外打不了几天工就又回到家。再后来就乱搞男女关系,当然是听周边的大人说的。大概前几年的时候突然就死了,当时周围的人一直在说他当时上高中的女儿对他说的一句话:“你小时候要我奶奶养着,跟我妈结婚了就让我妈养,你老了是不是还要要我养?”
周围包括我妈都在对我说他女儿的不是,说当女儿的怎么可以这么说自己的爸爸,自己的爸爸做的再不对也不能这样说。可见下岗的事情让多少不思进取的人断了生活的念头。
我一直觉得任何事情都不能用对错来形容,当然排除烧杀抢掠这样极端的事情。可是下岗的这十多年来我看到了身边很多积极寻求生活的人突然就累死了,这种情况下都是男女双方只有一个人在努力的挣钱生活养着另一方,大多数都是女方过劳然后出了意外死亡。
说多了没了头绪,总体想表达的是,不思进取不学习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不仅对自己,你的一家人可能就会因为你的不思进取不学习而无法更加幸福快乐。
98年,父母所在的煤矿倒闭了,母亲因为年龄大,办理了内部退休。父亲则被一帐算清,和这个单位再也没有任何关系。楼上某些人说改革是必然的阵痛,我虽然赞同,但是作为亲身经历过的人,会觉得这样的阵痛放在个体身上着实沉重。当然,改革对某些个体来说也意味着机遇。
先说说煤矿的情况吧,说完了大家就知道这样的单位倒闭对父母,对我们意味着什么。父母所在的煤矿说是一个单位,实际上是一个封闭的体系。相对于外面的村、镇来说,煤矿都是一个异类的体系。因为在这个小小的体系里,职工从住房到医疗再到孩子的教育都是由单位一手包办。住房是矿里分配的瓦房,个人没有产权。医疗,小病靠矿里的医务室,大病就到煤矿集团总医院。而我们这帮职工孩子的教育,幼儿园到小学就交给矿里的子弟学校,中学如果有能力就会被送到煤矿集团的职业中学,就算不读书的,还可以在矿里找到一份顶替父母的工作。总之,在这个体系里,你得到的是安定。但是,随之而来的则是封闭的环境带来的目光短浅,不知不觉人可能就被外面的世界所抛弃。
煤矿倒闭的前一年开始,矿里就不怎么能发出工资了。记得倒闭前几个月,我和妈妈在家吃了几个月的蔬菜,真正的几个月蔬菜,不带半点荤腥。父亲过生日的时候,清楚的记得妈妈做了一个煎鸡蛋,就当庆祝了。也许有人会说,不吃荤又能如何。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家的情况比较好,双职工,父亲还是单位的中层干部。那些单职工家庭,过得就更为艰难,有些人每天中午能吃到的顶多就是屋后空地上种出来的韭菜。当然,这些都是轻的,最艰难的是矿倒闭以后的那段日子了。
我们那个煤矿虽然属于盐城矿务局,但是实际上处于江苏和山东交界地带。远离盐城,而矿里的人基本都来自于盐城本地。煤矿倒闭的时候,随之而来的是搬家大潮。没有盐城人会继续留在煤矿。大家纷纷都靠着租来的卡车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留在矿里的细软往家乡搬。而家乡那边,对于绝大部分矿里人来说是陌生的,因为那里既没有接收自己的单位,也没有自己的住房,孩子的读书也需要安置,总之以前所有的一切都得重新再来,而这一切,最需要的是钱,而这恰恰是所有人最缺乏的。我的父母平日里生活比较勤俭,即便是月月足额发放工资的时候,父母也舍不得随便花一分钱。所以在矿里的十几年,父母有了大约一万块钱的积蓄,而父母的很多同事,因为平日里基本没想过离开矿的生活,所以倒闭的时候基本没有任何存款。父母的这些同事们,在突如其来的下岗面前,他们的恐惧可想而知。我的一个同学,平时他的日子让我和哥哥及其羡慕,因为煤矿效益好的时候,他们家基本天天桌上有荤菜,他自己每天牛奶、零食都没断过。等到煤矿宣布倒闭的那天,他的妈妈瘫坐在煤矿办公大楼前,嚎啕大哭。因为没有一分存款的他们压根就不知道回到家乡该怎么过下去。
而我家,经过短暂的混乱,逐渐走上了正轨。回到家乡,父母先租住了一个小瓦房,然后就靠着手上的那点存款开始谋划将来。父亲是医生,回到家乡,思前想后,还是决定自己开一个诊所,而母亲就一心一意协助父亲打理家里家外的各项事务。我因为在矿里的教育质量问题,回到家乡就留了一级。在这里要表扬一下我的父亲。父亲才进入煤矿的时候,他还是卫校毕业的中专学历,但是在煤矿十多年一直艰苦自学,获得大专自考文凭,所以在考取正规的行医执照时,没有遇到任何问题。诊所开业之后,家里的经济逐渐开始好转。当然,这之间,少不了求爹爹告奶奶四处打点,被人欺负被人压榨,即便是十多年过后的今天也还要为时不时上门敲诈的各种地方势力所烦扰
说到这儿,肯定很多人都没觉得这下岗有多困难。我想说的是,我的父亲是一个有学历有手艺的人,母亲又善于筹谋,才不至于回乡落魄。但是煤矿的主体是那些只有体力可以出卖的工人。他们有人四十多岁了一家老小还挤在一个十平米不到的瓦房里靠着他一个人微薄的工资生活,没有了煤矿的工作他们等于什么都没了,回到家乡,贫困还是难以逃避的,孩子的教育就更不用说了。
现在,我妈已经从内部退休转成了正式退休,每个月可以领到1000块钱的退休工资,而我的父亲还有三年才能正式退休。有的时候,母亲说起当年矿里的生活,总会在感慨之余强调一句,幸好煤矿倒闭了,不然我和我哥别说考大学了,就算能读大学家里也拿不出读大学的钱。因为,当年分流在别的煤矿的父母的同事,临近退休的时候,一个月的工资才两千块多一点。
楼上的几种观点我听着觉得很可笑。所谓的国家工作没做到位,没有保障,这个想法过于幼稚。本来就是为了甩包袱刺激经济才搞的下岗,再做那么多工作,比如对已经四五十的人进行再教育,想想都知道不切实际,没有人会再考虑那么多,谁也不想再制造新的包袱。所谓的下岗职工活该说,拜托,这么说的人将来你遇到任何困难我都可以说你活该。那样一个时代,每个人生活在自己的小格子里,谁会想到有一天持续几十年的这种生活会突然变天。都是普通人,眼光大多局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你总不至于让那些一天在矿井里挖十几个小时煤的人回到家再继续学习吧。
当时的经济,和现在完全不同。大部分国企都是一个火坑,人员冗肿、效率低下、三角债盛行。为了解决这种现状,防止社会的崩溃,就采用了所谓的砸三铁,也就是下岗的手段,让那些国企破产的破产、裁员的裁员,直接一把买断工龄内退,从此你与企业再无关系,要么自负下半生的一切,要么等待年龄到点领退休工资。这也造就了大量漫山遍野的小商小贩,也创造出了"4050"人员这个概念!
从此,未破产的国企轻装上阵,没有人员负担、没有社保负担;而下岗工人则从社会主义梦想中清醒出来,走上一条依靠自己的路。
当时最火的歌就是刘欢的一首: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对于我而言,就是母亲没有工作了,一个人只能靠街边摆摊来获取生活下去的勇气,我一个夏天也就只能吃一个西瓜!
今天来看,下岗并无过错,但不能在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的前提下直接将人扫地出门,没有尊严得推向社会!
如今国企的强势是因为都是垄断行业,那种企业等于闭着眼睛收钱,根本就不是正常的市场经济,因为垄断所以强势,而做不到这一点的国企,基本上都没了,剩下的也是勉强维持。
曾在东北某特大型国企工作过的我就亲眼目睹了下岗这个特殊的时代产物,下岗其实就是失业的美化词,原来国企的那些领导捞够了,也把企业搞破产了,便把大批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的工人师傅一刀切撵回家,美其名曰是企业改革的阵痛,企业破产了,他们依然可以吃破产的老底,而大批回家的工人只能无奈的走向社会,在没有什么保障的环境里挣扎。
不可否认,下岗后有少部分人挣到钱了,甚至发了大财,也有些技术能人混得也不错,但大多数下岗工人生活比较困难,因为不是谁都可以做生意赚钱的,也不是谁都有超人的技术本领的,他们由原来被人尊敬的工人阶级沦落为社会的底层,成为被社会鄙视抛弃的所谓弱势群体。
所以说,下岗根本不是某些人描述的是成功的摇篮,也不是什么国企甩掉包袱重新起航的阵痛,这一切,只有你,或是你身边的亲人朋友经历过,你才会明白!
在改革开放前
所有经营活动都是国有的
八十年代后开始出现个体户和引进外资。这是非国有的(非公有制),但非公有制经济在当时未形成主流。
九十年代开始国有企业被非公有制经济冲击,国有企业内的所有弊病在市场经济下暴露无遗。大批经营不善的国企被国家抛弃而破产倒闭、改制……国企员工下岗失业。但在一些垄断的特殊的行业领域里,国企还是牢牢占据了市场(因政策倾向而没有或者很少竞争者,比如石油、铁路、通信等),发展到今天,让大家感觉国企很牛,其实是政策倾向而已。如果政策全面开放,估计所有国企都要死光光了。
我现在在一个跟铁路设备有关的国企,最近铁路改制。国家政策倾向于引进其他企业进入铁路设备领域。因此效益开始不好了。
先说下岗是怎么回事情。
【下岗】指的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生产工人的赋予过剩,同时连带产能过剩而存在的一种企业改制结果。
从建国初期的到80年代,非市场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必然结果。大量依靠人力成本完成的工作逐步被高效能的机械所代替,劳动力过剩,并导致企业发展过缓甚至破产,最终面对的结果就是砍掉富于劳动力,减少人力支出,改进生产机械,完成改制。
再说【国有企业】的强势。
下岗阵痛过后,国家开始重新定义国有企业。以完全投资改为占股比例大于51%。这就让企业拥有了更多自主权,而且国家占据的都是优势和垄断行业,国企实际控制的是命脉产业,强势是必然的。
所以从总体上而言,改制下岗,国企强势是一个必然结果。
做为一个经历过这个过程的人说说。
先说说我大学毕业后分配的那个厂(上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是国家分配体制)
88年到这个厂,刚好是工厂最顶峰时期,一个好厂长,做出好产品,甚至出口,当时工厂效益相当好,有很多高干子弟在厂里。
后来好厂长被排挤(这个在国企是必然的,觉得现在ZF机关可以等同于当时的国企),换了一个厂长,从此走下坡路,88年到98年,也就是10年时间,工厂所有的资产都抵押给银行,贷款大概快一个亿,工人经常放假回家,拿很少的生活费。
我就住在工厂的职工大杂院内,说起来心酸,很多工厂的双职工,过着非常的日子,我隔壁的一家,男人晚上出去补鞋子,晚上大概7点买菜,买的下市菜可以便宜,有一个长身体的儿子,所以当时真有人买2两肉只给孩子补补。那时候大环境和现在不一样,那时候工人知道的是自己是工厂的主人,那时候没有养老保险之说,那时候在一线的工人只有他工作的那点技能。
唉,说不下去了,我回老家,一个二线城市,春节工人为了生活踩三轮车,一次两元钱。那些说下岗工人不勤劳的人,请度量再说。
工厂的工人曾经罢工,上街游行,但是,没有结果,因为我们厂不是那种产品滞销,完全是领导以权谋私造成。
看到有人说国企人浮于事现象啥的,忍不住多说几句,要说人浮于事,国企当时的情况要比现在ZF还好点,要这么说,是不是政府机关也要搞下岗呀。还有什么优胜劣汰,真实世界的大多数人,能力平平,智力平平,毅力平平,能者强者应该帮助弱者,难道应该为富不仁?
我也来凑一答
我父亲当年就是下岗工人,母亲也是常年有病待业在家,所以你们可以想像当年这对我家造成的经济冲击有多大,将近一年的白菜汤泡饭,一家人愁眉苦脸记忆犹新。
可是,过了这么过年,如果你问我父亲他怎么看待下岗,他会说,他当年吃大锅饭,上班打扑克喝茶水扯闲话,请病假出去卖海鲜倒腾烧烤摊子,到头来大家工资均分,人人不求上进,这是个病态的社会。他很懊恼没有早点下岗去真正认识这个社会,只有被逼无奈才感受到能者多劳而多获的喜悦。
如果人人都可以不劳而获求得一生,那么终将有一群人要出来偿还。选择他们只是那个时代需要替罪羊罢了。
如果我们这一代也要面临社会转型,恐怕也只能勇敢面对。只是现在看来,我们付出过努力,不会再给这个王八蛋世界任何蹂躏我们的机会了。
把话题扯回来,父亲下岗的这段经历对我个人职业规划影响还是蛮大的,只要太过舒适我就会有很强的危机感,就业到现在三个年头从来不会把个人发展与公司前景联系看待。一直努力做个u盘型的人才,同时是个小乐天派。
——————————————&
涉及到我老爸,匿啦
首先楼主所说的国有企业越来越强劲 这是一误区 现在国有企业都是做资源占有垄断不让私人做 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就好比你嫌油贵你能换其它家吗?你嫌话费贵你能换更便宜的吗?都差不多 基本没什么差别
只要不闹出暴动就行。再着就是现在的国有企业员工和当年的国有企业员工差不多
大部分都是混吃等死不怎么干活加偷懒。只是现在外面压力更大,不出来。我有一个朋友就是从国有企业出来的。他跟我说
世界不是他原来想的那样,非常想回去只是丢不起那人,实在不行,还是回国企。当年。当年社会不像现在让人丰富多彩。傻子都知道国企好。现在的国企虽然好。到最大的问题是那饿不死富不了的工资。不够完全,手机打字麻烦。有人顶了再补。累
看到这个话题想到了梁文道《访问》里他采访贾樟柯的段落,转来帮助回忆历史。因为想尽量突出重点(原文word文档设置成五号字体仍有12页),所以依据个人观点做了节选。
——————————————————————————————————————
梁文道:为甚么会有《二十四城记:中国工人访谈录》这本书,又为甚么要拍《二十四城记》这个电影?
贾樟柯:其实我大概在
99年的时候就想要拍一个关于工厂的故事。因为九十年代中以后,就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在转变的过程里面,几乎所有的工厂都遭遇到经济上的困难,大量工人下岗。当时主流媒体有一个很荒谬的说法,就是把责任推到工人身上,说是因为你们能力不够,优胜劣汰。这个变化今天说起来比较轻松,但是如果大家了解工人过去在中国社会里面的位置,和他们的生活状况的话,就会很惊讶。因为工人曾是一个高收入群体,计划经济之下不愁产品卖不出去,他们收入很稳定,也有很好的福利。
当体制改变之后,一方面是收入很低,再一方面就是因为这个社会位置的改变,令他们心理上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工人身份的转变太巨大了,过去是工人阶级,现在是打工仔打工妹,整个概念完全变了。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翁;打工仔打工妹是为老板打工,是完全不同的定位。某种集体生活,某种社会体制和价值观都结束了。
很多经历者都会很轻易的说「我们是被牺牲掉的」,他们会用「牺牲」这个字!然后马上他又补充「当然社会要进步」。彷佛我们工人暂时为国家的进步付出了,可以获得一种自豪感,为自己保持最后的自尊。
在那种集体生活里面,某种东西侵占了人民的日常。以前我们说小区都是以住家来划分的,
比方说我是这个街道的。但集体生活都是以单位划分的,我是甚么工厂,我是甚么大队的,
我是甚么部队的。大家都以这样的一个单位来建立自己的认同,你的一切都在组织系统里面。
你甚至连离开这个工厂的权利都没有,你只能调工作,还是在组织系统里面。如果今天我在
一个公司做得不爽,我就走了,就跳槽了。那个时候你不能的,你在这里做得很不舒服,你
唯一的方法是调走,而且怎么调还是要组织安排。
有些经历确实是想象不到的。我没有想到这个群体对制度的一种信任到了惊人的程度。那种信任感真的很出乎我意料。我采访了一个工人,你从她对待自己身体的一种态度就能想到她的精神状态,当她由怀孕到流产都不知道,她连自己的身体发生了甚么事也不知道,最后是旁边的老大姐说:你流产了!她才开始悲伤,她才知道自己怀孕了然后又流产了。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集体,怎样的一个生活方法?另外有一个姑娘十九岁的时候手指被切断了。手指被切断了以后,她住院,还说每天过得挺开心的。我就问为甚么妳不发愁。她说,手指压断了还能长出来!从她们对自己身体的不了解,可以看出对那个工厂和制度的信任。当这一切改变之后,她才有一种被背弃的感觉。
我觉得年青人的反应特别有意思。电影放完之后,就来了一个很年青的记者,他一坐
下就跟我说:「导演,我觉得你的电影拍得很烂。」我吓一跳,说「是嘛,对不起,这个电
影没拍好。」然后他说,「我告诉你,我就是在这么一个厂长大的,我父母就是在我上初中后
就没有工作了。但是我告诉你,我们的家庭非常快乐。大家互相帮助、一起做饭,各家做
了不同的菜互相送,我们生活得非常快乐,你为甚么把这个电影拍得好像我们很苦难、很灰
暗?」我就说,你真的确认你们很快乐吗?我接触过很多母亲,她们都有一个共识,自身
受到的压力是绝对不告诉孩子。他们要尽量制造快乐,每天哭就没法生活了,一定要有很多
快乐的方法。子女不能因为这样就否定了你父母经历过的困难。还有一个女孩子却从头哭
到尾。交流时间她第一个举手,说她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厂长大的,她的父母生活得很不容易。
当年,政府还是有点良心的,财政负担不了国企就割肉,虽然让很多人付出了很多代价,毕竟是个积极的措施,有点壮士断腕的气势。
后来,中央政府发现,,没钱可以自己印,地方政府发现,,没有钱可以强制征地拿出来卖。
于是,有了钱,就开公司了,就是很多地方上的政府国资的公司。
严重的问题是,现在,,,财政被绑架了,卖地钱都不够用了。
很多带有垄断性质的国企,其实早就作为政治的筹码了。
全国6000w+的温驯的产业工人被剥夺了社会主义提供的保障,国家政策的制定,后果都由为这个国家奉献青春的底层民众来承担。家在长春,重工业城市,母亲是下岗大潮的一员,那座工厂萧条的厂房早已破败,但不得不依旧矗立在那里。切身的体会。中考时,家里能够掏出择校费让我去上重点高中,而双职工下岗父母的同学和我相近的分数却因为读不起高中而去读中专。国企改革大潮,国退民进,基础能源类被国家控制,造成今天的垄断性国企,国进民退,而小的企业被掏空甩卖,被人钻了空子,成为今天人民眼中的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不得不说,当时朱的改革中的后退是为了更好的前进与民争利。如今的国企,通过当时的脱离企业办社会,已经变得毫无社会责任感。
也许这个观点有点偏激
但我真心认为
当年的下岗浪潮以及与其配套的种种安排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有多少人失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