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做个自己的网站,转店外快,开淘宝店不知道卖什么怎么操作,请示打架

来自子话题:
扎克伯格应该去北京邮电大学访问&p&--------------------------------------------------------&/p&&p&算了还是匿了.....&/p&
扎克伯格应该去北京邮电大学访问--------------------------------------------------------算了还是匿了.....
来自子话题:
一个在马家沟,一个在极乐寺
一个在马家沟,一个在极乐寺
来自子话题:
谢邀,其实更为常见的说法是“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br&&br&这句话自我2012年入学以来就陆续从不同人口中听到过,其中有行政领导、教授老师、学长学姐,也有食堂大爷、出租车司机、二手书店老板等,其出场频率和知名度远高于中科大校训(“红专并进,理实交融”)。对于这句话的解读也大同小异,所以一直没有深究出处,方才检索了下相关词条,找到一些较为可信的资料用来回答此问题。&br&&br&先给结论:这句顺口溜式的段子最早出现于60年代,接着在80年代流传开来,然后口口相传至今。&br&&br&-&br&&b&起源:&/b&&br&&br&最早有关该说法的资料是&a href=&http://ltxgzc./Ku_showart.asp?id=23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不弯的脊梁——刘达传&i class=&icon-external&&&/i&&/a&,从&a href=&/subview/3257.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刘达&i class=&icon-external&&&/i&&/a&的百科中可以得知,其于&b&1963年5月至1975年11月&/b&期间担任&a href=&/view/4522.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科学技术大学&i class=&icon-external&&&/i&&/a&党委书记(之后又担任过北京大学校长)。&br&在他的传记中我注意到这么一句话:&br&&blockquote&&b&刘达来科大之前&/b&,科大流传一句话:&b&“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来科大。”&/b&清华校园很大,空旷得像农村一样;北大校门是宫殿式的,校内建筑比较豪华;科大在教学方针上采取了重、紧、深。重:科大的学生五年要学的课程比清华、北大六年的课程还多;紧:时间紧;深:学生们五年级就学到学科前沿,像两弹功勋钱学森、郭永怀亲自给学生上的课,在全国是独此一校,相当于现在的硕士、博士生层次的课。所以科大的师生把“星期天”叫做“星期七”,而且科大学生在高中时绝对是高才生,但到强手如林的科大,拼命尚能勉强应付,稍不努力就跟不上了,只有拼命了。所以在科大出现了“三多”,即开夜车的多、拿药罐子的多、戴眼镜的多。&/blockquote&而科大的建校时间为1958年,由此可确定这句话起源于&b&1958年至1963年之间。&/b&&br&&br&&br&&blockquote&1956年,党中央发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出《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4],新中国的科技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当时的中国,最新技术的应用尚处在萌芽阶段,科技战线急需补充优秀的后备力量。于是,利用中国科学院自身优势创办一所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尖端科技人才的新型大学成为当务之急。[5]&br&&a href=&/view/4522.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科学技术大学&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结合时代背景,中科大是一所为满足新中国对先进科学技术的迫切需求而创建的高校,校训“红专并进”中的“专”即是这一点的体现。当时的中科大师资力量强大(由&a href=&/view/6351.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华罗庚&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view/4213.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钱学森&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view/81319.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马大猷&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view/187827.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贝时璋&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view/46332.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严济慈&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view/43870.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吴有训&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view/161640.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柳大纲&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view/50822.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赵九章&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view/81606.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赵忠尧&i class=&icon-external&&&/i&&/a&等一批国内科学家兼任校系领导),课程艰难繁杂,称得上是一所专为发展科学技术而创办的“专科院校”。因此有“不要命的上科大”一说。&br&&br&至于“穷清华,富北大”的说法,刘达传中的说法是“清华校园很大,空旷得像农村一样;北大校门是宫殿式的,校内建筑比较豪华”,而我从一位教授那里听到的说法是“当时那个年代,能够上北大的,大多家境较好或高干子弟,所以叫‘富北大’;而上清华的,大多是想通过学工、学技术,找个技术性的工作,其家境相对贫寒,所以叫‘穷清华’”。不同的解释源于不同的时代背景,根据个人理解,后一种解释可能更接近80年代的说法。&br&&br&-&br&&b&发展:&/b&&br&&br&&br&在目前能找到的资料中,绝大多数基于80年代的背景。&br&&br&&a href=&http://fang-lizhi-jinian.hxwk.org//%E8%91%9B%E5%81%A5%EF%BC%9A%E6%96%B9%E5%8A%B1%E4%B9%8B%E7%B2%BE%E7%A5%9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葛健:方励之精神&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我上科大的第一年(&b&1984年&/b&),就赶上科大校方领导换班,方先生被选爲科大第一副校长。科大那时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名声如日中天。我至今还记得当时的一句顺口溜:“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足见在莘莘学子的心目中科大是多麽令人敬畏。&/blockquote&&br&&a href=&http://www./xwzx/mtwz/8976.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胡伟武:科大人“造就”了龙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当年,高校中都流传着“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的说法。“名副其实”,胡伟武说。&br&&br&(胡伟武)1986.09——1991.07,&a href=&/view/4522.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科学技术大学&i class=&icon-external&&&/i&&/a&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大学&a href=&/view/58666.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本科&i class=&icon-external&&&/i&&/a&学习;&/blockquote&&br&&a href=&/msg/info.php?InfoID=4047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科大的困惑:如何让孩子爱上“硬科学”&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陈初升说,1993年以前,中国科技大学的招生成绩远高于其他学校。“那时候穷嘛,科技救国,男同学都想当爱因斯坦,女同学都想当居里夫人。”早年流行一句话,“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科大治学之严、课程之重全国闻名。&br&&br&陈初升教授,783校友。&/blockquote&&br&根据校史馆资料,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鼎盛时期,中国科大的生源质量远超其他高校(基本囊括高考状元),而钱学森等学术大牛依旧健在,所以这段时期也常被老科大人作为“你们真是一代不如一代”的依据。&br&&br&同时,科技发展是当时的热门话题,所以中科大的学术声望更是成为有志青年们追逐的目标。因此在这个时期,“不要命的上科大”是一种傲娇式的自夸,大致类似于“你们也配拼命”(“你也配姓赵”)——当然,当时的科大完全有底气这样说。&br&&br&-&br&&b&现状:&/b&&br&&br&如果现在依旧有科大学生拿“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说事,他想表达的可能类似于“我祖上也阔过”吧。&br&&br&所以更贴切的说法应当是,“富清华,官北大,想卖烧烤来科大”。&br&&br&&br&&br&&br&&br&-
谢邀,其实更为常见的说法是“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这句话自我2012年入学以来就陆续从不同人口中听到过,其中有行政领导、教授老师、学长学姐,也有食堂大爷、出租车司机、二手书店老板等,其出场频率和知名度远高于中科大校训(“红专并进,…
来自子话题:
被邀请回答这个问题感到比较纠结哈,因为一般来说自己不方便说自己学校不好的。&br&不过出于客观来说,在某些方面还是得吐吐槽,以下内容谨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学校意见&br&&br&很多学生感叹“这就是中国的大学吗?”,一方面是学校自身的确做得不太好,另一方面也和入学前受到的几十年关于大学美好的描述很有关系。&br&&br&试想在我们小学到中学的过程中,有多少家长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激励好好学习、应付高考,将大学描绘成了一个天堂一般的世界,同样各个高校的宣传片也拍得的确非常有水平,不说别人,只看我们学校百年校庆时期的宣传片,我没有任何理由不相信这是一所世界一流大学!但实际上我们还的确有比较长的一段路要走。很多家长、老师在描述某某大学之前,自己也没有去该大学上过课或者详细深入地考察过,也许只是道听途说、参观浏览过,就敢凭借印象和想象教育孩子,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br&&br&学校本身来看,国内的大学有两大问题的确一直没能解决:&br&1.学校历史太短,学校自身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能够经过历史的考量&br&2.教育部干预严重,学校的独立自主性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从而在体制上显得比较僵硬&br&&br&就拿本校来说,从各个角度对于学生的引导来看,都是学分绩至上理论。奖学金、出国交换、换专业、双学位、各种选拔、思源计划(这是一个本意培养社工人才的地方,结果有很多院系直接给了学分绩第一)、学生会主席选拔(有些院系学分绩不达到年级前多少没有资格)等等,但是到了社会上之后,又有多少企业会特别看重学分绩这一项内容呢?包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学分绩高的学生做出的贡献又是否配得上他们拿到的学校所有最好的资源?这些都需要社会和历史去考核他们,我不能说出一个是非曲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因为通过学分绩来评比对于管理的老师来说最简单无脑,不必费心思考察这考察那,同时中国学生沿袭社会上弄虚作假(或者说夸大)的不良之风也让很多时候的老师难以进行判断,导致了这样一个现状。仅这一点来说,就让很多多元化发展(或者说对本专业课学习感到不是特别感兴趣)的学生感到比较无奈,觉得这就是所谓的大学?和高中没什么两样嘛!&br&&br&从学校对于老师的角度来看,现在轻教学重科研之风让老师普遍花很少的时间在教学上,很多的时间都在搞自己的科研项目。试比较高中老师教学的认真程度和大学老师,明显可以有天地之分。我们学校有些老师上课连PPT内容自己都不熟悉(压根就是从别的地方下载或者用了以前别的老师的,然后自己也没认真看过),作业都是让助教(也就是自己的研究生)批改,考试更是试卷几年都不换一次,即使你平时从未学过,只要搞到前几年的卷子,都可以轻松90分以上。这样的课堂能留得住学生吗?这样的考试能够区分谁学得好谁学的差吗?我觉得是不能的。那么长此以往,学校的学习风气、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够怎样得到保证呢?同样的,很多学生会被老师抓到实验室干活,美其名曰做研究,实际上做的就是一些没人愿意干的活,这也是体制带来的必然结果吧。&br&&br&看我们的培养计划,由于教育部的一些标准,很多都已经十几二十几年没有什么变化了,上的内容和十几年前又有多少区别?在很多新兴学科大学教的都还是陈词滥调,一到了企业发现很多东西都得重学,而大量给学生带来压力的课程又是现在基本上用不到或者很少用到的。比如我们学计算机的同学必须修大学物理、电路原理、模拟电路等等,在十几二十年前来看,是有必要的,因为当时搞计算机的基本上还需要懂电路,然而在今天,这些课程作为限选(就是感兴趣就选,但是必须选到多少门课)不是更好么?让只需要懂软件的人在硬件课程上花费过多的时间本身就是对于人才的浪费和摧残!但这却并不是学校一方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同时,校方领导又有多少人愿意为学生去考虑、去解决这些问题。&br&&br&由于学校当前这两大问题比较突出,所谓“有理想、有追求”的学生往往在学校得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同学可能会混得很爽,这是目前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吧,希望中国能够早日发展出自己的世界一流大学,希望到那个时候大学生会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思考;少打些游戏,多学点知识!
被邀请回答这个问题感到比较纠结哈,因为一般来说自己不方便说自己学校不好的。不过出于客观来说,在某些方面还是得吐吐槽,以下内容谨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学校意见很多学生感叹“这就是中国的大学吗?”,一方面是学校自身的确做得不太好,另一方面也和入…
来自子话题:
和高晓松有几次接触&br&个人感觉&br&1、八面玲珑,可以同时写字,听音乐,聊天,看手机的人;&br&2、音乐洁癖,对自己的音乐有一定的洁癖,并且对音乐极度敏感;&br&3、爱自嘲,想的很开,嘲讽自己的同时也喜欢嘲讽别人;&br&4、黑色控,喜欢黑色到死,连IPHNE5(最近见到他是用5,不是5S),也是用的不多的黑色;&br&5、小动作多,不仅是肢体动作,抖脚,叉腰,撅嘴,小动作很多,碎嘴也不少。&br&&br&个人感觉:&br&有涵养,略清高,很真实,反应快,高智商,高情商,善学习,很努力的一个中年男人。
和高晓松有几次接触个人感觉1、八面玲珑,可以同时写字,听音乐,聊天,看手机的人;2、音乐洁癖,对自己的音乐有一定的洁癖,并且对音乐极度敏感;3、爱自嘲,想的很开,嘲讽自己的同时也喜欢嘲讽别人;4、黑色控,喜欢黑色到死,连IPHNE5(最近见到他是用5…
来自子话题:
补充,好多人不看完全篇就评论,我只好把答案的中心思想写在这里加粗了:&b&夸自己学校的时候不要肆意(注意是肆意)踩别的学校。&/b&&br&===================================&br&点进来一看一堆答案踩我师大,瞬间不能忍!&br&&br&首先回答题主问题,题主,在知乎这么久,你没学会在提出问题之前先问一下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吗?!&br&&br&北师大哪里是什么理科强校?&br&&br&不错,在生态,遥感甚至心理等学科,我们学校不错。&br&&br&但是大部分的理科确实不是我们强项好吗,甚至整个学校只有一个工科院系。&br&&br&北师大在理科总体确实不如南大。&br&&br&但是题主!你这个问题转了好几个弯儿呢!从理科的强弱到院士的多寡之间的因果关系难道一步就到了吗?!&br&&br&院士的数量与学校的强弱有关吗?未必。项目拿了多少,学生生源如何,学校教育重视程度,科研成果的发表,等等等等,您都考虑进去了吗。&br&&br&您要是非得来个院士数量大比拼,那就不要怪北师大的学生拿出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中诺贝尔奖得主数量这个大杀器了(此乃自黑)。&br&&br&所以说,咱们踏踏实实地换个地儿讨论本科教育、科研项目、师资力量不就得了。何必引得这答案底下一群人掐来掐去。&br&&br&粗粗一扫,大多是拿着“你拿南大和师大比你是高级黑吗?”“师大高考录取分数线低的不行还是提前批”“师大也就和南师大比一比,连C9都不是”“北师大要是不在北京屁也不是”“谁脑子批了要去读师范”的想法。&br&&br&您知道我看到这些答案什么想法吗?任何人跟我说:“哟那你上师大以后是当老师吗?老师好啊!”的时候,我表面上是和和气气的说:“哎呀也不一定是当老师。” 心里早就翻了九九八十一个华妃式白眼。&br&&br&您说说,这种想法和“你学计算机的一定会修电脑”有什么区别?&br&&br&再说有的省录取分数低还是提前批是因为招的是免费师范生行吗,和普通本科生有区别的啊。某些答主搞清楚了吗。&br&&br&回过头来说,北师大虽然不算是国内超一流大学,但好歹我们也是100多岁的老校,有人说南大是国民政府什么什么,北师大还是当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呢,这话说出来,我都嫌矫情,所以你看看,比这些个东西多没意思。 &br&&br&北师大确实有不足,小校园,破宿舍,理科不好,工科没有,但在某些学科,比如教育,北师大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实在是承担不起“随便北京一个学校”这样的高帽。&br&&br&师大人很低调,你若是来校园里走一走,是会感叹于小小的校园里踏实得似乎有些古板的风气的,但我们心里有那么一份小小的自持。希望其他学校的各位精英在评论任何一所学校时,能够记得,这也是他人的母校。
补充,好多人不看完全篇就评论,我只好把答案的中心思想写在这里加粗了:夸自己学校的时候不要肆意(注意是肆意)踩别的学校。===================================点进来一看一堆答案踩我师大,瞬间不能忍!首先回答题主问题,题主,在知乎这么久,你没学…
来自子话题:
其实吉大合并后排名也有一些上升了,不过基于诸多因素影响,综合实力并未像浙大那样迅速上升继而稳居全国3-5名。&br&从参与合并的高校来看,吉林大学由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等六所高校组成,而这几所高校在校史上几乎没有关联,在合并时受到很大阻力(六校领导班子安置、行政处室干部选用、院系教研室学科带头人评选,六所高校,就要面对着更多的重合处室、专业),可见吉林大学的合并基本完全是由政府行政命令主导。并且现在吉大有6个校区7个校园,多校区大学在教学科研管理(行政处室要在各校区设立派出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学生宿舍、食堂、田径场、体育馆等)上的资金投入数倍于单一校区大学。另一方面,吉林省的经济增长乏力(.81亿元,增速6.5%,位列全国倒数第十)乃至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衰落,政府财政给予吉大的教育科研经费补贴减少,并且不利于引进人才。并且高校在合并前会上马诸多基建项目,以尽量花完学校财产(合并后各校债务均由新组建的大学承担),吉林大学参与合并的高校过多,负债严重,近两年甚至打算以土地出让的形式偿还巨额利息,不过拟出让的朝阳校区内有原“伪满洲国”八大部建筑(地质宫)属于文保单位,一时难以出让。另外吉林大学的招生也是主要面向东北三省,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大环境下,除了各省的几所顶尖中学外生源质量也不可避免地会滑落。&br&浙江大学合并了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等四所重点高校,参与合并院校均为原“国立浙江大学”拆分独立出去的,在校史上存在密切联系,在合并时受到的阻力以及社会舆论压力要小得多,并且浙江大学四校学术科研实力较吉林大学六校要高,且更为平均。另外,浙江省地处江浙沪长三角,经济发展迅速(.5亿元,增速7.6%位列全国第四),民营经济发达,高新技术企业多、产学研结合好,更容易引进人才。又由于浙江大学是浙江省仅有的一所985/211工程大学,浙江省给予浙江大学的经济、政策支持均远胜于吉林大学从吉林省得到的(吉林的经济本来就不如浙江,还要把本不充裕的经费分给包括吉林大学在内的三所211工程大学)。另外从生源上来看,浙江大学的招生近八成是面向江浙沪乃至整个华东地区,自古以来江浙沪地区的生源质量高,在学术科研上也更容易出成果,华东六校以及其余重点大学的综合实力均极强,科研以及人才培养上的相互交流也好于东北三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浙江大学现有五个校区(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并且通过土地出让拍卖了整个湖滨校区以及华家池校区的部分土地,偿还了学校债务(杭州地价远高于长春,浙大卖地赚了很多钱,而吉大就不一定了),并且通过政府支持,重点建设紫金港校区,减少了各校区重复建设问题。
其实吉大合并后排名也有一些上升了,不过基于诸多因素影响,综合实力并未像浙大那样迅速上升继而稳居全国3-5名。从参与合并的高校来看,吉林大学由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等六所高校…
来自子话题:
我一直挺恶心那句“自由而无用的灵魂”,这句标榜其实是“精致利己”的一件小布尔乔亚外衣。复旦和自由无用本不沾边,他本来就是华东地区党政宣传系统的培养基地;作为部属学校,行政系统也难免沾染不少官僚气息。虽说近来从地方上得到的实惠不如交大,但是其团委党委,向来在上海很有分量,也出过不少官员。&br&&br&于是复旦的宣传,官宣色彩特别浓重。当然了,比起其他地方宣传的土气,上海、复旦多少还带点海派和洋气。但是我始终觉得那是一种倒退的海派,失去文化根基的海派。留下了某种曾经西来文明的精致,却丢掉了开放先锋的灵魂。想当年上海的左翼文艺是何等摩登,甚至直到70年代,至少还敢独领一方;但是今天,上海的文宣真的老卵不起来了,沦落到自己失语,只能借他人酒杯的惨淡地步了。&br&&br&回头说说这些校庆丑闻&br&主观上,是文宣官员的无耻,校庆于他们不过是向上爬的政绩,而这类宣传,又恰好是复旦历来“擅长”的。&br&客观上,是复旦在创意领域上的事实无能,他们很擅长引进外国的那套,但是拼来凑去的成果呢,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br&回头想想,近年来复旦闹出多少丑闻。虽说事实犹有可辨,但是复旦的官方口径,总给人一种猪队友的感觉。那套僵化的官腔,越来越脱离于这个时代。让普通人对复旦的观感,越发嫌恶。&br&&br&我是同情普通复旦师生的。实事求是,参与素材拍摄的那些人是抱有朴素的爱校情感。而既然真爱复旦,就应该一起督促复旦官方承认错误
我一直挺恶心那句“自由而无用的灵魂”,这句标榜其实是“精致利己”的一件小布尔乔亚外衣。复旦和自由无用本不沾边,他本来就是华东地区党政宣传系统的培养基地;作为部属学校,行政系统也难免沾染不少官僚气息。虽说近来从地方上得到的实惠不如交大,但是…
来自子话题:
建议校友们节制,清华人不应该这么浮夸,在知乎问这种问题不合适。
建议校友们节制,清华人不应该这么浮夸,在知乎问这种问题不合适。
来自子话题:
这个问题可以终结了。&br&&br&高晓松自己说过,他是北京四中的,北四?别说不知道。&br&&br&传说中的北四的孩子考人大都是挺次的。传说!!!&br&&br&我如果没记错,他应该是高了录取线30分吧??&br&&br&那个时候貌似还是全国一张卷子,只是录取线各省市不一样。&br&&br&别老扯到关系。&br&&br&&br&补充: 家世背景&br&外公 ,张维 ,深圳大学创办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br&外婆 ,陆士嘉 ,北京航空学院筹建者之一,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女学生和中国籍留学生。&br&外舅公 ,施今墨 ,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br&舅舅 ,张克潜 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兼博导&br&父亲 高立人 清华大学教授&br&母亲 张克群 清华大学毕业,师从梁思成,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br&&br&成长在这种家庭,成绩能次??别逗了&br&&br&最后一次补充。&br&另,这种事情,顺手百度一下即可。&br&何必提问的这么具有偏向性??→_→&br&&img src=&/d7d2fac8a04_b.jpg& data-rawheight=&7925& data-rawwidth=&7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3& data-original=&/d7d2fac8a04_r.jpg&&
这个问题可以终结了。高晓松自己说过,他是北京四中的,北四?别说不知道。传说中的北四的孩子考人大都是挺次的。传说!!!我如果没记错,他应该是高了录取线30分吧??那个时候貌似还是全国一张卷子,只是录取线各省市不一样。别老扯到关系。补充: 家世…
来自子话题:
这个必须要匿了,因为还在圈子里,怕被人肉怕收快递。&br&&br&0. 厘清一个概念&br&清华里所谓定向生分为国防定向生、军工定向生以及从2011年开始招收的飞行员生。国防定向生即通常所说的国防生,就业去向为部队;军工定向生(下简称定向生)就业去向为大型国防央企,目前有中航工业、中国兵器、中核集团、绵阳九院等;飞行员生则只是由清华进行基础课程教育。本回答只针对前两种学生。&br&&br&1. 报考&br&国防生只招收应届生。国防生一般都是提前批,定向生则可能是提前批或本一批,依各省情况而定。报考最多可在线下20分录取。如果你足够幸运或足够不幸被录取了,随录取通知书会寄来一份合同书。个人认为这是清华比较不厚道的地方。学生在报考时并不了解合同中的诸多规定,而当他们看到合同时即使不认同也没法反悔了,或者去清华报到或者再复读一年。从一开始信息就不对等,而之后四年很多人的迷茫与焦虑也来源于此。&br&&br&2. 入学&br&国防生一般一个班里只有一个专业,当然也有例外,如新闻-法学国防班、机械-精仪国防班等。定向生则是把同一企业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通常会包含七八个专业的学生。这种做法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却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br&免交学费与住宿费,每月发一定数量的生活补贴,几百块钱吧。&br&&br&3. 学习&br&学业上与正常学生没什么区别,只是不能转系。&br&从我的观察来看,国防定向生由于不用考虑就业和出国的问题,在学校里普遍较为放松。和任何班级一样,班里面既有学霸也有学弱,但下限比普通班要高,很少有挂科挂到退学的情况。然而总体来看国防定向生学业平均水平要低于普通班,尤其是定向生,因为平时与专业所在院系的疏离,对本专业的认知很少。&br&此外国防生要进行一定量的军事训练与体能训练。&br&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国情所限嘛。入党率也是相当高的,呵呵。&br&&br&4. 毕业&br&国防生就业自然是去部队了,本科毕业领副连待遇。清华国防生是属于总政培养的,但总政没办法消化这些工科学生,所以都是自己联系就业单位。一般去向有军内工程技术单位,军校深造,带兵,对于大部分学生的优先级依次下降。军内的工程岗位最为抢手,但趋于饱和,不是那么容易进了。只要能拿到外推保研资格(在清华十分容易)就能保送到军校读研,但要面临研究生毕业的二次分配。带兵就是纯粹下基层了,不多说。可以保留清华读研的资格,工作一到两年之后经单位批准回清华读研究生。&br&定向生需要自己联系集团内的接收单位,双向选择。去向基本上是这些企业在全国各地的研究所、工厂,一般都位于西部二三线城市,留京机会很少。读研可以选择去有研究生资格的研究所,也可以保留清华的读研资格。合同规定的服务期一般是五年,读研的话顺延。&br&总之就是好坑越来越少,GPA会有一定加成。有些就业单位是基本没有正常清华学生愿意去的呵呵。&br&就我观察,留在高校读研的定向生们平均表现不如其他学生,由于专业的限制,很多人无所事事。&br&&br&5. 违约&br&国防生违约一般是在本科毕业时,工作以后就不叫违约了,叫退出现役,受军官法约束的。&br&定向生违约也分情况。本科时定向合同的三方是学生、清华、集团总公司,违约的后果主要有:退还培养费并赔偿两倍(此处存疑)违约金,五年内不发毕业证,不开通电子注册,不给开出国成绩单,户口回原籍。不发毕业证这个条款相当狠,堵塞了学生继续深造和就业的许多可能性。研究生的违约金数额则视分配的单位而定,但毕业证也是无法解决的。&br&学校从来都不敢公布真实的违约率,因为一旦公布出来,这项制度的基础就不复存在了。&br&&br&6. 建议&br&除非是特别有志向为国家奉献的,不建议报考。&br&来了的话,就安下心来好好学习,清华的条件还是不错的。利用这段时间,想想自己喜欢做什么。&br&学校和定向单位从来就不是和你一条阵线上的,别犯中二,学会为自己争取合理的利益。&br&违约不丢人,因为这本来就是个坏的制度。如果想违约,请尽早。
这个必须要匿了,因为还在圈子里,怕被人肉怕收快递。0. 厘清一个概念清华里所谓定向生分为国防定向生、军工定向生以及从2011年开始招收的飞行员生。国防定向生即通常所说的国防生,就业去向为部队;军工定向生(下简称定向生)就业去向为大型国防央企,目…
来自子话题:
他是历史研究生。脾气非常好(约等于没有),就是那种“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感觉,对于无利益相关的陌生人也非常有礼貌。&br&&br&呆逼一只。不太会聊天,我总要想话题,T_T。很理性,我说烦恼的时候会一本正经地帮我分析,其实我就是想说啦,发泄完就好了,他很较真。&br&&br&有次躺床上一起听《红楼梦》,他想啪了,于是说干就干。进行到一半,我们被宝黛的拌嘴逗乐了,两个人都笑场,分分钟出戏。然后他趴我身上,一脸严肃地跟我讨论这本书的某个具体情节…妈蛋学术能不能挑个好时候!ヽ( ̄д ̄;)ノ=3=3=3&br&&br&这个必须匿了。&br&&br&————————据说这叫分割线——————&br&吃饱了来更一段。^_^&br&&br&&br&其实当初第一次见他的时候真没想过发展成男票 ,主要是外貌在我接受程度以下。&br&&br&但是事实证明,看一个人久了真的会习惯,外表淡去直至视而不见,内在浮现直至深入内心。&br&&br&他有好奇心。每次我颓成一坨的时候,他就说我们一起去玩滑翔啊蹦极啊去哪儿旅游啊,打破日复一日的单调。我很想养球蟒,一般人都比较怕蛇。他也怕,但没有直接否定我,而是跟我讨论一起养猫和蛇。对了,这两个在一块号称是“龙虎斗”。(≧?≦)&br&&br&超级体贴。我想炒个菜,他紧张得要命,说怕油溅着我。把我赶到房间吹风看电影,自己忙前忙后做好菜端来给我吃。嗯,我相信他不是怕我做菜太难吃…(⊙ω⊙)总是担心我吃/喝不饱.跟我走路永远在迎车面。&br&&br&很明确自己想要什么,自制力强。他打算以后念个在职博士,在专业上进一步提升自己。现在一边工作,一边坚持阅读、整理笔记。相比之下,读研的我简直懒成狗?_?.被他敦促着要改改改.&br&&br&和他在一起有种踏实的感觉,不是轰轰烈烈的浪漫,却有细水长流的温情。他给了足够的宠爱,却从不溺爱。他不过多承诺未来,却温暖了每一个现在。&br&&br&
他是历史研究生。脾气非常好(约等于没有),就是那种“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感觉,对于无利益相关的陌生人也非常有礼貌。呆逼一只。不太会聊天,我总要想话题,T_T。很理性,我说烦恼的时候会一本正经地帮我分析,其实我就是想说啦,发泄完就好了,他很…
来自子话题:
谢 &a data-hash=&ecc0ec035f& href=&/people/ecc0ec035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vczh& data-tip=&p$b$ecc0ec035f&&@vczh&/a& 轮子哥赞,谢 &a data-hash=&20be3ac878bb4f96b3ca& href=&/people/20be3ac878bb4f96b3c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JasonLOVELife& data-tip=&p$b$20be3ac878bb4f96b3ca&&@JasonLOVELife&/a& 补全最后一项。&br&&br&断句是这样:&br&,31&br&,321&br&&b&&br&1926年&/b&,这一年李政道先生出生。&br&&b&24岁,即1950年,&/b&李政道先生获得博士学位。&br&&b&30岁,即1956年,&/b&与杨振宁先生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br&&b&31岁,即1957年,&/b&与杨振宁先生共获诺贝尔奖。&br&&br&&b&1987年,&/b&李政道先生访问上海交大,为师生发表演讲“坚持自尊自信,切勿自我自私”,并受聘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br&&b&915,&/b&李政道先生亲自创立并推动了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计划,即著名的CUSPEA项目。 在1979年到1989年的十年内,该项目累计培养博士研究生915位。&br&&b&321。&/b&从1949年到2011年荣退李政道先生一共发表学术论文321篇。
轮子哥赞,谢
补全最后一项。断句是这样:,5,3211926年,这一年李政道先生出生。24岁,即1950年,李政道先生获得博士学位。30岁,即1956年,与杨振宁先生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31岁,即1957年,与杨振…
来自子话题:
北大养士百余年,仗义死节,正在今日!&img data-rawheight=&584& data-rawwidth=&705& src=&/28c2ab3b32b4a735c2c0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5& data-original=&/28c2ab3b32b4a735c2c05_r.jpg&&
北大养士百余年,仗义死节,正在今日!
来自子话题:
这不是折腾,这是正常的司法程序。
这不是折腾,这是正常的司法程序。
来自子话题:
谢邀 &a data-hash=&8986ffec21e6a46d9e2b84c69f41c1fc& href=&/people/8986ffec21e6a46d9e2b84c69f41c1f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8986ffec21e6a46d9e2b84c69f41c1fc&&@停云诗就&/a&&br&&br&我来回答下牛津的政经哲专业主要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希望对于北大的政经哲专业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有所借鉴意义。&br&&br&首先呢,PPE毕业的人会有各种各样的职业发展可能性:英国公务员、外交部、国防部、投行、咨询、教书都有很多。下面讲的是:&u&为什么要创造这种一种专业组合呢?创造专业组合的目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呢?&/u&&br&&br&&br&经过三年的学习,我的答案是:&u&培养政策的制定者和分析者&/u&。&br&&br&&u&牛津说要培养什么样的人?&/u&&br&Source: &a href=&http://www.ppe.ox.ac.uk/index.php/course-informati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urse Information&i class=&icon-external&&&/i&&/a&&br&The degree has, over the years, produced numerous eminent philosophers, political scientists and economists, as well as heads of state, distinguished public servants, politicians, industrialists, financiers, journalists, and a host of other professionals who are distinctive in their ability to think critically and creatively about issues of public significance.&br&我们可以看出,虽然PPE毕业生做什么的都有,但是牛津PPE官网特别挑选出的职业是哲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国家元首、公务员、政治家、产业家、金融家、记者等。这些人的特点是:他们可以&u&批判性并且创造性地思考有公共意义的问题&/u&。这就是牛津PPE想要培养的人。&br&&br&&u&牛津PPE培养出了什么样的人?&/u&&br&英国政治家:最近40年内的三位首相Edward Heath, Harold Wilson和David Cameron。内阁或者前内阁成员: George Osborne, William Hague, Jeremy Hunt, Philip Hammond等。反对党成员: Danny Alexander, Chris Huhne, Ed Balls, David Miliband, Ed Miliband。&br&外国政治家:昂山素季(不用介绍了吧),克林顿,印度前总理Indira Gandhi,还有泰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秘鲁、澳大利亚、加纳等国的国家元首。&br&媒体从业者:BBC, Times, Financial Times, Guardian, Independent等多位主编和知名编辑记者。&br&其他:Isiah Berlin。&br&据2011年的统计,英国议员中有35名牛津PPE的议员(相比有20名伊顿公学的议员)。就在这次的内阁重组中,就有2位牛津下属的Somerville College的PPE毕业生进入了内阁。&br&&br&&u&牛津PPE的创始初衷&/u&&br&PPE是20年代开创的专业。在20年代之前,很多的进入英国的公务员系统,进入到决策层的议员内阁成员等读的是Greats专业,主要修读过去的经典书籍。20年代时,牛津意识到对于新时代要进入英国的政策分析制定的人来说,过去的经典书籍已经不够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需要了解哲学、政治、经济的人,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政策分析制定。一开始的名字定为Modern Greats现代经典学,慢慢的改名为PPE。&br&&br&&u&PPE的课程怎样支持学生?&/u&&br&Source: &a href=&http://www.ox.ac.uk/admissions/undergraduate/courses-listing/philosophy-politics-and-economic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hilosophy, Politics and Economics&i class=&icon-external&&&/i&&/a&&br&Studying Philosophy, you will develop analytical rigour and the ability to criticise and reason logically, and be able to apply these skills to questions concerning how we acquire knowledge or how we make ethical judgements.学习哲学可以让学生得到严格的分析以及逻辑的思维习惯。因此,一位北大的教授曾向我抱怨:牛津的哲学太不哲学了,学习的只不过是思维方式。诚然,课程的设计中,哲学很大一部分就是养成严谨的思维方式的。另外,进入第二年以后,哲学学科中唯一必修的课程就是“伦理学”。探讨什么对于社会是好的是每一个PPE学生的必修课。如果不知道什么对于社会是好的,何谈制定分析社会政策?&br&&br&The study of Politics provides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 on modern societies. It helps you to evaluate the choices that political systems must regularly make, to explain the processes that maintain or change those systems, and to examine the concepts and values used in political analysis.学习政治可以让学生理解现代社会中政治体制对于社会的影响。同时,制定分析政策者当然要能够在政治体制中游刃有余的穿梭啦。&br&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how consumers, firms and government make decisions that together determine how resources are allocated. An appreciation of economics and the general workings of the econom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necessary to make sense of governmental policy-making, the conduct of businesses and the enormous changes in economic systems occurring throughout the world.牛津的二年级微观经济学学习主要是三部分:福利经济学、产业政策以及信息经济学,其实都是研究什么政策对于社会是好的。宏观经济学学习十分偏重央行政策的制定,特别是在现在的环境下。&br&综上,三门学科的设计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制定分析政策。&br&&br&因此,我认为牛津PPE想要培养的人、培养出的人、创始初衷、课程支持都达到了高度统一:即培养政策的制定者和分析者。
谢邀 我来回答下牛津的政经哲专业主要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希望对于北大的政经哲专业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有所借鉴意义。首先呢,PPE毕业的人会有各种各样的职业发展可能性:英国公务员、外交部、国防部、投行、咨询、教书都有很多。下面讲的是:为…
来自子话题:
看不下去了,这怎么就开始讨论简称了呢!何弃疗。&br&&br&&b&我的基本看法:&/b&&br&选择一个大学,专业固然重要,但随便问一个大学毕业生,不管是学霸还是学渣,他在学校收获最多的,无论感性还是理性因素,都将不会是专业知识。&br&&br&中段省略常规话唠n多字,在知乎话唠是没有前途的&br&&br&&b&结论是:&/b&如果你要上一所真正的“大学”,而不是“学院”,“技校”什么的,请选择&b&一个综合性更强,人文精神与学术氛围更自由,有历史有文化有肚量又不失国际影响和现代化的,其气质能熏你整整四年影响你一辈子的风度与思维方式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高等学府&/b&。无论什么学院什么专业什么所谓的“大师”再左右逢源再呼风唤雨再欺上瞒下,&b&最后走在人生巅峰和各个专业领域顶层的都是在真正的“大学”里“用心”度过的人&/b&。&br&&br&如果以上存有异议,请千万不要往下看。&br&&br&下面的话就是:&br&尽管表面上看,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都号称是这样。&br&但是!&br&就中国教育体制和中国(至少是大陆)“大学”实质,真能基本上做到以上我所说的这些的&br&&br&唯二:南京大学与北京大学(排名有先后)&br&为再次避免话唠,理由提示:&br&1、广告都是浮云,历史、文化、思想的光芒是不会骗人的;&br&2、尽可能去体验一下你终会赞同我。&br&3、最懒的懒人,请简单比较一下校训、校歌的境界;结合参考词条“真理检验实践标准”、“五四运动”、“五二零反饥饿”&br&&br&&br&&br&题外话:就算放在世俗的眼光来审视,尼玛南开大学和南京大学在一个档次上不!&br&&br&————————————————————————————————&br&回应: &a data-hash=&ce523efd4dbb3671fbd04bb627cac064& href=&/people/ce523efd4dbb3671fbd04bb627cac06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clover z& data-tip=&p$b$ce523efd4dbb3671fbd04bb627cac064&&@clover z&/a&&br&&br&&b&「身为南开金融人,对于目前投票最高者,不好意思,如此有失偏颇的话,你是如何说出来的?」&/b&&br&——放在自我的话语体系里使用偏颇这个词的人,难免自己也。。虽然我之前的回答也许无法代表所有人的观点,但是我不会随便使用偏颇这个词判断他人,力的作用是相对的。&br&&br&&b&「我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个人认为在国内高校中绝对排在前列;至于校歌更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大家若存疑可以去听听看。因此,我认为在大学氛围上,两校只是特点不同,何有高低之分?」&/b&&br&——从逻辑上来讲,特点不同不代表没有高下之分,这是两个意义范畴,对比的维度有很多,既然你也默认了用校歌、校训来对比,那烦请三校po全了让大家对比嘛,这么麻烦的事情我就懒得做了,百度啥都知道。&br&我要解释的是:我并没有攻击南开的意思,只不过对比之下它的确远没有那么“高”,跟很多你心中没有在国内高校排在前列的学校比,它还是“高”的。至于为什么我一定要强调校歌、校训的重要性呢?简言之,表面上是口号问题,实则是定位问题,作为帮助人们成熟自己的思考与定位为最高要务的“大学”,它的自身定位何其重要。如果你想不明白这一点,那也不用想明白我,坚持你自己的观点吧,只是站出来反对我的时候请从有意义的层面指正,偏颇和狭隘这样的理由有些耍流氓了,靠这些是驳不倒的。&br&&br&&br&&b&「当初放弃南京大学选择南开,便是因为南京大学金融不如南开,而我一意想学金融。当初高中毕业生的选择,必然是趋利避害的。当然如果是别的专业,两校各有所长。」&/b&&br&高中毕业生的选择是趋利避害?不惑之年能不能做到趋利避害还两说,如果高中毕业就能趋利避害,你置往后那么些许的职业规划、人生困惑于何地?&br&至于这个专业问题吧,我前面已经说了,无论是影响一所高校还是影响你一辈子的东西都轮不到具体专业,而应该是思维方式、自由程度与情怀,刚好最近看了一篇挺棒的文章,里面多次涉及金融、商科专业与就业和职业发展关系的举例,感兴趣的可以参考一下。&br&&blockquote&&a href=&/blog/380395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越是精英的大学,那里的学生就越务虚不务实,人文学科的香火就越盛&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br&&br&&b&「因为曾与题主面临相似的选择,故答。&br&私以为正如张公子所说,一个人最不可取的是“狭隘”,因为偏见或利益变成如此,真是可叹。」&/b&&br&&br&因偏见或利益造成的狭隘的确可叹!这点我十分同意。
看不下去了,这怎么就开始讨论简称了呢!何弃疗。我的基本看法:选择一个大学,专业固然重要,但随便问一个大学毕业生,不管是学霸还是学渣,他在学校收获最多的,无论感性还是理性因素,都将不会是专业知识。中段省略常规话唠n多字,在知乎话唠是没有前途的…
来自子话题:
&p&复旦的危机公关为啥不好做?&/p&&br&&p&1,复旦这几年有没有陷入负面争议?有,事件也不少。黄山、投毒(包括之后的签名风波)乃至近期的抄袭事件都挺给学校招黑的。&/p&&p&2,这些事件都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本”(事件本身)和“标”(由对事件的讨论带来的网络舆论漩涡)。事件本身没什么好说的,每所学校都有各种各样的人,哪个学校都不能保证旗下师生肯定不会干傻缺事儿。治本只能靠防患于未然,复旦师生干出傻缺事的几率比其他学校更高吗?其实并不见得。可是复旦在舆论形象方面受到的损失尤其厉害,这主要是治标没治好——危机公关没搞好的缘故。在全国高校里,复旦的危机公关真的是一等一的不好做。&/p&&br&&p&高校与一般的企事业单位或者政府部门做危机公关有两个最大的不同:第一,是群众对于教书育人的机构有远超于平均水平的道德期待;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一般单位里的员工舆论是可控的,而高校里的学生们可就不一定了。&/p&&br&&p&在危机发生之后,靠谱点的单位可以迅速统一内部思想,要求员工不在网上发表相关言论,一切解释有专业的宣传人员去做。这样不仅可以以较高的效率做出诚恳的回应(“不管原因如何,出现这一事件我们的确是有责任的!向责任相关各方和全社会关心我们的人致歉!我们会严肃处理当事人,并吸取这一事件的教训,排查并解除隐患。请大家监督!”),更重要的是可以迅速平息舆论。&/p&&br&&p&大家想像一下,出现了舆论危机之后,内部员工全部跑出去澄清事实(或者说洗地)会发生什么情况?肯定有一部分人会跟跟网友们打起嘴仗,很可能会有内部员工的说法被人抓出漏洞进而连累到单位。更重要的是,大家的讨论会整个事件会沸沸扬扬持续发酵。这简直是危机公关的恶梦——要么你完全无辜,能迅速证明自己清白;要么诚恳认错,低调的过一阵子,让大家赶快忘了这事。&/p&&br&&p&越是强大的东西,越容易让人感到不信任和疏离(有的时候还有妒忌);所以,越是名声煊赫,实力强劲的单位,群众们越希望你身段柔软——只要你伏低做小认个错,我们马上就原谅你。&/p&&br&&p&那么各大高校在遇到这种舆论危机时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偏偏是复旦被一个又一个负面新闻反复推到风口浪尖上呢?&/p&&br&&p&大家都承认,复旦是全国顶级高校之一,拥有极高的学术地位和巨大的影响力,常年受到全国范围的舆论关注,一点小错都会被放到放大镜下审视。&/p&&p&可是北大清华名声也大啊,怎么偏生是复旦被指责的多呢?&/p&&p&这就要说起复旦校方两个不利于危机公关的风格了:&b&内部,相当优容学生的自由主义情绪;外部,对新闻媒体的作风在全国高校里是有数的强硬。&/b&&/p&&p&请注意,我所说的有利或不利仅针对学校的危机公关而言。这些风格是否有利于学生培养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p&&br&&p&学校风格对于学生有着一定的影响。有些学校骨子里就浸着工程师精神,培养出的文科学生也带着一股讷言敏行的劲头;有些学校以培养政治人才出名,毕业的一届届工科生待人接物都八面玲珑;有些学校特别注意挖掘学生的传播水平和艺术素质,连毕业出来的程序员都特别有表现欲。当然,这只是一种概括,毕竟人跟人的差别是很大的。&/p&&p&按照这个比方,复旦是在把学生向什么方向培养呢?就我个人的观察而言,它培养的是“士”。正如复旦那句地下校训“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所言,它的培养风格从骨子里就透着一份魏晋情怀。&/p&&p&这种风格对学校而言,好处和坏处同样明显。好处是学生对学校的向心力高,坏处是学生自由主义情节浓厚,这对于危机公关非常不利。&/p&&br&&p&太祖当年曾感叹过:搞工科的最听话,做理科研究的次之,文科生最不好管。复旦“养士”的风格给许多学生既带来了人文情怀。又带来了自由主义:一方面觉得自己对学校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类是有责任的,面对周围世界的问题我有必要说点什么;一方面对于权力关系相当敏感,对威权有逆反心理。当复旦的声誉受损时,很多学生和校友下意识地替母校百般辩护。他们的情感是淳朴的,但是言论啊,some times 奶义务。没人指望大学生们能发表多少无懈可击的言论,但架不住他们拔剑四顾,一腔热血。且不提求情签名什么的事件,单说当复旦学生做了蛋疼事的时候,很多人为了袒护复旦把犯错者一起袒护了,然后跟各路网友战了个昏天黑地,把事件持续炒热,让围绕复旦的争议漩涡经久不息,简直是猪队友。&/p&&p&你说其他学校呢?北大号称民主自由,其实还是比较讲政治的,这也跟它在北京有关。我们能找出有几所综合性一流高校有顶级的学术地位,有覆盖全国的影响力,有浓厚的人文底蕴,还有热情的自由主义风格呢?数来数去,好像还真就是复旦一家。&/p&&br&&br&&p&说完内部说外部。复旦的学生不出国的话多喜欢留沪。复旦的新闻院是中国顶级的,但是上海的媒体环境就不见得了。有了负面新闻,好,沪上媒体里校友多,咱帮你顶着;问题是复旦是全国排的上号的顶级大学,你以为你是山沟里独霸一方的山川吉三兄弟么?光本地媒体给你为尊者讳有什么用。&/p&&p&复旦新闻学院是全国新闻传播学的老字号,但凡中国媒体人是新闻学科班出身的,多多少少都跟复旦有几分香火情。复旦版新闻学概论差不多就是新闻学学生眼中的同济高数。可有意思的是,复旦校宣部门跟一些外省主流媒体之间的关系相当之僵。我接触过一些抱怨复旦校宣部门作风强硬的记者。我们发了复旦负面新闻,明明你是来公关要求撤稿的,偏生还特别盛气凌人,不光要撤,还要我们开除当事记者,要不然就起诉我们。卧槽你丫谁啊!你是复旦我们怕你啊!真以为我们没有真凭实据么?来信砍啊!&/p&&br&&p&要说解决?其实,把宣传部门的人培训一下,公关媒体这种事情本来也并不难办。内部也好说。复旦再碰到舆论危机了,各大院系党团支部下发通知,让学生们别发表评论,一切交给校宣部门公关,事件热闹几天之后就会迅速被人遗忘。大多数学校都是这么过来的。&/p&&p&虽然方法简单有效,但是太功利了,这完全是不尊重学生自由的表现啊。&/p&&p&我完全同意,如果复旦迟迟没有采取这样的策略是出于对学生自由的爱护。为此在舆论方面多受一点争议也无所谓的话,&/p&&br&&p&那我真的会对复旦重新肃然起敬。&/p&&br&&p&现在排第一那位答主的回答很有意思&/p&&blockquote&&p&思想自由有勇气!可惜没实力。&/p&&br&回过头想,这应该算是一个好事,实力是慢慢积累的,我们迟早会变成很厉害的人,可是勇气却不一定。&br&&br&这算不算一所大学的职责:给青年们一个试错的地方,一个承担的地方,和一个了解自己的地方,因为唯有这样,才能在更深层次获得一些“人生的经验”。&br&&br&无所作为当然不会有错。那有错是不是代表有所作为?&/blockquote&&p&学生们倒是自由了,不过学校的名声出了点问题。从来没有毫无代价的自由,希望这阵子的舆论漩涡能让一些文胜于质的复旦同学多一点思考。固然,学校包容学生的率性是出于对学生的爱护,那么牺牲一点“无用的灵魂”为母校换取一点“世俗的名声”是不是也是你能担负起责任的表现呢?&/p&&br&&p&或许,这是比率性的自由和碰壁更重要的,“人生的经验”。&/p&
复旦的危机公关为啥不好做?1,复旦这几年有没有陷入负面争议?有,事件也不少。黄山、投毒(包括之后的签名风波)乃至近期的抄袭事件都挺给学校招黑的。2,这些事件都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本”(事件本身)和“标”(由对事件的讨论带来的网络舆论漩涡)…
来自子话题:
持续更。 手机回答,排版不佳,见谅 &br&0.有人说,既聪明又勤奋的学生去了清北,复旦的,往往二者缺一。 &br&1.他们思路很快,聊天讨论,往往只要说一两个词,就互相理解对方的意思。 &br&2.同样的演讲,在复旦如果不加快语速和节奏,很容易被嫌啰嗦。 &br&3.自制力强的,早上八点图书馆,晚上八点通宵教室,每天凌晨回寝,不在少数。 &br&4.目标明确的,面试遇到很多,有大一新生,决定做酒店管理,规划明确,精确到每个季度 &br&5.有的像孩子,办的活动如果有什么游戏环节,现场会热闹的无法安静下来&br&6.有的敢于发声。一次院系新制度的咨询会上,所有人质疑转专业制度不合理,学校被迫连夜改了方案&br&7.说得多做得少,我有疑问时,问了他们,都说这个容易,这个技术困难,毕业了,我也没看到他们做出什么&br&8.有时说的也不多,课堂、讲座上往往是沉默的,交一个复旦的朋友,要做好他很慢热的准备&br&9.敢想敢做,有人在校内开了咖啡厅,有人周游世界,当然,负面一些,也认识做枪手的&br&10.尊重知识,图书馆总是满的,如果希望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至少在复旦,专心学术总没错&br&11.但也有例外,席慕容讲座时,座无虚席,可同一时间,另一位老教授退休前最后一讲,却上座寥寥&br&12.也虚荣,常见的是,发言时的一句话,被说成三分钟,多的时间往往在表现自己对问题有多么了解&br&13.就事论事,曾经出于好奇,和别人认真讨论如何做走私生意,我们都知道不会去做,但还是会有兴趣地讨论&br&14.客气甚至有些客套。一半为了尊重,一半也是习惯,聊天时总要称对方为“大神”,张神王神龙神。&br&15.客套也有让人生厌的,画展上认识一个,他大谈一番后问我,手机多少,学长加你微信,一年过后,他也没加&br&16.也有让人感动的,之前知乎说自己没找到工作,有学长看到,去公司一个个组问HR&br&17.向往自由,邻居是复旦教授,退休了每天在校园骑着自行车,问他为何当初不去企业,答:自由啊&br&18.但束缚也多,每个人都不许自己闲着,因为同辈压力,隐性竞争,担上各种责任和责任,还往往未必是自己喜欢的&br&19.毕业季,和朋友吃面,他聊着聊着红了眼睛,说复旦改变了他太多,舍不得这里的人们
持续更。 手机回答,排版不佳,见谅 0.有人说,既聪明又勤奋的学生去了清北,复旦的,往往二者缺一。 1.他们思路很快,聊天讨论,往往只要说一两个词,就互相理解对方的意思。 2.同样的演讲,在复旦如果不加快语速和节奏,很容易被嫌啰嗦。 3.自制力强的,…
来自子话题:
我母亲是清华大学的老师,我在清华的校园里度过了人生成长的几年。虽然我没有荣幸成为清华的学生,但我希望分享一些这些年的见闻和感想。除却那些才华横溢的天才中的天才,对于大多数清华学生,优秀,是一种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是近朱者赤最显著的例证。和一群比你优秀太多的老师和同学朝夕相处,想不优秀都难。“智商碾压帖”的那些回答中,透出的浓浓的骄傲是每一个非清北,非高智商的读者都能够切身体会到的。反之,和一群不那么优秀的老师和同学朝夕相处……&br&&br&当然,我承认发现别人的优秀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种优秀,这也是所有最顶尖的成功者都具备的品质。但对于刚刚进入校园的懵懂青少年来说,这样的能力太过于奢侈,对于他们来说最直接的冲击和刺激还是成绩,还是课外活动,还是智商的碾压,清华的熔炉最不缺的就是这些冲击和刺激,相反在一些专科学校,这样的冲击和刺激的程度就弱化了很多,对于正处于人生最重要发展阶段的学生来说,这是巨大的损失。&br&&br&我身边的例子就是,我母亲的学生里,有从专科考上的硕士和博士,和真正清华的本科生相比,学习的意识,态度,格局,都存在巨大的差距。被拍进新闻联播,和看新闻联播,绝对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体验。当然我承认,在这些人里,反而更容易出现未来真正超越清北式人才的超级人才,但他们绝对是少数,而且绝对是需要一个痛苦的涅槃过程的。&b&这个过程越靠前,留给自己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就越多,这个过程越靠后,人就越容易对当前的境遇妥协和自满,就越容易安于现状,不思进取。&/b&&br&&br&人生能有几回搏?很多人喜欢这句话,认同这类搏斗对人生的巨大促进作用,但他们很容易忽略这句话的大前提:在哪里,和谁搏?清华就是这么一个竞技场,在这里你永远在搏斗,永远会遇见比你强大的对手。清华学生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也有很多清华学生无法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于是被残酷地淘汰了,但更残酷的却是,很多学生,连淘汰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他们的人生太过平淡,从没有面对过这样的压力和挑战。做一个小比喻,在游戏里,光靠打小怪挣的钱足够你去买补药,但是却永远无法让你拿到神装和称号。无数成功的人回首往事,最感激的都是势均力敌的敌人,而不是帮助自己的朋友,也是如此。&br&&br&青蛙在温水中会被煮死,在沸水中却能一跃而出。清华就是这样一个煮沸人生的地方。此时回过头看题主的问题——“差几分本科,但无所谓了”。我希望题主能从我的回答中学习到的就是,不要“无所谓”,永远不要那么快的宽容自己,安于现状。另一个建议是希望题主来清华走走,不要去浪费时间看那些大众景点,去看看清华的自习室,图书馆,走走,坐坐,想想。
我母亲是清华大学的老师,我在清华的校园里度过了人生成长的几年。虽然我没有荣幸成为清华的学生,但我希望分享一些这些年的见闻和感想。除却那些才华横溢的天才中的天才,对于大多数清华学生,优秀,是一种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是近朱者赤最显著的例证。和…
来知乎,参与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4s店外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