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游戏 有人告诉我鲁迅姓周?..

1. 新增扫二维码功能,可直接扫 VeryCD 网站影片页面的二维码,便能在应用上打开;
2. 新增支持 B 站视频(哔哩哔哩),满屏的弹幕更欢乐;
1. 新增支持 B 站视频(哔哩哔哩),满屏的弹幕更欢乐;
2. 在影片封面上展示在线视频的清晰度;
您的位置:
地区(语言):&大陆(简体中文) 发行时间:&2008年
游戏类型:&PUZ 益智类游戏
啊啊!气死我了!看到好多朋友反映这个资源不是完整的,我自己也搞不明白哪里出问题了。删掉重新打包一遍,再分享一次,请大家重新下载吧。在这里我向...
收藏人数: 1430
游戏类型:&PUZ 益智类游戏制作发行:&语言:&
收藏资源后,一旦有新更新(字幕、文件)我们
将会用站内消息和电子邮件通知你。
收藏资源后,一旦有新更新(字幕、文件)我们
将会用站内消息和电子邮件通知你。
该内容尚未提供权利证明,无法提供下载。
中文名称:&毛毛英文名称:&Chuzzle Deluxe别名:&毛毛精灵 毛毛球游戏类型:&PUZ 益智类游戏资源格式:&压缩包版本:&中文版制作发行:&地区:&语言:&简介:&
这个版本为官方中文,比网上发的中文版还要好看,中文化程度达到99%。只有选项和荣誉勋章有少量英文。这游戏送给喜欢玩游戏女人最好的礼物。有人告诉我小红伞报木马病毒,那些小红伞还有NOD32什么的没听说过。我这个人要求很高,发布游戏必须是完美的,不容忍任何杀毒软件报出木马病毒什么的。绝对不让这些木马病毒继续流传,让它继续祸害大家!所以我马上删掉!重新找一个更好的版本,找朋友帮忙测试通过NOD32,小红伞没测试(找不到装有小红伞朋友)。如果再报一次有木马那我无语了……实在找不到了。谢谢大家热心测试,杀毒。我觉得一个好的游戏,必须经住大家的考验,包括不同类型杀毒软件。才是一个好游戏从今以后,不管一个人声音有多微小,我已经听到你的声音了!大家的声音已经听到了!咦!这个圆球是什么啊,五颜六色,毛绒绒的,还有两个眼珠子呢,还能转来转去的,这么可爱啊,就叫她毛毛吧。游戏一开始会有详细的操作说明,拖动毛毛球使三个以上的连在一起,可以直线连,也可以直角连,但不能斜线连。随着关卡的增加,还会出现大毛毛,以及被锁住的毛毛以增加难度;同时消除五个以上的毛毛球可以得到超级毛毛,消除它可以炸掉周围的其他毛毛 。游戏共分为四种模式,每种模式下实现一定的条件都能得到奖杯作为奖励,在奖杯室可以看到你获得的荣誉。游戏的玩法很简单,角色超级可爱,用鼠标点击小毛毛的眼珠子,她还打喷嚏,还喷毛抗议呢,哼,我点大毛毛去,哇!嘴张那么大,吓我一跳,我不玩了。敢不玩,不玩就把鼠标移走,挡我视线了;真是,什么都不点,都碍着她了。 那我就不管你们了,哇,尽然睡着了,真是受不了。怎么,超级受MM欢迎的休闲游戏,还不快用来泡MM。国外受女性喜爱的毛毛玩具引用让我们回归孩童时代的放飞思维心态吧,SS游戏部落最好的游戏推荐给您!
正在读取……
这里是其它用户补充的资源():
该内容尚未提供权利证明,无法提供下载。
该内容尚未提供权利证明,无法提供下载。
该内容尚未提供权利证明,无法提供下载。
使用 BBCODE()
类似“顶”、“沙发”之类没有营养的文字,对勤劳贡献的楼主来说是令人沮丧的反馈信息。
提问之前请再仔细看一遍楼主的说明,或许是您遗漏了。
勿催片。请相信驴友们对分享是富有激情的,如果确有更新版本,您一定能搜索到。
请勿到处挖坑绊人、招贴广告。既占空间让人厌烦,又没人会搭理,于人于己都无利。
如果您发现自己的评论不见了,请参考以上4条。
刚收藏了本资源的用户
他们也收藏了
上海隐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打个分吧:
留点口水(可选):网上双人挖金矿小游戏;帮忙我一下吧谢谢.有人告诉我?.._百度知道
网上双人挖金矿小游戏;帮忙我一下吧谢谢.有人告诉我?..
我有更好的答案
4399黄金矿工双人版
4396什么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与独立游戏:中国独立游戏发展史(上)_游戏频道_新浪网
我与独立游戏:中国独立游戏发展史(上)
  编者按:本文按照时间排序,讲述了作者从初识游戏到成为一名独立游戏开发者的故事。对作者而言,这是一部他与独立游戏之间的编年史,也是一部从2008年至今――关于作者自己、关于独立游戏圈的回忆录。你想知道这一路他到底经历了些什么吗?
  【回忆的第一天】
  前言:
  标题之所以叫《我与独立游戏》,而不是《独立游戏与我》,大概是因为独立游戏并不认识我。事实上,我也并不能说自己完全认识独立游戏,我所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罢了。在本文中,大家将看到一个玩家到一个创作者的转变过程。其中百味陈杂,不一而足。总之,这是一场关于我的,我们的,既艰辛又扯淡的喜剧。
  接触独立游戏之前:
  所谓接触独立游戏,指的是接触“独立游戏”这个特定的概念之前。
  我,88年生,自小玩掌上游戏机、小霸王、电脑,但并没怎么接触过街机和PS2。在1999年之前,我主要是在电脑室(网吧)玩,去一趟也就是玩半小时,玩得并不多。虽然也玩大富翁4,英雄无敌3等等单机多人游戏,但玩得最多的并且对我影响最深的,始终是即时战略游戏,像红警95、98,帝国1、2,红警2,沙丘2000,魔兽2,星际等。
  在这些游戏中,我玩的最多还是星际。最早的时候,看到别人在网吧里玩星际就觉得他们好牛逼,因为当时星际的英文菜单极其复杂。那时我用人族打电脑,被电脑推了,但半小时后照旧幸福满满地离开,也许往后我再也无法体会到那种幸福了。
  在1999年买了电脑后,我的大部分时间便都耗在了星际上。偷偷玩电脑游戏什么的,相信不少人也体验过,那种情怀实在难以言表。当时我还在用64k的网玩星际的玩家自制地图来着,那会最早接触了TD等小游戏。
  我没玩生化、仙剑、剑侠这样的游戏,我猜这些游戏可能不是我的菜。但后来我才知道,之所以不爱,是因为没玩。很多游戏,当你真正去玩了,很容易就会喜欢上。
  等到魔兽争霸3出了之后,我上手也是非常快的,和小伙伴对打也是以一敌多。过了几年,那台13G+128M的电脑就再也跑不动这个游戏了。
  因为我不泡网吧,所以石器和传奇也没玩。只是听到别人说传奇里有个人叫“太子丹”还是什么太子的很厉害,有把屠龙要人民币4000多还是8000多。他们玩得火热的CS,我也是在CS火了很多年之后才玩的。
  至于玩到的其他游戏,多是游戏店里买的盗版合辑,里面往往有各种游戏。我还记得最早买的碟子里有“星际”和“唐伯虎点秋香”。
  这些都是大学之前的事情了。
  上大学后,就和同学去网吧联机了。记得大家都在玩魔兽的常规战、3C、CS;当Dota在我们之间流行起来的时候,我们就只玩Dota了。
  于是,Dota就从06、07年,一直伴随我到今天(开发游戏的期间不玩)。记得我开始玩的时候,版本号还是6.38吧?
  直到08年,我开始接触独立游戏。
  之所以要说这些和“独立游戏”无关的事情,很大程度为了后文的铺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游戏史,大家曾经接触的一切,都自始至终影响着这个人。也影响着他对游戏,乃至对独立游戏的态度。
  初识独立游戏:
  有一回老妈告诉我,有个叫VeryCD的网站可以下很多东西,于是我就黏上面了。我不大喜欢逛论坛,因此很少去大妈或者游侠。在网络上接触到各式各样的内容很大程度是经由VeryCD,那地方,盗版资源云集。
  至于玩盗版,那是自幼就开始的;下载盗版,也是习以为常的事(后来观念倒是改变了)。
  那时我正好没有电脑,又不上课。我有个同学叫代钦夫司机(同学绰号)的天天上课,他的电脑就被我霸占了。一来玩Dota,二来下载各种奇奇怪怪的游戏。
  我在VeryCD上叫做“眼皮上的幸福”,那个名字来源于自己写的一首黑暗的小诗。
《蜡笔物理学》
  那会儿,我被一款刚接触的游戏折服了,这款游戏名为《蜡笔物理学》。当时玩通没有我已经不记得了,我只知道我玩得很爽,内心为之一震。毕竟,长期接触那些传统游戏的我,哪儿见过这样的游戏?
  自从知道了这个游戏属于独立游戏之后,我又找到不少独立游戏,都很别致、很有趣,我逐渐也对独立游戏产生了感情。在2008年那会儿,能搜到的独立游戏实在屈指可数,不仅游戏找不到几个,相关新闻也根本没有。
  后来我发现一个个人博客,博主叫Snake2020,他在博客记录了很多独立游戏。我惊讶于他到哪儿弄来这么多国外独立游戏的,尤其爱的是他对独立游戏的执着。不得不说,在独立游戏领域,他/她是我的启蒙者。
  有此启蒙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用google搜independent game&都是家常便饭。当年我们都用independentgame这个词,直到2010年,才知道用indie game更贴切。
《蓝莓花园》
  2009年独立游戏节大奖颁给《Blueberry Garden》(蓝莓花园)&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拿到手并将其破解分享出来。这个游戏,在我的游戏排行中绝对排名前五,后来在IndieRoyal里买到的时候特开心。蓝莓花园的风格,尤其视觉风格独具一格,音乐也是美得无可方物,后来我弹钢琴特意练了里面的音乐。这款游戏对我以后做游戏影响很大,特别是审美观方面。
  由于我在VeryCD上发的这些帖子充斥着广告,又不能被加精也上不了首页。于是我决定脱离VeryCD,搞一个自己的网站。
  此后一年,我经历了退学复读,直到又考上一所新大学,才在那个间隙真正开始做游戏。在这之前,我已经建立了QQ群,也在寒假确立了网站的名字: 独立星球;网站的域名&indepla.net,这是 independent和planet的合成词,群则一直由一个在VeryCD认识的好伙伴维持着。
《血径迷踪》
  同期,我还玩到了《The Path》(血径迷踪),如蓝莓花园般对我影响至深。巧的是,这款游戏也在IndieRoyal中买的,而不是在IndieHumbleBundle。其艺术表达乃至电影感以及一些抽象的部分,令我非常难忘,对我的影响不亚于蓝莓花园。
  不少游戏当初还是未完成品,虽然有些人觉得完成了的不如半成品更有意味,比如Dyson,成品名为《Eufloria》(真菌世界)。
  具体不多介绍了,网上都能找到这些游戏。值得一提的是,在刚刚介绍的游戏中有两款是中国人开发的,一款名为《小熊回家》,另一款则是《云》(作者为陈星汉,新浪微博:@Jenova陈星汉)。陈星汉的作品颇具风格,作品中透露着其个人的魅力。一个游戏人具有的一致性,在他身上颇能体现的。
  那时,我接触的仅仅是独立游戏,并没接触过独立游戏人。因此,一切都仅仅局限在有限的能够搜索到的范围内。对那时的我来说,挖掘游戏是一种喜悦。发现新游戏,乃至找到某游戏的安装包,都能给我带来至高无上的满足。
  这个阶段持续到了我离开那所大学为止。之后的2009年中旬至2010年中旬,我暂时脱离网络,暂时脱离独立游戏这个世界。
  【回忆的第二天】
  建立独立星球:
  三年半之前,在我再次高考结束后的那几个月,用来做网站是再好不过了。不过,当天堂告诉我建站程序的时候,我迷糊了很久。因为我觉得要不就是在线建站,要不就是线下建站,建站程序是个毛。经历了尝试、放弃、再尝试的过程,我发现那些建站程序其实是有不少优点的。
  最后,我将目标锁定在phpwind和discuz上。那会儿discuzX1.0有BUG,而且phpwind官方很热情,于是我就选phpwind啦。
  当时怀着很大的热情去做这个站,但这样的日子过了大约一年左右,我便出现了神经衰弱的症状。虽然朋友们也在努力,不过我是急性子,我要看到效果,于是整个过程就变成了热血夹杂着痛苦。不过无论怎样,独立星球还是基本建起来了。
现在的LOGO
  对于竞争对手这回事,2010年时我在网上搜索独立游戏相关网站,找到一家用WordPress建的网站,与我的站同名,同样也是在做独立游戏(网址:)。这个网站是伴随独立星球很长时间的一个站。
  发展独立星球:
  网站建好了就要发展,发展就需要有用户入驻。我把群里的旧部呼喊来大家一起搞,更新资源啊什么的;另外我每日照常到处挖新的独立游戏,然后发到VeryCD上,附加一下星球的链接,也算广告宣传了。虽然这种运营方式很有效,但在这日复一日玩游戏发游戏的过程中我慢慢“变质”了。
  游戏玩的多了就变得不好玩了,也很难找到让我眼前一亮的游戏,不过我照常发啊发,发星球也发VeryCD。我会监控星球的一切数据,虽然毫无意义。在那种迫切之中,我失去了很多,人也神经衰弱了。我既不会php,又不会html,也不会ps,于是就用一个notepad++在搞,但是居然被我抗下来了。
  上文提到的myonlystar不慌不忙的发展着,我逐渐和他建立了联系。
  这些图是曾经两个版本的独立星球。
  与myonlystar合作与决裂:
  当时我不会SEO,因此当我用“独立星球”作为关键词搜索时没法搜到我的网站。我想,既然myonlystar和我一样都做独立游戏,于是我便将他设定为我的“战略合作伙伴”。说到过程,起初也是我去联系的他,大家都挺友好的。不过合作并不成功,于是我就放弃了这一块,回过头来自己做门户。
  那时我与myonlystar的关系其实还没僵,我总找他一起去打war3常规战,2v2,我们总赢。当你和你的亦敌人亦朋友的一同合作时,有种奇特的感觉,那是段美好的日子。不过最终还是崩了,我不记得具体情况,总之关系是越处越僵。最终我们从合作者变成了敌人,不过我不恨他,我能够理解他的做法。我与他所向往的不是同一个目标,他想做网站,我的目标则是独立游戏。
  后来由于“独立星球”一词再起纠纷,我便将网站更名为IN星球,这里面也有和他彻底脱离关系的想法。
  折腾独立星球:
  所谓折腾,就是各种改版。要知道用户形成习惯后,天天变并不好。不过我可不在乎,于是一直改改改,新用户流失了,老用户也在流失。
  我也做错过一些事,记得曾经有个ID叫做opera的,虽然他言辞激烈,但经常提出建议意见。可是我那会儿懒,很多建议我没精力去采纳,就把他给气走了。类似的事情还有许多,那些热心的热情的,总被我所辜负。
  我也建立过用户QQ群,那更是折腾。建立过很多,但是群水了,于是解散。这个套路延续了很多年,很多人被踢或随着群的解散而流失。
  那时我总很希望有人一起搞,于是到处拉人,但收效甚微。
  结识国内独立游戏开发者:
  国外独立游戏玩多了,发现也就那么回事儿,国内情况又如何呢?产生了这个想法之后,我没事儿天天在网站上找各种国内的独立游戏开发者。找的很辛苦,可是却没找到一个。我当时就希望他能把自己的项目搬星球来,我给弄个版块,大家交流交流。&
《微观战争》
  没记错的话,2010年8月,我找到了这个由饭盆与龙哥负责的项目,叫做《微观战争》。不过认识多年后,我都只认识前者,传说后者潜伏在星球,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浮出水面的。&
  【回忆的第三天】
  最初结识国内独立游戏开发者(二):
  认识了微观战争团队并拉来入驻星球后,感觉这样的模式挺好。于是到处挖掘国内做独立游戏的人。不过当时“独立游戏”这个概念在国内依旧处于萌芽阶段。虽然已经有几十上百万人通过VeryCD接触到了独立游戏,但依旧还是少数,因此对他们的搜寻可以说非常不易。
  那时,我认识了一批早期国内做独立游戏的人,包括做《机械之刃》的晃悠,这个游戏最后通过微博找到了合作者,并将于2012年6月登陆苹果市场。
  微观在2012年获了IGFChina的最佳技术。
《极限防御》
  还有做《极限防御》的cspok,这是一款奇特的塔防游戏,当年他一边做,我们一边玩,玩得不亦乐乎。但几个月之后,他消失了。
  还有地狱&,他在2008年左右做了一款游戏叫做《死兔》,应该算作操作解密类游戏,但也有人说它是反向扫雷类型的。他是一名物理教师,平时追究是很忙的,以致死兔二到现在都没被开发出来。
  还有很多游戏最终是坑了的,那才是绝大多数国产独立游戏的命运。
  雨血:
  独立星球早期定位更偏向于玩家,因此论坛上为开发者们建立的版块,本来很大程度面向其玩家的。还有一些特别建立的板块,像尼特的故事,无尽森林,Toribash及雨血等。
  这里说说雨血,这款游戏也是国人做的,当时他在论坛的ID是Soulfram,那时还在国外读书。不过他并不大来星球,所以实际上交流并不多。他总是很忙,在QQ群上也不大说话。那会儿我们还开过一次特别会议,与其说会议,不如说聊天。我们认识的所有国内核心独立游戏开发者在QQ群上专门找时间聊了一顿,得出的结论是独立游戏在国内发展的惨淡。
  我还记得,雨血1是我玩通的第一个RPG游戏。
  独立游戏节:
  独立游戏在国内开始爆发也是在这个阶段。从2008年产生萌芽,到2010年的深入发展,再到2012年的家喻户晓,不得不说这个过程很大程度上是被国外独立游戏的蓬勃发展所带动起来的。
  因此,国外的独立游戏节IGF就是这么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早期能玩到的最好的独立游戏,基本都是这里的入围或获奖作品。类似的比赛还有不少,但它始终是其中含金量最高的一个。
  遗憾的是,独立游戏节中几乎看不到中国人的影子。
  独立游戏节?中国:
  作为国内唯一的面向独立游戏的比赛,它更有中国逻辑,也更具中国国情。该会议和游戏开发大会?中国一起举办,入围独立游戏能够在现场获得展示,因此很多独立游戏人以此作为沟通碰头的契机。
  【回忆的第四天】
  独立游戏节?中国(二):
  知道这个游戏节之后,我就开始联系历届获奖者,毕竟此时所知的国内独立游戏开发者,依旧是少数中的少数,能多认识到一个,总是好事。该游戏节于2009年时举办了第一届,因此已知作品并不多,我通过溟灭DONOVO(第一届)和CrossOut(第二届)认识了leon还有此间兔。当年的前者在做新游戏;后者在椰岛(一家做手游的独立游戏团队&)则帮助我参加了第二届游戏节活动。
  2010年时,我联系到了《ZoneLink》的作者(因为这个游戏的作者不是yuri)和《The White Laboratory》的创作者yuri。
  那年去上海,却是一个奇特的机缘。当时网站开始没几个月,但独立星球已经小有名气。&举办活动的官方联系到我,但由于当时我和myonlstar共享网站名造成了一些误会。
  从网站诞生到2010年的11月份大概只经过了几个月的时间,由于每天超级投入,我以最快的速度汲取知识。逐渐地,接触的作品越来越多,自己的想法也越来越多。在去参加游戏节的火车上,我萌生了一个游戏的构思,那个游戏就是后来的《井》。关于这款游戏,虽然后来完成的作品和当初的设计相差胜远,但至少基本的操作和视觉风格设计是一致的。
  在上海参加第二届游戏节时,我也没太认识多少人,就是各种看看学学,但也收获不少。当时作为一个玩家的我真的是什么都不懂,也因此收获颇多。
  这段时间正是手机游戏开始猛发的时候。手游,也正是独立游戏开发者的天堂。独立游戏在中国的发展,尤其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突飞猛进,抑或是神奇起来的。
  关于手游:
  我对手游不仅无爱,甚至有种抵触感。
  手游,由于其平台限制导致游戏单一;入门简单又导致渣作泛滥、同质化现象严重;这些因素都让我很难对其产生好感。我又并非手游从业者,因此能够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审视着手游圈的一切。和早先接触PC端上的独立游戏时每每都能获得的新奇感受相比,心理落差极大,让人难以将这些“独立游戏”与真正的独立游戏相提并论。
  虽然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抵触手游,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手游确实超级适合某些特定类型的游戏,比如RPG、宠物养成。
  此后,许多开发者自诩为独立游戏开发者,他们带上了独立游戏这么个帽子,却并不做具备独立游戏精神的作品。
  也正是从这时起,“独立游戏”在国内变得广为人知,并逐渐泛滥恶俗起来,此时的独立游戏已经不具备我个人赋予其的一种精神了。早在2008年,在美国独立游戏节上已经有人提出,说当今的不少独立游戏特别商用,反倒某些3A游戏更具有独立的精神。这不得不让我反思,我曾经迫切追求的“独立游戏”,是否已经变成泡沫,淹没在糟糕的环境之中?&
  长期以来,我还拿“手指在屏幕上油腻腻很恶心”当做借口,偶尔想想也蛮可笑。或许以后我也做手机游戏呢,不过,我是不会奔着钱去的。
  【回忆的第五天】
  游戏制作工具:
  我还没开始做游戏的时候,就开始考虑游戏制作工具这个事儿了。在开始做游戏前,我一直在纠结,究竟用什么工具做游戏好呢?
  选工具,我有2个原则:一来是工具强大,二来是上手容易。从自己用代码写,到使用游戏引擎;从GameMaker到Construct2到UDK、CryEngin、Unity&等,我总希望找到一款合适的一劳永逸,也因此折腾来折腾去,但始终没入门。又因为我不单想自己想做游戏,更希望一些从未做过游戏的人能加入到游戏创作中来,所以我迫切希望找到这么一款上手容易且又足够强大的工具,能让不会代码的朋友迅速入门。&
  但事实验证了我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即通过降低门槛来扩大业余创作游戏的群体。&当2012年我自己真正开始做游戏之后才逐渐发现,一来做游戏绝对不会容易上手,二来工具其实是浮云。从“不做游戏”到“做游戏”,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游戏制作工具其实是无足轻重的。无法破除阻碍的人,也是无法完成游戏的人。真正做游戏的,永远是少数。
  经过对比,我最终的选定了Unity。作为视觉党的我,认为其界面及组织形式相当符合是个人的审美情趣及操作习惯。&
  所以说,“适合独立游戏开发者的游戏引擎”,本质上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有适合做独立游戏的人。
  EGP与World of Goo:
  说到《World of Goo》,可能有很多人都很熟悉这款游戏,我个人也是极爱的。这个游戏的原型是《Tower of Goo》的原型,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开发者在网上发布了这个游戏的开发过程,我翻译过这篇文章:《“粘粘世界”非一日之成》,大家可以搜一搜。
  通过《World of Goo》我又了解到EGP,即Experimental Gameplay Project,这是我最早接触到的一个网络在线GameJam。虽然我并不曾参加过,但我总是关注着这个活动,因为我认为这样的活动能极大程度地扩展人们的创造力。一堆人在一起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想着各种天花乱坠的游戏点子,并尝试着实现出来。
  我的“想”也是从那会儿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我没事儿就自个儿想游戏,从周遭的事物中,从接触到的点点滴滴,以及那些突然遇到的刺激里,这些点子或许可以称之为灵感。我形成了一种思维,即从万事万物中源源不断获得创意点子的思维,并将之保持为一种习惯。
  我现在也在尝试,让更多人加入到这种思维中来。即便不做游戏,能想游戏始终是第一步,至少我就这么过来的,别人也未必不能以此为历练。&
  其他独立游戏网站:
  除了IN星球外,国内外独立游戏网站其实挺多。部分网站并不单一针对独立游戏,而是建立在某种文化基础上,做着具有独立游戏性质的游戏,比如一些同人论坛,个人博客等。在星球底部的链接处依旧保留着曾经的一些站,但很多网站却已变成了遗迹。
  独立游戏包:
  最早接触,也是品质最高的独立游戏包就是Humble Indie Bundle。我之所以重视,是因为它非常便宜了,我并不是很迫切的想去玩新出的独立游戏。其他的包嘛,之前也有提到&Indie Royal使我买到了最爱的两款游戏来着。虽然频率高,量多,但如今其作品整体水准常常并不能使我有多少购买欲。
  《北京浮生记》:
  顺便提一下当年接触到的一款经营类独立游戏――《北京浮生记》。这款游戏是十多年前出的,可见中国独立游戏其实很早就有了。实质上,我认为早期的所有游戏都是独立游戏,像仙剑啊剑侠啊都算。如今独立游戏这个概念异军突起,一是由于独立游戏节的促进;二是因为渠道的发展;三是因为手游这个平台的带动。
  【回忆的第六天】
  自我修炼:
  在2010年设计《井》之后,我就已经将游戏的美术风格确定为国画了。那会儿总有人告诉我,可以用各种手段模拟国画风格。但我还是认为,不亲自接触国画,如何能利用好这个风格的精髓?&因此我在2012年正式开始学习国画。
  我的思想就是,万事必亲历。即使做不到,也必须做完全的准备,敷衍自己,或是敷衍别人,都是极不负责的。也因此,我不太赞同多国人做国外文化体系下的游戏,一是因为他们对国外文化理解不深;二是因为他们比较浮躁,难以细心钻研,所以做出来的东西往往牛头不对马嘴。总之我只做有把握的,把握不了的干脆不弄,免得贻笑大方。
像素画(图片来自网络)
  除此之外,当我遇到感兴趣的人或事时也会进行尝试,比如说像素画。
  在音乐方面,我在北航时就学了笛箫与小提琴;在厦门大学时又学了吉他钢琴,虽然不入流,但总算是种不错的娱乐。&有人就说,我修的技能点太多了,我不以为然。时间本来就是用的,经过的一切都是人生。人生在世上,不就是经历其整个人生么?总觉得很多人,把时间看得很重,认为当下应当为未来做打算。&什么是浪费生命?每天考虑明天,为明天而努力才是浪费生命。“今朝有酒今朝醉”是对享受人生最好的诠释,这句话并非完全告诉人们放弃明天,而是说人们可以时时刻刻享受今朝。&有人说我没挣钱,这个问题嘛,等有一天我不上学了,自会证明人们的无知。我总是以自己的方式,以自负中体现的自信,无视他人来着。&因为我自己的路子就这么慢慢走,又何必急呢?&
  独立游戏人与精神:
  做游戏的多半是业内人士,做艺术游戏或者做着玩的毕竟是少数。我将做独立游戏的人分为以下几种:
  1、学生做游戏作业;
  2、民间做游戏做着玩;
  3、做Flash&游戏发相应网站吃广告的;
  4、做手机独立游戏的,以面向苹果为主;
  5、创业型个个体户,做电脑或者主机游戏的;
  6、有公司有投资的专业的游戏开发小团队。
  “独立游戏&”,其词本意区别于商业游戏。在经历了词义被误用等起伏之后,“独立游戏”褪去光环,逐渐还原出本来面目,变得更真实更无可厚非。而虚无缥缈的“独立游戏精神”,恐怕以别的方式来概括或诠释更贴切,我们又何必纠结于一个关键词呢。
  渠道与平台:
  像PC,PS,iPhone等平台我就不赘述了,这里主要说说其他平台渠道。Steam平台专门开了个独立游戏分类,还有Desura的诞生,让大众通过这些渠道就能接触到数量众多的独立游戏包。此外,独立游戏节、独立游戏盛典以及GameJam等大会极大的促进独立游戏的发展。各类平台的重视很大的改善了“小众”的局面,逐步使“独立游戏”从小众走向了大众,不过这仅仅是国外的情况。
  关于传播盗版与做资源:
  早期的星球也是传播了盗版游戏的。直到我认为这是个问题,就组织了一次投票,大家一致投票拒绝盗版,于是盗版游戏就彻底从星球灰飞烟灭了。&
  在VeryCD上做源及推荐新游戏也进行了很久,不过现在也不做盗版了,只做免费独立游戏资源。&做资源做了很多年,后来就只是为了宣传星球而做,特别功利,这点很糟糕。我发现一旦你所做的事情沦为一种工具后,就不会再有爱,而只会有迫切的痛苦。
《我与独立游戏:中国独立游戏发展史》上篇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没有人告诉我吉他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