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进出口数据可以完全依靠进口粮食解决吃饭问题吗

中国完全可以通过向国外购买粮食解决吃饭问题_百度作业帮
中国完全可以通过向国外购买粮食解决吃饭问题
一味的依赖外国会给自己国家造成不协调发展
亲,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就给个好评吧。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跟我继续交流哦。
不太完整,请从多角度分析
中国多少人 十几亿人谈何容易
发生战争的时候就不行了,再说了,中国人口太多
亲,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就给个好评吧。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跟我继续交流哦。
错误。中国人口众多根本不可能从国外买粮食,这样成本太高了袁隆平那个问题下看到有人说的,中国所谓的18亿耕地红线是个大阴谋,歌颂袁隆平也是个大阴谋,很多发达国家粮食全部靠进口都没有问题,中国当初如果大力发展经济然后有钱了去进口粮食反而更好云云。有网友要原链接,这个是截图。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假设中国人全是农民,原先自给自足,现在逐渐不当农民了(而不是一下子都不当),那么会导致国际粮价逐年缓步上升,国际粮价逐年上升会导致其他国家的农民逐渐增多,因为从事农业利润上升了。到最后所有中国人都不当农民的结果是,其他国家会抽出14亿左右的人口从事农业,这个过程是价格信号引导的。事实上中国农民没那么多,因此其他国家所要求的人力产业转移必然也不会达到14亿人的程度。如果情况不是渐变的,是突变的,某一年中国农业产出清零,那么相当于世界产出变为原来的80%,意味着同样的钱只能买到前一年80%的粮食,那么为了买到前一年100%的粮食,意味着要多花(1/0.8-1)等于25%的钱。这个钱不少,但也不是很要中国人命的事情,因为只有现今食物开支占总支出80%以上的人,会因为这个价格变化而少吃饭。
问这种问题的人,我可以下个结论:属于对“数量”这个经济活动中的基本概念缺乏有效的认知能力。特别是“很多发达国家粮食完全依赖进口”这个描述。。。表现出了一种懵懂的世界观。提问者的问题具体到粮食话题上,就是对14亿人需要消费多少粮食,国土范围内能生产多少粮食,国际市场上能购入多少粮食,完全没有概念。要解决这种问题,就要通过阅读数据,建立正确的“数量世界观”,对所处世界、国家的农业生产和消费构建起码的数量级的观感。只要完成这个过程,不需要讲什么国家安全的大道理,也可以得出关于农业生产的正确结论。简单说明如下:先看条新闻,不对,旧闻:50万吨小麦就是“五年内”最大单笔交易了,那么这个数字是什么尺度呢?50万吨,就是500,000,000公斤,10亿斤小麦,听上去很多?换算成人均,每人不到一斤而已,一天左右的分量;也就是说,农业大国加拿大对中国完成了一笔巨额出口交易,只能解决我国居民人均两顿饭左右的消耗量。把视角放宏观来看。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摘要:初步核算,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709.9万吨,比2013年增加516万吨,增长0.9%。 其中谷物总产量55726.9万吨,比2013年增加457.7万吨,增长0.8%。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增幅连续3年下滑,说明我国粮食生产受到耕地、淡水等资源环境约束,连续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粮食产量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受限。在连续十一年的增产后,我国谷物总产量达到了5亿吨这个数量级,加上其他粮食作物,总量超过6亿吨,但增长的幅度已经受到客观条件的约束,开始放缓。如此庞大的产量,能不能100%解决需要,实现粮食的纯自给?答案是不能。以小麦为例: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粮食产量公告,2014年我国小麦产量高位爬坡,连续11年增产,实现产量12617.1万吨,较2013年增加404.5万吨,增幅3.5%;小麦播种面积24064千公顷,较上年减少76千公顷。2014年,我国冬小麦产量继续增长,达11989.9万吨,较2013年增加423万吨。和粮食总量一样,小麦产量也实现了“十一连增”,可是,产量的增长却赶不上消费量的增长,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14年12月份发布的“中国小麦供需平衡表”,年度我国小麦国内总消费量为13160万吨,年度为12920万吨,增加240万吨,增幅1.86%。其中,制粉消费9990万吨,占总消费量的76%;饲料及损耗1600万吨,占比12%;工业消费及种用量分别为1100万吨和47万吨,分别占消费总量的8%和4%。要注意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食用的主粮如小麦和稻米,在食品消耗总量中的比例是降低的,而油脂和蛋白质(对应饲料消费)的比例是持续增加的。显然地,我国粮食市场长期处于自给率缓慢下降的状况,对应的就是进口量稳步提升,并且结构倾向于油脂和饲料作物。摘要:据海关统计,我国2014年12月份进口谷物及谷物粉237万吨,全年累计进口1951万吨,上年同期累计为1458万吨,同比增长33.8%;2014年我国全年进口大豆7140万吨,同比增加12.7%,创下历史新高,由于饲用蛋白粕需求快速增长,我国进口量连续第十年增加,并突破7000万吨。这个链接里有比较清晰的月度数据和总量结构数据,注意各种同比增长额。------------------------------------------分割线-------------------------------------------------------以上是中国的粮食生产、需求和进口状况,其实不需要读者认真分析数据,只需要建立数量级概念就好,中国粮食总产量是6亿这个级别,消费量要略大于这个级别,特别是大豆为代表的油脂作物,2014年的进口量就超过了七千万吨那么,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每年能出口多少吨粮食呢?或者进一步说,中国能从世界市场上获取多少粮食呢?以上资料都很简单,几乎没有任何阅读障碍,除了美国,其他粮食出口大国每年总出口额都在亿吨以下,实际上,能稳定出口千万吨级别的主粮作物,就已经可以算是“粮食出口”大国了。和之前的中国粮食消费量做对比,还会有人觉得“国际市场”是个海洋,可以像取水一样舀粮食出来么?恰恰相反,每年国际市场的粮食贸易总额,与中国的粮食总产量是同一数量级的。想从世界市场上寻求高比例的进口来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是与目前世界农业生产状况严重违背的。直观地说,有两个水池,容量差不多都是X立方米,假设现在A池的水被神秘力量吸走到平行时空,水面显著地下降,如果此时挖一条渠道沟通两池,那么B池的水会补充过来,最后两池的水位达到平衡时,B池的水面一定也比开始出现了较为显著地下降。现实中,贸易还不是自然重力作用的流水——服从匀速流体的运动规律;贸易是一种遵循供需关系造成的价格波动的过程,大量的需求增长,必然反映为价格增长。特别地,在需求增长突破原有数量级的时候,贸易价格的变化往往是非线性的。还是以小麦为例,这是粮食作物中最早实现期货交易的品种,可以很方便地从期货市场入手分析:芝加哥CBOT小麦交易合约大小为5000蒲式耳1手,1蒲式耳小麦大约是27公斤,那么一手CBOT小麦合约对应13万公斤,或者说130吨。每周的市场成交量大约在15-40万手之间,总持仓量,本周目前是15.3万手(随着价格下跌,多头减仓较多)。那么,芝加哥小麦一个主力合约多空总持仓量只对应2000万吨出头的实物总额(我还没考虑多空比例呢)——当然,考虑到大部分交易者都是以套保、投机为目的交易,真正可能进行实物交割的,无论多空,都只是很小一部分——试想,如果如楼主所想,年需求上亿吨的一个市场突然决定尽可能地从国际市场上进口,会诱发怎样的多头行情?会吸引多少投机资金来做多该品种?不难想象,而且期货对现货是有价格发现功能的,到时候全球粮价的涨幅,就不是一两次旱灾后可以比拟的了。后头这个部分比较粗略,因为很难用简单的语言定性描述,看不懂的可以自行忽略;相信只需要建立一个基础的数量规模概念,任何智商正常人士都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持太过标新立异的看法。
成年男人一天基本消耗为2400大卡,女人为1800大卡,而基本消耗的意思就是你一天完全躺着不动都会产生的能量消耗。那么假设人只完全从主食摄入热量的话,而且取全部只算男人的消耗抵消下,可以这样计算。小米每百克热量为358大卡,一人一天需要消耗0.00067吨,一年为0.245吨,13亿中国人一年需要3.185亿吨小米,世界小米产量为4000万吨。糯米每百克热量为348大卡,一人一天需要0.00069吨,一年需要0.252吨,13亿中国人一年就需要3.276亿吨糯米,世界产量暂时没找到。面粉每百克热量为344大卡,一人一天需要0.0007吨,一年需要0.256吨,13亿中国人一年需要3.328亿吨面粉,世界小麦产量为7.034亿吨,按照普遍85%的出粉率,世界生产小麦全部转为面粉为5.98亿吨。大米每百克热量为346大卡,一人一天需要0.00069吨,一年需要0.252吨,13亿中国人一年需要3.276亿吨大米,世界大米产量为4.94亿吨土豆每百克热量为76大卡,一人一天需要0.00226吨,一年需要0.825吨,13亿中国人一年需要14.989亿吨,世界土豆产量为3.68亿吨。玉米每百克热量为106大卡,一人一天需要0.00226吨,一年需要0.825吨,13亿中国人一年需要10.725亿吨,世界玉米产量为9.68亿吨。也就是说中国人只吃大米,一年世界66%产出的大米要被中国人吃掉,只吃小麦55%产出的小麦要被中国人吃掉。这样只是极端情况,如果要算副食肉菜等超出我能力范围。京ICP备号-1
Copyright (C) &复兴网&版权所有&&袁隆平那个问题下看到有人说的,中国所谓的18亿耕地红线是个大阴谋,歌颂袁隆平也是个大阴谋,很多发达国家粮食全部靠进口都没有问题,中国当初如果大力发展经济然后有钱了去进口粮食反而更好云云。有网友要原链接,这个是截图。
中国粮食产量仅仅只是人吃的话应该是足够了,关键现在的食用油,零食,酿酒,饲料需求大吧
问这种问题的人,我可以下个结论:属于对“数量”这个经济活动中的基本概念缺乏有效的认知能力。特别是“很多发达国家粮食完全依赖进口”这个描述。。。表现出了一种懵懂的世界观。提问者的问题具体到粮食话题上,就是对14亿人需要消费多少粮食,国土范围内能生产多少粮食,国际市场上能购入多少粮食,完全没有概念。要解决这种问题,就要通过阅读数据,建立正确的“数量世界观”,对所处世界、国家的农业生产和消费构建起码的数量级的观感。只要完成这个过程,不需要讲什么国家安全的大道理,也可以得出关于农业生产的正确结论。简单说明如下:先看条新闻,不对,旧闻:50万吨小麦就是“五年内”最大单笔交易了,那么这个数字是什么尺度呢?50万吨,就是500,000,000公斤,10亿斤小麦,听上去很多?换算成人均,每人不到一斤而已,一天左右的分量;也就是说,农业大国加拿大对中国完成了一笔巨额出口交易,只能解决我国居民人均两顿饭左右的消耗量。把视角放宏观来看。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摘要:初步核算,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709.9万吨,比2013年增加516万吨,增长0.9%。 其中谷物总产量55726.9万吨,比2013年增加457.7万吨,增长0.8%。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增幅连续3年下滑,说明我国粮食生产受到耕地、淡水等资源环境约束,连续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粮食产量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受限。在连续十一年的增产后,我国谷物总产量达到了5亿吨这个数量级,加上其他粮食作物,总量超过6亿吨,但增长的幅度已经受到客观条件的约束,开始放缓。如此庞大的产量,能不能100%解决需要,实现粮食的纯自给?答案是不能。以小麦为例: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粮食产量公告,2014年我国小麦产量高位爬坡,连续11年增产,实现产量12617.1万吨,较2013年增加404.5万吨,增幅3.5%;小麦播种面积24064千公顷,较上年减少76千公顷。2014年,我国冬小麦产量继续增长,达11989.9万吨,较2013年增加423万吨。和粮食总量一样,小麦产量也实现了“十一连增”,可是,产量的增长却赶不上消费量的增长,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14年12月份发布的“中国小麦供需平衡表”,年度我国小麦国内总消费量为13160万吨,年度为12920万吨,增加240万吨,增幅1.86%。其中,制粉消费9990万吨,占总消费量的76%;饲料及损耗1600万吨,占比12%;工业消费及种用量分别为1100万吨和47万吨,分别占消费总量的8%和4%。要注意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食用的主粮如小麦和稻米,在食品消耗总量中的比例是降低的,而油脂和蛋白质(对应饲料消费)的比例是持续增加的。显然地,我国粮食市场长期处于自给率缓慢下降的状况,对应的就是进口量稳步提升,并且结构倾向于油脂和饲料作物。摘要:据海关统计,我国2014年12月份进口谷物及谷物粉237万吨,全年累计进口1951万吨,上年同期累计为1458万吨,同比增长33.8%;2014年我国全年进口大豆7140万吨,同比增加12.7%,创下历史新高,由于饲用蛋白粕需求快速增长,我国进口量连续第十年增加,并突破7000万吨。这个链接里有比较清晰的月度数据和总量结构数据,注意各种同比增长额。------------------------------------------分割线-------------------------------------------------------以上是中国的粮食生产、需求和进口状况,其实不需要读者认真分析数据,只需要建立数量级概念就好,中国粮食总产量是6亿这个级别,消费量要略大于这个级别,特别是大豆为代表的油脂作物,2014年的进口量就超过了七千万吨那么,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每年能出口多少吨粮食呢?或者进一步说,中国能从世界市场上获取多少粮食呢?以上资料都很简单,几乎没有任何阅读障碍,除了美国,其他粮食出口大国每年总出口额都在亿吨以下,实际上,能稳定出口千万吨级别的主粮作物,就已经可以算是“粮食出口”大国了。和之前的中国粮食消费量做对比,还会有人觉得“国际市场”是个海洋,可以像取水一样舀粮食出来么?恰恰相反,每年国际市场的粮食贸易总额,与中国的粮食总产量是同一数量级的。想从世界市场上寻求高比例的进口来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是与目前世界农业生产状况严重违背的。直观地说,有两个水池,容量差不多都是X立方米,假设现在A池的水被神秘力量吸走到平行时空,水面显著地下降,如果此时挖一条渠道沟通两池,那么B池的水会补充过来,最后两池的水位达到平衡时,B池的水面一定也比开始出现了较为显著地下降。现实中,贸易还不是自然重力作用的流水——服从匀速流体的运动规律;贸易是一种遵循供需关系造成的价格波动的过程,大量的需求增长,必然反映为价格增长。特别地,在需求增长突破原有数量级的时候,贸易价格的变化往往是非线性的。还是以小麦为例,这是粮食作物中最早实现期货交易的品种,可以很方便地从期货市场入手分析:芝加哥CBOT小麦交易合约大小为5000蒲式耳1手,1蒲式耳小麦大约是27公斤,那么一手CBOT小麦合约对应13万公斤,或者说130吨。每周的市场成交量大约在15-40万手之间,总持仓量,本周目前是15.3万手(随着价格下跌,多头减仓较多)。那么,芝加哥小麦一个主力合约多空总持仓量只对应2000万吨出头的实物总额(我还没考虑多空比例呢)——当然,考虑到大部分交易者都是以套保、投机为目的交易,真正可能进行实物交割的,无论多空,都只是很小一部分——试想,如果如楼主所想,年需求上亿吨的一个市场突然决定尽可能地从国际市场上进口,会诱发怎样的多头行情?会吸引多少投机资金来做多该品种?不难想象,而且期货对现货是有价格发现功能的,到时候全球粮价的涨幅,就不是一两次旱灾后可以比拟的了。后头这个部分比较粗略,因为很难用简单的语言定性描述,看不懂的可以自行忽略;相信只需要建立一个基础的数量规模概念,任何智商正常人士都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持太过标新立异的看法。
成年男人一天基本消耗为2400大卡,女人为1800大卡,而基本消耗的意思就是你一天完全躺着不动都会产生的能量消耗。那么假设人只完全从主食摄入热量的话,而且取全部只算男人的消耗抵消下,可以这样计算。小米每百克热量为358大卡,一人一天需要消耗0.00067吨,一年为0.245吨,13亿中国人一年需要3.185亿吨小米,世界小米产量为4000万吨。糯米每百克热量为348大卡,一人一天需要0.00069吨,一年需要0.252吨,13亿中国人一年就需要3.276亿吨糯米,世界产量暂时没找到。面粉每百克热量为344大卡,一人一天需要0.0007吨,一年需要0.256吨,13亿中国人一年需要3.328亿吨面粉,世界小麦产量为7.034亿吨,按照普遍85%的出粉率,世界生产小麦全部转为面粉为5.98亿吨。大米每百克热量为346大卡,一人一天需要0.00069吨,一年需要0.252吨,13亿中国人一年需要3.276亿吨大米,世界大米产量为4.94亿吨土豆每百克热量为76大卡,一人一天需要0.00226吨,一年需要0.825吨,13亿中国人一年需要14.989亿吨,世界土豆产量为3.68亿吨。玉米每百克热量为106大卡,一人一天需要0.00226吨,一年需要0.825吨,13亿中国人一年需要10.725亿吨,世界玉米产量为9.68亿吨。也就是说中国人只吃大米,一年世界66%产出的大米要被中国人吃掉,只吃小麦55%产出的小麦要被中国人吃掉。这样只是极端情况,如果要算副食肉菜等超出我能力范围。
一块吸收知识的海绵!袁隆平那个问题下看到有人说的,中国所谓的18亿耕地红线是个大阴谋,歌颂袁隆平也是个大阴谋,很多发达国家粮食全部靠进口都没有问题,中国当初如果大力发展经济然后有钱了去进口粮食反而更好云云。有网友要原链接,这个是截图。
很多经济学家/学经济的喜欢说,经济学的第一课就是:有限的物资生产能力和无限的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需要经济学去解决.然后又有一群经济学家/学经济的表示:自己不生产无所谓,其他国家也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来满足中国人的粮食需求的,即使中国人占全球人口的20%,即使中国人现在吃肉的需求远超过吃粮食的需求.你们确定你们的经济学是前后自洽的么?
问这种问题的人,我可以下个结论:属于对“数量”这个经济活动中的基本概念缺乏有效的认知能力。特别是“很多发达国家粮食完全依赖进口”这个描述。。。表现出了一种懵懂的世界观。提问者的问题具体到粮食话题上,就是对14亿人需要消费多少粮食,国土范围内能生产多少粮食,国际市场上能购入多少粮食,完全没有概念。要解决这种问题,就要通过阅读数据,建立正确的“数量世界观”,对所处世界、国家的农业生产和消费构建起码的数量级的观感。只要完成这个过程,不需要讲什么国家安全的大道理,也可以得出关于农业生产的正确结论。简单说明如下:先看条新闻,不对,旧闻:50万吨小麦就是“五年内”最大单笔交易了,那么这个数字是什么尺度呢?50万吨,就是500,000,000公斤,10亿斤小麦,听上去很多?换算成人均,每人不到一斤而已,一天左右的分量;也就是说,农业大国加拿大对中国完成了一笔巨额出口交易,只能解决我国居民人均两顿饭左右的消耗量。把视角放宏观来看。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摘要:初步核算,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709.9万吨,比2013年增加516万吨,增长0.9%。 其中谷物总产量55726.9万吨,比2013年增加457.7万吨,增长0.8%。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增幅连续3年下滑,说明我国粮食生产受到耕地、淡水等资源环境约束,连续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粮食产量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受限。在连续十一年的增产后,我国谷物总产量达到了5亿吨这个数量级,加上其他粮食作物,总量超过6亿吨,但增长的幅度已经受到客观条件的约束,开始放缓。如此庞大的产量,能不能100%解决需要,实现粮食的纯自给?答案是不能。以小麦为例: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粮食产量公告,2014年我国小麦产量高位爬坡,连续11年增产,实现产量12617.1万吨,较2013年增加404.5万吨,增幅3.5%;小麦播种面积24064千公顷,较上年减少76千公顷。2014年,我国冬小麦产量继续增长,达11989.9万吨,较2013年增加423万吨。和粮食总量一样,小麦产量也实现了“十一连增”,可是,产量的增长却赶不上消费量的增长,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14年12月份发布的“中国小麦供需平衡表”,年度我国小麦国内总消费量为13160万吨,年度为12920万吨,增加240万吨,增幅1.86%。其中,制粉消费9990万吨,占总消费量的76%;饲料及损耗1600万吨,占比12%;工业消费及种用量分别为1100万吨和47万吨,分别占消费总量的8%和4%。要注意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食用的主粮如小麦和稻米,在食品消耗总量中的比例是降低的,而油脂和蛋白质(对应饲料消费)的比例是持续增加的。显然地,我国粮食市场长期处于自给率缓慢下降的状况,对应的就是进口量稳步提升,并且结构倾向于油脂和饲料作物。摘要:据海关统计,我国2014年12月份进口谷物及谷物粉237万吨,全年累计进口1951万吨,上年同期累计为1458万吨,同比增长33.8%;2014年我国全年进口大豆7140万吨,同比增加12.7%,创下历史新高,由于饲用蛋白粕需求快速增长,我国进口量连续第十年增加,并突破7000万吨。这个链接里有比较清晰的月度数据和总量结构数据,注意各种同比增长额。------------------------------------------分割线-------------------------------------------------------以上是中国的粮食生产、需求和进口状况,其实不需要读者认真分析数据,只需要建立数量级概念就好,中国粮食总产量是6亿这个级别,消费量要略大于这个级别,特别是大豆为代表的油脂作物,2014年的进口量就超过了七千万吨那么,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每年能出口多少吨粮食呢?或者进一步说,中国能从世界市场上获取多少粮食呢?以上资料都很简单,几乎没有任何阅读障碍,除了美国,其他粮食出口大国每年总出口额都在亿吨以下,实际上,能稳定出口千万吨级别的主粮作物,就已经可以算是“粮食出口”大国了。和之前的中国粮食消费量做对比,还会有人觉得“国际市场”是个海洋,可以像取水一样舀粮食出来么?恰恰相反,每年国际市场的粮食贸易总额,与中国的粮食总产量是同一数量级的。想从世界市场上寻求高比例的进口来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是与目前世界农业生产状况严重违背的。直观地说,有两个水池,容量差不多都是X立方米,假设现在A池的水被神秘力量吸走到平行时空,水面显著地下降,如果此时挖一条渠道沟通两池,那么B池的水会补充过来,最后两池的水位达到平衡时,B池的水面一定也比开始出现了较为显著地下降。现实中,贸易还不是自然重力作用的流水——服从匀速流体的运动规律;贸易是一种遵循供需关系造成的价格波动的过程,大量的需求增长,必然反映为价格增长。特别地,在需求增长突破原有数量级的时候,贸易价格的变化往往是非线性的。还是以小麦为例,这是粮食作物中最早实现期货交易的品种,可以很方便地从期货市场入手分析:芝加哥CBOT小麦交易合约大小为5000蒲式耳1手,1蒲式耳小麦大约是27公斤,那么一手CBOT小麦合约对应13万公斤,或者说130吨。每周的市场成交量大约在15-40万手之间,总持仓量,本周目前是15.3万手(随着价格下跌,多头减仓较多)。那么,芝加哥小麦一个主力合约多空总持仓量只对应2000万吨出头的实物总额(我还没考虑多空比例呢)——当然,考虑到大部分交易者都是以套保、投机为目的交易,真正可能进行实物交割的,无论多空,都只是很小一部分——试想,如果如楼主所想,年需求上亿吨的一个市场突然决定尽可能地从国际市场上进口,会诱发怎样的多头行情?会吸引多少投机资金来做多该品种?不难想象,而且期货对现货是有价格发现功能的,到时候全球粮价的涨幅,就不是一两次旱灾后可以比拟的了。后头这个部分比较粗略,因为很难用简单的语言定性描述,看不懂的可以自行忽略;相信只需要建立一个基础的数量规模概念,任何智商正常人士都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持太过标新立异的看法。
成年男人一天基本消耗为2400大卡,女人为1800大卡,而基本消耗的意思就是你一天完全躺着不动都会产生的能量消耗。那么假设人只完全从主食摄入热量的话,而且取全部只算男人的消耗抵消下,可以这样计算。小米每百克热量为358大卡,一人一天需要消耗0.00067吨,一年为0.245吨,13亿中国人一年需要3.185亿吨小米,世界小米产量为4000万吨。糯米每百克热量为348大卡,一人一天需要0.00069吨,一年需要0.252吨,13亿中国人一年就需要3.276亿吨糯米,世界产量暂时没找到。面粉每百克热量为344大卡,一人一天需要0.0007吨,一年需要0.256吨,13亿中国人一年需要3.328亿吨面粉,世界小麦产量为7.034亿吨,按照普遍85%的出粉率,世界生产小麦全部转为面粉为5.98亿吨。大米每百克热量为346大卡,一人一天需要0.00069吨,一年需要0.252吨,13亿中国人一年需要3.276亿吨大米,世界大米产量为4.94亿吨土豆每百克热量为76大卡,一人一天需要0.00226吨,一年需要0.825吨,13亿中国人一年需要14.989亿吨,世界土豆产量为3.68亿吨。玉米每百克热量为106大卡,一人一天需要0.00226吨,一年需要0.825吨,13亿中国人一年需要10.725亿吨,世界玉米产量为9.68亿吨。也就是说中国人只吃大米,一年世界66%产出的大米要被中国人吃掉,只吃小麦55%产出的小麦要被中国人吃掉。这样只是极端情况,如果要算副食肉菜等超出我能力范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粮食进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