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好,我是做饭店的,今天没看就跟一家消毒赣州市餐具消毒配送配送公司签了一个合同,合同上第七条说乙方与甲方签订

暗访杭州一消毒餐具配送中心:工人没有健康证
五六名工人没戴口罩和手套正在包装消毒餐具。满地污水横流,消毒餐具就是这么出炉的。  本报记者近日暗访杭城一消毒餐具配送中心,发现工人没有健康证,工作时不戴口罩手套,现场气味酸臭污水横流……  这样的消毒餐具你敢用吗  不知从何时开始,杭城一些中小餐馆开始流行使用“一元消毒餐具”,这些消毒餐具被一张塑料膜紧紧包着,里面有小碗、汤匙、酒杯、茶杯和一个碟子。
  这些消毒餐具无一例外是由一些厂家配送的,在人们的想象中,这些厂家最起码应该有卫生的环境,使用了合格的消毒设备,清洗的水也是干净的,工作人员也应该身着制服、戴着口罩和手套。  因为有相对精致的包装,感官上会让人觉得比较卫生,于是这些消毒餐具一出现,便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到现在,使用这些餐具几乎已成为一些中小餐馆的习惯,而消费者也对这些餐具的卫生状况,也没有引起过多的疑问。  那么,这些所谓的消毒餐具究竟是怎么出炉的,操作间的环境卫生又是如何?记者近日来到一家名叫“喜乐康餐具清洗消毒配送中心”进行暗访,看到的场景实在令人担忧。  餐具配送中心污水横流垃圾满地  在机场路238号―8一个偏僻的小角落里,记者找到了“喜乐康餐具清洗消毒配送中心”。  走进一段仅一米多宽的小巷子,就能看见很多垃圾随意地被堆放在角落,剩余的饭菜和汤汤水水堆满了一红一蓝两个大垃圾箱,垃圾箱里还不断流出散发着恶臭味的黄色液体,这些液体掺杂着垃圾流得满地都是,两侧的墙壁也早已被污渍弄脏。  操作间内,五六名工人正在包装餐具,一块三四米长的木板上铺着脏兮兮的黄色桌布,碗、筷、杯子、勺子、堆满了这个操作台。  几名工人不紧不慢地拿起各种餐具,塞进包装袋,还时不时地把手伸进袋子里调整餐具的位置。记者留意到,这些工人都是徒手进行操作的,不仅没有统一的工作服,更没有戴上口罩和手套,他们一边包装一边聊天。  这些餐具装进袋子后,被放入一台一米见方的机器内,包装程序瞬即完成,最后由一名工人装箱。这些箱子看上去很脏,一些杂物和污垢黑糊糊地粘在上面,包好的餐具就放在箱子里。  旁边,还有很多蓝色的箱子堆放着,里面或多或少存放着包装好的餐具。一名工人把一个箱子倒扣在地上,在上面放了张凳子,累了就坐在凳子上继续包装餐具。  清洗车间散发着阵阵酸臭味  操作间隔壁,还有一间屋子,用来存放刚从餐馆里拉来的餐具。屋子里堆满箱子,箱子里装满了留有剩菜剩饭的餐具,有的小碗内还有两根烟头。  正当记者准备走进这间屋子查看时,脖子突然被灌进两滴水,抬头一看,门上面悬挂着很多小水珠,正滴滴答答往下落。  一脚踏进这间屋子,脚下突然一滑,低头一看,满地污水横流,几无立足之地。  旁边还有一间更小的屋子,一名工人正在一个长约3米宽约1米的水槽里洗着塑料箱,里面的水黄黄的,上面漂浮着一层油渍,油渍中间还杂着饮料瓶盖和烟头。  屋子里的味道难以形容,酸酸臭臭,恶心至极。  工作人员说,从餐馆运来的餐具,先在塑料箱内进行简单的清理,然后再放进一个类似漏斗的工具内,沉到水槽内冲刷,餐具干净后再经过消毒机,到对面的房间进行包装。  操作工人基本没有健康证  昨天中午,记者再次走进这家消毒餐具配送中心,环境几乎与两天前记者第一次目击的情况没有什么区别。  当记者问起到这里来工作需要什么条件时,一名40多岁的女子说:“没有什么条件,我们很容易就进来了。”  而当记者问到是否需要健康证时,这名女子居然不知道什么是健康证。旁边一名年龄相仿的男子说:“不需要什么健康证的。”  正在记者了解情况时,门外走来一名30来岁的女子,工人说,她就是老板娘。  同样的问题,老板娘开始一口咬定工人们都有健康证,但当记者提出想要看看时,她又说:“最开始的时候,我们都让他们办了健康证,我们这一行你应该知道的,工人流动性非常大,经常换人,现在这批人有的是没有办健康证的。”  除此之外,记者还注意到一个问题,这家餐具配送中心虽然有消毒设备,但记者两次都没有看到设备在正常运转。  第一次,配送中心的老板对记者说:“我们都是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操作的,清洗剂和消毒液都是从上海寄过来的,每次都会按计量使用,餐具也会经过消毒设备进行消毒。”  第二次,老板娘却说:“现在没有到使用消毒设备的时候,明天早上才会使用。”  餐具配送中心对面就是印染厂  记者在这家餐具配送中心外围走了一圈后发现,巷子口距离配送中心十多米远的地方就是一家印染厂,一阵刺鼻的味道随风飘来。  而在巷子左则仅一墙之隔,就是一家纺织品厂,门口堆放着卷好的毛茸茸的布料,风一吹,棉絮线头纷纷扬扬。  在这片区域内,记者看到总共有六七家工厂紧挨着,比较大的有热电偶厂、印染厂、纺织厂,这个最小的角落则租给了这家餐具配送中心。  在这样一个充斥着刺鼻的化工原料和飞舞的絮状物的环境里,办了这样一家消毒餐具配送中心,不知道意味着什么?  一位知情者告诉记者,这家餐具消毒中心约200平方米,以前不是开在这里的,一年前刚搬过来。  随后,记者来到这家餐具配送中心之前经营的地方,距离现在的场所大约百来米远。  知情的居民说,以前这里是有一家消毒餐具厂经营过,在这里开了好几年,叫了几个人在里面做。  “每天剩菜剩汤倒得满地都是,苍蝇一天到晚飞来飞去,弄得周围都很臭。”一位大妈说:“这附近几家饭店都用他们的餐具,后来听说他们又找到了别的一些销路,生意很好,因为这边的地方小,又是农居点,加上很多人反映环境被污染,所以就搬走了。”  这些消毒餐具  流向某些中小餐馆  那么,这些餐具到底被送去哪里了呢?记者走访了杭城不少中小餐馆,最终在百井坊巷一带找到了。  百井坊巷的中小餐馆相对集中,在一家名叫“虞记烤鱼”的餐馆,记者发现了这家“喜乐康”的消毒餐具。  昨天中午12点多,正值午饭高峰,不少客人都在这家餐馆就餐。记者看了一圈,每张桌子上都在使用“喜乐康”的消毒餐具。记者也简单问了几名就餐者。  “知道这些消毒餐具怎么出来的吗?”多数人都对记者投来质疑的目光。  不过,有一位消费者对这些餐具提出了质疑。“以前的一些小饭店,都备有自己的餐具,但我总觉得,这些餐具不是很卫生,毕竟有很多人用,餐馆也不知道有没有洗干净。后来出现了这些一元钱的消毒餐具,从包装上看,心里稍微塌实一些,毕竟有塑料膜封着,但最近我发现,现在的这些消毒餐具不像以前那么讲究了,以前的消毒餐具里面的碗碟总是干干的,现在这些消毒餐具的碗碟很多是潮潮的。”这位消费者说,他曾经在一家饭馆就餐时遇到过一套消毒餐具里还粘着鱼刺的,“我想这些消毒餐具也不是从什么正规的地方出来的,可现在很多饭馆提供不了自备餐具,所以也只好将就着用,无非使用前自己多一道工序,拿茶水烫一下。”  实习生 刘璐 记者 包敦远 文/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03/14 14:0703/13 09:0603/08 17:1803/08 16:4903/08 09:0503/07 11:2003/07 11:03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股票/基金&字号选择:小大超大
揭开消毒餐具上的“保护膜”
□苏报记者 杨天笑 葛 芝
7月17日,本报A05版报道《经理遭围殴,餐具被强抢》,记者曾从当事人在现场偷拍的视频及常熟当地警方的调查中了解到事件全过程:一家获得A级资质的餐具消毒配送企业在进入常熟市场拓展业务过程中,遭遇同行阻挠,发生一连串不愉快事件。7月20日记者从警方获悉,目前该案仍在调查中,涉嫌打人的不明身份者仍无下落。
外出就餐碗筷不再免费提供,这早已成为饭店不需要公示和提醒顾客的消费规则。一套在餐桌上平均收费1元的&消毒餐具&背后究竟藏着多少利润?加工企业何以为抢占市场大打出手?记者采访业内人士后得到了令人吃惊的答案。
除了同业恶性竞争外,餐具消毒、供销、使用环节中是否还存在其他乱象?导致乱象存在的根源是什么、出路又在哪里?消费者在支出1元钱买到消毒餐具&使用权&的同时,是否也能买到实实在在的&放心&呢?本期《苏州调查》,记者就为您揭开罩在消毒餐具上的那层&保护膜&。
客户资料被抢生意暂停
打人事件已经过去近半个月时间,受害人王经理的生意仍然暂停。7月18日晚,记者见到他得到的答复是&害怕再发生这样的事情&。对于目前的状态,王经理很无奈,&有两家饭店比较过后觉得我们的餐具不错,希望和我签订长期合同,但我都没敢去,担心又会被骗去挨打。&
7月6日下午,王经理就是接到自称是某饭店老板的一个电话,赶去签订供销合同,结果没想到落入圈套,遭到一伙不明身份男子的殴打,导致耳膜穿孔。不明身份男子在离开现场时曾警告王经理,不允许其在常熟销售&鼎乐康&牌消毒餐具。
让王经理懊恼的还不仅仅是被打,对方在施暴过程中还将王经理的手提包抢走,包里装有所有客户的资料。&这些都是业务员一家家跑出来的,花费了不少心血,现在全部被抢,生意也不得不暂停了。&王经理告诉记者,他在常熟经营餐具消毒生意已经四年多,此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类似事情。这一次引进具有A级资质企业的产品进入常熟,可能引起当地同行的不满。&质量让人放心,价格又不贵的东西当然会受到市场青睐,不能因为不是本地的就受到排挤,否则这个市场怎么发展?&王经理认为,目前&消毒餐具&流动市场存在太多问题,而餐具质量不达标,最终买单受害的还是普通消费者。
&一元钱&消毒餐具带动的&产业&不容小觑,然而记者在调查中了解,目前餐消企业良莠不齐,无资质企业流出的餐具照样上桌,安全没有保障直接危害消费者利益,而无证无照企业因为加工成本低,恶意压价搅乱市场,严重冲击挤压了&正规军&的生存空间,甚至将其&逼&得败下阵来。
消毒餐具没有消毒 抽检结果不容乐观
撕开餐具外面密封的薄膜,不少顾客还是习惯用茶水冲洗一遍。但事实上,白净只是表象,背后隐藏的问题究竟如何消费者根本无从知晓。
据了解,常熟市卫生局在去年7月至8月间曾在当地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与餐饮具抽检工作,当时共检查13家单位,其中持有有效营业执照的单位6家,持照率不到50%; 持有过期营业执照的单位1家; 而未取得营业执照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有6家。
在检查情况通报中记者看到,&检查中发现13家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均未设立检验室或开展餐饮具样品的委托检验,不能提供消毒餐饮具批次出厂检验报告。在无证经营者中,黄某开设的餐具消毒场所使用自家住宅旁的辅房和搭建的简易棚为工作场所; 代某开设的餐具消毒场所位于农村民宅和搭建的简易棚内,面积不足50平方米,清洗消毒区域仅有1个固定水池,采用药物消毒方法,未按回收、去残渣、浸泡、机洗、消毒灯流程设置。&
从采样监测情况看:&本次专项检查对每家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抽检了5份消毒餐具样品,共计抽检13家单位65份样品,抽检持有有效营业执照的6家单位30批次餐饮具中合格26批次,合格率86.67%,其中一家单位有4份样品大肠菌群指标不合格&。而&抽检无营业执照的7家单位35批次餐饮具,合格23批次,合格率65.71%,其中4家均有样品出现大肠菌群指标不合格&。
据当地一名餐具消毒企业负责人称,去年年底当地卫生部门也曾开展过类似专项检查,但直到目前为止,营业执照过期、未取得营业执照的消毒单位仍在经营,一些问题也未得到有效整改。
无证无照照样生存 安全卫生毫无保障
苏州市餐具消毒协会副会长顾建忠告诉记者,目前苏州市共有26家餐具消毒企业,但取得卫生许可证的只有20家。按照正规企业申办流程,企业须在取得卫生部门批准的卫生许可证后,才可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而因为没有获批卫生许可证的资格,一些没有资质的企业便开始了无证无照经营,至于这些没有保障的餐具流向哪里,不得而知。
据一位知情者透露,前不久苏州市场又出现了一个新商标的消毒餐具,加工企业推出这一商标时并未取得任何证明,无证无照无需纳税,成本自然要比正规企业加工餐具低。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这家企业将价格一压再压,逼得多家正规企业联名到行业协会投诉。但行业协会几经调解仍无结果,一些企业只能眼睁睁看着客户流失。
无证无照经营,加工餐具没有任何保障,最终受害的还是消费者。一不愿具名的餐具消毒企业老板表示,曾经为了举报地下窝点,他曾带着员工去暗访。一开始还以为这家企业有加工车间,但找了半天没发现,最后在一处地下室找到了。由于长年处于潮湿密闭环境里,加工窝点的墙壁上全是霉斑,清洗包装全部手工操作,甚至还在清洗池边发现了袋装洗衣粉。
餐具集中消毒作为新兴行业,不仅是一个卫生项目,更是一个环保和循环经济项目。资料显示,公共餐具集中清洗消毒,所耗用的能源和水资源仅仅是餐具分散洗涤消毒的1/10和1/25。同时,通过消毒餐具的循环使用,每年可大量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降低白色污染。更重要的是,集中消毒餐具为一些中低档餐厅供应卫生餐具和维护消费者的饮食安全提供了保证。
七成餐馆餐消外包 一天消耗20万套
虽然网络上也有反对为&消毒餐具&买单的呼声,但它在生活中早已成为一种消费习惯。绝大多数消毒餐具包装上没有标明收费字样,只有账单上偶尔注明收取1元。看似&没多少&的消费支出背后隐藏着多大的市场和利润?顾建忠给出的答案令人吃惊&&&
目前仅苏州市区就有近七成的饭店使用&消毒餐具&,除了自己配备清洁消毒设备的酒店、宾馆和饭店,以及为节约成本不使用外送餐具的低档餐馆、夜排档外,其余绝大多数社会饭店都使用消毒餐具。每天端上餐桌的&消毒餐具&有近20万套。按照平均每套收费1元的标准计算,一天内苏州市民为&饭碗&就得支出20万元。以此推算,每月使用量近600万套,一年使用量达7200万套;消费者每月要为&消毒餐具&多掏600万元,一年就要花费7200万元。
&一元钱&利益分配 餐馆还是最终赢家
售价&1元&的消毒餐具背后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市场,希望进入其中分得一杯羹的人自然会越来越多,而由此造成企业之间通过竞价赢得市场的行为就在所难免。
据一名从业五年多的餐具消毒企业负责人介绍,前几年生意红火时,每天企业销售所得在2万至3万元之间,利润十分可观。但随着参与者的增多,企业不得不通过降低销售价格来巩固或争取市场份额。
顾建忠告诉记者,前几年消毒餐具进入餐馆的平均进价为0.8元,去年市场上出现进价0.6元的消毒餐具以后,陆续有企业跟进,很快整个市场的价格全部跳水。一份消毒餐具1元钱的利益分配中,企业收入从原来的0.8元降至0.6元,而餐馆获得的份额却从0.2元涨到0.4元。对于餐馆而言,使用&消毒餐具&不需要任何投入,省事又赚钱,何乐而不为?
加工利润大幅缩水 已有个别企业转行
从实际利润分配来看,最终的赢家还是餐馆。王经理告诉记者,开一家正规的餐具消毒公司,除去场地租金,清洗设备投入就要30万元左右,后期还有人工、餐具购买、水电和洗涤剂成本等投入。这其中,人工成本占大头,同时因为餐具是易耗品,而且损耗都由消毒公司承担,所以每个月还有滚动投入。按正常投入计算,每套餐具加工成本0.35元,运输成本0.13元,损耗等其他成本0.07元,如果进价定为0.6元,利润仅有0.05元每套。
而餐馆不仅可以从&1元&中分成0.4元,还节省了餐具购置费,以及清洗餐具的水、电、人工、餐具损耗等,按照一天消耗500套餐具来算,一家餐馆一年在餐具方面能节省下15万多元的费用。
王经理告诉记者,由于近两年来餐具消毒企业的利润大幅缩水,已经有个别企业开始转行。
恶性竞争花样百出 多头监管权责不明
据警方介绍,采用强抢餐具、威胁恐吓同业者等手段不正当竞争的案例不止发生一次。本报在《经理遭围殴,餐具被强抢》中也报道了7月9日常熟梅里镇一家餐厅餐具遭抢事件。
苏州市餐具消毒协会会长顾健表示,类似问题相继出现后严重干扰了市场秩序,于是全市具有合格资质的餐消企业联手在去年9月份组建成立了餐具消毒协会。但是,协会的功能只是在企业遇到问题后接受举报并尽量协调,其本身不具备执法权力,因此对无证无照的地下作坊以及不正当竞争的企业也是无能为力。
据了解,2009年《苏州市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卫生管理暂行办法》、《苏州市集中式餐(饮)具消毒服务单位卫生基础设施标准》 出台,明确规定:企业餐具消毒场所总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具有良好的功能分区,采用清洗、消毒一体的机械设备,不得用手工操作,消毒应采用热力消毒等。并以发放&卫生审查合格证&的方式,确立了餐具消毒行业的消毒标准。规定餐饮企业使用不合格企业提供的餐具,都将受到行政处罚。然而两年多过去后,苏州市场上仍然有不少不合格企业提供的餐具。
据了解,餐具消毒行业目前由三个部门负责:工商部门依据相关规定办理工商注册登记颁发营业执照,但卫生不属于其管理范围;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餐饮单位的消毒餐具检查,对于消毒企业没有监管权;卫生部门则无法监管未取得执照的消毒餐具企业,而那些小作坊或黑作坊,恰恰多是此类企业。&既管又不管&的现状也是导致问题重重的原因之一。
提高门槛+整合做大
市卫生监督所餐饮安全监督管理科工作人员朱东洋表示,随着消毒餐具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市区获得卫生合格授牌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已从2009年的6家增至目前的20家。
朱东洋说,苏州对于餐具消毒企业的&门槛&已高于国家设定的标准。今年开始,加工企业要经卫监部门审核获得&卫生审查合格证&,生产操作场所必须达到的总面积,从以往的400平方米扩大至如今的600平方米以上;对独立成品包装间的面积要求,也从此前的50平方米增加到了80平方米; 同时对餐具清洗消毒机械的卫生达标状况有着严格要求。这三个关键项中,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审核便不予通过。
除此以外,包括&厂区内外环境整洁,周围30米以内不得有粪坑、畜舍、垃圾场等污染源&,加工操作过程中,&功能间包括去渣、粗洗、清洗、消毒、包装、贮存等&;&生产车间防蝇防尘设施健全并正常使用&;&有专门用于存放成品餐具存放箱的专间或场所&;&人员入口处设预进间,配备洗手、空气消毒设施和二次更衣设施&;&从业人员持健康证明上岗&等26项指标,均作为评分审核的必要依据。市卫监部门也将结合这些项目的最终评分,将达到90分以上、90分至75分、75分至60分的合格企业分为A、B、C三档进行量化分级评价。
朱东洋表示,市卫监部门在今年上半年对企业自动化清洗、消毒、烘干、包装等设备运营情况等的现场检查中仍然发现,部分单位存在着防蝇防尘设施不到位、设备维护没有及时跟进、现场油腻等问题。他介绍,卫生审查合格证的有效期是一年,到期复核时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企业,将不再发放卫生合格证。不合格企业加工的消毒餐具,不被允许在苏城的餐饮企业内使用。
另据介绍,目前餐具消毒协会正考虑将多个具有资质的合格企业整合,同时吸纳经营规范但规模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中小企业,组建成为加工能力、规模标准以及质量要求更加严格的产业集群企业,在拓展更多市场的同时提高自身竞争力。
责任编辑:苏网
文章来源:/5568.shtml新闻调查:消毒餐具抽检不合格背后的行业硬伤
10:15:00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晚报
消费者在饭店内打开一套消毒餐具查看。 记者李凯 实习生农宇馨 摄
市内一家餐具消毒中心的新生产线。 首席记者龚亮勇 摄
&&&&桂林生活网讯(首席记者 龚亮勇)近日,市卫生监督所公布市区餐具消毒企业6月的抽检结果。数据令人瞠目&&&36份抽样中14份不合格,市区仅有的3家餐具消毒企业,有2家身涉其中。
&&&&旨在保障消费者安全的集中消毒餐具,卫生状况如此堪忧,无疑让支付着费用与信任的消费者很受伤。
&&&&这一抽检结果的背后,究竟是偶然的管理失范,还是长久形成的症结?这个关系着大众饮食安全的行业,拯救之道何在?
&&&&消毒餐具的尴尬口碑
&&&&8月2日傍晚,正阳路一家火锅店,刘应明落座后拆开餐桌上的套装消毒餐具,随手将茶壶里的热水倒进碗碟里,再将筷勺在里面涮了涮。这,是他使用消毒餐具时的习惯动作。
&&&&&我知道这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只求心里舒服些。&刘应明笑得很无奈。
&&&&他的这一习惯,源于他以前外出就餐的经历,&(套装消毒餐具)还没开封,就发现里面有脏东西,而且不是一两次。根本都没洗干净,谁敢放心用啊?&
&&&&有类似经历的远不止刘应明。翻开晚报近期的报道,可以找到更夸张的遭遇。
&&&&今年5月2日,市民李先生在三多路一家餐馆请客吃饭,连拆5套消毒餐具竟有4套不干净。里面的菜渣、饭粒、油污让李先生觉得在客人面前丢尽了面子。
&&&&时间往前推3天,市民曾先生同家人在临江路一家餐馆用餐,当他撕扯消毒餐具外包装时手指被刺,一看,里面竟然有玻璃碎片。
&&&&而餐馆饭店,也对消毒餐具抱怨连连。
&&&&依仁路的&重庆哈儿火锅&,5年前开业不久就开始使用套装消毒餐具,每天一两百套。但也从那时起,顾客对于套装消毒餐具的投诉,成为火锅店管理者头疼的问题。
&&&&&一个月里有20天,顾客会在消毒餐具里找到头发、饭粒、油渍,甚至苍蝇。&该店的杨经理说,为了平息一些顾客的怒气,该店不得不在结算单上打个折扣。
&&&&&消毒餐具出问题,虽然不是我们的责任,却影响了我们的声誉。&为此,杨经理曾与套装消毒餐具的供应方负责人进行沟通,&没想到,对方回应说,&这种情况很正常&。&
&&&&为了尽量减少顾客的投诉,店方只得每天安排服务员对送来的消毒餐具进行筛选。
&&&&记者走访发现,即使现在,市区很多大中型餐饮企业并没有因为便利和利润而使用消毒餐具。&市区大型餐馆饭店,使用套装消毒餐具的不到一成。&市食品药品监督所副所长汤桥恩说。
&&&&记者了解到,在选择与权衡中,套装消毒餐具不佳的口碑是餐饮企业管理者的重要考虑。
&&&&在解放西路经营10多年的&福满楼&,用的一直都是自备餐具。&我们没有考虑过用套装消毒餐具,我也经常在外面吃饭,(套装消毒餐具)给人感觉就是不太干净。&饭店的阳经理说。
&&&&人们对于套装消毒餐具&不太干净&的朴素经验,让掏出1元钱使用费的消费者窝气,让餐馆饭店管理者抱怨,更让旨在保障卫生与安全的它陷入尴尬境地。
&&&&抽检不合格背后的行业硬伤
&&&&记者从市卫生监督所了解到,依据《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判断消毒餐具的消毒效果是否合格主要有三个指标:感观指标、微生物指标(即大肠菌群)和理化指标烷基(苯)磺酸钠(即洗洁精残留)。
&&&&如果说,消费者对于消毒餐具是否卫生的判断仅来自肉眼感观和推测,那么,市卫生监督所则依照法定指标进行检测。
&&&&从前文所提到今年6月的抽检来看,结果堪忧&&&36份抽样中,来自生发餐具消毒中心和喜刷刷餐具消毒配送中心两家总共14份餐具被检不合格。不合格的原因皆是大肠菌群超标。
&&&&大肠菌群作为食品在微生物学上是否安全的指标,反映食品被人或动物肠道菌污染的可能性,如果大肠菌群严重超标,则预示存在发生肠道传染病或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
&&&&而记者从市卫生监督所了解到,桂林市区套装消毒餐具平均一天的消耗量在3万套左右。这是否意味着,每天有数以万计的消费者处于这种危险当中?
&&&&市卫生监督所分管消毒产品的监督六科科长陈管林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包括12县)共有餐具集中消毒单位23家,市辖区内有3家。从2011年多次抽检情况来看,市区消毒餐具抽检合格率达92.2%以上,因此,今年6月份的这次抽检结果不具备广泛的代表性。
&&&&即便如此,在陈管林看来,这次抽检结果还是再次暴露出桂林餐具消毒行业存在已久的一些问题。
&&&&在7月11日市卫生部门发给生发餐具消毒中心和喜刷刷餐具消毒配送中心的《卫生监督意见书》上,记者看到多达七条的整改意见,内容涉及卫生管理制度、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和消毒操作技能、防蝇防尘设施和清洗消毒流程等多个方面。
&&&&&从检查现场的情况来看,有的企业甚至不经过去渣和粗洗两道规定程序,就直接上机清洗,消毒时间和温度也不够。&陈管林说,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企业的各项卫生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外,更多是因为场地、设备等硬件设施不达标,&这些问题不解决,很难保障消毒餐具能100%合格,100%安全。&
&&&&市卫监所监督六科另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生发、喜刷刷这两家餐具消毒企业都是2008年才成立,但如果严格按照现行规定,这两家企业在建厂之初硬件就不达标,&场地太窄,功能区间不能完全分离,容易造成交叉污染。消毒传送带只有10来米,导致消毒时间不够&&&
&&&&硬件设施不达标,当初为何能顺利建厂投产?
&&&&曾经的监管真空
&&&&2004年,桂林市餐具消毒中心在全国首创开发了与早餐&放心碗&配套的中、晚餐消毒套装餐具项目,并推向市场。
&&&&这种将就餐时使用的几种餐具整合后集中消毒,以套为单位密封包装的消毒餐具,一下解决了大量小饭店、大排档无法提供符合卫生要求餐具的问题,也便于卫生管理部门的监管。
&&&&正是源于这种卫生保障,消毒餐具迅速占领市场,成为越来越多商家和消费者的选择。
&&&&然而,就在消毒餐具行业风生水起的时候,当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第三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规定,开办消毒服务机构不再需要办理卫生许可证。
&&&&按照&谁发证,谁许可,谁监管&的规则,卫生部门基本上退出了消毒餐具行业的管理。
&&&&卫生部门的退出,让消毒餐具行业一时间陷入管理的真空,而此时,越来越多的人看好消毒餐具&钱景&,冲进了这个新兴的行业。
&&&&几位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直以来,算上人工、设备、消毒用品和损耗等成本,一套消毒餐具出厂的合理成本在0.5元左右,送到餐馆的价格则是0.8元,利润为0.3元。以桂林日消耗3万套消毒餐具计算,这是一块日进近万元的大蛋糕。
&&&&2008年,苏州人易建国冲着这块大蛋糕来到桂林。
&&&&易建国投入147万元,租厂房,买设备,请工人,成立了喜刷刷餐具消毒配送中心。
&&&&成本不小,但审批却并不复杂。
&&&&&只需要通过环评,再办个营业执照就能开业。&易建国说,至于功能区间布局、工序管理,除了卫监会给些没有任何强制约束力的建议外,大多&自己看着办&。
&&&&同一年,桂林生发餐具消毒中心也挂牌成立。&在工商营业大厅办个执照就开业了,他们(工商部门工作人员)也没来厂里看过。&该企业一位负责人回忆说。
&&&&记者从市卫监所了解到,自取消对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的卫生行政许可审批后,桂林市区餐具消毒企业曾一度增至5家。
&&&&&甚至有家庭作坊进入这个行业,租一个废弃仓库,面积不足100平米,应该分隔的功能区间全挤在一块,根本避免不了交叉污染。&一位业内人士说。
&&&&问题不止于此。为了争夺市场,餐具消毒企业开始大打价格战。
&&&&&重庆哈儿火锅&的杨经理回忆说,最初,桂林市区的消毒餐具全来自市餐具消毒中心,供货价一直维持在0.8元。2008年,另一家餐具消毒企业低廉的供货价吸引了他的目光&&&&只需0.6元。而就在他还没来得及做出选择时,一家餐具消毒企业的供货价直降至0.5元。
&&&&这场价格战打了近2年,市区几家消毒餐具出厂价格大多维持在0.5元。&消毒餐具的质量看起来都差不多,饭店老板只选择价格更便宜的。为了稳住客源,我们还按比例免费送消毒餐具给饭店,完全处于亏本坚持。&易建国说。
&&&&几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那段监管真空期,为了尽可能在市场存活下去,一些餐具消毒企业不惜以降低产品质量的方式压缩成本。&少放洗洁精、缩短消毒时间,一池水反复用,用非食品级的包装膜&&&
&&&&让这个行业走出尴尬
&&&&种种乱象,其实也令企业主们心焦不已。&这样下去,整个行业不仅没有利润,更面临着被消费者淘汰的危险。&易建国等业内人士都期盼着,消毒餐具行业能够重新被约束起来,既是保护消费者,也是拯救他们自己。
&&&&日,也就是餐具消毒企业卫生行政许可被取消的6年后,卫生部、工商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督管理的通知》。《通知》明确该行业由卫生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商部门3个部门联合管理。
&&&&随后,卫生部配套出台《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规范(试行)》,进一步明确卫生部门对于餐具消毒企业监管的内容和标准。
&&&&&从那时开始,卫监所重新介入餐具消毒行业的监管,根据《规范》要求,市卫生监督所加强了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日常监督检查和产品的抽检,建立了消毒后餐饮具监测制度,每季度抽检一次,对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指导企业按要求完成整改,消毒后产品抽检不合格的予以处罚。&陈管林说,2011年在对全市(含12县)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专项检查中,有6家企业因消毒后餐具抽检不合格被处罚。
&&&&市食品药品监督所副所长汤桥恩告诉记者,按照分段管理的划分,市食品药品监督所也每个季度对餐馆使用的消毒餐具进行抽检。如果饭店使用的消毒餐具不合格,他们便建议其停用。
&&&&监管的就位,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的恶性竞争不再。至2010年12月,桂林餐具消毒行业的价格战基本结束了,出厂价恢复到了8毛左右并稳定至今。
&&&&与此同时,消毒餐具的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经过多次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督检查,我市集中消毒餐饮具的抽检合格率由2010年的82.3%提高到2011年的92.6%。&陈管林说。
&&&&汤桥恩也明显感觉到,消费者对于消毒餐具质量的投诉相比过去少了。
&&&&市卫生监督所分管消毒产品的监督六科科长陈管林告诉记者,《桂林市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规范(试行)》实施办法也已起草结束,正待审批。&我们这个地方性实施办法将更具有操作性,也对餐具消毒企业提出了更细致,也更严格的要求。&陈管林说。
&&&&记者在市卫监所办公室看到一张图纸,上面写着&桂林生发消毒中心厂房设计图&。阳东升告诉记者,根据现存问题,他们与厂方负责人沟通,对厂房功能布局进行重新设计,并着手设备升级改造。
&&&&生发餐具消毒中心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已与厂家签订合同,花27万元购置一批清洗、消毒设备,&将替换下90%的老设备,预计8月底就能投入使用。&
&&&&而6月13日(抽检后),喜刷刷餐具消毒配送中心已经搬进新厂房。走进这里看到,整个生产流水线设备是全新的,功能区间分隔严密。工人进入包装车间须先经过一个更衣间,里面衣帽、口罩、一次性鞋套和洗手池一应俱全。
&&&&&现在,我的厂房有680平米,设备在国内也算一流的,卫生管理严格按照法定要求来做。可以说,现在不管来明察还是暗访,我都敢敞开门。&易建国说,这次整改总投入约60万,&钱不少,但我敢投入,因为现在行业规范起来,就有盼头。&
&&&&7月24日,市卫监所对喜刷刷餐具消毒中心进行抽检,12份样品送检均合格。
  桂林大情小事,吃喝玩乐尽在桂林生活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责任编辑:system
社会娱乐国内国际广西桂林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十餐具消毒配送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