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现代农业产业的农业企业转型升级级

平川区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发展特色现代农业 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yfs001
今年,平川区深入实施“工业主导、园区引领、城乡统筹、富民强区”战略,坚持“11236”的发展思路,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力争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全面实施“3+5”产业工程,支持靖煤公司推进煤电一体化,逐步向电、化、冶等下游产业延伸,支持国电实施超临界机组改造,支持二电争取2&100万千瓦改扩建项目立项建设,大力发展高载能产业。编制陶瓷产业发展规划,启动磁窑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开发与研究利用,建设陶瓷文化创意园,实施雄立紫砂生产线项目,力争3-5年时间形成富有平川特色的紫砂产业链条,筹备召开第三届中国西部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推广中药材种植与精深加工,打造甘肃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加强与清华大学、兰州大学、兰州商学院等省内外高等院校的友好合作,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发展矿用液压支架和重型及超重型刮板输送机、皮带输送机等大型煤机制造装备、自动化控制设备、水电泵设备。组织风能、太阳能资源详查和评估,全力推进红沙浪地热资源综合开发。研究制定资源废料处理回收、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方案。走科技兴农之路,实施特色农业工程,优化合理布局,扩大番茄、菊芋、大枣、玉米制种、设施农业、规模养殖等特色农牧业规模,加快产业化“大基地”建设,推动连片发展。采取“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等多种方式示范、推广标准化生产,建立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成制种、酱用番茄、菊芋、苹果种植各1万亩,新增规模养殖场21个,新增紫花苜蓿3000亩,培育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60个以上,建立新技术、标准化养殖示范点80个以上。大力推广高效农田节水灌溉、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力争“十三五”期间再建3-5个科技示范园区。依托“阳光工程”等培训计划,2015年开展农业新技术培训4000人次以上。建立完善农产品交易流通市场,积极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示范县区。围绕驻地企业及地方工业需求,支持发展研发、物流、商贸、包装等上下游服务业。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建设。建立健全生活服务业产业规划体系,到2020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规范、便捷高效优质的生活服务业体系。开展生活服务业特色街区、示范区创建活动,建设多功能社区生活服务平台。大力发展以网络消费、线上线下融合消费为核心的电子商务服务模式。整合和优化文化旅游资源,着力加强旅游景区道路、接待中心、游乐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合力推广旅游品牌,强化旅游品牌网络营销。大力发展城市近郊型、田园风光型、传统民俗型等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争取举办白银市第四届乡村旅游节。推进屈吴山森林公园、红沙浪温泉资源开发、华辰生态园aaa级景区等项目建设,加大屈吴山红军长征纪念馆沿线红色旅游和奋威将军墓遗址公园历史文化旅游投资开发力度。积极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激发非公经济发展活力,制定出台《推进创业富民活动实施意见》,鼓励投资创办小微企业。通过整合区内各类资源,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及时开展政策咨询、信息交流、法律维权等活动,为创业企业提供零障碍、高效率、全方位的指导服务。
[责任编辑:yfs001]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您现在的位置:
芜湖: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日期: 15:54
作者:芜湖市农业委员会
来源: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点击次数:0
下载文件:&&
  芜湖,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下辖无为、芜湖、繁昌、南陵4县和镜湖、弋江、鸠江、三山4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市域面积5988平方公里,人口38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60万人,常用耕地264万亩。2011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7亿元,比上年增长4%;粮食总产142万吨,连续8年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8413元,比上年增长18%。是全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 18个典型地区之一、安徽省次中心城市、合芜蚌试验区的重要成员、皖江示范区“双核心”城市之一。
  一、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多年来,芜湖坚持“三化同步”,用创新理念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依托规划,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优质产品、优良生态,使都市现代农业功能得到有效拓展,走出一条具有芜湖城市特点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路子。
  1、规划先行,确保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有章可循。早在2005年,市政府针对芜湖已步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结合《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特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组,编制了《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市政府审定,并报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规划构建了芜湖未来10年都市现代农业总体框架:努力构建中心城市及近郊都市现代农业先导区、县城副中心城市及中部都市现代农业带动区和南部及市域周边都市现代农业辐射区等3大经济圈;加快形成中心城及近郊精品农业区、沿江无公害设施农业区、中部平原圩区优质高效农业区、南部低山丘陵特色经果林和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区等4个农业区域类型;营造优质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特色精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生态景观农业、高科技设施农业和现代园区农业等6种都市型现代农业形态;重点发展优质稻米、生态高效畜禽、名特优新水产、高档苗木花卉、绿色蔬菜与食用菌、特种经果与中药材、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等7大优势产业。市政府要求各有关部门按照《规划》的要求,凝聚人力、物力、财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加快建设步伐。
  2、产业发展,着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主导产业。一是围绕7大农业主导产业,加快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市形成50万亩超级稻产业基地、12万亩国家优质油菜基地、15万亩名优水产精养基地、10万亩高档苗木花卉基地、5万亩优质棉生产基地、3万亩高档水果生产基地、1.5亩菜篮子蔬菜标准化基地和万亩蓝莓省级标准化基地等。二是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打造产业集群。2011年,全市农产品加工总值350亿元,其中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加工产值达到305亿元。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增至201家。44家企业被评为省级龙头企业,其中3家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粮油、果蔬、蜂产业、屠宰及肉类、乳制品等10余个产业后续加工产业集群。以优质稻米加工为主导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了全市100多万亩优质稻米生产。安徽同福食品公司,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7.6亿元,着力推广农业产业化“六位一体”同福模式,力争打造“中国碗粥行业最具影响力第一品牌”;以20家果蔬种植加工企业为主导,推进了全市果蔬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优质化,蔬菜速冻加工出口销售收入占全省60%份额;6家蜂产品加工企业,加工量占全省80%份额。安徽蜜之源集团年原蜜收购量占全国的30%以上,2011年出口额达到5260万美元,并在马来西亚、越南建立境外公司,开展蜂产品加工和贸易;苗木花卉产业集群拥有二级以上园林绿化资质30家,造就了一大批百万元级、千万元级林业规模经营业主。三是在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上做文章。全市“一村一品”特色示范村已经发展到143个,其中种植业73个,畜禽类17个,水产类35个,乡村旅游类5个,其它类13个。21个村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专业示范村。全市拥有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1家、国家级休闲农业四星级示范企业1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1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5家、省级休闲农业精品点4家、五星级休闲旅游农庄(农家乐)4家。全市休闲农业企业年接待城乡游客220万人次,休闲农业得到长足发展。四是突出农产品品牌建设。全市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1个、绿色食品认证148个、有机食品认证59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23个。“同福”碗粥被国家商标总局批准为“中国驰名商标”。
  3、园区建设,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亮点。继南陵县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之后,南陵县、芜湖县又跻身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行列。南陵县以大浦试验区建设为核心区,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完成总体规划和部分重点项目专项规划评审工作,目前已完成总投资10亿元。大浦试验区重点围绕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这一主题,把握农业关联度、农民参与度、文化渗透度和艺术感染度,造就了大浦乡村世界。一是在示范区内建设了高标准的设施果蔬生产基地2100亩,有哈密瓜、西瓜、圣女果、水果黄瓜、蔬菜等,建有8万平方米周年化高档食用菌基地、800亩名优特苗圃。二是建设了中国农业自然灾害教育体验中心。自然灾害教育馆,主要是用4D电影的方式,让观众从视觉感觉上体验各种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危害,如蝗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体验馆,通过声光电等科技手段,让体验者在真的海与假的海变幻交错中,体验海啸,达到体验教育的目的,寓教于乐。三是建有2万平方米高科技的组培及驯化中心,年生产各类组培苗、容器苗800万株,带动了周边特色产业发展。四是在示范区内建设了5000平方米太阳能智能温室的热带雨林馆,其内布满了100余种热带珍稀植物,让人们在温室中饱尝了珍奇热带植物的文化。五是建设绿洲生态餐厅,使人们在绿树、鲜花掩映中的现代和徽派结构餐厅中,享受诗酒文化和自然生态的洗礼。六是投资9200万元,新建了龟鳖休闲产业园、大米加工区、特色蔬菜深加工区和现代仓储物流区。七是投资5100万元,建设了3000亩集种苗孵化、养殖、休闲观光及长廊于一体的健康渔业休闲观光园。
  各县区瞄准农业价值链的高端,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特色产品,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加快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无为县通过实施“大蟹”、龟鳖水产养殖等示范工程,打造水产养殖大县;芜湖县通过设施农业、科技应用和品牌创建,打造绿色农产品强县;繁昌县通过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打造休闲食品生产大县;南陵县通过现代农业项目实施,打造成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强县。
  4、科技创新,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活力。各县区积极推广超级稻丰产工程、单季水稻栽培集成、油菜“五化”生产、棉花轻简化栽培、发酵床养猪、水产微孔底部增氧、重大动植物防治等农业实用技术,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仅去年,芜湖市共争取国家、省农业科技项目11项,有7个项目列入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实施农业科技专家大院项目4项。重点抓了种子工程项目,引进了袁粮公司总部和袁粮水稻科学技术研究院落户芜湖,注册成立了安徽袁粮水稻产业有限公司,公司是全国多家杂交水稻生产企业的技术源头企业,拥有最新的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Y58s,是全国30多家种子公司制种所用母本,拥有被袁隆平院士确定为第三代超级杂交水稻苗头组合的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Y两优2号”,是目前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代表。大浦农业科技园区先后聘请18位国内知名专家为园区技术顾问,对农作物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和配套技术进行指导,自主引进和培养了一支100余人的研发队伍,示范区农业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由芜湖市星火农业实用技术研究所的化感型种质资源5173与wh946不育系杂交,通过了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填补了芜湖市杂交水稻育种上种质资源空白。芜湖市通过加大实施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Y58s新品种研究开发、化感型杂交稻新品种选育与精准化栽培研究等2个重大种业科技研发项目和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集成推广应用等12个科技应用推广项目,突出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与支撑作用。
  5、政策保障,加快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围绕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政府加大了财政资金对都市现代农业的投入,研究制定了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鼓励特色唯一性农产品培育、农业小巨人培育、农产品品牌培育、土地流转、农业科技开发利用等系列政策,通过重点项目来整合各部门的力量,集成资金,形成合力。探索并建立了由政府、企业及农户三方共同构成的风险互助农业保险保障机制。如:为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市政府实施了农业小巨人培育计划,经考核对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每年给予100万元扶持资金;通过示范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表彰奖励,全市已培育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734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300家,涌现400个“执照农民”,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为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出台了土地流转给予承包业主每亩80元补贴政策,促进了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98万亩(耕地流转面积81万亩),其中承包1000亩以上种粮大户达25户;为推进万亩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法人承建;两把尺子,必备条件;多元投入,载体为主;项目管理、合同约束;先建后补,改土为先;基地直销,让利于民;按期验收,奖罚兑现”的新路子。6家蔬菜基地承担了5000亩建设任务,市政府安排750万元补助,市农发行给予每家350万元信贷支持,农业保险公司承保。6家蔬菜基地在市区建立了两家万亩蔬菜基地直销店,通过检测上架销售,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调节了市场余缺和蔬菜价格,深受市民的欢迎。每年市政府拿出100万元品牌奖励资金,对“三品一标”认证工作进行以奖代补。等等。各项政策措施,确保都市现代农业的稳步发展。
  芜湖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现代农业多功能拓展点多面小,有待进一步以点带面拓展和延伸;二是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精深加工型、高附加值型、高科技含量型龙头企业偏少;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依然比较低;四是农产品知名品牌偏少,名牌效应不够强;五是农业的投入不够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都市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核心、最关键、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省里也明确要求芜湖要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主要工作措施:
  1、突出“一个布局”。围绕我市都市型现代农业7大优势产业,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充分发挥我市资源、区位优势,推进农业向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
  2、加强“两大支撑”。一是投入支撑。进一步加大财政、社会多元化投入力度;二是科技支撑。以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3、强化“三化提升”。一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知名及外省龙头企业落户芜湖。继续实施农业“小巨人”计划,培植壮大龙头企业;二是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力争到2015年,全市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能够获得无公害以上农产品基地认证;三是提升农民组织化水平。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4、实现“四个突破”。一是在都市现代农业项目建设上求突破;二是在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上求突破;三是在农业基础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四是在实施好生态农业工程上求突破。
  5、创优“五项服务”。一是创优科技推广创新服务;二是创优农业市场流通信息服务;三是创优管理体制服务;四是创优农业综合执法服务;五是创优农民权益保障服务。
字体:&&&&
您最近浏览的新闻以改革创新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转型升级
 来源:农民日报 
来源:农民日报作者:责任编辑:蒋正翔
  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梁卫国
  改革创新是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灵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徽省示范区创建必须把发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主攻目标,把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转型升级,着力抓好四个方面工作:1.坚持以农村土地确权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2.坚持以产业联合体为重点,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坚持以财政资金为撬动,着力推进投融资机制创新。4.坚持以技术集成应用为目标,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作为农业大省,安徽省委、省政府历来对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截至目前,全省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总数分别达74个、6个。2013年,示范区粮食单产、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高于全省16.7%、27.5%。同时,示范区建设带动了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2013年全省粮食总产、单产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2011年增长4.6%、4.5%和30%。示范区锐意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探索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经营方式,取得丰硕成果,为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断输入新鲜经验和强劲动力。
  示范区是农村改革创新的产物,改革创新是示范区建设的灵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徽示范区创建必须把发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主攻目标,把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主攻方向,着重在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创新农业投入机制、创新科技支撑体系、创新农业服务体系“四个创新”上求突破,为全省深化农村改革趟路子、作示范。具体要着力抓好四个方面:
  一、坚持以农村土地确权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示范区要瞄准“三权”分离的现实趋势,推进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土地流转、小型水利工程建管改革,在促进农村产权要素有效配置,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上作表率。
  “改到深处是产权”,“放活之要在产权”,放活农村经济的重点也在产权。当前,现代农业发展呈现“三权”分离的趋势,如何更好地坚持集体对土地的所有权,保障农户的承包权,用活放活经营权,需要示范区先行先试、做好表率。应以农村土地确权为突破口,推进交易平台建设、土地流转、小型水利工程建管改革等各项工作。通过市场交易平台使农村各种产权要素实现高效流转,吸引工商资本、社会资本等各类要素长入农村生产力。一是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安徽是全国三个整省推进试点省份之一,省委、省政府已经决定,2016年基本完成全省确权任务,比国家总体要求提前1年。要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政策宣传要更深入,工作安排要更细致,矛盾化解要更及时,基础资料要更规范,特别是示范区要率先完成确权任务。二是逐步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将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试点,按照“政府搭台、市场运作、便民高效、统一规范”的要求,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市场体系、制度体系和管理体系。三是推进农村土地规范流转。坚持依法自愿有偿,不改变土地用途,有效进行风险防范,在此基础上搭建平台,公开透明,规范流转。四是全面推进小型水利工程建管改革。按照明确事权、改革产权、多元投入、建管结合的总体要求,加快建立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护和运行机制,对村以下农田水利工程开展由受益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主建设的试点,切实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产权有归属,管理有载体,运行有机制,工程有效益”。
[责任编辑:蒋正翔] 1
一周图片排行榜
  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刘月、李鉴修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丰子义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唐任伍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健、孙代尧
光明网版权所有& &&& 往期回顾 & && &&&
现代农业在喀斯特山区绽放
——贵州省六盘水市农业转型升级观察
&&&&本报记者肖克刘久锋&&&&红心猕猴桃、水城春绿茶、南方红豆杉、脱毒马铃薯……工业城市贵州省六盘水市,短短几年间打造了一批又一批的农业品牌,从傻大黑粗的煤炭产业到俊秀美丽现代农业的转型,从以工为主到工业反哺农业,工农和谐发展,在乌蒙高原书就了一部波澜壮阔的鸿篇巨制,走出了一条催人奋进的崛起之路。&&&&破壁突围:工业城市如何转型升级&&&&——守住“发展和生态”的底线,从“黑色”向“绿色”转变,从“地下”向“地上”转变&&&&到过六盘水的人,都会惊奇这个深藏乌蒙腹地、坐落群山之间的城市出入自如、便捷。曾几何时,六盘水是全国铁路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城市,“县县通火车”足已让当地人自豪。&&&&六盘水城市的诞生,源于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炭这块黑金让六盘水在全国响当当,“江南煤都”的美誉更让这座城市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同一天,国务院批准六盘水撤地建市。三个最早的“特区”(县)合为一体,并取各区名字的首字,“六枝+盘县+水城”就成了今天的六盘水,成为贵州省的第二个省辖市。&&&&然而,同全国许多资源型城市一样,掠夺式的开发资源生态付出了沉重代价。上世纪80年代末,小煤窑,土法炼焦、炼锌等高污染工厂在六盘水随处可见,白天浓烟滚滚,夜晚炉火通明。这里甚至一度成为全国酸雨重灾区。蓝天白云、明月繁星成为矿区的“奢侈品”。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工业污水,源源不断地排进长江、珠江上游屏障三岔河、北盘江,昔日清澈见底的水面黑浪涌动。&&&&工业“一枝独大”使得农业成为一块致命的短板,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十分突出,农民增收乏力,农业增效受阻,农村面貌改善难上加难。&&&&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的短板,让六盘水人意识到,绝不能只追求速度不注重环保,只要工业不要农业,只要工人不要农民。&&&&严峻的形势逼出一系列“狠招”: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批;没有环保措施的项目坚决不上;规模小、消耗高、污染重的项目坚决退出;效益好又环保、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扶持。&&&&工业门槛渐行渐高,农业“溢出”效益愈发凸显。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持续聚焦“三农”,提出了一系列包括支持特色农业发展的政策;2012年国务院出台的文件明确提出“建设六盘水喀斯特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区”。&&&&几年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大旗在乌蒙大地飞扬,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六盘水每年数亿的资金“砸向”农业农村。&&&&“只有做好特色产业这篇文章,六盘水的农业才会走出困境、实现突破。”市委书记李再勇说。&&&&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付昭祥说,宏观经济新常态下,消费升级不可逆转,品种、品质、品牌受到广泛关注,更加注重“舌尖上的安全”、“舌尖上的美味”,六盘水立足喀斯特山区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富硒”特色农产品大有可为。&&&&该市按照生产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发挥海拔差异大、小气候明显、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的独特优势,大力实施“3155”工程,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都市农业、高效农业,走一条生态、高效、富民的喀斯特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就此铺开。&&&&跨越鸿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变革&&&&——农业转型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转变发展方式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然要求。要让农业成为越干越有干头、越干越会干、越干越想干的事业&&&&行走在六盘水乡村,葱茏的田野阡陌纵横;成方连片的大棚,一望无际;一片片经果林,满山遍野,绿意盎然;一个个养殖场,散布各地,干净整洁;一辆辆汽车,满载果蔬,奔向八方。&&&&“我们要从‘劣势’中挖潜力,从‘短板’中寻找增长点。”付昭祥表示,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已经成为六盘水转型发展的不竭动力。&&&&&&&&山多地少,耕地破碎、农业商品化率低的现实,让六盘水只能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才能实现增收致富。李再勇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传统作物玉米亩产值为1050元,水稻为1150元,马铃薯为1200元。而现代特色作物猕猴桃亩产值为1.2万元,核桃为3000元,如果种植铁皮石斛,每亩产值可达40万元,种植名贵花卉,每亩产值可达上百万元。&&&&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不仅仅是调整一两个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转变观念和经营方式,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强化人才支撑,突破农业内部纯粹种植养殖业限制,向加工和市场延伸。&&&&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创新经营机制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他们与农户建立真正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贵州金三宝农业有限公司的老总陈信才主动放弃了日渐低迷的煤炭生意,去年到水城县南开乡的蔬菜种植园区流转了200多亩土地,种起了不用化肥、不打农药的蔬菜。“别看这些蔬菜样子长得丑些,拿到市场上供不应求呢!”陈信才说。&&&&郎岱猕猴桃基地由贵州天地人和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设,基地和农户建立联结机制,到了丰产期产生效益后,每年基地拿出15%的利润与流转土地村民按比例分红,拿出5%作为扩大种植规模的资金。&&&&企业流转了土地,搞起了规模化经营,获得了丰收的利润,农民或带地入股,或直接流转,农户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或成为企业的固定工人,既可以参与红利分配,又有稳定的务工收入,更重要的是不用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在六枝特区大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沿着10多公里长的园区路两侧看去,成片的车厘子长势喜人。不少村民在碎石块、平整土地,为来年车厘子扩大规模做准备。“我们园区已流转土地2万多亩,贵州大禹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种植了近2万亩车厘子。”副区长安长辅介绍,该园区规划涉及大用镇、落别乡4个行政村、总人口1.47万人。&&&&“园区2016年基本建成后,可带动农民人均增收6000元,使4000贫困人口脱贫。”安长辅说。&&&&为了让农业成为越干越有干头,越干越会干,越干越想干的事业,六盘水市将特色优势产业进行项目包装,引进带动能力强、关联度高的农业产业化优秀企业,以商招商、以企引企和产业链配套招商,鼓励本地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做大做强产业,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业产业发展,全市正在形成“开放兴农”发展模式。2014六盘水通过举办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实现交易金额236.37万元,完成招商引资现场签约项目21个,签约金额34.76亿元。去年9月,在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招商引资暨项目签约活动上,六盘水现场签约项目17个,签约资金86.84亿元。&&&&融合发展:农业与旅游业并驾齐驱&&&&——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把生态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好生态成了“聚宝盆”,“小山庄”撬动“大旅游”。&&&&在城市日益扩张、土地逐渐稀缺的今天,还要不要发展农业?怎样发展?离城市越来越近的农村、农民又将如何定位?&&&&春有樱、夏有柳、秋有枫、冬有梅,如今,高品位的设计和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让农业有了“现代范儿”。&&&&“乡村旅游升级不仅仅是硬件上的升级,重要的还是围绕‘农村环境美、农民能致富、发展可持续’的思路来开展工作,要以旅游产业景区建设带动农民群众致富,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钟山区副区长王厚源如是说。&&&&走进位于钟山区大河镇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到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挖掘机在加快进度平整土地,农民工正忙着种植各类景观树。&&&&“这里不仅可以一览大河万亩沿河生态农业风光,观全省乃至全国唯一的无边际水池,也可到万亩连片的葡萄园采摘葡萄,品葡萄酒庄生产的葡萄酒,还可赏万亩花卉苗木基地里的万种盆景鲜花,同时也可在花卉苗木温室卡座里尽情享受人与花木的和谐相处,让你切身感受其乐无穷。”负责该项目开发的贵州国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光俊说。&&&&“我们要以美丽乡村点缀园区,以旅游开发带动园区,实现农业与旅游业并驾齐驱发展。”大河镇副镇长黄娅说。&&&&黄娅的话不是异想天开。就在大河镇区周围,一排排独具布依族风格的“小洋楼”正拔地而起,不少村民还建起了农家乐。&&&&优一产,接二产,连三产,通过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升级,实现提质增效。如今,六盘水市正在积极打造“农旅一体”模式,以农兴旅促发展。通过发展精品园艺、配套产业带动旅游休闲业;以农业与旅游作为城市转型跨越的突破口,打造“农旅一体”和“以农兴旅”的创意农业模式,实现一产与三产的融合,构建出以旅游为介质的复合农业形态。&&&&巴浪河畔,水城县米箩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一条条贯穿园区的水泥路、一排排精品蔬菜观光大棚、一片片错落有致的猕猴桃基地,让人感受到了园区发展的魅力。这里不仅是全省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还将建设成为舒敏休闲度假的天堂。&&&&“斯是高原,乌蒙之巅。先民遂火,点燃于廿六万年之前,牂牁夜郎,崛起于春秋秦汉之世。人民勤劳文化璀璨,三线建设中艰辛创业,改革开放后欢腾建市。百业俱兴,煤钢电材,远及江南岭表,四季宜人,无愧乎凉都之名。今逢盛世,六盘水,云蒸霞蔚,无量前程!”一曲恢弘磅礴的《凉都赋》,道尽历史,述明现在,昭示未来。云起乌蒙之巅的六盘水,正伴随改革开放的足音与旋律,在发展的雄关漫道上,以乌蒙磅礴之势,迈步从头越!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