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你是收核桃吗?我说: 嗯嗯,收点核桃,可惜今年价格不是太好了 英文,工钱除了基本上不赚钱了。她说:

农村,被关注的与被忽略的——真实存在的
农村,被关注的与被忽略的——真实存在的
共9页 1&&&&&&&&&&&&直接到页&&&&&&
作者:&提交日期: 9:43:00 访问:221993 回复:1659
&&&&一个待业在家半年的农村大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与“落月先生”兄台及所有关注农村的志士们共勉——兼议农村发展的路在何方,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冲突悖论   /农之殇;日      三个月前,“落月先生”君的“过年回家、我所见的农村”一贴在网上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此君真实的陈述式文字描写不仅感染了每一个出自农村的读者,也使一些对农村不甚了解的网友感同身受,表现出了对作者反映问题极大的认同及对作者观点的极大认可。本人把原帖及网友评论看了三遍,加上在凤凰网“箫三郎”博客的那一遍共四遍,每每看完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很想发一些感慨,但又如鲠在喉,不知从何说起。   昨日看了“落月先生”兄台纪念五四的一篇文字,又是另外一番苦楚,可无奈“五四”已成敏感话题,想单独开贴已是奢望;话又说回来,纵使开贴也仅是聊以自慰,根本唤不回五四的精神。无聊之极,又把落月君关于农村的帖子看了一遍,这一次,我终于忍不住了,欲求趁着闲暇之余说一说自己所见到的农村及自己对农村问题的一些不成的熟看法,以期与所有关注此类问题的同学探讨、共勉!   如果落月君的资料属实,那么本人小兄台2岁,羞愧的是思想见地及文字功力等与此兄相去甚远,还望众网友不要刻意去比对什么,否则本人很可能自卑到挥刀自宫,甘当太监的境地。说实在的,看了落月的关于五四的那些文字,真的有些怀疑他的资料造假,因为看到很多回复称其为“先生”,此足以证明他的见地之深刻及文字功底之非凡——反正本人是自愧弗如,赞赏已不足以形容,只能用“佩服”二字了。   与落月君家乡皖北所在地属于南方不同,我的家乡位于陕西关中北部的一个农村,地处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的过渡地带,实属黄土高坡南端,沟谷交错纵横,人们居住的村庄多位于较为开阔的塬上。由于地处山区,村落很不集中,交通也不是很方便,耕地的质量也很低下,受地形条件的影响,没有大面积的耕地,相反都是小块耕地,远观如梯田一般。人均耕地大概2亩左右,基本属于自给自足型,即耕种的收获成为商品的部分不大。比如耕种小麦的话,大部分都是自家食用,只有诸如玉米一类的高产作物才用于出卖,当然,近几年来,农村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人们对于粮食作物的耕植已只是农活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农忙时间主要用于经济作物,比如我们这里的苹果、桃等水果栽植已初步定位为走产业化、商品化道路,因为此类产品的收益较高。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当下农村已成“空心村”,即使一再减少小麦等自食粮食作物的耕种,每每也吃不完,需要外销;这样一来,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势必扩大,我们这里受各种气候及地形条件的影响比较适宜种植玉米,其次也有大豆等。   说农村问题复杂,真的不假,繁繁琐琐地交代了半天,还感觉背景交代不是很清晰,大概就先这么开头吧,如有遗漏,后继补充说明!               声明:1.此ID系本人马甲,目的是轻装上阵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请歧视农民,挑拨离间者绕行;   2.原则上拒绝转载,确有需要请务必与本人联系(发站内信即可);   3.本人对自己言论负全部责任,如要抓捕,请与本人所在地公安机关联系,谢绝跨省抓捕。休息一下吧,玩玩天涯的网页游戏:
        
作者: 回复日期: 10:02:23 &
   一、孕育此文的子宫环境       
虽然,一南一北,但却天然地属于一个称谓:农村。由此也就决定了落月君所描述的问题在我们这里也是必然存在的,不是大相径庭,也不是大同小异,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出来的。早婚早育、生病死亡、医疗教育、政治文化等等问题都如出一辙,对于这些共同的问题我可能也将提到,但会做到力求简洁,并且是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去讲述,对于有些不同的地方我则会多费些功夫,力求明了。   甫一开头还是觉得有必要交代一下自己,正所谓明人面前不说暗话,遮遮掩掩非君子。我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没有选择考研,而是选择了走向社会。但不幸的是,介于各种因素影响至今未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由此也导致赋闲在家近半年,这也恐是自己10年来在家呆时间最长的一段。初中开始,我就不得不住校读书,到今年止,刚好10年,这10年里除了寒暑假在家生活,其余时间都在外面度过。   去年过年前回到家之后就一直在家,其间年后考驾照在驾校呆了40天,4月初去学校进行论文答辩及照毕业照呆了10天。   说来也惭愧,思考了几天,总不知从何说起,以何种方式展开,个中缘由既有此问题的复杂性,也有个人分析问题、表述问题能力欠缺因素,或许后面的叙述没有一定的顺序,甚至会很杂乱,还请高人莫要见怪,也望给与意见及建议。
作者: 回复日期: 10:14:28 &
  『天涯杂谈』 过年回家、我所见的农村         作者:落月先生 提交日期: 11:50:00 访问:147249 回复:1387       /pub/c/free/1/7.shtml    ------------------------------------------  有些人是疑问这个吧?
作者: 回复日期: 10:20:21 &
  作者:的五 回复日期: 10:12:20 
    请楼主给大家展示一个真实的农村,    如农村的环境,人口,农业经济,民俗民风等,    期待!  ------------------------------------------------  感谢你的关注,也感谢你提供的切入点    我会尽最大努力
作者: 回复日期: 10:30:10 &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人心浮躁的时代,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真正去写一些真实的东西,包括自己。之前在论坛里喜欢写一些类似于时评类的东西,以期表达自己对某些时事的看法及意见,但后来渐渐地认识到这种文字游戏几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中国当下最不缺少的就是这种不三不四,阴阳怪气的“杂文作者”。浏览各媒体各论坛最多的就是这种以时事为靶子的评论性文字,但往往是作者满足了一时的口舌之快,看客满足了一时的视觉刺激,过后再也不会有人去关注此事,不了了之是问题的最终结局。   此次在家我的生活是这样的,每天早上8点左右起床吃饭,然后打开电脑上网(这台电脑是我们村里唯一联网的电脑,是本人低价收购的一台破机子),主要是浏览网页及论坛,当然关注招聘信息是必须的,偶尔也发发小牢骚;然后12点再吃饭,后继续上网;下午3点左右准时关机上地干活(即使没活干,也会去各处走走看看);晚上吃一点东西后再让网络陪伴自己到零点左右,这些天来一直都是这样度过的。   与我熟悉的大伯大婶们都说这么些年了,我几乎没有改变什么,依旧是那么朴素,那么能适应农村生活。说到此,我每每也不知如何答复,只能用苦笑掩饰一切无奈。我整天都是一身耐脏的粗布衣服,脚上穿一双老布鞋,显然在穿着上没有人能把我与其他村子里的人区别开来,这样穿是为了干活方便,走到地里,累了想坐就坐,想躺就躺,从不害怕把衣服弄脏。   记得大二交的一个女朋友还曾认为我有洁癖嫌疑,班上女同学对我的评价最高的莫过于“型男”,也即本人在正式场合也很注意个人形象的,穿着不求华丽,但求一丝不苟——但是,本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很会入乡随俗。提及女朋友,这里有必要打消一部分人的疑惑,本人就谈过一次恋爱,不到一年时间人家女孩子提出要跟我分手,理由是:跟我在一起没有安全感,总是担心我会抛弃她,认为我是一个不能安于现状的人。诚如斯言,分手是不需要理由的,我想她的话也只是一个借口而已,记得当时我感到很无辜,因为我并没有做错什么,也感到很莫名奇妙,无奈的一个人伤感了几天之后就想通了——我想是因为自己太寒酸了,这里面的意味我想没必要深入了。而后我也很有自知之明,知道以自身当下实力是不该拥有恋爱那种近似奢华的东西,也正因此,才使得自己腾出时间关注了一些东西,也静下心来读了一些书、思考了一些东西。说这些也是一种背景交代吧,不然,如此大好春光,帅哥MM大都享受二人世界着呢,谁还有心思在此讲述见闻,表达感悟?
作者: 回复日期: 11:56:17 &
  回LS,那好吧  我也感觉背景太长了
罪过罪过~~~~~
作者: 回复日期: 12:53:11 &
   二、我所见到的家电下乡      或许家乡的人们大多并不知道此次世界范围内经济危机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也或许他们并不知道经济危机是如何产生的,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但是近一年来他们却明显地感受到了远在东南沿海打工的子女向家里寄钱的次数变少了、金额变小了。甚至最严重情况发生于去年年末,当时很多在广东一带打工的打工仔们都被迫回到了家中,那也是村子里近几年来最有活力的时刻。那些穿着时髦,打扮个性孩子们走到哪里随声携带的音乐手机的音乐就响到哪里,他们无所事事地游荡于村口,这一定程度上也给沉寂的村庄增添了一丝生气。指望他们上地干活那是不可能的,甚至他们都不会安安稳稳地在家里呆几天。今天你骑摩托车把我带到市区里上网,明天我叫出租把大伙一块接到市区喝酒,车来车往,人来人去,家对他们来说已经失去了儿时的诱惑。   或许值得庆幸,这些人终究还是再次走出了,年都没有过完,村子里已经没有了他们的身影,他们去了哪里,我也不曾知晓,只知道他们出去之后大多没有再回来。   说起农村的家电,我想除了电视是必须的以外,其他都是奢侈品。但是,不巧的是,前两年苹果等农产品价格高的时候大多数人家都已经购买了彩电,而那些没有电视的人家也基本没有购买的愿望,因为即使买了也是摆在那里,几乎没有时间去观看。或许当下家电下乡最成功的要数手机了,因为近几天总有一些叔叔们把他们新买的手机拿来叫我给他们下载歌曲和视频,也有几个是新买的手机不会使或出现问题了让我帮忙解决。   我看他们的手机基本都是500元左右的山寨机,功能是很齐全,拍照录音、MP3、MP4、双卡双待等应有尽有。是的,他们买手机图的就是那些功能,至于打电话也都位于其次了。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山寨机在设计上有一个巨大的陷阱,那就是键盘上的功能键太过灵敏,稍不注意一条定制消息就发出了,一不小心梦网就打开了。进来已有好几个叔叔拿着自己的电话无辜的问我:“我上个月就给女儿打了两个电话,其他都是接的,怎么花费达到50多块?”   我打话费热线一查才得知,他的本地通话费只有一块多,加上月租来电显等不到20元,而花费的大头都是什么梦网信息费,什么乱七八糟的各种定制服务费。最后我只能无奈的告诉他,人家没有乱收费,是你自己没有锁键盘造成的。   他则说自己不习惯键盘锁,有时候锁住就忘了怎么解锁了。
作者: 回复日期: 13:06:29 &
   上个月,有一个邻村的人跑到这里来说是体验网速,自己准备趁着家电下乡的机会购置一台电脑,而且说他们村好几个人都有意向。我就让他体验了一会,他玩了一会小游戏,又下载了几个小电影,我告诉他网速绝对没有问题。而后他又上网搜了一下家电下乡系列电脑,之后他问我,听人家说笔记本现在内存都是2G起步,这上面的电脑怎么才512,这能行吗?  我说那看你干什么了,我这个就是512的,上上网聊聊天还是绰绰有余的,只是经常会很卡。   他似懂非懂地点点了点头说:“那让我回去再问问那XX家娃,他学的是电脑维修。”      说到洗衣机,就不得不提农村用水问题,这里只是强调目前我们这里农村的水很难养活一个洗衣机,不完善配套的供水设施,洗衣机的下乡之路必将艰难——后面将会单独讲述农村用水问题。   至于电冰箱,在我们这里只能说是无用的家电,因为四季分明,除了夏季以外,其他时间不存在冷藏保鲜需求,即使是夏季,农村也都是自家都有小菜园,随吃随摘,可比冰箱里存放的新鲜多了。所以呢,冰箱下乡在我们这里也是行不通的。有些人家都嫌长时间看电视费电,更遑论空调等高耗电设备了。
作者: 回复日期: 19:08:48 &
  回复至少即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贴两张今天下午用手机拍的几张照片    1.刚出花苞的小草莓
作者: 回复日期: 19:11:20 &
  或许很多人喜欢吃核桃,但我敢肯定很多人不认识核桃树    就像很多人乐于指责嘲讽别人,自己却往往不明真相2.刚出花絮的小核桃
作者: 回复日期: 19:14:51 &
  记得前一段“十年砍柴”兄写一篇很伤感的关于故乡沦陷的文字    以下就是我的家乡最富代表意义的洋槐树    洋槐花开了,洁白让人类的心灵嫉妒;清香的让鼻子陶醉3.树上还有一个喜鹊窝
作者: 回复日期: 10:59:22 &
   所幸与不幸的是,国家的政策还是很灵活的,“家电下乡”已经走上了“内需上路”之轨,家电的内涵一再扩张,从最初的电视、洗衣机、电冰箱等扩大到后来加上了手机、电脑,而后又加上了农机具及摩托车等机器类产品。这里我不否认此政策的正面影响,确实有些人需要购置一些“家电”,也不嫌政府13%补贴过少,更不会对繁琐的申请程序厌烦——因为,农民总是那么“会算账”,他们大多想的是,政府的便宜不占白不占,因为长久以来,政府对于他们都是索取,不曾给与。   诚如落月君所言,经济危机以前,有谁考虑过农民用不上电器的问题?这个可以说是一个令人心寒的问发问,试想假如那些拿着政府补贴的人屁颠屁颠去购置家电之前知道政府此项措施出台的背景及意图,我无法猜测他们会是愤怒还是悲哀,抑或是满不在乎——长此以来,他们都是被利用的。   大概80年前,农村包围城市路线得以确立执行,从此中国农民担负起了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使命,20年后,新中国成立了,工农红军立功了,农民翻身把家当,可是数次土改之后,农民对土地有的依然只是使用权,集体所有实际上是国家所有,一D之下的国家所有其实就是D产。历史的车轮转到了1979年,这一年,改革开放的各项措施陆续实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先富带动后富得美好理想蓝图也描绘的栩栩如生;然而,30年后,我们只是看到一部分人确实富起来了,却始终没有发现先富带动后富的蛛丝马迹——但愿不是我的眼睛缺少发现。   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我不禁想问: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们?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了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先辈们置生死于不顾,但换来的却是一场浩劫;改革开放,为了实现所谓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父辈们或是辛勤耕耘,无怨无悔,或是再次背井离乡,加入了如火如荼的现代化建设之中;今天,为了抵御经济危机,兄弟姐妹们又要为拉内需保增长抛头颅洒热血。   90年了,德先生却渐行渐远,富强民主文明实现了多少?新加入的和谐又体现在哪里?大国小民,国富民穷——如果说上一代人尚可浑浑噩噩的度过一生,那么,我们这一代人呢?我们这一代人的理想与寄托是什么,我们又将是怎样的下场??
作者: 回复日期: 12:14:45 &
   二、农村的住房      黄土具有直立的特性,因而十多年前我们这里的人们住的都是窑洞,说到窑洞可能很多朋友并不陌生,著名的有陕北的窑洞,山西、甘肃等地也有窑洞。这种住所完全是纯天然的东西,没有一砖一瓦,也不用一根钢筋。众所周知,窑洞的特性是冬暖夏凉,这是因为窑洞一般都有厚厚的窑背,夏天太阳晒不透,冬天寒气也无法侵入。说起来,我还是很眷恋我曾经住过的窑洞的,只可惜多年没有人居住,现在已经快要倒塌了。   大概6、7年前,我们这里陆续实施了几批“移民搬迁”工程,借此住在老窑洞的人们都在统一规划的地点建造了新房,有的选择了砖窑,有的选择了平房,砖窑基本秉承了土窑洞的特性,平房则是一种新式建筑,设计上可以很的随意,类似城市楼房。   不可否认这项工程是深得民众欢喜的,因为从此告别了祖祖辈辈居住的土窑洞,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这项政策出台的背景大概是因为我们这里属于采空区,很多人家的窑洞都因为地势走位而开裂了,遇上天阴下雨是很危险的,记得当时乡上派有专人负责此项安全防卫;还有一点是窑洞都是依地形而开挖的,因而一家一户住得很分散,也不利于管理;再一就是窑洞大都位于沟壑旁边,造成交通很不方便,甚至很多人家买的农用机械都无法开到自家大院。   而今,我们村是乡上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全是整齐划一的住房,每家的住房面积都在100平米以上,每家都有一个小院子。甚至一些有钱人家地上铺的都是地板砖,主房设计的也是两室一厅,厨房一般都是另外占一间,其他侧房用于堆放粮食等其他用处。说实话,单就居住舒适度而言,这样的居住环境绝对胜过城市里楼房,没有嘈杂,不用攀登楼梯,而且环境空气等方面也是更胜一筹。   但是,遗憾的是,如此舒适的住房大都已成空房,有的仅是看门的老人,甚至连儿童都没有,因为附近的小学都撤并了,很多孩子都不得不从小学就开始选择走读。   有时候,我在想,父辈们把辛辛苦苦积攒的钱全部用于建造新房上,以期将来儿女们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可是,他们当时是否想过儿女们走出去之后就再也不愿回来了。我想他们绝对没有料到,否则,他们不会大把投资于农村的住房,而是把钱攒下来到城市里去买一套房子。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农村的女孩子走出会即便找的对象是农村人,但双双都不会回到任何一方的农村老家,他们宁愿飘在外面,哪怕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更有甚者,在介绍对象时女方的第一条件就是男方在城市有没有住房,没有免谈——窃以为这是一种可笑的怪论,双双在城市都没与工作,不知他们选择住在城市吃什么,如何生存?
作者: 回复日期: 14:59:50 &
   的确,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农村这些年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硬件方面尤其以住房条件的改善最为明显。新世纪以来,国家的一号文件时隔18年后再一次聚焦三农,而且一连几年的中心都放在三农,这一方面表明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另一方面更折射出三农问题已经到了迫切需要解决的境地。   党和国家对新世纪农村建设方向的定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但是,当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时候,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的情况已然存在。   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即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也就是说新农村建设将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我并非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错误的路线,我只是觉得这里面的代价或将太大。以人为本是我们叫的最响的口号,当的很多农村已成空心,建设的再华丽又有什么意义呢?国家在做出这项决策的时候是否考虑过,有些农村很快会因为没有青壮年而衰落;政府在进行投资的之前,是否做过这样一项调查:外出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壮年有没有回到农村家里的愿望,何种情况下他们会回来,何时他们能够安于农村,能够在农村得到很好的发展?   我所在的村子有比我年龄大的外出打工的,也有和我同龄的,当然也有比我小的。比我大的有的已经结婚婚,他选择上门倒插门,和我同龄的一个去年结的婚,后有育有一个小孩,可是,如今夫妻双双已经把1岁多的孩子抛给婆婆进城打工去了;比我小的就更不好说了,他们个性鲜明,而且倔强的让人难于劝说——试想,这人会再次回到农村吗,他们回来做什么,农村已经无利可图!   当然,也不能忽略这样一个可能:即随着时间的推进,他们终有一天会变老,当城市再也找不到他们的利用价值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无路可走,只能选择回乡。但这一天的到来至少需要30年左右,到那个时候,城镇化会推进到什么程度,社会保障制度会完善到什么程度,他们是否可以不用回乡依然能够活下去?   如果以上假设成立,那么,当下的新农村建设就是一种错误的决策,是一种对纳税人税收不负责任的挥霍,更是对现有资源的大大浪费——这些钱在农村完全可以找到更适当的用途,比如教育、医疗。  
作者: 回复日期: 19:48:34 &
  多谢各位的关注,也非常感谢一些童鞋的建议    有些筒子的要求图文并茂,那我就上传两张照片对比一下    手机像素低,还望海涵1.10年前人们居住的老宅——窑洞
作者: 回复日期: 19:50:37 &
  10多年的老宅都住得很分散  而今都聚集起来了2.新村——村口
作者: 回复日期: 19:52:56 &
  这一张是站在一个高点上拍的3.新村的整体效果
作者: 回复日期: 20:06:58 &
   三、农村的消费     
国际社会都说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而中国却说,我国农村才是最具挖掘潜力的消费市场,或许这样说是基于当下农村人口仍占大多数。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是畸形的,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有一匹马是严重的跛足,这匹马就是消费,农村消费尤甚。   这次在家,父母因为我在家才常常买一些菜,我们这里冬春季节吃的大都是自家腌制的咸菜,夏秋季节稍微好一些,自家地里随便种一点就够吃了,而且都是新鲜的,随吃随摘,种类上可以说应有尽有。村里人在平常时间一般是不会破费去吃肉的,除非有什么特别的日子,比如传统节日,老人生日。一般来说,我们这里人在吃的投资上最多的当属农历新年,尽管这个时候正是肉菜等产品最贵的时候,但大多人还是会很慷慨地拿出近千元过一个欢欢喜喜的大年。这其中买菜将占很大一部分,其余就是买些拜年的糖果副食及给小孩买新衣服。   很多人指责农村人消费观念太保守,尤其一些知名经济学家,他们把中国消费市场的低迷归责于中国农民保守的消费行为。他们只知道消费的前提是生产,认为生产了就要消费,但是,他们是否想过另一个重要的前提,即消费一个商品过程的完成是需要“一般等价物”作为交换物的。大宗消费动力不足最可能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没有那个消费能力。消费愿望谁人没有,谁不知道青菜比咸菜好吃,谁不知道煤炭比柴禾烧着方便,谁不知道皮鞋比老布鞋穿着体面……   由此可以肯定地说,中国农村当下的消费水平是与他们的经济实力相符合的,至于消费指数过低,那其中是什么原因,我想不用说的太过直白!
作者: 回复日期: 20:45:38 &
  回LS: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但是也许你了解一些情况:    1.大片的耕地承包很难,至少我们这里没有那么多赋闲的耕地;  2.阁下可知道当下的粮食收购价格?  3.养猪的风险性我想此次 X流感 事件最能说明,当下猪肉价格下跌的惊人。。。    谢谢你的关注
作者: 回复日期: 21:55:58 &
  四、农村的收入  
1.粮食收购价问题   上面简单的提了一下消费,主要是想驳斥一些关于农村人消费观念保守的错误认识。这里我觉得有必要把当下农村的收入问题深入一下。因为无论是消费还是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要以收入为前提,我们这里的收入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出卖经济类粮食作物,这里主要是玉米和大豆;(2)经济类林果,这里主要有苹果和桃;(3)夏季卖蔬菜的收入,这个不具普遍性,规模种植蔬菜花费的人力物力等有些家庭承受不了;(4)非农业收入,包括子女打工寄回的钱及父辈们在农闲时节打短工的收入。   记得去年回家的第一天晚上我看见玉米还堆在那个房子里,就多嘴的问了一句:咱家玉米没有卖啊,现在什么价?   谁知我这句话随即就惹祸了,母亲不冷不热的说:“当时脱粒机刚脱完就有人撵到门上来收,6毛8一斤,你爸硬是不卖,说要等来年卖7毛以上,现在的价格是每斤5毛6”。   我看了父亲一眼,他说了一句很无奈的话:“谁知道会掉价掉得这么厉害?”   我只好圆场说:再等等吧,说不定过一阵就涨价了。   后来我又得之,村里80%人家的玉米都囤积着,他们都在等待那个7毛以上的价格。在和一个婶婶交谈时,她悔恨的说:“当时要卖了多好,还不用多下苦把它搬出去晒一遍又一遍(粮食不晒干不能久存),现在是越晒分量越轻,而且还被老鼠糟蹋了一些,真是太亏了!”   我苦笑着说,我们家也一样。   其实,玉米会不会涨价我大概已经预知一二了,可能会涨一点,毕竟随着时间推移,市场的需求会增加,但是不会涨太多,因为大部分都把玉米存着没卖,还有最关键一点就是国家禁止粮食出口,这是导致价格下跌的决定性因素。   我们可以试着算一笔账:玉米虽然属于高产作物,但亩产也就千斤左右,风调雨顺之年不会超过1500斤,这绝对是是上限;就按每斤收购价7毛算,一亩地毛收入也就800元上下。种一亩玉米的种子及机械费用大概需要50元,化肥至少需要100元,花费的人力就算了,毕竟是自己人干活,人力包括至少要除草两次,然后就是收玉米,即把玉米棒子扳回家,而后还要把玉米粒脱下来,据说脱粒机每小时35元左右,而后要是当即不出卖的话至少要弄到晒谷场晒两遍,完全晒干才能长时间存放。大家可是算一下种玉米的纯利润是多少?我们这里每家种的玉米少的是3、4亩,多的也不会超过10亩。   PS:我们家玉米至今未卖,据说前几天的收购价是6毛5,而有一些急着用钱的人家已经相继开始卖了。。。。。
作者: 回复日期: 21:58:18 &
  作者:社会主义接P人 回复日期: 20:53:50 
    呵呵    落叶先生、梁由之(闲闲书话)、农笑非、孔二狗、脱了裤子换馒头、一人林艮等人,俺村野小民由衷佩服、崇敬他们!        LZ也不错,顶起。        --------------------------------------------  这位筒子可千万不敢把我与那些名人对比啊  我都把刀子拿出来几次了,一直想着挥刀自宫当太监算了    谢谢你的持续关注
作者: 回复日期: 23:07:23 &
  作者:大家看 回复日期: 20:55:41 
    不是说有几千万在广东找不到工作都回家了吗?  ----------------------------------------------  那股民工失业潮当时来的是很凶猛  但是民工们回来调整了几个月后又出了,肯定不是去了原来的厂子    也有的去了别的省份
作者: 回复日期: 23:56:37 &
   2.苹果等林果类的栽植及价格      因为我们这里以苹果为主,我就单说苹果了,种植苹果主要受气候等自然因素的限制,且苹果是政府指定栽植对象,因而渐具规模,每年成熟时节都有客商上门收购,不管价格如何,至少销路是畅通的。上面提过桃子,因为有几家种桃子的,且收入也不错,只是很辛苦,因为桃子在这里不具规模,成熟以后就只能每天运到市场上卖,很费神。   上世纪90年代,曾经是苹果的黄金时期,那是据说是因为打开了国际市场(东南亚),供不应求,那时的苹果价格也是我记忆中最高的时候,红富士卖到了上门收购价每斤3元,即每个大苹果可以卖1块钱。市场规律永远都是捉弄人的,那时每家每户的苹果很少,且都是公社化时期的老果树;尝到甜头的农民在政府的号召下当即开始大面积栽种苹果,精心管理4、5年年后,果树开始挂果了,不幸却随之到来了,苹果的收购价格骤降,优质红富士连一块钱一斤都卖不到,其他苹果都是几毛钱一斤。这样的价格下显然种苹果几乎是无利可图,但是当时人们还是耐心等了一两年,结果越等价格越下跌,实在扛不住的急性子人所幸当即就把管理了5、6年的果园毁了。   毁树是为了种地,但是一直低位的粮食价格却严重的打击人们种粮的积极性,尽管这两年有种粮补贴,但那少的可怜的补贴根本唤不起人们的兴趣——当下人们依旧种地的态度大致是这样:地里实在不知道该种什么,不种地就会荒废,种又几乎是免费锻炼身体,因此这些年种玉米的人都是一种最无奈的选择。   可是,近两年,随着套袋技术的推广,套袋苹果的价格又开始回升了,套过带的红富士大概也能卖到2快钱一斤。这样一来,意志力坚定没有挖果树的人渐渐开始受益了,挖了果树种粮的人又开始眼红了,而今官方又在推广早熟的旮旯苹果,一些人又开始栽树了——可谁又能保证几年之后旮旯苹果依旧畅销呢?   说起种苹果其实挺烦的,大家知道我这些天上地干什么活吗?说累也不累,但是很费心,我的活就是“疏苹果”——苹果开花时一般每个花苞最后要长成至少五朵花,六朵也很常见,我要做的就是把那5、6朵花用剪刀剪得只剩下一朵,一般是留最中间那朵,因为它最有望长成又大又圆的商品果。这是个持续漫长的复杂工程,我从开花之时就开始到现在小苹果都长成了,还未有完成工作。而今也越来越难弄了,因为花谢了之后小苹果们藏在绿叶后面很难发现,而且对于大树还需要上树,依然够不到的就必须踩梯子,上上下下每天得折腾几十回。   说以上工序只是为了说明苹果虽然价格上涨了,但越来越难养活了。给苹果套袋更是一项技术活,每每我们家都要专门雇人去做。有套袋,就要取袋子,在苹果基本成熟以后快要摘之前,先把套袋上的那层灰黑色皮子去掉,留下里面那层红色皮子,这样的话,在太阳的照射下苹果上色很快,而且出来的颜色很均匀很鲜艳。   当然我上面只是提到了一部分工序,完整的工序说完黄花菜都要凉了。有时候我很纳闷,现在人口味怎么越来越怪异了,好好的纯天然苹果不爱吃,非要吃那些被套带强奸的的苹果——反正我在家是挑着吃那些没有套袋的苹果,这种虽然看着不如套了袋的,但吃起来口味绝对要纯正的多,毕竟一直直接接受阳光风雨。   想想这些,不得不承认我们种苹果赚的完全是辛苦钱!   苹果的价格时高时低固然是市场调节作用,但是农民们却不曾知道市场调节的弱点——盲目性、滞后性,地方政府决策人员也不知道吗?栽了果树再挖,挖了又栽,这背后折腾了谁?
作者: 回复日期: 11:18:18 &
   3.打工收入     上面提到的夏季种蔬菜只有少数人家从事,因为种蔬菜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比如播种时期要从外地拉水浇灌菜地,种植以后更要精心照顾,出售时节必须每天去市场卖菜等,不具普遍性故不赘述。村子里所有人家都会种植,但一般人家只是种一些够自家食用,不图走上市场。   近些年来,随着新一代80后、90后子女进城打工,有些家庭的主要收入甚至已经完全依赖子女了。村子里有几家是三个女孩,现在孩子都在外打工,因而他们两口也是我们村最清闲,生活节奏最慢,生活品质最高的人家。这个叔叔经常会跑到我这里来看我上网,然后要我给他更新手机里的音乐,和他交谈,他的言语之间无不流露出自豪与幸福的言辞,对他的三个女儿更是夸口不停。据说每个月他的三女儿大概会寄回总共2000元左右,因而他们两口的生活也是我们村最让人羡慕的。我们村的麻将摊子就设在他们家,往往人手不够的时候,他们两口子就齐上阵,人多的时候,就换着打。   有女孩子的人家大多都会夸赞自己的女子多乖多乖,每个月都会按时寄钱回来。这可能是因为女孩子天性细腻,花钱省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女孩子挣钱容易吧。但是有男孩子的家长则是抱怨不止,因为大多男孩子往往出去几年了竟然不给家里寄一分钱,有的混不下去了还要反向家里伸手要钱。这个也可以理解,男孩子嘛,出去的没有几个不抽烟喝酒的,再加上谈谈恋爱之类的,一个月1000左右的工钱根本不够他们放开去花。   但是这里又出现了一个矛盾,众所周知,农村买卖婚姻现象依旧存在,很多家里是女孩子的家长都会把女儿出嫁那笔帐算在里面,这个钱大概是1W-2W之间,当然找到有钱婆家了会更多。但是,现在的女孩子出去以后有些事情就由不了家长了,比如我见了我们村目前已经有两个女孩子为了跟男朋友在一起已经跟家长闹僵了。   如果女孩子自愿跟着那个男孩,而且有时候生米煮成熟饭之后不得不结婚,这个结婚大多很低调,甚至女方家长都不曾知晓。这里有一个极端的例子,我们隔壁村有一个女孩子前年把男朋友领回家来过年,结果父母不愿意,因为男子家在福建的武夷山里,一是嫌远,二是男方家里的条件差的惊人;结果导致不欢而散,女儿愤愤离家而去,但是今年过年,女儿又再次回家了,这一次不是两人,而是三个人,结果她的母亲因为受不了这种视觉及心理冲击,当即决定不让女儿回家,并说要断绝母女关系,因为在她的观念里这是一种耻辱,是家族的耻辱。
作者: 回复日期: 14:19:09 &
  十分感激LS二位的真诚回帖    我想我们有很多共同语言,那就让我们和盘托出    或许我们的议论改变不了什么,但是,至少我们关注了,思考了
作者: 回复日期: 14:30:44 &
  作者:沉香看贴 回复日期: 14:01:39     ======================================  呵呵,介位女童鞋说的太酣畅淋漓    惭愧我磨磨唧唧了几天竟然没有说到核心问题    你对农村人 跟风 心态的描述简直一针见血  确实,农村很多人没有很好的判断形势的能力,他们除了跟风又能奈何    我现在有些欲罢不能的感觉——感觉自己当初有些太冲动了,本想驳斥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是矛盾的,但是,现在却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了    还望姐姐继续关注,也呈请给我提出批评意见
作者: 回复日期: 14:33:24 &
  作者:木糖4226 回复日期: 13:28:15 
    在农村,最严重的就是教育问题和收入问题。至于什么新农村建设,我很赞成楼主的观点。可是教育问题与收入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具体该先解决哪个,怎么解决,这是一个很恼人的问题。而且,在农村,读书无用论越来越严重了,这不能怪他们,社会发展成这样造成他们的思想变成了这样。        说句不该说的,楼主念了大学,可是没找着工作,在家等了半年,相信村里很多人会这样教育他们的子女“谁家某某某啊,你看不是也读了大学,现在怎么样了?一样的找不找工作,所以还是趁早打工得了”。特别对于女孩子,家长会认为,打了几年工以后就找个人就嫁了。  =========================================================  所以我现在很苦闷,无论如何,七月领了毕业证我一定要出去    不管去哪里干什么,我绝对不能 制造:读书无用
作者: 回复日期: 14:34:18 &
  接上    
谈到打工,我身边就有两个活生生的例子,一个是我的堂妹(爷爷辈是亲的),一个是我的堂弟(父辈是亲的)。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例子,一如我上述所言,女孩听话孝顺,男孩混日子。堂妹(87年)从小就是一个乖乖女,而堂弟(89年)则比较任性调皮。   堂妹家的情况是这样的,她有一个比他小两岁的弟弟,兄妹俩学习成绩都不错。但是介于某些因素她初中没毕业(没有参加中考)就辍学了,毕竟以家里当时的情况同时供两个孩子同时上学很吃力,因此,他把机会留给了弟弟,而堂弟也算争气,去年考取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堂妹回家不久进了一个技校上了一年多。后分到东莞的一个电子厂了,上个月在家人的强烈要求下回来了。从分配到那里至今她已经干了5年,这5年来她就回来过两次家。这次回家我们聊了很多,她说她刚去的时候,基本工资就1000左右,而且几乎没有休息日,她每天都要加班到晚上12点以后,曾经有几个月她每天都是凌晨2点睡觉,而早上8点还必须准时上班。在她拼命的工作下,他的工资最多拿过2000多,而后因表现好她被“提拔”为领班,她说领班其实还不如普通工人好。因为每天都必须指导手下十几个人按照要求完成任务,一时一刻也不敢离开,一离开那些人就偷懒,就完不成任务,然后就要挨批扣工资,而且工厂人员流动性很大,很多来的新手她必须手把手去教去督促。她还说曾经她无数次被那些不听话的男孩子气哭过,也无数次在夜深人静之时捂在被子大哭。。。。。   她满不在乎地给我说着,可是我心底的酸楚却一再往上泛起。。。。   记忆中她从小就是一个性格绵软的女孩子,可是当她再次回来时,我眼前的她却是一个坚强有余的女孩子。她给我讲她怎么管理那些调皮捣蛋的男孩子,她给我讲休假期间去哪里逛过,给我讲广州、深圳,这些她都是笑着讲完的。可是每每我们聊天的时候,她都会深情的感叹一句:我要是上学的话,今年也该大三了。每当此刻,空气就会凝固,我也不敢直视她,因为第一次她给我这么说时我就发现她的眼里闪动着泪花。。。   堂妹的付出终究也换回了一些东西,至少堂弟在她的鼓舞下没有了退路,唯有好好学习才对得起姐姐,或许也因为这个,表弟才一鼓作气考上了一个好大学。而且在她的辛勤工作下,家里不仅翻新了家具,而且前两年就购置了彩电、洗衣机等家电。   而今,她被叫回来,她其实不想回来,回来之后在家呆了不到10天就去西安了。她家人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女大当嫁,想让她回来在离家近的地方找一个对象。但是,她无数次的对我说过,她现在还不想嫁人,而今她准备在西安开一家小店自己经营。   她没能上学,或许是她一辈子都会遗憾的事情,但覆水已去难以收回。但是,我也时常在想,要是我当初没有上学的话,自己现在会在哪里干着什么呢?
作者: 回复日期: 15:07:14 &
  作者:菜籽落地 回复日期: 14:40:54 
    我也是陕西农村的,和楼主不同的是我们那个地方虽然种地却可笑地在2008年末被政府划为非农业用地,因为在这之前国家出台了关于农村征地的一些新政策。还记得约10年前吧,乡里号召农民种梨,虽然梨子很好吃,但却销不了,因为离市里骑自行车也就半个小时,农民天天不等天亮就骑着三轮车往外拉,一斤很好很大的梨卖8毛,生意差时卖4毛,更可恨的是天天还要和城管躲猫猫,还记得我妈妈有好几次是晚上12点多才回家,说是有些建筑工地下工了会有工人出来买,她不想把拉出去的再拉回来,即使这样贱卖,这些梨也还是会坏,后来村里的人慢慢地把梨树都砍了。当我知道家里砍了梨树后,高兴了好几天,因为我父母不用再那么辛苦了,至少我和弟弟都自力了,也不用再交巨额学费了。这件事对我的影响是直到现在都不舍得买梨吃,超市里的梨子2/3块钱一斤,却全然没有了梨味,家里每次买梨也只是买两三个给孩子吃。    说到底,农村还是可怜啊,有人说农民在消费上保守,试问如果农民的医疗和教育能够得到保障,亦或者农民手里有钱,谁又会不愿意消费呢,谁不知道现代化的东西好啊。另外,我们那里因为是省会近郊,情况稍稍较楼主家乡好一些,彩电肯定是家家都有的,洗衣机的普及率在70%以上,冰箱应该在50%上吧,空调和微波炉等的普及率也比较高,这个我只是观察我家那条街道的,整个村里就不清楚了。但这些也不是先靠种地的收入买的,都是家人打短工及子女一起挣钱买的吧。    楼主如果还需要写什么素材,直接发消息给我,我尽量提供。      =============================================  呵呵 O(∩_∩)O~  非常感谢你对帖子的关注,你说的也都是大实话    李昌平 所说的那个 农民真苦
的时代依旧没有改观    需要材料我一定找你    也希冀你继续关注支持
作者: 回复日期: 21:08:31 &
  续上       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讲述了堂妹,又该以怎样的心境去讲述堂弟呢?   堂弟从小是跟着我玩大的,不是影子也算是跟屁虫,我们之间的感情是很深厚的。但是一次家庭变故却让我们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轨迹,04年一个很小的病因(急性肠梗阻)夺走了我那年轻的叔叔的命。发病于夜晚,他只是觉得自己肚子一阵剧痛,也没有当回事,结果越来越痛,一大早送到医院都已经无法挽回了。当时正值我高考前一年的冬天,没有人第一时间告诉我这个消息,过年回家我才知道了真相,莫名的悲哀让我顿感压力之大。   堂弟也因此辍学了,他的弟弟继续读书,而今他有一个后爸,但是他与这个后爸一直合不来,自打出去打工后就很少回来。他出去也有近4年了,据他说就给过他妈妈一次钱(500元),这里不能说他不孝,他确实无法挣到更多得钱,他能养活自己并不给家里惹祸已实属不易。记得很清楚,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洗车行洗车,管吃管住,每月550块钱,他也抽烟也喝酒也爱上网;干了大概一年左右他又去一家火锅店当服务生(也是管吃住,每月600-700),不知道为什么他喜欢上了服务生这个职业,三年来换了几个地方了,但职业依旧没变——我问他原因时,他毫不掩饰地对我说,因为那里面女服务员多。   这小子现在对他的家几乎已经没有任何感情了,从不主动给家里打电话,而且今年过年回来的时候白天一直呆在我们家,时刻跟在我后面。这小子见到我父亲竟然很自然的把他的烟掏出来递了过去,我看见父亲当时犹豫了一下接住了烟。年30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他竟然扬言一个人把桌上的人全部喝翻,当然我是第一个认栽的,他的酒量惊人,而且喝酒的方式也让我目瞪口呆——喝白酒大家一般都用小酒盅,而他却给自己挑了一个大号,一杯至少有半两,每次别人都慢慢的喝下,他则仰起脖子就一口干了。对于他的这些本事,我是既羡慕又担心,反正很复杂的一种心态,但是我又不好劝说他什么。   这小子现在几乎天天都是夜机玩劲舞,因为火锅店一般下午才开始营业,晚上人最多,所以他忙完了就直接住网吧了,为此我很多次的劝说过他,他每次也都口头承诺以后会少上网,但是,每每晚上0点都被我发现QQ在线。   对于我堂妹,我没有太多的担心,因为她是女孩子,人也长得算漂亮,以后找个差不多的对象就有可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对于堂弟,我总是莫名的担心,担心他学坏,担心他有一天走上一条极端道路,也担心他以后的终身大事——尽管他说他现在身边不缺女孩子,而且前一阵让我哭笑不得的是,他非要给我介绍女朋友,而且说他已经把人家叫“嫂子”了,竟然轮到弟弟给我介绍对象,混到我这一步也算是一种悲哀!   在此,我要说的是,大多数农村出去的打工妹人的生轨迹可能和我堂妹几乎一样,她们把大好的青春奉献给了东南沿海的工厂,前两年中国经济尤其是出口经济的高速增长绝对有千千万万的打工妹的一份功劳,可是,她们从工厂拿走只是自己的血汗钱,国家不会记住她们的好,不会对她们有额外的应得的补偿。此后接着等待她们的可能是一场婚姻,而且极可能是一个没有爱情的婚姻,我不禁怀疑她们的余生会幸福吗?在此祝愿我的堂妹能够幸福,也祝愿所有打工妹能够幸福!   我堂弟的情况或许稍微特殊一点,但是,多少打工仔所过的生活何尝不是那样呢?或许他们不曾考虑自己的理想,不知道自己人生的下一步是什么,在他们偶尔思考的时候,他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也可能不抱希望,他们整天浑浑噩噩地过着他们认为快乐的生活。那么,终有一天,他们的老板会把他们撵出去,这时候,他们或将发现自己没有了青春,也没有学到任何知识和技术,他们将如何谋生——再回到农村他们还适应吗?无路可走之时他们或将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制造者,他们可能会露出残忍的一面,抢劫、盗窃、杀人、放火——我想大多数犯罪都是被逼出来的。。。。。。   请大家告诉我:你是在杞人忧天!!!???
作者: 回复日期: 21:17:33 &
  作者:FableTwo 回复日期: 15:07:58 
    楼主啊,给你个建议,早点回城吧。一直呆在家是没前途的。    工作再难找,也赶快出去找。哪怕待遇低又如何,安安静静地等待机遇。        ------------------------------------------------------  呵呵,谢谢关心,我也是心急如焚啊  可是 又感觉像无头苍蝇
作者: 回复日期: 21:23:36 &
  作者:朱阁弩 回复日期: 21:11:24 
    支持一下楼主,多描述,少评论,感叹可以感叹的。  ---------------------------------------  嗯哪,多谢你的意见和建议    别人都说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男孩子——你也看出来了?    后面我会以叙事白描为主的
作者: 回复日期: 21:26:30 &
  作者:落月先生 回复日期: 16:19:43 
    感谢楼主这位兄台对农村的关注,以及对小可的赞誉    有时候悲观地想,中国农村和农民的命运可能是,也只能是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被携裹和吸附着、然后慢慢地完成自我的救赎。这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牺牲的过程,一百年是不够的。        继续写下去~      =================================================  落月先生 光临,有失远迎 啊    兄台见笑了,谢谢你的鼓励      其实一开始我还信心蛮足的,后来发现没有人关注这个问题,我差点就太监了    还得感谢一开始就鼓励我的几位筒子啊
作者: 回复日期: 21:29:44 &
  作者:wdf 回复日期: 19:57:57 
    从头看到尾,写得很真实。问题摆在了面前,lz是否思考过解决的办法?  ----------------------------------------------  我想很多人都思考过,也有很多人正在思考  但是,我们认为对的有些人不认可啊    只能说:路还很长~~~~~~~~~~~~~~~~~~~~~
作者: 回复日期: 09:49:22 &
  作者:农民命价 回复日期: 9:39:04 
    年青人应该走出农村,去新的环境中拼搏,只有这样才不会染上传统负面的乡俗.农村也应该统筹一下,建现代城市式的楼房(合作建房)或租或卖给农民,以适应人口外流城市现实.农民自建房是极大的耗费与浪费.因为这种房子很快失去使用价值,居住地人文环境的恶化又迫得农民建新的房子,记住,新农村建设不要漏了人文环境.这才是新农村的终极目标.与建筑有关,与产业化也有关.  =======================================================  所见略同啊    提前透漏一下,我们的有些观点竟然不谋而合
作者: 回复日期: 09:51:58 &
   以我家为例总述农民收入      本来是准备叙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但在讲述这个之前我觉得有必要把我们这里农民收入的总体情况透漏一下,要不很多朋友可能会有云里雾里的感觉。就说我们家吧,别人的我不敢确保数字精确。我家现有5口人,奶奶几年72岁,妹妹90年的(已辍学),可以说收入全部依靠土地,父亲年纪也大了(生于三大改造完成的那一年),就没有出去打工,妹妹去年辍学后出去打过几次工,但每每都干不了多久又折返回来了,三番五次没少折腾,当然也没挣下钱。   我家共有12亩地,近两年一直是这样安排耕种的:5亩地种玉米,年产量基本就是斤之间,卖玉米的毛收入也就是5000元左右;另有不到5亩地是果园,红五星苹果大概占一亩,每年毛收入3000元上下;其余都是红富士,由于红富士果树不好管理,结果分大小年,大年能收入,小年则两三千元;另有2亩地种小麦,主要是供自家食用。   这样算下来我家每年的收入平均就是1W多一点,也即勉强够供我上学。我上学期间学费是每年3500,住宿费1200,生活费我每学期也需要2000多,这样我一年的总花费也就是1W。由此可见,因为我的读书,父母辛苦一年的成果全部让我一个人食用了,也可以想象我们家这些年的窘境。   至于其他人家,我只能以我所了解的情况做以概述。我们村(单指我们这个小组,即农村的一个村一般都由若干村民小组组成)共有40余户人家,目前只有三个大学生(本以上),很惭愧我是第一个也是所读学校最次的一个,这其中包括我之后隔了一年有一个考上中国矿业大学的女生,再就是我上面提到的我堂弟去年考取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其他两家供大学生读书的家庭也大抵跟我家一样,家长很吃力地生活着。据说当时那个女生得到了区级的贫困补助,因为她母亲偏瘫一直卧在床上,没有任何劳动能力,父亲腿还有些毛病,走路一瘸一拐的,但是很能吃苦,她家最能干的要数她那60多岁的奶奶,既要给一家人做饭,又要上地干活。但所幸得是,他的几个姑姑还都嫁给了条件不错的人家,经常会扶持她们家。我堂弟家的情况上面已经说过故不重复。   目前而言,我们村过得好的大概可分为两类:一是几家有年轻力壮又有头脑的硬汉,既能把农业搞好,又在农闲时节能跑运输或做点小生意,他们的收入大概每年3W左右,而且孩子又小,开销不大;另一类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子女在外打工的,主要是女孩子多的那些家庭收入姣好,每年收入也在2W以上,且没有经济负担。虽然说家庭收入的参差不齐导致了生活水平的各有差别,但总体而言,我们村还没有那种特别贫困日子过不下去的人家。这样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国家每年针对一些特困户补助的分配问题,后面我将单独做以描述。   当然,这里我要说的是,我们村是我们乡仅有的两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之一,这个示范点即使在全区乃至全市数量都是有限的,也就说我们的情况相对而言还是较好的,最明显的一点可能体现在以下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作者: 回复日期: 11:43:51 &
  五、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交通        
在我的记忆里,我小时候一直生活在泥土里,住在土窑洞里,吃的是土窖里囤积的带着泥土气息的雨水,小时候放牛天天也是土里来土里去……因而我对泥土有些天然的感情,小时候喜欢光着脚丫子走满是绵软黄土的道路上,也会用苹果横着滚过路面制造蛇过路的假象吓唬小妹妹,雨后会和小伙伴们蹲在路边玩泥巴……而这些注定成为回忆,现在的小孩子可能压根就不知道黄土路是什么样子,那样的路上又有着怎样的乐趣。因为六七年前我们这里的路都已经铺上石子,4年前,完全硬化,都是全新的水泥路面或柏油路面。这项道路硬化工程我们村是走在前面的,这两年,周围的村子也都实施了道路硬化工程——这可能得益于国家和政府的“村村通公路”计划。   我们村的柏油路下连通向市区的一条主干道,上接省道305。上面一段大概有4公里,由于坡度缓和修的是柏油路,下面一段因为坡度较陡,修的是水泥路,大概有2.5公里——水泥路代价大,但是结实,不容易被下大雨的过路雨水冲垮。这项工程总共花了多少前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全部是国家投资的,农民既不用出力也没有集资,相反还可以参与建设挣钱。有相关经验的人可以估算一下修这些路的总耗资,乡村公路一般都不宽,大概3米多吧,我我估计修这条路政府的总投资最少几十万,如果再加上后续的一些设施,比如路两旁的绿化,路旁的水渠以及养护等,这些没有100W是拿不下来的。   到目前止,这条路已经为我们服务4年有余了,依旧很新,几乎未有损坏。毕竟这里没有重型车辆通过,农用车及某些去市区抄近道小汽车对路面是没有损害的。而今,路两旁的绿化树已经基本有模有样了,但是水渠至今没有修好,可能是后续资金不到位吧,幸好这两年没有大暴雨,否则很难说某些路段不被冲毁,尤其是一些拐弯路段。   记得以前最囧的就是夏季人走在路上,突然一辆车从你身边开过,大晴天的话你一定是满面尘土,下雨天的话,你极有可能是一身泥巴。而今已经完全告别了那个时代,无论是行人,还是车辆走在柏油路上都没有那样的担忧了。或许硬化路最大的好处就是车辆从此可以风雨无阻,因为从前的泥土路一旦下雨车辆必然无法上路,行人也会是满鞋底的泥,甚至我小时候经常把鞋提在手里光着脚走,否则泥就会把鞋粘住无法行走。而今毫不夸张地说,在我们村子里想走泥路都是一种奢侈,村子里的各家各户门前的巷子都是水泥的,而且绕村子一周都有水泥路环绕,要不到田地里去真的是踩不到泥土。   对于国家的这项政策我一直不知道如何评价,我很欣慰这样的道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的道路交通条件,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好处当然是大大的。但是,我一直在思考新农村建设各项投资的成本问题,值还是不值?抑或说我们国家现在仅有的财力是否用在了刀刃上?   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但始终不敢给出自己的看法,仅就“村村通公路”计划,我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附一张图片:这是如今我们的乡村公路,而之前的土路必将永远尘封在我的记忆力手机像素低,但凑合着能看
作者: 回复日期: 11:49:32 &
  作者:coffeliu 回复日期: 11:28:39 
    说实话,在农村一年有1W多收入,比城市一般家庭过得要好。城市里很多夫妻双方都是1K多工资,即使有自己的房子的话,工资也很难有多少结余,吃、穿、住、行、教育、医疗样样都要钱。在家不动,每个月的物业、水电、电话费也要好几百。吃就不用说了,教育是个大坑,得大病就进地狱了。农村起码吃的上面是无公害、自产的,各种费用也比城市低点,起码出门上厕所不要钱吧!  ============================================================  这个我承认,住在城镇棚户区的小职工的生活或许更加艰辛。。。。    有土地就可以生活,农村最大的好处或许在此    
作者: 回复日期: 12:01:18 &
  作者:ncepuboY 回复日期: 11:48:23 
    支持楼主,看得心里酸酸的    因为我们都在经历同样的事吧    我不是个忧国忧民恶毒人    却不能不关心自己的家,自己的亲人,朋友    面对现实    只能感觉自己的无力    一直想要逃避    逃避现实,逃避将来    每天都不去想昨天的事,每天也不想明天的事    想来楼主的文字会引起很多我们这类人恶的共鸣    所以,会一直支持楼主写下去    PS:突然想到,现实的农村,很像小说。是白与黑,纯朴的老实巴交的老农,奸诈的蛮横的地痞流氓,穷困和金钱,软弱和权势~~    ------------------------------------------------------------  这位朋友用手机打出了这么多字,很不容易,看得出你的真心    你对农村想罢也是有所了解的,的确,农村有老实巴交的农夫,也有奸诈蛮横之人——穷困和金钱,软弱和权势~~——这是怎样的矛盾??  
作者: 回复日期: 12:04:46 &
  作者:coffeliu 回复日期: 12:00:19 
    何止是棚户区啊!一般家庭都紧巴,再加上房价飞涨,以后孩子结婚怎么办啊!  -----------------------------------------------------------  我上面说过这样的话:历史的车轮转到了1979年,这一年,改革开放的各项措施陆续实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先富带动后富得美好理想蓝图也描绘的栩栩如生;然而,30年后,我们只是看到一部分人确实富起来了,却始终没有发现先富带动后富的蛛丝马迹——但愿不是我的眼睛缺少发现。    其他的,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  抱歉,如果说安慰可以解决一切,我愿意安慰所有需要安慰的人    其实此刻——大家都在安慰我!!  
作者: 回复日期: 12:07:05 &
  作者:688202 回复日期: 11:01:18 
     楼主是个能独立思考的人,只要不去沾染恶习就一定能为你家增光.      我是农村的,也彷徨过,曾经还有过非常无助的经历,我始终认为有水平,没有不良习惯就有办法,这从我和我很多同学的亲身体验中得到印证.      祝福楼主,真诚的.  -------------------------------------------  谢谢这位朋友的欣赏和祝福    此刻我有的只是压力;希望之光还没有闪现——悲哉~~~~~~
作者: 回复日期: 13:41:07 &
  作者:木糖4226 回复日期: 13:06:57   作者:xcspring 回复日期: 13:21:26   --------------------------------------------------------  谢谢以上二位说出自己的观点    对此我是一种很矛盾的心态,基于以下理由:    1.就目前来看,修路的确是一件大实事,但是,很多年后呢?这些路是否还是有人走?    2.我们这里的情况我之前也说了,因为地形的因素制约,村落很分散,基本上就是一个村子占一个塬,通俗说就是一个村子占一个山头;而且村子的规模也不大,很多村子上山路很不好,我们村对面山头有一个村子,可能是附近唯一没有修路的村子之一,原因是修路代价太大,况且村里也只剩下老弱病残了。    听说今年终于立项准备修了,因为毕竟同属一个乡政府,别的村都修了,这个村不修,村民意见很大,可是前两天又听说始终找不到愿意承包的工队,都嫌坡度太陡,工程量大。    对于这样的村子,又该如何是好?
作者: 回复日期: 14:53:01 &
  嘿嘿~~~  感谢LS几位的关注,也请大家对此畅所欲言,我们一起探讨,相信你们能为小文提供更多的参考      我想如果条件允许,我会坚持学完的,即使按我这种写法可能会写的很繁琐,但,善始善终是我的原则!
作者: 回复日期: 14:53:57 &
   2.电力及通信设施     据说中国当下还有没有通电的偏远农村,相比那些地方,我们这里是幸运的,我的记忆里,我们这里一直是有电的,只是小时候晚上经常要趴在煤油灯下写作业,那是因为停电断电是家常便饭。也许时间太过久远了,我已经忘记我们这里当时的输电线及电杆是什么样子了,我只记得大概是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这里就开始“农网改造”了,一切费用也应该都是政府出资或者是电力企业出的资,农民们没有掏钱,只是要出力参加义务劳动,即栽电杆的时候要帮忙把电杆扶起来,架电线的时候要帮忙拉电线。我清晰的记得架那条跨沟电线的时候全村人都一起出动了,因为要用手把电线拉着从这边下去,从那边上去,大伙都是换着干。当然那时候比较落后,前两年我见人家架高压线的时候,那么粗的电线用一个类似于火箭炮的东西一发射就到沟对面了,根本不用人上手。   自从“农网改造”完成以后,我们这里的用电一直比较稳定,很少断电停电,电费是每度6毛。改造后的电路比较整齐,而且新村本来就建的整齐,因而没有城市里那种电杆到处立,电线如蜘蛛网的情况。总的来说电力设施及用电状况还是比较好的。      近些年通信业务突飞猛进,农村也成为各运营商极力角逐的地方。我记得我们这里最早是那种带天线的固定电话,这种电话靠外置的固定天线传输信号,因而稳定性很差,极端天气下是无法打通的,或者杂音很大。这种电话当时也没有几个人家安装,随后中国电信最先进入我们这里,把电话线拉到了村口,并给与一些优惠措施鼓励人们安装固定电话,好像是免费安装,电话也是打折出售。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固定电话。   没过多久,移动电话又开始盛行,联通和移动几乎是同时来我们这里拓展的,当时因为联通便宜很多人都办了联通卡,但后来因为信号问题联通经常也连不通,搞得打个电话必须找个制高点。后因信号问题移动电话业务一度陷入困境,但最终还是有人出来打破了僵局,中国移动不知道投资了多少钱在我们老村的一个山尖上建了一个小型信号塔。随后,联通的用户纷纷投奔移动,新用户也都是移动的客户,而今村子里几乎所有人都是移动卡。   上面的可能有些废话了,我着重要说的是这个问题:即电信运营商在农村的竞争存在恶性竞争嫌疑,很简单的一个例子。线路进村的时候,各家都要有各家的电杆,然后喷上“中国XX”字样的黑墨(也许是黑漆),这样就必然要多占耕地,因为线路是从耕地里通过的。我大概算了一下,每个电杆底部的直径是30厘米,这样每个电杆周围至少方方50厘米的地方就就不能耕种,而每个电杆的间距大概五六十米,如此算下来,占用的耕地面积也不可小觑,毕竟这种情况可能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是存在的。   我们村现在大路两边共有三排电杆,输电路一排,中国电信一排,中国移动一排,至于联通是跟哪家合作了我不晓得,只是没有重新立电杆,而是把自己的线路架在了另外一排电杆上。既然线路可以共用一排电杆,那必然有一排电杆是多余的,浪费造电杆的水泥沙子及钢筋且不说,多占用的耕地呢?   我不禁想对某些电信运营商说:竞争,请不要伤害土地!
作者: 回复日期: 14:56:22 &
  作者:one小朋友 回复日期: 14:23:20 
    哪天我不想忍了    也要发飙!  -----------------------  小朋友一定要忍住哈    实在忍不住就发吧
共9页 1&&&&&&&&&&&&直接到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xx真是太好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