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厂采用集中采购的优点控制有什么优点

浅谈水泥厂风险控制要点和安全评价关键点的把握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安全评价师
评价文档:
浅谈水泥厂风险控制要点和安全评价关键点的把握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中控室操作技能知识考核
一.名词解释:
1.一种物质从无水状态变成含水状态的过程称为水化。
2.石灰饱和系数是指熟料中全部氧化硅生成硅酸钙所需的氧化钙含量与全部氧化硅生成硅酸三钙所需氧化钙最大含量的比值。以KH表示。也表示熟料中氧化硅被氧化钙饱和形成硅酸三钙的程度
3.各物料间凡是以固相形式进行的反应称为固相反应。
4.物料不易烧结,在烧成带料子发粘,冷却时料子发散,产生砂子状的细粉,这种熟料称为粘散料,又称为飞砂料。
5.水泥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原料脱水、分解、各氧化物固相反应,通过液相C2S和CaO反应生成C3S温度降低,液相凝固形成熟料,此过程为烧成过程。
6.阿利特是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的主要矿物,是硅酸三钙中含有少量的其它氧化物的固溶体。
7.在熟料中没有被吸收的以游离状态存在的氧化钙称为游离氧化钙,记作f-CaO。
8.燃料煅烧时其中的可燃物质完全氧化生成CO2、水蒸汽、SO2等称为完全燃烧。
9.回转窑内燃料从着火燃烧至燃烧基本结束的一段流股为燃料与空气中氧气激烈化合的阶段,此时产生强烈的光和热辐射,形成一定长度白色发亮的高温火焰称为白火焰。
10.熟料的单位热耗量指生产每千克熟料的热量。
11.当烧成温度过高时,液相粘度很小,像水一样流动,这种现象在操作上称为烧流。
12.菏重软化点是指耐火材料在高温下对压力的抵抗性能。
13.硅酸率表示水泥熟料中氧化硅含量与氧化铝、氧化铁之和的质量比,也表示熟料中硅酸盐矿物与溶剂矿物的比例。通常用字母n或SM表示,其计算式如下:
&&&&&&&&&&&&&&&&SiO2
SM(n)= —————
&&&&&&&&&&&&
Al2O3+Fe2O3
14.石灰质原料、粘土质原料与少量校正原料经破碎后,按一定比例配合,磨细,并调配成分合适、质量均匀的生料,此过程称为生料制备过程。
15.筒体是回转窑的躯干,用钢板事先做成一段段的圆筒,然后把各段衔接或焊接而成筒体外面套有几道轮带,座落在相对应的托轮上,为使物料能由窑尾逐渐向窑前运动,因此,筒体一般有3%~5%的斜度,向前倾斜,为了保护筒体,内砌有100~230mm厚的耐火材料。
16.支承装置是回转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受着窑的全部质量,对窑体还起定位作用,使其能安全平稳地进行运转,支承装置由轮带、托轮、轴承和挡轮组成。
17.回转窑内各物料间的反应凡是以固体形成进行的,就称之为固相反应。
18.窑外分解窑亦称为预分解窑,是一种能显著提高水泥回转窑产量的煅烧工艺设备,其主要特点是把大量吸热的碳酸钙分解反应从窑内传热速度较低的区域移到悬浮器与窑之间的特殊煅烧炉(分解炉)中进行。
19.凡由硅酸窑盐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硅酸盐水泥。
20.物料在加热过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开始出现液相的温度称为最低共熔温度。
21.所谓“实用易烧性”是指在1350度恒温下,在回转窑内煅烧生料达到CaO≤2%所需的时间。
22.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
23.根据水泥品种与具有的生产条件,确定所用原料的配合比,称为配料。
24.水硬率是指熟料中氧化钙与酸性氧化物之和的质量百分比的比值,以HM或m表示。
25.将原料先烘干后粉磨或同时烘干与粉磨成生料粉,而后喂入干法窑内煅烧成熟料称为干法生产
26.燃料是指这样一大类物质,它们在达到一定温度后,能够与氧进行激烈的氧化,并且发出大量的热来。
27.燃料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后所发出的热量。
28.短焰急烧是指回转窑内火焰较短、高温集中的一种煅烧操作。
29.在回转窑窑头用蓝玻璃镜观察到的在火头下方的灰暗色的生料阴影,即黑影。
30.附着在烧成带窑衬表面的烧结熟料层称为窑皮。
31.容器内绝对压力与大气压力之差称为气体的表压。
32.凡细磨成粉末状,加入适量水后成为塑性浆体,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能将砂、石等散料或纤维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的水硬性胶凝材料,通称为水泥。
33.凡以适当成分的生料,烧至部分熔融所得的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矿物质,称为硅酸盐水泥熟料。
34.单位容积所具有的质量称为熟料的容重。所称量熟料的粒径一般为5~15mm。
35.从水泥回转窑窑尾废气中收集下的粉尘称为窑灰。
36.粉煤灰是指火力发电厂燃煤粉锅炉排出的废渣,其化学成分主要是SiO2、Al2O3、CaO和未燃的炭。
37.熟料矿物或水泥的水化速率是以单位时间的水化程度或水化深度来表示。
38.回转窑理论上需要的热量与实际消耗的热量之比称为回转窑的热效率。
二.填空:
燃烧速度决定于(氧化反应)及(气体的扩散)速度。
预分解窑熟料煅烧过程大致可分为(预热)、(分解)、(烧成)。
挂窑皮时应采用(由前向后挂)的方法。
火焰的(温度)、(长度)、(形状)、(位置)对熟料煅烧的影响很大。
从生料到熟料经历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出窑熟料落到篱床后,先受到(高压)的急速冷却,然后随物料的前进受到(中压)的继续冷却。
正常火焰的温度通过钻玻璃看到:最高温度处火焰发(白亮),两边呈(浅黄色)。
加料、加风和提高窑转速应坚持“(均衡上)、(不回头)”的原则。
当采用以稳定喂料量为主的调节时,其主要参数的调节优先顺序:(煤量、风量、窑速、喂料量)。
窑热耗比一般预热器窑低的原因是(辐射和对流)的损失较大。
回转窑运转周期主要决定于(窑衬)的质量。
回转窑内物料流量是通过改变回转窑(转速)来控制的。
煤粉越细,燃烧速度越(快)。
二次空气的风量和风速的调节,在一般操作是靠调节(窑尾排风)来实现的。
回转窑的煤粉燃烧装置主要由(喷煤管和喷煤嘴)和燃烧带筒体组成。
燃烧带内的传热,主要是火焰向物料和窑壁进行(辐射)传热,其次也有(对流)和(传导)传热。
(风)和(煤)的合理配合是降低煤耗的主要措施之一。
旋风筒的主要任务是起(分离)和(收集)物料的作用,而不是传热。
分解炉是由(上旋流室、下旋流室、反应室)构成。
在传热过程中(温度差)是传热的基本条件,是传热的(动力)。
挥发分(多)的燃料着火温度低,挥发分(少)的燃料着火温度高。
窑系统控制的主要质量指标有(立升重)、();煤磨系统的主要质量指标有(细度)、(水分)。
熟料形成所需热量主要来自(燃料燃烧)。
可以通过改变摩擦系数和调整(托轮的倾斜角)来控制筒体的上下窜动。
常用的密封装置有(迷宫式、带有石棉绳端面摩擦式、径向接触式)三种。
按照燃料的物态可将燃料分为(固态、液态、气压)三种。
习惯上把发热量为()煤的为标准煤。
水泥生产工艺过程(除矿山开采外)包括(生料制备、燃料煅烧、水泥粉磨)。
29.&&&&&&&&
由生料变为熟料,一般要经过(自由水蒸发、粘土质原料脱水、硅酸盐分解、固相反应、烧成反应、冷却反应)六个过程。
30.&&&&&&&&
预分解窑分为三个工艺带,既过渡带,烧成带,冷却带。
31.&&&&&&&&
碳酸钙分解吸收的热量占干法窑热耗的50%以上,这个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32.&&&&&&&&
窑的热耗有筒体热损失,不完全燃烧,窑灰带走热,蒸发水和废气带走热五个方面。
33.&&&&&&&&
C3S与少量其他氧化物形成固溶体,称为(A)矿或阿利特。&&&&&&&&
34.&&&&&&&&
一次风对煤粉起(输送)作用,同时还供应煤的挥发分燃烧所需的氧。
35.&&&&&&&&
按分解炉内气流的主要运动形式分类有(旋风式、悬浮式、沸腾式、喷腾式)四种分解炉。
36.&&&&&&&&
影响煤粉质量的六个主要因素是(水分、灰分、固定碳、挥发分、热值、细度)。
37.&&&&&&&&
国标规定熟料中MgO含量不得超过(5%)。
38.&&&&&&&&
熟料烧结过程中在(分解)带内运动速度最快。
39.&&&&&&&&
C3S水化较(快),早期强度较(高)。
三.简答:
1.&&&&&&&&&&&&影响回转窑火焰形状的因素有那些?
主要影响因素是煤粉燃烧速度和窑内气流运动速度。包括:①煤粉质量及其用量;②喷煤嘴位置及形状;③一次风的风量、风速、风温;④窑尾排风及二次风的影响;⑤窑内温度、生料和空气量的影响;⑥窑内物料成分合理时火焰形状良好。
2.生料均化的目的是什么?
生料均化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或缩小入窑生料成分的波动,使生料化学成分均匀温定,它对稳定熟料的成分、稳定窑的热工制度、提高熟料的产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3.降低f-CaO的工艺措施有那些?
1)&&&&&&&&&&&&
配料要合理,KH不要太高。2)合理控制生料细度。3)生料均化要好。4)物料煅烧时要保证一定的液相量和液相粘度。5)熟料急冷,以免产生体积膨胀。
4.急冷能使熟料质量好的原因是什么?
1)&&&&&&&&&&&&
可防止或减少C3S的分解。2)能防止β-C2S转化为γ-C2S,导致熟料块的体积膨胀。3)能防止或减少MgO的破坏作用。4)使熟料中C3A晶体减少,水泥不会出现快凝现象。5)可防止C2S晶体长大,阻止熟料完全变成晶体。6)增大了熟料的易磨性。
5.气体在回转窑内的流动作用是什么?
1)&&&&&&&&&&&&
为了使燃料完全燃烧必须不断向窑内供给适量的助燃空气。2)及时排出窑内燃料燃烧后生成的烟气和生料分解出来的气体。
6.对烧成带耐火材料有那些要求?
1)&&&&&&&&&&&&
要承受最高的高温冲击和最强的化学侵蚀。2)要有足够的耐火度。3)要在高温下易于粘挂窑皮。
7.为什么液相量多、粘度小有利于C3S的生成?
当液相量多时,CaO和C2S在其中的溶解量也多;当粘度小时,液相量中CaO和C2S分子扩散速度大,相互接触的机会多,有利于C3S的生成。
8.简述熟料中四种氧化物的来源及其对煅烧的影响?
CaO主要来源于石灰质原料;SiO2主要来源于粘土、砂岩;Al2O3主要来源于粘土或矾土;Fe2O3主要来源于铁粉、铁矿石。
CaO含量过高或过低将直接影响煅烧的难易程度.SiO2含量直接影响到C3S和C2S的生成,其含量高时烧成困难,不易结块,粘性低,不易挂窑皮.Al2O3含量高时C3A生成量多,易烧,粘性大.增加Fe2O3含量可降低熟料烧成温度,料易烧,粘性小,易结块.
9. C3S+C2S 含量在75%左右时有何利弊?
C3S+C2S总量在75%时的物料比总量在73%时的物料耐火,煅烧此物料时火力强度需要提高,用煤量多,由于C3S+C2S含量较高,相对的物料中熔煤矿物减少.但这种物料结粒仍可保证均匀细小,挂上的窑皮结实牢固,热工制度稳定,烧结范围比较宽,产质量提高,热耗低.
10.物料在分解炉内是如何进行反应的?
生料由旋风筒进入分解炉,被炉内热气流吹散并悬浮于燃烧的气流中,当温度升至820-870时,分解反应迅速进行,当炉温控制在900℃时,CaCO3分解率达85%以上.
11.使用预分解窑生产的熟料在回转窑内是怎样形成的?
当入窑生料的分解达到85%以上的物料入窑后,氧化钙与其它酸性氧化物进一步发生固相反应,生成除C3S外的所有矿物.当物料温度达到;时化学反应更为激烈,当物料温度达到;后固相反应结束,生成C3A,C4AF,C2S,并剩余部分CaO,物料到烧成带后温度为00℃,熟料中不可缺少的C3S在此形成.物料温度达到;以上,部分物料熔融,出现液相,C2S溶解在液相中与CaO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3S,边生成边析出.当物料达到;时是C3S化合反应的高峰,随C3S的不断生成,C2S和CaO浓度不断降低,物料前进温度下降,到;以下时液相开始凝固,C3S生成反应结束,未化合的CaO呈游离状态存在于熟料中,预分解冷却带很短,熟料在该带和下料口处被急速冷却,使C2S和C3S从液相中析出,部分凝结为玻璃质,改善熟料的质量,提高了易磨性.
12.冷却机机型不同对火焰有何影响?
冷却机机型不同,冷却效率不一样,;二次风温度也不一样。单筒、多筒冷却机的二次风温低;篱式冷却机的二次风温高。二次风温直接影响到煤的干燥、分馏和燃烧。二次风温高,火焰黑火头变短,煤粉燃烧速度加快,否则黑火头增长,煤粉燃烧速度慢。
13.燃料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1)达到燃点以上的温度;2)有助燃的氧气。
14.硅酸盐水泥熟料为什么会粉化?
&&&&熟料粉化是由于矿物中的C2S发生多晶转变的缘故。当β型C2S转变成γ型C2S时,体积膨胀约10%,使出窑熟料溃裂粉化。另外窑内还原气氛存在,Fc2O3还原成亚铁,水化后体积膨胀,致使熟料发生溃裂粉化。
15.C3S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是什么?
&& 在高温液相
作用下,固相的C2S和CaO逐渐溶解于液相中,相互反应生成C3S。其影响因素有生料的化学组成、烧结温度及反应时间。
16.煤的燃烧过程分几个阶段?各阶段发生什么变化?
&& 煤的燃烧过程可分为准备、燃烧、燃尽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是燃料干燥、预热、干馏的过程,这些过程都是吸热过程。
燃烧阶段中,首先,在准备阶段分解出的挥发物达到一定温度和浓度是着火燃烧。然后是焦炭的燃烧,它是热量的主要来源。燃烧是一种强烈的氧化作用,有光和热产生,燃烧本身产生的热量能够维持较高的温度,使燃料燃烧继续进行。
&& 燃烧阶段即灰渣形成的过程。
17.回转窑二次空气的风量、风温及静压的测量点在何处?
入分解炉三次空气在三次风管中测,入窑二次空气在窑和冷却机联接处测。
18.分析预热器旋风筒堵塞的原因有那些?
&&&&1)旋风筒内结皮脱落;2)翻板动作不良;3)锥体或物料溜子内结皮;4)投料或止料时预热器系统温度过高;5)内筒脱落;6)拉风变动频繁。
19.电除尘器的应用范围有那些?
1)&&&&&&&&&&适用于微机控制,对1-2mm的粉尘收尘效率达98%-99%。2)电收尘内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能量不是供给气流而是直接供给尘粒,电收尘阻力较低。3)可处理高温(500℃以下)的气体。4)适于大型工程,处理的气体量愈大,经济效果愈明显。
20.我厂计算机应用软件有几个?
&&&&1)X射线分析仪表数据处理;2)原料配料;3)磨控制;4)窑控制;5)电力消耗监视;6)CRT显示;7)记录报表打印;8)报警信息打印;9)操作控制台。
21.影响挂窑皮的因素是什么?
1)生料化学成分;2)烧成温度与火焰形状;3)喂料与窑速;4)喷煤嘴位置和挂窑皮的前后顺序。
22.分解炉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保证燃料在900℃左右的温度下稳定燃烧以供给大量热量将生料很好地进行碳酸盐分解反应,使入窑生料分解率达85%-95%。
23.日常生产中,对窑系统需重点监控那些主要的工艺参数?
1)燃成带物料温度;2)窑转动力矩;3)窑尾气体温度;4)分解炉或C4出口气体温度;5)C1出口气体温度;6)窑尾、分解炉出口或预热器出口气体成分;7)C2、C4出口负压;8)C3、C4链体下部负压;9)主风机出口管道负压;10)电收尘入口气温;11)窑速及生料喂料量;12)窑头负压;13)篱冷机室下压力。
24.降低f-CaO的工艺措施有那些?
1)合理配料,熟料中CaO比例不要太高;2)生料细磨;3)物料煅烧时要保证一定的液相量和适宜的液相粘度;4)生料要充分均化;5)熟料急冷,以免产生体积膨胀。
25.熟料冷却的目的是什么?
1)回收熟料余热,预热二次风,提高窑的热效率;2)迅速冷却熟料以改善熟料质量和提高熟料易磨性;3)降低熟料温度,便于熟料的运输、贮存和粉磨。
26.影响回转窑内物料运动速度的因素有那些?
&&&&物料在回转窑内运动速度与窑的斜度、窑速、窑的有效内径、排风大小、窑内阻力、各带物料的休止角、液相粘度、物料粒度等因素有关。
27.窑支承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支承着窑的全部质量,对窑体还起定位作用。
28.耐火材料在回转窑内的作用是什么?
1)保护筒体,减少高温及化学侵蚀给设备带来的损伤。2)减少热损失。3)对热量的传递起媒介作用。
29.燃料燃烧前为什么需加热?
1)对固体燃料进行干燥。2)达到一定温度后,分解放出挥发物。
30.为何要烘窑?
&&&&窑系统中的耐火砖,混凝土及胶泥等含水较多,如不先行烘窑把水分蒸发掉,会造成衬料温度急剧升高,附着水分大量地迅速蒸发,衬料、混凝土内部产生大的膨胀力,从而造成耐火砖炸头,混凝土裂缝,严重时发生混凝土掉块脱落、耐火砖抽签、掉砖等现象,投料后还会出现结皮堵塞。
31.干法生产时为什么要设增湿塔?
1)向高温废气中喷水以增加湿度,降低温度,有效降低粉尘的电阻率和提高收尘效率。2)回收部分生料,减轻电收尘的负荷。
32.回转窑对固体燃料的技术要求有那些?
&&&&回转窑用的固体燃料为烟煤,其发热量、灰分含量、挥发分含量应在合适的范围内。一般来讲,发热量越高越好,灰分越低越好。灰分对质量也有不利影响,根据实际,烟煤的发热量控制在20920-25Kj/kg煤,灰分含量控制在20%-30%为宜,挥发分最好在20%-30%范围内。
33.影响石灰石分解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温度:提高温度有利于石灰石的分解。2)减小CO2的分解压,随时抽走分解出的CO2,使反应朝着减小压力的方向进行,使碳酸钙分解完全。3)生料的细度:生料愈细,石灰石分解愈快愈完全。
34.控制窑头负压意义是什么?
&&&&窑头负压表征窑内通风及入窑二次风之间的平衡。正常生产中,窑头负压一般保持在-50——-100Pa,决不允许窑头出现正压,否则窑内细粒熟料飞出,会使窑头密封磨损,也影响人身安全及环境卫生,对窑头的比色高温计及电视摄像头等仪器仪表的正常工作及安全也很不利,甚至窑内通风也出现不正常。一般采用调节篱冷机剩余空气排风机风量的方法控制窑头负压在规定范围内。
35.叙述挂窑皮的原理?
&&&&根据物料在煅烧时所具有的胶粘性能与表面溶解的耐火砖结合在一起的特点来挂窑皮,物料进入烧成带以后出现波动,随温升而液相增多。当耐火砖表面微发融时,随窑的转动,具有一定胶粘性的熟料将耐火砖压在下面,并从耐火砖上吸收一定的热量使其胶粘在一起,并起化学反应,随温降形成第一层窑皮,随窑运转时间的加长窑皮越来越厚,窑皮表面温度也越来越高,粘土和掉下窑皮数量相等,再经烧炼,窑皮坚固致密。
36.什么是回转窑良好的火焰形状?
&&&&有一定的长度、位置和温度并使火焰形状完整、活泼有力、分布均匀。1)火焰温度比较高,高温部分比较长,有利于熟料的形成。2)局部温度不过高,少损坏窑皮并易于维护窑皮,延长运转周期。3)两端低温部分不拖长,有利于观察窑内情况。4)高温部分的位置适当,使热能在窑内合理分布。
37.煤磨开车前的联系和检查工作是什么?
1)通知巡检人员做好现场开车准备,包括人身设备安全。2)通知电气室送电。3)通知化验室了解原煤水分。4)现场人员准备完毕后,按下“准备检查”
按钮,确认设备准备就绪。5)通知代表人员给料位检测管路进行扫气和检查。
38.分解炉的传热特点是什么?
&&&&分解炉的传热方式主要是对流传热,其次是辐射传热,对流传热约占99%。炉内燃料与料粉,悬浮于气流中,燃料燃烧将燃料中的潜热把气体加热至高温,高温气流同时以对流方式传热给物料,由于气固相充分接触,传热效率很高。
39.煤在什么情况下能自燃?
&&&&在堆积状态下的煤,氧气速率超过散热速率就会出现自燃现象。
40.回转窑的生产工艺流程是什么?
&&&&生料由窑尾加入,在窑内加热后逐渐变成熟料,由于窑内的筒体有一定的斜度,并且不断地回转,使熟料逐渐向前移动,直至从窑头卸出,进入冷却机,。燃料从窑头喷入,在窑内进行燃烧,发出的热量加热生料,使生料煅烧成为熟料。最后废烟气由排风机抽出,经过收尘后,由烟囱排入大气。
41.采用集中控制有什么优点?
1)便于各设备按系统开停,省去了单机起动停止互相联系的工作,节省时间。2)便于采用计算机进行综合监控和过程控制。3)便于系统的平衡稳定运行,各设备之间由一些内控回路自动控制,可以保证稳定运转。还保证了产品产量和质量,优化了工艺过程。
42.煤粉发生爆炸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是什么?
1)可燃性物质高度分散。2)气体可燃性物质的浓度在可爆炸极限之内。3)可爆炸气体到达可爆的高度。4)存在火源。
43.红窑后为什么坚持必停原则?
&&&&红窑必停是为了防止窑筒体弯曲、变形和氧化,窑体变形后不易砌筑材料。而且在运转中有易造成掉砖事故,影响窑的运转周期,甚至危害筒体的使用寿命。
四.判断:
1.&&&&&&&&&&
预热器内气体与物料的传热主要是在旋风筒内进行的。错
2.&&&&&&&&&&
生料中的液相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缓慢,其烧结范围就宽。对
3.&&&&&&&&&&
入窑物料分解率不高,预烧不好,窑尾温度低,窑头煅烧困难,则需要窑上加煤烧大火来解决。错
4.&&&&&&&&&&
预分解窑投料愈少愈好控制。错
5.&&&&&&&&&&
熟料中C3S是熟料煅烧时最先生成的。错
6.&&&&&&&&&&
C3A和C4AF在熟料中的质量百分数,即为液相量。错
7.&&&&&&预分解窑熟料烧成过程所需能量最多。错
8.&&&&&&&&&&
生料中碱含量高时,用石膏配料主要作用是提高硫碱比。对
9.&&&&&&&&&&&&
煤的工业分析有水分、挥发分、灰分、固定碳、硫五项、五项总量为100%。错
10.&&&&回转窑内传热主要靠物料与气体间保持较低的温度来实现。错
11.&&&&煤磨磨内压差高主要是排风过大造成的。错
12.&&&&在回转窑内控制火焰长度即可保证生产优质熟料。错
13.&&&&计算机对窑进行正常控制时,必须由人工进行操作。错
14.&&&&回转窑内物料和气体的温度相差不大。错
15.&&&&煤粉自喷嘴喷出至开始燃烧的这段距离称为黑火头。黑火头拉长说明煤粉中的水分或灰分含量较低。&&错
16.&&&&煤粉中保持1%-2%的水分可促进燃烧。对
17.&&&&回转窑运转一段时间后,其中心线不会有变动。错
18.&&&&预热器旋风筒的主要任务是传热和分离。对
19.&&&&根据回转窑各带的情况,所选用的耐火材料也各不相同,例如干燥带一般选用粘土砖,烧成带选用锘镁砖。对
20.&&&&正常的“黑影”应在烧成带端部火头的下面。错
21.&&&&回转窑的热工测定所测的项目有:各类物料的量、成分、温度、燃料发热量,气体的温度、压力、成分、含湿量、流量、表面散热量和用水量。对
22.&&&&分解炉内碳酸盐分解所需能量全部来自于喂入分解炉的燃料。错
23.&&&&在回砖窑内物料与高温气流按逆流原理传热。对
24.&&&&预分解窑窑前温度低主要是因为窑头喂煤量少。错
25.&&&&使窑内气体流动的方法只有强力通风。错
26.&&&&挥发分高、灰分低的煤,其细度可以放粗些。对
27.&&&&预分解窑的篱式冷却机工况的好坏对窑的煅烧影响不大。错
28.&&&&烘干兼粉磨的煤磨可以喂入湿煤而不需烘干。对
29.&&&&熟料的石灰饱和系数与硅率、铝率的关系是互不影响的。错
30.&&&&CaCO3经过分解炉后已全部分解。错
31.&&&&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急剧下降,气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对
32.&&&&一次风主要有供燃料燃烧用空气、调整火焰和输送煤粉三大作用。错
33.&&&&分解炉中传热速率高的主要原因是传热面积成4倍地增加。对
34.&&&&熟料的平均粒径愈小愈好。错
五.现场操作
现场启动罗茨风机应注意什么?
罗茨风机启动前必须将进风口的阀门全部打开以减小阻力。启动后不允许立即关闭进出口阀门,只能逐渐关闭调节闸门至规定的静压之内,决不能超负荷运行。
怎样检查砌砖质量?
砌砖质量必须符合砖缝控制在3-5mm,用灰均匀,砖面平,砖缝直,不得有出台、松动、抽签、横放、头尾倒置等情况。
现场怎样看来料大小?
正常情况通过看火镜可以看到来料薄厚均匀,前后宽窄一致。当物料由小变大时,料层增厚,前窄后宽,火焰回缩,有物料快速向前涌来的感觉。当物料由大变小时,料层减薄,火焰伸长,火色发亮。&&&&
4.&&现场怎样看物料的颜色、结粒翻滚及提升高度?
从看火孔向窑内看,烧成带的熟料和空间火焰的颜色为粉红色。此时熟料颗粒均匀细小,翻滚灵活,既不发粘也不发散,窑前比较清晰,正常情况下熟料被提起的高度应稍高于煤管,如果熟料中熔煤成分高,粘度大,则被提起的还要高一些。在物料化学成分不变的情况下,烧成带温度高则被带起的也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施工混凝土时,相比撒干灰收面,采用原浆收面有什么优点?_百度知道
施工混凝土时,相比撒干灰收面,采用原浆收面有什么优点?
提问者采纳
原浆收面,具有结合好,因其水泥成分及配比的一致性,结合好,另外,原浆收面要求收面需及时,收面时的时间控制要好,这样,结合性好,且避免出现表面裂缝;而对于撒干灰收面,存在时间掌握随意性,收抹过程中,混凝土下层较湿,只表面收干,虽然施工速度快,但存在的缺点是,材料与原混凝土不一致性,易形成因原料产生的质量问题。另外,如果施工时间控制不当,易形成表面层与下层混凝土间形成起皮现象,且施工后地面易产生起砂现象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原浆收面容易混凝土干后发生起灰现象。撒水泥在表面就是在表面增加水泥用量,然后多次收光,这样做减少起灰现象。
混凝土施工绝对不允许撒干灰收面,这样很容易产生表层裂缝,表层脱落,甚至引发混凝土深层裂缝或表面松散等一系列早期病害。原浆收面关键是要掌握到收浆时间,一般要采用二次收浆法,未凝结前首次粗平,泌水结束(水泥油冒出)后再精平,基本上可以修饰的非常美观。关键的还有,砂子不能太粗。做多几次,有经验了,就很容易掌握!
混凝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集中采购的优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