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泳姿最锻炼身体体选择哪种太极拳好?

中华气功论坛 -
Powered by Chinaqigong!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随时随地,快速访问
只要手机在手,您都可以快速、方便地看贴发帖,与论坛好友收发短消息。
极致优化,畅快"悦"读
独有的论坛界面和触屏设计,手机论坛也变得赏心悦目,操作自如。
即拍即发,分享生活
不管是风景图画,还是新闻现场,拍照发帖一气呵成,让您在论坛出尽风头。
下载客户端后,拍摄二维码快速访问本站:
或者通过以下地址访问:
Powered by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用于养生健体练哪种太极拳好?
用于养生健体练哪种太极拳好?
09-08-27 &
学杨氏传统套路103式吧,一趟下来要30分钟左右,虽然时间长点,对初学者老说运动量可能较大,但只要能坚持正确习练,健身效果还是挺理想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生理效益: 太极拳结合了传统导引、吐纳的方法,著重练身、练气、练意三者之 间的紧密调协。练习时一方面可锻鍊肌肉,舒筋活络;另一方面又能透过 呼吸与动作间的相互配合,对内脏加以按摩锻鍊,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好处一:增加神经系统的灵敏性——练太极要「心静意定」,练拳时 必先令大脑皮层休息(心静),将协调全身内外器官机能的 任务交由中枢神经系统(意定)执行,加强了神经系统的灵 敏性。 好处二:畅通经络、血管、淋巴及循环系统——因练太极拳的时间不 会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带氧运动一样,能使血气运行顺畅。 练了若干时间,会察觉有指尖麻软发痹、关节微响、针刺、 腹鸣等感觉。根据中国医学理论认为这是经络畅通的反应。 透过搂拗屈膝绞转等运动,动脉血管得到适量挤压及放松, 能使血液加速运行,增加氧气的供应,也促进了淋巴系统的 新陈代谢,加强了个人的抵抗力。 好处三:好处三:改进柔韧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极拳多以慢速走 圆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运动,加上重心交替变换,运行动 作又多搂、拗、绞转,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 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动如下势、蹬脚等式子,能改善 各关节的柔韧度。 好处四:提高心肺功能——练太极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实,透过深、 长、细、缓、匀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气量及递增 了吸氧呼碳的次数,确保气体能充分交换,相对地提高了各 器官的获氧量。又因练太极拳时间较长(连打四次廿四式太 极拳约需时廿多分钟),此等带氧性活动能训练及提高心肺 功能。 好处五:治疗慢性消化管道疾病——因练拳时各关节、肌肉、骨骼会 相互牵引、绞缠、挤压和舒张,内脏又因腹式呼吸(腹实胸实) 而产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加上横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 对肠的蠕动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练拳时的舌顶上颚,唇齿轻 闭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 总之,经过中西方多面的科学化研究证实,长年修习太极拳能对各种慢 性病,如: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炎、糖尿等等 有著一定的医疗作用。这是无可推诿的事实!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练养生太极拳好:
cn养生太极拳是一种身心兼修的练拳健身运动。练拳时注重意气运动,以心行气,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气血,以提高阴阳自和能力——即西医所说的抗病康复能力和免疫力。练养生太极拳有疗疾健身、修身养性、健美益智,开悟智慧、激发潜能、技击防卫,达到维持健康、提升气质、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 | | | ||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哪种运动最适合老年人健身
经常健身运动会让我们的身体变得健康,甚至心情也会变得开阔舒畅。运动不仅仅针对于年轻人,老年人更是如此,不过和年轻人不同的是老年人应该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活动。那么到底哪种运动最适合老年人健身?下面是详细的介绍。
体弱的老人柱根拐杖。身体虚弱的老人平衡力较差、重心不稳,行走时稍不小心可能摔倒,尤其在晚上散步时,最好有支撑物保持身体平衡,比如拄根拐杖。&这样,散步时可以适当将手臂甩开幅度大些,步伐迈大些,散步速度也最好由慢到快,使全身器官都参与到运动中来,促进新陈代谢。拐杖以250&350克、不&锈钢材质的为好,拿在手里有沉稳感又不会太重,结实又不易变形。拐杖底端要有橡胶,增加其与地面的摩擦力。拐杖的高度应因人而异,上缘最好与脐部或脐上二&指处平齐。每天散步时间依当天体力调整,最多两次,每次30&45分钟。骨质疏松的老人较容易摔跤,最好也用拐杖。
体胖的老人延长距离。建议体胖的老人多走一段距离,延长散步时间至一个半小时左右,每天保证两次散步,不但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心脏的功能。散步的节奏不宜太快,可以快慢结合,开始主要用脚跟着地,在放松状态下走4&分钟,速度保持在每秒钟走两步,随后换成踮脚走,较快地走5&分钟,如此反复交替,再放松地正常走一会儿。另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加大步幅,大腿和臀部多用力,消耗更多的热量。
患高血压别选早晨。心血管不好或患高血压的老人散步时,不要背着手、驮背,最好挺胸抬头,尽量全脚掌着地,微微收腹,自然摆臂,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心脏正常功能。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要太急,避免血压升高。另外,一般一天中,早晨老人的血压最高,傍晚相对稳定,因此最好晚饭后散步。
患冠心病步速要慢。患冠心病的老人应多留意心率。散步的合适心率为每分钟不超过&170-年龄&。如65岁的老人,170减65等于105,则他走&路时的心率应保持在105次左右,最高别超过125次/分钟。因此,患冠心病的老人散步速度一定要慢,以免心律失常。运动时出点汗,呼吸顺畅,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建议结伴而行,随身携带药物,以防出现危急情况。
患糖尿病不能饿肚子。饿肚子散步容易导致低血糖,患糖尿病的老人最好在饭后30分钟或1小时散步。另外,宜缓不宜急,应按照平时的步速散步,一秒钟一步或两秒钟三步即可,以身体发热、微出汗为宜,每次散步15&40分钟,每天1&2次。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知道散步能够强壮老年人的身体。不过散步看着很简单但是其中的学问却非常大,因此老年人散步的时候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散步方式,还有适合自己的散步时间和运动量,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健康。
本栏全站武师武馆排行榜
论坛最新话题
全站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太极拳网练太极锻炼身体 没想到成了大师|太极拳|公园_凤凰资讯
练太极锻炼身体 没想到成了大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练好太极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陈正雷大师常对我说需要‘恒心’、‘耐心’、‘决心’和‘信心’。”翟晏秋说。
原标题:练太极锻炼身体 没想到成了大师翟晏秋(前排左二)几十年如一日,除了风霜雨雪等恶劣天气,几乎每天早晨都会到人民公园练习太极拳。图为她带领家人一起练太极拳电话:在郑州市人民公园,在众多的太极拳练习者中有一位“太极奶奶”,虽然已78岁高龄,但头发乌黑、面色红润,而这得益于她30多年来坚持不懈地练习太极拳。20多年来,她在这里教授太极拳爱好者上千人,在她的带动下,一家三代8口人都练起了太极拳,成为“太极拳之家”。长期劳累落下一身病她与太极拳结下情缘河南商报记者见到翟晏秋老人时,她正在人民公园教授一群太极拳爱好者练拳,虽然已78岁高龄,但她依然头发乌黑、精神饱满、身手矫健。用老人自己的话说,身体这么好,完全得益于30多年来坚持不懈地练习太极拳。老人最早接触太极拳是在1983年,她告诉记者,那时候她40多岁,由于参加工作时年龄小、工作强度大,长时间的劳累使她落下了一身病。尤其是风湿性关节炎让她痛苦不堪,没办法,她只好办了病退。退休后,翟晏秋只有一个目标,把身体休养好。为锻炼好身体,她每天坚持到公园晨练。有一次,她在小区里看见一个老师傅在练习太极拳,一番闲聊后,老师傅告诉她练习太极拳对缓解慢性病非常有效,于是她便开始跟着这位老师傅学起了太极拳。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翟晏秋确实感觉到自己的病有了明显好转,这之后她便将练习太极拳当做每天必修的功课。1989年,翟晏秋有幸结识了太极拳的大师陈正雷,从这之后她便跟着陈正雷系统地练习太极拳,水平快速提高。2011年,学习太极拳28年后,她终于成了陈正雷的入室弟子,成为陈氏太极拳的第十二代传人,这时她已经74岁高龄。几十年坚持练太极拳她教的学生有上千人每天清晨,在人民公园的一角,几十位太极拳爱好者伴着音乐起转,动作流畅,如行云流水。“练好太极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陈正雷大师常对我说需要‘恒心’、‘耐心’、‘决心’和‘信心’。”翟晏秋说。翟晏秋结缘太极拳之后,除了风霜雨雪等恶劣天气,每天清晨都到人民公园练习太极拳,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1994年,她在人民公园建了陈氏太极拳辅导站,每天教授太极拳爱好者练习太极拳。“我从练习太极拳中得到了健康和乐趣,我要尽我所能为更多的太极拳爱好者传授技艺,传播健康。”翟晏秋说。20多年来,翟晏秋教过的学生已有上千人,直接拜她为师的弟子也有20多人。这些弟子很多成为高级拳师,他们又在碧沙岗、绿城广场等公园建了5处陈氏太极拳辅导站,教授更多的太极拳爱好者。“太极拳是一种身心兼修的养生运动,它根据中医的原理,通过脉络的调和,对练习者的健康有很大的益处。”翟晏秋说,跟她一块儿练习的很多人都是因为身体原因才练习太极拳。一家三代人入“武林”个个都是太极拳高手40多岁的江阿姨是翟晏秋的弟子之一,4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经过人民公园,看到这里有人练习陈氏太极拳,之后每天都过来跟着学习。“以前身体不太好,练了太极拳后,明显感觉到神清气爽,身体状态特别好。”江阿姨说。“只要对太极拳感兴趣,都可以跟着我们一块学。”翟晏秋说,作为陈氏太极拳的传人,他希望将陈氏太极拳传授给更多的人。除了大女儿,在翟晏秋的带动下,她的大儿子和几个女儿、还有孙女都爱上了太极拳,一家三代有8口人先后踏入“武林”。翟晏秋的大儿子张志伟学习太极拳也有20多年,如今他也成为陈正雷入门弟子,母子俩都成为陈氏太极拳的传人。翟晏秋的一个孙女,几年前受家庭环境影响,选择了体育专业,后来考上了郑大体育系的研究生。“孙女考研复试时,表演的就是我教给她的那套太极剑呢!”翟晏秋幸福地说。“只要我的身体好了就能更好地照顾老伴”翟晏秋对太极拳的执着与坚持,即使在老伴瘫痪之后,也从来没有放弃过。1999年,翟晏秋的老伴突患脑溢血,右手和双腿失去了知觉,生活无法自理。这之后,翟晏秋悉心照顾老伴10多年。每天清晨4点多,她就起床了,在床上做一会儿保健运动之后,便开始料理老伴,给老伴按摩、做操,然后给老伴做饭。安顿老伴睡下后,她便骑着自行车去人民公园教拳,这时还不到7点。“只要我身体好了,我就能更好地照顾老伴。”翟晏秋说,这也成为她坚持练习太极拳的动力。前几年,她早晨骑自行车去公园练拳的路上摔了一跤,之后家人都不放心她骑自行车。她的大女儿张春彩住在南三环,现在每天早晨都会骑电动车先去母亲家,接上她一块儿去人民公园练拳。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374775
播放数:261617
播放数:273517
播放数:3128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拳身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