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ab的临界胶束浓度度与hlf有什么关系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对表面活性剂有什么意义_百度作业帮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对表面活性剂有什么意义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对表面活性剂有什么意义
临界胶束浓度是表面活性剂开始大量形成胶束的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各种性质,如溶液表面张力、电导率、渗透压、浊度、增溶能力、去污能力等在临界胶束浓度都有突变.一般地,在表面活性剂的应用上,都要求浓度大于临界胶束浓度.
临界胶束浓度是表面活性剂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临界胶束浓度一下,表面活性剂对增溶水中物质或者解吸土壤中物质的效果不好,但是一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效果就会显著增加。电导法测定水溶性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电导法测定水溶性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查看话题
【求助】聚乙二醇的临界胶束浓度是多?
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铈的时候用聚乙二醇2000改性,请问聚乙二醇2000的临界胶束浓度是多少?大家是怎么确定加入表面活性剂的量的?非常感谢!
测一下就行了,方法如下:
1.表面张力法:以表面张力对浓度的对数作图,曲线的转折点即为CMC值。适合于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2.电导法:以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对浓度或浓度的平方根作图,曲线的转折点即CMC值。适合于离子表面活性剂。
3.染料法:表面活性剂溶液增溶染料前后吸收光谱的变化。
4.光散射法:胶束形成与散射光强度成正比。 最好是用楼上介绍的方法自己测,因为自己的体系和别人的还是有区别的,其实测起来并不费事 加入表面活性剂的量应该就所合成物质要求的结构考虑一下吧 最好是用楼上介绍的方法自己测,不过药品一定要比较纯 聚乙二醇2000是水溶性高分子,哪里有CMC
本文来自: 小木虫论坛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406219 Originally posted by emch307 at
测一下就行了,方法如下:
1.表面张力法:以表面张力对浓度的对数作图,曲线的转折点即为CMC值。适合于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2.电导法:以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对浓度或浓度的 ... 补充下这位虫子的方法,其实这位已经说的比较全了,其中染料法应该就是荧光光谱法吧?
&&我想补充的是ITC(等温滴定微量热)的方法,该方法测试结果应该是最准确,测试手段应该是目前最先进的,当到达CMC时,吸热和放热将会有个明显的变化。出现的拐点即为CMC。但不一定你那有这个仪器,该设备一般只有做胶体化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学校和研究所才有。 同意六楼,PEG2000不是表面活性剂哦~ : Originally posted by nanzhanshi2 at
补充下这位虫子的方法,其实这位已经说的比较全了,其中染料法应该就是荧光光谱法吧?
&&我想补充的是ITC(等温滴定微量热)的方法,该方法测试结果应该是最准确,测试手段应该是目前最先进的,当到达CMC时,吸 ... 用ITC测试可以吗?样品池和滴定针应该都是PEG2000吗?&& 查看话题
临界胶束浓度cmc在配方中的指导意义
将要转入洗化行业,刚接触,有疑惑,希望得到专家们耐心的解答。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达到cmc值后,溶液的粘度会不会上升?一般情况下,在写配方时,是不是以cmc值为参考,让表面活性剂在整个体系的浓度略小于cmc值?
当溶液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溶液的表面张力降至最低值 ,此时再提高表面活性剂浓度,溶液表面张力不再降低而是大量形成胶团。所以粘度是会增大的。 表活体系的浓度一般是CMC的几十到几百倍 : Originally posted by 我顶流莺 at
表活体系的浓度一般是CMC的几十到几百倍 可以详细讲解下吗,什么状况下是几十倍,什么状况下是几百倍?还是针对不同产品,如护肤品和清洗剂等都有各自的不同添加水平?:) 你在哪里工作呢?你是哪里人呢?我也想做你那个行业:hand: : Originally posted by zhoupeng87 at
当溶液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溶液的表面张力降至最低值 ,此时再提高表面活性剂浓度,溶液表面张力不再降低而是大量形成胶团。所以粘度是会增大的。 LZ最后一句结论下的过于草率了。粘度升不升高是与溶液形成的胶束结构相关的,而形成有利于增粘的胶束结构不仅与浓度有关,还有表面活性剂结构及溶液中的hydrotropes有密切关联。单一的SDS无论浓度多大也不会增粘。此外在cmc与增粘临界点间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大概一两个数量级哟。 : Originally posted by storm8306 at
LZ最后一句结论下的过于草率了。粘度升不升高是与溶液形成的胶束结构相关的,而形成有利于增粘的胶束结构不仅与浓度有关,还有表面活性剂结构及溶液中的hydrotropes有密切关联。单一的SDS无论浓度多大也不会增粘。 ... 层主你知道的好多哦。请问有文献吗?我想好好学习一下 一般类型的表面活性剂cmc都很小的,0.1~0.001之间吧,摩尔浓度。浓度超过cmc后根据聚集体的状态不同(胶束胶团液晶层状结构等等)粘度会有不同。另外,超过一定范围后,浓度的增加本身就会带来直观上的粘度增大。如果产品的浓度处在cmc数量级上,大部分都是水,所以产品的浓度小于cmc不现实,其实也没有必要,使用的时候都是稀释后的溶液。产品的粘度只要不影响使用和运输就可以,不必保持最小值。 个人认为,你先找本书看看,了解下什么是CMC,什么是表面活性剂。。。 : Originally posted by 天山云月 at
层主你知道的好多哦。请问有文献吗?我想好好学习一下... 文献铺天盖地,楼主自己查吧,主题就搜表面活性剂增粘 : Originally posted by storm8306 at
文献铺天盖地,楼主自己查吧,主题就搜表面活性剂增粘... 楼主请原谅我的无知和智商,我查了好多也查不到特别想要的。您说的“在cmc与增粘临界点间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这个说法的相关文献有么?增粘临界点一般比CMC大多少呢?如果浓度超过CMC很多会不会粘度又变小呢?谢啦大神,望回复哦! 浓度达到cmc值后,只是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溶液中会形成胶束,理论上会增大粘度,但是有些表面活性剂增加的效果几乎用粘度仪测试没有多大差别,改变的微乎其微。因为粘度增大,很大的作用取决于胶束的形状,网状、柱状甚至形成囊泡,这是的粘度一般是会增大的,但是只是形成微小的微球胶束估计,粘度的改变很小,用仪器机会测不出来。形成的胶束形状,很大程度取决于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 : Originally posted by 天山云月 at
楼主请原谅我的无知和智商,我查了好多也查不到特别想要的。您说的“在cmc与增粘临界点间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这个说法的相关文献有么?增粘临界点一般比CMC大多少呢?如果浓度超过CMC很多会不会粘度又变小呢?谢啦大 ... 你从中国的哲学就可以想到的,物极必反。粘度不会随着浓度无限制增大的,至于大于cmc多少后开始明显增粘,多大后粘度又开始下降,不同的体系是不一样的。 : Originally posted by storm8306 at
你从中国的哲学就可以想到的,物极必反。粘度不会随着浓度无限制增大的,至于大于cmc多少后开始明显增粘,多大后粘度又开始下降,不同的体系是不一样的。... 哦哦,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而且我们实验证明也确实是这样。但是有木有相关文献佐证呢?因为我不是专业搞这方面的,只是偶尔用到了这方面的一点知识,希望引篇类似的文献佐证一下就好了。再次感谢大神! : Originally posted by daniellee6 at
你在哪里工作呢?你是哪里人呢?我也想做你那个行业:hand: 怎么发帖子 : Originally posted by 天山云月 at
楼主请原谅我的无知和智商,我查了好多也查不到特别想要的。您说的“在cmc与增粘临界点间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这个说法的相关文献有么?增粘临界点一般比CMC大多少呢?如果浓度超过CMC很多会不会粘度又变小呢?谢啦大 ... 要清楚cmc的含义,是开始形成胶束的浓度,开始形成和大量的胶束产生增黏甚是形成各种类型的胶束,浓度肯定是有差距的。随着胶束类型的不同,粘度变化会有差异,而各种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胶束类型是不一致的,不能一概而论。 : Originally posted by 寒带森林 at
要清楚cmc的含义,是开始形成胶束的浓度,开始形成和大量的胶束产生增黏甚是形成各种类型的胶束,浓度肯定是有差距的。随着胶束类型的不同,粘度变化会有差异,而各种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胶束类型是不一致的,不能一概 ... 这个我也知道,我就是想找个跟我这个情况比较类似的例子,就是求大神们给篇文献嘛。因为我不是专业学这个的,怕投文章时的审稿人也不是专业学这个的,看到这个论点的时候人家就会要证据,就是想找篇类似文献佐证一下杀虫剂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及表面张力
农药剂型博客:http://pesticide./
顾中言,许小龙,韩丽娟
杀虫剂,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
&&& 采用国家标准GB5549-90的方法测定了30种市售杀虫剂推荐剂量药液的表面张力值,用表面张力法测定了30种杀虫剂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并测定了表面活性剂885的临界胶束浓度及相同浓度不同气-液界面条件下表面张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大多数杀虫剂常规使用剂量的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没有达到其本身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有些药剂的推荐浓度与表面活性剂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药液浓度相差10倍以上。当气 液界面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将改变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增加溶液的表面张力。为了充分发挥药剂对害虫的防治效果,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必须大于临界胶束浓度。
&&& 在中国,农田喷洒农药的利用率通常仅有20%,约有80%的药液不能被植物所持留,既造成巨大的浪费,又污染了环境。人们用表面活性剂降低药液表面张力,促进药剂在靶标作物表面的润湿展布,从而提高农药利用率,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只有当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时才能使雾滴迅速被叶片持留,而在确定农药制剂中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含量时,人们更多的是考虑剂型的稳定性。我们测定了市售常规杀虫剂推荐剂量的表面张力值?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以及界面面积变化对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试图从农药应用角度阐明现有的农药制剂中表面活性剂的不合理性,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1&&&&&&&& 材料与方法
1.1&&&&&& 测试品种
1.1.1&&&&&常规杀虫剂 均为2001年国内市售商品。
1.1.1.1拟除虫菊酯杀虫剂 20%氰戊菊酯(fanvalerate)EC?2.5%三氟氯氰菊酯(cyhalothrin)EC?2.5%溴氰菊酯(deltamethrin)EC?5%来福灵(esfenvalerate)EC?5%甲氰菊酯(fenpropathrin)EC?10%氯氰菊酯(cypermethrin)EC?4.5%高效氯氰菊酯(alphacypermethri)EC和2.5%天王星(bifenthrin)EC,共计8种。
1.1.1.2 有机磷杀虫剂 40%氧化乐果(omethoate)EC?80%敌敌畏(DDVP)EC?40%毒死蜱(chlorpyrifos)EC?30%乙酰甲胺磷(acephate)EC?50%丙溴磷(profenofos)EC?50%地亚农(diazinon)EC?50%辛硫磷(phoxim)EC和20%三唑磷(triazophos)EC,共计8种。
1.1.1.3 氨基甲酸酯杀虫剂 20%灭多威(mimic)EC和20%好年冬(carbosulfan)EC,共2种。
1.1.1.4 昆虫生长调节剂 20%米满(mimic)SC?5%抑太保(chorfluazuron)EC?5%氟铃脲(hexafluron)EC?50%宝路(diafenthiuron)WP?25%扑虱灵(vrprofezin)WP和5%卡死克(flufenoxuron)EC,共6种。
1.1.1.5 其它杀虫剂 10%吡虫啉(imidaclopric)WP?5%锐劲特(fipronil)SC?10%除尽(chlorfenapyr)SC?3%乙虫脒(acetaniprid)EC?1.8%阿维菌素(avermectin)EC和0.6%阿维菌素(avermectin)EC,共5种药剂的6种商品。
1.1.2 表面活性剂 885。
1.2 测定方法
1.2.1 杀虫剂药液及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按照国家标准GB5549-90的方法测定。
1.2.2 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用表面张力法测定。在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低于临界胶束浓度时,溶液的表面张力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高急剧下降,当表面活性剂达到临界胶束浓度后,溶液的表面张力几乎不再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高而改变或改变甚微。利用这一性质,测定表面活性剂不同浓度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作浓度对数与表面张力的关系图,曲线转折点相应的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1.2.3 测定表面活性剂885的临界胶束浓度及相同浓度不同气 液界面条件下表面张力的变化 先用250ml三角瓶,配制885系列浓度(0.49mg/L至4000mg/L)的溶液,各取50ml,注入2.75cm&2.75cm&2.70cm小杯中,测定885的临界胶束浓度。然后在不同横截面的容器中,各加入mg/L(达到临界胶束浓度)和31.25mg/L的885溶液,用吸管伸入气 液界面下取50ml溶液,注入2.75cm&2.75cm&2 .70cm小杯中,测定表面张力值。
图1显示的是从被测杀虫剂中任意选择的9种药剂的浓度对数及所对应的表面张力。
从中可以看到,当药液浓度较低时,药液的表面张力大,随着药液浓度由低到高逐渐增加,表面张力表现为由快速下降到缓慢下降,直至基本不变。表面张力由快到慢下降的转折点即为该杀虫剂中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常规杀虫剂推荐稀释倍数与对应的表面张力值和临界胶束浓度与对应的表面张力值列于表1。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常规稀释以1∶2000计,从表中可以看到,除2.5%三氟氯氰菊酯的表面张力小于40mN/m外,其余被测药剂的表面张力都在40mN/m以上;药液中表面活性剂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对应的表面张力均小于40mN/m,此时的药液浓度高于使用浓度。
被测的有机磷农药表现出3种类型:40%氧化乐果EC?80%敌敌畏EC?40%毒死蜱EC和30%乙酰甲胺磷EC的情况与菊酯农药一样,药液中表面活性剂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对应的药液浓度高于使用浓度;在50%丙溴磷EC?50%地亚农EC和50%辛硫磷EC的推荐使用浓度中,表面活性剂达到了临界胶束浓度;20%三唑磷EC的推荐使用浓度高于表面活性剂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药液浓度。
被测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20%灭多威EC和20%好年冬EC,推荐使用浓度小于表面活性剂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药液浓度。昆虫生长调节剂中,只有5%卡死克EC的推荐使用浓度中表面活性剂达到了临界胶束浓度。
3%乙虫脒EC的推荐使用浓度中表面活性剂也达到了临界胶束浓度。
两种不同含量的阿维菌素乳油,药液中有效含量相同时,它们的使用倍数不同。其含量为1 8%的药液表面活性剂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药剂浓度远高于推荐使用浓度;含量为0 6%的药液表面活性剂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药剂浓度等于推荐使用浓度。&
图2显示的是表面活性剂885系列浓度与对应的表面张力值。
从图中可以看到,曲线转折点的浓度是62 5mg/L,即为885的临界胶束浓度。说明885溶液中,表面吸附达到饱和时的表面张力值为35mN/m。容积相等?浓度相同的885在不同气 液界面条件下的表面张力值列于表1。在一定范围内,气 液界面(容器横截面)的增加,并不改变溶液的表面张力值,说明溶液内部形成胶束的885转移到界面,并仍使界面吸附达到饱和;当气 液界面的增加超出一定的范围,即溶液内部的表面活性剂不能使界面吸附达到饱和时,虽然浓度不变,但表面活性剂实际已不足临界胶束浓度。
从对30个市售杀虫剂商品的测定结果看,在推荐使用浓度的药液中,表面活性剂达到或超过临界胶束浓度的只有7个,占23.3%。有些药剂的推荐浓度与表面活性剂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药液浓度相差较大,如2.5%三氟氯氰菊酯?2.5%溴氰菊酯?5%来福灵?5%甲氰菊酯?4.5%高效氯氰菊酯和2.5%天王星,差距达10倍以上。1.8%阿维菌素EC,推荐浓度为2mg/L,表面活性剂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药液浓度为36mg/L,两者相差18倍。20%米满的两个浓度间相差32倍。对于这些杀虫剂而言,应设法调整制剂内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或增加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以便充分发挥药剂的毒力,提高防虫效果。
与1.8%阿维菌素EC不同,0.6%阿维菌素EC的推荐剂量中,表面活性剂即达到了临界胶束浓度。说明当药剂的有效用量一定时,制剂含量高,稀释倍数则大,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则低,表面张力则大。因此,在确定制剂含量时,应兼顾到药剂推荐剂量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特性,当浓度低时,主要以单分子状态吸附于气-液界面。当气 液界面上的吸附达到饱和状态时,溶液内部的表面活性剂则形成亲油基向内?亲水基向外的胶束,即达到了临界胶束浓度。扩大气 液界面,溶液内部的胶束便向界面转移。当气-液界面扩大到胶束不能使界面吸附达到饱和时,表面张力便增加。对表面活性剂885的测定结果充分说明了这种规律。当药液通过喷雾器的喷孔形成很细雾滴时,气 液界面迅速膨胀,药液内部形成胶束的表面活性剂向界面转移,如果药液内部的胶束不能使这些界面的吸附达到饱和,将增加药液的表面张力,影响药液在植物表面的润湿展布。因此,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应大于临界胶束浓度。
[1] 祝增荣,程家安,李红叶,等 减少农药使用总量,走基于生态学的有害生物治理之路[A].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集)[C].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8.9
[2] 屠豫钦 农药剂型和制剂与农药的剂量转移[J].农药学学报,):1~6.
[3] 化学工业标准汇编&&&表面活性剂[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4] 刘 程,张万福,陈长明 表面活性剂应用手册(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最后修改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临界胶束浓度单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