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变动的影响是固有风险吗

汇率变动风险及合同条款常见的其他风险
汇率变动风险
汇率变动会给企业带来很多风险,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下面我们从外贸基本操作、金融融资工具、核心竞争力三方面,分别介绍一下防范汇率风险的一些方法。
一、争取有利的交易条件
问题:当报价赶不上人民币升值的速度,怎么办?
1)结算货币。人民币并非对所有外国通用货币都升值,从理论上说,出口时尽量选用当时的硬通货币,比如人民币/澳元/日圆等走势比较坚挺的货币来作为出口结算货币。
2)价格计算。在国际买家市场的大环境下,美圆结算系统已沿用多年,一时很难改变,我们还是不得不以美圆等软币结算。那我们的对策是在哪里呢?下面就介绍几个有实际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3)预估汇率。根据交货时间、结算方式等因素,估计出收汇时间。然后根据今年以来美圆的平均贬值幅度计算出到收汇时间点的预期汇率,以此预估的汇率作为计算价格的基础汇率。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报价的时候还不知道客户什么时候会下单,更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货。所以,在计算价格时可说明此报价是考虑了汇率变动因素后的报价,且会随着汇率变动而变动。当然,预估汇率的报价可能会出现比同行报价高的情况。
4)缩短报价有效期。报价有效期尽量缩短;根据汇率波动和其他因素及时修正价格,渐进式提价。如,在报价时说明有效期。
5)保值条款。保值条款即在合同中规定:对于客户坚持使用软币付款的,可以接受软币支付,但同时规定与人民币或其它国际硬通货币挂钩,明确说明汇率风险如何承担。
以下介绍几种保值条款的提价表达。
人民币汇率挂钩的提价表达
在合同中规定:以合同签订日汇率7.00/美圆为计价基准,如果货款支付日人民币对美圆升值至6.60/美圆,则客户应支付7/6.6=1.06美圆。
If the exchange rate of US$ fall by 1%, We
have to raise the unit price by 1% accordingly.
The loss caused by
fluctuations&of the exchange rate will be born
equally by both parties.
The loss caused by fluctuations of the
exchange rate will be covered by both parties
50% to 50%.
例1和例2是由买家承担全部的汇率风险,例3和例4是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汇率风险。例4的表达更明确,直接说明双方各承担汇率波动所导致损失的50%。
硬通货币挂钩的提价表达
例:出口合同中规定:货款虽以美圆支付,但以固定的澳元数额作为参照标准。到付款日不管美元汇率如何变化,折算成澳元必须仍然是相同的数额。
We will charge the same AUD amount on
basis of the exchange rate of AUD/USD of the payment
6)精准锁定远期汇率。远期结售汇业务是指境内机构和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业务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或售汇业务。
通过远期结售汇业务锁定几个月后的结汇汇率,以此固定将来的人民币收入,从而控制远期汇率风险的方法。
浙江慈溪某电器公司,2007年6月,与澳大利亚客户签订出口20000套咖啡壶的合同,定于10月底出货。预计将在11月20日左右能收款90000美元。所以,公司在7月与银行签订了4个月的远期结汇合同(提前锁定3个月后汇率),协议在2007年11月20日以7.49美元卖出9万美元。2007年11月20日美元实际贬值至7.35,根据远期结汇协议该公司仍能以7.49将美元卖给银行。通过远期结汇操作为公司避免了12600元人民币的损失。
3、如何加快收汇速度, 缩短收汇时间?
如果无法避免用美元结算,那就缩短收汇时间以减少汇兑损失。以下三方面工作值得注意:
首先,从付款方式上尽量争取收汇时间短的方式。收汇时间由短到长的付款方式分别是:前T/T;即期L/C;CAD;D/P;远期L/C;D/P。同时,尽量缩短履行合同的时间。控制好生产备货、租船订舱、交单结汇等环节时间进度。第三,收汇后及时将外汇兑换成人民币。
二、争取外部资源,转移汇率风险
问题:如何利用金融避险工具转移汇率风险呢?
金融工具的功能——“提前错后,美元负债”,即借用金融工具,能帮助出口企业提前收回外汇货款或者进口企业推迟支付外汇货款,在向银行借贷以资金周转时,可以考虑借正在贬值的软币,一段时间后以更少的人民币购得相同金额的软币外汇还款,获得人民币升值的利润。
问题:有哪几种常用的提前收汇操作?
1)出口押汇
出口商将全套出口单据交给银行,由银行按照票面金额扣除有关费用后,将净额预先付给出口商的一种短期融资方式。
出口业务中的押汇操作流程:
某公司以L/C见单90天的结算方式接下一笔价值20万美元的定单,2007年9月1日货物出运,该公司立即向银行提交全套出口单据并申请叙做出口押汇,银行同意押汇并将20万美元以交单当天的汇率7.55/美元折算成人民币打入该公司账户。2007年12月10日L/C到期,美元已贬值至7.37/美元,这样该公司因此押汇操作, 避免了3.6万美元的损失。
2)出口贴现
银行保留追索权地买入远期L/C项下已经银行承兑、托收项下已经国外银行加签保付的未到期的远期票据, 为出口商提供短期资金融通的业务。
加快资金周转,即期收回远期债权,缓解资金压力;融资手续简便,费率比较低;提前收汇,避免汇率风险。
3)福费廷(Forfaiting)
出口商把未到期已经过进口商银行承兑/保付的贸易应收账款无追索权地卖断给银行,从而获得资金融通,也称包买票据或票据买断。
适用范围:远期L/C国外银行已经承兑;或者远期D/A,国外托收银行已经保付,即可申请。
无追索权,终局的融资便利; 改善现金流量,避免远期收款的各种风险;
支持远期收汇,增加贸易机会,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费率较高(基本美圆融资费用8.7%左右,另加单笔手续费100-300美圆)
问题:D/A ,O/A
如何办理外贸融资?
出口商业发票贴现
出口商将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客户(进口商)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D/A,O/A)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由银行提供有追索权短期融资的一种金融服务。
适用于:60天以内货到付款;180天以内承兑交单(D/A)和赊销(O/A)
对企业资信要求较高:出口商国际结算信用记录;与银行合作关系;贸易背景等因素都在考察之列。
国际保理(Factoring)
国际保理是一项集商业资信调查、应收帐款管理、信用风险担保及贸易融资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适用于记账赊销(O/A)、承兑交单(D/A) 等非信用证交易结算方式。
Tips:各种金融避险工具比较表
是否占用授信额度
远期结售汇
锁定远期收汇汇率
无银行手续费;体现在远期报价中
远期L/C; D/A;
略高于人民币贷款利率
须占用授信额度
即期L/C; D/P,远期L/C经承兑;远期D/A经保付
较高(根据国外承兑银行的资信有所不同)
不须; 看承兑银行资信
远期L/C经承兑,远期D/A经保付
同“出口押汇”
须占用授信额度
出口商业发票贴现
D/A; O/A;货到付款
比出口押汇略高
须占用授信额度
出口保理(融资型)
D/A; O/A;货到付款
较高(融资利息和手续费)
三、转移汇率风险,企业其他应对策略
1)产品整合。
新产品开发,更新换代。
抓市场需求,淘汰落后不赢利产品;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生产。
加强售后服务体系建设。
做大品牌,从重生产运营转移到重市场营销。
2)扩大规模,引进新技术新设备。
3)降低成本,节约开支。
比如:迁移到不发达地区,进行设备租赁,将生产风险大的外包。
4)开辟新市场,巩固老客户,开发新客户。
合同条款常见的其他风险
一、货物品质
某出口公司向黎巴嫩出口巧克力300箱,合同未规定货物的水分指标。货物抵达贝鲁特以后,客户反映经其国内的食品检验部门检验,货物的水分为2.7%,高于当局的指标1.6%,不能在其市场销售,必须退运否则就地销毁。对于客户的说法,中国在当地的商务参赞处予以了证实。考虑到与客户的友好合作关系,尽管合同未规定水分指标,该公司还是将货物退运,承担了损失。
买卖双方对货物的品质约定不明,买方对目标市场的一些法令法规风俗习惯不了解,质量和责任风险。
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明确约定货物的品质。充分了解进口国的法令法规风俗习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投保有关的质量责任险。
二、货物的包装
某食品进出口公司出口加拿大一批罐头。双方约定按照卖方提供的瓶形包装货物并使用英法两种文字的标签。但卖方在加工工程中,由于指示不明确,加工出的货物只有英文标签。货物到达后,客户发现标签问题,只得在当地重新印刷标签,并雇人更换,产生了大量的费用。而这些费用最终由卖方承担。
方便面的案例
江苏一个方便面生产企业和美国一个客户签订方便面供货合同,数量有300万盒。合同中规定有产品须经过第三方的检测合格后才能出货。前期工作都比较顺利,生产样也通过客户确认,进入到产品包装阶段。此方便面的包装方式是面和调料放在一个密封的环保盒子里,外面包一层印刷薄膜。图案设计稿由客户提供,但是面本身的营养成分部分,必须由国内企业提供。由于产品包装是产品的一部分,所以也要进行检验。根据美国FDA的检验标准,检验结果是营养成分标签文字字体大小不符合要求。
美国客户了解检验结果后表示仍然要这批产品,但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交货。所以,江苏一个方便面生产企业随后就开始更换外包装,重新提交检验合格后才出货。但因额外产生了更换包装的材料和人工费、检验费,工厂在这单货上还是做亏了。
了解进口国对包装是否有特殊规定。这些信息可以事先了解,也可以向客户索取相关信息。另外,如检验机构也有特殊要求也需事先询问清楚。
风险防范:
了解进口国对有关货物包装的要求并严格遵守,明确划定责任范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出自 MBA智库百科()
转换风险(TranslationExposure)
  转换风险也称会计风险、折算风险(Conversion Risk)和帐面风险,是指由于的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某些外汇资金项目金额变动的可能性。它是一种账面的损失和,并不是实际时的实际损益,但它却会影响企业资产负债的报告结果。
  例如:某企业进口设备30万,当时汇率为100美元=890元,换算为267万人民币,并记录这一。在对外币业务账户金额进行换算时,发生了变化为100美元=830元人民币,这时上外汇资金项目的负债为249万元人民币。其中18万元人民币就成为汇率变化而产生的转换风险。
  例如,英国一家在美国设立,那么该公司就拥有。如果没有足够的美元债务来抵消美元资产,则它就面临折算风险。美元对英镑贬值时,英国母公司在资产平衡表中对美国子公司的评价就会降低,因为的财务报表是以英镑计算的;如果美元对英镑升值,则母公司的总资产升值。
  影响账面风险的因素包括:在外国子公司的经营额所占比例;外国子公司所在地区;的核算方法。
  折算风险根据的类别,一般分为损益表风险和资产负债滚风险。企业的是在以上两表的基础上编制而成,而不需单独考虑其折算风险。
  1、在下,所有的收入和费用项目全部按照折算时即期末的进行折算(也可按当期平均汇率折算,而平均汇率通常采用期初与期末的简单平均数),因而项目都存在折算风险;
  2、在下,除和等按照相关资产入账时的历史汇率折算而没有折算风险外,其他各项收入和费用均按照当期的平均汇率进行折算,故而存在折算风险;
  3、在区分与非货币项目法下,项目需根据“期初存货+本期购货-期末存货=本期销货”的等式,对左边项目分别折算后计算确定,尽管其中的期初存货和期末存货是按照不同时点的历史汇率折算而没有折算风险,但本期购货则要按当期平均汇率折算,因而总体上仍存在折算风险;
  4、在时态法下,折算风险和下基本相同。
  企业的股本项目由于一般是按历史汇率折算,因而没有折算风险;项目虽为折算平衡数,但由于含有本期损益留存的部分,闲而实际上也花折算风险;其他外币资产负债项目则适用不同的汇审。但只要是按现行汇率进行折算就存在折算风险。
  跨国企业是由不同地域的母、子公司构成的经营实体,为了反映企业集团整体的、和现金流童,需要在每个给定的编制整个的。由于境外子公司一般采用所在国家或地区的货币作为,并采用当地货币编制财务报表,因而必须将母、子公司的财务报表折算成统一的,通常是将子公司以外币表示的财务报表折算成母公司记账本位币表示的财务报表,进而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境外子公司财务报表的折算主要涉及当地货币对基准货币的两种不同汇率,即有关财务事项发生时的和财务报表折算时的现行汇率。与此相适应,主要有以下四种折算方法,其所面临的不同折算风险如下:
  ①现行汇率法:折算风险由资产减去负债的净值(即)来衡最;②区分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折算风险由减去的来衡橄;③区分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折算风险由净货币资产(即净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再加上)来衡盆;④:折算风险的衡童大致区分与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相同,但存货、等资产若按非成本的基础计价,则这些项目按现行汇率折算也存在折算风险。可见,在不同的折算方法下,外币资产、负债项目的风险性各异,损益状况也不一样,从而使得财务报表合并和经营活动评价更加复杂化了。
  会计风险的特征直接导源于会计工作的特征。
  一般来说,会计风险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风险的客观性。会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手段降低会计风险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而不能完全消除它们。首先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不可能尽善尽美。其次,,由于、的局限性,财务报表只能近似地揭示企业的,而不能非常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全貌。同时,现实生活中,由于所有者、经营者和在利益追求上客观存在的差异性,使得他们都有可能对施加直接或间接、有意或无意的影响,从而使偏离客观真实,导致会计信息的错报、漏报。
  2、会计风险的潜在性。会计风险是潜在于会计工作中的一种可能性,是否发生以及风险的程度大小都是不确定的。如果会计信息存在错报,但没有被发现,或虽被发现但未被追究,那么会计人员就不会承担损失或不会承担全部损失。只有会计人员的错误被追究时,潜在的会计风险才会转化为现实的会计风险。
  3、会计风险后果的严重性。无论何种风险一旦变为现实的损失,其后果都是十分严重的。会计风险源于企业的会计工作,它不仅给会计人员带来经济损失或使其承担,还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严重的损失。一方面,会损坏企业的形象,加大企业的,使企业经营变得极为艰难。如对于假报会计信息的企业,可能限制对他的,可能不愿意注人资金或抽走资金,原材料供应商可能不愿意赊销供货,政府有关部门要对其进行查处等等。外界的上述消极反映会使得企业的经营成本加大。另一方面,由于会计信息是引导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依据,所以错误的会计信息会使缺乏效率,阻碍的健康发展。如虚报的会计信息会诱使社会资源流向表面上业绩优良而实际上经营不善的企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给带来巨大的危害。
  4、会计风险的可控性。会计风险是由各种主观或客观因素决定的,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会计风险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通过控制这些影响风险的因素,有可能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一、的重要性
  外币折算是外贸企业所必须的一个会计处理过程。因为企业需要在每个给定的会计期间编制整合整个企业的财务报表,将以外币表示的资产负债等项目按照某一汇率折算为本国货币。便于全面客观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企业在将外币折算为本币的过程中,由于会引起企业账面价值的变化,即。
  自从2005年7月我国实行汇率改革以来,的幅度不断加大,外贸企业因汇率的剧烈波动而面临着巨大的外币折算风险。虽然折算风险是一种名义风险,对企业外币资产和负债所进行的会计处理只改变企业的,但是外币折算对企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实践中,公司账面盈利性与公司经营乃至于是相关的。企业将外币资产和负债折算,把与汇率有关的收益和损失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会影响企业向和社会公布的财务报表的数值,它是公司对外公开的主要信息,是投资者进行公司分析所依赖的主要基础材料,它反映的内容关系到企业在外界中的地位与名望因此折算风险的影响可能给企业带来利润下降和股价下跌,从而带来筹资方面的障碍。因此企业有必要加强对外币折算风险的管理
  二、外币折算风险的衡量与计算
  1.外币折算风险的衡量。企业进行外币折算时,主要使用当前汇率和历史汇率两种。由于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性质的不同,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折算方法折算方法的不同所产生的折算风险也不同。
  (1)在流动和非流动项目法下:指将资产和负债项目分为流动项目和非流动项目,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按照当前汇率折算,和按取得或形成这些项目时的历史汇率折算。在这个方法下,折算风险用折算后的流动资产与折算后的流动负债的差额来表示,即将流动资产和负债用当前汇率折算,两者之差就是企业面临的折算风险。
  (2)在货币和非货币折算法下指将报表中的资产和负债划分为货币性和两大类。是指那些代表一定数额索取权,以及一定数额应支付义务的资产和负债。非货币性项目是指那些以物质形态存在的资产负债,例如存货、、等。其折算风险一般用与负债的的外币差额来衡量,具体表示为货币性资产与负债的差额与汇率波动幅度的乘积来表示。
  (3)在时态折算法下时态法是货币和非货币折算法的一种改进形式。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对存货和投资的处理。这时外币折算是对计量这些项目的货币名称的重新表述,它只能改变被折算项目的计量单位。这种方法下折算风险与在货币和非货币法下基本相同,主要在于对存货的不同判断。,如果存货按成本来计价,则折算风险与在货和非货币法下的折算风险相同:如果存货按市价来计价,那么折算风险则要把存货给加上。
  (4)在当前汇率法下指所有外币资产负债项目和损益项目。都应用当前汇率进行折算,对收入和费用项目,一般按确认这些项目时的汇率折算我国目前也采用这一方法。在现行汇率法下因为所有的资产与负债都是用的当前汇率折算,用资产减去负债的外币差额来表示外币折算风险。
  2.外币折算风险的计算。只要使用当前汇率的,都存在着折算风险。
  折算损益=外币记账的权益总额×(当前汇率一历史汇率)
  由于汇率变化导致的折算损益的项目只有子公司的权益总额,所以把子公司权益也称为折算,这样计算损益的公式可以改写成
  折算损益=折算风险暴露×(当前汇率一历史汇率)
  这里的风险暴鼯就是企业财务报表受到汇率变动影响的那部分价值这一公式也适用于各种折算方法。
  三、外币折算风险的管理
  外币折算风险会影响企业的账面价值,为了消除和减少因汇率变动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折算风险管理显得十分必要。
  目前主要有三种措施
  1.运用资产负债表来保值。企业可以使财务报表中各项资产和负债的外汇折算风险尽可能相互抵消,重新安排会计受险额,使其折算风险头寸为零。因为会计受险额是指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差额,而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如果是随着汇率的变动而变动的话,则受险额也会随之而变动,这样就可以通过调整受险额中的资产和负债数额来达到尽可能避免外汇损失的目的。
  2.使用规避折算风险。企业根据外币折算风险暴露的大小建立相应的外汇衍生工具合约,从而规避外汇折算风险。常用的外汇衍生工具主要是,建立了外汇远期合约之后,可以降低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以及向海外投资活动的。
  3.调整企业现金以达到资产负债表的平衡。企业通过调警现金及其等价物的数额及其构成,来避免在财务报表上显现出来的折算风险。当记账货币贬值时,如果所持有的现金及其等价物足够多时,在折算时就会发生折算损失。这时可以将企业的现金以及等价物转移出去,或者转换成,这样以避免可能的折算损失。
  产生会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会计信息的带来的会计风险。会计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极为复杂,面对的是变化不定社会经济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有必要对会计核算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做出判断。的一系列假设或前提,正是对不确定的客观经济环境所作的一种描述,并以其作为、计量和披露的理论依据。然而在现实环境中,这些假设并不总是能够成立的。比如,规定了会计人员的服务对象和的编制范围,然而对于和而言,报表使用者需要了解集团内部或联营内部有关的各个主体的,单一的报表显然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及由此产生的决定了在确认和计量时要使用大量的估计和判断,在反映过程中判断失误是不可避免的;决定会计信息要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和表述,并假定币值是稳定的。然而现实中有些经济事项的计量却非常困难,如、等的计量;在的情况下的难度更大,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更强。
  2、的不完善性导致的会计风险。建立在基础上的会计准则规范了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现有会计准则虽对会计实务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远不完善。例如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一项交易要作为会计要素进人必须满足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四个标准,不能满足这些标准的重要经济事项只能作为附注说明在表外反映。然而,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所创造的大量的新业务(如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等)却使难以处理,使企业经营中所隐含的重大风险难以在中得到反映。
  3、会计政策的选择性导致的会计风险。现行会计准则是准则的各利益相关方面相互博弈的产物,具有不完全性,由于各企业的具体情形不一,千变万化,准则不可能事无巨细制定得很完备,势必留有一定的余地,即在统一性的同时对同一经济事项往往规定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这也会导致会计信息不确定性的增加。尽管在尽力消除这些可选择性,但要完全消除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4、会计人员的行为带来的会计风险。风险源于责任,会计风险产生于相应的。会计责任是建立、健全,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其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如果一个单位的会计人员或管理当局没有尽职尽责地做到这一点,就必然面临着巨大的会计风险。会计行为是会计行为主体在其内部动因驱动和外部环境刺激下,按照会计行为目标的要求,遵循一定的行为规则,利用会计这门学科所特有的理论方法、手段,对因其经济活动而引发的交易、事项和情况,即进行处理,形成会计信息并传递给其使用者的一种实践活动。会计行为的过程和结果受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各种、法律及职业道德规范、价值观及个性等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会计行为主体对同一经济业务进行处理的结果可能存在差异,当这种差异达到足以使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失误并给会计人员带来损失时,就存在会计风险。可见会计行为风险是由于会计人员的过失、疏忽、侥幸或恶意等不当行为导致会计信息误报、错报乃至错控,从而使会计人员承担相应损失的风险。
  会计风险与会计行为紧密相关。它既包括会计人员的,也包括群体、组织和。风险的诱惑效应直接影响会计行为,从而构成会计行为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讲,除会计固有的制度风险外(实际上制度也是人设计和执行的),几乎所有会计风险都与会计行为有关。会计行为风险显然将构成会计的主要风险。这种风险与防范影响整个会计风险的强度,通常表现为会计人受利益驱动而导致的,其中,道德风险将构成会计安全性的重要威胁,是会计行为的主要风险。因会计人的能力、水平等主观因素导致,可以通过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加以防范,而道德风险的防范却较为复杂,一方面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完善职业道德规范,从自身的角度防范道德风险;另一方面要改善会计执业环境,增强独立性,减少被迫提供虚假信息带来风险的可能性。防范会计行为风险不仅是会计风险防范的主要趋势,而且是整个会计风险防范的长期使命。
  1、建立会计防范系统,降低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会计风险。
  会计防范系统是指防范企业自身风险而构成的会计系统,是整个会计防范的基本系统。企业风险的识别、衡量、预防、规避、化解、转嫁和日常管理均依赖于企业会计防范系统。
  充分发挥会计对风险的反映、监督、预测、分析等职能作用,才能有效地实施会计防范。按照会计职能的划分可将风险的会计防范系统分为风险的会计反映子系统、会计监督子系统、会计预测子系统和会计分析子系统。
  风险的会计反映子系统是会计防范的基础。它通过会计核算在表内、表外的列报、揭示和披露,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情况,及时提供风险防范的有用会计信息,而对表外业务风险的会计反映和披露方式有待完善。
  风险的会计监督子系统既是会计防范系统的子系统,又是的基础。它按照监督的时间定位可分为、和;按照监督的形式定位可分为单项监督和综合监督;按照监督的标准定位可分为合法性监督、合理性监督,这些不同时间、不同形式、不同标准的风险会计监督,形成一个上下左右、前后贯通的会计监督体系,它具有及时性、全面性的特征。
  风险的会计预测子系统主要是指通过会计定量预测技术和方法,事先测算风险损失大小的过程。
  它是通过风险识别,大体辨别出可能出现何种风险的基础上,对其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测算,以减少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把损失控制到最低。
  风险的会计分析子系统主要是依据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和资料,结合其它资料,运用专业的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研究分析的过程。
  2、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
  新《会计法》从法律角度明确了会计责任的主体承担者,即会计风险的主体:单位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企业会计人员(包括从事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业务的)和社会职能部门等。一般认为,会计信息是由会计人员、提供的,因而会计风险似乎应该由会计人员、会计机构承担。其实,从根本上看,会计信息失真的根子却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这里是指有意行为产生的道德风险)。单位主要负责人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防线,如果单位的会计人员未按有关规定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把好关。如果单位主要负责人示意或强迫会计人员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则应承担会计责任,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新《会计法》为会计人员规定了免予责任的条件,当单位负责人指使会计部门或会计人员弄虚作假,会计人员就不对自己无法控制的会计工作负责,只能由单位负责人负责,因此强化了企业负责人的会计责任,改变了过去企业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人员都对会计工作负责,实际上谁都负不了责的混乱局面。单位负责人再也不能以“不懂业务”、“不了解情况”等借口来推卸或减轻责任,这也将有益子企业会计风险的控制。
  3、健全社会监督机制。
  银行、、、、工商、等社会职能部门,不仅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而且是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监督者。企事业单位的许多经济活动,都是通过银行发生的,因而银行最有条件对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进行监控。审计部门可凭借自己具有的专业特长,从独立、客观、公证的角度对会计报告的公允性进行监督和鉴证。财政、税务、工商、证券监管等部门,都可结合自己的专业职能,来保证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凡是不依法设置、帐证表等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完整、会计核算不符合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以及从事会计工作的人不具备从业资格的,财政部门有权依法实施监督;凡是应建帐而不,或建帐不符合规定的,税务部门不得售予税票、,工商部门不得发给,年检时证明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停业;凡是经核准上市交易的证券,其发行人未按照有关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诉或者有重大遗漏的,由证券监督机构依《证券法》进行监控。这些职能部门如不尽职尽责,、玩忽职守、贪污受贿,必然受到会计风险所累,承担会计风险转嫁所带来的风险,所以,社会职能部门也是会计风险的主体。
  4、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限制的随意性。
  现行会计准则中,对同一经济事项往往规定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但这在同时也增加了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会计准则是准则的利益相关方面相互博弈的产物,具有不完全性,我们可以参照的趋势,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可供选择的和方法,以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范围石降低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降低会计风险。这并不是说会计准则应对各类具体业务在全国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间作出完全一致的规定。这样做不必要,也不可能。但笔者认为,会计准则应不同行业共同业务做出统一的规定;对不同行业或不同规模企业特有的业务做出分类规定,某一个企业只能适用于其中一类情况;如对,应根据该资产所含的预期形成方式进行选择;对各期使用程度大致相同的资产,可采用;对价值大、不经常使用的大型设备及汽车、船舶等运输工具,可采用;对一些技术进步较快的固定资产,可采用。这样既做到了统一性,又兼顾了灵活性。同时,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透明度要求所有有关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中重要事项必须在财务报告中充分披露。所谓重要事项是指如不加以说明,就会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发生误解,影响其决策的事项。这一点对于非常重要。
  5、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及早发现、识别和控制会计风险,防止各种错弊的发生。
  是组织为保护其资产安全,保证信息的完整和正确,促进经营管理政策得以有效实施,提高经营效率,控制,防止舞弊行为发生并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项重要的与方法。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能使某些会计风险更易于发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某些不可控制的会计风险变为可控制的会计风险,降低会计信息失真的程度。
  6、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降低会计行为风险。
  通过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并建立和加强持证上岗制度,使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得以保证,以降低会计人员在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或由于对会计准则、制度的理解偏差所导致的风险。
魏春兰.浅析折算风险对企业财务的影响.财会月刊会计版2001年7期
朱文,张毅.会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4期
孙晓辉,陆迁.浅析企业折算风险的管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商场现代化2009年3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8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本条目相关文档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
评论(共4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转换风险"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