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苏马特糖杀马特贵族是什么意思做的

| 520: 源站返回未知错误
-- Event ID: 237d225e
如果您是网站管理员,点击查看。如需网站监控,可以使用。
您的浏览器
百度云加速美食无处不在 单机游戏中的饮食文化盘点
  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游戏的虚拟世界里,“饮食”这一文化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游戏中登场的食物料理有很多种,玩家们在玩游戏的时候有没有曾经“想吃”的东西呢?下面我们就以“套餐”的形式给大家列举几种较为常见的食物,肚子饿着或者吃得太饱的玩家要慎入哦,小心看完反胃。
单机游戏中的美味饮食 让你胃口大开欲罢不能
  首先是来自《辐射3》中的Nuka-Cola Quantum餐前酒。这酒不仅仅是泛着蓝光而已,连说明文字上都写着“卡路里2倍、碳水化合物2倍、咖啡因2倍以及味道2倍!”的字样。由于入手困难,所以喜欢的人也有很多,看上去味道就很强烈,不过越危险就会越好奇,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尝尝看!
Nuka-Cola Quantum餐前酒
  接着是任天堂系列家用掌机中最出名的《超级马里奥兄弟》。果然游戏中最具代表性的前菜非这蘑菇莫属,究竟应该怎么吃,或者好不好吃倒是无所谓,不过如果吃了之后身体会变大,这个效果还是很赞的。话说这玩意的原形是不是有名的毒蘑菇“毒蝇伞”啊,吃了之后会不会食物中毒呢……玩家毒抗性不强可别乱试哦!
  第二道前菜是来自《辐射:新维加斯》,西部大陆代表料理就是“西部大陆蛋卷”了,把人型变异螃蟹缪坦特包在雷库鲁克的肉片和戴斯库罗的蛋饼里,酱料采用迷之果实马特果,配通心粉和起司一起吃。戴斯库罗的蛋很难搞到,味道堪称一绝,你不想尝尝看吗?
西部大陆蛋卷
  鱼料理是来自《丧尸围城》系列中的王鲑鱼。这种鱼生活在北美洲,体长有50cm左右。不仅仅可以食用,在游戏里还经常被拿来当做武器,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品种,其作为武器的威力有球棒的2.5倍左右。实用方法很简单,生咬也可以,火烤也可以,这里教给大家一个小窍门,在食用之前,先用它去狠揍僵尸一顿,会使肉质变得更加松软可口。
  前几种食物似乎有些重口味,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充满和风的Wii游戏《胧村正》中的月见乌冬。喝一口热气腾腾的汤汁,配合滑溜溜又有弹性的乌冬面条,虽然只是简单的材料却别有一番风味。保留传统乌冬制作方法的面汤可以喝到最后,荷包蛋最初是汤黄儿的,起初搅开就成了蛋花,直接吃会有嫩滑的口感,而留到最后则会变成溏心荷包蛋,怎么吃随你喜欢!
  终于到压轴菜了,这是来自《上古卷轴5:天际》中的肉料理“猛犸肉排”。说起来,猛犸肉最好吃的部位肯定要属鼻子了,直接取其鼻肉在火上烤一下就吃才是最正确的方法。调味只要放少许盐就可以了,口淡的玩家几乎可以不用放盐,因为猛犸鼻子里那层粘液就有淡淡的鲜咸味。鼻肉中无骨,食用起来相当方便,胶质很多,有助于美容。
  餐后甜点是来自《传送门》中的蛋糕,这巧克力蛋糕外面拥有巧克力外皮,表面奶油底座上还放着一颗颗红彤彤的大樱桃。看上去就给人一种非常美味的感觉,从中间的断带看来,中间似乎是夹了水果或者布丁层的,中间只有一根蜡烛,究竟是什么人才有吹蜡烛的特权呢?
巧克力蛋糕编辑:lolo
& 11:07:55
& 12:18:09
& 14:03:32
& 12:12:29
& 13:44:58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我文现在队中的这位决不是马特里_尤文图斯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63,312贴子:
我文现在队中的这位决不是马特里
真正的在,只是他们被互相易容。
感觉两人在队内的角色很...
HI!这里是没啥存在感的...
乘着5.9号杭州本地举行...
作为成职巴神,我将全程...
巨人7都打不过。
这里是来自甲骨文的89小...
我是阿萌,你好,本片男...
其实这个是阿毛里。
留名,马特里不行
马特里真不行···
哈哈哈哈哈
这是杰克逊
其实他是托雷斯。红军真是好基友
"我文现在队中的这位决不是马特里"查帝忍着下体剧痛道
其实你们都被骗了~查帝不过是想骗回复而已
查帝:这不是马特里,老子不能切!!!
查公公终于出来解释缘何在自己刚说完进球切JJ之后 TMD马特里又进球了
是的,是这样的
查帝忍着剧痛切掉JJ后道。这不是我的JJ。是马特里的。
查帝切的JJ卖了买的爱疯?
给查帝跪了,这种理由也想得出来。。
马特里真不行,才切了查帝两次JJ。
真正的马特里早就在去年退役了
马特里和托雷斯互换身体了
红军好丽友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第二节 地理位置和环境决定了世界各地的历史发展历程 - 简书
下载简书移动应用
写了495460字,被365人关注,获得了665个喜欢
第二节 地理位置和环境决定了世界各地的历史发展历程
某地区的地理环境,即大致的气候和地表特征,决定这个地区的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此地的地理位置,决定和外界的联系状态,进而决定此地人类的认识水平,文明水平。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二者最后决定了此地区历史发展历程。至于人为方面的因素,世界各地的人类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属于人这样的主体而存在,每个人都是“我”的“自我”和“非我”这一对矛盾对立统一体,每个人的行动的力量都来自这一对矛盾对立统一体,每个人的存在都根据这个矛盾规律,即,当“自我”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自我”和“非我”的矛盾就会产生推动“我”去行动的力量,当“自我”的需要得到了满足,“自我”和“非我”就不会产生矛盾,也就不会产生行动的力量。这是全人类任何人的存在的普遍本质和规律。既然世界各地自古至今的人类都有如此一致的本质和规律,那么,导致世界各地之不同发展历程的决定性因素,就只能是客观,这就是地理环境和位置。为什么在近代崛起的是西欧而不是其他地区?为什么中国没有如西欧那样在近代崛起?为什么日本最后赶上了近代崛起的末班车?中国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落后于世界的?对于诸如这样的问题,在这里,答案很明确,就是地理环境和位置决定论。西欧的地理环境和位置决定了西欧在近代的崛起。先说西欧的地理环境。西欧大体上位于北纬40度到55度之间。这个纬度区间属于温带气候,在寒冷的冬季和早春,非常缺乏可供采摘的植物,这样的环境决定了这里绝对不适合早期原始人类采摘捕获为生。采摘捕获在本质上类同于其他动物。人类的生存,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即温饱。对于早期原始人类,依靠采摘捕获可以填肚子,而冷暖则只能完全取决于环境。温带有寒冷的季节,热带太热,亚热带成了早期原始人类主要的生存活动地区。而且,不只是原始人类喜欢亚热带,很多的动植物也喜欢这里,亚热带为原始人类提供了非常丰富多样的水果以及小动物。随着原始人类数量的增多,或者由于战争,总有一些原始人类被迫离开自然条件最好的亚热带,而逐渐扩散到温带。到了温带,他们遇到了两个难题,其一是有寒冷的季节,怎么解决温暖,其二是可供采摘的食物比较少,怎么解决吃饱。可以断言,在农业和定居这样更高级的生产生活方式出现之前,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一波又一波被赶出亚热带的原始人,不是冻死就是饿死。但是,正是因为温饱问题得不到解决,原始人类的“自我”和“非我”的矛盾产生了驱使他们寻找解决办法的强大动力。在以万年为计的漫长岁月里,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实践和经验积累,终于他们掌握了农作物的培育和种植,掌握了编织御寒的衣物,掌握了用火,掌握了建造固定居所。这是人类进化史上的最关键的一步。之前,人类只能如其他动物一样被动地适应自然而生存,而在农业之后,人类掌握了可以主动地适应自然生存的本领,在认识和实践上,跨过了从完全被动到开始主动的最关键的一道鸿沟。有了农业这个本领,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范围更加的广泛了。在掌握了农业的原始人类看来,依靠采摘捕获生存的人简直无异于一般的动物。必然地,这些高级的农业原始人势必和低级的采摘原始人之间发生过血腥野蛮的冲突。结果,胜利的农业人把农业扩展到亚热带,幸存下来的采摘人类痛定思痛,开始学习和接受农业。谁能说这些后学者就始终处于落后呢?总有一些后进者非常的幸运,他们所停留的地方将会有更好的东西注定将被发现,那就是金属。总有一些地方,现在说来,应该是金属储藏丰富的地区,掌握了初级农业生存的某些原始人类,终于有机会发现了金属,终于最后把这些金属做成了一些简单的工具,结果,可想而知,这些金属工具的效率根本不是石器、木棍可以相比的。青铜比铁等更容易熔炼和加工,青铜金属工具的使用是农业出现之后人类的第一个最重大的技术革命,相应地,也带来了经济和政治方面的革命。可以推想,这些原本后来掌握农业的人们在使用金属工具进行生产生活之后,生活质量和各方面的实力都远远超过使用新石器务农的群体。两者之间必然发生战争,胜利者把新的生产方式扩展到原来新石器的地方,失败的幸存者被迫在新的地方开始学习接受胜利者的生产方式。再经过漫长的时期之后,某些地区的人类,也许就是原来的失败者的后裔,又发现了比青铜更好的东西,这就是铁。铁虽然比青铜更难加工,但是具备更强更硬更锋利的性能。铁制工具的使用是人类历史上自青铜工具之后最重大的技术革命,相应地,也带来经济和政治方面的革命,如同当初青铜工具代替石器一样。人类可以活动的范围更加的广大,人类文明将在更广大的地域传播、交流、发展。当然,从石器到青铜工具,再到铁制工具的过程中,相应地,或者相随地,在各个方面,比如纺织,建筑,畜牧,交通工具,武器,数学,医疗,农业,天文历法,手工业,经济,政治组织等等,人类都会有相应的进步。这样的进步有两大构成,其一是在某种客观环境下自发逐渐产生的,其二就是外来的影响。二者相辅相成,不断地推动人类整个的文明水平的进步。自公元前6世纪开始,在欧洲中部日耳曼尼亚广阔土地上住着许多语言相近生活习俗相似的部落。这些部落被古代希腊人、罗马人称为日耳曼人。古代作者最早提到日耳曼人的是希腊旅行家马赛里亚(即今法国的马赛当时是希腊殖民地)的皮提亚斯。约在公元前325年,他曾到过欧洲北部海岸。他说在波罗的海沿岸聚居着条顿人。条顿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对日耳曼人记述较详细的是恺撒和塔西托。据凯撒的《高卢战记》记载,当时的日耳曼人生活在原始氏族部落社会,对农业不热心,食物也非农产品,而是狩猎和畜牧产品。也不定居,经常迁移。可见,当时的日耳曼人还处于原始游牧状态。凯撒之后约一个半世纪,罗马历史学家塔西托于公元98年编写了一部关于日耳曼人的著作《关于日耳曼人住地和起源》。从该书可知,在塔西托生活的时代,日耳曼人停止了流动,开始定居下来,开始了农业,不过畜牧业也很重要,牲畜依然是财富的标志。塔西托明确指出日耳曼人既不经营果园,也不种植菜园,他们的土地只是用于种植谷物。他们穿着亚麻和兽皮衣服,住着粘着土的圆木房。氏族首领和其他贵族占有大量好的土地,已经有了奴隶,氏族贵族会议权利很大,可以决定一切事情。公元前2世纪,日耳曼人和罗马人已开始有了冲突。公元前2世纪末,森布里人和条顿人侵袭意大利,震动了罗马。在高卢、多瑙河一带成为罗马的行省后,大量罗马人涌入日耳曼地区,剥削奴役日耳曼人。公元9年,罗马军队撤回到莱茵河西边。在与罗马的接触中,日耳曼人吸收了古罗马的一些先进之处。日耳曼地区是连接南欧和北欧、地中海和波罗的海的古代商路必经中间地带。从多瑙河中游离温多帮内(今维也纳)不远的卡尔嫩特起,溯马尔赫河(磨拉瓦河)而上,便能进入奥得河和维斯拉河流域。古罗马的商品通过这条商路运往北欧,北欧的琥珀等商品由此运往南方。所以这条古商路被称为“琥珀商路”。这里就要说到西欧的地理位置。虽然现在一般把西班牙、希腊、意大利南部一带也划到西欧,但是,更准确地说,这些地中海沿岸地区的环境和位置与法国、英国等有着显著的不同,称为南欧更为贴切。这里的环境比北方更适合较早人类的活动,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以及希腊、克里特岛成为北非、西亚、中东文明影响欧洲的第一线。这就是为什么希腊以及古罗马在古代能够成功崛起的主要原因。公元330年,君士坦丁把罗马帝国的首都迁到比较富庶的东部的拜占廷,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提奥多西皇帝死后,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帝国归他的长子阿卡狄统治,西部帝国归他的次子霍诺里乌斯统治。公元476年,日耳曼雇佣军首领奥多亚克废除了西罗马皇帝罗末洛(475-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说起来,和当时的中国也有关系。自战国时期开始,游牧匈奴部落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边患,燕赵秦筑长城就是为了抵御匈奴。公元前1世纪左右,匈奴分为两部分,南匈奴和汉朝和亲,比如著名的王昭君出嫁单于(公元前51年)。南匈奴得到汉朝允许入居塞内,分布在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西部地区和汉人杂处。北匈奴被汉朝(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军队打退到今新疆一带,势力大减,被迫向西流落,途中又与中亚草原其他族群部落打仗,打败了黑海北岸的阿兰人,在顿河东边的草原上,又与东哥特人部落交上了火。东哥特人原来在德涅斯特河和顿河之间。德涅斯特河直到喀尔巴阿山之间是西哥特人,他们已经是罗马的邻居。匈奴人粉碎了东哥特联盟,也迫使西哥特人西退。376年,西哥特人来到了多瑙河一带,之后得到罗马政府的准许以同盟者身份迁居到麦西亚(今保加利亚)。不过,西哥特人遭到罗马的严重剥削,经常发生抗争。5世纪初,在罗马奴隶的帮助下,西哥特人攻陷了罗马城,不久踏遍意大利全境。同时,日耳曼集团中的汪达尔人、苏维回人和萨尔马特部落的阿兰人联合进攻高卢,后又打到西班牙的西部和南部。随后,在412年,西哥特人也进入高卢,415年攻入西班牙,打败刚刚占据这里的阿兰人。罗马皇帝为了酬谢西哥特人肃清西班牙之功,便正式把高卢的土鲁斯和波尔多城封给西哥特人。419年,西哥特人在这里建立西哥特王国,随后,把首都又迁到了托勒多,建立了西班牙国家。比例牛斯山以北地区逐渐为法兰克人占领。汪达尔人被西哥特人赶过了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北非。440年左右,勃艮第人在罗纳河和索恩河流域建国,首都就是今天的里昂。这样,到5世纪中叶,罗马帝国在西欧的领土仅剩意大利,其他地区均被这些后来的民族占居。476年,日耳曼雇佣军首领奥多亚克废除了西罗马皇帝。东罗马政府就唆使东哥特人进攻奥多亚克王国。可狡猾的东哥特人却只用三年时间便占领了意大利及现今瑞士等地。东罗马嫉恨东哥特人占领意大利,于是和东哥特人开仗,打了二十多年,终于打败了东哥特人,于554年,意大利成为东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可是意大利的平民却过上了坏日子,被哥特人解放了的奴隶又成为奴隶,平民新分有的土地被先前的奴隶主夺回,依然维持着奴隶制度。不久,日耳曼人的另一支论巴德人占领了意大利北部,建立了伦巴德王国。这样,拜占廷的统治只剩下意大利南部地区和西西里岛。罗马名义上归拜占廷所有,实际却被基督教教皇掌握。蛮族成功地占领西欧是古罗马奴隶制经济衰末时期发生的频繁的奴隶起义的必然结果。日益增长的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奴隶价格上涨,而奴隶又没有积极性,生产效率低,因此奴隶主获利不多。在频繁的奴隶大起义中,许多奴隶主被杀死。因此养许多奴隶不仅挣不了钱,而且随时有被起义的奴隶杀死的危险,因此,奴隶主对奴隶制经济也失去了兴趣。经济衰退,战乱频繁,许多贫苦平民和奴隶日益不满贵族的统治,因此并没有帮助统治者抵抗蛮族的入侵。蛮族军事贵族们没收了奴隶主的土地,释放了奴隶,把土地封给了有功的人。得到土地的人显然已经清楚不能再用奴隶制的方式经营,于是采取交租的方式借给平民,平民有了人身自由,也乐于接受这种方式。就这样,新到的蛮族建立了政权后,顺应当时形势,废掉了奴隶制,如此,便开始了西欧的封建制社会。西欧大陆封建社会早期是法兰克王国,之后,许多封建采邑领地势力逐渐兴起,加洛林帝国开始瓦解,到9世纪后期,形成了法兰克、德意志、意大利三个国家,而这就是现在的法国、德国、意大利的正宗先祖。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古罗马的文明水平基础上建立起来而继续发展的。有意思的是,古罗马虽然是在古希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古希腊文明中最有价值的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和科学却由于违反了早期基督教教义而被古罗马帝国严禁,导致12世纪之前,西欧人根本不知道有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38年,希腊北部兴起的马其顿王国大军与希腊同盟军会战于中希腊,即著名的喀罗尼亚战役,结果,希腊失败。马其顿大军南下伯罗奔尼撒。第二年,科林斯会议标志着马其顿对希腊的征服,军事专制政体取代了雅典的民主制,不过,此时,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已经基本完成,雅典的民主制已成功实现了其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使命。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从波斯手中夺取了小亚细亚,第二年,在叙利亚的伊苏斯打败波斯军,之后,横扫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和埃及。在埃及,亚历山大被尊为太阳神之子、法老的合法继承人,亚历山大在尼罗河的入海口建立了一座新城市------亚历山大里亚,古希腊地区的社会名流涌入该城,亚历山大里亚随即成为一个经济文化中心。亚里士多德死后,他创办的吕克昂学园一直存在,但学者们的主要兴趣集中到了对具体事物的研究。后来,哲学中心移到了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也就来到了埃及。随着宗教势力兴起,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违背宗教理论,受到了排斥,几乎无人问津,逐渐兴起的是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新柏拉图主义。直到他死后近三百年,漫步学派的第十一位领袖安德罗尼科整理编纂的第一个关于亚里士多德学问的正式版本才流传于世。公元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大肆镇压异教异端,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是基督教理论的天敌,可想而知,在基督教专制的古罗马帝国地区,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遭到严重的排斥,几乎绝迹。公元5世纪末,蛮族入侵,蛮族中最强大的法兰克王国在基督教教会的支持下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封建制国家,西欧开始新的发展。基督教教化着西欧人,但绝对不会告诉西欧人半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祸不单行,在东罗马帝国,亚里士多德思想也很快遭到灭顶之灾,公元六世纪初,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认为亚里士多德哲学有违教义,遂下令禁止研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辗转流入阿拉伯帝国后,才受到青睐古希腊文化的阿拉伯人的尊崇,同《古兰经》一样被视为真理,直到十二世纪,才逐渐传入西欧。所以,在公元12世纪之前,西欧人不知道亚里士多德。他们的哲学是符合基督教统治利益的以柏拉图理念论为基础的神学哲学。”(引自《存在是什么》,P39-40, 李东凯著,学林出版社出版)8世纪左右开始,在融汇了古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等等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阿拉伯继续创造发展了一系列的新的文明成果,到了12世纪,阿拉伯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文明水平最高的地区,比当时的宋朝的中国还要高。现在,很多人认为中国是从满清时期开始落后于世界的,其实,在12世纪,中国比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已经有了巨大的差距,看看到了13世纪,西欧人从阿拉伯那里得到的东西就能明白这样的差距。阿拉伯与西欧东边的拜占廷连年不断地打仗,结果,同属罗马教皇统治的西欧也卷入了同阿拉伯世界的冲突,乃至发生了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的直接原因是宗教上的冲突。1009年,哈基木曾下令拆毁圣陵教堂。1095年,教皇乌而班二世在法国东南的克莱蒙演说,鼓动信徒们“走上通往圣陵的道路,去夺取圣陵,使圣陵归自己所有”。1097年,大约有15万人,大致是法兰克人和诺曼人,会师于君士坦丁堡。他们都佩带十字徽章,所以叫十字军。当然,并非所有参军的都出于宗教动机,对于更多的西欧人来说,宗教只是个幌子。有的人希望立功封侯,有的为了商业利益,有的干脆就是去劫掠发财,再有就是一些犯人。战争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征服时期,到1144年。第二时期是穆斯林的反攻期,阿拉伯名将萨拉丁取得辉煌胜利。第三时期大致经过整个十三世纪,1291年,十字军丧失了在叙利亚的最后的据点。在长达将近三百年的十字军战争期间,西欧人逐渐见识到了阿拉伯的繁荣富强,引进了许多阿拉伯的物产和技能。阿拉伯的香水、香料、丁香、胡椒、蔗糖、姜等物产深受西欧人的喜爱。蔗糖的英语名称是SUGAR,源于阿拉伯语的SUKKAR。十字军带回了风车、筒车、毡子、毯子、细布、缎子、华盖、锦缎、素纺、天鹅绒、绸子、玻璃镜、驼绒、念珠、漆器、染料、瓷器及各种金属工具。战争让贫穷的西欧人见识到了阿拉伯的富庶,意识到自己的落后,引起西欧人对东方的羡慕渴望和贪欲。更多的知识是从西班牙和西西里岛传入西欧的。自1085年基督教徒收复了托莱多后,由于雷蒙一世大主教()的倡议,在这儿成立了一个正规的翻译学院,欧洲人开始翻译阿拉伯文献。在年间,这个学校培养了大量的翻译人才。欧洲各地的学者被吸引到这里来,有从不列颠岛来的,如苏格兰人迈克尔-斯科特(卒于约1236年),在托莱多翻译了比特鲁吉的《天文学书》和亚里士多德的《天地》(有伊本-鲁世得的注释)和由伊本-西那注释的亚里士多德的动物学。切斯特人罗伯特于1145年完成了花拉子密的代数学的第一个译本,和达儿美喜阿人赫尔曼于1143年完成了《古兰经》的第一部拉丁语译本。在罗杰-培根之前,阿得拉的名字是英国科学界最伟大的名字。他曾到过西班牙、西西里和叙利亚,1126年,把麦里贴的天文历表翻译成拉丁语,这些图表以花拉子密的图表为蓝本,其中包括正弦表。他还翻译了许多数学和天文学的论文,在很长的英国阿拉伯学专家的名单上,他是第一名。克利摩那人热拉尔,在1187年去世前共翻译了七十一种阿拉伯语著作。其中有拔汗尼所译的托勒密的《天文打集》、法拉比所注的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载海拉威的《医学宝鉴》和伊本-西那的《医典》和拉齐的《曼苏尔集》。这些文献从托莱多经过比利牛斯山,再通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洛林 、德国,还横跨海峡到了英国。另外,在法兰西东部的克律尼在12世纪也曾成为传播阿拉伯学问的一个重要地方。北方的日耳曼国王和在西班牙的穆斯林君主经常互派使节加强文化交流。日耳曼人的国王奥托大帝曾早在953年就派洛林的僧侣约翰为使节到当时的阿拉伯国家西班牙。约翰在科尔多瓦驻了差不多三年,带回了许多阿拉伯著作。西西里岛先被阿拉伯人占领,后又被诺曼人征服,这样,西西里岛成了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混合地区。阿拉伯的许多东西从这里传入西欧。西西里岛的统治者佛雷德里克二世,还统治着德国,还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头衔。在1225年与耶路撒冷的女继承人伊莎贝尔结婚后又成了耶路撒冷的国王。这个当时的基督教世界最高的行政长官是个阿拉伯文化迷,无论在私人生活习惯还是公务方面,他几乎就是半个阿拉伯人。他鼓励学习阿拉伯知识,保护阿拉伯方面的学者。在他的宫廷里,他邀请了许多学者来做实验研究。比如,他从埃及邀请了专家,试验用太阳孵化鸵鸟蛋。迈克尔-斯科特也曾受他的支持完成了亚里士多德的动物学的翻译。1224年,佛雷德里克二世创办了那不勒斯大学。大学的图书馆里吸收了许多阿拉伯语著作。亚里士多德和伊本-鲁世德的著作译本被当作教科书。有许多的译本还被寄到巴黎大学。著名的意大利神学学者托马斯-阿圭那就是那不勒斯大学的毕业生。他后来以亚里士多德哲学为基础建立了新的基督教神学哲学,推翻了奥古斯丁的以柏拉图哲学为基础的基督教神学哲学。除了文献,许多工艺技术、音乐、乐器也是从西班牙和西西里岛传入西欧。意大利的第一批纺织工人就是从西西里岛获得技术知识和设计样本。欧洲语言里的许多行话、名词都是由阿拉伯语音译过去的。总之,阿拉伯人所传承、发展起来的所有文明成果如天文学、动物学、植物学、地理学、化学、物理学、医学、亚里士多德哲学等等都统统地传入了欧洲。西欧一下子从亚欧大陆最落后的地区变为文化最先进的地区。阿拉伯的文明成果成为西欧近代发展之前的坚实的文明基础,可以说,正是从阿拉伯传入的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为西欧人冲破基督教束缚走向理性认识奠定了基础。之后,经过文艺复兴和一系列宗教改革,西欧人终于从14世纪开始了自己的发展,并且很快开始了几百年的创新和发展,而能够在近代成功地崛起。东西贸易中心从阿拉伯人手里转到地中海之后,意大利、法国南部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许多贸易手工工场发达的城市,带动了欧洲其他几个贸易区的发展,有北海和波罗的海贸易区、汉洒同盟、罗斯贸易区、不列颠贸易区。意大利商人在英国设立了许多商号,将东方的香料、丝绸、珠宝首饰、瓷器和茶叶运往不列颠,同时在当地收购羊毛、呢绒和矿产品运回到地中海贸易区,不列颠的优质羊毛就是佛罗论萨上等呢绒的重要原料。这些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封建社会的西欧各国逐渐兴起了工商业阶层。大西洋沿岸的西欧地区自然成为海外探险的发动地区。从地中海开始,有三条通向东方的商路。一条是北路,从地中海北岸东行到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再越过土耳其,沿黑海、里海、经伊朗、阿富汗,到达中国;一条是中路,从地中海东岸叙利亚一带经两河流域到波斯湾,过阿拉伯海到达印度;第三条是南路,自地中海南岸经埃及下红海,过印度洋到印度。可是,在14世纪,曾经统治欧亚大陆的蒙古王朝集团衰败之后,欧亚大陆交通线陷入瘫痪,以上商路受阻,特别是土耳其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后,控制了地中海的商路,在海上大肆劫掠,东西方贸易严重受阻。而中南商路依旧被阿拉伯人控制,如此,西欧人的东西贸易之利益得不到保障。为了摆脱土耳其、阿拉伯人对商路的控制,西欧人开始寻找新的通向东方之路,海外探险开始了。在15世纪,由于吸收了阿拉伯的文化,集中国的、印度的、阿拉伯的、古地中海地区的优秀文明成果于一身,西欧人已经具备了航海所需的技能知识,并且发展出新的火药武器,很快就出现了武装探险船队,开始海外劫掠。率先干这行的必然是大西洋沿岸的国家。葡萄牙率先开始海外探险。终于在1498年,达-迦马饶过南非的好望角到达了南亚西海岸,打通了从欧洲通往印度的新航路。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1492年,哥伦布到达了中美洲。1519年,麦哲伦的船队自西班牙出发越过大西洋,绕南美最南端进入太平洋,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在战争中被杀,余众继续渡过印度洋,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返回了西班牙,人类第一次环球航海取得成功,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又一个重大的分水岭。“地圆之说”被证实,开辟了全球航路,世界贸易中心一下子从地中海转到了西欧,将极大地促进西欧经济以及各个方面的大发展。地理大发现之后,与其说是东西贸易,不如说是劫掠全世界。西欧的商人身份几乎也成了强盗,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在全世界开始了殖民掠夺,随后,荷兰、英国、法国等大西洋沿岸国家相继加入,互相开仗、抢掠世界。世界各地大量金银流入欧洲,导致物价猛涨。据统计,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末,全欧洲的黄金储量由55公斤增加到119.2万公斤,白银储量由700万公斤增加到2100万公斤。由于物价上涨,工商业阶层获利巨大。而按照传统方式收租剥削的封建地主的实际收入不断减少,财富和地位迅速下降。大量农民也逐渐转向工商业。同时,大力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极大促进了对具体事物的科学研究,促进了反抗宗教专制的一系列宗教改革运动,提高了人们的自信心,增强了人民争取自由、平等的意识,在思想、文化、宗教、政治各个方面为推翻封建专制政权奠定了基础。所以,西欧人为什么能在近代崛起,和阿拉伯人为什么在8世纪以后创造出伟大的文明成果,和古希腊为什么成功崛起,古罗马为什么能成功崛起,根本道理和原因,都是因为各自的地理环境和位置决定的。而且,即使在西欧,不同的国家之发展也有先后,也有后来居上。即,先是南欧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的发展,再有荷兰、法国、英国的发展,最后,英国又成为在近代第一个成功崛起的欧洲国家,再之后,欧洲内陆的其他国家受影响而顺次发展起来。欧洲中部毕竟是西欧的领居,在文化上、宗教上本属一体,而且还有错综复杂的王室婚姻关系,因此,西欧必将带动欧洲中部地区的发展。中部地区国家的专制统治者在与西欧国家的交往、冲突中意识到了自己的落后,于是自上而下地开始了有利于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改革。比如,在18世纪中后期,奥地利、普鲁士、俄国的统治者都曾进行过开明改革。奥地利女皇玛利亚-特利萨和她的儿子约瑟夫二世进行了多方面改革。第一,推行土地改革,逐步给农民人身自由和婚姻自主权、职业选择权;减少农民地租负担;限制领主的裁判权,取消地主担任国家收税人的权利。第二,宣布解散耶酥会和天主教修道院,没收其财产为国有,加强对教会的控制;实行宗教宽容政策,宣布天主教之外的其他基督教各派有合法地位,各派教徒与天主教徒享有同等的公民权利。通过以上两项改革,打击了封建领主和宗教贵族,给了平民更多的自由和权利,有利于平民进行工商业活动。第三,改组国家政府机构,完善行政管理系统,成立跨领地的地方政府,排挤地方贵族势力。这样可以打破阻碍工商业活动的封建割据,让商路畅通,逐渐形成全国统一市场。第四,将司法和行政分开,废止刑讯逼供,将司法和行政分开,是保护公民权利利益的根本措施。第五,实行募兵制,建立警察组织和常备军。经过这些改革措施,奥地利王国的工商业乃至社会综合文明水平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腓特烈二世为了使普鲁士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也进行了类似的开明改革。第一,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打击地方封建贵族,加强中央集权。第二,疏通道路、修筑桥梁、改善交通。第三,开办学校,发展教育,奖励科学研究,扶助艺术。17世纪中叶,俄国虽然是封建大国,但经济十分落后,农民生活悲惨,文化愚昧。为了摆脱落后面貌,于1689年开始掌握实权的彼得一世开始学习西欧,进行大规模的改革。改革行政机构,创建新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奖励出口,限制进口,派遣留学生到西欧学习,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简化俄文字,兴办报纸,提倡西欧生活方式。之后,俄国国力大增,1721年,打败了瑞典,夺取了芬兰湾、里加湾和波罗的海的大片土地,占据了大西洋的港口圣比得堡。之后,叶卡德林娜二世继续大力推进这些改革措施,终于让俄国成为近代欧洲的一个列强。俄国和中国接壤,遗憾的是,源自西欧的这一波近代发展之影响,到了中国,已经如强弩之末,没有任何力量能给封建专制文化高度发达的满清中国带来及时的改变,直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至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如大沙漠之南的非洲,与欧亚大陆更为隔绝的美洲和澳洲,在16世纪之后被陆续发现的时候,依然处于原始状态,根本原因,也是各自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导致的。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被以下专题收入,发现更多相似内容:
这是一个需要受邀才能加入的圈子。
留给那些认真严肃写文章的人。
想加入者请写申请帖,然后圈内人~~
圈子介绍:http:...
· 3975人关注
作为一个人,一个可以独立存在的自然主体,在人类社会中,应该怎样存在?怎样实现幸福的存在?本书以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为根本理论根据,以逻辑...
· 52人关注
没有怀疑,就没有进步。欢迎有一定道理的”怀疑“性质的文章,怀疑的越有道理,你就会越亮!
· 10人关注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选择支付方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杀马特是什么时候流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