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作图法求出工作台平面镜成像作图度误差

用千分表测量平面度误差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用千分表测量平面度误差
上传于||文档简介
&&用​千​分​表​测​量​平​面​度​误​差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水平仪检查工作台平面度误差如何计算
水平仪检查工作台平面度误差如何计算
应该是&pre&建议用水平仪前后左右调水平倒正负0.02mm,钳工用的,各大工具店都有卖 &/pre&
平面度误差是指被测表面对理想平面的变动量,而理想平面的方位应符合最小条件,即其方位应使被测表面对理想平面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这是什么意思呢?假设我们测得一个面内4点的高度,取其中3点构成一个平面,另一个点偏离这个平面的距离(注意是距离不是高度,也就是说这点到平面的垂线的长度)就是这个点的平面度误差。那么我们取那3个点比较好呢?原则就是要使得取了3个点后,剩下一个点的平面度误差最小。这是根据形位公差国家标准规定的,是唯一的平面度计算方法,并不存在你所问的“平面度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几种?”。如果你问的意思是平面度常用的测量方法,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一、标准平面法。这类方法需要实物标准作标准平面。1.平晶法,又叫等厚干涉法。2.平板测微仪法。二、标准直线法。1.水平面(仪)法。2.对角线法。各种方法的详细内容请查阅相关书籍。
<span class="support" topicId="0d30f61bc50acc78" followupId="0d30f61bc50acce <span class="against" topicId="0d30f61bc50acc78" followupId="0d30f61bc50acce&#xe621; 上传我的文档
&#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基于中心法的圆形工作台平面度测量
planeness measurment based on center method of.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基于中心法的圆形工作台平面度测量
planeness measurment based on center method of circular workbench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4:48:31|
文档星级:&#xe60b;&#xe612;&#xe612;&#xe612;&#xe612;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基于中心法的圆形工作台平面度测量
planeness measur
官方公共微信平面度误差各种评定方法的比较
平面度误差是形位误差项目之一,其测量与评定无论是对有平面度公差要求的零件合格性的判定,还是对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都有着重要意义。国家颁布的5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6(GB/T
)标准规定:平面度误差是包容实际平面或实际平面任何一个指定范围,且距离为最小的两理想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即平面度误差的评定结果必须符合最小条件。目前,平面度误差的评定方法主要有最大直线度法、对
角线法、三点法、最小二乘法、最小区域法等。本文主要介绍以上各种评定方法的原理,并采用同一组数据对各种评定方法的评定精度进行比较,从而得出选择平面度误差评定方法的基本原则。
&&平面度误差的测量方法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类[1]。直接法是将实际被测平面与理想平面直接进行比较,以得到被测平面的平面度误差。理想平面通常采用比被测平面精度高1~2级的平板工作台或平晶工作面代替。由于直接法不能得到被测对象平面度误差的精确值,因此一般不作为合格性检验和仲裁检验的方法,只在生产现场使用。间接法是利用数据采集设备(如合像水平仪、自准直仪或三坐标测量机)采集被测平面上有限点的坐标数值,
然后利用某种评定方法通过计算得到平面度误差。只要测量采样点布置合理,数据采集准确,评定方法得当,该方法能获得被测对象平面度误差的精确值。因此,间接法常用于合格性检验和仲裁检验。影响平面度误差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主要包括数据采集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测量采样点的布置以及评定方法等。本文不涉及数据采集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和测量采样点的布置对平面度误差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只讨论各种评定方法对平面度误差结果的影响。
(1)最大直线度评定法
&平面度误差的最大直线度评定法原理是将被测平面内所有直线中的最大直线度误差值作为平面度误差。如图1所示,被测平面为100mm@100mm的正方形,测量采样点在被测正方形内等间距均匀分布,测量序号依次为A,B,C,,,I(见图1a),各测点Z坐标的相对坐标值单位为Lm(见图1b)。根据最大误差法的评定原理,被测平面内有6条直线AC、DF、GI、AG、BH、CI、AI、CG,其中直线CI的直线度误差值最大(见图2),故该平面的平面度误差
评定结果为12Lm。
(2)对角线评定法
平面度误差的对角线评定法原理是将实际被测平面的测量采样点数据经一定形式的线性变换(各测点的Z坐标值同时加或减某一数值,各测点坐标值相对于某一轴旋转),使变换后平面两对角线上的Z坐标值分别相等,以同时平行于两对角线的平面作为理想平面,对被测平面的平面度误差进行评定。仍以图1b的测量数据为例(为便于比较,以下各种评定方法皆采用该组数据),其变换过程见图3。首先以图3a所示的作为回转轴,将C点的Z坐标值减去115Lm,G点的Z坐标值加上115Lm,得到图3b的数据;再以图3b所示的0-0作为回转轴,将A点的Z坐标值减去3Lm,I点的Z坐标值加上3Lm,得到图3c的数据。由图3c的数据可见,被测平面对角线AI上A点和I点的Z坐标值都是+2Lm,对角
线CG上C点和G点的Z坐标值都是+615Lm,符合对角线法。平面度误差评定结果为1115Lm。
(3)三点评定法
平面度误差的三点评定法原理是将实际被测平面的测量采样点数据经一定形式的线性变换(各测点的Z坐标值同时加或减某一数值,各测点坐标值相对于某一轴旋转),使变换后平面最外层区域3点的Z坐标值相等,以该3点形成的平面作为理想平面,对被测平面的平面度误差进行评定。变换过程见图4。首先以图4a所示的0-0作为回转轴,将C点的Z坐标值减去115Lm,G点的Z坐标值加上115Lm,得到图4b的数据;再以图4b所示的0-0作为回转轴,将A点的Z坐标加上115Lm,I点的Z坐标值减去115Lm,得到图4c的数据。由图4c的数据可见,被测平面最外层的3点A、C、G点的Z坐标值都是+615Lm,符合三点法评定原理,平面度误差评定结果为12Lm。
(4)最小区域评定法
平面度误差的最小区域评定法原理是,必须保证两个与理想平面平行的平面包容实际平面采样点数据且距离为最小。对于被测平面采样点为9点均布的情况,经线性变换后的数据应满足交叉准则、三角形准则或直线准则之一,所得平面度误差的评定结果应满足最小区域条件。变换过程见图5。首先以图5a所示的0-0作为回转轴,将C点的Z坐标值减去115Lm,G点的Z坐标值加上115Lm,得到图5b的数据;再以图5b所示的0-0作为回转轴,将A点的Z坐标值减去1Lm,I点的Z坐标值加上1Lm,得到图5c的数据。由图5c的数据可见,被测平面上两交叉直线CG和BF的Z坐标数据分别同时为最大值+615Lm和最小值-4125Lm,符合最小区域评定法的交叉准则,平面度误差评定结果为10175Lm。
(5)最小二乘评定法
平面度误差的最小二乘评定法原理是测量结果的最可信赖值应在残余误差平方和为最小的条件下求出[2]。平面度误差最小二乘法评定的关键在于根据测量采样点的数据拟合出最小二乘平面。被测实际平面的测量采样点数据为(xi,yi,zi)(i=1,2,,,n),设规范化最小二乘平面方程为:z=Ax+By+C,其中A,B,C为待求系数,残余误差为:Ei=zi-(Axi+Byi+C)(i=1,2,,,n),最小二乘法的目标函数为:J(A,B,C)=Eni=1E2i,约束条件为:J(A,B,C)ymin。为满足约束条件,必须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平面度误差的检测及数据处理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作台平面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