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中煤 郭沫若诗歌中都有哪些意向以及象征意义

5.《炉中煤》在诗中,作者将( )比喻成( ),把自己比作炉中的煤,新颖而独特.6.诗歌每节都以“啊,我年青的女郎!”一句开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7.诗人以“炉中煤”为标题,有什么用意?_百度作业帮
5.《炉中煤》在诗中,作者将( )比喻成( ),把自己比作炉中的煤,新颖而独特.6.诗歌每节都以“啊,我年青的女郎!”一句开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7.诗人以“炉中煤”为标题,有什么用意?
5.《炉中煤》在诗中,作者将( )比喻成( ),把自己比作炉中的煤,新颖而独特.6.诗歌每节都以“啊,我年青的女郎!”一句开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7.诗人以“炉中煤”为标题,有什么用意?
本来我想发自己写的答案的,但是担心老师说.就发了网页答案 1.祖国 年轻的女郎2.这首诗构思自然新颖,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独特想象,以煤自况,寄寓着诗人以身许国、积极进取的爱国情怀,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自我觉醒,也体现了诗人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本诗把祖国比做“女郎”是吸取了我国传统诗歌的精华做为养分,继承和发扬了屈原《离骚》中美人香草之喻,使意境甘美浓郁,便于表达深深的眷念之情.炉中煤本诗每节以“啊,我年轻的女郎”领起,从不同侧面倾诉,这种复唱手法,有一唱三叹之妙.全诗四节,每行三顿,一韵到底,在形式上统一、完整、和谐.3.炉中煤”的意象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第一,“炉中煤”的熊熊燃烧象征诗人愿为祖国献身的激情;第二,“炉中煤”黑色外表下“火一样的心肠”象征劳苦大众“卑贱.”的地位和伟大的人格,“炉中煤”既指“小我”,也指“大我”——诗人所代言的劳动人民;第三,“炉中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活埋在地底多年”以后终于“重见天光”,象征诗人不愿庸碌一生而渴望有所作为的愿望,也象征劳苦大众中潜藏的改造世界的巨大能量将要释放出来.“女郎”这一意象暗示诗人对祖国的爱有如情爱一般热烈,“年轻”一词则暗示了祖国在五四革命时代里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机.郭沫若在《创造十年》里说过:“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本诗中比拟的意义和作用.炉中煤“炉中煤”这一意象,熔物的特性、“我”的气质和时代精神于一炉;写“煤”之燃烧,即抒“我”之激情,亦抒人民之情、时代之情.艺术形式与所抒情思十分和谐.从章法看,首节总述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第二节侧重抒爱国之情,第三节侧重述报国之志,末节与首节取复叠形式,前后呼应,将全诗推向高潮.从格式、韵律看,每节5行,每行音节大体均齐;一、三、五行押韵,一韵到底;而各节均以“啊,我年青的女郎”一声亲切温柔而又深情的呼唤起唱,造成回环往复的旋律美.诗情随诗律跌宕起伏,韵味深长.--------------------------你可以自己改一改【解析】试题分析:郭沫若在《创造十年》中写道:“‘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眷念祖国的情绪的《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新诗中的意象,指借以表达作者情思的具体外物。这是新诗反复使用的最基本的表述单位。古典诗歌注重意境的营造,新诗则更注重意象的生成。这首抒情诗意象明晰,“年青的姑娘”不是指“作者心中的恋人”,从诗歌副标题即可识别。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和分析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点评:对意象的分析,要结合诗歌的主旨进行分析,结合诗句点出意象在文中的象征意义,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作者选取这个意象的目的和感情。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山西省大同市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阅读郭沫若《炉中煤——眷恋祖国的情绪》(片断,作于1920年),选出对诗中意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2分)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底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A.“炉中煤”是诗人自喻,活埋地下多年,今朝重见天光,决心燃烧自身,报效国家。
B.“年青的女郎”,既实指作者心中的恋人,也虚指晨光熹微的祖国。
C.“黑奴的胸中”“火一样的心肠”,强烈抒发了诗人眷恋祖国献身祖国的深情。
D.“你的殷勤”表达了作者对“五四”以后的祖国的一种期待心情,这是诗人抒情的出发点。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单选题
阅读郭沫若《炉中煤——眷恋祖国的情绪》(片断,作于1920年),选出对诗中意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底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A.“炉中煤”是诗人自喻,活埋地下多年,今朝重见天光,决心燃烧自身,报效国家。B.“年青的女郎”,既实指作者心中的恋人,也虚指晨光熹微的祖国。C.“黑奴的胸中”“火一样的心肠”,强烈抒发了诗人眷恋祖国献身祖国的深情。D.“你的殷勤”表达了作者对“五四”以后的祖国的一种期待心情,这是诗人抒情的出发点。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1920年l、2月间作1.“年青的女郎”的形象应是怎样的?诗人为什么用“年青的女郎”来比喻自己的祖国?这一比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怎样理解“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诗采用第二人称“你”来写“年青的女郎”,这种表现形式对抒发思想感情有何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诗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每一小节都以“啊,我年青的女郎”开头,有何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阅读郭沫若《炉中煤——眷恋祖国的情绪》(片断,作于1920年),选出对诗中意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2分)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底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A.“炉中煤”是诗人自喻,活埋地下多年,今朝重见天光,决心燃烧自身,报效国家。B.“年青的女郎”,既实指作者心中的恋人,也虚指晨光熹微的祖国。C.“黑奴的胸中”“火一样的心肠”,强烈抒发了诗人眷恋祖国献身祖国的深情。D.“你的殷勤”表达了作者对“五四”以后的祖国的一种期待心情,这是诗人抒情的出发点。
吴老师30日19点直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余老师30日20点直播unit5第二课时 Section A郭沫若爱情诗
您的位置: →
郭沫若爱情诗
第一篇:郭沫若爱情诗毕业论文
《品味郭沫若的抒情短诗》 品味郭沫若的抒情短诗》 郭沫若的抒情短诗
宽甸函授站(汉语言文学) 2009 级 班
论郭沫若抒情短诗的艺术特色 郭沫若抒情短诗的艺术特色
摘要摘要:在郭沫若的卷帙浩繁的诗歌创作中,有许多亮点值得品味。本文
从分析品评作品入手,分别从别具一格的冲淡美;浪漫含蓄的真情美;寓 意深刻的哲理美这三方面阐述他的抒情诗在艺术魅力和艺术特色。
关键词:郭沫若 抒情短诗 美
我国几千年的诗坛, 好似广漠而灿烂的星空。星空中有一颗光芒四射 的新星,便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抒情诗人郭沫若。在他的创作中,一首 首抒情短诗犹如一朵朵美丽的花朵开放在读者的心中, 使其成为中国现代 杰出的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反抗黑暗,追求光明,读着那些闪光的篇章,好像捏着一 团熊熊的烈火, 给我们增添了热力和勇气, 给我们增添了奋勇前进的力量。他的诗歌,想象丰富,热情奔放,浪漫主义激情汹涌澎湃,读着这些动人 心弦的诗章, 犹如漫步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之滨, 遥望那汪洋万顷的碧绿碧 绿的波涛,使我们心胸开阔,怡然自乐。他的诗歌,题材十分广泛,形 式多样灵活,真是丰富多彩,婀娜多姿,读着这些耀眼的诗篇,就像在春 光明媚的时节, 走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 令人眼花缭乱, 应接不暇。下面, 就让我们在群芳之中撷取几朵,来分析、欣赏、评论、探索。一、别具一格的“冲淡”美 郭沫若诗歌中的冲淡诗别具一格, 他在将恬静悠远的情思表达得自然 而有情趣的基础上, 能将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渗透在这些诗的意境中, 甚 至强烈到人与自然融合为一, 呈现出清新开阔而又宁静幽深的诗境。郭沫 若前期的诗,正如他自己所说,随着情思的变化,“大波大浪的洪涛便成
为‘雄浑’的诗, ??? ??? 小波小浪的涟漪便成为‘冲淡’的诗,??? ??? 。” 如《夜步十里松原》 海已安眠了。远望去,只见得白茫茫一片幽光, 听不出丝毫的涛声波语。哦,太空!怎样那样的高超,自由,雄浑,清寥! 无数的明星正圆睁着他们的眼儿,在眺望这美丽的夜景。十里松原中无数的古松,都高擎着他们的手儿沉默着在赞美天宇。他们一枝枝的手儿在空中战栗。我的一枝枝的神经纤维在身中战栗。这首诗中出现了诗人常写的大海、太空等巨大的形象,但他笔下的 大海已不是“波涛汹涌”, 太空也不是“白云怒卷”, 而是“安眠”的海, 宁静的太空,再加上用拟人手法所写的“明星”、“古松”,由于作者所 寄寓、抒发的情思变化了,便托出了一种与雄浑豪放、刚健粗犷不同的诗 的意境。诗中美丽的夜景于冲淡恬谧中展示了开阔幽深的境界, 表露出诗 人宏大的胸襟和超拔的意向。这里, 应该看到的是, 郭沫若的“冲淡”诗, 由于交融着新的时代特征和诗人的创作个性而具有着与我国古典诗歌不 同的特色。在将恬静悠远的情思表达得自然而有情趣这一点上, 同古典诗 歌的“冲淡”风格一脉相承, 但它们在冲淡中没有隐逸遁世的情味, 宁静 中避弃了不忮不求的淡漠态度, 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渗透在这些诗的意境 中,甚至强烈到人与自然融合为一,呈现出清新、开阔而又宁静、幽深的
诗境, 因而显示出一种新的“冲淡”诗的风格特色来。到了诗集 《星空》 , 随着诗人经历、 志趣、 情怀的变化, 这一类“冲淡”风格的诗逐渐多起来。《天上的街市》 等都属于这一类。但格调高亢、 气势雄健的诗仍时时可见, 并且影响着他的“冲淡”诗。从艺术表现上看,诗中高远幽深的诗境和新的冲淡风格特色是这样 形成的首先是诗人将许多个别形象融合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总的完美形 象。诗中采取由远及近的写法。“远望”中,是闪着“白茫茫一片幽光” 的大海,头上是显得“高超、自由、雄浑、清寥”的太空。这种景色的出 现又是与“无数的明星”“在眺望这美丽的夜景”密切相关, 接着以明星 眺望夜景作为过渡写到诗人近旁“十里松原中无数的古松”。这“十里松 原”、“沉默”不语,不仅与安眠大海、静穆的太空、闪烁的群星在情调 或气氛上相一致,又由近及远,把近景和远景连成一片。而在景中,又都 糅合溶解着主观的情。这样,星光下静夜中这大海、太空、繁星和松林四 种巨大的自然形象交相辉映、互为补充,便造成了开阔高远、宁静幽深的 艺术环境和氛围。如果说,在《夜步十里松原》中,诗人的全部情绪由于倾注到海边 松原夜景的宁静、幽深的艺术环境中而呈现出类似“冲淡”的风格特征, 那么,《天上的街市》一诗有所不同,它的清新、明丽、淡远的风格特色 则是借助幻想的形式通过诗人的理想境界来体现的。前者人和自然的融合 以直接描写和抒发的方式表达出来, 后者人和自然的密切关系则是通过幻 想的境界以寄寓作者的人格和理想.在《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中,更将星 空在幻想的境界中表现得美丽、和谐,用以寄托自己对丑恶现实的不满、
愤慨和对美好理想的渴慕、 追求。这首诗除了在思想精神上反映了生活的 真实以外, 还在意象的推移和情思的延伸上显得平易、 自然和富于人间的 情趣,加以单纯而又灵活倩巧的结构布局、别开生面的想象。因此,幻想 的世界既别致新颖,又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读来真切、感人。诗人着力 从自己内心体验的真实上写意式的勾出一幅理想中的人生乐园的图景。特 别是诗的最后一段, 将“流星”的跃动想象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 更 使这幅幻想中的图景独特生动、 诗意葱茏, 鲜明地点染出诗人在艰难处境 中不失赤子之心的襟抱和情怀, 这种独特的感受和别开生面的想象也是作 者对艺术幻境进行苦思及精思的结果。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节, 但构 思巧妙、想象独特,加以虚实相间、粗细得宜的多样手法的运用,将“天 上”和“人间”, 理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 使完美的幻想的境界得以创造 出来,从而达到了艺术真实。就其创作风格而言,郭沫若在少年时代的 诗歌总体上来看有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一种是他在诗歌《夜泊嘉州》中 “借此扁舟宜载酒,明朝当作凌云游” ,所表现出来的豪放旷达的情趣和 风格;另一种是他在诗歌在《九月九日赏菊咏怀》《村居即景》《早起》 、 、 、 《苏西弄筏》《晨发嘉州返乡舟中赋比》等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恬淡雅致、 、 清新自然的创作风格。二、浪漫含蓄的真情美。郭沫若的 《瓶》 尤为突出。每当我读 《瓶》 的时候, 苏东坡的这首 《蝶 恋化》就浮现在我的心头。因为借用“多情却被无情恼”来表达《瓶》的 主题,是富有诗意的最确切的概括。《瓶》的这几首诗正是诗人在爱情上 “赤子之心”的大胆袒露。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在文学史上,爱情,作为人类文明所哺育的一种精神生活,它在文 学作品中必然得到反映。随着历史上文学的民主性和革命性精华的积累, 它常以健康的和富有理想色彩的各种独特面貌留存在文学小说诗歌等文 学作品中。但是,在我国,封建时代旧文人的情诗,受到礼教和婚姻制度 的严重束缚。封建文人笔下真正将爱情放在重要地位上的男女平等互爱的 情诗,很少见到。那些大量的“思妇”“闺怨”“寄外”“寄内”“悼 亡”之类的诗歌, 只是限制在“由父母包办”的“那一点夫妻之爱”的范 围内,并非科学意义上的近代的爱情。由于这种历史条件的局限,旧时代 文人的情诗不可能具有与传统思想决裂、 冲决封建罗网的自觉精神, 在情 趣和意境上,也只能是寄托遥深、意境朦胧,或雍容典雅、含蓄不露的。到了五四时代, 在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文学革命运动中, 主张恋爱 自由、婚姻自由,主张男女平等、妇女解放,成为了整个革命民主主义和
个性解放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情诗也在内容和意境上有了新 的面貌。这些情诗“率直行诚,无所讳掩”,是“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 (1),表现了新时代青年人思想意识的觉醒,具有着反抗伪俗陋习、封 建礼教和婚姻制度的积极作用。在题材上也有独特的发现和艺术表现上属 于作家自己的创作。郭沫若的《瓶》以及散见于其它诗集中的情诗,便和 五四时期一些优秀的爱情诗一样, 表现出鲜明的开放的倾向。这是真正近 代意义的爱情, 内容上妇女不处于受歧视的从属的地位, 男子祈求女子允 诺,感情浓烈真挚,表达大胆直率,是真正出自内心的爱情的“告白”。《瓶》 中的爱情诗还由于熔铸着诗人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 它们往往呈 现出“郭沫若式的爱情, 郭沫若式的情歌, 郭沫若式的锦心绣口”的独特 风貌。从《瓶》可以看到,爱情表白的露骨的直率,如醉如痴的激情,自 然流畅的内心独白, 新颖、 独特的想象、 幻想方式, 都确实是郭沫若式的。在 《瓶》 中,作者构思了能够激起浓烈恋情的特定环境:一位年近中年的诗 人对于一位住西子湖畔比他小十岁的美丽、 善良、 多情的少女产生了热烈 的爱情。这位少女对诗人很尊重,爱慕他的才华,却不能产生超乎友谊之 上的感情。然而, 她的品格、 教养和温柔、 娴静的性格又使她不能断然地、 粗暴地拒绝深深热恋着她的诗人。她的态度是持之以友谊,拒之以礼。这 样,一方是如火如荼,如醉如痴,另一方是冷淡礼貌、勉强周旋,于是, 焦渴的期待、温柔的憧憬、如狂的痴想、奇特的幻境等便由然而生。如 《瓶》第八首的构极独特、新颖。诗人设想自己和姑娘在一起,然而二人 并非单独相处, 而是置身于公开的场合。正是在这种二人羞于公开接触的 场合中, 大胆地袒露了“我的神魂已经把你拥抱”的炽热恋情, 犹如“白
云抱着月华何曾受毁”的表白。这种构思突出了主人公毅然和礼教、 习俗 战斗,而又怕毅然和礼教、习俗战斗极其矛盾的心境。不能说郭沫若的 《瓶》完全没有客观的内容意蕴。如上所述,他的情诗所具有的破除封建 束缚的开发性质,正是五十时代民主主义和个性解放思潮的一个组成部 分。但是,这部诗集显然缺乏更为深刻的社会内容。恩格斯在评价《少年 维特的烦恼》的时候,一方面指出 维特这位“富于幻想的好哭泣者”的 烦恼,是“市民的幻想”和“悲叹”,反映了市民阶级的利益,因而具有 一定的不满封建等级观念, 要求个性解放的意义; 另一方面又认为这部小 说并非如“真正的社会主义者”格律恩所说具有“对社会的一种尖锐而 深刻的批判”的内容, 指出了维特的“烦恼”是“绝望的哀号”、 “可怜 的哀泣”,他的徇情自杀也是一种“病态要求”(2)。郭沫若的《瓶》 ( 在体裁上不同于小说, 但突破“自我”的圈子直接融合、 概括更多的意蕴 就会更有社会意义。郭沫若说:“《瓶》可以用‘苦闷的象征’来解释” (3)。这个表白,说明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沉湎于自我的抒发,流露出幻 灭、颓丧的感情,也是为作者自己所否定了的。因此,应该看到,这部诗 集正是反映了作者曲折前进的心灵历程的。三、寓意深刻的含蓄美 。诗人艾青说“一首诗不仅使人从那里感触了它所包含的, 同时还可 以由它而想起一些更深更远的东西。(4)“诗歌这以小见大,从有限见 ( 无限的特征和作用, 可以通过多种构思和手法来达到有的借助富有特征 性的小景物或生活细节的刻画来唤起大的境界, 表现重大内容; 有的托物
兴怀、感悟咏志,让寄托于物的思想裹着感情的血肉抒发出来,以寄寓作 者的情怀,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有的则托义于物,以特定的、有限的形 象作依托,采取言在次而意在彼的象征手法创造意境,具有寓意深远、超 越时空的作用。” 《骆驼》 的构思和手法就属于这最后一种。在这首诗中, 诗人不满足于一般地党直抒胸臆的的讴歌和对党的光辉业绩的形象的再 现。他发挥了更大的主观独创性,运用了更丰富的想象,着眼于党的思想 精神的实质,着眼于党的形象的全体,创造了“骆驼”这一含义双关、概 括力极强的象征性形象。这就是说,诗中任重载远的骆驼,导引和卫护着 旅行者从“黑暗”走向“黎明”, 又不止息地进行“长征”的骆驼, 实际 上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崇高、 伟大形象的象征, 成为了党的光辉业绩和不断 变革“长征”精神的象征。应该知道, 象这种带哲理性的象征性形象的创 造,因为是在“有形之外,无兆可求,不落迹象,难着文字”,弄得不好 是很容易概念化的, 然而这首诗并没有这种毛病, 它真正做到了“缩虚入 实,即小见大”(5) (5),创造了能够唤起美感、引人联想、发人深思的形象 (5) 性形象。作者之所以能够比较成功地做到这一点, 下面两个原因是重要的。首 先, 诗人在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的内容之间的某种类似和联想以揭示象征 意义的时候, 对作为依托的象征物的选择和被象征的对象的设定, 都充分 地考虑了一定的经验条件,即一定的民族、时代、阶级的人们所具有的生 活经验和审美角度。在这首诗中任重道远、被看作“沙漠之舟”的骆驼, 它的特征和所可能展示的象征意义,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 应该是比较熟悉 的; 而作为被象征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及其丰功伟绩, 更是中国人民感
受得最为亲切和深刻的。这样, 当诗人抓住“骆驼”与“党的形象”之间 的某种类似和联系, 进行刻画和表现时, 人们不需要作过多的思考就会从 二者之间的关联上领会到“骆驼”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诗中“骆驼”的 形象之所以避免了有些象征性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容易出现的或空洞抽象 或者朦胧晦涩的毛病, 而呈现出既清晰明朗又寓意深远的特色, 这是一个 重要原因。其次,更为重要的是,这首诗并非简单地用象征体来代替象征意,而 是通过独特的构思运用多种手法来勾勒、 突出象征体的特征, 从而使人们 从对象征体的描绘、抒写中,清晰而多方面地领悟到它的象征义。综上所 述, 可见诗人不是简单地用“骆驼”来象征中国共产党, 而是通过独特的 艺术构思, 运用多种方法将“骆驼”这个象征体的内涵揭示出来, 艺术地 展现骆驼导引和卫护旅行者前进的历程和精神面貌, 从而赋予“骆驼”丰 富的象征意义。这种从生活全体着眼的构思和表现方法, 借助象征来做到 “物小蕴大”, 更有利于强烈而集中地表现对象, 更利于造成深远的意境。“骆驼”的形象不由得引起我们对中国共产党这一总体形象的丰富的联 想。我们会想到,旧中国苦难的人民不正是在中国共产党懂领导下,经过 革命的 “暴风雨”获得解放,又朝着更远大的目标,在党的指引下,不 断地开辟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战斗的旅程吗?诗中“纵使走到天尽 头, 天外也会有乐园”的长征精神和辨证哲理。不是直到现在对于实现四 个现代化所必须进行的一系列破旧创新的改革仍然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 吗?这首诗就是这样紧扣时代脉搏, 在现实生活中选材立意, 将强烈的感 情和丰富的想象,瑰丽的理想和深邃的哲理交融在起来,凝聚在形象中,
创造生动鲜明而含义双关、有着高度概括力的形象,因此,寄托遥远,意 蕴无穷。这首诗在形式上, 虽然行无定句 (诗行长短不一) 章无定节 , (诗 节行数不一) 押韵也比较自由, , 但在参差里显得和谐, 繁杂里显得单纯, 加以语言平易、简劲、含蓄、凝练,因此,在五节三十二行的短小篇幅里 熔铸了大开大阖、 高度概括的内容, 在自由质朴的形式里充溢着诗的意趣。古人云“诗宜朴不宜巧, 然必之大巧之朴; 诗宜淡不浓, 然必浓后之淡。” 《骆驼》一诗在风格上便有这种“寓巧于朴”,“寓绚于素”的特点。在《天上的市街》这首诗中,更将星空在幻想的境界中表现得美丽、 和谐, 用以寄托自己对丑恶现实的不满、 愤慨和对美好理想的渴慕、 追求。这首诗除了在思想精神上反映了生活的真实以外, 还在意象的推移和情思 的延伸上显得平易、 自然和富于人间的情趣, 加以单纯而又灵活倩巧的结 构布局、别开生面的想象。因此,幻想的世界既别致新颖,又有浓厚的生 活气息,读来真切、感人。诗人着力从自己内心体验的真实上写意式的勾 出一幅理想中的人生乐园的图景。特别是诗的最后一段,将“流星”的跃动 想象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 更使这幅幻想中的图景独特生动、 诗意葱 茏, 鲜明地点染出诗人在艰难处境中不失赤子之心的襟抱和情怀, 这种独 特的感受和别开生面的想象也是作者对艺术幻境进行苦思及精思的结果。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节,但构思巧妙、想象独特,加以虚实相间、粗 细得宜的多样手法的运用,将“天上”和“人间”,理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 使完美的幻想的境界得以创造出来,从而达到了艺术真实。回顾历史,看看郭沫若的抒情短诗,我深切地感受到:在思想内容 上, 郭沫若的抒情短诗不见有驳杂之处, 那股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浪漫主
义的激流,始终震撼着我们的心灵,社会主义的倾向更令人耳目一新;在 艺术形式上, 创建了崭新的自由诗以及现代格律诗, 其中虽不能说绝对没 有“古”和“新”“洋”的痕迹,但在那个历史环境里是难以完全避免 的。这就向人们宣告近代诗歌史上长期酝酿的革命运动取得了丰硕的成 果,中国的真正的成熟的新诗诞生了!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创举啊!邓小平 说:“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他就以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歌创作,歌颂人 民革命, 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开一代诗风成为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 基者。”可谓盖棺之论。备注1、鲁迅语 2、《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39―40 页 3、《郭沫若诗作谈》 4、朱光潜 《诗论》 5、(钱钟书语)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8 年版
参考文献1、刘元树 郭沫若创作得失论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2 年版 2、 阎焕东 凤凰、 女神及其他――郭沫若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版 3、曾少祥 郭沫若艺术新编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2 年版 4、王锦厚 郭沫若纵模论 成都出版社 1992 年版 5、黄曼君 郭沫若作品欣赏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86 年版 6、朱光潜 《诗论》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8 年版
7、陈永志《郭沫若诗作简论》载于《郭沫若研究论集》第四川人民出
版社,1984 年 4 月第一版。8、魏红珊《郭沫若美学思想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5 年 8 月 9、朱光潜 《诗论》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8 年版 10、郭沫若 《十批判书》 东方出版社 1996 年版 11、郭沫若 《郭沫若散文集》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4 年版 12、邢小群 《才子郭沫若》 同心出版社 2005 年版 13、邹廷清 《世界大人物丛书》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5 年版 14、郭沫若 《郭沫若散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15、 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 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 中国郭沫若研究会 《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 巴蜀书社 2008 年版 16、郭沫若《郭沫若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 年版 17、 郭沫若 《郭沫若代表作-(全二册)》 华夏出版社 2008 年版 18、郭沫若《女神》及佚诗-[初版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19、郭沫若《郭沫若集-大家小集》花城出版社 2006 年 6 月版 20、郭沫若 《中国新诗精选(全新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 年版 21、郭沫若 《女神》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第一篇:郭沫若爱情诗第四章 ? 《女神》 (1921)
一、郭沫若生平及创作简介? 郭沫若()原名郭开 贞,四川乐山沙湾人。
郭沫若的生活创作分期:
A. 五四时期,浪漫主义的天才诗人。? B.三、四十年代, “文人――社会政 治活动家”。? C. 解放后,“应酬式的文化高官”
二、郭沫若早期思想的流变:
? 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五四运动之前,接触“泛神 论”,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泛神论思想; ? 五四运动之后到1923年,泛神论的发展和 成熟,并对某些内容初步进行批判;
“泛神便是无神,一切的自然只是神底表现。我 也只是 神底表现,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我的表现。”
--郭沫若《&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
? ,接受马克思主义,与泛神论思 想决裂。
三、郭沫若的诗歌创作:
? 郭沫若的诗歌理论 ? “诗的本职专在抒情,在自我表现,诗人 的利器只有纯粹的直观。” ? “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 的。” ? 真正的诗应该是“生底颤动,灵底喊叫” “形式方面我主张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 主”
(1)开创时代风气的《女神》
(1921年8月出版)
? 依风格、形式分为:
《棠棣之花》;
? 第一辑(诗剧):《女神之再生》《湘累》
第二辑 (雄浑奔放的诗):以《凤凰涅》
《天狗》《我是个偶像崇拜者》等为代表; ? 第三辑(冲淡清新的诗):以《Venus》 《霁月》《死的诱惑》等为代表。
《女神》目录
? 《前言》 《序诗》 ? 第一辑 《女神之再生》 《湘累》 《棠棣之花》
? 《光海》 ? 《凤凰涅》 《梅花树下醉歌》 《天狗》 《演奏会上》 《心灯》 《夜步十里松原》 《炉中煤――眷念祖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 国的情绪》 《太阳礼赞》 《无烟煤》 《沙上的脚印》 《日出》 《新阳关三叠》 《晨安》 《金字塔》 《笔立山头展望》 《巨炮之教训》 《浴海》 《匪徒颂》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胜利的死》 《三个泛神论者》 《辍了课的第一点钟里》 《电火光中》 《夜》 《地球,我的母亲!》 《死》 《雪朝》 《登临》
? 《Venus》(即:维纳斯) ? 《别离》 《春愁》 《司健康的女神》 《新月与白云》 《死的诱惑》 《火葬场》 《鹭》 《鸣蝉》 《晚步》 《春蚕》 《蜜桑索罗普之夜歌》 《霁月》 《晴朝》 《岸上》
《晨兴》 《春之胎动》 《日暮的婚筵》 《新生》 《海舟中望日出》 《黄浦江口》 《上海印象》 《西湖纪游》 《雷峰塔下》 《赵公祠畔》 《三潭印月》 《雨中望湖》 《司春的女神歌》
前人对《女神》的评价:
? 闻一多 :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二十世 纪底时代的精神。有人讲文艺作品是时代底产儿。《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肖子。? 朱自清 “他的诗有两样新东西,都是我们传统 里没有的:――不但诗里没有――泛神论,与二 十世纪的动的和反抗精神。? 穆木天 :诗人郭沫若的诗歌,是“五四时代”的 生命的写照,是“五四时代”的狂风怒浪的表现
? 朱湘 :郭君想融进宇宙的大,就不得不反抗此世的小, 反抗便是一种浪漫的精神,求新的精神。? 蒲风 :最先不能不指出的特色,是气魄的雄浑,豪放。其次要指明就是由于他的这种风格,他所取的形式不是 刻画,叙述,而特别长于抒唱。
《女神》诗集的思想内容(1)破旧立新的精神贯穿始终
《凤凰涅》 《女神之再生》
《凤凰涅》
? 天方国古有神鸟名“菲尼克 司”(Phoenix),满五百岁后,集香木 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鲜美异常, 不再死。? 按此鸟殆即中国所谓凤凰:雄为 凤,雌为凰。《孔演图》云:“凤凰 火精,生丹穴。”《广雅》云:雄鸣 曰即即,雌鸣曰足足。
除夕将近的空中, 飞来飞去的一对凤凰, 唱着哀哀的歌声飞去, 山右有枯槁了的梧桐, 衔着枝枝的香木飞来, 山左有消歇了的醴泉, 飞来在丹穴山上。山前有浩茫茫的大海, 山后有阴莽莽的平原, 山上是寒风凛烈的冰天。
天色昏黄了, 香木集高了, 凤已飞倦了, 凰已飞倦了, 他们的死期将 近了。
凤啄香木, 一星星的火点迸飞。凰扇火星, 一缕缕的香烟上腾。凤又啄, 凰又扇, 山上的香烟弥散, 山上的火光弥满。
夜色已深了, 香木已燃了, 凤已啄倦了, 凰已扇倦了, 他们的死期已 近了!
啊啊! 哀哀的凤凰! 凤起舞,低昂! 凰唱歌,悲壮! 凤又舞, 凰又唱, 一群的凡鸟 自天外飞来观葬。
即即!即即!即即 即即!即即!即即 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铁! 茫茫的宇宙,黑暗如漆! 茫茫的宇宙,腥秽如血! 宇宙呀,宇宙, 你为什么存在? 你自从那儿来?
啊啊! 生在这样个阴秽的世界当中, 便是把金刚石的宾刀也会生锈。宇宙呀,宇宙, 我要努力地把你诅咒你脓血污秽着的屠场呀! 你悲哀充塞着的囚牢呀! 你群鬼叫号着的坟墓呀! 你群魔跳梁着的地狱呀! 你到底为什么存在?
我们飞向西方, 西方同是一座屠场。我们飞向东方, 东方同是一座囚牢。我们飞向南方, 南方同意一座坟墓。我们飞向北方, 北方同是一座地狱。我们生在这样个世界当中, 只好学着海洋哀哭。
啊啊! 我们这飘渺的浮生 好像那大海里的孤舟, 左也是漶漫, 右也是漶漫, 前不见灯台, 后不见海岸, 帆已破, 墙已断, 楫已飘流, 柁已腐烂, 倦了的舟子只是在舟中呻唤, 怒了的海涛还是在海中泛滥。
啊啊! 火光熊熊了。香气蓬蓬了。时期已到了。死期已到了。身外的一切, 身内的一切! 一切的一切! 请了!请了!
凤凰,凤凰!凤凰! ? 岩 鹰 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 你们死了么?你们死了么? 从今后请看我花翎上的 ? 哈哈,凤凰!凤凰! 威光! 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 ? 家鸽 长! 哈哈,凤凰!凤凰! 你们死了么?你们死 ? ? 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 了么? ? 你们死了么?你们死 ? 从今后该我为空间的 了么? 霸王! ? 从今后请看我们驯良 百姓的安康!
凤凰更生歌
? ? ? ? ? ? ? ? ? ? ?
凤凰和鸣 我们更生了。我们更生了。一切的一,更生了。一的一切,更生了。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我便是你。你便是我。火便是凤。凤便是火。翱翔!翱翔! 欢唱!欢唱!
? ? ? ? ? ? ? ? ? ? ? ?
我们欢唱,我们翱翔。我们翱翔,我们欢唱。一切的一,常在欢唱。一的一切,常在欢唱。是你在欢唱?是我在欢唱? 是“他”在欢唱?是火在欢唱? 欢唱在歌唱! 欢唱在欢唱! 只有欢唱! 只有欢唱! 欢唱 ! 欢唱 ! 欢唱 !
《凤凰涅》表现了怎样的 时代精神和思想?
? 1、对历史与现实专制、黑暗的诅咒,对祖 国、民族和个人新生的渴望,是这首火之 歌的主题。? 2、表现了诗人对旧世界、旧传统的彻底的 怀疑和否定、诅咒和反叛,也包含了诗人 对旧我的忏悔和决别,这些都集中体现了 “五四”时代特有的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 反封建精神的光辉。
《女神之再生》
? “姊妹们,新造的葡萄酒浆, 不能盛在那旧了的皮囊。为 容受你们的新热、新光,我 要去创造个新鲜的太阳!” ? “ 我们要去创造个新鲜的太 阳, 不能再在这壁龛之中 做甚神像!”
(2)饱含爱国主义思想和深情
《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
? “啊,我年青的女郎! ?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 燃到了这般模样!
炉中煤 郭沫若.mp3
? 啊,我年青的女郎! ?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 啊,我年青的女郎! ? 我想我的前身 ?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朗!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3)歌颂叛逆精神,表现 与万物相结合的个性力量
天狗 郭沫若
? ? ? ? ? ?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康辉诗朗诵:《天狗》.mp3
? 我是月底光, ? 我是日底光, ? 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 我是X光线底光, ? 我是全宇宙的Energy底总量!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 我吸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 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 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 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4)对劳动和工农的景仰和颂扬
三个泛神论者
? 我爱我国的庄子, ? 因为我爱他的Pantheism, ? 因为我爱他是靠打草鞋吃饭的人。? 我爱荷兰的Spinoza, ? 因为我爱他的Pantheism, ? 因为我爱他是靠磨镜片吃饭的人。? 我爱印度的Kabir, ? 因为我爱他的Pantheism, ? 因为我爱他是靠编鱼网吃饭的人。
《地球,我的母亲》
地球,我的母亲! 地球,我的母亲! 我羡慕的是你的孝子,我羡慕的是你的宠子, 那田地里的农人, 那炭坑里的工人, 他们是全人类的保母,他们是全人类的 你是时常地爱顾他们。Prometheus, 你是时常地怀抱着他们。
(5)以积极向上的精神 歌咏大自然
? 《太阳礼赞》、《光海》、 《日出》《梅花树下醉歌》
《梅花树下醉歌》
――游日本太宰府
梅花!梅花! 我赞美你!我赞美你! 你从你自我当中 吐露出清淡的天香, 开放出窈窕的好花。花呀!爱呀! 宇宙的精髓呀! 生命的泉水呀! 假使春天没有花, 人生没有爱, 到底成了个什么世界?
梅花呀!梅花呀! 我赞美你! 我赞美我自己! 我赞美这自我表现的全宇宙的本体! 还有什么你? 还有什么我? 还有什么古人? 还有什么异邦的名所? 一切的偶像都在我面前毁破! 破!破!破! 我要把我的声带唱破!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
我是个偶像的崇拜者哟! 我崇拜太阳,崇拜山岳,崇拜海洋; 我崇拜水,崇拜火,崇拜火山,崇拜伟大的江河; 我崇拜生,崇拜死,崇拜光明,崇拜黑夜; 我崇拜苏彝士,巴拿马,万里长城,金字塔; 我崇拜创造的精神,崇拜力,崇拜血,崇拜心脏; 我崇拜炸弹,崇拜悲哀,崇拜破坏; 我崇拜偶像破坏者,崇拜我! 我又是个偶像破坏者哟! 一九二○年五、六月
四、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 艺术特色:
1.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 2.激情昂扬的自我形象; 3.暴躁凌厉的抒情方式; 4.瑰丽飞腾的艺术想象; 5.自由奔放的诗歌形式。
五、郭沫若的“《女神》后”诗歌:
? 《星空》1923年出版,五四退潮期的
现实吟诵,
? 《瓶》作于月间,浪漫的
爱情诗,共42首
? 《前茅》:主要为写于1923年的作品,
1928年出版,诗风转变之作。集中反映了 诗人世界观和阶级立场转变的过程:
? 《恢复》作于1928年1月,3月出版。
典型的无产阶级革命诗歌。态度坚决、挑 战强烈、回击有力。
我看见一只带了箭的雁鹅, 啊!它是个受了伤的勇士, 它偃卧在这个莽莽的沙场之时 仰望着那闪闪的幽光, 也感受了无穷的安慰。――《星空 ? 献诗》节选
《星空》节选
泪珠一样的流星坠了, 已往的中州的天才哟! 可是你们在空中落泪? 哀哭我们堕落了的子孙, 哀哭我堕落了的文化, 哀哭我们滔滔的青年
可惜那青春的时代去了! 可惜那自由的时代去了! 唉,我仰望着星光祷告, 祷告那青春时代再来! 我仰望着星光祷告, 祷告那自由时代再来!
? ? ? ? ? ? ?
我已是疯狂的海洋 你却是冷静的月光 你明明在我心中 却高高挂在天上 我不息地伸手抓拿 只发出些悲哀的空响 ――《瓶》(31)
? 你假如是全不爱我,何苦又叫我哥哥? 你假如是有些爱我,何苦又只叫哥哥? // ? 像这样半冷不温,实在是令人难受。我与其喝碗豆浆,我情愿喝杯毒酒。要冷你就冷如坚冰,要热你就热到沸 腾,我纵横是已经焦死,你冰也冰不 到我的寸心。// ? 好吧,你究竟是甚么心肠,你请放着 胆儿呀向我明讲!我是并不怕你说不 爱我的,你大胆地讲吧,我的姑 娘! ――《瓶》(38)
《前茅 ? 序诗》
这几首诗或许未免粗暴, 这可是革命时代的前茅。这是我五六年前的声音, 这是我五六年前的喊叫。在当时是应者寥寥, 还听着许多冷落的嘲笑。但我现在可以大胆地宣言我的友人是已经不少。
《恢复》诗选
? “要杀你们就尽管杀罢!你们杀了一个 要增加百个,我们身上都有孙悟空的 毫毛,一吹便变成无数个新我。” ― ―《如火如荼的恐怖》 ? 点起我们的火炬,/鸣起我们的金钲,/ 举起我们的铁槌,/撑起我们的红旗,/ 前进!前进!前进! ――《前进 曲》
后期诗作:
? 朱德将军谁不晓,六十不算老。/中国 的大英豪,人民的小宝宝。/人民爱戴 你,无分老与少。/老人提到朱德名, 都把拇指翘,/小儿提到朱德名,把哭 变成笑。/……你服从人民,服从主义, 服从毛主席。/中国人民爱戴你,你永 远不会老! ――《寿朱德》(1946)
? 谁说党不能领导?/请看这长江大桥!/谁说成 绩不是主要?/请看这长江大桥!/谁说苏联的 技术并不高超?/请看这长江大桥!/谁说工农 联盟可以不要?/请看这长江大桥! ? 如果没有党的领导、工农的撑腰,/这座桥怎 能建设得又快、又省、又好?/这座桥是由北 而南、由南而北的大道,/这座桥也是通往社 会主义的大道。/五星红旗在桥头堡上辉耀,/ 招引着桥上的行人车辆,/也招引着桥下的船 舶帆篙,/一点也不虚骄,一点也不急躁,/一 同走向共产主义的明朝。
? ――《武汉长江大桥》(载《人民日 报》)
郭沫若: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 日
大快人心事 揪出四人帮 ? 政治流氓文痞 狗头军师张 还有精生白骨 自比则天武后 扫帚扫而光 篡党夺权者 一枕梦黄梁
野心大 阴谋毒 诡计狂 真是罪该万死 迫害红太阳 传人是俊杰 遗志继承果断 功绩何辉煌 拥护华主席 拥护党中央
第一篇:郭沫若爱情诗第二十卷第四期 2 0 0 5年 8月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CHUX IONG NORMAL UN I ERSITY V
Vo l 20 N o 4 Aug 2005
简论冯至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安 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冯至在早期诗集 昨日之歌 、 北游及其他 中创作了大 量的爱情诗, 如 小艇 、 春的 歌 、 我 是一条小 河 、 在郊 原 、 蛇 、 迟迟 、 我只能 、 南方的夜 等等。诗人谱写的爱情诗以其深沉感伤的抒 情底蕴、 对人生哲 理性的沉思和 新颖奇巧 的意象等鲜明的艺术特色, 彰显了 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独特的艺术个性。关键词冯至爱情诗; 感伤; 哲理性的沉思; 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7 2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
) 04 - 0009 - 02
鲁迅在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 导言 中, 论及冯至及浅草社时说他们的季刊每一期 都显示着努力向外, 在摄取异域的营养, 向内, 在挖掘自己的魂灵, 要发现心灵的眼睛和喉舌, 来凝视这世界, 将真和美歌唱给寂寞的人们。连后来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 也 曾发表他幽婉的名篇 那时觉醒起来的知识 青年的心情, 是大抵热烈, 然而悲凉的, 即使寻到 一点光明, 经一周三 , 却是分明看见了周围的 无涯际的黑暗。摄取来的异域的营养又是 世纪 末 的果汁 , 鲁迅先生道出了冯至以及那个 时代诗人的心境, 那就是孤独、 苦闷。在冯至的爱情诗里也弥漫着浓郁的感伤孤 寂的情感基调, 如 秋千架上 、 风夜 , 渗透其 间的有一种冷清的伤感我的姑娘, 你看那落 日, /它 又在 暮 蔼 里销 沉 /只 剩 下红 云 几 抹, /冷清清, 四顾无人 ; 我今宵静息在秋星 下, /如船板漂聚到海湾 /它 们再也挡不起 那海上的汹涛 /我也怕那风中的星焰, /一闪, 两 闪, 三闪 , 从这些诗行中, 可以读出一个情 满心胸的少年温柔而感伤的情怀。心湖的 /芦 苇深处 /一个采菱的 /小艇停泊; / /它 的主人 /一 去无音信 风风雨雨, /小小的船篷将折 , 诗 人把心爱的人比做一去无音信的采菱人, 以 小 小的船篷将折 来喻孤独寂寞的心, 氤氲着感伤 凄清的情绪; 迟迟 中, 夕阳西下, 暮色四阖, 诗 人三番几次地叩问姑娘, 姑娘却只是 迟迟地, 不肯开口 , 使他不知在 歧路上 是 分开呢 还是 一同走去 , 诗仅三节, 每节结句的 我问 你 /你却总是迟迟地, 不肯开口 的复沓, 表 现出诗人失望无助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在 暮 春的花园 里, 诗人 攀着残了的花枝 向心上的 姑娘诉说他度过的 寂寞的春天 , 走在姑娘的
* 收稿日期2005 - 02 - 28 作者简介陶忠娣 ( 1982
身边, 诗人仿佛感到母亲陪伴在身旁, 心灵上阴 郁已久的烟云已然飘散, 表达了诗人获得爱情 后的欣慰、 惆怅和不无感伤的复杂情绪。这些 诗作是诗人经过苦闷的心灵冲击而结出的苦涩 的果实。[ 1] 诗人真挚浓烈的爱始终只在心中、 感觉中、 想象中猛烈地燃烧着, 从未有过真正的爆发, 这 火一样的热情总在嘴唇边化为沉默, 所以诗人 常尝到的, 是没有爱的寂寞和无法获得爱情的 苦恼。诗中的感伤情绪虽然很浓烈, 但诗人没 有任其直流而下、 肆意蔓延, 而是波澜起伏、 委 婉含蓄且有节制, 诗人欲超脱世俗的荣华和浮 浅的感情倾泻, 与同时代同类诗比较, 有着独创 性, 它不似郭沫若的爱情诗歌坦率、 热情似火; 不似湖畔诗人天真烂漫; 不似刘梦苇杜鹃般啼 血; 也不似李金发的流于颓废伤感 , [ 2] 所以, 他 的倾诉不是多愁善感的痛苦, 也不是春风秋月 般的无病呻吟, 而是感受孤独苦闷后的情绪承 担, 是思想的而非幻想的, 是深沉的而非激情 的。他用深沉含蓄的笔墨织成了一幅幅爱的美 锦, 呈露了一个诚实正直、 痛恨邪恶、 向往光明、 追求自由爱情的知识分子的魂灵。从某种意义 上来说, 冯至爱情诗中的感伤苦闷不单纯是爱 情的苦恼和寂寞, 也应包含诗人对时代所感到 的苦闷, 对现实所感到的无可奈何。
冯至是位沉思型的诗人, 他的爱情诗有个重 要的特征, 那就是爱情与哲理的结合, 将爱情的 种种思绪注入一种富于哲理性的思考。在哲理 性的思考中, 诗人的人生体验和生命意识得到升 华, 诗歌的情感也更加含蓄深沉、 意味深长。被誉为经典的爱情诗 我是一条小河 , 先 以三节诗写出 我 与 你 欢快的调子和和谐
), 女, 安徽六安人, 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国现代诗歌。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 4期
的关系, 我 流过 森林, 绿叶剪成你的衣 裳; 我 流过花丛, 花影织成 你 的花冠, 到了第 四节以后, 我 无奈流入了无情的大海, 厉风狂 浪摧折了美丽的一切, 终于 我 和 你 都在大 海里 幻散 了。诗人以小河自喻, 对于内心世 界的不能自主与人生命运不能把握的悲哀尽在 其中。我只能 一诗中表达了爱情与生命的绝 望的声音, 其中交响着希望与失望、 现实与幻 想、 坟墓与婚宴、 产生与死亡的矛盾的音符, 蕴 涵了诗人对人生的审视和思考。蛇 中, 诗人 把热恋中 我 的 寂寞 比做是 一条冰冷地没 有语言的长蛇 , 以及后面关于蛇衔来梦境像显 一只绯红的花朵的奇想, 就具有明显的智性的 冷峻的特色。冯至以悲剧性的爱情故事为题材的叙事诗 被朱自清堪称独步, 其超凡脱俗之处就是所有 的内容都指向永恒的思考。人与物, 爱情与生 命, 这边的圆满伴随着那边的缺憾, 当一个人获 得生机而另一个人又无奈地面对死亡, 当吹萧 人的洞箫为拯救爱情而作了牺牲后, 他们却陷 入了空虚和惆怅, 只有逃往深山。喧嚣的人间 无法容得美丽的生命之爱, 也无法容留真正的 艺术之美的追求。帷幔 写的是不满包办婚姻 而出家的少尼, 暮鼓晨钟里被一个牧童的笛声 唤醒了对人性自由的向往, 她将心造的极乐世 界绣上帷幔, 然而帷幔终留下无法弥补的一角, 最后少尼焚化在尼庵, 牧童剃度在僧院。诗歌 没有直接指向对现实的控诉和批判, 却以它的 奇幻和瑰丽传达出一个长长的、 深深的人生悲 剧感, 引发了读者对人生冷酷真实的正视和思 考。所以说, 冯至的爱情诗并不简单停留在对 爱情悲剧性审美感情的表层观照上, 而是有着 超于一般爱情意义上的深层的隐性主题, 有着 更深层次的哲学意义上的追问。
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情感意念与自然社会 的客观物象相互交融和渗透所产生的新的生命 体, 是诗歌艺术情景相合而形成的一种最活跃 的基本艺术元素, 是包含着诗人心理时间和空 [ 3] 间的一种富有表现力的空筐结构 。对于诗人 冯至, 奇特的意象设置是其诗作的一个重要特 色。在其爱情诗中, 诗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营 构意象, 意象成为他诗歌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诗人将对事物的默察、 情感的思考凝结成意象 的结晶, 诗中意象的捕捉新颖大胆、 奇特且蕴藉 深厚, 体现了他对诗艺的独特感受与追求, 是对 同时代同类诗的超越。从表现手法上来说, 冯至爱情诗里的意象 大多为拟情性意象。拟情性意象, 是用托物、 拟物、 比兴等手法将抽象的、 不可见的情感具象 化而产生的意象, 它的作用是对情感进行注释、 化解, 呈现可观可解的景象与画面, 正如艾略特
所说艺术形式里表达情感的唯一方法是找到 [ 一种客观对应物 。4] 情感是人的一种内在心 理活动, 要将内在的情感传达于他人, 光靠单纯 的情感概念作表达是不够的。当你在与好友分 别时说 我难受、 我忧愁 时, 受话者很难体会 难受 与 忧愁 的具体程度, 而李白说请君 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 金陵酒肆留 别 ); 李后主说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 生 ( 清平乐 )。他们分别以 东流水 衬托 别意 , 以 春草 比拟 离恨 , 化虚为实, 化情 为景, 使不可捉摸的情感变得有光有色, 有声有 形。无疑, 晚唐诗及宋词中意象的设置及表现 手法对诗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其爱情诗里, 他常选取大自然中易触发人们情绪变化的自然 意象, 如诗作 小艇 选取了 心湖深处, 芦苇荡 边, 一只采菱的小船在凄风苦雨中飘摇 这样一 个意象, 诗人因无爱而寂寞孤独的心情含蓄地 比附在此意象及情境中; 在郊原 一诗选取的 幽怨的琴弦 、 寂寥的郊原 、 红色的夕阳 、 黯淡的青山 、 雨丝缀在花之间 、 风丝挂在 树之巅 这一系列拟情性意象中有着爱的缠绵 与淡淡的喜悦, 也有着爱的幽怨与悲伤; 无花 果 中令人感到感伤忧郁的 无花果 意象是诗 人情感最贴切的 客观对应物 看这阴暗的、 棕绿色的果实, /它 从不曾开过绯红的花朵, /正 如我思念你, 写出许多诗句 /我们却不曾花一般 地爱过 , 表达了诗人难以言喻的苦涩和遗憾。除了这些清新明丽的意象外, 冯至著名爱情 诗 蛇 中 蛇 意象的捕捉以其大胆奇特至今仍 为人称道, 令人叹为观止。蛇 意象的创作灵感 由一外国画家蛇的黑白线条画触发, 诗人把自己 寂寞的情感与 蛇 这一恐怖的意象联系起来并 把它作为爱的使者, 给读者的接受心理造成了张 力。但当我们继续读下去时, 就可深感它的奇 妙, 抒情主人公告诉所爱的姑娘, 它 害着热烈的 乡思, /它在想那茂密的草原 /你无边的, 浓 郁的乌丝 。在诗人的匠心独运下, 蛇 这一丑 陋冰冷的意象发生升华, 它变得秀丽无邪, 它那 沉默的神情像是青年人感到的寂寞。冯至爱情诗的艺术特色还远不止上面所论 述的这些, 如其含蓄清丽的语言、 出奇制胜的比 喻、 具有整饬美而不严整一律的形式等等。正 如孙玉石所说, 西方 世纪末 的果汁的蕴涵与 时代给青年人的心理带来深沉的苦闷错综复杂 地交织在一起, 酿成了一杯智者的苦涩的而有 深味的酒, 喂养和培育了冯至的孤寂沉思型的 性格和对人生命运的超常性思考。冯至的爱情 诗, 以其纯熟的技巧、 含蓄的感情、 对生命的沉 思和叩问的内质等艺术特色在同期同类诗中崭 露头角, 显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 并为 中 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称号和他后期创作的 十四行诗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下转第 21页 )
辉乃旭玛蒂尔德, 不该被忽视的美德 作自受。玛蒂尔德是不幸的, 但她同时又是幸运 的。正如莫泊桑在文中所说的你, 也可以成全你! 成全 项链 人生是多么奇 虽然给了玛蒂尔 怪, 多么变幻无常啊, 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 德沉重的打击,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又何尝不是 了她。如果不是这一串项链, 她可能一 辈子都生活在虚伪、冷漠、充满幻想的日子里, 而正是因为这一串小小的项链把她彻头彻尾地改 造成为了一个敢于向命运抗争并逐渐走向成熟的 女性。我认为, 莫泊桑塑造玛蒂尔德这个形象的 意义也正在于此。(责任编辑曹晓宏 )
相信, 在经过了这么一次变故之后, 玛蒂尔德和 路瓦栽的感情只会变得更加深厚。一个人是不可 能生活在孤独冷漠的世界里的, 人与人之间需要 真情, 这种真情是 心灵的写照, 是血与血 的交 融, 它不可能用金钱和其他物质来衡量, 而没有 真情的世界是苍白的。玛蒂尔德虽然丢失了一条 把她逼上绝路的项链, 但她还拥有着一段无价的 至爱真情。这种患难之中得到的真情将会伴随她 走过未来的人生。综上所述, 玛蒂尔德尽管存在着一些人性的 弱点, 但她身上确实具有很多我们曾经忽视了的 美德。我们没有理由对她求全责备, 更不应该认 为她在丢项链之后所经历的种种苦难都是她的自
R evisiting Th e N eck lace CHE Baiq ing HU I N aixu , Abstract M athilde is the hero in e of The Necklace, a m agnu opus by M aupassan. She has long been m t th e person to be taunted and even been synonym ousw ith vanity . In fac, she possesses som e m oral quali , t t ies that have been neg lected F irs, she is brave enough the bear responsibility. Second she is honest and . t , w ith d ig n ity T hird she faces life opt i istically . , m . K ey W ords T he N eck lace M ath ild e m oral qua lities ; ;
( 上接第 10页 ) 参考文献[ 1] 孙玉 石 学报 1994 ( 4) [ 2] 陆耀东 学术 2002 ( 2) On the artistic featu res of love poem s by F eng Zh i TAO Zhongd i Abstract F eng Zhi has created a large num ber o f love poe s in his works in early days T he love poem s m . w hich he composed w ith its deep and senti enta l lyrica l h idden infor at io n distin ct art istic characteristics , m m , , such as pondering and i age w ith very sk illful novelty of the ph ilo soph ic theory in life have show n h is unique m , art istic ind iv idual character as China s m ost outstanding lyrical poet . K ey W ords Love poe s by Feng Zh;l ph i i age m i m m 21 论冯至早期的诗 [ J] 长江 (责任编辑王碧瑶 ) 中国 现代诗里的哲人 论 [M ] 二十年代冯至诗作哲理性构成 [ J] 北京大学 [ 3] 邹建军 [ 4] 吴晓 新解 [ M ] 现代诗的意象结构 意象符 号与情感空间 本体篇 诗学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7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郭沫若爱情诗相关文章
《》由(易啊教育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炉中煤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