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和反恐中越战争 冷战转折点带给世界的变化

【解析】略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下列是一组关于文明冲突论的材料。
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认为: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新形势下,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将不再是经济因素和国家的利益。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将是文化方面的差异。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
引自《瞭望》2002年第25期《怎样认识和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关于“文明冲突”的观点是经不起检验的。首先,这种理论本身就漏洞百出。……如果说文明是世界政治的基础,那么它们必然具有某种凝聚力。然而,它们显然不具有凝聚力。有关文明内部爆发冲突的事例比比皆是。再看一下爱尔兰解放运动,中国—台湾之间的紧张关系、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在西撒哈拉问题上的争端,所有这些有关冲突的事例与文明冲突都毫不相干。看似不同文明之间的许多冲突的复杂性远远不是这种简单的理论所能解释得了的。例如,亨廷顿把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解释成世俗的印度与穆斯林的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然而,世界上1/6的穆斯林生活在印度,其人数超过了巴基斯坦。
那么,跨越文明的结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9·11&事件后,许多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对华盛顿表示了强有力的同情和支持。36个国家加入了美国在阿富汗的战争。另外44个国家提供了各种支持和帮助。在阿富汗,北方联盟和许多普什图人与美军并肩作战,推翻了塔利班政权。巴基斯坦是美国领导的反恐战争中的一个关键盟国。巴基斯坦的原教旨主义者试图煽起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但却可悲地失败了。同样,试图挑起美国人与穆斯林之间的争斗的行动也遭到了人们广泛的抵制。这决不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而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一种声援。
引自《世界联系》双月刊5—6月《一则得到自我应验的预言》
在信息技术等领域,全球化依然在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全球主义取得了胜利。但是,显而易见的是,在消灭地球上的文化差异这一点上,全球化完全失败了。毋庸说在精神和心理方面,人们失去了一体感,开始从过去的传统和文化中寻找自我。这正导致世界陷入不稳定。本来让日常生活中的日历,生活方式和饮食类型都同一化是非常荒谬的。地球并不会因为成为地球村而拥有共同的价值现。特别重要的是人们的记忆。虽然美国通过好莱坞的电影,美元钞票和B—52的力量蛊惑和统治着世界,但是并不能支配人们过去的记忆。
引自《朝日新闻》《消不掉的文化差异》
(1)阅读材料1、2,指出“人类最大分歧和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新形势下,亨廷顿用“文明的冲突”来概括文明类型之间的全部关系并总结各种冲突的模式,是不全面的。
(2)材料3中提出的“地球并不因为成为地球村而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这一观点。你认为是否正确?说一说你的看法。
(3)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解决国际冲突的根本途径。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冷战后关于国际局势的发展有许多不同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6年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冷战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将是“文明的冲突”。 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有很大的差异性,而未来世界的冲突将是由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冲突引起的。
(1)依据材料,归纳冷战结束前后世界冲突的不同。
材料二& 美国《外交》杂志的编辑认为,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是继1947年乔治·凯南提出“遏制”思想之后最富有争议的国际关系理论。(二战后初期,作为美国外交官的乔治·凯南撰文指出,美国对苏联必须有“一种长期的”,“灵活而警惕地运用对抗力量加以遏制”的政策。)
(2)分析指出,材料中两种国际关系理论的相同之处。结合所学,列举美国实施乔治·凯南“遏制”政策的表现。
材料三& 国际上也有一些知名的学者和政治家对亨廷顿的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如福勒认为:“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
(3)依据材料归纳福勒关于世界冲突的观点并简要评价。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江苏省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1分)冷战后关于国际局势的发展有许多不同的看法。阅读材料:
材料一&&
1996年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冷战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将是“文明的冲突”。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有很大的差异性,而未来世界的冲突将是由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冲突引起的。
材料二&&
美国《外交》杂志的编辑认为,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是继1947年乔治·凯南提出“遏制”思想之后最富有争议的国际关系理论。(二战后初期,作为美国外交官的乔治·凯南撰文指出,美国对苏联必须有“一种长期的”,“灵活而警惕地运用对抗力量加以遏制”的政策。)
材料三&&
国际上也有一些知名的学者和政治家对亨廷顿的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如福勒认为:“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
(1)依据材料一,归纳冷战结束前后世界冲突的不同。(2分)
(2)分析指出,材料一、二中两种国际关系理论的相同之处。(1分)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列举美国是如何实施乔治·凯南主张的。(3分)
(3)依据材料三对福勒关于世界冲突的观点作简要评价。(5分)
科目:高中历史
亨廷顿认为,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最普遍的、重要的和危险的冲突是属于不同文化实体的人民之间的冲突。……当来自不同文明的其他国家和集团集结起来支持它们的“亲缘国家”时,这些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的暴力就带有逐步升级的潜力。……文化可以改变,它们的性质对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可能随时期的不同而不同。但是,文明之间在政治和经济发展方面的重大差异显然植根于它们不同的文化之中。对亨廷顿的思想观点理解有误的是
A.民族国家仍是世界事务中的主要因素
B.文化的冲突日益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因素
C.文化对政治经济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
D.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
吴老师30日19点直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余老师30日20点直播unit5第二课时 Section A美国是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对外发动战争最频繁的国家
(美国人权纪录)美国是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对外发动战争最频繁的国家
新华网北京4月21日电(记者李菲、陈菲)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1日发表的《2012年美国的人权纪录》指出,美国是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对外发动战争最频繁的国家。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造成大量平民伤亡。
人权纪录援引制止战争联盟网站2012年6月14日的文章说,2001——2011年间,每年约有14000至11万名平民死于美国领导的“反恐战争”。联合国驻阿富汗援助团推算,2007年到2011年7月,至少有10292名阿富汗平民被打死。伊拉克“死亡人数统计项目”记录,2003年至2011年8月,有约115000名平民死亡。在巴基斯坦、也门和索马里,有许多平民死于美军炮火。2004年至2012年6月,巴基斯坦至少有484名平民死于美军袭击行动,其中包括168名儿童。
人权纪录还指出,美国驻阿富汗美军无端屠杀平民。2012年3月11日凌晨3时,驻阿富汗美军士兵罗伯特·贝尔斯走出位于南部省份坎大哈的基地,来到附近的一个小村庄,进入两户人家。他在第一户人家开枪打死了一名男子,屋里其他人逃到了邻居家躲避。贝尔斯接着又去了第二户人家,开枪打死3人,打伤6人。贝尔斯返回基地,与一名士兵聊了一会后又离开军营,到另一个村庄,闯入一户人家,射杀了10多名熟睡的村民。贝尔斯总计杀死17名无辜村民,其中包括9名儿童。行凶之后,贝尔斯还把多具尸体聚拢在一起,放火烧毁。
人权纪录同时指出,以美国为首的军事行动制造了生态灾难,伊拉克战后儿童出生缺陷率“惊人增加”。美国士兵严重侮辱阿富汗人的尊严,亵渎他们的宗教感情。美国在关塔那摩监狱长期非法关押外国人,截至2012年1月,该监狱中仍然关押着171人。美国拒绝承认绝大多数国家普遍重视的发展权。
】【】【】应对变化的世界: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年)之研究--《暨南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应对变化的世界: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年)之研究
【摘要】:
布什、克林顿和小布什三位美国总统的11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认识、判断、反应等3个基本环节上,布什和克林顿之间存在明显的连续性,而小布什与他们之间则存在很大的不同。表明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形成过程,发生了重大断层,至今没有实现稳定。
小布什坚持极端化的国家安全观念,是对克林顿、布什,甚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冷战结束历任美国总统,都坚持的务实的国家安全观念的重大改变。这是导致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形成过程,发生重大断层的根本原因。坚持极端化的国家安全观念,就是坚持以美国的实力无限,因而美国的目标可以无限的观念,作为制定和实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础;坚持务实的国家安全观念,则是坚持美国的实力有限,因而美国的目标也必须有限的观念,作为制定和实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础。小布什执政后,极端化的国家安全观念在美国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是以新保守主义为代表的保守主义思潮,与小布什自身的极端化倾向密切结合,并且受到“9.11”事件的直接推动而形成的局面。
美国陷于伊拉克战争严重困境难以摆脱,小布什主义难以为继,新保守主义的影响迅速下滑,都充分显示了小布什以极端化的国家安全观念为基础的国家安全战略趋于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这一战略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使美国在战略全局上陷于被动。
冷战后美国实力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变化趋势、世界形势及其发展变化,以及美国决策者的素质和能力,共同决定了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形成过程。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形成过程,将不同于冷战时期。将表现为,在务实的趋势占据主导地位的同时,极端化的倾向可能一再出现,并且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D871.2【目录】:
中文摘要4-5
英文摘要5-6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8-10
二、相关研究成果评析10-14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结构14-15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15-16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与探析16-23
第一章 认识与判断的差异:战略报告的分析23-45
第一节 战略认识上的差异23-30
第二节 战略判断上的差异30-45
第二章 反应的差异与没有稳定的战略:战略报告的分析45-61
第一节 战略反应上的差异45-54
第二节 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没有实现稳定54-61
第三章 不同的国家安全观念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61-85
第一节 务实的国家安全观念与美国的战略稳定61-71
第二节 极端化的国家安全观念与冷战后美国的战略断层71-85
第四章 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前景85-108
第一节 小布什国家安全战略趋于失败85-91
第二节 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主要影响因素91-99
第三节 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前景99-108
结论108-112
一、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尚在形成中没有实现稳定108
二、国家安全观念的突变,导致了国家安全战略的重大断层108-109
三、以极端化国家安全观念为基础的国家安全战略趋于失败109
四、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影响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形成过程109-110
五、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在务实趋势与极端化倾向之间交错110
六、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在多元、复杂和不确定性中发展110-112
参考文献112-11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蔡佳禾;;[J];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5年01期
吴月;;[J];政法学刊;2011年02期
魏光启;;[J];美国研究;2011年02期
郝文江;马晓明;;[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傅海;;[J];青年记者;2011年25期
姜振飞;;[J];当代亚太;2011年04期
宋德星;李高峰;;[J];和平与发展;2011年04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华锋;;[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钱其琛;[N];人民日报;2004年
本报驻美国记者 任毓骏;[N];人民日报;2002年
本报驻美国记者 任毓骏;[N];人民日报;2003年
本报驻法国记者
郑园园;[N];人民日报;2001年
新华社记者
包尔文;[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博士
沈逸;[N];东方早报;2010年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杨洁勉研究员;[N];解放日报;2002年
林柏 寇立研;[N];人民日报;2003年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朱威烈;[N];解放日报;2002年
易光华;[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彦;[D];暨南大学;2008年
陈寿光;[D];外交学院;2012年
汪晓风;[D];复旦大学;2005年
李家成;[D];吉林大学;2011年
张力;[D];四川大学;2006年
马斌;[D];复旦大学;2012年
李莉;[D];复旦大学;2009年
张立畅;[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朱全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鑫;[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管李娜;[D];青岛大学;2012年
门雄甲;[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周立超;[D];外交学院;2000年
姜慧卿;[D];外交学院;2006年
吴智勇;[D];南昌大学;2006年
袁芳;[D];中南大学;2010年
马方方;[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赵之中;[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谢昌飞;[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争之人冷战mod1.59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