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用简易简短的语言讲述下ipo股票有哪些的IPO???

股票从涨跌不过财富转移罢了,来看看我简化的股市情景,真的这么简单?
18回复 621浏览
想想好像是这么回事。大家看一下下面的情景,来简化股市发生的事情3000点的时候:A(可能是机构或者公司高层)之前一直持有股票,X(某个投资者)进来买。涨到5000点的时候:X觉得很高了,就卖给Y(某个投资者)。这个时候,X已经赚了,手握现金。跌回3000点的时候:Y觉得亏太多了。。就卖回给了A。结束。。。。整个过程A的资产没有发生变化,Y把钱输给了X,其他什么都没有发生变化。社会就动荡了?当然这涉及到融资,有以下几个问题。1.如果Y因为融资,结果下跌,被强行平仓的话,那也是卖给了Z(某个新的投资者),那么跌到3000的时候,相当于X赚的是Y和Z一起亏的。所以场内平仓不过是放大的涨跌速度而已,X赚的依然是从. 有买才有卖。所以场内融资本身不会有问题?2.如果Y在场外进行了房产实业来做抵押,那就麻烦了,确实会引发社会问题。这部分人与总数比起来多么?3.一直不理解说为什么产业创新要靠股市来带动?一般的说法是股市涨了公司才有钱。是不是股票涨了,公司抛售股票所以就有钱了?那抛售这个过程注定是一股空方力量,所以跌是就是公司需要现金的时候?那投资者图啥?击鼓传花的不当最后一个人就好了?以上观点,自己想的。大神请进,切勿带个人输赢股市情绪。只为了解股市到底在国家中扮演什么角色。不用讲太复杂,就针对我描述的这个简单场景[ 此帖被derivatives在 19:26修改 ]
如果你喜欢
的文章,可以。& & & &
年薪30W的大神些进来聊聊啊
妈蛋。。。。大神呢
哈哈,这位同学是不是去防区看到了我的回帖
引用3楼 @ 发表的:
哈哈,这位同学是不是去防区看到了我的回帖
是的。。。。。。。。。。。。。
期待亮贴!
引用5楼 @ 发表的:
期待亮贴!
都打算去@ 一下前几天说的神乎其神的那些大神了
引用6楼 @ 发表的:
都打算去@ 一下前几天说的神乎其神的那些大神了
股票崩盘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二楼就有深入浅出的回复。
现在比去年这时候,其实还是涨了50%的,还有不少市盈率上百的股票。
暂停IPO表明政府救市的决心和态度
28家已经获得IPO批文的公司4日晚间分别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告,称因近期市场波动较大,发行人和保荐机构决定暂缓后续发行工作,已经启动申购程序的将退回申购资金。
这其中,安记食品、井神股份、思维列控、中新科技、桃李面包、博敏电子、邦宝益智、读者传媒、乾景园林、道森股份等10家拟在上交所上市。
万里石、三夫户外、中科创达、久远银海、华自科技、华源包装、富祥股份、山鼎设计、润欣科技、中坚科技、凯龙股份、可立克、奇信股份、盛天网络、通合科技、美尚生态、银宝山新、高科石化等18家公司拟在深交所上市。
得到IPO暂停的消息,钱哥理财专家、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会计与财务管理系主任姚铮认为,这表明了我国政府救市的态度非常明朗。“它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表明了政府救市的态度非常坚决,另一方面这次救市的措施是实打实的。”
A股历史上,1993年到1994年的时候,上证指数就曾从1500多点一路暴跌到300多点,当时还在证券公司做高管的姚铮就是亲历者之一。当大盘跌到600点的时候,市场认为已经是“铁底”了;到500点时认为是“铜底”,到400点认为是“金底”,但大盘却跌破400点直奔300点而去,市场信心全失,已经“无底”了。随后,IPO暂停,大盘一个多月的时间就从300多点涨到1000点。
暂停IPO之所以意义重大,姚铮认为,主要是因为IPO对二级市场的抽血作用明显,而IPO暂停后一般短时间内不会恢复;再加上A股经过暴跌后,技术上本来就反弹的需求,因而姚铮认为,接下来A股不会是一般的反弹,而是很可能出现暴涨。
“如果说,这轮行情后来的上涨是非理性的,那么,现在的暴跌也是非理性的。而股市暴跌甚至长期低迷,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姚铮说。目前我国的A股市场承担着为实体经济输血、推动产业转型的功能。股市如果从此一蹶不振,这两大功能就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针对有人质疑暂停IPO等属于行政干预,不是市场化手段的质疑,姚铮表示,政府采取这一系列果断措施无可非议,“晚动手不如早动手。”因为此时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市场秩序被破坏,危机就会更加严重,并从金融体系蔓延到实体经济,引发全面危机,就跟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到后来演变成全面金融危机一样。实际上,历史上,为了应对危机,中国香港、日本、美国都有过政府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的先例。
来@几个那个高帖子的回复
麻烦大神们看看帖子内容给点意见呢
听说一群做场外融资的大老板(即借钱给别人炒股),恶意买跌的同时,人为地去逼融资的人平仓。。。导致股价不断下跌。。。最后赚钱的只有那些大老板们。。。
科比:我想给洛杉矶带回总冠军!
补充。。。我只是听说。。。股票可以跌,但不是这样无理由地跌下去,影响很大。
科比:我想给洛杉矶带回总冠军!
引用11楼 @ 发表的:
听说一群做场外融资的大老板(即借钱给别人炒股),恶意买跌的同时,人为地去逼融资的人平仓。。。导致股价不断下跌。。。最后赚钱的只有那些大老板们。。。
前期3000点(现实是2000多点)买进的我相信一定不是散户,所以说高位进去的散户是输给了这些大佬,也就是财富转移。
引用10楼 @ 发表的:
来@几个那个高帖子的回复
麻烦大神们看看帖子内容给点意见呢
啊?为什么我被艾特了。 我没被亮啊。本身就是一次金融机构借助国内最近的政治经济政策抱团剪羊毛的行动。本身不管在哪里,政策都和经济密切相关。这次最早是国家推动的一系列政策(包括亚投行和一带一路等等)导致股价拉升,但是后面的疯狂上涨就是金融机构策划的,他们抓住这个机会把这个拉升的股价再进一步的吹起来,成了一个大的泡沫。
这个泡沫早就该破了,破就破了吧。之前经济早就已经是不正常的了,不破难道继续这么畸形发展?等到泡沫更严重的时候再破?只要那些已经圈到钱的金融机构别吃相太难看,让股指跌回2000以下,那对实体经济而言就不会有太大的冲击。毕竟以前2000点那些发展健康的企业都还活着,跌倒3000点都死了?中小型企业肯定会死掉一批,大部分是最近两年泡沫吹起来的,但是也会有一部分本身比较健康有发展的企业被波及,股价太低难以融资,有钱的筒子们可以关注一下这类的公司,说不定里面会有未来的腾讯呢。
国内颁布政策的时候肯定预见到了这个泡沫,但他们也想刺激经济所以没有太过控制。低估了现在社会被“金钱至上信仰”洗脑的程度,没想到现在的人们敢这么抵押不动产贷款做融资融券,玩几倍的杠杆。
上面是我原帖的回复。我又看了看感觉我说的跟楼主好像差不多一个意思。
对我来说,最光荣的时刻就是现在
国内一直实行外汇管制,其实已经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泡沫了。要不然人民币这个升值幅度,在一个开放市场肯定是泡沫吹得飞起。
对我来说,最光荣的时刻就是现在
我也差不多这么想的发自手机虎扑
比昨天的自己更好!
1,2 两个问题是一个问题,这次股灾根本不是1+1=2这样的简单资产转移问题。
中国今年的牛市是政策牛。实体经济不行,国家希望可以通过股市帮助融资发展带动实体经济。然而加入了杠杆让牛市发展太快,也让做空的人看见了机会,并且国家并没有预测到杠杆的效应到了自己无法控制的地步。
资产的转移并不是像你说的从X转到Y那么简单,因为本来对于散户来说股市就是一赚二平七亏的。不管是像这次一样的急跌还是和以前一样的缓慢让人不察觉的进入熊市,大部分的股民特别是新股民都是要亏的。然而这次的急跌是国家没有预料到并且一度失控的,导致的是不光股民散户,很多机构基金都被套住。为什么说转移不是从X转移到Y,看看上周的股指期货就知道恶意做空有多严重,光上周五就有上千亿的空单。空头这边砸盘让卖,那边股指期货收钱。加上杠杆效应的平仓让砸盘格外的容易。这些空头多是专门玩资本运作的,不管他们是中还是外钱到他们手里都是对经济发展最差的选择。你说的什么抵押房子那种从表面其实造不成什么影响,但是配合股市的暴跌和现在媒体的发达,什么样的东西都会瞬间被放大化。结果是导致散户对股市这种急跌的恐惧,不停的抛股割肉,这样空头更容易做空。恶意做空是股市灾难的起因,杠杆是催化剂。
国家为什么一定要救市?为什么说这种急跌下去会引起经济危机?因为股市这种急跌止不住带来的是多米诺骨牌一样的效应。 国家之前的挤牙膏式缓慢救市方针根本抵挡不住这次的杠杆效应,说白了就是以前即便是熊市也是几跌一涨没有一直跌的。这次国家如果不暴力救市的话加上杠杆效应和恶意做空以及股民的恐惧,每天都会狂跌根本止不住,很可能很快就冲2000点去了。没有几个散户会因为股票亏了就没饭吃没房子住,但是这种急跌跌掉的是人民对国家的信心,如果没了信心中国股市就完了。结果是多少中小企业会破产,导致多少人失业。银行又因此有多少滥账收不回来?我说的这些应该还只是负面效应的沧海一说,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一定会产生金融经济危机。这里要重申的是我从来没有认为股市只能涨不能跌,只能牛不能熊。我说的这些后果都是股灾急跌不止可能会出现的后果。
第三个问题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公司自己为什么要抛售股份?而且公司股东想抛售股份不是简单的你想卖就可以卖就可以,都有时间限制和各种限制的。公司发售股票是为了融资,实体经济不好融资了以后就才能有助公司发展。如果公司发行是为了股票涨了就抛售赚钱,那股市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
最后说下自己炒股的观点,作为一个散户如何要当那一赚二平七亏中的那个一。我认为只要做到不贪这一点即可。巴菲特说的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这种境界我是没有的,把握不到贪婪和恐惧的度。但是他说的第一原则是保住本金,这点是我炒股的第一组则。今年的牛市最如火如荼的时候我基本也只是保持1/3多一点的仓位,仓位最高时也不会超过50%,基本平均仓位是1/3。4000点的时候我基本就用自己的利润在玩,本金只有打新的时候才用。身边的朋友好几个是5月才入市的,而且是大量本金满仓操作。仅仅到6月初他们就比我一年的利润还多,有一个一个月盈利300W+的。说不羡慕肯定是骗人的,所以这轮急跌刚开始我也抄底抄在半山腰了,但是好在我还是坚持包住本金的原则,拿去抄底的也是今年的利润。即便是这样几年的利润这轮也跌掉1/3多了,如果当时加上本金去抄底的话可能今年一年就白玩了。
以上全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玉树临风兰多夫 身体单薄詹姆斯
百步穿杨大鲨鱼 视野开阔尼尔森
斯文腼腆加内特 钢精铁骨特雷西
只投空位大将军 谦逊礼貌皮尔斯
球风合理艾弗森 独立夺冠布莱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149人参加识货团购288.00元256人参加识货团购699.00元442人参加识货团购30.00元270人参加识货团购248.00元291人参加识货团购288.00元39人参加识货团购79.00元182人参加识货团购499.00元124人参加识货团购69.00元191人参加识货团购499.00元204人参加识货团购299.00元408人参加识货团购549.00元255人参加识货团购428.00元传阿里巴巴IPO将含亲友股计划|阿里巴巴|IPO|阿里_互联网_新浪科技_新浪网
传阿里巴巴IPO将含亲友股计划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6日凌晨消息,《华尔街日报》援引熟悉内情人士的话报道称,计划在即将进行的IPO中让其员工及其他与公司关系密切的人士以发行价认购部分股份。
  此类计划的正式名称为定向分配股份计划(directed shares program),俗称“亲友股计划”,指的是公司在上市前,将一部分股票的认购权以IPO价格指定给公司员工及亲朋好友。 亲友股多用作员工福利、亲友福利的一种变现形式,不属于内幕交易。
  近期在美上市的其他中概股公司,包括和都曾使用亲友股计划。公司(GM)在亿美元的IPO中也曾使用。
  较早时有消息称,阿里巴巴()可能于下周一(9月8日)在纽约启动IPO路演,预计将于9月18日确定发行价,9月19日开始交易。(羽箭)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机构预计8月初IPO开闸 公募放话将全仓备战打新|新股|打新|IPO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机构预计8月初IPO开闸 公募放话将全仓备战打新
  【相关专栏】
  新基全仓备战 私募联手专户
  □本周话题 曹淑彦
  IPO重启信号闪烁可见,对于三季度市场不看好,加上IPO新规可能重新谱写新股不败“神话”,再度激发了机构和散户的打新欲望。据悉,有机构已经着手准备筹码,蓄势待发,有新发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甚至放话将全仓打新,而私募基金也已悄悄和基金专户开始沟通打新的通道业务。
  公募放话全仓打新
  “有IPO到底什么时候开闸的消息吗?”最近金融圈的饭局上常会听到这样的话题。
  尽管重启新股发行的具体时间尚未明确,但是打新的热情和欲望却犹如这个夏天的气温一样越来越热。据了解,有机构预计8月初就能开闸,于是7月就已经准备好了一大笔资金准备打新。有次新二级债基一直空着股票仓位,只待打新发令枪响。很多基金经理也对这一轮IPO重启后的打新格外期待,其研究员已经展开对排队公司的研究。
  邓湘伟便是其中的一位。作为华夏基金[微博]华夏永福养老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邓湘伟对他操刀的这只新基金格外有信心。“我们建仓期的主要投资模式就是债券+新股。和其他基金不同的是,我们几乎能够将全部资金投入打新。”邓湘伟说。
  对于一只新基金,赶上一个好的建仓期就等于生逢其时,而即将重启的IPO就是最好的时机。“我们肯定能赶上IPO开闸。”邓湘伟笑着说。仔细算算日子,华夏永福养老基金在7月中旬-8月初发行,随后有6个月的建仓期,如果8月份IPO开闸,直接就可以投入打新。即使IPO在10月份才能开闸,已经过会的这批股票大概会在3个月内陆续发行,也仍然在邓湘伟新基金的建仓期内。
  不过,邓湘伟新执掌的这只基金是混合型基金,其中约定债券投资比例不小于70%,那么如何“腾挪”全仓的打新资金?邓湘伟揭开了其中的秘密:在等待“开闸”的日子里,可以根据债市的走势陆续配置债券,由于债券具有融资功能,待有新股发行时,即将已经持有的债券拿去做融资,融到的资金加上未建仓的那部分现金就都可以用来打新股。“比如说买了1个亿的10年期国债,到时用10年期国债去借钱就行了。我们不认为下半年资金会很紧,即使短期比较紧张也不会出现6月底那样的情况,而信用债也有融资能力,所以,不管到时仓位建到20%、30%还是40%,合理利用好剩余的现金头寸,即使扣除债券质押融资的折算,也接近全仓打新了。”邓湘伟解释。
  但目前股票型基金无法如此操作,只能用剩余资金参与打新。截至二季度末,主动股票方向基金仓位在77%左右,这意味着老基金能拿来打新的“弹药”大约还有两成。新股中签拼的是运气,同样运气下拼的就是资金规模。因此,“弹药”充足的邓湘伟已经“抢跑”了,更多的现金可以更加分散化的投资于新股市场。
  除了充足的资金体量,华夏基金的研究团队也将进入新股“作战”状态。据了解,华夏基金研究团队历来对新股实现全覆盖,研究员会为每一只待发的公司出具研究报告,注明推荐或规避,同时给出估值。
  另一家中大型基金公司的研究负责人老李(化名)也给自己的研究员安排了新股研究任务,其要求也是全覆盖。“尽管现在还没确定时间,但是已经过会的公司都得研究,不然一旦开闸如果发行节奏比较快,而研究这边又没跟上,比如漏了几只,而就是这漏掉的几只上市后又涨得很好,怎么办?”新股发行停止之前,尤其是2007年和2009年,老李公司旗下的基金通过打新股获益颇丰,而老李的团队主要就是负责提供研究报告。
  “如果新股发行很密集,研究员来不及一个个进行实地调研,拿出深度报告,我会把所有的新股当作一个组合来执行,个别地方亏点不要紧,只要今年或者这一段时间的操作策略总体赚钱就行了”。老李公司的一位债基经理说。
  今年的“新股新政”政策使得公募基金参与新股发行格外积极。证监会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建议优先向公募、社保配售。如果该制度最终落实,意味着公募基金在与其他机构争抢新股配售时会更具优势。
  尽管私募基金没能享受到如此“优待”,但是并不妨碍其打新热情,有的私募基金已经开始了新股研究备战。某私募基金研究员透露,对已经过会的几十家公司,每个行业研究员都要盯自己行业的公司。“到了IPO开闸时,肯定会准备出一部分资金参与的。”
  该研究员表示,这次IPO重启的第一批公司审核会比较严格,因此公司质量、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比较好。目前市场还是以炒创业板为主,其估值已经很高了,如果创业板新股放出来,肯定没那么高,所以大家炒新的动力很强。“IPO停了这么久,开闸后估计不仅机构会参与,游资也会来炒的。”
  私募私下“敲”通道
  与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参与打新的道路更曲折,需要借助信托牌照、基金专户或券商通道。因此,为了抢得先机,有的私募基金已经开始和基金专户等沟通打新的合作。
  众禄基金管理的联合成长2号今年上半年投资收益超过35%,而现在,众禄基金的目光也盯上了即将开闸的IPO,目前正积极研究打新,并和基金专户、券商等通道方开始沟通有关合作事宜。众禄基金投研总监陈龙表示,目前新股发行改革的规定尚未确定,还需要等待具体规定出台,如果打新机会很好,公司可能会发行专门的打新产品。
  据了解,以往私募基金如果仓位比较低,剩余的资金会拿来做回购,如果二级市场没有什么机会,而打新收益比较确定,就会拿这部分资金来参与,专门为打新定制产品的还较为少见。
  一位私募分析师介绍,2009年之前私募参与打新比较多。为了提高打新的中签率,私募还搞出了“拖拉机”账号,即开很多的账户,同时参与认购。之后信托账号被停,渐渐的私募参与打新的也少了。这次IPO重启后上市公司质量估计较好,市场肯定会爆炒。如果打新收益很多,私募确实会为客户专门推出打新产品。
  不过,对于私募基金而言,如果想“全身心投入”打新,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去年5月证监会颁布实施了《关于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决定》,规定“机构管理的证券投资产品在招募说明书、投资协议等文件中以直接或间接方式载明以博取一、二级市场价差为目的申购新股的,相关证券投资账户不得作为股票配售对象”,并导致以打新股为目标的鲁信?汇鑫1号新股申购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查询信托产品)提前终止。这意味着,私募不能通过其他形式发行直接标榜打新的产品。
  有私募人士透露,其实走基金专户或信托通道,具体产品可以沟通。比如私下约定产品定位是打新股为主,不超过10%的资金投资其他方面。但是新规在征求意见稿中,网下配售比例优先向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配售,这意味着其他机构打新中签率没有优势,因此该私募也曾与基金公司探讨,是否能够以发公募的形式来参与打新。例如发行一个公募基金产品,这个公募参与打新,然而投资顾问由私募来做。“但是沟通下来有困难,目前这种形式无法实现。”
  新股发行暂停之后,基金专户的定增通道业务发展迅猛,显然,IPO重启之后这一块又会成为必争之地。有基金专户业务人员透露,很可能会和私募合作推出打新的专户产品,即专户作为打新通道,私募来充当投顾。据了解,目前这种通道的费率一般为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八不等,差异较大。如果作为私募的打新通道,专户和券商之间并没有大的区别,费率也比较接近,有的小公司可能为了争抢业务而压得低一点。
  新博弈中公募底气足
  对于打新超额收益的一致预期意味着将有更多的机构参与“抢食”,博弈之下可能会压缩估值价差以及降低中签率,从而导致超额收益降低。
  “市场共同认为的机会就不是机会了,如果大家报价抬高,我们就必须有选择的介入了。”邓湘伟指出,有预期的时候获取超额收益的概率下降,但不代表一定没有。届时的盈利就体现在研究是否比其他机构更深入,是否能够看清公司未来几年的发展。
  “我们属于重要的参与者,会控制安全边际。如果某只新股发行价已经接近二级市场水平,除非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否则我们可能就不申购了。”在邓湘伟看来,打新股的最大风险就是参与者过于信赖这些股票,导致定价过高。当所有参与者行为一致时,就会导致最终的中签率下降。“新规与老办法有一定区别,如何确定发行价与基金的中签率现在还不明确。”今年6月初,证监会公布了《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目前尚未公布最终结果。
  除了抽签方式待定,锁定期也成为众多机构关注的问题。去年4月28日,《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实施,取消了网下配售股份三个月的锁定期。今年的改革如何走?一位基金经理表示,如果没有锁定期,监管层可能担心机构上市就抛售,造成投资短视;如果设立锁定期,机构锁仓三个月不能卖,流通盘比较少,又容易造成股价波动,两者都各有利弊。
  根据征求意见稿,此轮打新博弈中,公募基金可能比其他机构更具有优势。“网下配售的新股中至少40%应优先向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和由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配售”,对此,有私募基金人士感慨,享受不到公募的这种优待了,不过这种设定也是为了能够保证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不过对于即将来临的博弈,基金似乎并没有那么担心。一位基金业内人士猜测,“刚开始也许监管层会给出指导价,建议大家报价别太高。”“开头破发的可能性太小了,不会说新股发行停了许久一开闸就破发了。A股市场从来都是逢新必炒,没有例外。在熊市里炒新股都能赚钱,更何况今年还是个结构市呢。”一位基金经理如是说。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股票/基金&
新股IPO罄竹难书
作者:猫财经
&&& 公众微信号“猫财经”推广了一篇题为《投行大佬眼中的新股改革》的文章,文章阐述了投行人怎么看指定发行制度,肯定老股转让,同时呼吁修改《证券法》,将改革进行到底。和讯网特摘编如下。
  实在忍不住要点评几句:我幼小的心脏从不相信制度会被利益集团操纵,我所认识的证监会官员,他们绝大多数睿智成熟有责任感,高素质的精英大多集中于此。但发行制度几乎每届主席上台都有一次,为什么就不能把高居不下的发行市盈率降下来呢?
  纵观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到现在,这个市场上的每家企业都是以资源错配的方式发行上市,错配的方式就是全球最高的平均发行市盈率。社会的财富流向大体就从省吃俭用的普通百姓流向了具有影响股票定价能力的上市公司与其股东的账户里(比买房以及动拆迁的过程要文明很多,但效果一样)。
  以下我就大致点评以下本次发行制度改革吧:
  一、老股配售跨出历史性最大的一步,虽然媒体与评论人事多诟病,但是客观说这是次不小的进步。
  以前所有的IPO都不允许出售老股,只允许企业新增项目进行募集资金,但君不知这些募投项目都是审核前规划的,现在动辄IPO要审核一两年,等到获得批准了,谁能保证这些项目是不是都落后于市场及同行技术了?
  为了这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企业与各路中介机构需要死掉多少脑细胞去编撰,在市盈率达到七八十倍的09-10年,企业大多有一个亿资金就足够发展了,但因为我们奇葩的发行机制一般IPO都能都募集到最少四五亿,多出来的三四亿怎么办呢,有这么多实际投资需求吗?
  如果被迫将超募的资金勉强投资本不需要的主业,导致的结果就是微观行业上的产能过剩,最典型就是在08年前大量地方钢铁水泥企业的上市;如果不把这些超募用于主业,那能做什么呢?
  放在银行或者买理财产品,这无疑是拿股民的钱去赚利息,当然我认为这还是一种比较负责的行为。
  还有就是用于囤地进军房地产等大家都认为能赚取热钱的行业,这就导致了为什么这么多上市公司下面都参股或控股房地产企业的原因:就是有钱,而且没地方用。
  第三种用途就有点土豪并粗糙了:在职消费,很多上市公司老板会觉得辛苦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上市,能够有机会多募集这么多钱,应该好好改善一下生活条件了。于是很多公司一上市就增配了卡宴或宾利,新建了企业奢华会所,奢靡生活犹如腐败自上而下蔓延的乘数效应很容易几年以内就让一个企业的利润被侵蚀,这一种超募的用途也是最致命最不负责任的。
  所以无论如何,我要站出来说:这次新股发行引入出售老股的办法,是历史进步,总比超募大量资金乱用,而上市一年又要高位抛出这么多老股来血洗二级市场要好很多。所以老股出售,很大程度控制了上市公司对超募资金的挥霍无度,通过降低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也提高了公司对资金的利用效率,在股份结构上也减轻了二级市场大小非今后的抛售压力,老股出售这一点,是本次发行制度改革的最大亮点。
  尽管提前让股东获得了套现(这点再市场人们早已习惯),但是其先进性与合理性,不容抹杀!其次一点,本次改革还有一个进步,就是把新股网上摇号申购的权利只对拥有股票的股东开放,拒绝了拥有大量现金而不买股票的股民进行纯粹的打新股的行为。这点很好理解:长期套牢的,深受股票投资损失的老股东可以从新股盈利中弥补回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投资者长期持有股票,以保持市场的稳定性(很多股民会在新股发行前清空仓位腾出现金打新股,导致市场波动性下跌,这现象以后将不会出现),所以我认为本次发行制度改革的进步是客观存在的,不容广大评论人事抹杀的。
  二、现在我来说说本次发行制度改革的不足吧。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罄竹难书。
  因为每次发行制度改革最重要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发行价格降到一个合理的区间,这点真的很难做到吗?
  很多人认为行政审批的新股供给导致了市场的饥渴,才会有股票市盈率这么高,那我要反问一句:既然新股发行饥渴,为什么还要停发这么长时间保护二级市场呢?
  其实我认为要降低新股发行的价格很简单,也很容易做到,短期措施是可以尽快出台制度,让网下具备定价权的询价机构对自己的报价负责:凡是报价超过中间价50%的机构,获配的股份一律一年以后才能减持流通,而超过中间价100%的机构所获配股票,则三年以后方能减持流通。
  长期措施我认为需要修改证券法:首先修改同次发行必须同样价格的条款,我认为可以改为差价发行,也就是网下的询价机构必须对自己的报价负责,所获配股票的价格就是自己询价的报出价格(美式招标法,类似上海车牌拍卖的方式),而流通股网上发行价格则采取中间价格,从而真正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另一个我认为急需修改的证券法中最重要的一条:首次发行四亿股以下,流通股必须占总股本25%,四亿股以上,流通股必须占15%,这一条最初就出现在第一稿证券法中,当时还不是全流通的股票环境,这一条也是最害人的一条(当时制定此条的人脑子没有甩干,只考虑流通股比例要大,防止市场被操控),它直接导致所有上市公司为了凑齐这么大的募集资金量,都要挖空心思去编撰很多不切实际的募投项目。
  而我奇怪的是,为什么这么多次修改证券法,没有一次有人去推动这一条的修改,当前全流通的环境下,以后大非小非都要变成流通股在市场流通交易,为什么还是要减持IPO一定要发行25%这么高比例的流通股?这不是导致资源错配,市场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的直接原因吗?
  个人以为,上市IPO,不论新股发行加上老股出售,10%的比例足矣。这样可以从市场上少募集至少一半的资金,节约的资金可以用于很多企业上市,或者干点别的正事吧,总比超募或者大比例老股转让好。
  最后说一句,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到现在,资源错配就从来没有彻底解决过,多少超募资金用于过剩产能、囤地炒矿,在职挥霍……这是现行股票制度的悲哀,是所有被血洗过的投资者的悲哀,是国民经济的悲哀,也是国家决策体制的悲哀,希望在我们还没有彻底丧失信心的时候,能够看到身处的市场离公平合理更近一点……
  (打个小广告,上面的观点上海睿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茁曾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有详细阐述。转载请注明出处。)
01/14 11:1501/15 07:4101/14 15:0101/14 09:3701/14 00:3601/13 16:3301/13 12:4001/13 10:12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评论精品策划
特色产品:
社区精华推荐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o股票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