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准备自己经商的,你们合作的电商培训哪家好是哪家?

传统行业现状都往电商去转型,我们也想做电子商务,但是一直不知道哪里入手,现在注册了天猫店铺,还有自己的淘宝C店,已经2个月了,一直没有生意,请问厦门这边有没有比较靠谱的专业淘宝天猫代运营团队??
传统行业现状都往电商去转型,我们也想做电子商务,但是一直不知道哪里入手,现在注册了天猫店铺,还有自己的淘宝C店,已经2个月了,一直没有生意,请问厦门这边有没有比较靠谱的专业淘宝天猫代运营团队??
做淘宝或者天猫主要就是渠道和资源,以及一支专业的运营团队,我是淘宝讲师,跟很多传统企业转型的企业接触过,像你这种情况,优势互补是个方法,也就是你们自己负责产品和供应链的支持,关于运营,推广美工交给第三方去操作..... 举贤不避亲
我们自己阿里出来的团队推荐一个,在sm这边,渠道和资源都是杠杠的,特别是上聚划算,联系他们去吧 公司名字叫 小北和他的朋友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有没有网址?麻烦发个给我看下 可以么
的感言:不知道说什么,送你一朵小红花吧:) 相关知识
其他回答 (2)
电子商务不一定就是开网店。兼职创业(网上代理大型超市)网上代理,您可以获得:一是销售商品,赚取差价,二是根据您或者您组织的销售业绩公司另外有业绩奖金;三是介绍他人购物,加盟,公司设有广告宣传奖金,四是给公司推荐畅销产品或者联惠商家还有提成奖金。 好多朋友都是上班8小时,为何不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做兼职,多一份收入,又能找到经商的乐趣,对生活的真实感悟! 了解一下对您来讲,没有任何损失,往往一个新的资讯,一个观念,几分钟的时间会改变您的人生轨迹。QQ:欢迎交流
做任何行业刚入手时遇到困难很常见,电商也是一种必然趋势,未来发展前景很好,我们公司是专业做淘宝天猫代运营的,团队专业技术实力雄厚,了解下就知道了,可惜我们不是厦门的,是宁波的,若想了解,加我扣扣吧,我姓高,到时我可以把公司官网以及一些合作案例发给你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互联网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是否真如乐淘毕胜所说,电子商务是个骗局,不赚钱的生意就是泡沫?
毕胜这番话的目的,是敦促小电商赶紧退出,还是真的在思考乐淘转型?
毕胜演讲原文:
按投票排序
先引用一句韩寒博文中的名言:这事儿已经过气了!
几天前看到这文章很有感触,应该把不少人想说但是不敢说的话说出来了,性情中人,都是实话,把电商常规打法遇到的问题和困境给电子商务圈外的围观者普了一下及,真正做电商的很多都会感同身受。
观点很同意。电商必须能自己造血,而不是完全通过外部输血。
这两年都在说电子商务比较火,而游戏的热潮已经过去,但很奇怪,游戏还真的是不断有新的大卖的产品,一直创造惊人的现金流和盈利,而电子商务却一直创造惊人的广告费,没有一个电商企业是以自己的净利润和净利率称霸武林的。
也有很多人喜欢把B2C电子商务人为的分为淘宝里的和淘宝外的,认为淘宝里的都是温室里的花朵,被温水煮着的青蛙,出了淘宝就命运多舛,而待在淘宝里则是充当养料,同样前途暗淡。同时认为在淘宝外独立做是血统高贵的,前途是光明,困难是暂时的,却不觉得如果没有了资本的给养,最先死掉的往往是淘宝外边的。
资本不是慈善,资本是逐利的,目前中国目前的投资市场环境下,凡是拿了投资的企业,退出机制就这么几个, 退出方式的狭窄决定了众多企业运营方式和价值评价标准的趋同,规模比盈利重要,速度比基础重要,知名度比美誉度重要。当投资者的话语权超出了创业者,上市退出就成为了终极目标,这个终极目标就是所有杯具的开始。
一个企业从零开始走到上市,通常需要5年到8年,互联网行业或许更短,但是电子商务不是个互联网行业,他是贯穿了互联网和传统企业的杂交型行业,涉及的面更广,企业的发展道路更复杂,也许比通常的时间还要长。这个时间跨度很难全部处在一个资本的黄金期,依靠资本的力量固然可以高速发展,但是当资本趋于谨慎,企业的发展速度就会减缓,甚至停滞。任何人想在一个很短的商业周期里,完全通过资本的力量极速冲击上市,都是带有投机性质的。
能够在一次资本的狂欢中顺利冲上市的固然是胜利者,但是强大如新浪搜狐网易者,若不是后来纷纷找到了自己的盈利模式,估计早就退市了。而05年前后那一波以百度和盛大为代表的企业,均发迹于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恢复期,能够上市,有幸运也有实力,自身的造血能力异常强大,百度上市融来的资金一直在帐上都没机会用。
造血能力不强却上了市的幸运儿如麦考林,如果没有沈南鹏先生挂帅,还真不知道鹿死谁手。如果以上市套现为终极目标,或许规模/口碑/品牌形象还能忽悠一下投资者,但是如果没有赚钱的能力,上了市也只能和麦考林现在的股价一样一落千丈。
经常和人开玩笑,京东早点上市吧,上了就有钱收购小网站了,给这些小网站点盼头吧??:)
想起当初做优衣库时,大老板一句话就把我批得体无完肤,彻底从电子商务的惯性思维中警醒过来,‘不赚钱还做个P啊,比线下赚得少还做什么线上。’ :(
最后,实在很难揣测毕总说这番话的目的,没有交往过,不便评论。看客们自己找对自己胃口的部分品尝即可,同意的吸收,不同意的保留,少来那么多诛心之论。
不赚钱的生意就是泡沫没错,电子商务公司大部分都不赚钱也没错,但是并不意味着电子商务是个骗局。这是个简单的逻辑问题,有严重的误导倾向,这也是我在微博上要跟毕胜争论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 大多数电商都是一种零售形式。核心是零售、遵循基本的零售逻辑。有人说“生意就是低买高卖”,这句话没错,但是仅仅是生意逻辑的一小部分。这就好像说“生活就是吃吃睡睡”一样过于简单。背后更重要的是:什么能够让你长期有能力低买高卖。 乐淘我一开始就不看好。早先我曾经问过一个乐淘的朋友:“线下你何时曾经见过‘鞋城’这种主流业态?如果没见过或者很罕见,那么凭什么就可以照搬到线上?”。核心的造血能力并非来自“是否有钱赚”,而是来自于“你是否可以持续低成本获得客户”。单靠不停投广告做不到这一点!“鞋城”没有聚客能力,所以不会成为独立的经营实体。 早先很多电商创业团队都是互联网出身。把线上零售想得过分简单,似乎就是低价进过来,再低价卖出去就行了。而做一个长久的好生意,还必须考虑“毛利-市场成本”是一个什么样的变化曲线。如果竞争导致毛利率越来越低,市场成本越来越高,那么这个生意持续不下去。 电商是不是“骗局”,这要看是否能够走到有规模效益那天——你的生意是“规模经济”还是“规模不经济”。比方说A公司重复购买率比较高,可以有效摊平推广成本,持续的销售额增长能够在核心品牌上形成规模壁垒和采购优势,导致竞争对手很难进入,那么即便在成立初期需要持续不停投入,这个生意一旦进入壁垒期就有盈利能力。这就是Amazon在一开始Bezos就说“我们是一个固定成本很高,而成本随销量变化很小的行业”,所以要花很长时间走到盈利,一旦开始盈利,后面就有可持续性。 但大多数垂直电商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逻辑。他们的思路似乎是“有足够多的销售额和购买客户”,就幻想着能做成平台,就可以盈利。结果钱烧完了,路走到了死胡同,反过来骂“电商是骗局”,究竟是被骗了?互相骗?还是自己骗自己? 零售就是零售,就算你是再牛的团队,如果不尊重零售逻辑,搞不清零售本质,最后走到死胡同几乎是必然的。悲催的是大多数垂直电商创业者是互联网出身,既不了解、又不尊重零售的本质,所以可以预见这批电商大多数会倒掉。之后的路还很长,机会还很多,这批泡沫培养的团队,会在下一轮发展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对后泡沫时代的市场始终乐观,同意吴声老师说的话:“电商的春天还没到,何谈冬天”。与各位共勉!
哇塞,解读版本 看我七十二变
【毕胜的泡沫论】
①道出了行业的实情
②他应该是在呼吁行业自律,毕竟烧到如今,大家其实钱包都不那么厚了
③但中国任何行业都不存在自律,所以烧钱还将继续
④烧钱换规模对于某些企业是成立的,但绝非普适,更不是乱烧
⑤泡沫有利有弊,没泡沫就不会有快速做大的市场,泡沫中受益者是套现的创始人、早期投资人、高薪的高管、消费者、广告媒体…
好吧,正如@韩冰Bill 所言,这是一个过气的事,无奈我是一个反应迟钝,完全不懂得流行,时尚和热点的家伙,所以琢磨琢磨这些过气的事情,回答回答过气的问题,应该也算是量才而行的合理举动。此外,我预期这会是个很长很长的答案,如果是耐心差的同学,请见谅和包容一下。说句老实话,我早想嚷嚷这么一句:“电子商务是个骗局”,大约5,6年前就有这样的想法了,但是一方面,我丧失表达欲和沟通欲很久了,除开工作必须,压根没有想表达自己想法的冲动,另外一方面,事实上也没啥听众。当然,毕胜说这个话,和我说当然大有不同,就好比曾宪梓先生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和我说同样的话不是一个道理一样。毕胜有自己的从业的经验和体会,和我粗浅的分析和体会毕竟不可同日而语。下面说说我不成熟的观点和分析。好,首先,既然说到电子商务,我先说我的一个观点,那就是:‘’我们现在所热衷于讨论,传播的电子商务,是一个骗局。” 我们先来看看电子商务的定义:(来自百度百科)为了节约大家时间,摘录如下:定义1:基于因特网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其特征是商务活动在因特网上以数字化电子方式完成。定义2:在因特网上通过数字媒体进行买卖交易的商业活动。前者我们可以称之为广义的电子商务,后者称之为狭义的电子商务,很明显,前者涵盖的内容实在太广了,后者才是我们需要讨论的范畴。单就后者而言,是否就等同于我们在讨论的这一堆从京东到淘宝商业行为呢?我个人认为是非常有失偏颇的。我举个例子来说明我的观点,如果要我选择,至今为止,中国国内最成功的3个电子商务企业,是哪三个呢?我认为成功不在于折腾出了多大动静,融到了多少资金,而在于是否真的是一个健康,可持续运营和盈利的业务模式,同时企业得以健康成长和壮大,乃至颠覆了原有行业的规则和格局,甚至成功创造了一个新的行业的电子商务企业,才能算是成功的。我给出的名单如下:1. 中国移动音乐基地2. 携程3. 阿里巴巴和淘宝很多人一定会对我这个名单感到惊奇和不解,我就来解释一下。1.中国移动音乐基地:虽然这个地方在2011年最终成为了著名的可耻之地(移动内部的廉政风暴的重灾区)。但是你不能不惊叹于它的成功。首先,它是中国移动内部盈利状况最好的部门(没有之一),其次,截至2009年底(廉政风暴前夜),据中国音乐唱片协会统计,包含时代华纳在内的国内市场的4大唱片商,一年从中国移动拿到的音乐销售收入,占4大唱片商总收入的40%以上,(加上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两位跟随者,共计占了4大唱片商总收入的2/3以上,近70%)。而且这个比例的数字,一直在高速增长。而那些小唱片商乃至网络歌曲,这个比例恐怕要更高。中国移动音乐基地从一个完全和唱片也无关的运营商,变成了这个行业具有极强话语权的主导者,只用了几年时间而已(这估计也是其腐败滋生的原因),乃至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这样的跟随者一起,彻底颠覆和改变了整个行业。所以我觉得,无论从其盈利,还是行业影响力来说,都不愧是最成功的电商。大家也许会说:“这算电商么?为啥从来没有人在谈论电商的时候谈论到它?”这个问题我也很奇怪,因为它完全符合电商乃至B2C各个角度的定义。通过订阅和下载的方式销售音乐,为什么不是?2. 携程。这个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其实你只要看看传统机票代理商,旅行社对携程的反应就可以知道,现在的携程对于这个行业意味着什么。它盈利,正在持续壮大,同时引领出了一堆同业者。问题其实和上面一样,为啥没人把它作为电商的代表呢?3.阿里巴巴和淘宝:我个人一直很钦佩马云先生,从他开始做阿里巴巴开始,他将“人家淘金,我卖工具”的智慧发扬到了极致。从阿里巴巴到淘宝,从支付宝,平台应用到创建物流,无一不是这种智慧的闪光。阿里巴巴对中国跨国贸易,淘宝对中国中小型零售,支付宝对第三方支付的影响力,毋庸置疑。甚至我认为,在国内,只要马云愿意,他将是唯一一个真正可以叫板SAP的ERP厂商:他了解并控制中国中小企业市场(制造商,零售商),SAP占据大型企业市场。说到这,也许有人就会明白为什么我说我们现在热衷于谈论和传播的电商是个骗局了,因为在这些言必京东,谈必当当和卓越的讨论中,完全无视了那些我看来真正健康,成功的电商案例了。谁说电商不能盈利?我觉得这根本是扯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我不知道,也许是我知识有限,不了解电商,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但是事实上受益者就是现在在做B2C百货零售的这一群电商们,使得大家对他们亏钱习以为常,对他们的商业模式寄予了更多包容和期望。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资金前赴后继得砸进去的原因。也许许多人会说,淘宝和阿里巴巴都不是B2C,我们讨论的是B2C,那么我想说,中国移动音乐基地和携程,是典型的B2C。那也许有人又会说,我们讨论的是实物商品的B2C零售。那么好吧,我们就来谈谈实物商品的零售电商。我先来列举几种零售的业务流程:1. 顾客在网站上选择商品-加入购物车-结算支付-安排相应区域的仓库出库-快递送货上门2. 顾客在网站上选择商品-加入购物车-安排相应区域的仓库出库-快递送货上门-上门收费3. 顾客在网站上选择商品-加入购物车-结算支付-安排相应区域的仓库或者门店出库-顾客上门自提4. 顾客在网站上选择商品-加入购物车-安排相应区域的仓库或者门店出库-顾客上门自提并付款5. 顾客在地铁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用手机拍下张贴的大幅彩图上的二维码-生成订单-结算支付-快递送货上门6. 顾客在特定的实体店里,用手机拍下货架上货品的二维码-生成订单-结算支付-快递送货上门7. 开设一家实体店面,面积不大,里面设N个多媒体触摸屏幕或者IPAD,每个触摸屏或者ipad配一个服务人员,顾客进店以后,面对一个特定的触摸屏或者ipad和一个固定服务人员。ipad和触摸屏上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统一后台,可以以3D酷炫方式搜索查找展示所有商品,服务人员负责解释和咨询。商品选择完成以后,直接结算付款,顾客离去,商品快递送货上门8. 开设一个实体贵宾厅,顾客上门,使用ipad,触摸屏或者电脑,选择家庭地址和户型,然后在网上下载户型图,连接后台,下载各种电器,家具3D模型,在房屋内摆放,显示效果(具体参见72炫),同时显示各种产品信息资料,选择产品,生成订单,送货上门问题来了,上面哪些是电子商务?如果只认为以上1,2为电子商务的,其理论依据是最初最典型的电子商务业务流程,那么京东等许多电商都在经营传统零售,因为他们有自提业务如果认为以上1,2,3,4为电子商务的,其理论依据应该是网上选择商品是电子商务的核心,那么1号店现在就在经营传统零售,因为5是1号店最新的创新。如果认为1,2,3,4,5是电子商务,6不是,那么未免有失偏颇,因为在5的基础上,你租了大量墙壁用来贴画,稍微改下,我用来钉上几个搁板,上面放几个实物或者实物的包装,就是一个6中提到的实物实体店,没什么大的区别至于7和8,这是已经可见的商务模式,甚至我已经参与实施过几个雏形,你可以不认为它是电子商务,但事实上他们也都是依赖网络而不是实物来选择商品。7,8实体店的意义在于一个服务的场所而不是销售的场所。综上所述,我认为以上1~8都是电子商务,因为它都符合电子商务的最根本的定义:在销售和交易的环节上利用了互联网和电子媒介的优势。只不过这些流程在节省经营场地费用,节省仓储费用,节省物流费用,吸引客户,给客户带来便利方面,以不同的方案和不同的侧重点,带来了不同的价值而已。其实如果你认真思考一下以上的东西,你会发现,其实电子商务和传统商务并不能分割得那么清楚。以上1~8所有的模式同时被未来的所谓传统零售商或者电商企业所选用,我将一点都不奇怪,事实上,我认为,传统零售也好,网络零售也好,他们根本是一回事。另:我为啥要把1,2分开,3,4分开,是为了怕有人认为是否网上支付才是电商的关键,希望没有,我就不在这对此充分展开了。如果大家硬是认为,用网站或者其他电子方式做一个产品目录和介绍,真的那么重要,可以单独作为一个行业来看待的话,那么我只能无语。如果刻板得认为有无实体经营销售场所是电子商务的根本差别之所在的话,那么我想说两点:1. 有时候,在很多零售场景下,服务场所,仓储的场所,销售场所,经营办公场所是很难分得清的。但凡你是个规模化经营常用消费品的零售商,哪怕你是所谓血统最纯正的电商,仓储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了前端的配货仓库,那么其实离一个销售场所就只有一小步了,这一小步可以小到你很难分割的地步。具体可以参见许多淘宝上的卖家以及麦德龙业务模式,当你选择和京东一样自建物流,一层层的仓储节点建下去的话,其实你就和开实体店只有一小步距离了,反过来,开了实体店,做配送,其实也只是一小步的距离。如果你选用第三方快递解决问题,那么你会遇到一些问题,稍后我会详细分析。2. 即便是所谓没有经营销售场所的纯正的电子商务企业,你面对的其实还是传统的零售需求,零售市场,你面临的还是同样的用户,同样的竞争。 这并不是一个新行业和新市场,也不具有所谓的天然优势。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说个完美的电商创业创意(仿冒必究哦):各位投资商注意了,我马上联络一下我们小区送大桶水的水商,我打算花5分钟给他做个网页,然后让他把附近小区里到处贴的小广告里面的联系电话改成一个网址(恩,我决定还同时做个WAP网页),成立一家新型的电子商务公司,介绍如下:那我们是一个一开始就盈利的电商。我们是覆盖本地的饮用水的垂直领域的电子商务,我们有成熟,完善的物流配送流程,还同时提供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服务。如果投资到位,我们可以以远远超过京东的复合增长率成长(收购其他水站或合作)。市场容量巨大,同时有稳定的业务发展(人民总是要喝水的)。而且,请注意,我们是纯正的电子商务,我们没有经营销售场所,我们有的是完备的前端仓库(原来是靠打电话送水的)。欢迎各位投资商踊跃投资,机会难得,先到先得。具体请在知乎网站私信@天光,知乎推荐码自己解决,算是给投资商的门槛。恩。。。你问我风险?倒是有一个,我的合作伙伴,水站站长说,只用网页不用电话可能会降低销售额,好多订水的大妈不会上网。。。这个。。。不怕,我们可以降价,和别的水站打价格战,我便宜啊,同时实在不行以后还恢复电话订水也不是不可以,确立自己的电商身份先。问这样的傻问题,你怎么那么没有互联网基因呢?算了,我不怪你,传统行业待得太久了嘛,你原来水站一年挣多少钱?什么?10万,我告诉你,我直接把9万9都让利了,甚至亏本卖,大把美金会投给我们,那些落伍的传统的水站哪里是我们的对手,我们可是先进的电子商务企业!你不懂新兴行业,我只要能盈利1千,你知道就是什么估值水平么?电商新秀就要诞生了!以下略去N字。。。这个段子叫做:一个网页诞生的电商明星,恩恩,我觉得不错。好吧,我承认,这是一个笑话。在此,我想重点突出的是零售电商而不是电商零售。电子商务是一个行业么?我从来不认为是。零售是一个行业,物流是一个行业,但是电商不是,电商只是一个工具。所以我说零售电商,因为零售是一个比电商大的词。也就是说,不管你再怎么折腾,你还是跳不出零售行业这个圈圈,面对的还是零售行业这个市场。在这一点上,我想中国B2C零售电商的龙头老大刘强东先生应该和我是一致的,因为他现在眼里的主要竞争对手和赶超对象,就是国美苏宁这样的传统零售巨头。而你如果去问国美苏宁他们眼里的最重要的竞争对手,苏宁一定告诉你是国美,国美一定告诉你是苏宁,事实上,这就是目前家电零售行业的现实情况。虽然京东每年有百分之两百多的复合增长率,虽然京东已经坐稳国内B2C零售龙头老大的地位,但是,在这个行业内,他还不是传统巨头眼里同量级的对手。而且,因为他的体量和规模,他一定已经看到了那个天花板。什么天花板,请看我下面的分析。好,我们先缓一下,谈谈天花板问题,放开电商企业和传统企业异同及分割问题,回到原点,我们假设按照一般的观点,电子商务企业不是传统的零售企业,是一个新的行当,具有先天的优越性。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优越性,沿着京东的思路,看看能走到什么地方。首先我们把销售信息产品的电子商务摘出来(例如移动音乐基地,或者其他电子书销售什么的),比较实物商品的电子商务和传统零售模式。比如就拿京东和国美相比较(不拿苏宁的原因是苏宁易购已然做起来了,牵涉进来会使问题复杂化)。为了简化问题,我们先做一些假设,这些假设都是对京东有利的假设,其中包括:1. 京东和国美拥有完全一样的进货条件和供应商关系2. 京东和国美拥有完全一样的进货物流和布货物流成本率3. 京东和国美拥有完全一样的品牌知名度,消费者认知度4. 京东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和国美完全一样完备的FDC(前端配货仓库)也就是说,京东所有东西都不比国美差,差别只是京东拥有自己的配送物流和网站,国美拥有自己的门店,京东通过网上卖东西+配送的模式,国美采用门店销售的模式那么根据传统的电子商务理论,电子商务的优势在于没有实体门店成本的轻资产运作优势,我们来比较一下这种优势。首先,我们对客户群体做个分析,把所有有买电器需求的客户作为一个群体,基本上我们可以分成3类。a)纯宅人,购物只靠网购,坚决不出门,坚决不去实体门店b)中间类客户,他们受价格,方便性,服务,品牌认知,以及具体购买情况的影响,在网购和实体店购买之间摇摆c)不会上网,或者上网非常不熟练,不会使用网购的传统用户根据一般性推测,c这个人群基本要大于a这个人群,尤其在二三线城市以及农村。其中a是电子商务的忠实客户,c是传统零售的忠实客户,我们再做个假设,假设a和c贡献的购买力是一致的(这也是个对京东有利的假设)。那么决胜人群在b。影响消费人群b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先排除一些,例如等同化看待品牌认知(前面已经说了),等同化看待服务(事实上这个国美有优势,国美有自己的维修和尾保的服务能力,何况店里面售货员和促销员的服务能力肯定是快递员不能比的)等同看待方便性(这个很多人认为是网购的优势,但是这是宅人的看法,事实上,要我在家里等快递,或者多次投递才能收到,有时候并不比我下班路上顺道多拐一下去国美店里买更方便,如果快递到单位,是大件的话,还是不方便。更有种情况是,我急着想买到某个东西,例如突然降温我要去买个电暖器,或者手机突然丢了我要买个新的的时候,国美更方便),抛开这一切,我们来看看一个核心的要素,价格。价格貌似看起来,是电商的优势,事实上,传统的电商理论也一直是这么说的,不都说网上的东西便宜嘛。那么为什么便宜呢?我们抛开有傻人一直砸钱,一直亏本着卖做活雷锋的因素,那么便宜一定是因为成本低。成本低在哪呢?我们前面假设过了,进货,布货环节是一样的,品牌认知也一样(事实上不是如此,京东供应商关系,布货物流仓储,品牌认知都要弱些,意味着更多的广告投入),我们假设都一样好了,那么差异就在最后一个环节,销售环节。诚然,看上去,开实体店,涉及到租用空间,员工等环节,确实成本不小,国美付出的是房屋的租金(不菲)和员工成本,京东付出的是网站建设维护以及物流配送的成本。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国美这个环节的成本大于京东,这也是传统电商理论所一直宣传的。那么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假设国美新开一家实体店,覆盖了一个区域,成本是x,京东的成本,我们都先不考虑网站的费用,假设是0,那么成本就在配送物流,物流每单的成本是y,y肯定是远小于x。假设销售单数为n。好的,在业务开展初期,京东很开心的发现,他的销售成本大大低于国美。因为在初期,因为他的成本y×n要远远低于x。好了,大家业务都做起来了,n逐渐变大,国美店里逐渐人流如织,京东网上也开始订单如云。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x并没有变或者增长很少,国美的店还是那家店,也许生意很好,多请了几个销售员(事实上这都会是原厂商免费派驻的促销员),而京东的成本呢?随着n的增长,是一个直线上升的数字。于是,在京东不断做大做强的过程中,他悲剧而又惊讶得发现,随着业务扩展,销售额飞速飙升,它的成本优势反而越来越小,到达某个临界值以后,它反而站在了成本劣势的一方。。。(这个临界点我粗略测算过,是存在的),于是,京东悲剧得发现,生意越好反而越糟糕这个悖论,钱都被快递挣去了。他的电商业务存在一个天花板。于是,京东自建物流,他的成本上升曲线,会应自建物流而不那么陡峭,只有当所有快递员都满负荷以后,他才需要增加快递员,但并不改变生意越好,单位成本越高这一事实,临界点被推后了,但不意味着不发生(这个我倒没估算过)。但到了这个时候,其实京东挣的就是物流的钱了,相当于京东成立的一个挣钱的快递公司,然后自建靠一个亏本或者不盈利的电子商务零售的业务来提供足够的业务。(说到这,你想到了什么?顺丰,对,就是顺丰,那个正在开始开便利店的顺丰,当国内快递市场开始饱和,竞争态势开始稳定的时候,顺丰为了保障自己的增长率,自然而然得想到了这招),有人会说,随着生意更好,国美一家店容纳不下,它也要新开店啊,成本不是哗一下上去了?没错,当一家新国美店开张的初期,京东一定会具有短暂的单位成本的优势,但是随这业务发展,和我上面说的一样,这个优势会逐渐变成劣势。当最终市场接近稳定和饱和以后,国美可以调整门店的数量和分布来达到最优,这个最优值从家电行业来说,应该是可以在临界点之上的。好了,从上面的分析你可以看到,随着销售额上升,国美的成本上升曲线是一个非常缓的阶梯状曲线,使用第三方物流是一个直线上升的样子,而自建物流配送的京东,是一个比较陡的阶梯成本上升曲线。这就是事实上的家电电商和传统家电零售成本分析对比。事实上,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我还没有提及,那就是毕胜在他的演说里反复重点提到的电商的销售风险,即退货风险,以及带来的相应的反向物流成本,在加上诸如有人退货退砖头拉,有人穿了几天的内衣退货拉,有人用电吹风吹烂了鞋子退货拉,这些都没有考虑,这个成本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有人会说,这是电商无条件退换货所产生的弊端,一个成型的电商没有必要这么做,也可以建立严格的退换货规定。这是没有考虑到电商特点的想法,电商之所以有宽松的退换货规定,主要是为了降低消费者的购物风险。因为实体店是实物挑选,钱货当面两清,而电商在网上购物,没有实货试用以及认知,存在购物风险,电商宽松的退换货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风险,从而吸引消费者放心购买,这个举措是绝对必要的,所以这部分损失和成本是必定存在的。这绝对不是个小数字。OK,那么说到这,电商真的全是骗局么?不是。首先,我前面说到过了,纯粹销售信息类产品(例如电子书,音乐,影片)以及信息可以承载的商品(例如电子机票),这一类电商非常靠谱,因为没有物流配送这个环节,电商拥有绝对性的优势。其次,还拿上面分析那个例子,对于销售那些y×n永远不会大于x的商品的电商,也就是说永远不会达到单位成本对比临界点的电商,是靠谱的,落实到现实,就是你去看,那些门庭若市,人流穿梭不已的零售店,做这类电商肯定不靠谱,反之,那些店里面客人稀稀拉拉,一天做不了多少笔生意的零售店,它的生意电商大有可为。前者最极端的例子的超市(所以大客栈死得最早,易国一小时更是早早得成了先烈),后者的例子比如成人用品,书店等。所以,还有一个已经处于成本原因被传统零售店所排挤出去的领域,电商更是大有可为,那就是长尾(具体参见长尾理论)。插一句,有个特例是眼镜业,我观察和思考了良久了,眼镜业符合一切电商的优势条件,但问题是验光服务这个环节,要是能通过什么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这个问题,眼镜业无疑最最适合电商的行业之一。从我的认知来说,电商死的快慢,完全会和相应传统零售业的店内客流密度以及每天成交量成正比。(当然有其他原因提前死的,也不排除)那么大家为啥不去卖卖成人用品或者书籍呢?为啥卖电器,卖日用消费品?很简单,这些东西能把销售额冲出来,从数字上看,这些东西的市场容量更大,更能编出美好前景,资本市场不就是看这个么?当当和卓越卖书,卖音像制品坚持了那么长时间,冒出个卖电器的京东,销售额瞬间就把他们甩出了几条街,怎么办?也跟着卖呗。说到这,也许有人会说,照你这么说,你一起把电商的模范及榜样:亚马逊直接也给否了呗,亚马逊现在在网站上看也是什么都卖。这个问题未必竟然。在这说说我眼里的亚马逊。我其实挺看好亚马逊,为什么呢?其实上述很多分析,包括背后的数据分析,我都是基于中国国内状况以及国内的电商分析的。亚马逊有点差异:1. 美国的人口密度要远低于中国,事实上同类美国商店的平均客流要远小于中国。也就是在美国同类商店,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例如一些特例的地点,比如曼哈顿,以及店面设计和布置手法以及房屋租金差异),美国的同类实体店平均来说,单位面积成本要大大高于国内,到了澳大利亚新西兰这样地广人稀的地方就更是如此。也就是说,天花板要高很多,这并不像很多观点认为是美国物流市场成熟规范的原因。亚马逊可以在天花板地下销售更多种类的产品。面对同类传统零售的竞争压力下,可能的利润空间会更大一些。亚马逊多销售一些种类的产品,为了资本市场冲高一下销售额可能是原因之一,为了增加客户粘性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同样的产品在美国做网购可以盈利,可能是原因之一,为了充分发掘a类客户的价值,也可能是原因之一。但原因绝对不是为了做一个巨无霸的零售商。2. 如上面所述,亚马逊不是像京东一样在拼销售额和产品种类。推荐看看,很不错的文章,虽然说未必里面所有观点都是真理,但是绝对是一个帮助你深入了解亚马逊的文章,在此感谢@王宇 ,是他的答案引导我去看的这篇文章。也就是说,亚马逊布的局,定的方向完全不是京东等国内电商的路子。国内完全没有合格的亚马逊的学生。国内的状况是,要么技术出身的电商队伍陷入零售泥潭焦头烂额,无暇他顾,要么是零售出身的队伍,根本没有能力来布这样的局(例如京东)许多分析家硬把亚马逊和沃尔玛去做竞争分析对比,完全是一厢情愿的意淫。我觉得,沃尔玛从心里一定不会觉得亚马逊是真正的威胁,亚马逊也绝对不会把沃尔玛作为未来的榜样。亚马逊眼里未来的角色,绝对不是要做个零售商。他在尝试开辟一个新的领域,也许,apple才是他真正的对手,不仅仅在平板产品层面。综上所述,总结一下本文:1.零售电商和传统零售就是一个行业,不可分割,没有必要单拿出来强调和说事2.电子商务在很多情况,很多领域里,没有所谓的先天性的成本优势3. 靠谱的电商现在其实被人忽略掉了。4.京东或者许多其他电商的未来,只有几个方向:死掉,或者扎扎实实做成一家真正的零售商,或者像亚马逊一样,布局开拓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其他。靠着烧钱在网上卖东西,冲销售额,这从行业本质上看,完全没有任何前途和意义。这就是毕胜说电子商务是个骗局的原因当某一天,市场上不再拿电子商务说事了,说的都是这家零售商,提供网上购物以及送货的服务,而那家零售商,是直接经营无实体产品的,那么那个时候电子商务才真正退烧成熟。不知道这会不会成为知乎最长的一个答案,反正我是写得累死了。先提交了,断断续续,有漏洞或者错误,以后再编辑了,也希望耐着性子看完的知友不吝赐教
是不是骗局首先看用什么心态做电商,做股票的心态还是做实业的心态(实业不等于实体经济)。 以资本运作的心态做电商,出发点是把电商当成一个击鼓传花的道具,往往做不深也做不透。一切以资本风向标为目标,单纯追求规模的成长速度。用钱堆销售额谁都会,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完全失去生存能力。 相反以实业的心态,以做零售的心态和专业性经营B2C,出发点和结果又会完全不同,销售额、毛利率、库存周转率之间获得良性的平衡,才会让企业做强做大。 其实二者也不矛盾,战略上做资本,战术上做实业,但现实中往往走极端。也许都是资本惹的祸,一旦融资就逼迫企业短期内达到不可能的目标,逼迫企业完全不从经营的本质思考问题,最后只能得出“骗局”的结论。
东西是好东西。宣传上为了造势过于夸大,导致了外行期望过高;市场环境上,过度竞争导致了电商企业承担了许多国家才应该承担的重量。用互联网的轻公司思维去做重生意,大家急于求成了,电商的底层环境注定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分析下电商的成本结构:物流、仓储、广告、采购能把这几块的成本降下来吗?特别是广告,这块在传统的商城如沃尔玛中是占很少比例的,而电商却占了50%以上,不亏本才怪。电商不是骗局,畸形的成本结构是骗局。
远古时代,农户养猪,年尾请屠户上门杀猪,酬之以肉,双方各得所需。
  一马姓奇男子,伙同他人凑得白银万两,买地建肉铺,免费供屠户卖肉。一时舆论哗然,抢铺者众。 
  公园一零二三年,瘟疫肆虐,人人惶恐不可终日,马氏屠宰行特供送货服务,声名始起。又得东瀛高利贷孙氏钱资,马氏屠宰行遂遍布华夏。
  同年,某刘姓屠户亦受困于瘟疫,遂自建商铺,自买自卖,亦风声水起。
  某毕姓财主贪利,自建摊位,于农户买肉卖于众人。奈何建铺之地急涨,又无优质猪肉供应,遂大呼上当。
  适逢马氏屠宰行涨租,众屠户颇有怨言,亦称卖肉无利,大乎入错行当。
   某严氏高利贷中介暗喜,高调鼓吹卖肉无利说,私下欲以半价收刘氏屠宰行。刘氏生性耿直,大骂马氏 毕氏 严氏。
  呜呼,卖肉真无利乎?皆因屠户喜从众而致地主坐地起价,又好降价以引农户,故无利。
看到这个话题,我既是一个电商老兵,也是个网购老兵。我觉得自己也应该表明自己的想法,只有想法的互相碰撞,才能产生新的东西,触动思考。虽然时间过去两年,但整个环境依旧,固话题也依然有价值。不算是炒冷饭。至于电子商务是不是个骗局,不是我能判断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判断,有赚钱的,有赔钱,有走在虽然堵车但看起来能赚钱道路上的。我想先从价值观,行为模式来看中国电商和西方电商的区别。各位朋友觉得京东作为亚马逊的学生,两者之间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吗?表面上看,他们其实没有什么不同,都在画饼,都在融资,都在上市或者准备上市。都是个卖货的。但我个人认为的不同是,以京东为代表的中国式电商,充分学习了美国互联网创业的精神理念,那就是建平台,卖货,促销,亏本引来流量销量,好看的数字,吸引投资,在接着亏,一直亏到更好看的数据,然后接着上融资。最后很好的估值,上市,投资人创始人大家都发财了。然后好一点的,继续为股东赚钱,不好的半死不活。扔给了股市。这不就是在电子商务领域复制美国式的互联网创业模式吗?这不就是亏欠不要紧,只要愿景真。亏掉过亿万,还有投资人。投资人,创始人都是在用消费者和市场来赌一个概念。创始人和投资人的目标并不是为了这个行业做什么所谓的真正的改变,为了这个行业更好的服务消费者做出努力。而是出发点就是赚钱。有时候,有很多电商行为模式甚至是在摧毁这个行业的一些对消费者有利的价值观。比如,你在网上买的小品牌跑步机,特别擅长浮夸风,号称的功率永远不如线下品牌做得真实。导致了线下品牌也为了降成本,开始玩虚的,偷工减料,蒙骗消费者。其他行业不也是这么样,辛辛苦苦做研发设计,到头来被一下子抄袭过去。辛辛苦苦投很多钱做研发,结果还不如炒个概念来的快。而亚马逊是在做什么?亚马逊是把电子互联网技术,作为商务的工具,运营数据分析,运用很多创新的技术和服务,来改变人的消费习惯,来帮你做出更好的选择,用技术来帮你实现更好的阅读,更好的生活。技术和电子或者网络对于亚马逊是个工具,亚马逊更关注的是商务的目的本质,就是让生活变得更好。亚马逊的数据分析系统能帮你更快的找到你想要的东西而不浪费你的时间,亚马逊的云计算是为了让数据更简单,亚马逊的kindel是为了阅读更舒适便捷。京东为什么自建物流?我如果没猜错,出发点是为了降低客户投诉及产品损失,提升反应速度,降低物流成本,建立竞争护城河。获得长期发展的基础资源优势。所以,他会建立很大的物流系统,但这个物流系统主要是为消费者服务,而不是为供应商服务,于是众多供应商的苦逼就开始了。京东每增加一个核心仓,供应商的供应链工作负责人脑袋就大了一圈。亚马逊为什么自建物流?我感觉的是他是为了提升客户体验,保障交付效率,做到为消费者,也为供应商提供便利。不管亚马逊全中国开了多少个仓库,供应商的支持工作压力不会增加。相反反而会减少,因为新增加这个仓库距离消费者更近,也距离这个地区的供应商更近。不单单是为消费者方便,也是让供应商方便。这就像是什么?一个厨师的目标是让你觉得味道好,视觉好,口感好,而又要出货快,赚钱快,给你做饭时用了一些添加剂来刺激你。表面上满足你所有合理不合理的要求。实际上有些可能是有害的。而另外一个厨师就在思考如何让你吃的健康,吃的开心,甚至是会间接限制你的一些不恰当的饮食要求。长期来说那个厨师更有竞争力?好了,上面是宏观的看法。下面说一下具体的问题。我们有很多很多的垂直电商,很多很多的淘宝店,京东店,天猫店等等。但有那个店铺或者公司,为他所在的细分行业,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创立一个帮助整个线下线上一体的同行业的工作方法或者技术。有谁在研究如何运营电子,网络,物联网技术来帮助客户获得更好的体验?是出发点就是真的长期为客户考虑的。淘宝店里发过来的货里那些所谓的服务卡,不就是怕客户给差评,影响店铺生意,进而影响赚钱才有的吗?那是真实关心客户的体验吗?绝大多数的中小型,或者大部分大型电商。都把我们今天卖了多少货,产生了多少销售额,创造了多少利润,或者报表又多少好看,又吸引了多少投资来来作为每天关注的焦点。有谁是真的用电子+网络技术推动某个细分行业的发展的?使用淘宝数据魔方的朋友,99.9%的关注不都是对手卖了什么,赚了多少钱,投了那些广告,给了多少淘宝客,页面怎么设计转化率最高,有多少人踏踏实实的关心产品是否真的能让消费者长期,正确,真心的愉悦?有时候我很痛恨我自己的能力不够,不能专心的放在做出尽可能完美的产品,尽可能以专业的眼光和方法做出一个真的好的东西,让客户方便快捷的体验和喜欢上。所以,我非常希望,那些大老板,拿到投资的,去学习一下Argos,真心实意的帮助客户能更具情感,更方便,更好的亲身体验,更长期稳定的创造愉悦的符合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和价值。为行业创造一个正向的价值观。而不是纯粹追逐利润。利润在服务好客户以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本质上就是零售业,差别是沃尔玛可以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而电商们必须烧出规模。所以电商就是电子加速时代的零售业。零售也毛利率都在几个点左右,没有规模肯定是死。当然,规模这事不是比绝对的,但是肯定要在细分市场做到最大规模才有存活空间。
现在不赚钱不等于永远不赚钱。
不能说电子商务是个骗局。因为实实在在他创造了价值,无论是产品商还是广大客户。问题在于这个行业的壁垒是什么,或者说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在那里,如何区分自己与竞争对手? 我觉得现在的电商,彻底是做成了当年的电视机。大家就是拼价格,比谁砍肉砍的多。难道这样就是核心竞争力么? Create Value真的不是说说那么容易的事情。比如在美国的amazon,你说他是个纯粹的电商么?可他对于出版业的颠覆不是不言而喻的,将内容作为电商的销售产品,依托于Kindle,这种模式之前从来没有过。还有就是云服务,电商服务器集群的剩余计算能力,如何balanced的卖出去,支持别的网站。基于客户行为细分的推荐产品,等等。这些或许才是亚马逊的核心竞争力吧。
说说我的理解:电子商务其实就是网上开店卖东西,逻辑和线下开门脸一样:低买高卖挣钱才是本质。但是由于电子商务最近几年被当成一个概念来玩,大量热钱涌进,于是现在大部分的电商玩法是烧钱烧规模,然后融资,使劲融资,追求上市退出。这些玩规模的电商的热炒,必然将营销成本提高(因为优秀的渠道资源就摆在那里,而入口也就那么些nb的),例如竞价排名的成本越来越高,网站广告费用越来越贵,物流成本越来越贵。。。
这就是一个吹泡泡的过程,于是,导致正常做低买高卖生意的电商越来越难做,有可能原本能算得过来账的,现在就入不敷出了。
当然,适当的刺激能够迅速培育出一个大大的产业,就好像气球,不吹,永远不会好看,吹的过猛,就会爆炸。
不要断章取义。是否可以说,互联网就是个骗局呢? 这问题无论如何回答,都是错的。因为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都只是工具而已。并非商业模式(毕胜的观点应是如此),电子商务没有统一的模式,没有肯定赚钱的理由,一切是看怎样去应用他。如果你是企业主,有人说,去做电子商务吧,肯定赚钱,那这人不是大忽悠就是骗子。电子商务应该成为企业通路的一部分,是营销组合中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内容。走电子商务或是传统渠道,目的都是为了企业的发展,都是赚钱。
好巧,我刚才也问了个类似的问题。其实从我自己的感受加上毕胜的一些话,我还是比较消极一些的,他的话也唤起了我的一些共鸣。
我想,“骗局”应该是言重了。至少国外也有成功稳定的案例。只是目前的国内行业环境不佳,混乱,风起云涌的,让人很容易浮躁,有不安定感。
最后,想说一句我切身的体会,也算题外话了:且不论一个行业,一个公司的领导者,对这个公司实在太重要了,也许这个行业是个沙漠,有个骆驼一样的领导者,也能带领你到绿洲;相反如果是在一片富饶之地,没有能力的领导者,只会白白毁了这一片沃土。
-----------------------
从屈鹏的看法引申,
如果没有自有品牌,也就是说价格以外完全独到/很难替代的地方,那这种混战就不会停止。
因为今天他赔利润,想要独占市场,等达到这个目标,他总要想盈利吧?但是如果盈利,除非作为中间商能拿到别人拿不到的进货成本,否则他的价格一旦升上去了,就是其他人的机会了,于是价格战继续打下去。。。
直接针对问题回答:
电子商务过了最早的野蛮发展期,所以【这2年来新增的电商以老套路发展,没戏】没资金没特色的趁早洗洗睡了。
在互联网,不管与传统结合得紧密与否:【只要有赚钱的潜力,就有值得投资看好的资格】至于泡沫,未尝不可。
其实文章就是吐槽吐槽现在资金支持乏力,自身缺乏核心竞争力,大家应该降广告费,自寻活路。。。
电子商务的成本低于实体商务,所以遇见电子商务的前景一定非常光明,尤其是物流、商品虚拟展示技术、售后等发展起来之后。 现在电子商务公司本质上不是来赚钱的,而是通过降低自己的利润来让别人赚不到钱,从而把其他公司逐出市场,当电子商务市场上形成了垄断或寡头格局,电子商务就开始赚钱了
任何产品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提供价值:要么提升效率,要么提升体验,要么带来实惠。电子商务能做起来的其实核心都在线下资源。
要相信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里投资人不是傻子,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尤其是中国人,全世界最理性的最务实的民族。
同意一半吧。
物流配送是可以解决的问题;恶意退货也是少数问题,可以解决;营销成本也是在电商站稳脚之后可以逐渐降低的。
个人感觉“价格竞争激烈”这一点是电商解决不了的问题。
以现在的京东,当当这类网站为例。
价格是最主要的竞争手段,以0利润,甚至价格低于成本(产品采购成本+人工+物流+宣传等等等等)的方式来竞争。目前来看都是一直在砸钱抢市场,今天在赔钱,看不到明天的盈利。
刘强东说:半夜兴奋无眠,夜读毕胜兄的中欧演讲稿,句句都是实话!我想说的是:困难总会存在!行业终将迎来光明!现在电商就处在老马说的明天晚上!再坚持五年,就会到达后天的!希望同行们不要灰心......
但是电商技术门槛并不是特别高,高资本也很容易介入这个市场,因此就算到了明天,到了后天,同样的模式仍然会有很多的竞争对手。
对于目前的电商而言,最理想的结果是通过竞争把所有的对手都挤出市场,然后一家独大,同时因为自己绝对的市场主导地位,可以让大的资本方可选投资目标减少,可以理解为想介入的话只有他一家,投别家盈利率会很低,甚至亏。
达到这种局面,就是一家独赢,其他的都死,盈利的春天就来了。
不过问题在后面,想要实现“盈利”,就是说销售价格要大于实际成本,价格就会提升,当然这个是相对的,并不是说现在卖 100 RMB 的东西到时候会卖110 RMB,可以用其他方式,比如:100 RMB 的商品更新换代了,新的产品价格是 100 RMB,但是按照原来的价格规则可能只需要 95 RMB。
那么这里多了5块钱的利润空间,由于技术门槛低,资本方很容易有想法要来抢这5块钱的利润,那又变成了现在的电商大战,如此循环…………
归纳起来,电商只是一个中间人,由于技术门槛并不高导致竞争惨烈,不止是明天,即便是后天,大后天,也看不到一个清晰明朗的盈利模式。
同时,由于技术门槛不高,技术人员很容易被生产企业直接挖走,B2C 模式越来越完善,目前的电商企业本身并不具备产品的直接生产成本优势,会逐渐被 生产型企业自己的 B2C 所取代。
最后的最后,电商的最终模式可能只是一个物流配送+商品指向性的网站(类似hao123),难道是靠广告赚钱?
ps:参考签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商合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