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丝农村信用社贷款利息需要什么手术

贵州基层党建
中共贵州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个信贷员的故事点滴――记福泉市黄丝信用社 张 清
作者:兰毅
日期: 15:28:16
&&& 多年来,他一直坚守在信用业务经营的第一线。作为农村信用社的一名工作人员,他深知该项工作的分量和地位。因此他把“恪尽职守,文明敬业,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全心全意为农户服务的热情,深受了广大农户的好评,树立了良好的信用社形象,他就是福泉市黄丝信用社工作人员张清。&&&& 张清,男,苗族,现年36岁,中共党员,中专文化。2009年底,被上级部门安排到黄丝信用社任信贷员、社柜员等职务。张清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的孩子,对于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场天灾两手空的艰辛他深有体会。走进信用社的第一天,他就有一颗强烈的心,让贫困山区的村民尽快富裕起来。为此,他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对走进信用社大门的每一位农户,不以衣装判高下,不以亲疏分冷热,不以身份定简繁,把每一位农户都当成上门的亲朋好友一样热情对待,真诚细致的办理办好每一笔业务。&&&&作为一名信贷员,服务是展示行系统良好服务的一个窗口,所以他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服务,做到操作标准、服务规范、用语礼貌、举止得体,给客户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也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黄丝镇是一个比较偏远、人口居住相对分散、少数民族居住较多的一个乡级镇,大部分工作只能步行才能完成。一次,该镇沙坪村一位养羊户申请贷款,但他的羊都在深山里放养,张清就步行往返十几公里山路,调查客户的养羊的头数和具体情况。虽然脚打起了泡,腿肿得发亮。回到办公室后,但他依然没有休息, 当天就完成了放款程序。这位农户对他们的敬业精神非常敬佩,表示一定要及时还贷,并连连称道:“现在信用社的办事效率提高了,款也好贷了。”&&&&在日常工作中,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办理业务时,尽量做到让农户少等、少跑、少问。自从他走上信贷员岗位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大部分时间都到农户熟悉情况,与农民谈心拉家常。凭着一腔真挚的情感,很快拉近了与农民的距离。现在,黄丝镇户户都知道黄丝信用社张清这个名字。 &&&&在信用工程创建期间,他跑遍了整个黄丝镇的45个组5200户农户的家里和田间地头,深入了解农户的家庭经济状况、成员状况、信誉程度、资金需求、从业方向等等,还与评定小组一起加班加点、采集信息、填录档案、评定信用户、核发信用证等等。他经常是早上8点出发,晚上10点才抱着资料回办公室。一次他一进办公室把大家吓了一大跳,后来才知道他坐着客户的摩托车在泥沙路里跑了一个多小时,才弄得如此“灰头土脸”。&&&& 信用社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节假日经常不能休息,白天不能按时吃饭,晚上时常很晚才能回到办公室。在进村入户中,他积极努力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区别不同借款人的实际情况,落实贷款债权,制定相应的还款计划。工作中,他对贷款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政策,讲道理,讲明利害关系,农户要想致富,就必须有强大的资金支持,而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只有支持信用社工作才能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发展的机会。他以真情实感打动了许多欠款农户。&&&&沙坪村的农户陈某某,父亲1997年借贷款1000元,由于父亲借贷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母亲又重新改嫁到外地,当时陈某某年纪尚小,暂时没有偿还能力,使该笔贷款形成了不良贷款。几年后陈某某外出打工,还当起了公司的主管领导,经济状况有所转变,陈某某有了继承还款能力,却中断了与信用社的联系,不肯为父亲归还贷款。张清通过各种关系与他取得联系、进行沟通,最后用真诚感动了他,该户终于还清了所欠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并将多年来的存款存到了信用社。&&&&黄丝村有一农户因家境贫困,一双儿女又在外读书,家中已是负债累累。张清得知后,一心想帮他家摆脱窘况。他经多方了解,发现该农户不仅在当地口碑好,而且人勤快又本分,于是当即找到他,给他送去了5000元贷款,支持他发展种植业,并时常关心他种植的情况,有时还给他出出主意。到年底,该农户赚了钱,不仅还清了贷款,家里的债也还清了一部分。该农户逢人就说:“信用社张清可是我们一家人家的恩人啊!”&&&&黄丝镇的贫困户多,贷款的多,不守信用的也多。以前,十有八九贷款逾期。如何改善这种信用环境呢,确保贷款放得出去收得回来呢?张清费了不少脑筋。首先在放款上他严格把关,做到腿勤、嘴勤,到农户家中,与农户唠家常,谈致富经,讲信用。张清每两、三个月才回家一次,每次回家,脸黑、人瘦、头发胡子长,衣服也脏兮兮的,混在农民中间还挺像农民。张清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他说:“我本来就是农民的孩子,到农民家就像自己家,嫌脏怕乱还像一家人么!” &&&& 在发放贷款过程中,张清严格按照信用社章程办事,上至政府领导下至自己的亲朋好友都因为不合规贷款吃过他的“闭门羹”。两年前,他一个朋友来借款,因为这位朋友有点吊儿郎当,所以没有发放贷款给他,到现在这位朋友看见张清就像不认识似的,头都不抬,张清主动与他搭话,他都不理。在张清这儿,无论是当官的还是平民百姓,不该发放的贷款他坚决不放。 &&&&张清与农户打交道过程中,把村民组里威望高、人缘好、又乐于助人村民组长发展为信用社的信息员,每次在信息员那里可以直接了解到该组农户的基本情况,十分便宜信用社的工作开展。 &&&&有一件事让张清至今难以忘怀。那是去年冬天的一个上午,他在一个村民组,一位年近70的老头,提着一壶自酿的包谷酒硬是要塞给他。原来是年初,这位老头栽了2亩多的折耳根,但又苦于年纪较大,不能借款,张清知道后,私自借了300块钱给他买化肥,年底时,老头折耳根卖了好价钱,所以要送酒感谢,看到此情此景,张清自己顿时眼眶湿润了。&&&&张清不用递名片,不用别人引见,完全凭着自己不懈的努力与村民打成了一片。在2011年被市级评为“先进个人”。2012年被省联社评为“优秀信贷员。”日前,被推荐为2013年度省联社“十佳信贷员”。&&&& 由于他恪尽职守,文明敬业,开拓进取,无私奉献。自2010年以来,累计发放支持三农贷款8000万元,收回不良贷款320余万元,有效地提高了三农的经济水平,为同步小康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为农村信用社行业树立了模范标兵。&&&&&&&&——责任编辑:文生——信息来源:贵州基层党建网
网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共可输入200字,还剩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发言最多为200字符。
中广网贵州频道&
CopyRight 2008 www. All Rights Reserved.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电话:(5 E-mail: 建议使用 IE 6.0以上版本进行浏览,最佳显示800*600 黔ICP备福泉联社黄丝信用社金融知识扫盲走进山村院落
您当前所在位置:
福泉联社黄丝信用社金融知识扫盲走进山村院落
来源:福泉联社 兰毅 张清&&&发布时间: 日&&&浏览次数:
图为:村民足不出村就在家门口取钱
  时下,正值农忙季节,虽然已经进入盛夏,但福泉市的气候还是有些干冷,大部分村民还是紧裹着衣服。
  5月20日19时30分,马场坪街道办事处鱼酉村猫猫营组村民组长罗建军家院坝里,早已挤满了130多名村民,像七、八十年代看电影似的,他们都迫不及待地等候着“金融知识扫盲”开课。
  投影仪荧光射在幕布上,显现出一幕幕农户们拿着存折到30多公里外的信用社取钱,存在着交通不便、坐车困难、车费昂贵、排长队、手续繁琐、取钱后心里焦虑等诸多问题的影像,大家无不为之感慨。
  “老乡们,已经办有信合卡的,可以到我们信用社设立的村村通服务点去取钱,还没得信合卡的,请及时到我们信用社去办理,持卡取钱,又方便又快捷,不仅让我们有更多时间投入耕种生产,还可以为我们节约一笔不少的费用开支。”黄丝信用社讲解员张清这样耐心、详细地介绍。
  一个村民迫不及待地插言:“我晓得!我晓得!办理信合卡,质量好、体积小,不易损坏,便于携带,便于保管,使用特别方便,比存折安全,可在ATM、村村通、&POS机及柜台办理存款取款业务!&”
  另一个村民拿着信合卡大声说:“我老爸经常把我们一家的身份证和银行卡用塑料袋裹在一起,前段时间,我老爸拿着信合卡去取钱,但老是取不到钱,这咋个办哦?里面还有好几百块钱呢!”
  “取不到钱不要心慌,你的银行卡可能被磁化了,改天拿来我们信用社重新补一下就行了。这位村民提得好,在这里我要告诫大家,银行卡不要和磁铁、钥匙、手机等有磁场的东西长期放在一起,不要把两张卡背对背放在一起,以免卡消磁后不能使用,大家一定记住要妥善保管好我们的银行卡。”信用社讲解员这样解释道。
  “这年头,只要讲信用,就不差钱。”村民何双红乐呵呵的告诉大家,由于诚实、守信,按时还贷,现在家里面已经购买了3部货车,生意越做越红火。
  信用社讲解员还告诉大家:“农村信用社就是老百姓自己的银行,我们都是一家人,要发展,有资金困难就找我们。我们的工作,我们的服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做到大家满意为止。”
  看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都在议论着信用社给大家带来的实惠,村民组长罗建军也非常高兴的说道:“村村通是信用社设置的一个小银行,我们老百姓在那里可以办理各种业务,不收取任何手续费,真的非常方便。”
  70多岁的退休干部黄永香认真听了金融知识扫盲村村通业务后,感触很深。他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的工资都是每个月由乡财政所到40多公里外的财政局领来统一发放,现在好多了,直接到村门口刷卡就是了。听说,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更方便,买东西和汇钱都用不着出门了。再不来金融夜校学习,我们都快要成文盲了。”
  黄丝信用社通过开办金融知识扫盲,传递了致富的信息,讲述了致富的故事,教会了致富的方法,营造了致富的环境,为农民点亮了致富的明灯,获得了当地政府的肯定,深受广大民众欢迎。黄丝:“金融夜校”培训受欢迎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媒体行日程贵州基层党建
中共贵州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福泉市黄丝镇信用社信贷员张清服务纪实
作者:兰毅
日期: 16:43:47
一个信贷员的点点滴滴 &&&&&&&& ――记福泉市黄丝信用社 张 清&&&&&&&&多年来,他一直坚守在信用业务经营的第一线。作为农村信用社的一名工作人员,他深知该项工作的分量和地位。因此他把“恪尽职守,文明敬业,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全心全意为农户服务的热情,深受了广大农户的好评,树立了良好的信用社形象,他就是福泉市黄丝信用社工作人员张清。&&&&张清,男,苗族,现年36岁,中共党员,中专文化。2009年底,被上级部门安排到黄丝信用社任信贷员、社柜员等职务。张清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的孩子,对于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场天灾两手空的艰辛他深有体会。走进信用社的第一天,他就有一颗强烈的心,让贫困山区的村民尽快富裕起来。为此,他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对走进信用社大门的每一位农户,不以衣装判高下,不以亲疏分冷热,不以身份定简繁,把每一位农户都当成上门的亲朋好友一样热情对待,真诚细致的办理办好每一笔业务。&&&&作为一名信贷员,服务是展示行系统良好服务的一个窗口,所以他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服务,做到操作标准、服务规范、用语礼貌、举止得体,给客户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也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黄丝镇是一个比较偏远、人口居住相对分散、少数民族居住较多的一个乡级镇,大部分工作只能步行才能完成。一次,该镇沙坪村一位养羊户申请贷款,但他的羊都在深山里放养,张清就步行往返十几公里山路,调查客户的养羊的头数和具体情况。虽然脚打起了泡,腿肿得发亮。回到办公室后,但他依然没有休息, 当天就完成了放款程序。这位农户对他们的敬业精神非常敬佩,表示一定要及时还贷,并连连称道:“现在信用社的办事效率提高了,款也好贷了。”&&&&在日常工作中,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办理业务时,尽量做到让农户少等、少跑、少问。自从他走上信贷员岗位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大部分时间都到农户熟悉情况,与农民谈心拉家常。凭着一腔真挚的情感,很快拉近了与农民的距离。现在,黄丝镇户户都知道黄丝信用社张清这个名字。 &&&&在信用工程创建期间,他跑遍了整个黄丝镇的45个组5200户农户的家里和田间地头,深入了解农户的家庭经济状况、成员状况、信誉程度、资金需求、从业方向等等,还与评定小组一起加班加点、采集信息、填录档案、评定信用户、核发信用证等等。他经常是早上8点出发,晚上10点才抱着资料回办公室。一次他一进办公室把大家吓了一大跳,后来才知道他坐着客户的摩托车在泥沙路里跑了一个多小时,才弄得如此“灰头土脸”。&&&&信用社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节假日经常不能休息,白天不能按时吃饭,晚上时常很晚才能回到办公室。在进村入户中,他积极努力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区别不同借款人的实际情况,落实贷款债权,制定相应的还款计划。工作中,他对贷款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政策,讲道理,讲明利害关系,农户要想致富,就必须有强大的资金支持,而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只有支持信用社工作才能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发展的机会。他以真情实感打动了许多欠款农户。&&&&沙坪村的农户陈某某,父亲1997年借贷款1000元,由于父亲借贷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母亲又重新改嫁到外地,当时陈某某年纪尚小,暂时没有偿还能力,使该笔贷款形成了不良贷款。几年后陈某某外出打工,还当起了公司的主管领导,经济状况有所转变,陈某某有了继承还款能力,却中断了与信用社的联系,不肯为父亲归还贷款。张清通过各种关系与他取得联系、进行沟通,最后用真诚感动了他,该户终于还清了所欠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并将多年来的存款存到了信用社。&&&&黄丝村有一农户因家境贫困,一双儿女又在外读书,家中已是负债累累。张清得知后,一心想帮他家摆脱窘况。他经多方了解,发现该农户不仅在当地口碑好,而且人勤快又本分,于是当即找到他,给他送去了5000元贷款,支持他发展种植业,并时常关心他种植的情况,有时还给他出出主意。到年底,该农户赚了钱,不仅还清了贷款,家里的债也还清了一部分。该农户逢人就说:“信用社张清可是我们一家人家的恩人啊!”&&&&黄丝镇的贫困户多,贷款的多,不守信用的也多。以前,十有八九贷款逾期。如何改善这种信用环境呢,确保贷款放得出去收得回来呢?张清费了不少脑筋。首先在放款上他严格把关,做到腿勤、嘴勤,到农户家中,与农户唠家常,谈致富经,讲信用。张清每两、三个月才回家一次,每次回家,脸黑、人瘦、头发胡子长,衣服也脏兮兮的,混在农民中间还挺像农民。张清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他说:“我本来就是农民的孩子,到农民家就像自己家,嫌脏怕乱还像一家人么!” &&&& 在发放贷款过程中,张清严格按照信用社章程办事,上至政府领导下至自己的亲朋好友都因为不合规贷款吃过他的“闭门羹”。两年前,他一个朋友来借款,因为这位朋友有点吊儿郎当,所以没有发放贷款给他,到现在这位朋友看见张清就像不认识似的,头都不抬,张清主动与他搭话,他都不理。在张清这儿,无论是当官的还是平民百姓,不该发放的贷款他坚决不放。 &&&&张清与农户打交道过程中,把村民组里威望高、人缘好、又乐于助人村民组长发展为信用社的信息员,每次在信息员那里可以直接了解到该组农户的基本情况,十分便宜信用社的工作开展。 &&&&有一件事让张清至今难以忘怀。那是去年冬天的一个上午,他在一个村民组,一位年近70的老头,提着一壶自酿的包谷酒硬是要塞给他。原来是年初,这位老头栽了2亩多的折耳根,但又苦于年纪较大,不能借款,张清知道后,私自借了300块钱给他买化肥,年底时,老头折耳根卖了好价钱,所以要送酒感谢,看到此情此景,张清自己顿时眼眶湿润了。&&&&张清不用递名片,不用别人引见,完全凭着自己不懈的努力与村民打成了一片。在2011年被市级评为“先进个人”。2012年被省联社评为“优秀信贷员。”日前,被推荐为2013年度省联社“十佳信贷员”。&&&&由于他恪尽职守,文明敬业,开拓进取,无私奉献。自2010年以来,累计发放支持三农贷款8000万元,收回不良贷款320余万元,有效地提高了三农的经济水平,为同步小康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为农村信用社行业树立了模范标兵。&&&&&&&&&&&&——责任编辑:文生——信息来源:贵州基层党建网
网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共可输入200字,还剩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发言最多为200字符。
中广网贵州频道&
CopyRight 2008 www. All Rights Reserved.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电话:(5 E-mail: 建议使用 IE 6.0以上版本进行浏览,最佳显示800*600 黔ICP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