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变性男子生下女儿,死了由自己负责,只要能控制价格在5万以内,已经1万了,预计继续工作1年。

王晨,物理化学博士
想起一些诗词中的典故,应该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1.昔闻班家子,笔砚忽然投。一朝抚…
扫了一下文章,大概是高通量组合化学的实验技术。这需要精确控制每一格微反应器中反…
请勿于获得许可前转载&br&&br&反对两类答案:&br&&br&A 我国由于意识形态原因拒绝被提名&br&B 我国由于上报人数过多失去得奖资格&br&&br&&br&这两类答案暗示了一个结论:&br&&br&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工作值得获得诺贝尔奖,都是愚昧的中国政府导致没有领奖。&br&&br&对于这两类答案,请思考两个问题:&br&&br&1) 为何这个工作到现在依然没有获奖?&br&&b&2) 当时几乎同一时间完成人工合成胰岛素的有三个工作组,除了中国的实验室以外,德国、美国各有实验室完成了类似的工作,为何德、美的科学家同样没有获奖?&/b&&br&&br&&br&请坚持认为奇葩政府/体制/领导/意识形态导致没有获奖的朋友反复看上面这句黑体字。如果还觉得AB两类答案非常有道理,呃,我也没什么办法。我叫不醒装睡的崔永元。&br&&br&另外,请参考下面建议阅读中赛先生上的文章。文章中确实提到:&blockquote&中国科学家确切地获得诺贝尔奖提名却是后来的事。日,杨振宁致函中国科学院郭沫若院长,称自己准备提名生化所、有机所、北京大学代表各一人合得1974年诺贝尔化学奖,请郭提供具体的人选。该信被迅速传达给有关部门。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中国科学院和外交部的有关领导提出:虽然如果我国科研人员获得了诺贝尔奖,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会起某些积极作用,但考虑到该奖系由资本主义国家颁发,且我国胰岛素研究成果是科研人员在党的领导下集体努力的结果,难以提出有突出代表性的人选,故我们倾向于婉言谢绝杨振宁的好意。经毛泽东、王洪文、周恩来、叶剑英、李德生、张春桥、江青、姚文元、李先念等人圈阅,报国务院批准之后,中国驻美联络处依此出面回复杨振宁[注3]。&br&&/blockquote&(之前我所说“最高票答案”即这一份批复的影印图像。)&br&&br&然而&br&&br&&blockquote&“文革”终于过去。1978年9月,杨振宁再次向中国领导人——这一次是对邓小平说的——表示,自己愿意为胰岛素合成工作提名诺贝尔奖。&/blockquote&&br&&blockquote&在分别征求贝时璋等几位评委的意见之后,钱三强决定:“推荐钮经义同志代表我国参加人工全合成研究工作的全体人员申请诺贝尔奖金”。&/blockquote&&br&&blockquote&只剩一个候选人之后,杨振宁、王浩、王应睐分别向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推荐了人工合成胰岛素工作。&br&&/blockquote&&br&&br&没有获奖的原因其实很简单:&br&&br&&b&这个工作不值得得诺贝尔奖。&/b&&br&&br&这个工作不值得获奖,是因为&br&1)胰岛素是Banting发现的&br&2)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是是Sanger测的&br&3)溶液相氨基酸偶联的方法合成蛋白质是Vigneaud先做的(顺便提醒题主:胰岛素不是人工合成的第一个蛋白质)&br&4)固相合成技术几乎于胰岛素人工合成工作发表的同期由Merrifield发表,并且仅仅两年后Merrifield就用该方法合成了胰岛素。固相合成比溶液相合成不知高到哪里去了。&br&&br&上述四点原因中提到的四个人,均获得了诺贝尔奖。&br&&br&&b&诺贝尔奖表彰的是&the first or the best&。&/b&&b&往前看,三个合成胰岛素的实验室,目标分子到合成方法,都算不上&the first&;而他们的合成方法很快就被彻底淘汰,远远称不上&the best&。这样的工作凭什么获得诺贝尔奖?&/b&&br&&br&&br&&b&=======================&/b&&br&&br&评论中有人提到,诺贝尔奖表彰的是“The first of the best&。我的理解是,诺贝尔奖首先表彰的是产生巨大影响的工作,而这个工作中一般都由很多科学家前赴后继地各自独立地完成,最终得奖的往往是the first or the best,比如中村修和钱永健同时获奖,前者是the first,后者是the best。以上是我说&the first or the best&的原因,&first&和&best&均指人。&br&当然,&the first of the best&同样是有道理的。Best指的是总的成果,first指具体成果,即在产生巨大影响的工作中率先做出突破性成果的人。&br&&br&评论中有人质疑,既然不值得获奖,为何要提名?首先,在当时的有机合成领域,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蛋白质从来没有被合成过:Vigneaud合成的是一个具有生物活性的八肽单链,而胰岛素具有两条肽链,分别有21/30个氨基酸,由三个二硫键连接折叠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构。胰岛素合成的难度是非常大的,远超当初Vigneaud合成的八肽。同时,胰岛素本身也是极为重要的“救命药物”。在人工化学合成之前,生物工程技术也远不如现在发达,胰岛素都是从生物体内提取的。然而从其他生物体内提取的胰岛素毕竟和人胰岛素有差异,我们又显然不可能从人体内摘取胰腺来获得胰岛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方法可以被用来合成人胰岛素,这对于人类健康也有极为重大的意义。&br&&b&这种既有极大难度,又有重大意义的项目,在当时看来,确实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b&&br&然而我在上面提到了,Merrifield几乎&b&同时&/b&发表了与这三个溶液相合成胰岛素的工作完全不同的另一个工作:固相多肽合成。&b&这个工作直接动摇了那三个成果的重要性。&/b&如果没有这个工作横空出世,溶液相合成继续钻研下去,假如以他们三个工作为根基开创出更多更好的方法,那时候再来看这三个最初的溶液相合成胰岛素的工作,也许有可能获奖。然而现实就是现实,固相合成与生物技术不断发展,已经再没有人用他们的方法合成多肽:开发新型胰岛素用固相合成,工业生产用生物表达,溶液相胰岛素合成几乎再无用武之地。他们的工作产生的影响力极为有限。当时没有获奖,今后也很难获奖了。&br&&br&精力有限,恕不回复大部分评论。&br&&br&建议阅读:&br&&a href=&///?target=http%3A//chuansong.me/n/148987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我国人工胰岛素合成缘何未获诺奖? -- 赛先生 -- 传送门&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story/3900652& class=&internal&&结晶牛胰岛素:可能是中国最被人熟知的科研成果之一&/a&&br&&br&关于文中提到的“固相合成”,可以参看:&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你所在或了解的领域有哪些技术上不是很复杂,但 idea 非常好,很有原创性的研究? - 无码喂羊的回答&/a&&br&&br&相关文献:&br&[1]Banting, F.G., et al., &i&Pancreatic Extract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i&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1922. &b&12&/b&(3): p. 141-6.&br&[2]RYLE, A.P., et al., &i&The disulphide bonds of insulin.&/i& Biochem. J., 1955. &b&60&/b&(4): p. 541-556.&br&[3]Meienhofer, J., et al., &i&SYNTHESE DER INSULINKETTEN UND IHRE KOMBINATION ZU INSULINAKTIVEN PRAPARATEN.&/i& Zeitschrift Fur Naturforschung Part B-Chemie Biochemie Biophysik Biologie Und Verwandten Gebiete, 1963. &b&B 18&/b&(12): p. 1120-&.&br&[4]Katsoyannis, P.G., A. Tometsko, and K. Fukuda, &i&Insulin Peptides. IX. The Synthesis of the A-Chain of Insulin and its Combination with Natural B-Chain to Generate Insulin Activity.&/i&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63. &b&85&/b&(18): p. . Katsoyannis, P.G., et al., Insulin Peptides. X. The Synthesis of the B-Chain of Insulin and Its Combination with Natural or Synthetis A-Chin to Generate Insulin Activit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p. 930-932.&br&[5]Kung, Y.T., et al., &i&TOTAL SYNTHESIS OF CRYSTALLINE BOVINE INSULIN.&/i& Scientia Sinica, 1965. &b&14&/b&(11): p. 1710-&.&br&[6]Merrifield, R.B., &i&Solid Phase Peptide Synthesis. I. The Synthesis of a Tetrapeptide.&/i&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63. &b&85&/b&(14): p. .&br&[7]Marglin, B. and R.B. Merrifield, &i&The Synthesis of Bovine Insulin by the Solid Phase Method1.&/i&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66. &b&88&/b&(21): p. .
请勿于获得许可前转载反对两类答案:A 我国由于意识形态原因拒绝被提名B 我国由于上报人数过多失去得奖资格这两类答案暗示了一个结论: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工作值得获得诺贝尔奖,都是愚昧的中国政府导致没有领奖。对于这两类答案,请思考两个问题:1) …
这个歌一听,就感觉回到了我的大学时代。完全是在唱那个时候在上海谈恋爱的女生的心声嘛&br&&br&通话中:啊!喂喂?男票吗!!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br&根本不用说地点啊……&br&&br&10多年前,上海只有一号线,两号线,明珠线【你们懂的】。跟不同学校的人,或者家住不同区的人要谈恋爱,都会约在人民广场见,因为是轨道交通中转站。&br&然后那个时候,人民广场的肯德基是难得的几个通宵营业的地方,是唯一姑娘们可以在晚上11点以后坐着等男朋友,还可以上厕所的地方。&br&当年,你要是在周五,或者周六误入肯德基人民广场店,你会觉得,怎么半个餐厅的女孩子都在补妆?【一点没有夸张】&br&进去的时候,大部分的电话内容是:我在吃炸鸡?你在哪里?&br&&br&后来,姑娘们会被陆续前来的男朋友们带去windows,Pegasus,Babyface,Cs,新旺茶餐厅等等,或者其他地方【手动眨眼,10年前去的地方】&br&&br&是的,那个时候,我们谈恋爱,人民广场肯德基,属于恋爱的地标,是等待你的地方。&br&所以,时隔10年听到歌词,百感交集。&br&&br&&br&同理的地理标志还有南京路口广告牌【现在已经没有了】&br&当时为了恋爱,真的吹了好多风啊!&br&&br&看到其他回答说是另外的档口?&br&据我所知,也就是黄河路南京西路路口那个炸鸡摊了。那个档口也最多能坐3个姑娘。&br&然而现在早已消失,就像曾经美到极限的外滩第一弯。&br&&br&上海现在轨道交通越来越发达,不用都在人民广场中转。人民广场上面也开了不少新的炸鸡店,也有很多开很晚的餐厅,姑娘们再也不用都挤在肯德基等男朋友了。&br&&br&&br&可是再回忆起来还是觉得真美好啊,肉真好吃,虽然没有恋爱好吃(?o . o?)&br&&br&&br&&img src=&/44e0efd628_b.jpg& data-rawheight=&406& data-rawwidth=&5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3& data-original=&/44e0efd628_r.jpg&&
这个歌一听,就感觉回到了我的大学时代。完全是在唱那个时候在上海谈恋爱的女生的心声嘛通话中:啊!喂喂?男票吗!!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根本不用说地点啊……10多年前,上海只有一号线,两号线,明珠线【你们懂的】。跟不同学校的人,或者家住不同区的人…
一言概之,以冷战标准看,除了中美之外全世界的战备水平都不合格。&br&在这些不合格的矮子里拔高个,毛子算是比较好的,毕竟北约很多国家连空军都不是24小时值班的了。
一言概之,以冷战标准看,除了中美之外全世界的战备水平都不合格。在这些不合格的矮子里拔高个,毛子算是比较好的,毕竟北约很多国家连空军都不是24小时值班的了。
在周立波出现前,地图炮对上海男性的丑化还是比较抽象的。&br&他一出现,完了,都有实物了。&br&周立波表演上贴近市井的小聪明和炒作赚钱的商业头脑无可否认。&br&不像吾等网络键盘侠,他和他的阔太太也做出过一些实际的慈善举动,并经其反复卖弄宣传颇为人知。&br&但是:&br&周立波抛弃糟糠,殴打岳父,同恩人翻脸,莫名其妙的地域优越感,硬要做城市名片的厚脸皮,以及从言谈举止到形象观点上的全面装逼过度,都着实令人相当反感。&br&记得周最红那几年,“周立波”这三个字对我和其他地区朋友交友的杀伤力需要由姚明刘翔徐峥韩寒等抱团才能挽回。&br&所谓“一粒老鼠屎毁了一锅粥”,大概就是这个意思。&br&讲的不客气点,周先生虽油头粉面,说段子也确有一套,但实难掩盖其尖酸刻薄的瘪三本色,典型的小人得志。&br&金星被和他放在一起比较,也算哔了吉娃娃了。&br&抛开金星的艺术成就,也不谈金星犀利的吐槽和观点是否过激或者适宜。&br&在中国这片充满了禁锢,偏见,和歧视的土地上,能勇敢选择自己的性别并站出来发声,就已经很有推动意义了。&br&她是我知道的第一个变性人。&br&她改变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对这一特殊人群的看法。&br&光这点,金星这个名字就值得在中国的社会史上留下光荣一笔。
在周立波出现前,地图炮对上海男性的丑化还是比较抽象的。他一出现,完了,都有实物了。周立波表演上贴近市井的小聪明和炒作赚钱的商业头脑无可否认。不像吾等网络键盘侠,他和他的阔太太也做出过一些实际的慈善举动,并经其反复卖弄宣传颇为人知。但是:周…
1、思想激进没有违反法律。&br&2、他的人生是什么样、会不会被毁掉不应该由你来负责,他自己负责。&br&3、如果他真的损害到了国家/国企,会有机构来处理,但绝对不是你。&br&4、监管别人的思想言论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br&5、尊重别人是我们应该具备的素质&br&=====================================&br&更新:&br&1、有人提到了冷漠的问题,这个呢首先我没有在题主的描述里看到他的同学错的很离谱,其次我没有看到题主对于同学的尊重,话说回来,关心难道不是应该善意的提醒,这都揭发检举了,是为了防止同学在这么下去酿成大错吗。。。。。。&br&2、有人提到了我们都有监督周围人的义务,这个看怎么界定,如果说周围有人犯罪了,报警什么的并无问题,但是如果周围有人思想激进就去举报的话,这样的话我只能说回头看看文革,别的我不再多说。&br&3、关于有人提到的维护国家形象的问题,别人能用言论、微博、杂志破坏国家形象,难道我们只能用举报、禁言等手段来维护国家形象?
1、思想激进没有违反法律。2、他的人生是什么样、会不会被毁掉不应该由你来负责,他自己负责。3、如果他真的损害到了国家/国企,会有机构来处理,但绝对不是你。4、监管别人的思想言论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5、尊重别人是我们应该具备的素质==============…
我8岁出国留学 我觉得我可以告诉你。国外真的不是你想象的这样好。 &br&8月11日更新:陆续更多干货&br&&br&-------目录分割线----&br&一.个人经历&br&二.家庭收入约1万元送孩子去新加坡的攻略&br&
-父母陪读&br&
-孩子自己去&br&-靠新加坡提供的SM奖学金(0元留学,包括三线城市给初三学生)&br&-陪读工作与在校生兼职&br&三.中国教育和外国教育的对比&br&四.评论回应&br&五.给题主的话&br&--------------------------------继续割----------------------------------------------------------------&br&在国内我上到小学2年级,成绩不算太好,很调皮,因为某些原因就移民去新加坡留学 &br&&br&我从来不觉得我很爱国,也没被怎么洗脑过 。出去之后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爱国的,不是任何爱国教育而且在一个陌生的国度,你才发现国内的好。不要觉得国内洗脑,什么爱国爱党,其实每个国家都这样洗脑。美国洗脑爱美国,美国好伟大。新加坡洗脑新加坡很厉害,很牛逼。连马来西亚也会洗脑出一群爱国的青年。&b&洗脑正常,不洗脑才有问题。 &/b&&br&&br&我在深圳长大,新加坡留学。刚开始一点儿英语也不会,还被本地学生嘲笑说的烂。不过我很争气,用了3年时间进入了学校前几名,并且和本地学生混得熟了。外国学生,老师还是会差别待遇的,而且有些学生会很明显的表面我不喜欢中国人。你会觉得我根本不属于国外,但是你已经和国内小伙伴有隔阂了。你不知道你算是中国人还是新加坡人。你失去了中国的口音,失去了中国的环境,除了护照是中国的,完全和一个新加坡人没啥两样。但是新加坡人不觉得你是新加坡人,中国人也觉得你不像中国人。 这一段时间我很迷茫,我到底是谁?如何中国和新加坡起冲突了,我要支持谁?生我的是中国,可是养我教育我的是新加坡。我毕业后要留下新加坡还是回国?我家人都在中国,但是我认识的朋友同学老师和所有人都在新加坡。你有没有想过,把女儿送出去国外,女儿可能回不来了。你也要一起移民过去吗?你有能力吗?如果女儿大学毕业后没有拿到居留权怎么办?离开国外回到国内?然后除了一年间不到几次的父母,谁都不认识?这真的是对她好吗? &br&&br&在新加坡一个华人社会都有歧视了,欧美国家更严重好不?我被叫最多的是chee-na.....&br&详情请戳:&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中国人在国外受歧视吗? - 留学&/a&&br&这样的环境有比国内健康?国内也有地域歧视,不过你久了可以改口音,可以融入,甚至可以说谎。你去国外可以改肤色吗?我在新加坡受到的歧视很少,因为我没有中国人的口音,说的都是新加坡的口音。一般人根本不相信我是中国人,我用了10年的时间,融入的很好。&br&&br&我到了中学,开始有更多的中国留学生,奖学金来。很明显,他们的学术功底很扎实。年级前几名都被他们包揽的,在国外特别是理数,基本功比较弱。而我和本地人一样,很弱。我在小学刚到的时候数学可是前几名的,一年级就会背九九乘法表,他们3年级还不行。中国的教虽然苦,但是真的很实用。 &br&&br&新加坡实行的是精英教育(Elitism)。新加坡就是提早分流(Streaming),3年级就开始智力测试,好的分去名校的gifted program,之后年年考试分班,小学毕业考(psle)后按分数分学校。好学校坏学校的资源真的差很大。好的学生可以去,好的学校如莱佛士书院(Raffles Institution),这个学校各种土豪,课外活动有,射箭,保龄球,气枪,高尔夫,攀岩,划船,老师半数以上都是硕士毕业。学校有提款机,星巴克,超过90%的人能上世界前30的大学。而其他则被分到邻里学校(neighbourhood school),师资平平,大多数比赛根本看不到他们的身影,连升到高中都难,我朋友的学校全校就2个人上了高中。 你能确定女儿就那么优秀?能进那么好的学校吗?不要说私立学校,新加坡好的私立真的没几间。&br&&br&而且你不要以为中国留学生去了国外就一定很好。我见过太多堕落的留学生,自己一个人来,没有自律。整体玩,泡酒吧等等,也不学习,父母千里迢迢也管不了他们。结果最后大学高中没考上,跑去大专甚至技校。有的更土豪,跑去欧洲的野鸡大学,混个文凭出来。这是你想要的吗???&br&&br&&b&你女儿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你女儿是牛,牵到北京还是牛。&/b&国外名校那么多优秀的中国留学生,大部分都是受到中国的教育。PISA排名,中国上海第一哦。虽然不能具有广泛代表性,但是绝对可以说明国内的基础教育比国外不差。&br&&br&还有就是我和大多数高华不一样,我是&b&从新加坡教育底层&/b&爬上来的。我的起点很烂很烂的学校,我的小学全年级60个人,最后和另外一个快倒闭的学校合并变成1200人的学校。到底有多烂,我们全年级才&b&7&/b&个进了上流学校,地位类似国内一本。而且&b&全校分数前6名,都是中国人!!!如果没有我们,他们全校就1个可以进好一点的学校啊!!!&/b&当然也有很多很多其他中国人去了&b&很烂很烂的中学&/b&。。。。&br&这个故事告诉我们&b&烂学校哪里都有!!!&/b&&br&&br&你真的想给女儿一个外国教育就去国际学校呗。我一个一直有联系的国内同学高中去一个私校读IB(一个考试),学费几万一年,感觉她还不错的。&br&&br&---------------------------我是分割线---------------------------------------------------------------&br&首先我家里真的不是有钱人。我妈学历低,初中没毕业,所以她不工作。我有一个妹妹,所以我妈就留在家里照顾我和我妹。我不是一个人去国外读书,我和我妹,加上我妈做陪读,3个人一起去,现在现在3个人每个月花费不到2万人民币,当然你不能平均下来,所以如果孩子一个人去新加坡,花费1万块钱完全是OK的~~&br&&br&以下攻略有几个预设情况:&br&1.孩子智商至少中上(不低)&br&2.最终要求是孩子要成绩好到可以上新加坡本地大学&br&(如果觉得去野鸡大学也ok的话,本攻略不适合你)&br&3.孩子没有名牌情结,攀比心态什么的&br&(新加坡都是土豪)&br&4.就读新加坡的政府学校&br&(新加坡的私立学校真的很,呵呵。政府或者半政府真的很牛逼。这点和英美不太一样~)&br&5.新币人民币汇率:现在1比4.5(人民币升值了!!我当年是1比5啊 呜呜呜)&br&-------------------------------------------------------------------------------------------------&br&&br&现在是正式攻略:&br&&br&&u&&b&攻略一:妈妈/爸爸跟去陪读&/b&&/u&&br&&br&&b&吃方面:&/b&&br&我妈自己煮每个月花约300新币。每餐有菜有肉还有汤~~&br&我和我妹只晚上回家吃完饭,早餐中午在学校食堂也便宜。&br&一个人在普通学校食堂也就120块钱吧(名校的食堂会比较贵)&br&&b&2人(妈妈加孩子)总共吃的约450新币&/b&(其实不需要那么多)&br&如果妈妈闲的话,可以做菜孩子带去学校吃,更省钱了哦!~~~&br&&b&住方面:&/b&&br&1.租一个近学校的普通房,650-1000看地点咯。名校附近会贵~~&br&一般是水电网全包~~&br&2.如果真的好穷,就去租床位咯,200-350一个床位,也是全包,但是会和另外的1-2人共用房间。&br&&b&学费:&/b&&br&&br&&img src=&/12aeaf2c9ed_b.png& data-rawwidth=&338& data-rawheight=&65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8&&&br&&a href=&///?target=http%3A//www.moe.gov.sg/media/press/2012/06/adjustments-in-school-fees-2013.ph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inistry of Education, Singapore: Press Releases&i class=&icon-external&&&/i&&/a&&br&学费:&br&小学:$500&br&中学:$650&br&高中:$1000&br&学校收的学杂费:10-35&br&&br&每年固定书本费:&br&小学:$200(每年有免费拿二手课本)&br&中学:$250(每年有免费拿二手课本)&br&高中:$200(高中没课本,只是会要印很多东西,这个免不了了)&br&自己购买的练习册:&br&1.$0!!!!!!(每年10月份有免费的拿,和新的一样一样的,别人捐的,省很多钱啊)&br&&br&&b&行方面:&/b&&br&学生不论去哪里,去多远公交or地铁,都是0.68~~~&br&我妈嘛,平时不出去,菜市场在路、脚程内。。。。。&br&一个月最多算你35吧&br&&br&杂费:沐浴露啊,牙膏啊,纸巾啊。。。算你50吧~~~&br&其他:衣服啊,娱乐方面,自己斟酌。。。。。&br&总共:房租800+吃450+学费650+路费35+50杂费=$1985&br&换算成人民币:=¥8932.5&br&&br&话说陪读妈妈可以打工哦~~~新加坡工资高哦~~不过有很多限制,我妈曾经因为家里经济情况不太好,打工了1年,月薪约1800新币~~我妈初中毕业没啥文化,也只能这样了~~~&br&&br&赞破300我就写写关于陪读妈妈打工的限制和要求,以及如何找工作~~~&br&(受宠若惊啊!!竟然一天就达到了!!!我有时间一定写,现在要去mug了。。。。)&br&------------------------------------------------------------------------------------------------------------------&br&&b&&u&攻略二:孩子自己一个人去(便宜超级多哦)&/u&&/b&&br&&br&住方面:&br&&b&1.最好就是boarding school或者school hostel !&/b&!!环境差很大~~前7个都是学霸学校的附属宿舍哦~~你身边的舍友都是各种奖学金,大学霸,孩子的环境也会很好的。&br&&br&列表下面的前三个都是高级公寓类型的宿舍。有老师专门监督学习,而且里面环境好好~~我中学的奖学金学生都住HCI的宿舍哦!&br&价钱从:300-1200一个月不等。当然前7个好像是包早餐和晚餐的,所以价钱会贵一点哦。&br&&img src=&/8cb49b4516403eccba78c_b.png& data-rawwidth=&369& data-rawheight=&64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9&&&br&&a href=&///?target=http%3A//attc.edu.sg/Downloads/International%2520Students/stb_students.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attc.edu.sg/Downloads/I&/span&&span class=&invisible&&nternational%20Students/stb_students.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例如:Victoria Hall 的价钱&br&&img src=&/97bad2d497aaeccf9aed0_b.png& data-rawwidth=&671& data-rawheight=&2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1& data-original=&/97bad2d497aaeccf9aed0_r.png&&&a href=&///?target=http%3A//vs.moe.edu.sg/dormitories_facilities_service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Victoria School&i class=&icon-external&&&/i&&/a&&br&平均每个月760块钱,但是校舍类似公寓,各种学习室什么的,感觉好好!还包早餐和晚餐,周末包三餐。&br&&br&2.不住宿舍,自己租房。我建议自己租一个普通房单间300-700。放书柜啊,书桌什么的,可以安静的自己学习,不怕被室友打扰。&br&&br&3.真的穷可以租床位啊,200-400,然后每天泡图书馆。新加坡图书馆哪里都有,有冷气,又安静,学习效率棒棒哒~~不过9点关门了哦~~大部分留学生,都不喜欢自己在家里学习,因为有电脑啊什么的,会分心,我就特别喜欢跑图书馆。&br&&br&吃方面:&br&1.住宿舍,宿舍包餐。就学校花费午餐而已。。。一个月算你120?。。。&br&2.自己外面租房,最多伙食费算你350吧~~~&br&&br&行方面:&br&这个会比较麻烦了。因为这些附属宿舍都是近自己的学校的。而这些学校都是名校啊,都不是在繁华地段,交通会比较不方便。一般这些宿舍早上会提供校车去其他学校,但是如果你的宿舍没有太多人读那个学校的话,就是木有的啦。。。。。&br&所以这样的话,我建议你去找一个就读学校附近的宿舍,但是环境肯定比较差,但是便宜啊!!&br&如果上学要坐车一个月算你35咯~~&br&&br&学费学杂费和杂费:&br&参照攻略一&br&&br&结算&br&1.住名校宿舍:房租760+吃100+学费650+路费35+25杂费=$=¥7065&br&2.自己租房:房租400+吃350+学费650+路费35+25杂费=$=¥6570&br&--------------------------------------------------------------------------------------------------------------------&br&&b&&u&攻略三:靠新加坡政府SM奖学金去读书&/u&&/b&&br&&br&中国和新加坡根据两国政府之间的协议而执行的教育奖学金项目。也称SM系列奖学金项目。该项目由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负责项目的开展,学生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报名参加,也可以由所在院校选拔推荐,选拔通过的学生将以全奖留学方式派出。&br&也就是说&b&费用是0块钱!!&/b&&br&&img src=&/fb27bb3fb6443b_b.png& data-rawwidth=&673& data-rawheight=&3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3& data-original=&/fb27bb3fb6443b_r.png&&&br&&br&里面有&b&三线城市&/b&很多啊~例如景德~~~我就认识一个景德的妹子~~~&br&SM1百度百科里面有招生城市和对应学校。&br&&a href=&///?target=http%3A///item/sm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m1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我只截屏一点点~~~&br&所以三线城市去留学是完全可能的!!只是看你有没有能力拿这些奖学金而已。这个只是我知道的,说不定还有很多其他的奖学金等你发掘哦~~~&br&这些学校&b&80%都是学霸学校!!!RI,HCI等等牛逼到你无法想象,送去常青藤,Oxbridge的一卡车一卡车的&/b&。。。。&br&新加坡中学和中国大学一样,有排名的。RI和HCI就像北大清华。&br&立化,德明,维多利亚 就是985&br&克信女校,四德,圣约瑟 就是211&br&几个Yishun town, Clementi town 就是很不错的邻里中学&br&&br&回复评论某人: 不要和我说新加坡的学校很渣,美帝学校多么先进优秀。&br&&blockquote&Raffles sent more students to 10 elite colleges than any other international school and topped such prestigious U.S. secondary schools as Choate Rosemary Hall in Wallingford, Conn., and Harvard-Westlake, in North Hollywood, Calif.&br&&/blockquote&RI被wall street 誉为Lvy League Machine(常青藤机器)!!就是世界所有高校,包括美帝高校中,进入常青藤最多的学校。而且RI对英国比较偏爱哦,去Oxbridge的也很多哦。。。。&br&&br&我接触的SM1比较多:&br&&p&SM1的英文名称现已更名为School-based Scholarship,对象主要是中国国内一些中学的初中毕业生。他们经过对方学校教育部选送来新加坡,在这里从中学三年级开始读书。这个项目开始于1998年或应该更早。&/p&&p&该项计划下的奖学金生待遇是:&/p&&ul&&li&每年生活补贴2,200新元(就是给孩子的零花钱!!)&/li&&li&抵达新加坡一次性安置费400新元&/li&&li&初次抵新机票,毕业回程机票以及一次度假往返机票,均为经济舱,共4张&/li&&li&学费、住宿费全免&/li&&/ul&SM1 完全没有任何的BOND!!!不需要还钱,也不需要为新加坡服务!!!&br&&br&&p&在中学毕业之后,他们可以选择继续SM3计划进本地大学攻读本科学位,但是大学毕业后必须在新加坡服务六年;或者也可以选择去其它国家的大学攻读学位,目前该计划下的学生中学毕业后,有不少选择了去美国、英国继续大学学业。&/p&&p&&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4%25B8%25AD%25E6%%25E5%25A5%%25AD%25A6%25E9%E9%25A1%25B9%25E7%259B%25A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ikipedia.org 的页面&i class=&icon-external&&&/i&&/a&&/p&------------------------------------我是分割线----------------------------------------------&br&8月10日:我觉得我要为国内教育辩解一下,当然国内的教育城市与城市之间差很大。中国就是&br&&b&一线城市一个标准&/b&&br&&b&二线城市一个标准&/b&&br&&b&三线城市一个标准&/b&&br&&b&农村啊小乡镇一个标准&/b&&br&每个标准都差个十万八千里~~所以你拿三线城市的体验来批评国内教育不好,真的就是以偏概全。&br&首先我要说的是,我接触到的体验都是二线和一线城市的同学告诉我的。所以我对中国的基础教育是很赞赏的,以下点评都是针对于一二线城市的教育和国外比。当然我说的不可能是100%,至少绝大部分是这样的,&b&凡是都有例外,所以就别拿一个人,两个人的例子反驳我。&/b&&br&你如果送不了孩子去国外,就送去一线城市咯?学费贵一点,不过好像和国外比还是不错的,我在深圳读小学的时候还是有几个外省的同学哦。而且我深圳的小学是个普通的学校,感觉比新加坡的小学学校豪华多了!有自己的操场,电脑室,2个大花园,小游乐场,体育器材室,乒乓球馆~~新加坡不是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操场的~~&br&&br&&b&中国教育的好处:&/b&&br&1.基础功十分扎实!!特别是数理化!!&br&&img src=&/dd4bdb23d61baa76e35be7ef_b.png& data-rawwidth=&747& data-rawheight=&3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7& data-original=&/dd4bdb23d61baa76e35be7ef_r.png&&&br&&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Programme_for_International_Student_Assessmen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i class=&icon-external&&&/i&&/a&&br&数学1-7名的都是亚洲国家,奉行的都是类似国内的高压,死板的基础教育~~欧美国家则。。。。&br&&br&2.学习习惯很好!!会按时交作业(国外作业抓得超级松,新加坡还好,英美就呵呵了)。会比较自律啊,而且遇到难题会比较坚持。&br&3.很努力向上。这个绝对是环境问题~~&br&----------------------------------------------------------我割-----------------------------------------------------&br&妈妈陪读工作:&br& 一、 凡日之前来新加坡的?陪读妈妈?, 除少数不允许?陪读妈妈?工作的行业(诸如:按摩、脚底按摩、酒吧 、陪舞等)外,均可以申请工作;&br&
二、 凡日之后来新加坡的?陪读妈妈?, 应该以陪护自己的孩子学习为主,至少在孩子正式进入政府中小学学习的第一年内,不能申请工作;所以?陪读妈妈?必须准备足够的资金维持其孩子的正常学习和生活。&br&
但是,如果有证据显示,其陪伴的孩子不能正常学习,已工作的?陪读妈妈?将会被强行劝阻继续工作,重新全心身照顾孩子。&br&工作准证(Work permit)是由人力部工作准证部门发放给具有熟练技能或不熟练技能的外籍工人。他们的月薪不得超过2500元。&br&参考:&a href=&///?target=http%3A///career/31828.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新加坡:若从事适当工作陪读妈妈可获准证&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一般办公室工作你弄不到的,除非你学历很高,否则只能做清洁工啊,洗碗工啊,酒店客房服务啊等等‘外劳’性质的工作。薪水从不等,看你加班否,或者有没有奖金。&br&我妈工作了一年就被累死了,外劳的待遇还和本地人不一样,因为新加坡的政策关系,本地员工和外劳要保留一定比例,而本地员工超级难请。所以脏差的工作都给外地人做,因为如果本地员工辞职,比例失衡,外地员工也要被裁。&br&&br&孩子兼职:&br&要求:&br&1.16岁以上&br&2.在政府学校读书(但是也有私校混进去,最近太缺人了)&br&&br&我16岁就开始打工做兼职了。当时6.5一小时,酒店的服务员,现在的价格是8块钱一小时,MBS的给9块钱但是更累。不需要直接找酒店,新加坡很多中介给的和酒店的价格是一样的,而且中介手上有多家酒店。现在超级超级超级缺人,所以你只要有空,他们就会安排工作给你。我手上有4个中介公司,手上酒店不一样,待遇差不多。&br&&br&我有次假期没有回国,一个月单考兼职就赚了1200多新币!!当时汇率约5,就是6000多人民币哦。当然如果学业成绩不好的话,就别去了,假期还是好好学习吧。&br&------------------------------------------我是分割线----------------------------------&br&&b&中国教育的坏处:&/b&&br&1.没有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思维)。就是凡是别人说是什么,你就相信,特别是权威的言论。不会去思考合理否?是真的吗?这样有什么问题?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br&详情见:朋友圈疯转的 人贩子一律死刑。还有网易新闻下面的评论。&br&&br&2.没有independent thinking(独立思考)。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啊!!就是大部分人说好,就自动觉得好了。很人云亦云,所以有很多五毛美分的存在。五毛觉得,中国就是好,民主就是糟糕,看看颜色革命,美国就是邪恶的。美分觉得,哇塞中国要亡国了啊,没有民主,没有人权简直人间地狱啊。(我有点夸张,但是网络上真的是这样。)&br&&br&3.道德底线比较低,很现实。~~我觉得国外比较注重德育吧。学校会组织各种义工活动,然后学生可以感受一下比较不幸运的人的生活。国内的人比较注重利益,我做这个我会得到什么?(这个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br&&br&4.缺少创意?和活跃的思维?我觉得我国内的朋友普遍比较死板,很难跳脱思考的框框。做事情比较没有主见,对自己缺乏自信,很喜欢看看别人怎么做,如果不一样就会怀疑自己。当然这个缺点在平常生活无大碍,但是出去社会会比较难当一个领导者。&br&&br&&b&但是!!!!!!!!!!&/b&&br&&b&如果没有扎实的学术功底,你有创意可以独立思考也是没有用的!!!&/b&&br&&b&如果没有扎实的学术功底,&/b&&b&你有创意可以独立思考&/b&&b&也是没有用的!!!&/b&&br&&b&如果没有扎实的学术功底,&/b&&b&你有创意可以独立思考&/b&&b&也是没有用的!!!&/b&&br&你觉得一个大企业回请一个连99乘法表都不会背的人当工程师吗?会吗?会吗?&br&--------------------------------------------分割线--------------------------------&br&&b&评论须知:&/b&&br&很多人觉得我太理想化了,觉得我没有经历过国内的教育,不知道多糟糕,然后举例各种例子给我,说自己多惨啊,自己的亲戚多惨啊,比惨的话我google一遍,绝对可以找到比你更惨的。。。。。&br&但是请你们举例子之前,先想想你们的例子具不具有代表性?真的反映了现今国内的状况吗?我不能代表几百万的留学生,我只能代表我认识的留学生,从一线到三线城市甚至5线的都有,有的单亲妈妈带着小孩过来,完全靠积蓄和工作,不是大家都是土豪,富二代。我写出来的是个人经验。留学生群体庞大,各式各样都有,如果你觉得我说错了,你可以自己写一个答案给题主。&br&-----------最后割-------------------&br&给题主的答案:&br&1.你是希望孩子,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长大,无任何压力?是去2,不是去3.&br&2.你是土豪吗?是去17 不是去3&br&3.你觉得孩子未来竞争力重要吗?是去4 不是去15&br&4.你有能力负担国内的国际学校吗?是5 不是6&br&5.那就去国际学校读IB&br&6.你不喜欢三线教育,也不想无压力,只有离开你的城市了。那你有能力负担国内的国际学校吗?是去8 不是97&br&7.国际学校都上不起,你还要保留你对孩子的快乐要求吗? 是15 不是11&br&8.送孩子进去国际学校。&br&11.你有能力去一线城市学习吗?是12 不是16&br&12.一线城市的教育你觉得够好吗?是18 不是19&br&15.送她去尼泊尔留学,绝对便宜,绝对快乐,绝对无压力。&br&16.只能如其他题主那样建议靠家庭教育了。&br&17.送出国,玩几年回来接班。&br&18.去一线城市学习&br&19.你孩子智商高吗? 是 20 不是21&br&20.拿SM奖学金&br&21.砸锅卖铁,借高利贷送去国外啊。&br&&br&最后说一句:&b&千万不要把孩子自己一个人丢国外!千万不要!&/b&举个真实例子,某学霸从小就在新加坡,爷爷跟着,然后进了某顶级高中。环境好吧?学校好吧?制度好吧?结果呢?初二就开始酗酒(表问我怎买的),不是啤酒,是洋酒。他家家境很好,父亲是新加坡国大大学教授,出生名门世家。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就是他爸没有真正意义上管他!他妈在澳大利亚!他和他爸都住新加坡,但是不住在一起。他和我说的最多的就是,&b&他讨厌生活,讨厌家庭,觉得很绝望,他就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b&他爸不管他吗?管啊!怎么管,打电话管,不时见见面。主要都是他爷爷照顾他。 &b&环境重要,学校重要,但是家庭更重要!!!&/b&
我8岁出国留学 我觉得我可以告诉你。国外真的不是你想象的这样好。 8月11日更新:陆续更多干货-------目录分割线----一.个人经历二.家庭收入约1万元送孩子去新加坡的攻略 -父母陪读 -孩子自己去-靠新加坡提供的SM奖学金(0元留学,包括三线城市给初三学生)…
见识过类似你这种家长,总感觉国内教育是迫害孩子一样,受迫害妄想症。&br&你要搞清楚一件事:“&b&最能影响孩子的是家长!不是学校,老师,同学。”&/b&&br&国内的道德教育因为和政治教育,知识教育混杂在了一起,却是问题不少,但是你说的所谓冷漠什么的,根本问题不在学校好不好。环境二字包含的范围很大,学校环境只占一部分,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邻里环境,小区环境,文明环境等等,大大小小的数之不清。&br&学校老是背黑锅不好。什么大棋论,仇恨教育,难道我们生活的不是一个国度,为什么我没从教科书上发现?&b&手里面有锤子的人,看什么都是钉子。&/b&&br&你说的那些变得偏执,自闭,这些情况中确实有学校环境因素的造成的,不过这是世界难题,对,世界难题,听好了,是&b&世界难题&/b&。你去了国外也可能面临这种情况,校园暴力,学校冷暴力,同学关系等等,一切会造成儿童心理受伤害的因素,在那个国家都有,从来不是中国独有的。&br&&br&你属于典型的想得太多。&br&想要孩子拥有好的教育,最重要的不在于送到哪里读书,而在于父母怎么做。学校没你想的那么牛逼,还改造,洗脑,接受不到爱。我只能说你高看学校了,就算它想做到这一切,它也没有这个能力。&br&不喜欢天朝可以,但是不要祸害孩子。&br&&br&当然了,你也可以采取家庭互助教育,或者民间自营的教育组织。&br&这些东西现在在国内确实有不少,尤其是南方,不参与学校教育,父母们组织起来,从生活中学习,父母互相依靠自身的学识去教育。不过参考你说的家庭条件,恐怕这个你也做不到。&br&&br&&b&教育从来就不是公平的,而且国外可能比国内更不公平。&/b&&br&大多数人出国的,或者留学的,肯定体会不到国外下层人士的生活求学。再教育公平方面,我们中国可能是资源的不公平,水平的不公平。但是在国外,可是存在选择上的不公平。&br&&br&回归到最后一句话:“&b&父母对孩子的作用是最大的,请不要推卸责任。&/b&”&br&分隔线------------------------------------------------------------&br&&b&这是我第一次破千赞,评论区基本上我是逐条回复了,但却依然没有说服某些人。对于反对意见,我很感谢,开头的“呵呵”我已经删除了,但是其他内容我绝对不会修改一个字。&/b&&br&&b&说没有干货的,我敢说,截至目前的所有回答,包括哪些知名大V和我的答案都是废话,没有干货。&/b&&br&&b&我的目标只是为了反驳题主,告诉他,这些是不对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学习不好,至于其他,我隔着屏幕,什么也做不到。&/b&&br&&b&还有,我家是河南省驻马店,现在在新乡上二本,说我不知道三线城市教育的人真是够了&/b&
见识过类似你这种家长,总感觉国内教育是迫害孩子一样,受迫害妄想症。你要搞清楚一件事:“最能影响孩子的是家长!不是学校,老师,同学。”国内的道德教育因为和政治教育,知识教育混杂在了一起,却是问题不少,但是你说的所谓冷漠什么的,根本问题不在学…
好久没有玩过这样凶残的话题了呀,嘻嘻。&br&&br&其实我是一只长期趴在底下看评论和回答名次的懒。。。。喵啊。&br&&br&结论是。。。。结论是逼格不够——我不是要把你们批判一番。&br&&br&设身处地地想一下的话,这个问题似乎等价于——和历史上的所有时期相比,现在的中国人民处在一个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吗?&br&&br&嗯,等价完之后呢,这个问题应该以一个干脆有力的汉字来结束:&br&&br&是!&br&&br&以及若干肚子里的吐槽写在评论里:当我们观察中国人民和华夏民族的历史时,后来的时代好于之前,这是个大概率事件——只要我们在敲字的时候不打仗,尤其是不打内战。&br&&br&所以这个问题进行等价之后就没什么意思了,生产力的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嘛,只要中华民族还存在下去,并且稳定地存在下去,生产力自然会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自然是不断提高。秦汉人民吃不了玉米,没有火枪,没有印刷术,人口长期维持在五六千万,到了宋明时期,这个问题就被解决了不是嘛。生产力的进步起码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是无需讨论的,偶尔有倒退没错,但是大趋势是向上的。&br&&br&问题是,作为一个历史延续性最好的国家和文明木有之一,我们这么问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明确一下现在人人能上网和吃肉了然后山呼万幸吗?&br&&br&不是的,我们又不是家畜。&br&&br&吃饱了,只会要求更多的东西吧。&br&&br&所以,在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碾压了之前的所有时代的时候,我们似乎要站在民族和文明的角度问一个问题:这是华夏世界在人类文明的版图中最安全,最先进,最好的时期吗?&br&&br&嗯,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不妙了。&br&&br&老实说,1500年以来的全球化导致的全世界文明大碰撞的五百年中,我们也就是凭借人多能忍混下来了而已。当然这是艰苦卓绝和可歌可泣的,但是今天我们不谈光荣。&br&&br&我们要谈的是,虽然大家都吃上了肉,但是这片大陆上的愤怒,不安和其他负面情绪减少了没有呢?&br&&br&答案是没有。&br&&br&嗯,我们就从情绪开始谈。&br&&br&如果是一百六十年前的中国,这个时候人们在干什么呢,当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很多人,包括执政者都打算以此作为顾盼自雄的资本时,我常会这样想。&br&&br&5.&br&&br&这一年,南北中国已经打成了一锅粥。和汉末和唐末一样,大王朝的末日近了,这是所有懂点历史的中国人当时都有的想法。&br&&br&社会的中间阶层——已经走向衰败和腐朽的地主阶级开始招兵买马,建立看家护院的武装。朝廷的力量开始收缩,能够提供的安全和国内市场这两大公共产品的范围都被战争搞的七零八落。沿海地区,各路洋大人转来转去,洋人的探险家已经开始深入内陆,了解风土人情,未来将拍下清末中国的第一组照片。由于在大起义前夕的帝国内部享有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当这个帝国因为人口膨胀和耕地紧缺而出现危机的时候,压力会从下到上,从南到北层层传导,直到传导到朝廷的救济和弹压都最脆弱的地方去,并在这个地方,绽开第一朵血花。&br&&br&这就是合久必分的道理——当乱世以如此暴烈的模式横扫广西和湖南的时侯,帝国的每一根神经,其实都绷断了。如果帝国是一个人的话,末年的大起义绝不是被割掉了一个小指头那么简单,而是身体的免疫系统,被一个伤口攻陷,然后潜在的坏死部分,依次浮上水面。&br&&br&从下到上,随着帝国统一的瓦解,更重要的,是人民开始思考出路。最底层的人民,变成了捻军,长毛,地主团练,帮会屌丝,或者倒毙的尸体。稍微好一点的人家,避开战乱,四处迁徙,稍不注意就被土匪干掉。再上层一些,开始结寨自保,甚至象苗沛霖这样读了一肚子阴谋诡计的人,已经初步具备了割据的能力,再往上一些的男人们,主动加入了乱世中,相逢在战场上。在他们之上的大小京官和满蒙贵戚,对于他们来说,乱世无非是政治博弈的一个项目而已,机会和风险都大大增加了,全民都忘情地投入了这场纷争,除了那些闭塞地区,你找不到什么安全落脚的地方。&br&&br&人们的情绪是:战斗,并且活下去。&br&&br&至于陛下,陛下太远了。比和平时期还要远。&br&&br&这就是一百六十年前的东亚大陆的景象,一百六十年后,我们坐在空调房里侃侃而谈,一个字敲掉一万条人命。&br&&br&之后呢?之后用鲁肃的话讲,天下不可以猝得,朝廷不可以复兴。&br&&br&我们可以把大王朝末年的起义看作是华夏世界这个庞然大物的一次彻底的自我瘦身,瘦身之后,他脆弱,恐惧而懒散。比之前任何一个时代都要有意思的是,洋大人的到来,让士人没工夫搞虚无主义,这是汉末和唐末都不曾有过的情况。&br&&br&所以,在这个节点上,我要说一句,感谢一八四零年的一声炮响,是士人们,而不是中华民族,梦醒了。&br&&br&如果洋人没有来,恰逢一个大一统时代和大王朝的末期,士人不颓废,基本不可能。观察汉末唐末明末,这是绝对的大概率事件。但是清末不同,洋人的到来,给这片垂死的土地注入了鸡血,这个鸡血叫:民族主义。&br&&br&比起一个大一统时代和清朝走向末路相比,亡族灭种和被开除球籍的恐惧感要大得多。于是,平定太平军后的剧本出现了一次彻底转弯的可能:&br&&br&于是就有士人对着日本瞎想:君主立宪大补丸,是不是很好吃呢?&br&&br&于是就有拿着日本模式自我陶醉,从百日维新到唐才常起义,无一不是政治笑话。&br&&br&他们犯了什么错误呢?错在没有审时度势。日本的民治维新,是日本从军阀割据共和走向中央集权的一次努力,之前的流血长达数百年,有了这数百年的铺垫和江户时期的死寂,一旦爆发出来的热情和动力,简直就是逆天。&br&&br&但康梁的时代刚好相反——之前是漫长的,起于忽必烈统一之后的五百年帝国时代,即使他们不懂用五百年的眼光看问题,即使他们只看清朝,满清也已经到了风烛残年,指望在不断孱弱的皇族中冒出来一个明治天皇,真是想多了。&br&&br&这就是我要说,洋人的出现,只是给士人敲响了灭亡丧钟的原因——百分之九十的文盲不管你这个。&br&&br&所以,一八四零年以来中国的民族主义,只是一针鸡血,感动着读过书的少数人。&br&&br&虽然,这少数人的忧患和恐惧,现在来看是对的。但当时中国的大多数人,只是混沌地生活在大起义后的残局里——地方的秩序由军阀们提供,四处流窜的土匪让人睡不安寝,听说老佛爷废除了科举,这读书也没用了,种地也不安生,听说新军扩编,那就只好参军——好歹有口饭吃啊。&br&&br&不用多说,康梁悲剧了。华夏民族用一百天的时间,装作能成为日本的样子,然后凶相毕露,吃掉了台上的六个演员——居然还有谭嗣同这样主动要上台献血的,sigh.&br&&br&那么事实就是,洋人的出现,并不是一个突然的,电闪雷鸣一般的冲击。清朝这艘沉重的大船,被一块海外的石头打了一下,又坚定不移地按照汉末和唐末的剧本走去。&br&&br&什么剧本呢?大一统要结束了。天下要分裂了,军阀们要篡位了,袁世凯同志,说的就是你。满朝文武都说你是活曹操,你当他们真不懂。曾国荃劝说曾国藩篡位,写了个赵字(野史),你当这些饱读历史的人是傻子。&br&&br&就是唐末,就是汉末。&br&&br&然后呢?然后民国了。民国的出现,是洋人思维让全中国头昏脑涨的第一次——没有皇帝了,这可咋整。&br&&br&更重要的是,西学的强势,让大多数人对历史失去了熟悉感,以为自己生存在新时代。民族主义的风,感染了每一个扛枪打仗的中国人。即使是曾国藩还活着,也未必不会被冲昏头脑。&br&&br&何况是袁世凯和孙文。&br&&br&袁世凯以为,大一统还能混下去,他匆忙爬上了皇位,下场还不如朱温。&br&&br&孙文的名望,维系于他带来的西方意识形态,但这救不了他的事业。&br&&br&各地的军阀只想活下去,继续上演着汉末和唐末的混战,有时候有主义,有时候没有。&br&&br&更多出身于乱世忧患中的年轻人,学成归来,成为军队的中坚力量。&br&&br&民族主义是唯一能够让这个时候的中国军人和士人有所依靠的东西,从程天华开始,他们疯魔一样地从历史上为华夏民族的万世一统寻找根据,这种恐慌催生了章太炎和傅斯年,熊十力和黄侃。&br&&br&你会从那个时候的人名和军歌中看到这种民族主义的仓促上马,从君不见,汉终军,到李汉魂的名字。&br&&br&但是为什么剧本仍然在按照大一统结束后的乱世纷争进行呢?因为这样的民族主义,是精英和士人的民族主义,感染不了其他人。&br&&br&其他人,沉默的大多数,在民国的文化泡沫之下呻吟挣扎,失去大一统和帝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没有赈济的饥荒,丧失维护的水利,四处横行的土匪,强者为王的丛林。&br&&br&但是沉默的大多数就不需要民族主义么?不是,只是他们没有对一个民族的归属感,更因为华夏民族从未真正地在一个比自己聪明和优秀的文明面前全民团结,从上到下如臂使指。&br&&br&如果没有日本人的入侵,还不知道最后会闹成什么样。&br&&br&好了,一九三一年的一声巨响,给中国人带来了真正的民族主义。&br&&br&这是自康梁失败,袁世凯失败,孙文失败以来的第四次,中国的轨迹可能因为外界力量的碰撞而偏离航线的机会——虽然这次要是偏离了,就灭国了。&br&&br&结局是,日本人也失败了。原本以为,日本的冲击是一颗小行星,足够引发整个华夏世界的物种变化,但没想到这颗小行星在进入大气层的第一时间就炸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流星,虽然动量的绝对值都很大,但是算上方向,居然形成了力量平衡,历史就是喜欢嘲笑人。&br&&br&由于洋大人,尤其是东洋人的教育,中国人民,这一次是深入到了基层,真正明白了落后的意义——死,而且不是什么好死,是七三一实验室的那种死。&br&&br&而落后的根源,是清末以来,政令不行,天下纷争。&br&&br&在日本人打了第二针鸡血之后,中国变得和以前不太一样了。甚至,在一九四五年的节点上,我不敢说,历史的轨迹依然有效。&br&&br&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很快,重庆谈判。&br&&br&看过那个时代的记录的人都会知道,谈判桌上唇枪舌剑的同时,山西和河北已经腥风血雨,所以,这个场景很熟悉。&br&&br&这是中国历史上经常会出现的那种瞬间:高欢从山头向下眺望,宇文泰拾阶而上;鸿沟两边,汉王注视着项王。&br&&br&然后就没有悬念了,北方的号角再次吹响,南方就再次溃不成军。&br&&br&那么,站在四九年的北京,站在人群里,你会想到什么呢?你会想到,也许未来会和过去不太一样。你会想到,这一次,不再是星星点点的洋人的登陆,不再是漫无章法的日本人的侵略,而是整个世界,在这一刻分成两端,整个世界的敌人和朋友,在这一刻跨国大海和长城,出现在外交部和国防部的名单上。&br&&br&是的,你想到的都是正确的。四九年的时候,人民无暇思考,执政者也一样,对手太多,对手太强。这种过于强悍的对手和朋友,会让整个中国爆发出不可思议的勇气和力量,之后,再也没有王朝循环,再也没有合久必分。&br&&br&但是,世事如棋。&br&&br&一八四零年的一针鸡血,一九三一年的第二针鸡血,一九五一年的第三针鸡血,带来了什么?&br&&br&带来了不加节制的,民气和理想主义的使用和消耗。换句话说,接近透支。&br&&br&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是一八四零年,从远房亲戚那边传来的,对金发碧眼人物和坚船利炮的恐惧和好奇,是是一九三一年的子孙后代观看了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愤怒和热望,是一九四九年建国时的欢欣鼓舞,是之后对外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甚至能和世界霸主打成平手的不可思议。&br&&br&历史是流动的情绪。&br&&br&这一切,其实都来的太快了。快到之后,人民和朝廷,都承担不起失败,朝廷可能还可以考虑退让,但是人民不会容忍失败。&br&&br&历史没有奇迹。直到氢弹爆炸为止的这些力量释放,都是一八四零年以来压抑情绪的一种反弹,这种负面的情绪是多种多样的,王朝末年的混沌,外来文明的挑战,亡国灭种的危机,军阀混战的迟滞,不肯退出历史舞台的阶级仍然在死命反扑,等等等等,终于完成建国,统一,从上到下如臂使指,九十六年后恢复清朝版图的大部分,并且对联合国军作战取得胜利,物质条件不断提高,科技接二连三出现突破,人口快速增长——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经过了苦难的人奋力做到的,为了不被人欺负,为了扬眉吐气的那一天。&br&&br&这是一种本能的自救,带着及其猛烈强劲的情绪。一旦起势,就不能收场。中国在短短的一百年内,从一个参与政治人口概率极低的国家,快速推进到全民参与政治的演习中,每个人都假装具备了政治上分辨黑白的能力——这一切究竟要怎样收场?&br&&br&1976年,这一切开始收场。收场是截然而止的,四弦一声如裂帛。&br&&br&保守者们说,你们过去十年。。。。。其实是受到了欺骗。&br&&br&在风起云涌的洪流中躲藏在夹缝中的更多人悄悄滴说,你们其实一开始就被骗了。从乱世开始,一直到现在。&br&&br&接着,国门打开。更多的冲击,挑战着中国的古老轨迹。&br&&br&在国门打开的这一年,我们不如学习一下清末画下时局图的那个仁兄,观察一下周围的世界吧:&br&&br&苏联准备入侵阿富汗。&br&&br&美国正在又一个黄金时代的开端。&br&&br&西欧和日本的制造业继续发展。&br&&br&华夏民族暂时没有了亡国灭种的危险,但是面对这世界,显现出的迷茫是不亚于清末的,而这一次的迷茫是一种从上到下贯穿全民的迷茫:&br&&br&原来,帝国主义国家的生活那么好。&br&&br&原来,这世界上除了意识形态斗争,还有这么多值得惊叹的东西。&br&&br&这种迷茫一直持续到现在。八十年代之后出生的一代人,逐渐不再用帝国主义来称呼欧美世界。欧美国家不再从亡国灭种的角度来威胁中国,他们带来了其他的东西和冲击。&br&&br&每一个人,在新时代的混沌中出生,踏上寻找自己信念的道路,一去不返。&br&&br&之后,让我们开始真正地观察华夏世界的情绪吧。&br&&br&伤痕文学第一波出现了,挣扎在乡野的知识青年开始用笔控诉,朝廷皱起眉头。&br&&br&最早接触到西方政体的体制内知识分子,成为了早熟而脆弱的反对者,并被之后的喧嚣淹没。&br&&br&秉持着旧时代信念的少数人被屏蔽了,在年轻人的世界观尚未形成的空白期,旧时代的一切都陌生而遥远。&br&&br&十七年后,第一批八零后开始书写自己的想象中的世界和生活,绝望,颓废,伤感,阴谋,他们把自己关在卧室里,感到孤独至极,生怕外面的魔鬼闯进来,给这些魔鬼起了各种各样的名字。&br&&br&体制内的作家开始尝试着书写时代。书写历史。想象未来。那个时候,写几篇去古迹旅游的感受,就可以引发文学青年的疯狂阅读——没有其他原因,因为一切才刚刚开始,旧帝国和旧体制的废墟上,甚至连青草都没长出来。&br&&br&摸着石头过河的意思是,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br&&br&以上的二十年,构成了2015年华夏世界的根基。&br&&br&第一条线是很多人关注过的生产力的进步,核弹保证了和平,化肥增加了人口,印刷术和网络消灭了文盲,而这一切又反作用于之后三十年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物质的极大丰富——当然,物质的极大丰富不等于生产力的继续提高,但这些基础的发展,保证了我们能够坐在这里喝茶聊天。&br&&br&第二条线是情绪,是帝国分崩离析时的恐惧和自保,组织起来的抵抗外侮,全民动员的建设和对外战争,放大到国家每一个角落的,街头政治的演习和革命热情和热情的透支,截然而止之后的迷茫,和勇闯新世界以来的每个人最终形成的不同的世界观和道路,知乎上的每一个争论激烈的问题,都是沿着不同的道路,走向网络这个公共平台的声音。重点说一下新时代的声音的话,我们起码可以看到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自信,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悲观这两种最基本的分野。这种分野是沿着古老的时代蔓延而来的,从全盘拉丁化和捍卫汉语的争执开始,到费拉和远邪的豆瓣战争,从议会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争论,到那兔和纳兔的冲突。人们越来越容易找到队友,也越来越容易发现敌人,将来会不会有摇一摇:发现你周围有多少自干五这种神器,那可真是不好讲的说。中文世界正在变得愈发不安静,岁月静好和颓废冷酷都已经变成了八零后九零后不可追忆的童年。未来的小孩子们,也许在初中就已经选择了自己的阵营。&br&&br&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当我在叙利亚吧潜伏的时候,那些转播叙利亚局势,并且为了支持巴沙尔和反对巴沙尔吵翻天的ID,大都是高中生。&br&&br&这在已经自以为长大了的知乎er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他们的少年时代,是那样的清净,单调和孤独啊。&br&&br&第三条线是华夏世界和外部力量的对比,清朝中期占据世界人口四分之一到清末的威胁,到日本的入侵,到触底反弹和形成工业化动员后对远东秩序的捍卫和在塑造,以及新时代以来对外界事物的吸收,学习和反思,乃至到目前,中国的力量已经不断膨胀到可能改变世界格局。&br&&br&这些纠结在一起,就回答了我们在历史中的阶段,和华夏民族目前在整个世界上的位置:&br&&br&1,伴随着洋人的出现,中国历史的轨迹,曾经可能改变六次。&br&&br&康梁的君主立宪国是第一次。&br&&br&袁世凯的总统拿破仑国是第二次。&br&&br&联邦制中国是第三次。&br&&br&日本灭亡中国是第四次。&br&&br&1945年后维持南北对峙是第五次。&br&&br&太祖的中国,是第六次。&br&&br&而不断的命运改变失败,意味着一件事,所有的政治家和观察者,资治通鉴都读得不够,也都低估了中国这艘大船的质量和惯性。&br&&br&这艘大船的惯性,恰恰是沉默的大多数构成的,他们在鸦片战争时忙着种地,在太平天国时忙着逃命和战斗,民国时忙着去死活着忙着去活,在新时代忙着赚钱和生存。他们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谁都不能改变。太祖顺应他们意志的时候,取得了成功,也仅此而已。&br&&br&人民万岁。这不是梦话,这是哀叹和无可奈何。&br&&br&如果假设我们仍然坐在中国这艘大船上,那么我们在历史上的阶段,仍然没有逃离类似鲁肃的论断:&br&&br&统一不可猝成,朝廷不可复兴。&br&&br&这是最好的阶段吗?见仁见智了。以吃上肉为衡量是一个正确而庸俗的答案,以心灵的安宁和平和为衡量,是一个得不出简介答案的标准。如果我们可能满足于吃上肉,那么我们无异于家畜,如果我们假装满足于吃上肉的生活,并假装相信未来能吃上两顿肉并觉得幸福,那么无疑,这是一种成年人版本的岁月静好,豆瓣上静好了十年,然后来到了知乎。&br&&br&事实上,人类从来不满足于吃上肉。当人民被喂饱了,他们就会想要其他的东西。求之不得,就不幸福。可怕的是,信息化让所有人都了解了,最优越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农业时代的所有美德,其实都只存在于历史书上。&br&&br&&br&&br&2,民族主义,仍然仅仅是一针鸡血,华夏民族和华夏文明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没有那个民族主义者能够表述明白。 当核弹带来了和平,民族主义逐渐蜕变,确切地说,中国缺乏真正的,长期对峙的敌人和对手,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是塑造不了一个民族国家的。特别是,新时代以来,这针鸡血开始反噬,我也绝不相信逆向民族主义是少数人。&br&&br&&b&洋大人的影响,以及带来的民族主义鸡血,反而因为特别有效率的自强运动而消散了,虚无主义还是来了,虽然来得晚了一些&/b&。&br&&br&3 旧时代的最后十年,仅仅是一次演习,这次演习所释放出来的能量,仍然在这片大陆上持续震荡,看不到任何减弱的迹象。在大喇叭,电台和报纸作为动员的时代,就已经精彩纷呈,在摇一摇:发现你周围有多少个自干五的时代,就更加有趣。&br&&br&4,最后,我们在2015年环顾世界吧。后进的工业大国中国的活力,和衰老的西欧形成了鲜明对照。北方的俄罗斯,只剩下普京之后,谁当大任的无聊猜想。中东一战以来的秩序已经成为往事,真正意义上的中东战争刚刚开始。比较早的工业国日本,已经不知所谓和不知所为。中亚的斯坦嗷嗷待哺,中南半岛鸡飞狗跳,大洋彼岸的美国,正在不断试探和修正对中国的预期,谨慎地令人吃惊。那么唯一可以描述我们在世界上地位的话是这样:&br&&br&&b&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像今天这样,让全世界的文明和力量都期待和试探着华夏世界的底线和边界。&/b&&br&&br&这当然不是华夏世界在人类版图上最好的时代,全民族的识字有闲分子都有可能陷入到涉及民族未来和文明本质的争吵中。&br&&br&但这是华夏世界最具备悬念的时代。&br&&br&over.
好久没有玩过这样凶残的话题了呀,嘻嘻。其实我是一只长期趴在底下看评论和回答名次的懒。。。。喵啊。结论是。。。。结论是逼格不够——我不是要把你们批判一番。设身处地地想一下的话,这个问题似乎等价于——和历史上的所有时期相比,现在的中国人民处在…
&b&简单太难了——《钢的琴》&/b&&br&&p&导演张猛是辽宁人,老家铁岭。在此之前张猛唯一的电影作品就是《耳朵大有福》,同样是东北题材,虽然口碑不错,但据说只发了33个拷贝,这意味着并不能够通过票房赚钱。虽然我也很喜欢这部电影,但必须承认,如果不是范伟作为主演带来的号召力以及优秀的演技,《耳朵大有福》恐怕只能是被埋没的众多国产电影中的一个。&/p&&p&《钢的琴》是在并不充分的准备下开机的,拍摄过程很难说顺利,前后有很多故事流传——与钱有关的故事&a href=&///?target=http%3A//cinephilia.net/archives/764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i class=&icon-external&&&/i&&/a&,向人们传达了其中的困窘。我想张猛也许会发现,或者早已经预料到,这部电影的制作并不比影片中的钢琴更加容易。难能可贵的是,张猛从一开始就表现出的决心和剧组人员的敬业与付出,这让一部堪称优秀的国产电影得以诞生。&/p&&p&&u&故事以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有企业改革后的东北某工业城镇为背景。下岗工人陈桂林平时组织一个小乐队,以各种红白喜事作为生计。当他和媳妇准备结束名存实亡已久的婚姻时,女儿的抚养权成为最大也是唯一的争议。为了争取女儿,陈桂林需要一架钢琴,种种尝试失败之后,他决定组织曾经的工友,共同制造一架真正的钢琴。而电影,就是围绕这一过程所发生的一系列荒诞和悲欢交加的故事。&/u&&/p&&p&对于稍有一点年纪的东北人来说,电影所代表的这段历史并不陌生。随着改革从理论和口号一步步变为现实,一度以重工业为荣的东北沦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战场和重灾区。&b&整个社会都要褪去沉重而破旧的装甲外衣,寻找和适应一种新的舞蹈的姿势。而在新的生命力得以成长之前,人们所感受到的只有衰败和不安。&/b&&/p&&p&在那个时期,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各种亲戚、朋友和同事之间的来往变得频繁,成年人们似乎突然多了许多问题需要讨论和交流。工厂的领导们考虑的是要不要接手现在的企业,如果承包下来是否有利可图以及能否找到出路;中层们可以选择的是跟着原来的领导二次创业或者纠集其他合伙人另立山头;而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职工,讨论的话题往往是下岗、买断工龄以及未来的保障。&b&我不知道当时的人们是否意识到这一变化所带来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如果是的,那么我真的为这个社会的成熟和稳健感到惊叹。&/b&&/p&&p&在那之后的几年里,大量的工厂停产、改制和倒闭,随之而来的是整个社会面貌的变化。大多数普通工人失去了工作和依靠,其中一部分作为劳动力向外地和南方流动,个体经济变成大多留守人员无奈的选择,各种微型的商铺和餐馆在街边林立并且频繁变换着招牌,很多中年男性甚至包含少量身体结实的女性,蹬着“倒骑驴”(一种后驱的人力三轮车,可以载客)成为城镇内的主要交通工具,而还有少量的闲散人员,最终被推向了更加阴暗的社会角落。&/p&&p&即使是现在,每当我回到东北,还是能够感受到历史的车轮仍然缓慢但却有力地向前倾轧的痕迹。原有的工厂由于城市的外延已经变为商业或者住宅,新的工业园区更多还是在寥然沉寂着无人理睬,商场和超市一个接一个的开业然后又衰落下去,维系人们之间联系的依然是早已不复存在的工厂和单位,永远灰蒙蒙并且嘈杂混乱的市场里,疲惫的人们缓缓地抬起头……&/p&&p&&b&电影中的陈桂林、淑娴、胖头、王抗美等人正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曾经是、并且永远属于工人阶级,一度是这个国家最光荣的主人并拥有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即便今天,也仍然被宪法赋予着领导这个国家的权利。而这个头衔竟如影片中的两根烟囱一样,显著而又无用,以至于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荒诞的讽刺,人们尽管留恋它,捍卫它,为他写诗为它签字,但也一定会接受并围观它的倒塌,因为每个人都清楚,这已经是无可改变的现实。&/b&&/p&&img src=&/fad6be84dfdecc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fad6be84dfdecc_r.jpg&&&p&陈桂林们曾经以厂为家以厂为荣,把自己个人的辛勤劳动汇聚成丰功伟绩,也曾经享受过公共的食堂、澡堂、医院和学校,把一个工厂生活成一个完整的社会空间。可是只一转眼,工厂没有了,工厂所能提供的一切支撑也在一夜之间被抽离,可他们似乎还停在半空,来不及调整生活的姿势,也无力可借,只好随手抓住点什么,顺着颓势下落,伴随着他们的,是一张尽管日渐松弛却依然保持连结的人际关系网。于是,他们变了,不再是娴熟的车钳铣、铆电焊,而是变成了业余乐队的乐手歌手,杀猪卖肉的屠户,学校的更夫,改邪归正的配锁师傅,混迹麻将馆和舞厅的闲散人员,只有当他们回到一起撸串喝酒时,才仿佛又变回了曾经的工友。&/p&&p&和所有经历过一点事情的人们一样,陈桂林们并不能轻易地摆脱与过往岁月的牵连,想起一起工作的日子,即便谈不上是怀念,起码总还是有一些温情的。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愿意走到一起,不厌其烦地制造一架与自己毫不相干的钢琴。&b&诚如张猛自己所说,这是“陈贵林发起的失落阶级的最后一次工作,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找到了工作的快乐”。&/b&即便陈桂林最终决定放弃女儿的抚养权,工人们还是坚持把钢琴造了出来,&b&他们以这样一个规模不大难度不小的壮举,回敬了自己过去和现在的生活。&/b&&/p&&img src=&/99d48ad2efa3bbcd83f5f42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99d48ad2efa3bbcd83f5f42_r.jpg&&&p&制造钢琴和讨生活一样,即使远远看去,也还是会让人感到困苦和绝望,就像淑娴说的,“造钢琴,那得是多大的事业啊!” &b&但是劳动者在与困难斗争方面似乎有着特殊的技巧,而陈桂林一定是其中的实践派和佼佼者。&/b&&/p&&p&当钢琴问题甫一出现,陈桂林就立即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行动中了,并在现实的障碍面前快速调整着解决方案——自制木板键盘、四处借钱、半夜团伙偷窃、找文献、炸鱼、搬请专家、改木结构为钢结构……在困难面前,陈桂林总是抱着特有的乐观和希望,全方位地开拓着思路,不放过一个微小的机会,并迅速地找到问题的症结,然后用仅有但也充分的力量去解决它。除了对关键问题的攻克之外,陈桂林的特长之一就是卓越的鼓动能力,那些原本出现在政策理论、领导讲话、新闻报道、宣传口号中的多少有些假大空的词句,竟然能够一套套地从陈桂林嘴里说出来,甚至还能发挥恰到好处的作用,&b&这让我们意识到,理论对于人民来说从来都不陌生,甚至真正领会并掌握了这些理论的,只有他们&/b&。&/p&&p&面对麻烦,其他人物也有类似之处,季哥处理伤人事件、胖头面对安昌业、快手谈工钱,都可称得上迎刃而解,并且分寸得当。&b&这其中包含的不仅是为人处世的智慧,更有与生活握手言和的无奈。&/b&对于普罗大众来说,生活还是太过艰辛了些,就好象和一头困兽的缠斗。在这场争斗中,你必须尽快学习和掌握要领,知道如何拿捏住生活的要害,这样生活也就无法置你于死地了。让人沮丧的是,即便如此,你依然无法彻底的战胜它,只能反复维持着这样的平衡,一切都让人疲惫不堪却又无法摆脱。&/p&&img src=&/be1a17289f1c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be1a17289f1c_r.jpg&&&p&《钢的琴》说到底还是一个让人悲伤的故事,也并不存在一个让人满意的结局,但导演没有着力渲染这些困苦,反而把它变成了一个欢乐到有些荒诞的故事。这种欢乐看似来自东北人先天的幽默与个性,实则又何尝不是出于对坚硬现实的自我开解。作为一个东北人,我乐于看到东北的文化和风俗被更多人认识和接受。和所有地域一样,东北人有着独特的气质与风情,除了乐观、幽默、豪爽和暴戾之外,我所能意识到的也许更加深刻的一点就是“现实”。尽管在这一点上并不能和其他地域进行区分,但东北的世俗哲学在我看来还是非常直白的,直奔主题并且一针见血。能战胜则战胜,不能战胜也只有妥协和屈服。&b&而幽默,也许恰恰是面对现实的一种方式。&/b&&/p&&p&作为一部受到好评的影片,《钢的琴》表示诚意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它所表现出来的美感。视觉上,大量舞台化的场景、几近完美的画面构图、鲜明的工业化风格,夸张荒诞的追逐,都让人眼前一亮。而几乎贯穿着整部影片的风格不一的苏俄音乐,时而欢乐,时而忧伤,时而温情,时而又让人觉得充满了激情和力量。除此以外,深层次的美感来自于对那个时代细节的准确复现——废弃的大片厂房、苏联建筑风格的电影院、毛裤腰间的简易皮筋、铝制饭盒和搪瓷脸盆、超级玛丽和红白机、随手点燃抛出的鞭炮……所有这些都令电影显得格外真实,真实让人舒适,而舒适是一种立体的美感,几乎能够触摸。我只能说,主创人员在对影片质量的追求上,绝对是下了功夫的。如果说《耳朵大有福》是一部好看但粗糙的影片,那么《钢的琴》在品质上算是做出了全面的提升。&/p&&img src=&/e8c1f44b8de77fedc56b41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e8c1f44b8de77fedc56b41_r.jpg&&&img src=&/a7bc4d1a9e0d614be59ec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a7bc4d1a9e0d614be59ec_r.jpg&&&p&影片中,陈桂林和小菊曾经两次并排站立在废弃的厂房前,身后的顶棚没有改变,一侧丰满,一侧则破败不堪。这画面几乎在明示两人不同的生活与命运。&b&我们在法典里写“生而平等”,在歌中唱“生来自由”,但这一切却从未实现。&/b&陈桂林绝非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做了应做的全部努力,但依然无法走出生活的泥淖,他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最终也接受了。&b&生活就像他肥大而过时的西装一样,不合身、丑陋,但好歹是件囫囵衣服,而且别无选择。&/b&结尾处女儿问陈桂林想听什么,陈说“越简单越好”。&/p&&p&是的,回想这一切,确实太难了。&/p&&img src=&/6fc5ded5f6eb89db3f28d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6fc5ded5f6eb89db3f28d_r.jpg&&&br&&a href=&///?target=http%3A///%3Fp%3D54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简单太难了——《钢的琴》&i class=&icon-external&&&/i&&/a&
简单太难了——《钢的琴》导演张猛是辽宁人,老家铁岭。在此之前张猛唯一的电影作品就是《耳朵大有福》,同样是东北题材,虽然口碑不错,但据说只发了33个拷贝,这意味着并不能够通过票房赚钱。虽然我也很喜欢这部电影,但必须承认,如果不是范伟作为主演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星变性前照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