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地膜回收机企业补助是哪个部门给的补助

农村地膜回收有补贴了,莫让地膜成“地魔”
今年农业部提出了“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其中之一就是以西北为重点的农膜回收行动。要求以棉花、玉米、马铃薯为重点作物,以加厚地膜应用、机械化捡拾、专业化回收、资源化利用为主攻方向,在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区建设100个治理示范县,连片实施,整县推进,综合治理。
随着地膜使用量和使用年份不断增加,残膜造成的污染也在累积。
莫让地膜成“地魔”
农膜是继种子、农药、化肥之后的第四大农业生产资料。由于长期重使用、轻回收,当前我国当季农膜回收率不足三分之二,局部地区地膜残留污染严重。
地膜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在农田里完全自然分解要上百年,对环境有一定影响,会带来土壤板结、出苗率低等危害,但地膜覆盖却是北方广大旱作区离不开的关键技术。
农膜是继种子、农药、化肥之后的第四大农业生产资料。我国农膜年总用量达260多万吨,其中地膜用量为145万吨。地膜覆盖技术“装满了米袋子、丰富了菜篮子”,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长期重使用、轻回收,当前我国当季农膜回收率不足三分之二,局部地区地膜残留污染严重。残膜弃于田间地头,被风吹至房前屋后、田野树梢,影响村容村貌。
近年来,覆膜农田土壤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膜残留,局部地区亩均残膜量达4至20公斤。残留地膜破坏了土壤结构,影响作物出苗,阻碍根系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地膜残留降低播种质量,阻止农作物根系生长,影响水分和养分吸收。推进农膜回收,有利于提升产品品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生产再生塑料制品,有利于资源节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厚膜回收已成产业链
地膜回收利用现如今已形成一条产业链。农户已普遍使用高标准地膜,实际上农户每亩投入成本约70元,而回收旧膜可得约11元的补偿,加之地膜覆盖实现粮食增产,平均每户旧膜增收可达200至300元
目前,超薄地膜的长期大量使用是造成地膜残留的最重要原因。一般来说,残膜含杂率50%以下才有回收价值,所以必须要用厚膜,否则残膜的机械化回收和工厂化加工就很难实现。而地膜是按重量销售的,在同等覆盖面积下,地膜越薄,亩均使用成本越低,导致此前厚度小于0.008毫米的地膜在很多地方颇受欢迎。由于超薄地膜易碎,人工捡拾清理的难度非常大,同时目前市场上的机械难以满足残膜回收的需求,农膜残留也就越来越多。
“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传统农用地膜在相当长时期内是不可替代的农资,这就要求废旧地膜残留防控还是要坚持走提高地膜质量标准、提高回收率和资源化利用的路子。
系列难题仍待破解
地膜回收治理已经起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面临很多困难:
一是缺标准。
虽然新疆、甘肃等地出台了地方标准,并借助相关条例来推动标准执行,但是目前国家层面执行的地膜标准仍然宽松,超薄地膜仍在大量使用。
二是缺政策。
由于缺乏优惠政策,加之受塑料再生品价格持续走低、人工捡拾成本不断攀升的影响,回收加工企业没有盈利空间,难以为继。
三是机械回收难。
目前大部分地区地膜回收主要以人工捡拾为主,地膜机械回收技术还不成熟,没有很好地解决回收率低、与秸秆和土壤分离等问题,回收作业成本高、效率低。
业内专家认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属微利行业,应尽快研究制定对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的扶持优惠政策,如扩大资源再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在用水、用地、用电及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等,逐步健全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网络,扶持建设一批废旧地膜加工和收购网点,鼓励地膜生产企业回收废旧地膜,推广“谁销售谁治理”“旧膜换新膜”政策试点,鼓励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回收旧地膜。
为了改善农村土地污染现象,遏制“白色污染”,近期国家出台了《农膜回收行动方案》。各地区都在积极响应中,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
以甘肃省部分地区为例,省市县三级财政补贴地膜使用,在旱地每亩地使用12斤地膜,约70元钱,财政补贴六成,农民只出28元。第二年,给予购买目标,以2∶1的比例以回收的旧膜换新膜。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地膜的推广应用是哪个部门的职责,地膜的回收利用又是哪个部门的职责,地膜污染是哪个部门的职责_百度知道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地膜的推广应用是哪个部门的职责,地膜的回收利用又是哪个部门的职责,地膜污染是哪个部门的职责
我有更好的答案
行医拥敢称道侠诚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xxx废旧地膜回收项目实施方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xxx废旧地膜回收项目实施方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近年来农村土地污染现象日趋严重,而地膜覆盖和残留汚染则是一大原因。地膜覆盖技术最初仅是在草莓生产上使用,后来逐渐用到蔬菜、水果、花卉等各个领域,成为继种子、农药、化肥之后的第四大农资。而随着使用量的逐年增大,污染问题也接踵而至。
普通的地膜本身很难分解,残留在土壤中影响土壤结构,阻碍农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常年连续使用,会影响农作物产量。根据农业部门对甘肃部分地区的监测结果显示,所有监测地块都有塑料农膜残留,每亩多达5-14公斤,污染可以说是相当严重了。
虽然农膜回收利用问题早已提上日程,近几年国家也极力倡导农膜回收利用。然而地膜易破碎还易风化,被风一吹到处都是,捡都没有办法捡。再者由于地膜本身成本不算高,回收费时费力效益还低,农民一般不愿意回收,目前地膜的回收率还不到三分之二。
为了改善农村土地污染现象,遏制&白色污染&,近期国家出台了《农膜回收行动方案》。各地区都在积极响应中,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以部分地区为例,省市县三级财政地膜使用,在每亩地使用12斤地膜,约70元钱,财政补贴六成,农民只出28元。第二年,给予购买目标,以2∶1的比例以回收的旧膜换新膜。
分享到:相关土地分类:134人有用177人有用186人有用205人有用日前,2018年甘肃省农民合作扶持政策出台,资金补助方式采取先建后补或以奖代补,财政扶持资金额度为每张家港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行动实施意见(年)
为贯彻落实中央土地不堪重负 废弃农膜回收需要政策支持_新浪公益_新浪网
土地不堪重负 废弃农膜回收需要政策支持
&&& 编者按
  近年来,塑料农膜的推广为农业带来了增收,尤其对于旱作区来说意义重大。然而,薄膜农业的发展又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农
膜污染。目前,农膜污染已对农业生产构成潜在威胁。
  塑料农膜如果不进行及时回收,长时间使用后大量废弃农膜残留在耕作层,会在土壤中形成隔离层,破坏土壤的通透性,恶化土壤结构,从而造成农作物减产,同时也会破坏环境和自然景观。
  那么,怎样遏制废弃农膜问题?废弃农膜如何进行有效回收利用?回收过程存在哪些困难?针对以上问题,本期刊发相关报道。
图为在甘肃省民勤县公路边,废弃地膜被随意丢弃后,随风到处飘扬。
  车出兰州南行,出新七道梁隧道,高速公路两旁阡陌纵横,农田丰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的醒目宣传牌不时跃入眼前。
  经常往来于甘肃省临夏―兰州两地的司机张作平告诉我们,每年四五月春播结束时,途经此道,一片片整齐划一的塑料农膜铺设在田间,形成了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然而,这道景致却令甘肃省环保厅农村处处长张文荣忧心忡忡:“废旧地膜带来的白色污染,已是甘肃省最突出的农村环保问题。”
  ■地膜使用增加 土地不能承受之重
  在甘肃这片以干旱著称的土地上,塑料农膜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近几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为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在中部旱作农业区大面积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项技术经历了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60年不遇大旱的考验,均显示出显著的抗旱增产效果。在近几年的推广过程中,玉米较半膜平铺每亩增产151公斤,增产率达37.1%,在旱作农田降水资源高效利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优势凸显,劣势不容忽视。“由于全膜覆盖比传统覆盖地膜用量每亩增加1~2公斤,随着全膜覆盖面积的迅速扩大,甘肃省地膜使用量也呈加速增长态势。”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站站长张玉辉说:“目前,甘肃省农作物地膜覆盖面积已增加到2000万亩左右,占农作物面积的30%以上。同时,近年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也呈加快发展之势,全省面积已超过100万亩,棚膜的使用量也在快速增长。据初步统计,全省目前每年各种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已超过12万吨。其中地膜约8万吨,棚模约4万吨。”
  随着地膜使用量的逐年增加,大量废弃农膜散落在田野道路、街头巷尾、河滩沟渠,一旦刮风则悬挂在树枝,以其独特的形态或附着或飞扬,对农村生活环境、村容村貌造成不良影响,给人们的视觉、心理上带来不良感受。农田“白色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农村环保的焦点。
  废弃农膜长期得不到治理,最终反而会导致粮食减产。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站副调研员李崇宵介绍说:“一方面农膜残留于耕作层,这不仅破坏了土壤理化性状,而且影响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另一方面不受微生物侵蚀、不易降解的农膜还会在降解过程中溶出有毒物质,最终导致土壤盐渍化,造成作物大幅减产。”
  此外,农膜与秸秆、牧草混在一起被牲畜误食,会引起病害,甚至导致牲畜死亡;个别农民对回收的废膜采取焚烧处理方式,浓浓黑烟污染了空气环境,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废弃农膜带来的危害不一而足,废弃农膜带来的“白色污染”已着实成为这片干旱区土地不能承受之重。
  ■建立回收网点 问题得以初步遏制
  张玉辉回忆他调任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站站长后的首次调研,在民勤、景泰等地道路两旁树枝上到处悬挂着红黄白绿黑各色废旧农膜,这种场面至今令张玉辉记忆犹新,“当时,我感到很震惊,废弃农膜的问题太严重了,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了。”
  那么,究竟该如何治理呢?
  近年来,甘肃省在部分地区试点,尝试建立起了农田残膜回收与资源化利用体系,逐步形成农户捡拾――网点回收――企业加工3个环节相互支撑、相互约束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网络。
  在试点的基础上确立了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基本思路:即从农田残膜回收与资源化利用市场化的重要前提环节入手,通过设立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建设一批采用先进加工工艺设备、具备一定规模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及回收网点,配套完善相关的税收调节政策和监管措施,以逐步建立涵盖地膜捡拾、回收、资源化利用等环节,分工明确、相互支撑、相互约束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2010年,甘肃省设立了“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明确省级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废旧农膜回收初级加工企业建设、废旧农膜回收深加工企业建设、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和技术推广3个环节。2011年,甘肃省下达了1000万元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首次对全省24家深加工龙头企业和65家初级加工企业给予了资金扶持,极大地调动了相关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同时,部分市、州也推出了一些扶持性政策。
  张玉辉说,全省已建和正在建设的从事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的相关企业已超过150家。这些企业自行或通过协议收购大户、收购经济人、流动废品收购商户(商贩)等形式在覆盖范围内的乡镇、村社设立废旧农膜回收网点超过1000个。经估算,2011年全省回收利用废旧地膜45700吨(折纯量),回收利用率达57.1%;棚模基本做到了100%回收。农田“白色污染”问题已得到初步遏制。
图为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农民在田地里铺设农用地膜。
  ■地膜破碎难于回收 急需寻求新办法
  废弃地膜的回收率达到了五成多,意味着还有近一半的废弃地膜还未能得到回收利用。据甘肃省典型地块地膜残留监测结果显示,所有监测地块都有不同程度的残膜。每亩残留量最多达14.67公斤,残留量最少的每亩也达5.23公斤。另据农业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甘肃省种植业地膜残留量在0.63万吨。
  在地处河西走廊玉米制种基地的古城子村,村民赵小红用耙子将大片的农膜耙到地埂旁,用铁锹将地膜压在地埂下。之后,耕地机轰隆隆开过,将大量残余的小块农膜连同泥土翻入到土壤中。当记者问为什么不把地膜收起来卖钱时,赵小红说:“卖不了几个钱。一家十来亩地,也捡不出多少。回收地膜没有固定的点,偶尔会有上门收购的,但是不一定能碰上。再说,塑料和土块都粘连在一起了,不好收拾。”
  这样的情况在甘肃不在少数,李崇宵在调研中发现,目前的地膜回收存在几个特别突出的问题:第一,回收网点分布不均,加工企业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地处偏远,周边没有回收点和加工企业,仍处于回收盲区。同时,一些地方建立的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又存在吃不饱的情况。第二,超薄地膜难以有效杜绝,回收难度很大。
  “超薄地膜老化快、易破碎,人工捡拾清理或机械捡拾均十分困难,勉强清理出的残膜普遍残片面积小,与根茬、泥土混杂在一起,几乎没有了回收再生利用的价值。”李崇霄说。
  ■应修订地膜厚度标准 对农民予以财产补助
  如何构建起没有盲区的废弃地膜回收网点?
  “一座村庄,一幢房子,一个能干人,一杆秤。”张文荣在调研检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过程中,结合农民心理和农村特点,总结了这样一种简单易行的解决方式。“为每个铺设农膜的村子建一个农膜收集屋,选一个村里的能干人,配一杆秤,负责回收村里的废弃农膜。甘肃省的农村环保工作已经有良好的组织基础。全省在基层已建立了299个重点乡镇环保所,有3431个行政村设立了专职或兼职环保员,已有的环保员就可以担当起农膜回收人的角色。”张文荣说。
  据了解,2011年,甘肃省被环境保护部列为第二批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之一。项目实施两年来,已覆盖1117个行政村,未来几年将在全省铺开。但是,废弃农膜回收网点并没有像张文荣设想的那样配套起来。
  “甘肃省的农村工业化进程缓慢,大部分处于传统自然村状态。因而它受工业污染的影响很小,目前的污染主要表现在畜禽养殖、生活垃圾、农药施用和废弃农膜方面。然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中并没有将废弃农膜收集处理列入资金支持范围,导致这一突出问题仍旧处于搁置状态。”张文荣认为,废弃农膜回收应列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扶持范畴,使之得到政策和资金上的保障。
  针对超薄地膜回收难的问题,张玉辉认为,国家应参考国外地膜标准,尽快研究论证修订国家地膜厚度标准的可行性。同时,为避免增加农民负担,应研究制定财政补助政策,对农民使用厚度大于0.008毫米地膜所增加的投入成本进行补贴,从源头上保证农田残膜的可回收性。
  另外,李崇霄建议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将地膜污染防治列入科技重点支持项目,建立农田残膜污染防治技术体系。同时,加强农田残膜回收与资源化利用成果的转化应用。
&&& 中国环境报记者吴玉萍 曾长根
中国环境报发表的文章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膜回收的好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