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铜时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好处振动有何好处

查看: 3163|回复: 38
发个科普,关于趋肤效应
“趋肤效应”是不少线材大神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据说高频信号传输时主要分布在导线的表面,所以耳机线、RCA线甚至电源线通过在表面镀银,可以减少高频信号的衰减,从而改善高频,提高声音的通透性。
这个理论听起来很合理,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所谓的“高频信号”到底是多高?它到底分布在导体表面多厚的位置?似乎并没有哪位线材大神能说得清。
楼主最近正好从同事那里弄到些传输线理论方面的资料,找到图片里这么一篇,解开了自己的不少疑惑,于是也搬来给大家一起了解下。翻译下大体意思吧:
资料里说,趋肤效应有个“趋肤深度”的概念。当趋肤深度大于或等于导体厚度时,电流在导体横截面上是均匀分布的;只有当趋肤深度小于导体厚度时,才会发生电流集中到导体表面的现象。
那么趋肤深度到底有多厚呢?资料给出了一个计算公式,大家看图片里。其中δ是趋肤深度,f是信号频率,μ是导体磁导率,σ是导体电导率。例如,1GHz的信号在铝中传播,铝的电导率为4×10^7S/m,磁导率为4×10^-7H/m,那么根据公式算得趋肤深度为2.5微米。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来推算一下在音频传输线中,趋肤效应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以最常见的44.1kHz采样率的音频信号在铜线中传播为例:
44.1kHz采样率,能够还原的模拟信号最高频率为22.05kHz(不明白的百度下奈奎斯特采样定理);
纯铜的电导率是5.8×10^7S/m,,磁导率是4×10^-7H/m,实际线材的材料不一定是纯铜,但不会相差太大。把这几个参数代入公式,可以算得趋肤深度约为0.44毫米。
拿0.44毫米这个趋肤深度跟导体厚度对比一下,“导体厚度”对应到线材上,应该是线材里面铜丝的半径。那就是说,假如铜丝的半径小于0.44毫米,那么趋肤效应对一般音频信号传输根本没有影响!可能有的人没有概念,实际上半径0.44毫米的铜丝已经相当粗了,大家可以看看尺子感受一下。RCA线我不清楚,但耳机线里的铜丝肯定是没这么粗的。
啥,你说电源线?电源线里传输的可不是音频信号啊亲,电源线传输的是市电,频率只有50Hz!50Hz信号的趋肤深度是多少?你们自己算吧,我懒得算了。
so……这个趋肤效应影响高频声音的说法,似乎是有点扯淡吧?
顺带一提,我百度了一下,据说市面上大多数的所谓“镀银线”,实际上是镀锡线哦。
最后声明一下,发这个帖子并不是要证明线材无用论,只是想让大家多了解一点线材方面的真相,不要太轻信那些对物理学一窍不通,却喜欢不懂装懂大谈线材原理忽悠小白的玄学家们,信那些人的话,可是要过错年的。
(58 KB, 下载次数: 6)
21:07 上传
楼主好见识,顶啊~~
这种帖子要顶!
回复:发个科普,关于趋肤效应
不能简单认为趋肤深度大于导线厚度就没有影响,首先应该要了解趋肤深度的定义
各路咸菜科学家正在赶来 [s:5]
不要用英文来吓唬人,LZ所提到几个概念网上有中文的。
1,集肤效应也叫趋夫效应,是指“高频电流”在经过导体时,往往从表面以过。频率越高,集肤效应越明显。
关于频段划分(别和音频频段划分纠结在一起,这是说电)
根据国际电工协会IEC581标准,和我国的GB/T14277-93国家标准,是这样划分频段的:
30-150Hz为低频段,
150-500Hz为中低频段,
500-5KHz为中高频段,
5K-16KHz高频段。
集肤效应是指“越高的频段”越会从表面经过。
对于你说的市电50HZ,可以不考虑集肤效应,还算什么呢?
对于“趋夫深度”这个概念,和你提到的公式,不能简单用来计算要多厚的线径的。
而是要考虑在“高频电流”有多少,有多高“的问题。频率越高,趋肤深度越小。
而HIFI不仅仅是高频的问题。在设计线材的时,通过多线芯,或是镀银(金),把高频的传送尽可能的做到最好而以。
但音乐不仅仅是高频。
对于刚才说到”多股线蕊“,虽然增加了通道,但是又有出现了”飞越“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又把每根线绝缘,可这样一来,又出现电容的问题。然后又想出不同粗细的电线同行。
在线材上,每一家线厂都在用着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常见的屏闭,材质,冶炼方法不一样都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远远不是你想的奸商,忽悠那么简单。(当然也有不良商家确实在这样干)
线材的有用与无用之争在这坛子很久了,在这坛子之外也很久了。
线材有用,就像中医一样,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同时这个体系也不是那么的严密,很容易被攻破。但是它就那么顽强的存在着,并得到了很多烧友的肯定,这种肯定,绝对不是一句“人傻钱多”就可以否定的。
同时,“线材无用”论同样也没有一套有力的证据和理论说明&线才有用“就是谎言。
所以我说线材就象中医一样,它有理论,也就自己多年来沉淀的经验来设计、制造。
所以,不论鲁迅曾经否认中医(虽然他在医术上说不上什么权威),还是屠坳坳肯定她的成就来自于中医一样。
这个争论还会下去的。同样,”线材有用“也一直会存在一样。就是千年来中医一直存的,不论现在,还是明天。
屠呦呦不是牛逼在把玄学转换为科学了吗
从只知道这东西有用,到知道为什么有用,然后使他变的非常好用,能针对的用,能有效率的用。
线材还是玄学阶段,只知道有用,为什么有用就不知道了,也无法有效的针对使用。
引用第5楼aan308于 22:46发表的 :
不要用英文来吓唬人,LZ所提到几个概念网上有中文的。
1,集肤效应也叫趋夫效应,是指“高频电流”在经过导体时,往往从表面以过。频率越高,集肤效应越明显。
关于频段划分(别和音频频段划分纠结在一起,这是说电)
根据国际电工协会IEC581标准,和我国的GB/T14277-93国家标准,是这样划分频段的:
第一我说了,我这个贴子不是要否定线材有用论,也不是说所有的线材厂家都是奸商。我已经把打击目标缩到最小,就专门针对用“趋肤效应”来解释线材原理的玄学家。
第二我不是特意拿英文来吓唬人,这是我能找到的唯一一份对趋肤效应的具体情形做出量化说明的资料。资料里给出的是一个确定的公式,而不是像你“不能简单用来计算”这样的含糊其辞的说法,确定的说明和确定的公式意味着严谨,而非简单。我相信资料中的说明和公式是经过科学家的严谨实验得出的,而不是像线材玄学家们那样靠YY、忽悠、脑中根本没有具体概念的情况下得出的。
你所谓的“高频电流有多少”,我已经说明过了,44.1kHz采样率的音频转换成模拟信号,最高有效频率就是22.05kHz,当然音频信号是不同频率的信号叠加而成的,但其中最高的是22.05kHz这是确定的,低频分量的趋肤深度更大。不知道你搬出来那些频段划分标准是什么意思,难道你以为趋肤效应定义中的“高频”是个固定频段,低于5kHz就没有趋肤效应,高于5kHz就有趋肤效应了么?
引用第6楼sd16-02-05 22:59发表的 :
屠呦呦不是牛逼在把玄学转换为科学了吗
从只知道这东西有用,到知道为什么有用,然后使他变的非常好用,能针对的用,能有效率的用。
线材还是玄学阶段,只知道有用,为什么有用就不知道了,也无法有效的针对使用。屠呦呦 是利用西方的药理学,分析草药植物的有效成分,怎么又扯上玄学了,本身就是科学!
 音响线无非是一种电线,为什么这么贵?音响世界的价值观是以声好为贵。一条电源线连插头也卖到几千大元,一对喇叭线卖到几万元。对此,有些人士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买一部38时的大电视机也用不着几万元!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厂家采取的各种改善音质的特技,其价值有时是没有计量标准的,有人为求好声而一掷千金,可对于它们为什么能使声音迥然不同,其道理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有人以为导线是用来传导电的,最要紧确当然是它的电阻。电阻越小,损失也越少。这些人土在买线时,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够粗,于是有的喇叭线做到粗如水管。理由是喇叭线传送的电流大,最怕电阻。可是,连接CD机、MD机,前后级放大器等的信号线只是传输电压,电流极少,理应可以用很幼细的线。可是,人们仍以为线径粗能减少阻力,宁粗勿细,因而古灵精怪的各种粗大插线层出不穷。甚至有的产品干脆就用怪兽做牌子,而且名满天下,这就是MONSTER。总之,导线以粗为贵曾因此成为一个主流。假如想细一些便改用银线,由于银的电阻最小,以前的高级线就是银线。然而,假如说只要电阻小就万事大吉,喇叭线由几十条普通电线扎起来也应该可以取得相同的效果。二三十年前,此法确曾盛行一时,现在也还有些发热友用这种招,不幸的是,后来有人发觉降低电阻并非万应灵丹,银的电阻虽比铜低,但除此之外似乎还有其它的表现。银声圆滑,失真感少,铜声粗但力度较强。可见材料影响声音质素。有的厂家只是改变了芯线的用料,声音就不一样,于是以粗为贵的风气才有所收敛。既然电阻并非决定音质的唯一因素,便有人试用金,由于撇开音响不谈,任何事物都以金为贵。固然金的电阻比银高,但金引线的声音除圆滑外还有某种光泽,这又是另一种魅力。随着,插头和插座也就开始流行镀金了。有人说,那是为了防锈,错了,这一招主要还是为了使接触面变得柔软光滑,增加实际的接触面积。但金比银贵,更难普及。结果用得最多的还是铜,所以大家就在铜身上打主意。首先是想法减少铜的电阻。
铜的纯度越高,电阻就越小。铜的杂质主要是氧化物,所以便集中气力向氧化物开刀。于是便诞生了OFC,OFC是Oxygen-Free Copper的缩写,即无氧铜,日本人叫做“无酸铜”,由于氧在日文叫做酸,但有的中国人照抄,也叫起“无酸铜”来。假如让铜线和味觉挂钩,就有点混乱了。0FC的特点就是铜中大部分的氧化物已被除往,但纯度明显进步。当然,除了氧化物之外,还有不少其它杂质,可见OFC并非纯铜,只是比以往的铜线具有高得多的纯度,而它的价格却比金、银便宜得多,所以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对于OFC的音质,可说是见仁见智,与普通的铜线相比,0FC高音较佳,但声音紧。不管怎样,至少可以证实铜的杂质对声音确有影响。这一发现促使人们继续探索纯度更高的铜线,结果诞生了LC-OFC、LGC和PCOCC,从而揭示了造成失真的其他隐患。LC是LargeC的缩写,意为大结晶。要取得大结晶,所采用的制作方法是拉单晶,使铜晶体逐渐被拉长成巨大的单晶。此法能够使每单位长度中的晶体数目只有过往的几万分之一。减少结晶的数目,是为了避免电子在铜线中从一个晶体转向下一个晶体时所产生的失真,以及减少晶变频电源体间电容所造成的失真。ICC是长结晶铜的缩写,PCOCC中的PC是Pare Crystal,即纯结晶,OCC是OhnoContinuousCastingn的缩写,即大野连续铸造法。这是由于该法是日本千叶产业大学教授大野笃美发明的,而PCOCC所采用的方法是在熔断的铜液中拉出线材,并在这一过程中使结晶不断生长。PCOCC铜的一粒晶体可长达120米,既然只有一粒晶体便不存在晶间电容,从而避免了电子因到达时间参差而产生的失真。LF,C是线圣公司镇山宝贝之一,其结晶长度在LC-OFC和PCOCC之间,该公司还有更高级的导线材料FPC(顶级铜)和FPS(顶级银)。
  超高纯度金属的精炼早在50年代就已经开始,在精炼过程中,人们采用了当今最先进的真空蒸馏法、电解法、氯化物精炼法、离子交换法、区域提纯法、高真空溶解法等多种高纯度金属精炼技术。最早提纯的金属是镓,接下来的是铜、锗、锑、碲、锌、镉、硒等,精炼后的纯度都在6N(6个九,即99.9999%)以上。N是英文中的9,一般金展卖的千足黄金就是4N纯度,即99.99%。上述的高纯度的金属更被广泛地应用在以电子产业为主的各类产业中,尤其是半导体产业。7N铜也一样,当初的开发目的是为了用来制作集成电路的引线。过往集成电路的引线都是采用最柔软的黄金丝,本钱很高。于是人们开始精炼7N铜,进步其柔软性,力求通过精炼来除往铜内的杂质,让铜变得和黄金一样柔软。这一试验固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却得到了纯度高达7N的铜。将4N铜精炼成7N铜时,结晶体的颗粒会变得非常巨大。以真空铸造的直径为X毫米的铜棒作比较,4N铜是由无数个细小颗粒组成的集合体,而7N铜则只由几个大结晶体组成。4N铜要在摄氏300度四周时才呈现软化特性,而7N铜在摄氏100度就出现这一特性变化,因而可以说,7N铜是一种对温度非常敏感的金属。此外,7N铜在自软化特性和高频特性等方面也具有颇佳的性能。因此7N铜随即在电子产业中获得了相当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音响业。
制造单晶线亦包含了力求高纯度这一目的。以前的高纯度铜只达到四条九,简称4N线,即杂质只有十万分之一。后来人们又制成了6N线,其纯度达到了99.9999%,即杂质含量低于百万分之一。不久又出现了7N铜,7N有多纯呢?我们不妨以人口密度为例来说明这一题目。广东广西两省人口大约一亿,7N铜所含的杂质只相当于这一亿人口中的十个人,可见其纯度之高,后来日本矿业公司更推出了一种8N线,若仍按上述人口计,则其杂质含量只有一个人!就现代的技术而论,人们已经可以丈量到9N,即是说,在十亿人口中可测出一个人。不难想象,要做到如此一尘不染有多大的困难。据说在生产治理上十分严格,人人都要戴口罩,连呼吸都受到限制,由于吹一口气就会造成废品。8N线的传输性能据说达到了在大气中使用时毋须再进步纯度这样至高无上的水准。假如把实物放在手上,就会感到8N线似乎一点硬度也没有,非常柔软。其音响特点主要是S?N极高,声场的透明度很好,而且具有很强的描绘能力。整个频带的声音粒子很细,显得格外干净利索。假如说连听不到的声也能听到,那是有点夸大,不过以往那些不易觉察到的声音确实能明确地出现在人们耳边。究其原因,无非是由于频带高真个质感特别美的缘故,从声音发出到消逝这一过程确实令人心旷神怡。随着乐音的结束,最后瞬间的寂静更妙不可言,这一结果可能正是脉冲响应非常理想所致。重心大大下降的低音,其细节表现亦显得尽不沉重含糊,而是非常轻松爽快,向低真个延伸也恰到好处,难怪这种线卖到每米两千多元还有人肯慷慨解囊。进步纯度后,结晶也同时变得更理想。结晶表示物质分子作规则排列,这种排列形式称为晶格,但是当其中混有杂质时,就会失往这种规律性,即产生晶格畸变,从而导致信号传输失真。即使毫无杂质,如拉力、压力、扭力等外加应力也会扰乱原子的排列。即是说杂质和应力都会造成晶格缺陷。7N铜和8N铜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这种晶格缺陷极少,可见,除了要想法减少杂质外,在制造时还须十分谨慎,避免产生应力,才能保证铜线中的原子排列从规蹈矩。单晶线已成为当今的先进线材,其中所解决的题目不单是电阻,而且还包括更为重要的失真,这种失真究竟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以下试分析这一题目。
  一、集肤效应及其副作用
  导线引起的失真首先是集肤效应,即在同一条导线中不同频率的信号会分道扬镐,频率越高,其路径就越趋向于导线的表面。这样,高频由于中间有大路而不能行,因而所受到的阻力就比较高,并且会造成迟到现象,即技术上所谓的相移。无论导线有多粗,高频信号也只能通过表面,故其通过面积与线径粗细不成正比。要解决这一题目,不能单纯地靠加粗导线,应改由多股细线绞成一股粗线以增加表面积,这种线称为多股线。有的产品以一、二万条比头发丝还细的芯线绞合而成,这样便可令表面积大为增加,即加大了高频信号通道,从而减少高低频的差距。然而,假如任由各芯线互相接触,其表面积实际上与一条粗线差别不大。另外,绞合线还会出现“移民”,又称为“飞越”(STRANOJUMP)现象,以极细的芯线绞合,各芯线势必像海豚那样,时而穿出整体的表面,时而潜人中心。但高频信号总要趋向表面,即力求转往穿出表面的芯线中行走。这种运动便造成了高频信号从某一芯线向另一芯线转移的飞越失真。美国对导线的研究一向很重视,所以有不少生产高级线的厂荚冬例如MIT、Cardas、Audioquest(线圣)等。线圣公司提出过一个主张,就是要消除绞合线的飞越现象,所以更讲究的产品是使每一条芯线外面都有尽缘层,这种线称为“李兹线”,以多股极细的尽缘芯线绞合成一条的李兹线结构看起来似乎十分理想,可是,其中仍有题目。正由于李兹线中各芯线之间隔着一层尽缘材料,也就是说,在导体与导体之间隔着一层尽缘体,这种形式不就是电容器吗?众所周知,高频信号在通过电容器时会变劣。李兹线也同样存在着这一现象。更重要的是,芯线间的电容还会导致复杂的失真。假如长度短,高音因容抗而造成的衰减反而不及这种失真更碍耳。李兹线的音色听起来有点怪,就是由这种失真造成的。线圣公司以为,集肤效应固然会破坏低频和高频的相位关系,但经过深进研究后发现,假如大致上达到各芯线0.8毫米左釉冬就不成题目,因此该公司的音响线的特征是芯线比一般的粗,此外,为了避免飞越现象,该公司采用了让每一条芯线都有尽缘的李兹线结构,但其独特的地方是将每一条有尽缘层的芯线排列成环状,而在中心填以非导体,从而可以减少各芯线间的磁场干扰。这样一来,电缆本身当然就变得相当粗壮了。
二、振动与尽缘体也会引起失真
  电流通过导线时会在四周产生磁场。磁特性是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电流方向一样时各磁场的极性也相同,于是各芯线间便产生了排斥力。音频电流的强度和方向都是变动的,故磁场强度也随之而变,即各芯线间的排斥力会时弱时强,这就是振动。造成振动的能量当然来自信号电流,因此这一部分能量损耗会使信号产生变化,形成高频信号受能量强大的低频信号调制,在线材上通常是以包上一层尽缘体来抑制振动。假如是***线,就没有这种作用,由此可见,包上覆盖层并非只是为了防止漏电,普通线使用的PVC聚氯乙稀比较柔软,对振动无抑制作用,高级线所使用的外层尽缘体是聚乙稀、聚丙稀、聚四氟乙稀等,其中以聚四氟乙稀最好但也最贵。尽缘体性能亦与音质有关,芯线产生的磁场还会在其四周产生一环电场,电场又再产生磁场,如此反复一环套一环地进行,便形成一连串的电磁波。外围尽缘体具有吸收电场能量的作用,使残余能量不会形成电磁波。其中有一部分能量会变成热能散发,剩下的能量则返回芯线,成为新的能量。这样的过程会导致相位失真。PVC由于阻隔性能高,会使能量返回内部造成相位特性紊略冬所以连音响专用的电容器亦不采用这种尽缘材料。在这一方面较理想的材料是聚丙烯,它对振动的抑制作用强,而且对能量有适当的消耗作用。但其尽缘特性对线材会产生磁干扰的作用,尤其是电流大的喇叭线。信号线由于没有什么电流,不受振动因素的影响。
  四、结构技术可改善相位失真
  发热线的题目主要是失真,尤其是相位失真,消除相位失真的典型实例是MIT公司的Varilay,其特点是在一条粗芯线的外围绕上细线,使低频信号由正中的粗芯线通过,高频信号则由外围的细线通过,两个通道的长度不同,妙就妙在这里。这是由于高频成分的速度快,所以特地令其通道长于低频成分。因此,长度不同的电缆,其中芯线与外围细线的长度比例亦不一样。可见,在使用这种芯线时,不能因过长而随便剪短,破坏原来计算好的比例,假如不依照原来的长度使用,高低频成分的相位就不能保持一致。另一例子是缸dm线,其特点是各芯线排列成环状,从外侧起向内逐层减细,线径递减比率采取黄金分割。因此,芯线的Q值谐振频率不同,而且在10MHz以上仍然很高,从而使通过芯线的信号频率随芯线的粗细而变,这样就可以使各种频率的相位关系保持不变。
五、 缠绕方法
  最早的讯号线,基本上都采用单芯结构的同轴导线,这是1930年代为了电话的长间隔传送所开发出来的。由于低信号损失,一条导线上能传送多数的信息,不易受外来噪声的影响等,因此同轴导线能应用于所有的信号传送上。不过后来发现,一般的同轴导线其中心导体为一条单线,单线太细会使电气阻抗增加太粗的话,则频率高的讯号不易通过。因此有人将多数比头发更细的导线束成一股,使低频到高频的传送损失减少但又有人发现,细线的截面积较小,中低频段的信号“流通效率”较高频差,所以他们利用不同粗细、个别尽缘的导体,负责不同频段信号的传输。现在我们该知道了,原来结构也真的很重要,同样的材质与同样的屏蔽,但只要线径粗细或缠绕方式有异,结果将相差十万八千里。
  在一条线里面,除了最外层的隔离网或软质PVC包覆外,里面最多可以有十多层各式各样的填充与隔离设计。常见的填充材料有棉线、PE绳或PVC条等,由于尽大多数的导体截面积都是圆形的,因此必须藉由填充材料的填塞,构成紧密扎实的支撑,以避免线材在曲折时造成压扁的现象。导体的尽缘处理,也有尽缘漆包、PVC以及铁氟龙等不同方式,各种尽缘材质的电气个性互异,设计者可按需求来选择。一般说来,以价格最高的铁氟龙效果最佳。至于隔离层,主要是防止大气中的电磁波进进,使导线变成天线,常见的材料有铝箔、镀锡铜网等,甚至有用OFC无氧铜纺织的隔离网。
很多音响爱好者、音响发热友都用过线材,有的人也换过不少的信号线和喇叭线,以及电源线。为什么有人觉得效果不大,有的人甚至有“跟风”、“上当”的感觉呢?题目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题目很简单,就出在系统的电源没搞好上。具体地讲,是各个音响设备的内部交直流电源和设备所用的外电供电电源没搞好造成的。
  所谓设备的内部电源没搞好,多出现在中低价位的机器上。例如,由于单机价格便宜,为了省料或设计不当,内部电源设计简陋,采用一路电源供给设备里的多睡电路,造成各个电路之间的有用无用信号通过电源互相串扰,产生交叉调制,使信号劣化,噪声增加甚至掩盖了有用信号,并且音乐的有效频带变窄。这时,你就是换上任何名贵的线材都效ISO7637果很不明显。还有,使用品质一般或劣质的电容,电源变压器容量不够或漏磁,随机电源线的线径小材质差,都是属于内部电源不好,直接影响音质和换线的效果。内部电源品质不高,对于具有电子方面知识和有动手能力者,可以通过摩机来改变其电源和其他方面的品质。对于不会摩机者,就只能选用品质过得往、价线又适中的Hi-Fi设备了。所谓外部供电电源没搞好,则对中低价位的设备,特别对高级音响都有影响。搞好外部电源,包括给音响设备专门敷设专用电源线,电源线的线材材质、线径、编织方法、长度、如何安装、从哪里安装很有学问,对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效果。还有,对电源插座、开关、接插件都有不同的要求。尤其对地线,对音响的效果影响很大,特别是使用电源滤波设备的如隔离电源、滤波电源时,地线的要求较高。还要特别夸大的是,内外电源都很重要,哪一个环节都要重视,比如保险丝及其触点插头是否接触良好等。在实践中,就经常看到有人非名牌名贵的音响设备不买,非贵价的线材不买,但电源和环境跟不上,名贵设备LED静电测试出来的声音不好听,音响也就只能变成炫耀价位、身家的摆设了。
  实践方面:
  很多年前,我也是这样以为的的,线材尤其是电源线在音响系统中不起很大作用,后来在一次音响展览会上,一位展商在晚上给我们演示了好线材在音响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后,才改变了当初错误的看法。记得当时所用的器材是:美格miniuCD机+斯巴克734胆机+KEFQ3音箱,也就1W左右的东东,CD机和功放的电源线用的是随机线,喇叭线用的是散线,信号线稍微好一点,超时空P22,没换线前人根本坐不住,听不下往。后来,这位展商把CD机电源随机线换上Power soures的电源线(什么型号记不清楚了,标价1200元),信号线换上 NBS的小蛇(标价1200元),功放换的电源线记不清楚了(标价1800元,似乎是台湾的什么品牌),音箱线换上 AQ的蓝宝石(似乎是这个型号,标价3500元),总价是7700元,再播放听过的CD碟,记得当时的感受简直就是震憾!效果好得让人吃惊,实在没想到好线材的作用会这么大!一大帮人全都听呆了,坐在那里不想走!一直到半夜2、3点钟才离往。换线后,这套系统表现如何,实在不好形容,说多了说大了,你们以为我是枪手,不说也没有说服力,我只说一点,1W左右的东东从让人坐不住到换线后能让人听得不想走,可想而之这个改善是多么的大!
后来音响展结束后,我立即把我的音响系统的线材全面升级,效果吗?当然是连升数级,非常好!
  发热线材真的很神奇吗?老资格的发热友都有实际经验在不同的器材中往搭配不同的线材,知道不同发热线材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在发热界新手眼中便觉得这些线材是如何的神奇或者是这些老资格的发热友怎么都有一付无懈可击的金耳朵。但是很多人都解释不了的是电源线为什么会对声音产生至关重要的改变,有的则以为电源线是一种玄学。实在不然,只要你了解线材对声音的改变原理你就会了解,这不是玄学。
    首先,信号线和喇叭线或者耳机线的作用大家可能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熟悉,但是对于电源线带来的作用认同的人少之又少。大家都知道,传导直流电流和交流电流与复杂的音频信号是不一样的,直流电流和相对固定频率的交流电流如220v 50hz的频率和强度是相对单一而稳定,而音频信号的频率和强弱却是在不断中变化的!所以不同用途的线材设计与导体种类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中学物理课本讲过安培定理,知道电流四周存在着磁场,导体通过电流,四周就会产生磁场,产生的磁场就会引进振动的产生而震动又会和磁场校核一起干涉电流的传导。就上52硬件上讨论的一样,再加上不断变化的频率和强弱不同的信号,就会产生更加复杂的磁场和振动,更有外来的辐射和振动的从而使理想的传导变得极其复杂。
    其次就是需要熟悉导线自身给传输带来的影响。我用一个比较简单的图来让大家理解。
电阻表示为通过导体时的直流电阻,导体产生的电感则是一条导体自身产生的感抗。尽缘体包附在导体时产生的分布电容附着在导体的表面,这一数值应该即是0,但是在实际中是做不到的。更多的导体校核在一起又会产生电容和电感,这些电容和电感在这些导体间存在,当这些导体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一根导体时又会在这个整体中存在。屏蔽层包附在导体外,杜尽EMI的干扰,但是他一样会产生电容和电感,这样复杂的一个传导过程中,除了受到外界的污染,自身的结构等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再后需要了解的就是分布电容和电感对声音的影响。功放输出耦合电容的大小会直接反映到声音的不同,以往耦合电容需要无感,是为了降低电感对声音的影响,综合这一道理就更轻易理解导体中电容电感对声音带来的影响了。
    最后趋肤效应也作为一个关键因素需要考虑到,由于物理特性,高频段的信号基本走导体表面,低频信号走导体中间,这时高低频信号传导不均匀,造成对声音的影响。
    众多名牌大厂都努力将这些数值做到尽量低,不同的线材厂家为了克制这些影响传输等不利因素的产生,研发了了很多办法,但是这些方法总共包括为3种,第一是使用更好更适合的导体进行有效传输,比较典型的代表厂商是银彩。第二是加强尽缘材料和屏蔽的构造杜尽一切外界因素的影响,这一点各个厂家都熟悉到了其关键性,所以都很重视的。第三就是导体独特的编制结构能够抵销一部分磁场振动的产生和趋肤效应,比较典型的是金宝和音乐丝带。
引用第10楼aan308于 00:55发表的 :
 音响线无非是一种电线,为什么这么贵?音响世界的价值观是以声好为贵。一条电源线连插头也卖到几千大元,一对喇叭线卖到几万元。对此,有些人士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买一部38时的大电视机也用不着几万元!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厂家采取的各种改善音质的特技,其价值有时是没有计量标准
.......光有理论,没有参数的分析师没有意义的,定量分析才有说服力,不然就和吹牛没什么区别,差不多是差多少。 防空导弹打蚊子?
从楼主所列的组合来说应该知道线材是否有用也用不著发这贴,如果组合列是 YY 出来的那当别论;至于甚么 ABC 的自己器材还不敢说出来,那当他的说话是废话吧!
哇靠!楼主你也是绝了啊!
点进来之前 没想到你写的居然是这些内容 耐心写一些给你看
这个太复杂了,需要非常深厚的理论和大量的实践,不同的材料,不同比例,不同的物理形态都会有区别
这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我们关心结果就行了,那种咸菜经过实践好用就用它
你说的是镀银线到底会不会高频延伸和能量比较好 甚至你还想说集肤效应能不能导致高频延伸和信息量多
也就是说你变成是极品的没有最基本实践的无用理论爱好者
而你说的 镀层“要”比材料本身薄才能有集肤效应 这个真是难以形容的无稽之谈 因为1 首先镀银线又成本低又便宜 很便宜 国产也能有很不错素质的镀银线 几十元 也就是说 反线材反到镀银线 那简直是要用十元线了 十元?镀银线 比如镀银USB线也有十元的 是的 其实镀银线的线基如果自己做线 做什么线都这么便宜 你说为什么?因为银一克才四元,镀膜成本能高到使你反线材用这个题材吗?
2镀银线当然是镀膜比材料本身薄而且本身目的就是低成本的情况下 高频传输性能不错 当然不可能“难以做到”或者“镀层比材料本身还要厚” 所谓的材料很多也就是无氧铜 或者无氧铜都不是 用紫铜 紫铜多便宜啊 镀层也就是镀银要比紫铜还要厚 那成本不是高上去了吗?
3如果镀银线的高频还听不出来那不要用任何器材听音乐了 耳朵不行
如果分辨不了镀锡和镀银的声音 别说不要用任何器材听音乐 而且还是省钱的木耳 绝对是幸福啊!
镀银线和镀锡线比 反而一点都不贵
而!国内初烧人声党多 导致有人炒作镀锡线【本来很便宜的 炒作到几百元 甚至更高 用某种进口线基做的 本来价格很低】 因为高低频延伸都差 速度慢 导致中频韵味好 导致中频跷跷板原理 变突出 高低频都很弱 同时镀锡线的素质很差 其速度 动态很差 也就是说这样的情况下 人声变突出和有肉感 但是人声好 素质很差
最后说明一点 如果用单晶铜等 成本高 价格就高了--线材传导性能差一些最容易损失的是高频信息量和延伸&&镀银并非就高级起来 是低成本的情况下——镀银线是低成本的情况下 高频比较好 但是!中频瘦 不饱满 低频也不饱满 但是速度 动态 不错& &
最后再说一下 看到的反线材帖子中 用廉价的 镀银线基的 集肤效应这个题材 来反线材的——实在令人大开眼界 真的 实在是搞笑啊!真的 楼主 但是看你有写的很认真 所以认真写给你看
引用第15楼前进于 02:02发表的 :
你说的是镀银线到底会不会高频延伸和能量比较好 甚至你还想说集肤效应能不能导致高频延伸和信息量多
一句说了:如果用这系统 耳机:W5000 音源:SA8005 耳放:HA5000 对线材都听不出分别的话那就如我曾经对某 PX 大神所说的一样: XX 那款收音机适合你。
实践, 要实践, 实践!
买买买, 开发票, 要实践.
还有这张图,&&也是很扯, 完全不符合大家的感觉:
另外一个不符合大家的感觉的东西:
地球围着太阳转!! 地球竟然是圆的!!!
有时候不懂的是那些烧油的鉴听能力,如果想了解一下不妨用以下的方法:
Samsumg Tab3 下的三个播放系统:
跟机的播放器 - 效果最差,曾在绿坛下发过贴子:只需 3 秒,已经被 Neutron 播放器 PK 掉了。
PowerAmp 播放器 - 被誉为手机上最好的播放器之一,音场公整乐器分明,至于音乐感则输了给 Neutron。
Neutron 播放器 - 音乐感最好的播放器,音场及乐器分明输了给 PowerAmp ,但那份感人音乐感当推第一,不要相信 PX 大神所说的那么夸张,你所需要的是你懂听么?
PS:耳机是你们怎么想也想不到的廉价货(又是那句:你所需要的是你懂听么?)。
) 粤公网安备 98号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废物利用的好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