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过男女又是这一关2 圆满金刚

金刚师兄之间如何相处? 我们现在都是跟随释迦牟尼佛教法下学佛,而且还是在同一坛城中领受灌顶的金刚师兄弟,建立起了这种非常亲密的关系,可以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现在世间的兄弟姐妹虽有同为父母养育之亲,但却比不上金刚师兄弟之间的亲密。为什么呢?现在的兄弟乃过去世的因缘和合而促成,下世则根本不可能又有缘分成为兄弟了,而金刚师兄弟法缘既结,则生生世世为金刚师兄弟,并最终同在一大乐密严刹土成就。 我们都是因学佛这一共同的因缘才聚在一起,来自不同的地方,每个人的性格、经历、文化层次、社会地位、对佛法了解的多少等等都有诸多差异,而且都还是凡夫俗子,必然存在各自不同的习气。因此一定要相互谅解,相互忍让宽容,相互尊重,相处得融洽,不仅能相互促进、鼓励精进修行,更能同心协力推广法务,福泽众生。反之不但修法难以圆满,断了殊胜因缘,甚至让外界看到会说我们学佛的人之间还互相勾心斗角,令人对佛法丧失信心。再则也是坏失了密宗十四根本戒。 不要只挑剔别人的过失,观察到别人的过失,其实正是自身不足的反映。傲慢与嫉妒常常是失合的根源,傲慢者自持己胜不尊重他人,独断专行,不能与人和平共处、集思广益,也显露出个人好“自我表现”的习气,非常影响团结。嫉妒者,见人较胜,不知随喜赞叹,其实别人所成就的善业,我们如果真心随喜,所获功德也是同等的。 遇到做功德之事,要群策群力,积极参与,特别是布置道场、共修、放生这些为了大家而做的善业,能很好地积聚福慧资粮,所以一个聪明的修行人,此时决不会冷眼旁观,错过德行增长的良机,在藏区,这些事大家都是争着去做的。 师兄弟在一起应多讨论佛法,不应闲聊世间法,这样有利修行。杜绝用粗重的语气批评、攻击别人,佛法里讲六度四摄(布施、爱语、同事、利行),其中就有爱语摄这一方法,要求修行人能随顺众生的根性,以柔软、慈爱、抚慰之言令众生欢喜。众生欢喜则易受佛法教化,反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样好意也变成恶意了。另外,对其他教派或其他上师的弟子,绝不应采取对立、抵毁、排斥的帮派情绪,要明白,我们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没有任何冲突与矛盾。要以谦虚的心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以其之长补己之短。 修行佛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治自身种种由来已久的习气。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修行还差得很远,愿与所有师兄共勉,并祈愿我们生生世世是金刚师兄,直至我们成佛为止!祈愿所有金刚上师法体安康,长久住世!香巴拉如意店(xblryd)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的最新文章
【慧灯之光八】《赞法界颂》略释(一)一、总义 (一)学《赞法界颂》的重要性 《赞法界颂》是龙树菩萨将整个第三二规教言论讲记(四)是故凡自知事始,悉为美名而奔走, 哎呀美名虽悦意,然愈追逐愈远离。 凡夫人从懂事开始,各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礼敬法语!仅仅是心中生出利他的想法,让少数头痛的众生能够去除痛苦,而在行为上并没有真正的去【入行论】安忍品(三十)现在还是讲“修承受痛苦之安忍”。前面已经说了,我们在漫长轮回中遭受过各种痛苦,但由于真正的慷慨是没有执著真正的慷慨是没有执著, 真正的戒律是没有贪欲, 真正的忍辱是没有瞋恨。 心犹如相续的河流菩萨所利益的对象并不是少数,是等虚空的一切众生礼敬法语!当我们了解菩提心有这么大的功德利益就会想;自己跟他人【慧灯之光八】《赞法界颂》略释(二)(三)现空二谛和实象二谛的区别 在大乘佛教里面,有两种不同的二谛。第一种今天你修行了没有?暇满人身尤其珍贵稀有难得礼敬法语!在世间,如果你想做一件事情必需具备很多条件,所需条件都具【慧灯之光八】饶益有情戒(下)二、正义 此处要介绍的,是饶益有情戒,也即利益众生的戒。 饶益有情戒有十一条,【莲师金刚七句释】二十八除了七句祈祷文,莲师还有一个七品祈祷文,这个内容比较长,在莲师的传记中有,许多寺院也宁玛巴白玉传承BAIYU烟供能去除浊气,让我们心想事成宁玛巴白玉传承尊贵的贝诺法王????????????【入行论】安忍品——嗔恨心之过患(二十四)子三、不应嗔令他人不信者: 谓谤令他失,故我嗔谤者, 如是何不嗔,有了三殊胜法,就拥有了我们所需的一切予此修法及其他我们所采用的修法骨架强健的,是“三种殊胜的方法”:前行时,宁玛巴白玉传承BAIYU三恶道当中的饿鬼:具择负障者就是饿鬼个别的业宁玛巴白玉传承尊贵的贝诺法王礼敬法语!幻化故事的启发阿底峡尊者,印度人,为藏传佛教后弘期举足轻重的代表人物。在西藏期间,他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窍【莲师金刚七句释】二十九那么,平时应如何实地修持呢?下面讲了五种加持:“修行慈悲菩提心,加持自之心相续;住所莲师的命及心与精华! 顶果钦哲法王为什么持咒这么重要,而咒语又是什么?我们观想自己是本尊,所处的环境是净土,宁玛巴白玉传承BAIYU三善道---所谓三善道是人道、阿修罗、天道宁玛巴白玉传承尊贵的贝诺法王礼敬法语!三二规教言论讲记(一)今天宣讲《二规教言论》。为什么要讲这部论典呢?因为在学《入菩萨行论》的过程中,我发现学佛内心修行思维发无上菩提心极为重要礼敬法语!就如同导师释迦牟尼佛自己所预言授记般,佛教会传播至北方雪域藏地,从【入行论】安忍品——嗔恨心之过患(二十六)子二(不畏损害之安忍)分三:一、怨敌不应为嗔恨之对境;二、是故断除顶果法王 | 真正的“心地善良”是什么?真正的心地善良是把所有众生——不只是我们的朋友,也包括敌人和陌生人—宁玛巴白玉传承BAIYU2006年高雄中心传授皈依戒与开示宁玛巴白玉传承尊贵的贝诺法王礼敬法语! 先为大家二规教言论讲记(二)世间行为总分二,高尚以及卑劣行, 高尚之道现来乐,卑劣之道现来苦。 总的来讲,世间行为有【入行论】安忍品——嗔恨心之过患(二十七)今天算是个特殊的日子,在讲课之前,我有件特殊的事情给大家交代一下。什么是真正的信心?关于信心,我前面讲过很多次。你们以为对上师生起很大的欢喜就叫信心,不是的,那个只能叫欢喜心宁玛巴白玉传承BAIYU有智慧的修行人应对世间法生起出离心,万法随缘不执着,谨记因果不造业.宁玛巴白玉传承二规教言论讲记(三)此等世众爱安乐,恒时唯有求自利, 除圣者外诸士夫,无有其余之所求。 世间上的众生,都喜欢与法相关的典故要经常放在心里礼敬法语!敬爱的同学们:与法相关的典故要经常放在心里。我们除了今生与来生之外,别【入行论】安忍品——嗔恨心之过患(二十八)子三、修承受痛苦之安忍: 如彼待杀者,断手获解脱, 若以修行苦,离证悟和迷惑的现象佛的特质遍满一切众生,就像油遍满一粒芝麻一样。这些特质从来就在,从来就是完满不变的,是究竟本菩提心的功德利益是是无量无边的礼敬法语!非常殊胜的菩提心妙宝,任何人依止它纵始如上所讲的比喻,造了这么大恶业【莲师金刚七句释】十七(四)大修: 下面以“革日班玛斯德吽”来解释大修: 刚才“修”中讲了,最后皈依境全部融【莲师金刚七句释】十六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莲师金刚七句释】十五关于对此坚信不移而祈祷的方式,革日秋戒旺修的伏藏品《宁提七句祈祷文》中云: 顶礼修行之xblryd欢迎光临白玉——生根洛珠堪布慈善专用网站(日行一善功德区、佛事、法会、代挂经幡、生根洛珠堪布加持圣物结缘)热门文章最新文章xblryd欢迎光临白玉——生根洛珠堪布慈善专用网站(日行一善功德区、佛事、法会、代挂经幡、生根洛珠堪布加持圣物结缘)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17-22)-离相寂灭分
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17-23)
&&&&&&&&&&&&&&
离相寂灭分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
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
(五)如何依经文来修行
1.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
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
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须菩提尊者,过去学空观是第一的,现在进一步学中道、实相观。先修空,再修无相观,这是修行层次。无相观就是实相观、就是中道观。无相观,不是没有一个相,而是有一个相,但我不去加以思考分别,只是安一个假名在那里,我不去烦恼、执着,这是实相观。须菩提现在已经走入大声闻、菩萨的境界,他深解义趣,涕泪悲泣。修到阿罗汉境界,怎么还会哭?释迦牟尼佛,即使已成佛也还是会伤感而哭,是随缘发作,过了以后,祂就没有可悲哀、伤心的,当下有这个缘,我对这个缘,起了反应,就是圣人也要这样,不然肚子饿了,不要吃饭吗?身体冷了不要穿衣吗?要啊!要相应!你证到阿罗汉,人家问候你,你还是要答应一下,只是答完后就忘记了,这样子不是很自在吗?
这里的佛,先强调不是指如来佛,这里的佛只是一个觉悟的有情菩萨,因为佛有十号,如来名不算以外,有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大夫、天人师、佛、世尊,这十号能够完全具足,才叫如来佛,每一个名号都是衪的一个功德相,如来有十八功德相,有廿二总别得相。修到哪一个功德圆满,就会产生那个名相,十号具足如来是真正成佛了,这里能够看我相、人相、众生相都是非相,非相就是空、没有相,那么你平时就能够离一切相,那就是诸佛、觉者。
我们在修离四相中,先破我相,破我相之十相义后,即能观五尘非相、生老死非相,做得到时就是无我相,已离五根时,对于六尘无妄执,不入尘流,得六根清净,是为证得无我相;看破生老死为非相,是证得无寿者相。进而能看破男女情关、淫欲之念,能看男女成非相,是为破人相。然后进入心灵的感召,能断十方众生因缘,不随所觉而以妄想相随,做到感召悬绝,即是证得无众生相。一个人能够被动、消极地证得离四相,进而于动静中能离一切相,那就是所谓的觉者─佛。
我们在修离四相中,要先破我相,《金刚经》刚开始的第三品,世尊就提出菩萨摩诃萨要修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个相要怎么破?你不会想从后面修过来,是从前面修过去,就像五阴,色受想行识魔相一样,你从色阴开始修,有的人说色身没有破,我是不是先从识阴修过来?没有这回事!修行都有次第,你破了色身,过了色阴魔相,进去就是心的问题,心从感情作用开始修,突破受阴魔相、想阴魔相、行阴魔相、识阴魔相,要破这四相也是一样,先从破我相开始,我相不破就有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是相关联的。
人相、众生相是对于众生来讲,寿者相则是对自己寿命的长短、执着,如果执着天寿久远或阿罗汉无生,就不是菩萨摩诃萨,菩萨摩诃萨不畏生死、也不爱涅盘,能修证到这样就没有寿者相。这四相,是成佛最基本的,要离一切相,就要先离我相,我相离了,才能离人相、众生相,待人相、众生相不再跟你产生纠葛,你就不会有寿者相。寿者相包括天寿最高五百三十七兆多年,那是非想非非想定的天境界,若是色界天起码也都是三大劫,这寿命也是蛮长的,如果你没有办法空掉一切相,这寿者相就没有办法摆脱。先空掉我相,做到了,就能够空掉人相、众生相,空掉人、我、众生相,你就没有寿者相了,这是修行的次第。
我们说破我相,要有实相的内涵,实相义,色声香味触,再加男女、生老死共十相,色声香味触这是对五尘境,你六根清净没有?你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接触外境,有没有空掉?把它们看成非相,不受其左右?不入流不是那么简单的,「不见他人过」就很不容易,看到这个人做了错事、不该做的事,你就看不过去,你的心常常要出头,这就是没有空掉我相,如果我相空了,你对外在的五尘境,不管是非、好坏,对你来讲都无有罣碍。
再来要断男女之间的关系,就是断淫欲心、断男女相,看到男人不把他看成男的、看到女人也不把她看成是女的,没有异性的观念。有很多真正修心的人,修到最后男相当然是男相、女相变成是男相,这个脸看起来很中性,分不出来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这是她已转相,修到心地清净,女性习气没有了,就现男相。修行,依你修行的程度,人的身体就会转变,如果你改变了整个思想模式,贺尔蒙也随之调节增减,结果女的就变成男相,有听说修得好的,连女根也不见了,这是真正修行的境界,当生成就的现象。
我们要破我相,男女相,你心中要尽量排除男女之间的分别相,这样你就不会陷入男女之间的情见,这是轮回的根本。破四相的次第是你先断五根对外境的这些烦恼相,不去执着,没有对错、好坏,再下来是两性之间轮回的根本,能够断了,继之便是生老死,生老死看破了,这寿者相你当生就可以断去。虽然讲实相,其实是讲你跟人相、众生相之间因缘果报的缠缚,如果还有那个牵扯心,你就没有破掉男女相、没有断淫欲心,当然还有轮回,如果这些都做到了,最后寿者相,也就是生老死,生老死你能够看开,不畏生死,那你为什么要入灭?再来受生又有何妨?再来受生,不畏生死、不爱涅盘,这不是嘴巴讲讲,要实际去做。
有的人有那个心,修到一定境界,我下一世哪里都不去,要再来人间。当然愿意来人间也未见得就来人间,有时投生到畜牲道去,就像祖师大德说的,驴胎来、马胎去,怎样都能自在。菩萨本应如此,谁能保证每一世都做人?不一定!像释迦牟尼佛,也曾经出生做大象、兔子,祂有一世出生做兔子,会为祂的兔同伴开释,还会讲人话向外道开示,菩萨化身在哪一类,不是真的堕落,是因为祂要度此类众生,是以示现在彼类,这是大菩萨千变万化身。
&你了解上面的如来十相义,做到以后,才是破我相,即能观色声香味触这五尘境非相,五根互通,无论好坏善恶,你都不执着,看成非相,五尘境能观空以后,如果能够进一步的看生老死无所谓,那就破掉我相,就是真无我相。你能够做到无我相,才能够灭绝人相、众生相,如果你自己本身都没有空掉,还很执着诸我相,那怎么去空掉外面的人相、众生相?你自己的我相算做一个铜板,人相跟众生相是另一个铜板,两个铜板碰在一起叮当作响;如果你的我相空掉了、没有了,这人相、众生相虽有因缘投向你,你不接收它,感召悬绝,这时只剩下一个铜板,还怎么作响?此时这个人相、众生相就跟你没关系了,虽然以前无数劫来都有因缘、互相牵扯,到这个时候感应不起来,你才有办法解脱,所以你自己要先解脱了,才能跟外面这些有因缘的众生断绝关系。不要老抱怨被外界众生干扰,是你自己不行,有时候还是你反过来去干扰别人、去跟人家牵扯这些因缘,那当然解脱不了!
已离五根时,就是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没有相着的话,你就破我相,这是第一阶段,对于六尘无妄执,如果你离五根了,对于眼耳鼻舌身,或者意根对外面的色声香味触这五尘境不起分别想,这六尘就包括心里面,我眼睛看到一个人,内心里起了一个念,我知道这是个人,仅此而已,没有再去分别这个人如何如何,那就是第六个意根也清净了。你断五根时,是第六根也清净,那六尘境没有妄想念执着它,这样你不入尘流,得六根清净,是为证得真无我相。
证得无我相,只是初步证得须陀洹的一个境界而已,四果的初果,进而要看破生老死为非相,看生老死空,现在我们有这个肉体,你利用它来行菩萨道,如果有一天这个肉体不管用了,你说舍报就舍报、入灭就入灭,要自在。我常常告诉你们,这个肉体,你要用它就要照顾它,不要说营养也不注意,吃的又不健康,先天气没有,后天的营卫气也不够,你还没有老死,五脏六腑都发生病变了,要行菩萨道也不行,你光烦恼这个肉体的病,天天跑医院,怎么行菩萨道?你要先把身体最基本的营养照顾好,再来行菩萨道,接着再看破生老死,该走时,你就走,不要舍不得、怕死,还没有看破生老死这一关的话,你还有寿者相,如果看破了,看生老死是非相、空相,无所谓,不爱久活,这样就证到无寿者相。
&证到无寿者相后,进而能看破男女情关、淫欲之念,能看男女相非相,这样就可以破了人相。这离四相的次第,首先要先空掉你五根对外尘境的执着,你空掉自己、灭了我相以后,当然对于活多久也就无所谓了,活着就是要度众生,如果度众生的因缘尽了,没有人可度了,那你在人间还有什么好待的?该舍报就舍报,死了就再到别地方或别的国度出生,再学法,又证悟,每一世菩萨道都能增长你的智能,这是证得无寿者相。
人相、众生相的根本就是男女相,你能看破男女的情关就差不多了。情关比淫欲念还难对付,你不要以为淫欲念好像很可怕,淫欲是营养太好,一时淫欲念起来,那还可以调伏。譬如你打坐,淫欲念起,有很多方法可以化解,气动时走肝经,一定会走到生殖器这条脉、这个部位,你训练自己从这欲念中抽离出来,自在的观着它,观这局部的反应、这身体的变化,只是一种能量的激发碰撞而已,其实你一旦能观,就已经远离了淫欲念;又或者你把这淫欲念变成你的动能来修火大,这淫欲心起时,观身体的热能通四肢百骸,化火光烈焰由心间涌出,偏满三千大千世界,如《楞严经》里由火性而得圆通的乌刍瑟摩ucchu=ma,祂未证道前性多贪欲,空王如来示现时,就教他修火光三昧。另乌刍瑟摩ucchu=ma是金刚明王,是以火性悟道,ucchu=ma是ut-chid-u=ma三字合成,u=ma是火性,ut是在于,chid是去除,连结后成ucchu=ma。但此金刚菩萨非大权力士神王佛,此化佛是世尊临入大般涅盘所化的不坏金刚,虽也是称秽迹金刚,但非为乌刍瑟摩金刚明王,其所说咒名为「圆满陀罗尼神呪秽迹真言」,其本尊是呜瑟暮啒u=amanguru(呜瑟暮师尊),此是与乌刍瑟摩金刚明王ucchu=ama不同,其所持咒语亦是不同,现有很多将此两尊混为一谈,有机缘再详述。
总之,男女之间生生世世因缘的缠缚,比你一时的热恼、淫欲还要可怕,因为热恼、淫欲有气动、有热能,是有相的、是一时的,有相容易对治;而男女情关是两人双方精神、心意识的召唤纠缠,是无形的、挥之不去的,你要看破,但另一方不看破,怎么办?男女情关最困难就在一方要罢休,另一方不愿罢休,就像《楞严经》的主角阿难尊者跟摩登伽女两人五百世的因缘,本来阿难这一世出家修行,是他自己一个人的事情,但摩登伽女见了他后意乱情迷,不肯罢休,就成了两个人的事情。这情关很难断,你要看破男女的情关比断掉自身的淫欲念还要困难,因为另一半在那里一直放电,你要摆脱也摆脱不了。能破掉对爱的执着想望,看破男女成空,为非相,你的我相没有了,人相没有了,破掉一个五百世的男女情关的话,那其它二百世、一百世、几世的因缘就更容易了。
破了人相,进入心灵感召的境界,这是打破黑漆桶、心眼开了以后的境界。刚刚讲众生相,两个人还不能成众生,三个人以上才是众。这无量无边的十方众生都与你有因缘,有在天上的、有在地狱道、畜牲道的、也有在地球彼端的,今生跟你有因缘能碰面的究竟不多,如今你心眼开了,心灵能够感召这些因缘,如果你感召了以后,能够断十方众生因缘,不随所觉而以妄想相随,无论所感召的是顺缘、逆缘,你都能够把握住自己,觉而不住,无有第二念、第三念妄想相随,那就证得无众生相。
这说是容易,但做起来可不那么简单。很多人心眼开了,都可以感觉到似有众生因缘在牵扯,如果定力够,当下第一念起就有感觉,第二念分别、了知,第三念不再起,就此打住,这是定力够;定力不够的,失于察觉,第三念、第四念、一路几千念下去,剎车剎不住,没有做到不与妄想念相随,这是心不清净、心没有空,空心做不到。心,最胜最灵,感召十方因缘,如果你没有办法断掉,没有办法做到感召悬绝,那就照旧去轮回,若是能够不随所觉而以妄想相随,那就做到感召悬绝,即是证得无众生相。
这些十方因缘其实随时随地都在现,不管哪个众生跟你时空因缘交会,你都要能够不受他的影响,众生他们传递心意念过来给你,你心感召了,这时你是被动受到感召。一般修行人不会那么无聊,主动生心去干扰别人,有的话就是无知的外道。他们心眼开了,有这个能力,有意生身,想到哪里他的意生身就过去了,他们若是无聊,随便想想自己所认识的人,这就干扰到别人,这样怎么能解脱?这是主动去攀缘。修佛法不能这样!修佛法还没成就以前不动心,成就以后还是不动心。为什么?你成就以后,住于空,感召众生因缘,你不必去起心动念,你是被动、消极的感召众生因缘,然后你心空法了,有一个化身出去帮助对方。我们凡夫在拜佛、求菩萨时,我们起心动念,忆想佛、菩萨,衪就有一个应化身过来帮助你解决困难,这是你去求衪,衪才化的应化身,不是衪主动来干扰你。
另外当然也有主动的情形,诸佛菩萨衪有宿命通,衪可以观照到跟他有缘的众生,何人应度?虽然因缘不成熟,衪也可以化现一个化身去度他,这是主动的出度;另外如来也有增上缘,这个众生虽跟我无缘,但是,他已经修到即将开悟的阶段,这可以给一个增上缘让他今生能够成就,这时如来就化现一个化身去帮他,这也是主动的出度。诸佛、菩萨摩诃萨,衪可以被动应化身出去,也可以观察因缘,审时度势,是否要主动化身出去。我们一个还不清净的人,修自己尚不可得,怎么能够主动生心去干扰别人?不能行此等事,只能被动、消极的去观众生因缘,被动、消极的证得离四相。
进而于动静中能离一切相,这是指动静一如。小隐于野,大隐于朝,不要逃离到深山里去打坐修行,而要进入最热闹的人群中去修你的心,去适应大众。他们有的人心乱、有的人体恙、有的人冤亲债主群跟着,你要跟他们搅和在一起还能够自在,这才是真正于动静中能离一切相。你不要跑到山里去,寂然绝世事,自己一个人躲起来打坐,说是离一切相,那没有用,不是真的离一切相,你要往台北市最热闹的地方,如入无人之境,不管有情、无情众生,不管有干搅、没干扰,不管有因缘、没因缘,怎样都黏你不住,你心空如洗,你能够离一切相,那就是经典所讲的所谓的觉者─佛。佛就是觉者,觉者就是佛,这是第一步的修证。
此觉者当能虚怀若谷,心中能含融一切人事物,知一切法,不为一切法所黏外,还可以大做佛事利益群生,而无有烦恼障碍。虽有一切境界现前,而无有所知障能障其智慧,使其黏着而迷失。
一个人能被动、消极地证得离四相,虚怀若谷,照单全收,不排斥任何外在的环境或众生,心中能含融一切人事物,因为你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诸根都清净了,看到什么都顺眼,听到什么也不会逆耳,怎么都能够自在。一切境,照单全收,保持一个平常心,心无高低起伏,修行人就是这个样子。对一切的人事物、所发生的事情,有时候知一切法,不为一切法所黏外,还要能不为一切境所转。修到这个境界的菩萨,还可以大做佛事利益群生,有所起心动念、有所作办,一定是为众生而做,不会为一己之利。如果你为了自己有所求而做,那是你还有贪欲心,如果你是逆境中求所作办,好摆脱那个逆境,那也是心不净,也是不能得真解脱!
《阿含经》里讲到,一个要往内求解脱的修行者,不能往外去求,往外求最简单是念咒、念佛,当你有念咒、咒佛的心,要来解除目前的困境,你就是没有真解脱,才要求诸佛菩萨帮你。一个真正要求自我解脱的人,不能念咒、念佛,要坦荡荡的面对那个逆境去克服,如果修到一个程度了,空、无相、无愿证得了,你要利益一切群生,这个时候,你可以念咒,求诸佛菩萨的手印,透过衪的法身,你用印与咒,藉衪这个清净法身来起心动念,成就一些助益众生的事情。
所以修小乘解脱的人,都不去学咒语,也不能念佛,阿含道的这些修行人,他们甚至于不怎么承认大乘经典是释迦牟尼佛所讲,只有《阿含经》为主,这是他要求自我解脱的。你虽然知道一切法,但不为一切法所黏,还可以随缘大做佛事,利益一切群生,在作办之间,当然是无住相布施,你没有烦恼障碍,你做法利益一切众生,做完了就完了,忘了,这样你根本没有烦恼障碍,更彻底去知一切法、舍一切法,不为法黏。
虽有一切境界现前,而无有所知障能障其智慧,所知障,就是善境界所感应、所现起的现象,不会障碍你的智慧。我们一般人有能力、有这个心可以走到某个境界,对于所现起的现象,你会很执着、珍惜这个神通心用,世间禅定最糟就糟在这里。你在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甚至于到五阴魔相里面的色受想行识,到识阴魔相神变的功夫,没有佛法的熏习,谁愿意舍弃这功夫?你把这功夫视若珍宝,常常去练它,愈练愈锐利,到最后你到他化自在天去了,你没有走上佛法的路,你走到欲界最高天去了。佛法,在还没有成就心清净以前,所有的一切超能力都要舍掉,那是你真如自性的功用,学佛不求这个,学佛是在求一切种智、智慧,用智慧来化解一切境界、一切因缘果报的牵扯。如果你走错路,进入世间禅定,一定可以避开当时的感召,但是过了几千万亿年甚至几百兆年后,你所修的世间禅定定力退失,你照样还是会受感召,照样去轮回。
佛法的高明,就在用智慧来破解一切境,而不用世间的气来得定。你要学这个智慧,就要在过程中,当种种禅定、种种的真如起一切的性用时,不要去执着它,可以体会,但不能执着,住一法舍一法,这样你才能懂得更多,才会一直进步,累积无量无边的智慧,如果你定在一法上,发现这样就可以产生某种性用,你天天用这一招去蛊惑别人,甚至于去求名闻利养,这样你就卡在那里,其它无量无边的法门,你就学不到了,也不免沦为外道,甚至于还不小心走入邪魔歪道,那就更糟糕了。修行人不应为所现的一切境界所迷惑,要有能力不让所知的一切成为障碍。你能够观一切法都是不真实的,它黏不到你,你也就不会迷失掉。这一段是讲观一切相非相,也就是讲空,能够做到观一切相非相,就是佛,也就是初步的如来样子。
&&&&&&& &&
2.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因为须菩提尊者所言,是他对世尊所讲的一个体会,因此世尊赞同祂,你讲的很对。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这部经,前面很大一部分在讲空,要离人相、我相、众生相,要无住相布施,要离色布施、离声香味触法布施,离一切相来布施,行无量无边的功德而不执着功德相,这是让你解脱,从心里的解脱,到众生之间因缘的解脱,这些都在讲空;然而,你修证到空以后,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不要有断灭相,这是你一路上山,已经站到山头顶上了,要开始下坡走下山路时。
懂得佛法的空悟得以后,然后开始回凡,学有,现在很多人修行的次第本末倒置,先修有,不修究竟的空离,这依《唯识》来讲都是本末倒置、不能当真。有的人不懂,你要有绝对的究竟空的修证,才可以回来玩这个心,学有的境界,就像玩爆破,这爆破的特性你已经了如指掌,可以掌控它,那是爆破专家了,你才去玩爆破的特效,如果你什么都不懂就去玩它,最后可能赔上一条命。
经典告诉我们一个人修行,一定要修到空、无相、无愿三三昧证得,解脱智慧具足,这时候才可以回过来学有,发无上菩提心,不断一切法的法相。这里世尊同意须菩提尊者所言,如果有一个人听到这部经,不惊恐、不怖畏的话,此人甚为希有。甚为希有,何以故?为什么这种人很稀罕少见?是他愿意希有就可以希有吗?不是。是累劫他已经遇见过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甚至于以前都供养过千万亿诸佛,是以他今天能诵此《金刚经》;更有甚者,体悟《金刚经》的道理而不惊、不怖、不畏。有的人别说没看过这部经,连《金刚经》的名字也没有听过,更不用提有没有惊恐、怖畏的机会了。你今天能够得闻是经,而且没有排斥心、恐怖心,这是你过去就已经熏习了《金刚经》的义理,你过去世已经供养过千万亿的佛,种诸善根,熏习过空、无相、无为法、无生法忍的概念,所以你现在听起来顺理成章,很自然能够接受,没有怀疑,更没有惊恐怖畏。
「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波罗蜜在这里有两个意义,一个是智慧第一,当作人天眼目的修行法间,度到彼岸的法门,那是般若波罗蜜;如果是以修行的次第来排列,你该修什么?那布施波罗蜜就是第一波罗蜜。不管这里讲的第一波罗蜜,意指无上的智慧波罗蜜,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的智慧,还是指修菩萨道第一、最浅机的布施波罗蜜,你在修这第一波罗蜜法时,你在用这个法来成就你的心清净时,你不要有用法的观念想,也就是你在行布施,不要有布施想,如果你很自在的没有这些观念,做就做,做完了就忘记,无住相布施,这样的功德无量无边;同样的,当你用般若波罗蜜在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时,如果你还需要想到无所有不可得这句话来提醒自己,那你还没有做到真正的无所有不可得,这还不是真正的第一波罗蜜。
就像我常举的例子,一个佛像从空中现起,你这样看着它,没有起心动念,它自然就灭了,这就真正做到般若波罗蜜所说的离一切相,不即不离一切相,就是般若波罗蜜智慧。还不究竟的人,看到佛像起,感激涕零,这就着相了。你这一念起,就是没有做到般若波罗蜜。你要了解这第一波罗蜜的境界,我在做什么、我在用什么法,正做它时,可以去意会,但不起心动念加以分别,做完了、待它灭了,船过水无痕,好似没发生过,事后也不再回头执取,这就是真正的般若波罗蜜。如果还需要提醒自己,诸法皆空,无所有不可得,那太慢了,智慧差一截。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一时做不到也不必灰心,慢慢去学习,不随一切缘起心动念,一警觉随即打住,这么慢慢练,有一天当你可以很自在的让一切法自起自灭,没有自己的妄想相随时,那这无上的般若波罗蜜就证得了。
修有为法,欲入仙道、天道、声闻乘(阿罗汉、辟支佛)者,势必不能立即接受无相观、中道观、实相观,是以听到大乘法会惊慌、怖畏;若是一开始即修持《金刚经》而义理无碍,乃顺缘者,更要积极去奉持经中之深妙义理。从有为法入门者,现得闻《金刚经》,就不要惊恐、慌乱,放下有为诸法,改修持《金刚经》微妙义理,转修持实相观,不再执取有为诸法。
这一段要怎么来修?一个修有为法,欲入仙道、天道、声闻乘(阿罗汉、辟支佛)者,一定不能一下子就接受无相观、中道观、实相观,因为这些人都是修有为法惯的,有为法,就是自性本能以真如去应一切境的功夫,玩自性真如的性用,愈玩愈真、愈玩愈有本事,甚至可以伸手去把太阳抓下来,多有本领啊!哪里舍得弃之不用?这是修有为最令人心动之处,要成就什么都可以做到;修无为法刚好相反,根本不去碰这些,先求内心要得清净、无黏。
你第一个无相观做不到的话,那中道观更不用讲,中道、实相观是一样的,先做到无相观,根尘相对,没有起心动念搀入我的情见去瞎搅和,这样就是中道,这样就是实相,实相者即是非相,非相就是观空,不是没有那个相,是我观它空相,如果真的做到,也就没有什么观不观的问题,任它自起又自灭,自然成就中道、实相观。要做到中道、实相观,要先做到无相观,无相观就是非相,小乘的行者,他们都是体认这种自性真如的功用,他没有这种无相观、中道观、实相观的理念。《金刚经》则刚好在教导你舍一切法、一切境的牵扯,所以如果你是小乘种姓,自认听到大乘法会惊慌、怖畏。
若是一开始修持《金刚经》即义理无碍,那是顺缘者,大部份的人如果碰到魔障,你叫他回去好好的诵《金刚经》,《金刚经》是断业碍、修空观,早晚一部,这么一直念,念了一、两年后,最后障碍没有了,他自己也不知道这障碍什么时候没有了,因为他一直在心里面建设这空无的观念,「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眼前不能解决,就想「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忍耐一下,这个境界就过去了。《金刚经》就在教你这些能力,你天天这么念,久了自然会用,这就是顺缘者。
你修持《金刚经》如果是顺缘的话,更要积极去奉持经中之深妙义理。每一句话,都有它的不可思议的功能。你要破一切障碍,奉持「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要离四相,从离我相开始,要离我相,就要修忍,「无我,得成于忍」。这个忍从外来的忍、众生的忍,修到境界的忍,修到你对一切善境界不去执着它所起的能力,再到最后什么都没有的无生法忍;忍众生的无理、逆境当然是必然的,对善境界,神通变化,更要忍,你有幸顺缘能够读《金刚经》,就要更深一层去思考它的义理。
如果你是从修有为法入门,有能力玩一些神通、心通,有为法感知很多现象,你起心动念就可以成就,如今你看到《金刚经》,叫你要舍掉一切,叫你要放下有为诸法,修《金刚经》的空无,这种殊胜微妙的道理,转成修实相观,境是境、法是法,我是我,两不相干,这样和平共存一个时空里,这没有很大的修证,做不到这样,如果你能够顺缘舍掉,那自然很好;如果你不情愿、不舍得,心慌意乱,怕舍了这个能力,从此无所凭恃,那你可要想清楚:你要成就更高的菩萨道,就不能执着这些有为法。有为之法,可以体会,但不能执着。心眼开的人心通虚空,什么事情都可以感知,但不能浪费时间去玩那些心用,要赶快把心里面不清净的微细习气毛病断尽。断尽了,心空法了,自然神通现起,那可是比你这有为法的能力要高多了,所以不必在过程中执着那些半吊子的超能力、心法。有舍才有得,你现在执着有为法,不愿舍,别说最后那个佛、菩萨的境界得不到,你还会堕入外道、天道,甚落入邪道中。(待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只有这一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