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玻璃多少钱幕

老司机教你选手机:屏幕只是大小之别?
日 07:00&&&出处:&& 作者:刘洋001&& 编辑:刘洋001 分享
屏幕大小  虽然说屏幕大小不能做为我们选择手机的唯一因素,但称其为我们选择手机的决定性因素却也不错。在笔者最开始使用智能手机的时候,3.5英寸屏幕还属于主流水准,4.0-4.3英寸便算是大屏手机了;不过随着智能机的发展,这类尺寸的手机已然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了。▲4.7英寸的iPhone 6S现在看来已经十分小巧了& & 目前在售的手机产品在屏幕尺寸上几乎都在4.7-6.6英寸之间。移动影音和娱乐需求促使着我们手机的屏幕越来越大,笔者也承认大屏手机在游戏或者看视频的时候有着更佳的体验。不过手机的本质还是移动通信工具,并不是屏幕越大越好的。因为每位用户心里都有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屏幕尺寸,我建议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使用习惯以及手的最佳握持尺寸来选择合适自己的手机屏幕尺寸。这里笔者就不多赘述了。屏幕类型  用户选择手机时屏幕类型同样是影响其购买的最直观因素之一。不同类型(2D/2.5D/3D)的屏幕给人的第一视觉效果明显不同。目前市面上最为主流的是2.5D屏幕,正常情况下,2.5D屏幕在边框衔接的部分处理更为自然,握感也更出色。而且随着技术难度的降低,目前的千元机同样开始普及这一技术了,所以说对于购机开销的影响也不大。▲使用了2.5D屏幕的魅族PRO6  当然2D屏幕同样有着它自己的优点。同材质的情况下,2D屏幕的手机在跌落时更不容易摔碎。在进行屏幕贴膜的时候,2D屏幕更容易操作,而且价格也更为便宜。??▲使用了2D屏幕的手机5& & 此外还有目前最为热门的双曲面屏幕。三星将这种技术带到了手机上,并且在本代的三星S7edge以及Note7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更有传闻称继vivo之后小米、魅族、华为、OPPO等国产大厂都将会涉足双曲面手机市场。而双曲面屏幕走俏也并非偶然,首先作为新鲜一种事物,能够吸引大众目光不足为奇;其次,随着双曲面技术的不断成熟,厂商(现在主要指三星)对双曲面屏幕的处理也更得心应手,美观程度大幅提升。▲使用双曲面屏幕的S7edge& & 曲面屏虽好,不过用户在购买时也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其一是曲面屏目前产量还不够充足,所以可选择的产品较少,其价格也较高。其二,不同于2D屏幕,双曲面屏幕在跌落的时候着力点更多,因此也更容易碎裂。其三,因为手掌握持的时候难免会触碰到屏幕的曲面部分,双曲面屏幕在操作当中很容易出现误触操作。屏幕分辨率  分辨率同样也是最为影响用户屏幕体验的因素之一。屏幕的分辨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屏幕的细腻程度(当然也不是绝对因素,这同样与屏幕的尺寸有关)。在屏幕尺寸相同的情况下,拥有更高分辨率的手机在显示的细腻程度上往往更好。当然一味的使用高分屏同样是一个误区,这在2015年的发布的旗舰手机上有着明显的体现。&&&&更高的分辨率往往需要更强劲的性能与之相匹配。2014年末到2015年之间,例如魅族4 Pro、小米Note顶配版等采用了2K屏幕的手机表现的便不尽如人意。虽说这与厂商的优化有一定的关系,不过更高分辨率屏幕带给处理器的压力还是其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某些情境下可能会因为性能原因导致卡顿;另一方面高分屏所带来的功耗压力也让原来就是短板的续航更为捉急,同时还伴随着巨大的发热,非常影响用户体验。▲使用2K屏幕的小米Note顶配版  所以今年处理器性能虽然更为强劲了,不过使用2K屏幕的厂商却反而少了。大多数厂商都从实用角度出发,在旗舰机型上回归分辨率。不过在这里笔者也不得不承认,2K的屏幕显示的细腻程度的确更佳,而且今年可以说是VR元年,使用2K屏幕体验VR视频游戏的感受同样更佳。今年已经发布的2K屏幕手机也凭借着出色的优化和优秀的性能有着非常不错的表现。▲使用分辨率屏幕的荣耀8  除了2K和1080P显示屏之外,考虑到性能原因和成本原因,在目前的千元入门机中如红米手机3/3S、魅蓝3S等机型更多采用的则是5.0英寸HD显示屏。虽说296的PPI(像素数目,越高屏幕显示越细腻)要较5.2-5.5英寸FHD显示屏差,不过仍然足以满足我们的日常需求。  总结来说,用户在选择手机屏幕的分辨率时,一定要整体考虑手机屏幕的尺寸,手机的性能等因素,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切勿贪图配置而选择一部参数手机。屏幕材质  接下来说的屏幕材质可能大部分用户在使用中的体会不深,不过它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用户的体验。如果将目前市面常见的手机屏幕材质进行下大致的归类,我们可以将其分为LED和两大阵营。两者各有优缺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具体谈谈这一点,并谈谈怎么去选择。& & 之前常见的材质屏幕为TFT和IPS。不过由于技术的进步,现在的入门千元机都开始使用IPS屏了,普通TFT屏幕手机在市面上已然很少见了。而谈起IPS屏幕,究其本质的话它其实就是改进版的TFT屏幕。比之普通TFT屏幕来说,IPS屏拥有着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强的色彩表现以及更广的可视角度。同时与LED屏幕相比,其技术成熟度也更高。目前,包括苹果、小米、华为等在内的手机厂商仍然仅使用或者大部分使用IPS屏幕。▲使用IPS材质屏幕的华为P9  LED目前则主要分为OLED和AMOLED两种材质。OLED最大的特点就是无需背光灯,所以可以做的更薄,同时做到更省电。而AMOLED则是三星家的独有技术,在继承了OLED反应速度快,对比度高,视角广这些优点的同时,还提升了屏幕亮度和色域的准确度。▲采用了AOMLED屏的一加手机3  早期的AMOLED屏幕色彩过于艳丽(还原度差)、颗粒感眼中曾使用户争议的焦点。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缺点也在逐步地完善,AOMLED屏幕也凭借其色彩饱和度高、节能以及可弯曲(LCD曲面屏幕存在漏光、色彩表现不均匀等问题)等众多优点愈加受市场的欢迎。  不过就目前而言,IPS屏幕还是有其自己的优势,比如可视角度更广、价格和产能更为合适等,而且它也是喜欢冷色调显示效果用户的很好的选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购机成本,喜好等因素来考虑,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贴合工艺  比起屏幕材质,用户对于贴合工艺的了解可能会更少。而其同样也是影响屏幕最终显示效果的重要一环。目前在市面上较为常见的屏幕贴合工艺有GFF、OGS、in-cell和on-cell,这几者都可以被称为全贴合技术,不过实际表现上差距就比较大了。  目前GFF技术主要应用在千元机中。相比普通的贴合技术,GFF主要做到的是解决屏幕进灰,缩小一定的屏幕厚度,提高一点通透性。工艺上并不难,所以价格较低,例如现在热门的魅蓝3s、红米Note3等都使用了这一贴合工艺。▲使用了GFF贴合工艺的红米Note3  而OGS技术则大部分应用在了价格更高一些的中端机上,因为它将原来“保护玻璃+触控层+显示层”的三层设计,变为两层的“保护玻璃玻璃(具备触控)+显示层”。因此它的厚度、灵敏度以及通透性都有着极为明显的提升。使用该技术的手机如目前在售的4c。▲使用OGS技术的小米4c拥有更为轻薄的机身  in-cell和on-cell目前则更多地用在高端机上。in-cell主要是触控层和显示层融合到了一起,而on-cell则是将触控层做到了显示层之上。从而进一步的降低屏幕的厚度,提升通透性和灵敏度。上文中出现的旗舰手机如小米手机5、iPhone 6s使用的都是in-cell工艺。而on-cell屏幕则常见于三星家的AMOLED屏幕上(较少见)。因为这部分与手机的价格更佳息息相关,怎么选择相信每位读者都有自己的倾向。屏幕供应商  当然,谈及屏幕就无法绕开屏幕供应商不说。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面板制造商几乎可以根据地区分为:日系厂商、韩系厂商、台系厂商以及国产厂商四类。四者在定位以及技术倾向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日系厂商往往拥有这雄厚的技术基础或者是悠久的历史。比如说JDI和夏普。由索尼、东芝、日立三大屏幕厂商合并而来的JDI拥有着极为强劲的技术基础,小米、荣耀、锤子的旗舰产品都在使用JDI的显示屏。历史悠久的夏普凭借其技术沉淀,一直以来也都是各个厂商的首选。比如小米手机5就有部分采用夏普的显示屏。  韩系厂商中LG最为著名的就是其IPS屏,它也凭借着其出色的IPS显示屏获得了历代产品的青睐。而且LG在OLED显示屏上同样走在前列,甚至其双曲面OLED屏更是抢先三星申请了专利。而另一家韩国厂商则以其AMOLED显示屏闻名。其AMOLED进入市场一直到现在都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  台湾的友达光电的显示屏最早常被用在笔记本电脑和iPad上。随后进入到了手机市场,虽然说与夏普三星还没有办法相比,不过也已经足够优秀了。  国产屏幕供应商较日韩台屏幕厂商来说虽然实力较弱,不过凭借较低的采购价格以及不错的品质同样获得了用户们的认可。目前国内较为有名气的屏幕厂商有红米Note2屏幕供应商天马,以及为红米Pro提供国产OLED屏幕的京东方和辉光电。&&&&总结:选择手机屏幕还真不是屏幕大小的事儿。就像前文曾经说过的,手机屏幕就好比一个人的脸面,选择一个更好看、更耐看的与你一起度过漫长岁月总是好的。所以如果你近期准备换机的话,不妨参考此文重新审视下手机的屏幕吧!■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汽车之家内容精选
每日精选22796 编辑宋宋和大国推出的脱口秀节目4039玩客 最好玩的活动与试用平台 103857编辑部的故事 106泡美美 分享最美科技 5436科技生活屏幕术语那么多 这些你真的能分清楚吗|屏幕面板|屏幕手机_凤凰科技
屏幕术语那么多 这些你真的能分清楚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保护玻璃上面,Moto采用了极御防碎外层和通透防碎内层两层结构,相比普通的手机屏幕采用的一层结构,通过增加厚度而让手机屏幕更耐冲击。
早在坚不可摧的超凡搭档Moto X 极体验评测上,小编埋下了伏笔,答应了大伙日后要给你们分享一下关于手机屏幕的那些事儿,今天小编来还债了。由于手机屏幕方面能够说的实在太多,小编决定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和各位读者慢慢解读手机屏幕的技术原理。本期文章小编先从整体上介绍一下屏幕上那些&不明觉厉&的专业术语,当读者朋友走到手机专卖店,销售员殷勤地介绍着那些采用了全贴合、黑瀑布屏、LTPS、视觉无边框技术手机之际,消费者估计早已开始打呵欠,并不是销售员解读得不专业,而是突然之间说那么多专业术语,谁也会接受不了。
还原基本步,小编决定用一张图和各位读者理清主流的那些屏幕技术,只有搞清楚了每一项技术分别作用于屏幕结构的哪一层,读者才可以跟着销售员的思路理解下去,起码知道这项技术究竟对屏幕综合表现(包括显示效果和防刮防碎屏等指标)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还是只是噱头大于实际的花拳绣脚。一张图时间:
屏幕技术对应屏幕结构关系图 由于是第一期文章,先不说那么深入,只是蜻蜓点水地引导一下各位读者,让大伙分清楚那些专业术语究竟是作用于屏幕结构的哪一层。 手机屏幕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保护层、触控层和显示层,在功能机时代,大部分手机都是没有触控屏幕的,相对来说技术上也没有那么多亮点可言。进入智能机时代,iPhone触控屏幕热潮席卷全球,大小手机厂商纷纷转向研发触控屏幕手机。自从进入触控屏时代,特别是iPhone 4推出所谓Retina屏幕之后,全球生产手机屏幕供应商开始互相竞逐,几年时间你追我赶,不断超越对方,最终才有了上面这张小编总结的技术分类图。 保护玻璃
保护玻璃的专业术语 平时我们听到的那些大猩猩玻璃,第几代大猩猩玻璃,离子交换,耐磨屏幕,水滴屏......其实都是指保护玻璃这一层的技术,手机厂商主要围绕着屏幕的耐用性和美观性进行技术革新,前者代表就是美国的康宁大猩猩保护玻璃,而后者则是著名的2.5D弧度设计(IUNI称为水滴屏)。两者之间可以并存,例如三星Note 4上屏幕采用2.5D弧度设计的第四代康宁大猩猩保护玻璃。上图出现的蓝色字部分两种技术由于横跨了手机屏幕多层结构,所以小编将两种技术横跨了两列。今天先简单介绍一下Moto ShatterShield极御技术。
Moto ShatterShield极御技术 这是之前小编在Moto X 极单品评测上提及过的技术,Moto ShatterShield极御技术五层机构中AMOLED柔性显示屏和硬铝材质基座并不是关键核心,所以小编重点介绍前三层结构。从上面结构图清楚看到,Moto主要是从保护玻璃和触控层入手强化屏幕的防碎能力。 保护玻璃上面,Moto采用了极御防碎外层和通透防碎内层两层结构,相比普通的手机屏幕采用的一层结构,通过增加厚度而让手机屏幕更耐冲击。两层屏幕虽然能够保障坚固性,但是正如单反相机的滤镜,每增加一层玻璃都会影响显示效果(单反则是影响其拍照画质),针对屏幕而言,主要是因为光线每一次穿过玻璃都会发生若干次的折射和反射,最终经过复杂的光路才抵达人眼,这个时候每增加一层玻璃都会影响光路,让光线的走向发生变化,抵达到人眼的影像多了一重变数。
Moto X 极 正因如此,通透防碎内层除了需要增加屏幕坚固性以外,还需要设计得十分通透,才能够更好地还原下面那层AMOLED显示屏本身的颜色。 而极御防碎外层除了本身坚固以外,还需要像康宁大猩猩保护玻璃具备防刮的性能,Moto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工艺(精密防护材料),提供良好的磨损效果(专有硬罩),这样既能够抵御冲击力,同时也具备耐磨的能力了。 触控层采用了双触摸架构,简而言之就是双重保障,主触控层失灵时,辅触控层依然能够确保手机屏幕正常使用,如今烂大街都是触控屏手机,如果坏了触控层,基本上只能够拿去维修店换一块全新触控屏,维修成本不便宜,而Moto提供这项功能或多或少减轻了消费者经济负担,加上Moto X 极本身的保修政策十分喜人,所以昔日最让人担心的触控层碎屏问题也总算得到了解决。 触控层
触控层专业术语 接着我们看看触控层那些技术,自苹果将触控屏发扬光大之后,这些年,关于触控屏的技术好像并没有什么大的突破,单点触控升级到多点触控之后,业界好像也并没有什么新的亮点。IFA 2015之后,华为和苹果同时推出了Force Touch和3D Touch两项技术,也就是其它厂商如今所说的压感屏。
Force Touch Force Touch和3D Touch两项技术其实比较相似,主要都是通过消费者手指按压屏幕的力度不同,实现不同的功能,触摸、轻按和重按分别对应不同的操作界面或者触发不同的操作,例如查看软件二级菜单或者直接打开该软件都会由你的指尖按压力度而定。 虽然这种技术是继多点触控技术之后又一大革新,但是在小编看来,这会增加用户早期学习成本,如果推压感屏这项技术的不是苹果和华为,而是二三线厂商,估计愿意改变使用习惯来接受新技术的消费者可能不多。 贴合技术
主流全贴合技术 贴合技术其实就是指保护玻璃、触控层和显示层三层结构之间究竟是如何粘在一起的?贴合技术是知识盲点重灾区,消费者经常吐槽那些全贴合技术并非全贴合,息屏状态下黑得不够彻底,厂商所说的那些GFF、OGS、TOL他们根本就分不清,而且15年开始,小编发现千元机以下价位的机型,手机厂商索性连OGS、GFF这些名词也不标注了,让消费者更分不清楚谁才是真正的全贴合技术。上面黑色字五种技术全部都被称为全贴合技术,但是GFF是否真正全贴合技术还有待商榷,它们间区别小编以后再说。
酷派大神F2 当然,那些所谓的黑瀑布屏和黑钻屏,也是指采用了相关贴合技术之后的显示效果,媲美黑瀑布和黑钻,其实就是形容它们的屏幕息屏状态下漆黑一片。 显示层
显示层专业术语 上文提到,Retina屏幕出现之后,手机屏幕厂商纷纷开始较真,加大在屏幕技术上研发,而在研发过程中,屏幕面板厂商三星、LG、夏普,以及近几年后起之秀JDI纷纷拿出了屏幕技术上创新点,另一方面,台湾友达光电和深圳天马也在近几年备受关注,逐步拉近和一线国际大厂的距离,例如vivo Xplay3S上的2K屏幕便是出自友达光电之手,而15年&新国货运动&的领军产品红米Note 2则采用了深圳天马屏。
红米Note 2 如果说上面提到的保护玻璃和触控层、贴合技术对屏幕的显示效果只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那么显示层的技术才是决定一块面板最本质的特性。在显示层方面,根据发光原理不同,主要分为LCD和OLED阵营。 LCD俗称液晶面板,技术相对OLED比较成熟。不过这几年,OLED技术无论在智能电视还是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上都大放异彩,让站在LCD阵营几家厂商倍感压力,当然,iPhone一天不宣布采用OLED屏幕,两大阵营的市场占比或许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在智能机市场,三星和LG均有生产OLED屏幕,而LG同时也和JDI、夏普、深圳天马、友达光电站在了LCD阵营,脚踏两只船,呵呵。不过,针对手机而言,LG在LCD阵营的造诣明显比其在OLED阵营要高,iPhone的那些Retina屏幕就是出自LG之手。
盛大GEAK Mars(鹰眼屏) 蓝色字部分那些技术名词其实都能够归类到这一层,小编不得不吐槽一下,只是把ppi提高了,就说Retina屏幕、Pixel Eyes屏幕、鹰眼屏,不得不让小编佩服宣传部门的文学功底,看上去很高大上的名词,往往都只是把某些技术指标提高了而已,并不是说Retina屏幕是超越了LCD和OLED的第三类材质屏幕。 排列方式
OLED和LCD屏幕排列方式 这是针对显示层衍生出来的技术名词,上面提到,手机屏幕主流的就只有LCD和OLED两种显示屏,而OLED分为RGB排列和Pentile排列,LCD则分为了IPS排列和TN排列。 这里小编简单介绍一下四种排列的代表,详细技术剖析将在以后的文章陆续送上。
RGB排列:Moto X(第一代)
Pentile排列:三星S6
IPS排列:iPhone 6s Plus
TN排列:索尼Xperia Z 液晶迁移方式等
液晶迁移方式等专业术语 最后就是液晶迁移方式,这是针对LCD阵营屏幕而言的,前几年单晶硅屏幕普遍存在在智能机市场,采用LTPS技术的厂商出了名的就只有苹果,从iPhone 4开始沿用至今。后来才被华为、联想等厂商纷纷用在了自家的旗舰机上。这也得益于技术的进步,JDI(索尼、日立、东芝合资公司)在LTPS技术上的突破,让更多的旗舰机用上了这项技术,同时,深圳天马微电子集团早在2011年已经投建国内第一条LTPS生产线(第5.5代),代表着中国高端显示行业将打破日韩垄断。LTPS(低碳多晶硅)相比单晶硅而言,在液晶分子的响应速度上更加灵敏,同时也更加省电。
iPhone 4开始就已经用上了LTPS技术 NM2+CGS和IGZO其实都是夏普的独家技术,早期搭载在nubia Z5S和nubia Z5S mini上,从技术上来说,普遍认为NM2+CGS和LTPS等级类似,而IGZO则是成本和显示效果的均衡妥协,但是三者都比单晶硅技术要先进。纵观夏普这两项显示技术,NM2+CGS还算被越来越多厂商采纳,但是采用IGZO技术的厂商却屈指可数,基本上都是前几年的机型,小编的印象中,搭载这项技术最新的一款手机也要追溯到魅蓝Note。主要还是因为这几年,伴随着LTPS和NM2+CGS的技术进步,成本降了下来,手机厂商当然首选等级更加高的技术搭载在旗舰机或者中高端机型上。IGZO目前主要在等大尺寸电子设备上有所作为,得益于成本和显示效果的平衡控制,IGZO还是能够在部分数码产品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用来取代LTPS技术,毕竟大尺寸屏幕面板用上LTPS技术,成本还是不容小觑的。
魅蓝Note 还有一些不属于上面小编提到的6种分类之中的技术,例如CABC,这是一种让手机背光源更加省电的技术,勉强也可以划分到显示层,当年的那些2K屏幕横行的年代,CABC技术帮这些2K分辨率旗舰机剩下了不少电。当然,CABC也并不是仅仅用在2K屏幕上,例如魅族MX2,利用CABC技术,可根据屏幕显示的内容调整亮度,可节省20%-50%的耗电量。
OPPO Find 7同样采用了CABC技术 总结:以前有很多消费者不明白,为什么一台手机屏幕能够既是LTPS,又是IPS,又是LCD。看完本文之后,各位读者应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吧?这三项技术能够并存的,正如2.5D弧度屏幕能够和康宁大猩猩四代保护玻璃并存。不严谨地说,上述6种分类中,从每一种分类中抽出一门技术加在一起,其实是不矛盾的,也就是说保护玻璃采用了2.5D弧度康宁大猩猩第四代保护屏,触控层采用了3D Touch技术,为In-Cell全贴合技术下的IPS LCD屏幕,液晶采用了LTPS迁移方式。 当然,深究下去还是有限制的,例如液晶迁移技术对于OLED阵营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OLED屏幕在贴合技术上一般只会采用On-Cell技术,其它全贴合技术很少用上,这和材质本身结构有关。当然,反过来则不是了,LCD阵营也有机型采用了On-Cell技术,例如酷派大观4 mini。还是那句话,分清楚了每一种屏幕技术分别作用在屏幕的哪一层结构,基本上就能够略懂销售员在卖场和手机厂商在发布会上说的那些名词,小编也会不定期更新技术类文章,让各位读者能够进一步把握每一种屏幕技术究竟是什么意思,彼此之间区别又是什么?还有它们的作用明显吗?是鸡肋还是实用技术?
[责任编辑:张楠 PT012]
责任编辑:张楠 PT01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826707
播放数:603275
播放数:237814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智能手机屏幕尺寸为何越来越大?
[摘要]智能手机机器屏幕越做越大,边框则越来越小。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两年的趋势,但似乎更有可能稳定在5至5.5英寸的区间,而不会回落到5英寸以下。
腾讯科技讯 6月14日消息,美国IT行业分析师亚历克斯•巴雷多(Alex Barredo)本周撰文,对智能手机屏幕尺寸的发展变化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很多有意义的数据。以下为文章全文:前言为了了解现代智能手机行业的趋势,我分析了7000多款智能手机、PDA和类似的电子产品。随后将研究目标缩小到4096款,这些都是在2007年1月第一代iPhone发布后推出的。这些数据只参考了手机本身,而不直接涉及销售数据或消费者偏好。屏幕越来越大众所周知,7年前的所谓“巨屏手机”如今看来已经“小得可怜”。整个社会都已经习惯了双手使用智能手机,而软件行业也已经适应了这一趋势。来看看屏幕的平均数据:智能手机的平均屏幕尺寸从3英寸扩大到4英寸花了5年时间,但从4英寸扩大到目前的5英寸只花了两年时间。多大算大?“大”的含义取决于人的主观偏好、手的大小、文化因素和时尚意识。但以4.5英寸为分割点对数据进行统计后,便可更好地理解这一趋势。如果深入研究最近两年的情况,会发现4.5英寸和更大屏幕的手机呈现突飞猛进的增长态势。采用4.5英寸或更大屏幕的智能手机两年前的占比只有10%,而现在的比例却高达80%。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制造商的技术得以提升,缩小了边框的尺寸。与此同时,对电池的需求也在增加,而整体的配置大战也逐步升级。不只是屏幕屏幕是定义智能手机整体尺寸的关键零件,但屏幕四周还有边框、按钮、摄像头、扬声器、麦克风,有的甚至还有物理键盘,这些都会增加整体尺寸。现在的智能手机整体趋势就是“大”,但现代智能手机在变大之前,首先经历了个逐步变小的阶段。手机厂商之前都在不遗余力地缩小智能手机的尺寸和重量,无论是功能手机还是智能手机都概莫能外。但软件领域却在年间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个崭新的计算和网络时代促使他们重新思考口袋里的电脑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边框越来越小我几个月前曾经发布过一张图表,展示了一个当时还鲜为人知的指标,列举了几款热门手机的屏幕占整个手机面积的百分比。边框越小,就越能在不增加设备整体尺寸的情况下扩大屏幕面积。然而在当今的技术条件下,尽可能地缩小边框尺寸也是为了增强易用性。可以通过数据了解到屏幕占据智能手机正面面积的百分比。关于厂商从这一点来看,三星似乎走在了趋势前列。最初的Galaxy Note配备了5.3英寸的屏幕,当时有很多人都认为它的屏幕过大,最多也只是小众手机。甚至由此催生了一种名为“平板手机”(phablet)的全新产品类别。第一代Galaxy Note发布时,新款非三星智能手机的平均屏幕尺寸只有3.8英寸。但不到3年时间,多数OEM厂商的非“平板手机”旗舰产品的尺寸已经达到5英寸或更大。三星领先三星究竟是先知先觉,还是运气使然,已经无从考证。但数据很明确:三星手机变大的速度超过了整体手机市场变大的速度。当三星开始推出Android智能手机时,他们的屏幕尺寸立刻扩大。2009年4月,他们推出了首款Android手机I7500,配备3.2英寸屏幕和巨大的边框。在Android之前,三星生产的手机都使用很小的屏幕。落后虽然并不能说屏幕越大就意味着手机越好或越坏,但苹果的确在这一趋势中落后于人。在平均屏幕尺寸为3.2英寸时,iPhone为3.5英寸。而当平均尺寸达到4.3英寸时,iPhone却只有4英寸。苹果的状态已经从领先变成了落后。我不想讨论传言,所以无法预测苹果今后的动向。但苹果的屏幕与手机面积的比率普遍较低,这主要是受到Home键和其他硬件的约束。正因如此,如果iPhone的屏幕尺寸扩大,单手握住的难度也将加大,这一点不及类似尺寸的三星和LG手机。结论智能手机机器屏幕越做越大,边框则越来越小。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两年的趋势,但似乎更有可能稳定在5至5.5英寸的区间,而不会回落到5英寸以下。(长歌)
[责任编辑:honestsun]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今天微博爆料人@肥威,曝光了小米Note 2以及小米MIX两款手机的屏幕及摄像头真身。他表示小米Note 2采用的是LG Display的OLED屏幕,小米MIX用的是夏普IPS屏,加长版FHD,前置摄像头为IMX268传感器。而小米MIX前后摄像头都由OV提供,后置OV1英寸,1600万像素,单位像素大小1μm,而前置则是定制版小型化500万像素传感器OV5675。
网易科技讯10月17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普通的电子屏幕厚且耗电量大,一直是制约手机发展的因素之一。近日瑞典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超薄柔性屏幕技术,简而言之具有四大特性:厚度只有一微米;柔性可卷曲;依靠反
目前康宁大猩猩屏幕是大多数手机的主流首选,因为其极大的提升了屏幕的耐用性,而且每一代升级都比上一代优化不少。然而大猩猩玻璃可能在未来并非唯一的选择,来自国外媒体的消息,由AKHAN半导体公司生产的Miraj NCD新型钻石涂层屏幕比大猩猩5代薄800倍,并且强度甚至超过蓝宝石。
当下金属机身已经成为厂商解决防摔的一个通用方法,金属的强度硬度自然要比塑料和玻璃好。许多手机厂商为做防摔,在手机金属机身设计上下足了功夫。比如iPhone 6s机身材质改用了7000系列铝合金,硬度上面会比iPhone 6的6000系列铝合金要硬得多。
最近,苏塞克斯大学的物理学家和牛津旗下先进科技公司M-Solv的研究团队成功利用纳米银线和石墨烯制造出韧性极强的屏幕材料,能够有效抵御生活中的跌落所带来的冲击力。这种材料很容易在科技产品上面使用,比如制造手机屏幕等等,一旦商用,那么手机碎屏维修和保险恐怕在无用武之地了。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有时候有些事又让人感慨,世界原来那么小。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一名游客在意大利旅行时,竟然意外发现了自己手机屏保的拍摄地点,十分巧合。据了解,该小伙陪同母亲
据外媒Mashable报道,近日半导体公司AKHAN生产了一种名为Miraj&NCD的钻石覆盖屏幕,这种屏幕比0.6mm的第五代康宁大猩猩更薄,而强度甚至比蓝宝石更强。
手机钻石涂层屏幕问世:强度超蓝宝石(图片来自cnbeta)
在手机早期用户在意屏幕尺寸是否够大,后来人们关注屏幕是否够清晰,而随着手机市场竞争也演变的越来越激烈,用户的眼睛对手机屏幕就更加挑剔了,作为核心部件的手机屏幕也成为了一大战场。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手机屏幕的大小之争便从未停止过。究竟多大才合适?想必这个问题也深深困扰着广大消费者。这也让笔者情不自禁的想到了往事,当年iPhone 4火遍大街小巷,而看到身边的同学用上这部3.5英寸的手机时,我的第一想法便是:原来手机屏幕还可以这么大(那年山寨机用多了)!
自从三星Note系列吹响大屏手机的号角的开始,大屏、巨屏手机越来越流行。手机屏幕尺寸似乎在肆无忌惮的增大,当年一代note放到现在可以称之为小屏了。现在的手机啊,一言不合就来个5.7寸、6寸,好像没有这个尺寸,都不好意思叫大屏旗舰。其实,大屏幕手机的流行,并不只是手机厂商在单方面的抉择,它同时也伴随着用户的选择。
根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研究机构开发出一种新型玻璃,它的硬度超过了钢铁,比普通不锈钢硬588倍。如此强悍的材料如果应用在手机上,岂不是再也不会摔碎屏幕了?根据介绍,这种材质的玻璃被称为SAM2X5-630,拥有晶体结构,是用精铁提炼而成的金属玻璃。
据印度媒体报道,对于苹果一反常态推出四英寸新手机,小米、联想、Micromax、三星等企业表示不会对市场产生巨大冲击,因为消费者已经表明他们钟情于大屏手机。
库克执掌苹果之后,效仿韩国三星电子,推出了大屏手机
据印度媒体报道,对于苹果一反常态推出四英寸新手机,小米、联想、Micromax、三星等企业表示不会对市场产生巨大冲击,因为消费者已经表明他们钟情于大屏手机。
库克执掌苹果之后,效仿韩国三星电子,推出了大屏手机
英国公司Kopin Corporation近日宣布推出世界上最小的智能眼镜显示屏,它采用Pupil 2毫米版本瞳孔显示模块制造,属于公司Vista技术组合产品的一部分,该技术可以用在Kopin超紧凑Cyberdisplay LCD显示屏和其它微型光学设备中。Pupil显示屏模组可以提供高分辨率、高亮度图像,还可以用作智能手机显示屏。通过使用Vista技术,智能眼镜的外观可以更接近普通眼镜。
自从三星打开了“更大屏幕”智能手机的大门之后,智能手机的屏幕便越来越大,甚至连苹果也推出了“Bigger than bigger”的“Plus”版本。
活动时间: 19:30:00
活动地址:海淀南路36号海润艾丽华酒店ARIVA三层伦敦厅
活动嘉宾:虚拟运营商产业联盟秘书长邹学勇 、 蜗牛移动陈艳、 国美张一凡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是生意,生意的好坏由账...[]
你卖到100亿或者没到100亿,和食客又有多少关系?100亿...[]
不必刻意腹诽传统媒体和硬广,不必把互联网思维当万能...[]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屏幕玻璃多少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