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和支付宝二维码可以把链接做成二维码卡片吗?有没有时间期限.不要到时候会失效?

APPLE PAY来了,微信和支付宝悬了么?听一个新三板老总的解读 - 今日头条()
APPLE PAY来了,微信和支付宝悬了么?听一个新三板老总的解读
点击解读新三板一键关注纵览新三板人物故事 公司新闻 价值观点2月18日凌晨5点,Apple Pay正式登陆中国!一时间朋友圈都被这个高科技刷爆了,“碰一下”瞬间成为尝鲜达人们最爱的动作。先让我们了解一下NFC是啥?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是一种短距高频的无线电技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联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在单一芯片上结合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的功能,能在短距离内与兼容设备进行识别和数据交换。简而言之,我们日常使用的公交卡、银行卡、饭卡、门禁卡等等物品,都在广泛应用此种技术。但是如果应用于手机,则需要使用特制的芯片。Apple Pay目前应用NFC技术的设备有iPhone 6/6 Plus、iPhone 6S/6S Plus、iPad Pro、iPad Air 2、iPad mini3及Apple Watch,并需要配备iOS9.2以上系统。以下为新三板公司中广瑞波(834240)董事长邵强华在安信证券电话会议上对这一热点事件的解读。相关内容已获得安信证券授权发布。NFC移动支付行业会逐渐火热NFC的产业链比较长,它实际上应该分三大块:终端、受理环境和应用。在2012年,运营商,包括小米,还有华为,包括三星,这些大的厂商和国内主流的运营厂商已经开始从事这个业务。终端主要是指在手机上面的NFC的天线,然后手机里面的安全芯片,或者是一种特殊的叫SWP-SIM卡,这一块然后来统一形成终端上面的能力。受理环境主要是指现在银联部署的POS机,包括像公交车上的读头或者是进地铁时的闸机。应用主要是指银行、门禁、公交,这一类的应用。这三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移动支付的完整的一个闭环。要完成这个工序,终端必须要具备这个能力,用户去触发这个终端的时候,需要有支持这个业务的POS机或者是其他的受理设备才能完成。那么这块这个产业链就不是一个,不像原来多个运营商或者是终端或者是银行,能够单独主导完成的一个业务,这是需要各个参与方一起配合的过程,包括硬件,包括软件,还有像我们这样的平台商,然后把它硬件、软件集成在一起去做这件事。这个业务在国内一直没有真正地展开,苹果作为最重要的参与方,他原来实际上没有明确定义会参与到NFC的产业链里面,直到2014年9月份苹果发布iPhone 6时正式宣布说,苹果会加入到这个NFC这个产业链里来,然后通过NFC这个模式来完成移动支付的这个业务。到这个时候,银行,包括国内的运营商和其他的终端厂商,看到了苹果加入了这个阵营,然后他们在这个领域里开始持续地发力,所以在2015年时移动支付概念兴起。到2015年底,苹果和银联正式宣布他们的业务合作达成,今年2月18日他们的业务正式上线,移动支付这个行业未来会慢慢热起来。APPLY PAY入华会抢占支付宝和微信的份额移动支付的影响从几方面来谈。一个是原来大多数人对移动支付的理解或者是关注,可能都集中在二维码或者是支付宝和微信这样的厂商上面,但是二维码的这种模式和NFC模式相比,有一些缺陷,如安全性、便捷性,包括应用的范围都会有差异。比如说在微信和支付宝在去使用业务的时候,它需要点亮屏幕,需要去打开客户端,需要有网络,才能实现这个业务。那么NFC的这个模式上面是不需要点亮屏幕,不需要有网络。然后,刷卡或者刷手机的时间,是以毫秒来计的,基本上在一秒之内是可以完成的,这个是它的便捷性。那么从安全性而言,从苹果宣传的,包括国家定的移动支付标准上看,它实际上里面包含密钥管理技术,不管终端还是运营商,都不会去掌握用户的银行卡或者其他的核心信息,它都是一种在安全通道上做数据传输,所以它的安全性比在开放网络环境下面的支付宝和微信会更好。第三点是关于应用的范围。就现在支付宝、微信而言,主要是以支付为主这种业务,但我们看到NFC这种模式,它除了可以承载银行卡,完成一个基础的支付。它同样可以承载着公交卡的功能,可以让用户在公交车或者地铁上通过手机来完成支付行为。NFC还可以把员工的门禁卡、考勤卡,也放到这个里面,来刷门禁,记考勤。还有一个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就是在2014年苹果发布iPhone 6的时候,同时发布的一个业务就是用苹果手机或者用苹果手表来去打开和操作奔驰汽车,同样用他的苹果手机和手表,还可以在苹果签约的酒店里面,来替代酒店的门禁卡。我们一直把NFC和移动支付放在一起定义,但是NFC是具有通信模式,底层非常核心的东西是安全芯片和SIM卡,来把用户的各种各样的,原来其他模式的物理标识,比如说银行卡、公交卡、门禁卡,或者是他的会员卡、门钥匙、车钥匙,放到安全芯片或者SIM卡里面,然后调用NFC天线,来完成用户在生活当中的各种行为,把它移动化、无线化。用最具可携带性的手机来替代需要带的银行卡、钥匙等各种各样的设备,统一由一个手机来完成这个功能。所以我们定义,NFC最重要的是它形成了一个标识管理,或者叫多社会属性的一个用户的ID标识管理。它可以做支付,也可以去做跟身份认证相关的各种各样的业务,而且通过安全芯片以硬件的形式来承载的。这样的话,它的严肃性、便捷性,还有它的应用范围,会比刚才提到的支付宝和微信承载的扫码的这种模式有更多的优点。原来NFC产业链非常长,用户对NFC这个业务认知感不强,消费习惯没有培养成,而苹果支付和银联的合作在中国的落地,以苹果一贯良好的产品体验和他非常高的品牌号召力会帮助用户形成用手机去做支付,用手机去坐公交,用手机去完成生活当中原来需要用别的ID标识完成工作的习惯。我们原来定义说,扫码派基本上已经在移动支付的领域占据了非常大的市场份额,但因为苹果(APPLE PAY)进入中国的事件,大家的使用习惯和使用倾向性,会由一部分从原来支付宝和微信的使用模式,转移到NFC的使用模式,因为它的安全便捷性和应用的展开,会比扫码会更强,这个是苹果(APPLE PAY)进入中国对NFC领域最大的一个影响。NFC的普及将催生新的商业模式2015年,苹果在中国整个市场占有率大概11-12%,在一线城市或者是大城市市场占有率更高一点,其他超过70%以上用户实际上是安卓体系的。这个时候苹果(APPLE PAY)进入了中国,因为苹果用户带有的消费习惯的转移,他们习惯用苹果手机完成各种各样的行为,同样会带动刚才谈到的70%,甚至更高份额的安卓手机用户进入到这个领域。我们可以预见到,对移动终端,刚才里面提到的安全芯片、SIM卡,然后还有NFC天线硬件的厂商,包括制造生产POS机都会带来机会。现在招商银行已经开始对它的ATM做改造,对ATM加无线的读头,可以让手机在无卡状态下通过碰一下ATM,完成银行卡取现或者转帐的一系列的操作行为。所以,在苹果进入中国以后,随着用户对NFC业务认知的加深,包括带动其他的安卓用户也进入到使用NFC业务领域里面,我们相信会对硬件厂商对终端的适配、受理端的完善,有比较大的促进。这个领域里面会有很多公司参与到产业链的升级和扩张当中。随着用户增加了对NFC业务的认知和使用习惯的养成,包括中广瑞波和其他相关公司去做平台型的服务型的公司,需要去帮助终端厂商,包括苹果、华为、小米,也包括运营商联通、电信,同样也帮助这些应用服务商,像公交,还有银联、银行,还有酒店或者其他涉及到我刚才提到的应用范围之内的应用方。然后,通过刚才提到的TSM平台,就是可信服务管理平台,把这些应用放到安全芯片或者SIM卡上面,来完成这样的服务。这种服务形式或者这种技术手段,创造了移动用户新的生活方式。原来在各种各样的场景下,他需要拿出银行卡、公交卡、门钥匙,去完成他生活当中各种行为。以后,他只要随身携带一个手机,用手机去完成刚才提到的所有的这些服务形态。举个例子,一个用户每天早晨坐北京的地铁,拿手机到公司去刷门禁,中午吃饭的时候刷手机(支付),下午去家乐福买菜用手机买单,晚上去开着奔驰车去酒吧喝酒也用手机支付,回家的时候拿手机去开门,这一系列的行为,是管理着这个用户非常多的社会属性的一个ID。因为去管理这些应用的加载、删除,包括应用使用过程中涉及到的充值、交易、用户属性内的一些变化,会衍生出很多平台型的服务公司,在这个领域里头,因为新的消费习惯,新的消费模式的用户行为模式的变化,同样会有新的商业模式出现,平台型的公司也会在这里面有非常大的发展。问答实录1NFC模式短期难超过支付宝和微信投资者:NFC模式起来之后,您认为这个产业链上的那个主要环节会迎来爆发性增长?现成的移动支付产业是否会出现重构?中广瑞波董事长邵强华主要获得机会的产业是硬件厂商,安全芯片、SIM卡、平台公司(中广瑞波)、NFC天线、相应的POS等机具生产厂商等。15年的时候三大运营商都表示过会在NFC这方面的硬件改造上进行投入,因此第一步实现爆发的环节应该是硬件部分。未来NFC模式进入中国扎根后,移动支付的竞争格局有望改变,银行将通过NFC模式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当然短期来看,NFC模式很难说就能超越支付宝和微信,应该会存在两者并存很长一段时间的一个局面,因此目前的移动支付产业的结构不会有太大或者剧烈的改变,也不存在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方式会因此被淘汰的局面。2英国ApplePay转化率超30%投资者: 欧洲、美国等地APPLE PAY的使用情况是如何的?是否有对用户支付方式造成明显的变化?中广瑞波董事长邵强华APPLE PAY在美国刚上线的前24小时内用户数就达到百万级了,苹果公布的数据看已经覆盖了全美大概80%的地域,包含大的银行、超商、连锁店,这些基本上都部署完毕了。但是未给出正在使用APPLE PAY的用户数。但是根据第三方数据,用了APPLE PAY的用户里,有70%的是在常年使用的,用户粘性很高。当然美国方面目前只有移动支付这一功能,我们更关注的是在英国的数据。在英国,苹果用户向Apple Pay的转化率非常高,超过30%,而且在移动支付以外,在英国已经开通了公交刷卡功能,因此用户体验提升更明显。在国内,苹果的用户认知度本身很强,且尤其有银联和银行体系的支持宣传配合,可以很快帮助APPLE PAY和NFC产业链迎来快速的增长。3Apple Pay不需要申请牌照投资者:苹果支付是否需要一个三方支付的牌照?中广瑞波董事长邵强华按我的理解来说,首先苹果这边是和银联合作,银联本身就是一个支付平台,然后银联使用自己的加密系统来通过苹果这个设备终端完成支付交易处理,整个过程里面苹果是无法获取任何交易信息的,这一点和第三方支付平台不同,因此我认为不需要申请牌照。另外在北美,消费者要对消费进行对账都只能去银行对,而不是找苹果公司。苹果作为参与方,利润则来源于一段时间内(一个月或一季度)的总交易额千分之一点五的佣金。总而言之,苹果是不参与交易处理也不掌握交易数据的,因此我的理解是不需要牌照,用户的信息也是安全的。另外我再说说安卓体系的手机,由于品牌众多,力量分散,他们不太可能像苹果这样每个厂家独立去做NFC系统,会更倾向于使自己具备这个功能来确保手机的销售和更新换代。他们的模式可能是通过运营商来主导的分发平台来进行配置这些NFC硬件和功能,而这些应用就是通过我们的平台来放置到芯片里面。4成败在于理解冗长的产业链投资者:假设说NFC在中国推广得不好,你觉得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中广瑞波董事长邵强华推广不好,最大的问题是因为NFC的产业链很长,大家对NFC的这个产业链长的理解不够,各方在争夺用户。在合作的时候,大家都不能够全情地投入,始终会有一些利益上或者商业模式上或者是营销手段上的一些冲突,这个应该是影响这件事情发展得好的最大的一个矛盾。为什么支付宝和微信能做好?因为一家能搞定,不需要和其他参与方去合作。所以,如果做不好的话,还是应该各方利益上冲突的问题,他们不能够组合,然后把这件事情做好。实际上我们看到,银联的POS改造已经有700万台,终端厂商,现在NFC稍微便宜一点,但加上芯片、加上天线这块,终端厂商在这一块每台手机花的成本大概也在2-5个美金之间。然后,运营商每张SIM卡大概是15-20块,他们现在订购的数量,每家运营商都没有低于1000万张,电信应该是过5000万了,更高,他们的投入都是以亿为单位来计算的。所以,投入实际上是很多,但是他们没有组合起来。实际上在北京、上海、深圳,包括广州,全国已经有上百个城市已经可以拿手机刷公交,而银行接进来的已经过两百家了,用户的使用环境的储备,实际上已经够了。现在这么好的一个环境,为什么用户还没有人用?实际上大家很多人不知道,大家谈移动支付都在谈支付宝、微信,随着苹果进来以后,我相信可能在这个领域里头会有一些变化。但那么这个变化是不是能导致(NFC)特别快速的,特别大的爆发?需要观察一下,但是一定会有一个变化。因为各方投入的资源,包括资金,意味着他对业务非常认真、非常有决心地去做这件事。银联跟运营商合作实际上从2013年就已经开始在进行了,北上广深的公交,包括上百个城市公交现在已经全部接入完成了。用户因为苹果的影响力,然后对NFC这个业务的认知会增强,从而去使用这个业务,包括安卓体系的海量的用户去做这件事。而且,现在包括像交通部,还有政府去做的,比如说市民卡或者原来通过医保、养老、社保这些东西放到手机里,现在我们跟各地地方政府和运营商做业务接入。我们看到2016年会有更多产品形态,在NFC这个领域里面去做。借苹果进中国的这个势头,然后把刚才提到的智慧城市,旅游卡等各种各样的业务加载进来,形成用户群,拿手机几乎可以干所有的事,用户就比较容易接受这个事。如果各方不能把他们的力量在一个方向使,各干各的,没有统一的宣传,用户很难知道这个业务。5兼容性测试将形成新的产业投资者:我个人认为NFC硬件现在国内有很多厂商在做,这块技术壁垒也不是很高。所以我想问一下,未来NFC进来以后,这块竞争模式怎么样?中广瑞波董事长邵强华首先NFC硬件、天线这块国内有很多厂商在做,壁垒并不是很高。其次,安全芯片这个问题上,按我的理解,国内现在能真正量产的并没有多少,也有厂商正在研发上发力。安全芯片主要是以国外厂商生产为主,2016年NPK的芯片会出来,我知道他们一直在做这个研发工作, 但是我没有听说国内的厂商现在已经有量产的消息。SIM卡可能就更明确一点,都是一些传统的卡商在做,他们也在给运营商供应SWP-SIM卡,这个竞争局面并没有改变。SWP-SIM卡比普通SIM卡价格要高,所以他们的利润我相信也会增加。所以,SIM卡这一块竞争环境不会变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技术壁垒确实不是很高。还是那个概念,原来的竞争环境不变,大家可能因为整个产业的发展而获得一块很重要的新业务,就是兼容性测试。这个测试就是把SIM卡、芯片和天线、公交的刷卡机、地铁的闸机、银行的POS机,做兼容性测试,这里可能会出现新的业务领域和收入源,因为兼容性测试工作量非常大,而且随着应用的展开、各种各样的终端机型和应用的复杂程度的增加,这种兼容性测试应该可以形成的一个新的行业或者新的产业。6用户端支付成本不变投资者:从运营这个角度看,支付成本是如何的,跟微信支付宝相比如何?中广瑞波董事长邵强华如果不考虑三方账户的话,在用户端的支付成本是没有任何变化的,没有额外费用,在美国,苹果的千分之一点五的佣金是向银行收取的,而非用户。同样的,安卓端完成了NFC的支付普及之后,运营商也会向银行端收取费用,但是据我们的理解,这个费用和苹果按交易额收取的千分之一点五佣金不一样,他们会以发卡费的形式收取,商业利益点与苹果也不一致。关于中广瑞波(834240)北京中广瑞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为移动通信运营商、城市综合服务商、金融机构提供智能卡增值服务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公司。公司形成了以可信服务管理平台(TSM系统平台)、智能卡动态管理平台(OTA系统平台)为核心的运营体系,为合作伙伴提供系统集成、运维支撑及运营合作等服务,产品及服务覆盖国内众多手机用户。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解读新三板"所有历史文章
全景网旗下专注于新三板领域的媒体平台,提供原创深度报道
(C) 2016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热热闹闹的微信支付宝虚拟信用卡,因为这些被紧急叫停了
央行紧急叫停虚拟信用卡和二维码支付服务是真的吗?是因为报道中所述的安全性原因而叫停的吗?
Rochelle Wang
舆论果然一边倒批评银行啊,我也来说几句吧。
1、人行有没有权限管这个业务?
不管是支付宝还是财付通拿的牌造到目前为止是支付业务许可证,央妈自己的生的儿子,他不管,然后银监会管啊?银监会倒是想管,目前手还伸不到非金融机构吧。
2、叫停又不是禁止,要求提交材料报备罢了
根据《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收单机构开展创新业务要报备啊;报备你不干,你用户多你水军多,您真厉害!况且,年前央行刚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银行卡业务管理的通知》,要求未落实银行卡业务管理制度的支付机构要整改。你连改都没改,又变本加厉啦!(后面谈可能要改什么)
3、再说说「线下二维码支付」怎么看
(1)在线下实体商户面对面场景开展手机远程支付
在线下面对面场景收单机构具备采集卡片信息和验证要素的,应该尽可能的去采集。这在外卡、内卡所有的银行卡管理中都是一样的,所以你在境外,可以看到面对面场景做手机近场支付的,但是做手机远程支付的很少,很少,包括 AE 推的社区支付,虽然取货的时候有商户人员的参与,但是整个远程支付的环节都是持卡人自助完成的。
因为在银行卡业务责任划分里面,自助支付的交易和面对面的交易在责任划分是完全不同的。监管应该去引导那些更能够保护持卡人权益的支付方式。
在法律环境和信用体制成熟的社会里面,支付机构也不会在收银员面对面的场景下去开展手机远程支付服务,需要承担的业务风险太高了。
(2)有人说「风险高,我他妈有的是钱,我天天烧钱,我愿意担,你滚一边去」
但是风险可不只是业务风险一种噢,举一个信息安全的例子
我就在想问一句,你们每天在支付机构留存那么多信息,你们不怕吗?
你不怕,监管要帮你害怕呀。之前,某大佬支付公司不是传出了员工贩卖客户信息的丑闻吗,就在这种内控下,你们还那么信仰和迷信某宝吗&&
之前还有这么一件不大不小事,某大佬支付公司,发生的风险欺诈事件,原因是持卡人卡片信息泄漏,调查后的泄漏源,你懂的,就是上面一家。
唉,常常网购和海淘的同学都知道,Visa 卡、万事达卡、美运卡、银联卡互联网支付业务都有一个模式叫做 CNP,只要有效期加卡号就可以完成支付的,所以你知道,你的卡片有多安全啦!
就一句,你有钱。你烧钱,但是你都担得起整个行业的支付风险吗?
(3)到底要不要推广二维码支付
我觉得这个还是有争议的,二维码,在病毒、恶意软件和钓鱼网站传播方面真是表现突出啊。
我就问一句,你敢教你妈、你爸、你爷爷用二维码支付吗?你敢吗?
我一般就一句,没事别乱拍。
推广可以推广,有管理有范围的推广,用于触发支付行为的二维码还有区别与其他码的管理方式,最好能有行业认可的认证或其他标准。
支付,那可以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老百姓可不仅仅是年轻人啊!
我花了多长时间才教会我妈妈在 ATM 上转账啊,我倒现在也不敢教她在网上支付绑定借记卡啊。
说到这,抱怨一下中国的账户体系,储蓄账户和支付账户不分离啊,银行卡账户尼玛就是银行账户,这都是什么啊!
赌一把,线下手机远程支付还是要做的,但是要有真正的创新,现在这种,太弱啦。都是别人啃着不好吃的骨头啊,是,你采集了很多信息做大数据,关键是,和既有的收单的商户全流程增值服务没啥区别啊,还不如商业银行呢,收单 + 库存 + 物流 + 融资 + 投资 +,无非就是你信息多一点,你有淘宝的交易,你有社交行为信息,不过我真的真的不愿意让你把我全部的信息都关联啊,我很怕啊!可是你垄断啊,我怎么办呢&&555
知乎上面混互联网的多,但说到金融,互联网的同志们你们还嫩的很~
1、二维码支付确实有安全问题,主要是因为他的隐蔽性,你必须扫了之后才知道这到底是个啥请求。摸出手机扫个二维码,几十上百块没了,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用二维码骗钱的事情,监管部门内部有通报。
2、虚拟信用卡,那不就是个人贷款咩?那不就是货币创造咩?央行怎么可能不管?
有人说是银监会监管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没错,但非银行机构的信用卡业务(或者是)又是谁管呢?作为金融秩序的最终守夜人,央行不出手,你觉得可能么?
====== 补充 ======
1、问题是,二维码提供了一条更隐蔽的支付路径,以及
由于支付经过了支付中介(微信、支付宝)的中转,使得后续处理(报案、破案、追款&&)更为复杂和艰难。
老大爷接到电话到银行柜台办转款,80% 的可能会被银行柜员劝阻再核实(我对邮箱里动不动一堆表彰 XX 支行柜员防范诈骗的表扬信已经无力吐糟了,这年头真是 XX 太多骗子不够用啊)
二维码支付呢?
你说你聪明,你经验丰富姿势风骚不需要防护,呐~
监管部门从来不关心个体,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它也在效率和安全中寻求平衡。
不要因为一小撮人的自由而妨碍了更多的,沉默大多数的人的权益,OK?
2、人行暂停主要还是出于支付安全和信用体系的考虑。(请看着我的眼睛,我是很真诚的。)
信用卡的办理是个很严肃的事情,有着很严肃的流程。开信用卡风险控制的核心在于身份识别和认证,标准的身份认证流程是本人手持身份证至柜台确认身份。
淘宝的实名验证方式是什么?你们懂的,不就是张照片咩?来人呐,给他 PS 个......
BTW:千万别在路边摊上办信用卡,也千万别在超市的理财摊子上买理财产品,否则你就等着被人呵呵呵吧
又 BTW:至于套现和洗钱的问题,就不在这里提了,嘿嘿。支付宝为何不能绑定银行卡?上面提示此业务暂时不可用!我在微信支付绑定了银行卡,信息预留号码都没问题_百度知道
支付宝为何不能绑定银行卡?上面提示此业务暂时不可用!我在微信支付绑定了银行卡,信息预留号码都没问题
就是支付宝不能?上面提示此业务暂时不可用支付宝为何不能绑定银行卡!我在微信支付绑定了银行卡,信息预留号码都没问题
提问者采纳
开通手机银行没?
开通了电话银行,也就是用手机可以打电话查询余额或者转账等
必须开通手机银行吧!
晕,我绑定了好几张了,没有一个开通的,
晕,我绑定了好几张了,没有一个开通的,
你注册支付宝帐号没?再点进入绑定银行卡试一下
唉,我有三个支付宝账户呢,都在正常使用!以前也都绑定过银行卡,我说的意思是,银行卡正常使用,只要预留号码对了,什么网银手机银行的都不需要开通,我已经绑定了几张银行卡了,这张银行卡是我今天下午修改的手机预留号码,可以绑定微信支付,但是支付宝不能绑定
有没什么提示号码不一致?
号码没问题
预留号码必须和开卡时的手机号一样才能开通
晕,手机预留号码是可以随便修改的,只要这个预留号码对了,收到验证信息就可以绑定!算了,问客服去
预留号是可以随便改,但必须和开通银行卡时的电话号码一致,才能使用支付宝
嗯!辛苦辛苦
没事,看你如此回答,虽然问题没解决,但是可以认识一下吗?方便加q吗
下载支付宝钱包,试一下添加我的银行卡看行不行?
对的,我说的就是添加银行卡,添加也就是绑定,说的就是这个绑定不了
1、要本人的卡才能绑定,银行卡姓名与支付宝实名认证的姓名要一致;2、仅支持12-18位银行卡,开卡时间太久的卡不支持。评论 | 1 0
刚刚我已经绑定成功了!你辛苦了!虽然没帮上我,算了,答案采纳了吧!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支付宝的相关知识
其他4条回答
应该如何解决
没办法,换张银行卡试试
我绑定了三张银行卡了,现在绑定这个是想把里面的余额转账到别的卡里!可是不能绑定支付宝!
会不会卡多了,没道理啊,改天试试
你可以换个时间绑定 支付宝系统升级的时候不能绑定
我下午和晚上试过三次了,都不行,以前绑定过几张都没问题
你联系支付宝客服 帮你查看是怎么回事
首先卡得开通手机银行。支付宝才可以。
谁说的?我原来绑定的银行卡什么都没开通,手机预留号码对了就行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请问Android能不能开发一个可以生成微信支付或支付宝二维码的app?
[问题点数:20分,结帖人z]
请问Android能不能开发一个可以生成微信支付或支付宝二维码的app?
[问题点数:20分,结帖人z]
不显示删除回复
显示所有回复
显示星级回复
显示得分回复
只显示楼主
匿名用户不能发表回复!|
每天回帖即可获得10分可用分!小技巧:
你还可以输入10000个字符
(Ctrl+Enter)
请遵守CSDN,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CSDN(www.csdn.net)”。如是商业用途请联系原作者。支付宝和微信的二维码『刷卡』支付服务够不够安全,有何隐患?
【高雪鸦的回答(14票)】:
谢邀,俨然已经是支付行业活跃回答者了么=。=
昨天开始正式推线下二维码支付,用的是微pos的方式打擦边球,二维码支付分正扫和反扫两种模式,微信支付、都在推广,每一个商户可以选择安装正扫和反扫中其中一种设备,或两种都安装,微信支付目前的重点则主要放在反扫模式布局上;二者的主要方式都是向第三方代理开放接口的方式,布局线下商户。因为财付通在第三方支付的相对弱势,微信基于绑定银行卡的支付比较不容易被各大银行盯上,能做到怎么样,会不会被叫停,还是要拭目以待啊。
二维码支付在国内似乎十分新鲜,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二维码支付技术就已经形成,韩国与日本是使用二维码支付比较早的国家,在日韩二维码支付已经普及了95%以上。4年前我们在做二维码支付规划的时候就是以乐购在韩国地铁做的二维码超市为愿景,人们可以在地铁站通过扫二维码支付买好当天要吃的菜,下班后菜送到家,方便快捷。现在我们在本省的所有营业厅布放了上千个定额二维码用于小额支付,月交易额也有几十万。
从安全性说,二维码支付和在线支付一样,都是基于账户体系搭建的,手机扫二维码的动作就相当于在电脑上输入商品地址,所有在线上支付能遇到的安全问题,用二维码同样能遇到,包括但不限于虚假链接、恶意地址、木马链接等等,同时,由于许多二维码扫码工具并没有有恶意网址识别与拦截的能力,这给了手机病毒极大的传播空间。而且,二维码技术的便利性简直太高,原来在电脑上钓鱼还至少要做个web链接,还得不被杀毒软件屏蔽,现在开个玩笑的说,花几千块做几百张假的二维码像贴老军医一样的贴,还真不知道能骗到多少人。
日,央行下发紧急文件《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暂停支付宝、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同时叫停的还有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并要求支付宝、财付通将有关产品详细介绍、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等情况上报。同时,二维码支付硬件厂家也从三方面提出了安全解决方案。第一,从硬件方面,微pos的硬件有自我保护的能力,若是被强拆,微pos内的芯片会自行烧毁,防止有人试图篡改pos机系统;第二,微pos的系统是基于Android进行了必要的删减和封装形成,不存在多余的功能,这也保证了系统不被恶意软件侵染;第三,微pos机在处理数据时都会进行信息加密,保证交易数据不外泄。
另外,银联也在做二维码支付的相关工作,但是中国银联技术专家徐静雯博士表示“因为发现确实有技术条件无法消除的隐患,所以没有进行商业应用。当研究出技术成熟、业务可行、且安全可控的解决方案,并获得监管部门级合作机构认可后,银联才会推出相关产品和服务。”至于具体是什么安全隐患,至少我们现在已经在做的二维码还没发现,或许银联站得更高,眼光更长远。
=====================谢提醒补充一下============================
中午本想到天虹实测,发现微信pos还未到位(老区含泪,北上广深估计有了),从软件的使用流程上,确实只需要在首次生成二维码时验证支付密码,如果被扫码时再验证一次就完美了,如不验证,那么请设置手机密码锁屏预防万一,如手机丢失且没锁屏密码的,建议立刻使用其他手机登录自己的微信并及时对原手机号报停/重新开卡,避免损失。
软件的支付安全里提到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保并提供全额24小时理赔,但安全tips里写的全是主动扫码的东西,被动扫码的还未提及。
【张博的回答(3票)】:
大概在评估信息安全风险的时候,有几个要素:资产、威胁、脆弱性。
在大家都在费劲脑细胞思考后两个因素的时候,偶尔看看第一个要素(钱包里的钱)可能就会安心睡觉了。
没钱是最安全的。
【刘攀的回答(3票)】:
个人理解:二维码几乎约等于银行卡,所谓二维码安全问题,其实是因为支付机构动了银行的奶酪。二维码支付技术安全很容易解决。
【知乎用户的回答(1票)】:
安全不安全老百姓和腾讯说了不算,第三方支付公司某种支付方式是否安全要央行支付结算司等机构判断。
今年3月份爆发的二维码风波,腾讯阿里的主动式扫码方案被叫停,一个主要原因是二维码不是用户自己生成的,用户主动扫外来的二维码有被植入木马的风险。
今年8月以后,银联、邮储、阿里、腾讯等展示的二维码扫码方案,都是被动式扫码。二维码的生成是用户的设备自己生成的,被植入木马的风险相对较低,就算出岔子,责任也好大部分推到用户身上,目前监管部门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然二维码等都是支付解决方案,真正容易出岔子的是绑定微信支付时候的账户实名验证(使用他人手机号、身份证、卡号绑卡)以及交易数据传输被截取,或者刷卡规则的漏洞被钻(比如年初波及支付全行业的预授权套现风波),客户与商户合谋,使用虚假交易信用卡套现,这些个顽疾,腾讯一家是解决不了的。
【知乎用户的回答(1票)】:
关于支付宝/微信刷卡支付(以下简称刷卡支付)的安全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以下。
刷卡支付没有安全与不安全之分,只有安全程度之分,或者换句话说,只有风险的高低之分。任何支付都不是100%安全的,可以说任何支付方式都是有风险的,只有风险的高低之分,我们所说的安全其实是希望风险比较低的一种支付方式,或者是要做到不安全需要很高的成本才可以破解的支付方式。所以我们首先要在安全的定义上达成一致。
与之前被叫停的二维码支付比较之前的二维码支付对于用户来说,是一种主动的支付,用户通过商家(或个人)提供二维码扫描以完成支付,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二维码的生成用户是没有能力干预或者辨别的,这样机制对于一些别有居心的人就可以方便的植入木马,那么这种支付方式确实存在了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别有用心的人生成植入木马的二维码几乎没有成本。
对比现在的刷卡支付的方式,可以理解为一种被动的支付方式,二维码(或条码)是有用户自己生成,由商家扫描用户的二维码(或条码)以完成支付。这样的一个改动,使整个支付的可控性提高了很多。
二维码(或条码)由用户自己生成,每个一段时间刷新,这在源头上控制了二维码(或条码)的生成,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商家(或个人)需要有扫码的设备才可以完成扫码,而这些设备是由支付宝/微信提供的,这个环节也增加了安全性;
即使用户的手机被挂马或者扫码的设备出了问题,这是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才能实现的,从成本上来说,安全性也更加的高。与其他的线下支付的方式比较目前主流的线下支付方式:现金或者线下刷卡。现金这个不用说了,目前还是应用最广泛的支付方式,这种方式最大得隐患是假币和丢失/被盗/抢劫,咱们就不展开说了。
线下刷卡(线下刷信用卡或借记卡,区别于我们说的刷卡支付),目前也是一种便捷的线下支付方式,风险在于盗刷。
刷卡支付的过程:
消费者通过自己的手机App(支付宝/微信)生成付款的二维码/条形码,商家通过扫码设备扫描消费者生成的二维码/条形码,然后生成一个“安全的”交易链接,通过这个链接,消费者完成支付。
在整个的交易环节,涉及到了第三方支付、消费者、商家、银行,涉及到了终端设备、网络、服务器的数据交互。那么对于线下的现金或线下刷卡来说,多了交易者(第三方支付)、多了终端设备(手机及App、扫码设备),从安全性上来说,每多一个交易环节的参与者,每多一个设备,风险性肯定是增大的。
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刷卡支付比现金或者线下刷卡的风险更高一些。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刷卡支付是不安全的,只是相对来说,风险更高一些,但并没有高到不能使用这种支付方式的地步。
与其他的在线支付方式比较目前主流在的在线支付方式:网上银行、快捷支付、基于第三方的账户支付。
这三种方式的特点:
所以交易的链接都是由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提供的,可控性高。(假链接或者木马咱们就不讨论了)会有辅助的安全措施,如:短信验证、U盾、数字证书等,提高了安全性。明确的服务提供者,如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在交易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你都可以方便的找到投诉渠道进行申诉。基于以上三点,刷卡支付也具备以上的三个特征,但是交易环节的终端设备不同,交易设备也更多,如果抛开更多的终端设备来说,个人意见是,刷卡支付与其他的在线支付方式从安全角度来说是一致的,风险也是一样的。
综上,我们现在应该可以确定的是,这种刷卡支付的方式与其他的在线支付方式并无本质的不同,或者可以称为一种微创新,在安全性上也基本是一致的。如果你能接受在线支付的方式,不妨也接受这种刷卡支付的方式。
【知乎用户的回答(1票)】:
微信付款简直及其不安全,经过简单的培训,一个小学生都可以掌握的盗窃技术!!
以下就是鄙人的受害经历
———————————————————————————————————————————
前几天忽然发现工行信息提示,您消费xx元,时间xx。
顿时蒙头转向,经过多方查证,最终捕获犯罪嫌疑人俩名。
嫌疑人目前已基本交代整个作案过程,哥已派出一个专门工作组负责该案的审讯和取证工作。
嫌疑人李某
13日晚,犯罪嫌疑人李某伙同王某,以吃冰激凌为由,蒙骗其善良的表舅。
据了解,13日13时50分左右嫌疑人李某用
【搂脖法:卖萌技巧的一种】和
【观察法:站在别人的身后看着他输入密码。成功率73% 】成功偷窥到其表舅微信支付密码,成功获取6位密码后王某以打游戏为由骗得表舅手机,成功团购了俩份游乐园套票。其心计之深沉,犯罪手法之高明,情节之恶劣,套票之昂贵
【关键点】,当事人表示 没什么可说的了。
另据了解,嫌疑人年龄最小的9岁,最大的仅11岁。
昨日,表舅在现场看到犯罪嫌疑人正在遭受暴打。
夏小知工作社记者为您报道!
———————————————————————————————————————————
【王泽江的回答(0票)】:
作为小额支付,无所谓了,基本不会有问题。
【麻绳菜的回答(0票)】:
相对的安全是可以保障的。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主要取决于犯罪成本和收益。
所以控制卡内金额是必须做好的。
【DilysYang的回答(0票)】:
每种支付方式都是存在风险的,就像固定pos不是也有伪卡的风险吗?微信扫码支付不直接获取持卡人信息和卡号,避免了较基本的伪卡风险。其次,扫码支付消费者是被动等待刷卡,并进行支付密码、短信双重验证的。所以安全有一定的保障。
【阿哲的回答(0票)】:
谢邀。扫码支付国外用了很多年了,大问题是没有的。安全问题多是环境被入侵、密码被破、应用程序自身漏洞等等,其实都是常见的安全问题。一般来说,最好不要root,不要从来历不明的地方下载应用(前几天小米都被爆其应用商店上一些软件体积和官方不一样),还有,尽量不要丢手机…
【刘伟伟的回答(0票)】:
安全来自于风险防范,目前主流的攻击方法:“盗号攻击”“钓鱼”“挂马”“重放攻击”“中间人攻击”“网页劫持”“更改时间戳”。
对于盗号攻击,安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运营商卡片的管理,包括补办,挂失等,也就是以后手机丢了,第一件事就要挂失你的手机卡,然后登录微信;
钓鱼、挂马和中间人,本身通过应用来实现很难实现,但是如果微信应用被替换和重新包装,然后发送当前手机的支付信息(二维码)至黑客,进行小额支付,实现比较困难,但是也并非不可以做到,所以一定要从正规的市场下载应用,并且打开Android手机的防护,iOS就尽量不要越狱。
重放攻击,因为一次一密,一密一分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重放攻击的时间窗,并增加了攻击难度。
另外一个方面的安全性,就是收单商家的认证,都是小额支付+保证金的模式,并且收单之后钱并没有立刻逃离腾讯的支付体系,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种攻击带来的收益。
因此,目前来看,这种支付模式还是比较安全的,持续关注。
【张斌的回答(0票)】:
二维码相当于网络上的网址,能乱点吗
【吕威明的回答(0票)】:
利益确实有触动,但是楼上分析也很有道理,手机客户端的不安全性问题很大,大量的安卓用户都是root过的,苹果用户越狱了,这些都存在被种木马的问题,还有安卓市场的假冒客户端问题,都是安全风险。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就安全问题而言,二维码支付没什么大的问题,楼上说得很全面了。某主流支付机构风控总监到我司聊的时候提过,他们家资损率在20万分之一,国内平均水平也在5万分之一左右,这种资损率全额赔付无任何压力,比起收单行、银联等等各种金融机构雁过拔毛的手续费,各位在支付机构呆过的应该都清楚哪边才是大头。所以央妈上半年叫停二维码支付,我是不赞同,有点管过界了,安全不安全市场自有定论,企业也不是傻子,尘埃落定再考虑监管问题不迟。
个人比较看好apple的apple pay,这个肯定会是将来的主流支付方式,但国内是否能引入,不好太乐观。腾讯是一家软件企业,线下支付这件事,引入一些硬件因素更符合人的认知。
【大亢的回答(0票)】:
二维码,主要是网络环境不干净,使得二维码不能够在高效率、低成本的同时兼顾好安全,或者说通过二维码在网络上裸跑随时都有被劫持的可能。当然限制在小额上还可以的,损失发生也不会太大。
ps:个人暂时不会用扫码,就像线上我也主要是用银行网银一样,其他支付公司的支付方式很少用。体验各家流程还是会的。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只听说过存银行的钱没了。
【张大民的回答(0票)】:
谢邀!上海的便利店试用过几次,支付宝钱包出示付款二维码,商家一扫钱就刷走,连个验证码都没有。锁屏密码又是一阵哆嗦,丢手机很恐慌。但是就算有验证码还是本手机也没意义,一时间似乎无更优解。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先简单回答一下:二维码支付总体而言是足够安全的,可以相信支付宝、微信、银联等不仅专业,而且会非常认真的对待支付里的任何问题——只是有时候会过于谨慎,以至于在用户体验和风险之间进行平衡时,可能会以损失用户体验为代价来确保足够的安全。
我试试看用最简单的方式让朋友们理解吧。
二维码支付的安全与否,分为二维码部分和支付部分:二维码部分主要看用什么扫码软件:用支付宝钱包、微信基本没问题(除非有漏洞被利用);支付部分,其实与二维码关系不大,还是手机支付领域的老问题。支付部分:以支付宝和微信的技术能力来说,是足够安全的(比如商户POS与平台、用户手机与平台的通讯、用户手机APP的安全性等等);从支付模式来说,主要是快捷支付模式,这部分问题是快捷支付是否安全;从风控角度来说,支付宝的经验更为丰富;从对消费者的保障来说,双方都引入了赔付机制和保险公司;从监管角度来说,还有央妈盯着,不必太担心;从实际操作环境来说:会不会有钓鱼呢?有可能,需要消费者自己特别注意保持警惕——见下文最末提醒。利益相关:我的创业公司是支付宝授权代理商,为客户提供智能WiFi、支付宝和微信相关的解决方案,同时自己在发展商户做小平台运营。
1. 在二维码支付里,二维码是做什么的?简单说:借助二维码生成和识别技术,在商户收银设备、用户手机之间传递交易必要的参数。
发起支付:无论是买方、卖方,首先通过支付APP或者收银系统向支付平台服务器请求发起一笔支付;生成支付参数:服务器把支付相关的参数通过二维码图片返回给发起方;交换支付参数:发起方向对方展示二维码;核实支付参数:对方APP或收银设备扫码后,通过支付平台服务器确认该支付的参数、细节;确认支付:随后双方用某种方式表示认可支付;完成:支付平台服务器端完成支付动作,返回信息——二维码最大的作用就是在交换交易参数环节:二维码方便携带参数、方便对方接收和识别。
——以上过程中,将二维码换成声波等其它方式,起到的作用也是一样的。
——类似的,传统支付POS中也有二维码类似的问题,比如假读卡器(复制磁卡信息)、假密码键盘(复制密码,或未经银联安全认证的普通数字键盘)
补充细节:
交易必要的参数加密生成二维码:比如当前用户信息(付款方)、商户信息(收款方)、交易流水号、交易时间戳等必要的参数,组合成特定的数据结构并经过一定的加密后,用二维码算法(比如流行的QR)生成二维码图片;扫码、识别、提取参数、自动处理:用户发起交易、生成并出示二维码给商户;反之;——也就是其它朋友回答的主动扫码还是被动扫码
2. 其它环节与二维码无关,那么二维码的安全问题在哪里?二维码的内容有不同类型,可能是一段文字,也可能是一个超链接地址 Url,等等
问题出在扫码软件(二维码识别软件)对携带内容为超链接的二维码的处理方式
一般的扫码软件,遇到内容Url类型的二维码就自动打开浏览器,访问对应的地址。
这时候,如果二维码不是支付平台服务器生成的,就有可能被假冒的二维码引导自动访问钓鱼网站等,造成用户、商户的损失。
这时,分两种情况:
商户侧的系统生成假冒的二维码:用户没有足够的能力防范,这时候就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了;
用户侧生成假冒的二维码:商户有义务、有能力保障自己的收银系统正确的连接支付平台服务器,不容易被用户侧假冒的二维码所欺骗。所以,日,央行叫停二维码支付主要是针对商户侧生成二维码这种模式。而用户侧生成二维码的模式,至少我们用支付宝一直是可以的。
然而,进一步来看:
3. 遇到商户侧的系统生成假冒二维码怎么办?其实不必太担心。
因为在支付操作中,用户使用的是专用支付工具,不是一般的扫码软件。例如支付宝钱包(支付宝的支付APP)、微信(腾讯APP带支付功能)、银联钱包(银联的支付APP)。
而这类专用的支付工具,其内置的扫码功能是不会自动打开浏览器去访问钓鱼网站的。
具体原因:
二维码采用了特定数据格式:为了防范此类问题、为了竞争,它们采用的二维码算法虽然是公共的,但携带的数据是自己平台特定的数据格式。扫码软件遇到特定数据格式时,才采取后续支付相关的动作,否则视为普通二维码处理;安全地址过滤:即便识别为普通二维码、内容为Url,这些APP也不会打开通用浏览器,而是由内置浏览器来访问特定Url。甚至在内置浏览器访问Url之前,会先经过服务器识别该Url是否在安全地址白名单,或者在黑名单之中。同时,有专门的安全团队负责维护这样的白名单、黑名单。
可能的问题来自:
那些专用的支付APP有安全漏洞被利用(绕过了上述安全机制);用户使用了其它的扫码软件(脱离了上述安全机制)扫描假冒二维码打开了钓鱼网站。所以,结论是:
——使用对应的支付APP扫描对应的二维码(支付宝对支付宝、微信对微信、银联对银联)
——并保持支付APP是最新版本
4. 额外需要注意的是操作环境安全:免费Wi-Fi作为一个智能WiFi系统平台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方,我很负责地提醒消费者——你真正要担心的主要是:
假热点:假冒商户免费Wi-Fi钓鱼;泄密:免费Wi-Fi传输不经加密可能存在的泄密(支付APP自己会加密,主要是其它内容如收发电子邮件、论坛和页游登录等等);商户路由器被劫持(植入恶意代码):例如DNS劫持引起的钓鱼、中间人攻击、嗅探密码等——所以,敏感操作暂时还是使用3G/4G吧!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从系统平台角度而言,尚够安全;换而言,防君子不防小人,日新月异的诈骗手段总是层出不穷,不能一言概之的一刀切,至于核心安全技术手段,坐等大神补充专业点评。
另外,肯定是针对小额支付,每日、单笔都会有交易限额,也是规避风险的一种方式。
不要随意扫描不明来源的二维码;
手机设密;
手机丢失及时挂失sim卡、各类银行卡、三方支付账户;
点现金才是王道。
【JuangJuang的回答(0票)】:
风险就是你会整天被广告电话骚扰 记得装XX防护软件呦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链接做成二维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