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traVer5NitrateReagentPowder怎么造句pillowss是什么意思

当前位置: &
nitrate是什么意思
音标:[ 'naitreit ]&&发音:&&过去式:nitrated&&&过去分词:nitrated&&&名词复数:nitrates&&&现在分词:nitrating&&&
中文翻译英英解释n.1. 【化学】硝酸盐;硝酸根;硝酸酯;硝化。 2. 硝酸盐类化肥。 短语和例子vt.用硝酸处理,使硝化。
例句与用法1.More expensive nitrating agents may be used .还可应用较贵的硝化剂。2.Nitrate reductase is a short-lived enzyme .硝酸还原酶是短寿酶。3.Bone-meal and nitrates are common fertilizers .骨粉和硝酸盐是普通的肥料。4.They were able to nitrate methane to nitromethane .他们能将甲烷硝化成硝基甲烷。5.The nitrate ion has four fundamental modes of vibration .硝酸离子有四个基频形式。6.Gunpowder is composed of sulfur, carbon, and potassium nitrate .火药是由硫、碳和硝酸钾组成。7.Aliphatic hydrocarbons can be nitrated even with 13% nitric acid .脂肪酸甚至能被13的硝酸硝化。8.Phenols and anilides can be nitrated with very dilute nitric acid .酚类和酰基苯胺能被极稀的硝酸硝化。9.Bacon is made of the side of pig cured by salt, sugar and sodium nitrate .熏肉是肋骨肉,加盐、糖和硝酸钠熏制的。10.Nitrous esters can react with alkyl peroxides to yield alkyl nitrates .亚硝酸酯与过氧化烷基反应,得到烷基硝酸酯。&&更多例句:&&1&&&&&&&&
相邻词汇热门词汇
nitrate的中文翻译,nitrate是什么意思,怎么用汉语翻译nitrate,nitrate的中文意思,发音,例句,用法和解释由查查在线词典提供,版权所有违者必究。强-5_百度百科
本词条已参考进行整理,百科军事类编辑小组火热招募中。
强-5(英文:Q-5或A-5,北约代号:Fantan,中文:番摊)强击机,是中国参照(苏联)战斗机自行研制的一型单座双发喷气强击机。强-5,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原南昌飞机制造厂)于20世纪50年代末设计制造的中国第一种强击机。该机1958开始研制,1965年6月首飞,同年底通过初步设计定型。该机有多种改型。强-5系列飞机自1968年成批生产,日交付最后一架。强-5系列各型机大量装备中国空军和,成为中国对地攻击的主力作战机种之一。强-5强击机于1985年获得中国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也是中国第一种出口的作战飞机[1]
强-5发展沿革
强-5研制背景
中国空军组建之初,因沿海岛屿解放作战而十分重视对地攻
现存博物馆的中国空军伊尔-10强击机
击,并组建强击航空兵,配备从前苏联引进的强击机。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解放军攻占等两栖作战中,苏制伊尔-10强击机作战能力突出,给中国军方留下深刻印象。后来为寻求后继机型,中国空军下达了超音速强击机的研制任务。
1958 年 8 月南昌飞机厂根据空军司令员提出的设计强击机的要求和航空工业局的安排,开始正式研制强击机,任总设计师。
强-5研制历程
强-5,研制初期命名为“雄鹰302”,是中国在/米格-19战斗机
强-5首架样机制造完成
的基础上,参照西方攻击机的设计风格研制。该机一改苏联喷气式飞机的机首进气为两侧进气,重新对机身结构融合设计,加装防弹装甲和防弹玻璃以及轰炸射击瞄准具,同时采用歼-6的发动机和尾翼设计。从外形看,强-5类似于将全新设计的前机身与歼-6的发动机及后机身和结合而成。
在初步确定强击机的总体布局方案后,1958年11 月在沈阳完成飞机的木制样机。于 1960 年完成图纸和有关计算工作,以及大部分工艺装备和 3 架飞机的 80% 的零件制造。随后强-5试制转往南昌飞机制造厂继续进行。
1961 年 8 月国防科工委北戴河工作会议上确定该机下马,仅留下陆孝彭等 12 人继续试制。
强-5总设计师陆孝彭
1962 年底该机恢复研制,1963 年 7 月完成首架飞机的总装。1965 年 6 月 5 日强-5首次试飞成功。随后,强-5飞机通过国家鉴定,被批准初步设计定型。
1966年,中央军委同意小批生产10架强-5飞机。1968年,强-5飞机试飞鉴定后,经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亲笔圈阅批准,强-5飞机投入了成批生产,开始装备部队,成为中国空军主力机种,从此揭开了中国自行设计制造超音速喷气式强击机并大量装备部队的历史,填补了中国航空工业的一项重要空白[3]
强-5技术特点
强-5气动布局
强-5机身为全金属半硬壳式,后机身装两台与歼-6相同的涡喷-
强-5原型三视图
6涡轮喷气发动机,带有加力,机翼是后掠式中单翼,前缘后掠角55°,上翼面有较大的翼刀。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后掠角分别为55°和57°,平尾为斜轴全动式[4]
强-5的设计以战斗机为基础,重新机体设计。为提供良好的对地观察条件,原来的机头进气设计被改成了两侧进气。同时加装了座舱装甲。因此强-5实际上是全新的机身加上米格-19的机翼、尾段组成的。陆孝彭还采用了新颖的面积率设计,即“蜂腰” 外形,另外在气动、操纵等系统上也采用了不少改进举措。飞行员向下视角达到13.5度,有利于对地攻击,但向后视野较差。
设计修改使强-5的多项性能比歼-6下降。强-5的空重增加了约1360
强-5原型机
千克,无外挂重量增加了约2130千克,加上气动外形阻力增加,使其比歼-6降低了M0.23。由于增设了内部武器舱以及机载设备重新安置,内部油箱容量减少,所以作战半径随之减小。尽管外部大型副油箱可弥补机内载油量的减少,但其基本载油量还是偏少,最多只有2275升。在机翼的4个外挂点当中,外侧的一对可挂载容量为760升的副油箱。另外,强-5的起飞和着陆速度与距离有所增大,而爬升速度和升限有所减小[5-6]
强-5动力系统
强-5机身为全金属半硬壳式,后机身装两台与歼-6相同的
涡喷-6,带有加力,单台静推力最大状态25.5千牛(2600千克),加力推力31.87千牛(3250千克)。
机体结构以铝合金和高强度合金钢为主要材料。起落架为可收放前三点式,前轮和主轮都装有盘式刹车和刹车压力。上述部分基本照搬歼-6。
强-5机载武器
最初设计的基础型强-5采用了两门30mm机炮,安装在机头两侧,空
强-5机载弹药展示
速管在右主翼外端。由于这种机炮布局在发炮时,炮口硝烟容易被进气口吸入导致发动机停车,后改为在两翼根处安装两门23mm机炮。因此最终定型时候,强-5左右翼各一门23毫米机炮。强-5机身有长约4米的机身内部武器舱,可挂载两枚250或500千克的航空炸弹。机腹下两个武器舱也能挂载250或500千克炸弹。机翼下还有两个外挂梁。飞机使用两台WP6涡喷发动机。日强-5试验样品机顺利首飞,1969年底开始批量生产,70年代初开始列装部队。部分飞机经过改装后可挂载一枚0.5-2万吨级核弹[7]
。新近生产的强-5每侧机翼下增设了一个PL-2(苏联K-13A“环礁”导弹的改型)红外近距空空导弹挂点,用于自卫。强-5设置机内弹舱,从而降低飞行阻力,具备舱内带弹条件下超音速飞行的能力。
强-5航电火控
强-5主要机载设备有无线电罗盘,,信标接收机,
强-5生产车间
射击轰炸瞄准具等。弹射座椅与歼-6相同,属于低速型,可在250、850千米 /小时的速度范围内保证实全弹射。应急时飞行员可操纵座椅左右扶手下装的应急弹射手柄。机上液压系统工作压力为205.9×105帕(210千克/厘米 2)。分为主系统和应急系统,工作压力为107.87~127.49×105帕(110~130千克/厘米2)。空调系统由发动机压气机引气,对密封座舱增压调温。座舱风挡玻璃采用酒精防冰液防冰。包括二氧化碳灭火瓶和火警信号装置。
强-5性能参数
强-5(Q-5)型强击机参数乘员
1人(单座型)
2人(教练型)翼展
27.95平方米
最大起飞重量
正常起飞重量
最大载弹量
推重比(起飞)
翼载荷(起飞)
3.26千牛/平方米(332千克/平方米)
最大平飞速度 (高度5000米)
1240千米/小时,(高度11000)M1.12
巡航速度 (高度11000米)
807千米/小时
800千米/小时
400~600千米
330千米/小时
着陆滑跑距离
1210千米/小时;
300千米/小时(无外挂),330千米/小时(最大外挂)
起飞滑跑距离
700-750米(无外挂),1250米(最大外挂)
278千米/小时
机载武器有2门23毫米航空机关炮,弹舱内可带2枚500千克常规航空炸弹,机身和机翼下可载挂空地导弹、航空炸弹、航空火箭弹和副油箱等。
强-5系列型号
强-5强-5基本型
强-5基本型即原型,机内携带1000千克武器载荷而不带外
挂时,能勉强作超音速飞行。为了获得所需要的作战半径,该机必须携带副油箱,但这样又使在抛掉副油箱前只能作亚音速飞行。强-5在执行任务时,其飞行剖面通常是低-低-低或高-低-低-高,低空飞行的速度极限值规定为马赫数0.98。
随着强-5后续型号的出现,该机已全部退役。强-5原型采用了两门30mm机炮,安装在机头两侧,空速管在右主翼外端。由于这种机炮布局,炮口硝烟易被吸入导致发动机停车,后改为在两机翼根部安装两门23mm机炮。因此最终定型时候,强-5各一门23毫米机炮,有6个外挂点,每个机翼下2个,机腹下2个,可挂导弹、火箭、炸弹等。机腹位于内部武器舱舱门两侧的两个外接点可各携带一枚重250千克炸弹。位于主起落架舱外侧的两个外接点通常携带57毫米或90毫米火箭弹吊舱。新生产强-5每侧机翼下增设了一个PL-2红外近距空空导弹挂点,用于自卫[5]
强-5强-5甲
强-5甲,是战术核武器投掷专用机型,实际上是中国氢弹试验
的投掷机型,机身下部弹舱去掉舱门,形成一个大的凹陷,用半埋式外挂体积较大的氢弹——也说明中国当时的核武器体积还是比较大的。
日,空军党委下达任务,研究用飞机投掷小型原子弹的可能性。当时考虑过使用米格-15比斯、米格-17挂载原子弹的方案,后由于这两型飞机的有效载荷难以满足要求而放弃。当时,只有尚在试飞阶段的强-5能满足要求。
1970年4月,空军、三机部和核工业部派员到320厂,商讨将强-5飞机改装成核弹载机,并实现甩投的可行性。在接到空军要求之后,320厂于1970年正式开始改型研制特种武器载机。为满足运载核弹的要求,320厂对强-5做了多项改进:取消了原有弹舱,在机腹部位设计一个较大的凹陷,采用半埋式方式挂装氢弹;借鉴了从美国F-4飞机残骸上缴获的推脱装置,设计了带有推脱装置的弹架,通过甩投方式保证氢弹与载机分离;加装一个时统开关,可以发出信号,告知地面测试飞行员拉起飞机投掷氢弹的时间,指挥部同时计算出氢弹爆炸时间。此外,飞机还装上了上仰甩投瞄准具、高精度弹伞延时器、专用核弹监测与控制系统、电动锁死弹钩装置等。此外,为了避免核爆产生的强光损害飞行员的眼睛,设计了座舱遮光罩,当投放核弹时,座舱遮光罩将自动关闭。
为了增大航程,强-5甲增加了燃油携带量,机内燃油增加到2155 升,机外燃油增加到1560升,共计3715升,增加的油量可以保证强-5甲携带核弹飞到核试验场上空甩投并返回。
强-5甲的改型研制自1970年4月开始。日,第一架强-5甲上天,10月底完成6架飞机的改装任务。日,试飞员杨国祥驾驶11264号
强-5甲第一次甩投氢弹,由于推送装置电路短路造成氢弹连投3次没能投下,杨国祥驾机携带氢弹返航并安全着陆。日,试飞员杨国祥驾驶11264号强-5甲甩投氢弹试验成功。考虑到强-5甲的航程较短,1974年开始酝酿加大航程问题。1977年3月,中央军委批准“狂飙”1号核弹及强-5改型研制的主要战术技术要求。1977年底,320厂完成改型图样的设计任务。1979年6月,总参谋部和国防工办联合通知停止增大航程用于运载核弹的强-5改型研制,整个过程耗资292万元[8]
强-5甲型机身内增加燃油2155升,机外增加1560升,增大了航程;加装124厂的以燃气螺栓为核心的弹射式弹架;采用5714厂的上仰甩投瞄准具;加装核弹检测与控制系统、电动锁死弹钩装置。氢弹采用了高精度的弹伞延时器。
强-5甲型也为中国空军提供了一种战术核攻击的手段,在对抗坦克
Q-5甲机腹下挂载氢弹
集群时有较大实际意义。日,该型0266号机首次试验甩投氢弹,没有成功,该机被迫带弹返航着陆[5]
日,中国空军杨国祥再次驾驶强-5甲执行甩投氢弹任务。在做完一系列规定动作后,强-5甲甩投氢弹离机,氢弹准时准点起爆,飞机安全返场,完成氢弹试验。
强-5强-5乙
强-5乙,是为海军研制的鱼雷攻击机,以鱼雷为主要武器,
1970年试飞,带副油箱时最大航程是2120千米。机头改为下倾5度的钝头圆锥,座椅升高,这样飞行员向下的视野很好。机头改进的另一目的是加装火控雷达,采用的317雷达具有具有地形跟踪和回避能力。
强-5乙型未正式装备中国海军,因为水面舰艇防空火力已大大加强,强-5乙的生存力不足以满足作战需求。并且机载设备配套问题未能解决[10]
强-5乙型曾经试验过挂YJ-8K(鹰击-8K)空舰导弹,1978年8月此方案通过审定。1978年到1980年,YJ-8的模型弹、自控弹均已试射成功。但强-5乙还没有定型,于是YJ-8的试射改为以24型快艇为平台进行,最后YJ-8发展成了舰舰导弹[11]
强-5乙型已经在展出[12]
强-5I型,是针对强-5航程较短等问题,于1977年4月开始实
强-5各型谱系
施的加大航程的改型机方案,包括7项重大改进项目,如将炸弹舱改为油箱舱,加大主油箱,并增设一个软油箱;改用加力推力为36.8千牛的涡喷-6甲Ⅲ型发动机等,改型机命名为强-5I。
强-5I的研制要求动力更强,加速性要好,攻击时又要有最小的稳定推力,以利于飞机减速瞄准和射击。涡喷-6甲Ⅲ型发动机提高了推力,并增设了零级防喘系统,可以满足上述要求。航空发动机设计人员将沙丘驻涡稳定性理论和火焰稳定器设计原理,应用于涡喷-6甲Ⅲ型发动机的加力燃烧室火焰稳定器,使该发动机在可能达到的贫、高油范围内,具有加力接通可靠、燃烧稳定的特点,排除了对飞行有致命危害的震荡燃烧。改进
攻击机:强-5强击机
后发动机加力增加2%,耗油率降低了1.5%,性能有所提高。
强-5I型飞机在研制过程中,成功地进行了风洞、静力、抛坐舱盖、电网络、和前起落架摆震等试验。试飞结果表明,该机航程和作战半径增大,缩短130米,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上升率、实用升限均有所提高。强-5I后来还采用了全复合材料双梁式薄壁结构垂直安定面。该翼面的蒙皮、长桁条、梁、肋皆由碳纤维/646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成。这使强-5I型的垂直安定面直接减重19.5公斤,零件数量减少29.5%,紧固件数量减少 45%,取得显著的减重效果,提高了维护效率[5]
强-5强-5IA
强-5lA,是进入1980年代后对强-5I型机载电子设备进行改进的
新型强-5挂载导弹飞行
型号,换装了新型射轰-l甲光学瞄准具,提高了对目标的射击精度,同时还增加了护尾告警器和干扰投放器,整体性能又有提高。强-5IA成为装备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装备的主要机型。
强-5IA型大量借鉴出口型A-5C飞机结构方案,增加两个翼下外挂梁,可挂载500千克航空炸弹。安装新型瞄准系统,保证机炮和炸弹、导弹的战斗使用。机身中部配备加油系统。部分飞机还装备了自卫系统。1985年1月强-5IA开始批量生产,其中有40架出口到了朝鲜。强-5IA翼展9.68米,长15.65米,高4.335米,空重6375千克,最大起飞重量9486千克,带外挂武器时为11830千克。
强-5机头特写
强-5IA和A-5C都是后掠式中单翼飞机,机身为全金属半硬壳式。两个进气道位于机身尾部两侧,两台WP-6加力涡喷发动机与歼-6动力装置相同。单台最大静推力25.5千牛,最大加力推力31.87千牛。机翼前缘后掠角55度,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后掠角分别为55度和57度,平尾为斜轴全动式。机身结构以铝合金和高强度合金钢为主要材料。起落架为可收放前三点式。上述部分基本上完全仿制米格-19。个别型号使用的WP-6A改进型发动机最大静推力29.4千牛,最大加力推力39.7千牛。机身内部燃油箱共有5个,前3后2,总容量3640升。从1998年起,开始装备空中加油系统,空中加油作业由在轰-6轰炸机基础上改装而成的加油机完成。改装后的新型强-5外有外挂副油箱,最
强-5机腹挂载航弹
大容量760升,能使机载燃油总量增至5168升。飞行员座舱盖向后上方打开,观测角为飞机基准轴心下方13.5度。新型弹射座椅能让飞行员在故障飞机以250-850公里/小时的速度坠地时仍有机会逃生。巴基斯坦空军的A-5C使用的是MK10座椅和防弹座舱,能防护高射机枪和火炮。座舱内还有增压和空调系统。
强-5IA和A-5C配备各种机载无线电电子设备,包括CT-3无线电台、YD-3敌我识别系统、WL-7无线电罗盘、WG-4低空无线电高度表、XS-6信标接收机、瞄准导航设备。为保证平飞或俯冲时稳定投掷炸弹,发射空地导弹,安装有SH-IJ或ABSIA光电瞄准仪。之后系列的改进型强-5还装备有液晶显示器、弹道参
强-5翼下挂载副油箱
数计算机、ALR-1激光测距和目标指示仪。航电设备主要是2套液压系统,其中主系统控制起落架、襟翼、气动刹车和发动机喷管,辅助系统通过副翼和全动稳定仪纳入控制电路。强击机的武器配备较为强悍,最大载弹量2000千克。每个机翼下都有1门23毫米23-2K单管机炮,弹药基数100发。共有10个武器挂点,机腹两侧各2个,外翼下各3个。主要挂载250千克航空炸弹,包括中国研制的250-2和250-3型,美国的MK82和“蛇眼”,法国“迪朗达尔”等。机腹下挂梁可挂载常规炸弹,包括500千克航空炸弹或270千克BL755集束炸弹,以及中国研制的C-801反舰导弹,也可挂载8枚57毫米火箭弹,或者7枚68毫米、90毫米火箭弹,或者4枚130毫米火箭弹。外部挂架还可挂载中国研制的“霹雳-2”、“霹雳-2B”、“霹雳-7”空空导弹,或者美国AIM-9、R550导弹。而在A-5C基础上改装而成的A-5D还能使用激光制导炸弹和导弹[7]
强-5强-5Ⅱ
强-5Ⅱ(西方称为A-5B),是在强-5I的基础上又做了4项重大改
强-5三视图
进而成的。4项改进是:采用压力加油系统;安装护尾告警器;换装射击轰炸瞄准具;增加外挂武器和安装电动投弹器等,作战性能又有提高。1970年代后期,强-5的生产转变为生产强-5Ⅱ型,产量逐步减少。但得到了数量较大的定货。Ⅱ型同样去掉了内部武器舱,代之以一个固定油箱。
附加的固定油箱容量使强-5Ⅱ的总内部载油量增加到3720升,这一附加油箱分布在三个前机身油箱和两个后机身油箱之间。机身上附加了一对外接点,其载重量与原有的两个外接点相同。这对外接点加上在强-5前型上已增设的用于接自卫用导弹的机翼外侧外接点,使强-5Ⅱ的总外接点达到10个。只要将机体重心移动保持在平均空气动力弦的31.5%到38%的许用范围内,便可增加多种外接装载方案。尽管标准的外载武器仍然是4枚250千克炸弹,但最大外部载量可达2000千克。在这种情况下,最
大机翼载荷从无外接时的341千克/平方米增加到429千克/平方米,而功率载荷从14950千克/千牛增加到 18830千克/千牛。
强-5的主要武器为中国自行研制的250/500/1000-3系列。该系列炸弹弹体细长,弹道性能好,气动布局阻力小,适合装备在高速作战飞机上。简要性能参数如下:250-3型:全长2.1米,弹体直径0.28米,弹重217千克,装91千克TNT500-3型:全长2.87米,弹体直径0.371米,弹重469千克,装220千克TNT1000-3型:全长3.5米,弹体直径0.5米,弹重980千克,装431千克TNT此外在250/500/1000-3系列的基础上,发展了250/500/1000-4系列减速炸弹,超低空水平轰炸性能提高,已装备强-5使用[13]
强-5强-5Ⅲ
强-5Ⅲ型飞机,是针对巴基斯坦的出口型飞机,也称A-5C。
强-5III(A-5C)
1983年1月,强-5Ⅲ型飞机通过技术鉴定。同年3月,第一批Ⅲ型出口巴空军。1983年2月,巴空军接受了其首批订货42架强-5Ⅲ的第一架。首批12架强-5出口。这批飞机组装备了巴空军第16中队,取代原来的B-57战术轰炸机,并重新装备第26中队。
强-5Ⅲ型在Ⅰ型的基础上,中国方面按照巴基斯坦的改进要求进行了进一步的研制。改装的内容主要有:加大航程;增加外桂架,以挂载巴基斯坦的导弹、炸弹和集束炸弹;组合挂梁也改为整体铸造;换装先进的超高频电台、敌我识别器等类的32项设备,座舱布置也有修改[5]
强-5M,是中国与意大利合作的改型,以强-5Ⅱ型为基础换装了
强-5M出口巴基斯坦
西方导航攻击电子设备。1986年7月,与意大利飞机公司签订协议,意大利飞机公司和设备部将承担一项为期30个月的研制计划,任务是为强-5M(A-5M)加装西方的新型电子设备。强-5M装备的新型,基本上是意大利与巴西合作研制的的电子系统,这将显著提高该机的近距空中支援和战场遮断作战能力。
强-5M计划使用功率加大的涡喷-6AⅢ发动机,单台静推力29.42千牛,加力36.78千牛。该型发动机与以前各型强-5所装备的发动机不同之处是,它采用了可调进口叶片定子、重新设计了第一级压气机和利用改进的材料彻底修改了热段。该发动机还采用了颁的加力燃烧室稳定器,能保证
加力燃烧室稳定燃烧的工作范围更大、并佼能量损失减少。该型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提高刹2450千克,而最大加力推力提高到3750千克,不过耗油率相对有所增加。
强-5M于1986年8月开始改装工作,1988年8月飞机总装完成,8月30日第一架样机首飞成功。强-5M型飞机保持了强-5型飞机优良的低空性能,而且有效地提高了飞机的导航精度和攻击突防能力。其导航精度可达0.80海里/小时,瞄准误差不大于3毫弧度。1988年9月,强-5M型飞机模型在英国范堡罗航空博览会上展出,当时国外报刊称强-5M型飞机为90年代世界重要的强击机机种之一。
强-5M外挂点增加至12个,据称其武器外接方案多于22种。机身的4
强-5进气道特写
个外接点可备携带一枚250千克的炸弹,如中国的250-3,美国的Mk82或“蛇眼”,法国的“迪朗达尔”或类似型号的炸弹;最内侧的机翼外接点(7、8号位置),可携带内装8枚57毫米或68毫米、或者9枚90毫米的火箭弹吊舱;紧靠主机轮胎外侧的外接点(5、6号),可携带500千克或250千克炸弹,或272千克的BL-755集束炸弹l机翼中段外侧外接点(3、 4号),可携带火箭吊舱、250千克炸弹或760升副油箱;最外侧的机翼外接点(1、2号),适于携带250千克炸弹、PL-5或PL-7红外自导引导弹,或400升副油箱。
虽然强-5M的空重要增加140千克而达到6634千克,而且无外接
起飞重量也会相应地增加,但最大起飞重量将仍为12000千克。预计该机在无外挂状态,在高度11000米时,最大平飞速度将从M1.12增大到M1.2,即从1190千米/小时增大到1210千米/小时;在海平面高度将从M0.987增大到M1.0,即从1210千米/小时增大到1225千米/小时。其他方面,强-5M的性能实际上与强-5C相同。在携带2000千克外接载荷、保留10%余油、飞低-低-低任务剖面时,其典型作战半径为300千米;飞高-低-低。高任务剖面时为400千米。据中、意联合研制组说,新航空电于系统购灵活性和模块性,以及涡喷-6与涡喷-6A发动机的互换性,已为将早期的强-5改装为一种经济实用的新型飞机创造了条件[9]
强-5M采用意大利AMX攻击机的航电系统。引进该航电系统对中国战斗机的发展影响深远——它让中国航空科技界第—次接触了中央数字计算机、双余度数据总线、头盔显示器、惯性导航系统、平视显示器和大气数据计算机等十七项先进技术。强-5M在国外的试飞打靶结果也令中国的飞机设计人员大吃一惊——改进航电之后的强-5M对地攻击的效能提高了数十倍[14]
强-5K,是对外合作的强-5Ⅱ改进型。是在强-5Ⅱ的基础上加
装及其它一些航电设备故型,主要包括大视场平面显示器、第二代机载激光测距仪、惯性/、电视摄像机、无线电高度表、全向雷达告警系统、中央计算机、大气数据计算机等。K型在强-5Ⅱ基础上加装了法国汤姆逊公司和萨吉姆公司的LISS91惯性导航系统,VE110平视显示器及TMV630激光测距机。该机1991年试飞成功[13]
强-5C,是针对的出口型飞机,也称强-5Ⅲ。198
3年1月,强-5C型飞机通过技术鉴定。同年3月,第一批Ⅲ型出口巴空军。1983年2月,巴空军接受了其首批订货42架强-5C的第一架。首批12架强-5出口,成为中国外销的第一种自行设计的战斗飞机。这些飞机组编了巴空军第16中队,取代了第7中队的B-57战术轰炸机,并重新装备第26中队,之后有更多的强-5交给巴方。C型在I型的基础上,根据巴基斯坦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了改进。改装的内容主要有:加大航程;增加外挂架,以挂载的导弹、炸弹和集束炸弹;将组合挂梁改为整体铸造;换装较先进的超高频电台、敌我识别器等32项设备,座舱布置有所修改。但其改进还是很有限的,其出厂单价低于500万美元。主要设计者为、、童承
绿色涂装强-5
祖等。1982年试制出3架样机,9月7日首飞,到12月共飞行130架次,共101小时,性能达标。后其弹射座椅被马丁·贝克公司的PKD10型零高度零速度弹射座椅所取代,增加了一些西方仪表设备.并且为在机器外侧外挂点采用了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挂架,以取代中国造的PL-2、PL-2B或PL-7导弹。1985年初,按巴基斯坦首批42架订货合同生产的最后13架飞机交付。这时巴空军又订购了98架强-5C,以装备三个中队,并作为补充消耗的储备[13]
强-5C和歼教-7、歼-7MG参加了87年巴黎航展,当时是中国军用飞机首次较正式、较大规格的参加外国航展,引起了西方传媒不少注意。
强-5M下马后,中国空军在强-5C的基础上开发了强-5D,在1990年
代后期首飞。解放军曾计划用强-5M来更新现用的强-5,但可能出于经费等原因,并没有实施。强-5D电子设备的改进以两台中央数字计算机和一条双余度数据总线为核心,加装现代化导航、攻击系统。新的探测装置和设备包括惯性导航系统、平视显示器、大气数据计算机、三自由度陀螺仪组、测距雷达、RW-30雷达警戒接收机、姿态指示器、水平位置指示器、静变流器和模态接制器,还有把新硬件与保留下来的8项原有设备连接起来的接口装置。并对冷却、电源、燃油、电子战、照明等系统做了改进。为了容纳新型设
备和增设外接点,除了对飞机头部作不大的设计修改外,对外翼也作了适当的结构修改。雍正球任强-5M总设计师,设计工作于1987年6月完成,总更改量为28.8%[13]
根据1990年代初期空军提出的强-5重大改进要求,即具备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执行昼夜精确对地打击的能力。重点包括加装用于夜间攻击及飞行用的前视红外搜索跟踪吊舱,激光指示器低空导航吊舱以及为飞行员配备;加装电了战吊舱及反辐射导弹,提高现代电子对抗能力和战场生存能力;配备光电瞄准吊舱、飞行员夜视镜等;具备投放的能力,加装;具各更强的电子对抗能力,添加主动电子干扰吊舱和反辐射导弹;换装新一代显示,导
一张罕见的强-5挂载反舰导弹图片
航及数据处理系统,提高战场感知能力和自主作战能力,不过,由于90年代初中国在相关设备、武器的研制方面仍处在试验室阶段.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加之当时的外部环境也不能保证通过引进国外技术来实现强-5的改进要求,以致这种改型到90年代中期也没能完全实现。但考虑到强-5在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中国主要的空中战术打击力量,于是在降低标准后,一种被称为强-5D的改型在90年代中期由南昌飞机公司完成研制[9]
强-5E,是强-5型的激光制导炸弹投放平台。该机外挂点
减少到7个。但重要的是靠近翼尖的2个挂架上,可挂2枚中国产LS-500J激光制导炸弹。强-5E的航电设备和机载武器可以说是该型机变化最大的地方。它在强-5D的基础上加装,新一代机载计算机、惯性导航/GPS综合导航系统、新一代主/被动电子战系统、武器外挂管理系统以及用于目标搜索、跟踪和照射的前视红外吊舱。机载武器也改用中国新研制的500千克激光制导炸弹。这种制导炸弹在性能上相当于国外大量使用的“”系列激光制导炸弹,但在外形结构上却与俄罗斯的KAB-500L激光制导炸弹相似,其战斗部装药量达到350千克。可以穿透厚1.5米的制筋混凝土或深10米的中密度土层,命中精度
小超过2米。由于强-5本身载弹量小,所以LS-500J较轻,有效射程仅12千米。对于该弹的其他性能尤其是CEP。据内部人士称,强-5E已携带 LS-500J进行了大量试验,结果较理想。在机体结构上,精确打击型强-5也有了一些变化,首先进步加大了机腹部的油箱体积,机腹部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外凸部分。从外观上看这个新油箱至少可以装下1000干克以上的燃油。由于机腹下增加了这个新型油箱,原来布置的4个武器外挂架被取消,所以其外挂武器的能力有所下降。同时,由于其机翼下布置的6个挂架中只有位于中间原挂载760升副油箱的挂架可以满足挂载500千克激光制导炸弹的要求.因此一次只能挂载2枚500千克激光制导炸弹。而机翼外侧挂架也不再
用于挂载空空导弹,而是在加强结构强度后改为挂载400升副油箱。这样,精确打击型的武器外挂架数量虽然明显少于以前的各型强-5,但在同样携带l吨弹药的条件下,其作战能力及攻击效果有了极大提高。同时机内载油量增加了20%以上,其航程利作战半径也相应提高了15%,特别是在执行500千米以内的战术空中打击任务时显得游刃有余。新型精确打击型(攻击型,照射型)强-5在21世纪初期完成研制工作。经过试飞鉴定,其各项性能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2004年后开始了小批量生产[9]
从公开的照片,这批改进后的强-5与以前公开的强-5改进型相近,都
加装机头探测系统,但不同的是新改进的强-5用大容量的副油箱替代了以前强-5的机腹保形油箱。本猪觉得有些网友说的有道理;强-5这个新改型可能用的是强-5D上面的容量为1150升的副油箱,以满足加大航程和作战半径的需要。除了副油箱,最令人感觉兴趣的是出现强-5机头下那个鼓包的特写;可以看见透明的黑色玻璃和里面的光学镜头,似乎可以证明强-5装备的是光电吊舱[16]
强-5F,携带激光目标指示吊舱的平台,2000年首次露面。该机一般
挂载光电吊舱和激光制导炸弹的强-5E/F
与强-5E协同作战,目前尚未见到该机携带任何武器。按网上未确定的信息,长约2米的激光目标指示吊舱由成都研制,半埋入于机腹。该吊舱可为携带激光制导武器的空中平台指示攻击目标。1个该吊舱可同时指挥4个平台。在试验中,4架强-5E在1架强-5F的指挥下,1分钟内投下8枚LS-500J激光制导炸弹,8个目标被同时摧毁。强-5F所携带的前视红外吊舱在性能上与美国在海湾陆争中大量使用的“蓝盾”吊舱基本相当,可以昼夜对地、对海实施搜索、跟踪和锁定。激光照射器既可为激光制导炸弹提供照射服务,又可为普通空地武器的使用提供支持,并具有辅助导航等功能。其电视、前视红外探涮器对地面目标的搜索距离根据气象条件不同分别为8~15千米不等,激光照射距离在5~10干米[9]
强-5G,是强-5系列的一种加了机身保形油箱的新改
型。展出的强-5系列飞机展板上,有一副强-5G型战机照片,并标注”加机身保形油箱“。
强-5的原型机载油量不大,加上其采用耗油量很大的涡喷发动机,所以需要较大的副油箱才能保持较大的作战半径,后来改装加大航程机,将机腹弹舱改变油箱,载油勉强超过2吨。
强-5的主要作战任务来看其主要打击目标是对方修筑坚固的导弹掩体、机堡等目标,这些目标按照北约标准建造,可以抵抗250公斤级炸弹的直接命中,所以强-5必须要挂载500公斤级的炸弹,这样就占据原本挂载
副油箱的挂架,载油的减少加上激光制导炸弹增加的重量和阻力使其作战半径更有所降低,就需要采取其他措施来弥补。这是强-5要增加机腹保形油箱的原因。
但新的油箱占据机腹4个挂架,影响武器配置,并且其安装位置对于多采用低空突防的强-5来说也比较容易受到对方防空火力的攻击。
强-5G机头下方的凸起为光电转塔,用于目标的标定和指示。类似的A-10机头偏后一点就装有AN/AAS-3激光目标指示吊舱,在新世纪A-10已经装备光电吊舱的情况下,美国空军仍旧对其进行升级[17]
强-5J,是强-5双座强击教练机。中国空军长期以来都使用歼
教-6喷气式教练机来训练强-5的飞行员,由于这种教练机的使用时间已长达30多年。机体寿命已到限,同时随着一大批新型作战飞机的服役,歼教-6的性能也不再能满足新型作战飞机的飞行员的训练工作,囡此在进入2l世纪后,数量庞大的歼教-6机群开始大量退役,由歼教7和新代的练一8来担负新型机飞行员的训练工作。但是强-5的性能与歼教-6较为类似,而从强-5在中国空海军中的服役时间及在役数量看,该型机仍将会使用一段时间.这就使歼教-6大量退役后如何保证强-5飞行员的训练问题凸显出来.而在强-5的基础上发展双座型教练机无疑是最便捷、最省时、效果也最理想的办法。在此背景下,
中国开始研制双座教练型强-5。
2005年2月,被称为强-5J的双座型首飞成功,它在强-5单座机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座舱,舱内的仪表布局与强-单座基本一致,后座升高286毫米,获得5度的视野。但机内燃油明显减少,载弹量和航程都较单座型有所减少,可以执行强5的所有飞行及攻击作战训练[18]
强-5强-5KJL
强-5KJL,是强-5新火控雷达型。2008年4月,南京电子技术
CCTV央视军事报道中的强-5双座型画面
研究所展出了用于强-5改进的国产KLJ-7雷达模型。该雷达由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研制,以往展出时一直是与超-7飞机联系在一起的。该雷达是一部多功能X波段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采用高、中、低脉冲重复频率全波形设计,具有全方位、全高度、全天候对目标探测、跟踪能力;采用1553B总线和复合视频与火控系统交联为其提供必要的信息;与敌我识别器配合共同完成敌我识别任务;配合控制舰炮、格斗导弹、火箭弹和炸弹的发射与投放;完成中远程导弹制导。该所在展台上展出一款改型强-5战机模型,其模型底坐上注明KLJ-7脉冲多普勒机载火控雷达。该模型在机载武器挂载方面有很大改观,其翼尖可携带两枚空空导弹,机腹下也增加了两排武器挂架,可加挂四枚无控航弹。模型机首显示该机将装备KLJ-7火控雷达[13]
强-5双座型
日,在当日晚间的中央电视台《军事报道》节目中,报道了中国空军航空兵某部强-5强击机的训练情况。引人关注的是,电视画面中出现了一架双座版强-5强击机,该机型比较罕见事[19]
强-5服役事件
强-5装备出口
强-5投产后生产了上千架,除装备中国的空/海军外,还
曾出口到朝鲜、巴基斯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
孟加拉:空军
缅甸:空军
朝鲜:朝鲜人民军空军
苏丹:空军
巴基斯坦:空军[20]
强-5巴军评价
据西方媒体报道,1981年,新上台的巴总统齐亚·哈克希望中国
提供战机、坦克和大炮等现代化武器,以抵销来自苏联和印度的双重军事压力。随后包括120架歼-7(F-7)战斗机和95架强-5III(A-5C)攻击机在内的大批装备按照巴方的要求,经西方技术的改装后进入巴军队服役。前者后来发展为当地人称为“天雷”(Skybolt)的F-7M/P战斗机,而后者则被当地人称为“山鹰”(Shaheen)。
相对于国内型号,强-5III攻击机更换和增加了32项设备,重点包括:增加了北约标准外挂架,以适应携带法制AM-39飞鱼空射型反舰导弹和美制MK-82炸弹,使飞机具有对水面目标的打击能力;对飞机火控软件进行调整,
巴基斯坦强-5III
可挂载自卫用美制AIM-9L/M红外制导空空导弹,提高飞机的空战能力;换装测距雷达和激光制导器,以导引反舰导弹;增加机内载油量,使作战半径(高—高—高状态)达到600公里;换装较先进的甚高频电台,增大通讯联络能力;换装新型敌我识别器;将23毫米双管机关炮改为30毫米单管机关炮,增强反坦克能力。
首批24架强-5III山鹰攻击机在1983年交付巴基斯坦空军,其加挂飞鱼导弹沿阿拉伯海沿岸部署,成为巴空军的反舰主力,巴基斯坦希望以强-5III机群构成其快速打击平台,以抵销印度海军对巴基斯坦对外贸易航线的威胁。随后交付的强一5III则取代B-47而成为巴空军的对地攻击主力,部署于巴基斯坦东北部和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它携带激光制导炸弹来对付印度的坦克部队。由于巴空军对强-5III深感满意,在全部95架交付使用后.又追加引进另外75架飞机的合同。
1987年11月,巴基斯坦举行“真主之剑”三军协同演习,由强-5III发射的6
巴基斯坦强-5
枚飞鱼反舰导弹准确命中50公里外的水面目标。而携带激光制导炸弹的强-5III机群轻而易举地摧毁前进中的“敌”军装甲集群和战术导弹阵地。最令人吃惊的是,在与幻影V战斗机进行的模拟格斗中,作为攻击机的强-5III也取得出色成绩,接连“击落”多架法制战机,使在场的各国武官大为震惊,尽管事后法国达索公司声称是因为强-5III将幻影V战机诱至对其不利的低空近战所致,但由此看出强-5III具有优越的低空性能。在随后举行的阅兵式上.4架强-5III还表演掠地80米高度的通场倒飞15秒。1986年,名声远播的强-5III型攻击机获得出口孟加拉国的16架订单,成为南亚地区家喻户晓的“空中神鹰”[21]
在2001年巴基斯坦空军两个编队的强-5曾猛烈轰炸阿富汗北方联盟的阵地令对手付出惨重代价。
强-5存在不足
强-5存在着众多缺点:最致命的缺点是导航及火力控制电子设备
强-5三视图
落后,使得对地攻击和夜间及恶劣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偏弱。改装西方导航攻击电子装置后的强-5M型,对地攻击能力才有所增强。
由于中国空军对地支援的新型歼轰-7、苏-30造价都较高,生产速度也不太快,一时也不可能全部淘汰装备数量很大的强-5。且中国周边潜在敌对势力的防空能力也参差不齐,强-5仍有发挥空间。对强-5予以适当改进,改装新型电子设备,换装少量精确制导武器,是性价比较高的途径。
南昌飞机制造公司迫切希望继续改进强-5系列。强-5D项目花的钱很少,E/F两型号也不会耗资太多,有较明显的效果。但尽管如此,强-5机体本身毕竟是老旧设计,已不能满足现代空地作战的需要,在E/F型装备之后老强-5预计将逐步退役,让位给的FC-1、歼 -7E等低档战斗机和歼-10。
强-5最后停产
日,中航工业洪都举行最后一架强五飞机总装交付仪式。1958年8月强五飞机正式在南昌飞机制造公司上马,陆孝彭任总设计师,1965年强五原型机首飞,1968年投产,至今已有44年[1]
强-5坠机事件
日,大连瓦房店复州城镇莲花村发生飞机事故,空军一架飞机坠落在玉米地里;据称,飞行员为避免飞机坠落到人口稠密区域而放弃跳伞逃生的机会,壮烈牺牲,这架坠毁的军机型号为强-5强击机[23]
强-5激光吊舱
据日媒体报道: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俄
强-5后机身
罗斯《潜望镜-2》杂志等媒体揣测,解放军实施了两项装备升级工程:一是老式强-5攻击机完成改装,二是新型红旗-16A防空导弹形成作战能力。值得关注的是,这两种装备可能分别被部署在东海前沿的两座基地,这标志着解放军加强了东海战备,以防美军在中日爆发冲突时,攻击解放军的“对日大本营”。  强-5虽然是老式战机,但解放军为它加装了中国自主生产的WHD-7型激光制导吊舱。该吊舱此前用于装备中巴联合生产的“枭龙”战斗机,其性能获得好评。加装这款吊舱后,强-5战斗机可通过红外、电视和激光3种方式追踪并锁定目标,其有效探测距离分别是15千米、22千米和13千米,从而具备了一定的精确打击能力。  不仅如此,解放军还为新型强-5装备了中国国产雷石-500J型激光制导炸弹,其最大射程达到12千米。它与俄罗斯生产的KAB -500KR型制导炸弹很相似,是解放军较先进的滑翔制导炸弹。强-5加装激光制导吊舱后,可用激光照射目标,雷石-500J能通
强-5座舱特写
过识别照射点实施精确打击。
由于东海防务是中国空军承担的重点任务之一,解放军东南沿海基地陆续进驻了新型歼-16战斗机和歼轰7A战斗轰炸机。不过,这两种机型的产量可能有限,难以满足部署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新型强-5进驻东南沿海可形成“高低搭配”。
从歼轰-7A和强-5的武器系统来看,中国空军可能对这两种机型进行了任务分工,前者基于航程远、载弹量大的优点,可使用射程超过220千米的KD-88远程空对地导弹,发动远程打击,而强-5可使用短程激光制导炸弹实施战场支援,用于战术攻击[24]
强-5总体评价
强-5强击机,是中国空军对地攻击的主力机型,主要用于低空
、超低空对地面或水面战术、战役纵深目标和有生力量进行攻击,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它至今仍是唯一由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成功的喷气式攻击机。
强-5各型飞机的性能在长达40余年的生产、服役经历中不断得到改进提高。再加上各国飞行员对其产生的好感和信赖,该机仍是中国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前线航空兵的主力机种,并且经过和机载武器等升级后,继续担负着对地支援的重任,将服役至本世纪初[25]
由于强-5参照的原准机歼-6气动设计陈旧,机体结构老化,所以强-5的性能提升潜力不大。加之该机作战半径小,航电系统水平低,对地攻击的持续火力不足等,强-5退出现役是不可避免的。
.凤凰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搜狐网[引用日期]
.环球网[引用日期]
.空军世界[引用日期]
.鼎盛军事[引用日期]
.东方网.[引用日期]
.中国飞机全书[引用日期]
.中华网[引用日期]
.铁血网[引用日期]
.中国飞机全书[引用日期]
.战略网[引用日期]
.空军世界[引用日期]
.千龙网.[引用日期]
.环球网[引用日期]
.铁血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空军世界[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Aero Space Web 航空空间网[引用日期]
.南方网[引用日期]
.环球网[引用日期]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illows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