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供给侧和需求侧侧

供给侧,怎么看?怎么干?
  徐俊作(新华社发)
  最近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特别是对推进结构性改革进行了重点部署。
  即将到来的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推进?宏观经济政策应怎样为结构性改革护航?……从今天起,本版将推出系列报道,聚焦结构性改革怎么改。
  ——编者
  最近,“供给侧”火了。
  时政报道中,“供给侧”成了高频热词。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微信朋友圈也在热议“供给侧”。朋友出国回来,晒好包、好表……点赞之余,大家纷纷感叹:在国外扫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供给侧”没跟上。
  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旨在提高潜在增长率,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供给侧?大家耳熟能详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从经济学角度看,属于需求侧的三大需求;与之对应的供给侧则聚焦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说:“与注重通过刺激需求侧‘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不同,供给侧改革强调从供给侧发力,主张通过鼓励企业创新和结构升级,通过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等方式,促进经济供给能力的提升,推动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需求侧管理更多解决的是短期问题,在经济处于短期波动的环境下,旨在令实际经济增长率尽量贴近即期的潜在增长率,经济过冷了就刺激需求。而供给侧改革则重在解决长期问题,从根本上促进潜在增长率的提升。”潘建成说,一般认为,劳动力、资本、资源、结构变动以及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影响潜在增长率的六大要素。其中,制度创新从宏观层面看主要是改革。在所有的这些要素里,对目前中国经济来说,改革是最基础的,既可以使要素投入结构和增长更加合理,引导经济结构优化,又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动力的增强,进而全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举例说来更明白。促进家电销售,需求侧管理的思路是推出“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补贴等政策,鼓励人们多消费;而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则是降低家电生产企业负担、鼓励企业研发新产品、创新销售模式等,满足甚至创造需求,拉动消费。因此,有专家将需求侧管理比作对症下药、见效快的“西药”;而将供给侧改革比作治本除病根的“中药”。
  什么是结构性改革?潘建成说,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改革使我们的经济结构更加协调。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改善供给环境增强供给动力、提升供给效率、优化供给结构,进而促进经济更加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增长。
  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我们要更加注重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简政放权、减税、国企改革等都可以理解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本质上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潘建成说。
  为何现在强调供给侧改革?
  体现了从注重短期经济增长向注重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缓解当前我国经济供需矛盾的必由之路。把脉当下中国经济,从需求侧看, 1—11月房地产与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双双下滑,出口也继续同比下降。需求不足的同时需求外溢明显,海淘、境外代购风生水起。另一方面,需求升级趋势明显,电信、文化娱乐、养老等消费快速增长,绿色、时尚、品质消费空间巨大。而从供给侧来看,我国既存在低层次产业的产能过剩,也存在着高品质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的不足。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供给侧的滞后造成当前供需矛盾突出,供给不仅跟不上需求升级趋势,而且满足创造新消费、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的能力也不足,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在近期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经济论坛上,国务院研究室工业与交通司副司长张泰说,破除生产要素和商品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通障碍、大量的过剩产能和经济结构性问题等,都是需求侧管理所无法解决的,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多做些工作,则可以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奠定基础。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面临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与问题有需求侧的,更有供给侧的,核心是体制机制问题。通过改革化解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是新阶段中国经济的必然选择。”迟福林说。
  “从强调需求侧管理,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的是经济工作思路从注重短期经济增长向注重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转变。”潘建成说。
  供给侧改革如何发力?
  供给侧改革是要下功夫的精细活,要有耐心、有信心、有决心
  潘建成说,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应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影响潜在增长率的诸多要素来看,劳动力方面,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在下降,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延迟退休、加强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等,见效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靠资源和资本的投入短期内提升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空间也不大——严重的产能过剩制约了投资增长,资源环境更形成了长期的瓶颈制约。
  在潘建成看来,现在提升供给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突破:一是继续推动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二是推动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梯度接续转移,并在转移时注重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三是鼓励创新。“最核心的是制度创新,包括通过打破垄断、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重要行业的门槛来激活民间资本,通过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土地资源;通过金融改革充分发挥资金效率、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这些都是在各个方面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提高市场化效率。”潘建成说。
  从眼下的情况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优先解决好去产能、降成本、去库存、补短板、去杠杆等几大关键问题。
  一是化解产能过剩。“现在化解产能过剩,要更多从供给侧着手,促进产业升级,坚决淘汰僵尸企业。”潘建成说。此外,推动去产能,还要进一步推动市场化的兼并重组,通过优势企业发挥主导作用对生产力重新整合,提升整个产业的供给效率。
  二是降低企业成本。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需要打出“组合拳”,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负担、财务费用等,目前还需要特别关注如何有效减轻企业缴纳的社保费用。
  三是房地产去库存。当前楼市库存较大,一大原因就是结构性供需错位。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四是补短板。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问题、“三农”问题、生态问题、基础设施等都是短板。补上这些短板,才能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带来新的机遇。
  五是尽快解决金融供给结构与融资需求不匹配问题。在保障金融体系安全的基础上,促进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的提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融资便利度,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供给侧改革是精细活,需要下功夫,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要有定力,不能急躁。因此需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心态,要对改革有耐心、有信心、有决心。”潘建成说。
[责任编辑:文章阅读数
什么是“供给侧”?
作者:&&&& 07:50
何新谈“供给侧”问题:
转帖:呼呼
日中国新闻社记者王涌对何新的采访,发表至今已经10多年。
今日重读——当日喧嚣一时的新经济已经无疾而终,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多次发生,规模比何新当初预想的更大。中国的各项经济指标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强国梦并未实现。失业、产能过剩等老问题更加严重——是失败还是成功?
老何的文章,有一个特点,过多年重读——仿佛仍然在说现在。例如文中重点谈到产能过剩——当前的时髦名词。何新文中说,解决生产过剩,可以有三种办法:
“一是消极的办法,即破坏自身的生产力。例如我们从小就知道的,30年代美国农业生产力过剩,就关闭农场,毁掉机器,杀死奶牛,把农产品、牛奶都丢到海里去。(以及60年代中国特色的“关停并转”。)
二是积极的办法,即开拓新市场,扩大市场容量,特别是拓展国际市场,西方工业化国家之所以一天不能放弃世界市场,正是由于国内的工业生产能力过剩所决定的(但由此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某些经济学家开给中国人的“以内需主导发展经济”的药方,乃是一帖毒药)。
三是搞垮竞争利润和市场的产业对手,从而保证实现对市场的垄断和持久控制。”
经济学家现在鼓吹“供给侧改革”。
我问老何,究竟什么是“供给侧”?怎么理解这个新概念?
老何说:这不是什么新概念。供给与需求,是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老概念。
对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概念,所谓“供给侧”就是马克思说的“生产力”,“需求侧”就是市场。供给与需求结合,组成“经济结构”,就是马克思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老何说:目前所谈的解决产能过剩的所谓“供给侧改革”,其实就是我文中说的第一种办法。60年代整顿大跃进造成的盲目扩张的办法是——“关停并转”,对项目关一批,停一批,并一批,转一批;现在再加一个“卖”字(农民卖地、国家卖产业)。没有什么新鲜的。
但是,这一套“供给侧改革”能够解决复杂的当前问题吗?不容乐观。
老何说:我们伟大的经济学家总是喜欢把简单的事情说复杂,把明白的事情说成不明白的。
而我不是经济学家,所以我愿意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否则我这老朽、简单、愚笨的脑袋就弄不明白。
据说市场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好手段。我就弄不明白,既然如此,市场上哪来这么多的空置房,以至必须让政府操心,要帮助房地产商人卖房子了。既然市场是灵妙神奇看不见的手——那么哪来这么多过剩生产力?
关停并转卖——淘汰企业很简单。但我不明白的是,淘汰下来的人怎么处理,放任自流吗?据说今年春节返乡潮后,将有千万回乡客未来失业——依靠市场配置这些人力资源?配置得了吗?这个问题我10年前不懂,现在就更加看不懂了。
遗憾的是,10年前谈的问题,到今天仍然是问题,而且可能是更大的问题了,并未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而自然解决。到底什么是供给侧改革?房地产如何去库存?
[提要]&平常一说到促进经济增长,就会想到“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就是经济的“需求侧”,那么与之对应的就是“供给侧”,以前提到经济增长,条件反射就是扩大需求、刺激消费,现在要换一种新思路、新方法,那就是供给侧改革。
平常一说到促进经济增长,就会想到&三驾马车&,、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就是经济的&需求侧&,那么与之对应的就是&供给侧&。以前提到经济增长,条件反射就是扩大需求、刺激消费,现在要换一种新思路、新方法,那就是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供给侧改革是一种寻求经济新增长新动力的新思路,主要强调通过提高社会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对于如何拉动经济增长,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有着截然不同的理念。需求侧管理认为需求不足导致产出下降,所以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刺激政策&(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提高总需求,使实际产出达到潜在产出。供给侧管理认为市场可以自动调节使实际产出回归潜在产出,所以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刺激政策&来调节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今年双十一,日本马桶、韩国彩妆、澳大利亚奶粉被海淘族哄抢,我们国家难道没有嘛?有,但是质量不好。以前我们国家消费动力不够,因而要刺激需求,现在有消费动力,但供给的产品却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我国经济现在面临:产能过剩、楼市库存、债务高企三大困难,一味刺激需求会加剧这些问题,二供给侧改革,能改善以上三大问题。那么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房去库存该如何发力?近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专题研究了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透露,近期着重要打好4个歼灭战:一是化解过剩产能;二是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三是化解房地产库存;四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近期决策层也在多个场合提及房地产高库存,多种信息表明,楼市去库存正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重要工作。那么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房地产去库存该如何发力?关于去库存,杨伟民表示: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持续发展,不能片面理解为仅仅是为了当期经济增长,更主要的是为了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促进农民工在城镇定居落户。但是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光靠户籍制度改革是不行的,还要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使他们形成在城镇买房、特别是租房的预期。由此可知,接下来房地产政策或将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中长线改革;另一个层面是短线政策。在中长线改革层面,主要依靠户籍制度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关于户籍制度改革,2014年7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规定,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快建设和共享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可见,目标非常明确,就要让外来常住人口享有基本的公共服务。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农民工显示,我国农民工总量27395万人,同比增长1.9%。其中,外出务工者16821万人,增长1.3%。值得关注的是,外出务工者在单位宿舍、工地工棚和生产经营场所居住的比例均比上年有缓慢的下降,而租赁住房和在务工地自购房的比例则小幅提高。在自购房农民工中,在小城镇购房的占49.1%,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农民工自购房的比重虽略有增长,但仍然非常低,而且主要集中在小城镇。这反映出两点:一是农民工收入偏低,多数只能在小城镇购房;二是农民工在大中城市,享受不到市民化的公共服务,即便有一定的购房能力,也不愿扎根在大城市生活。当前户籍改革的方针是: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因此,农民工自购房多在小城镇,可能与落户相对容易有关。为了加速落户,相关部委很可能出台一些细化措施:比如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在一定时期内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加快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等。而各地也将加快落实户籍改革政策,实际上一年多来,多地已进入新型户籍制度成型期,不少省份出台的户口迁移条件较为宽松,居住证制度已成为共识。笔者认为,住房制度改革大局已定,核心是实行商品房和保障房供应双轨制,但也有值得细化之处。比如在金融方面,公积金制度应当改革,应建立政策性住房银行,推进房贷资产证券化;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只要是常住人员且拥有居住证,就应根据其居住年限、社保缴纳情况等享受不同程度的住房保障;完善城市更新(旧改、棚改、城中村改造)政策。而从短线政策来看,则需要四方面的措施:一是个人房贷进一步宽松,首付仍有降低的空间;二是应取消二手交易的营业税,暂缓房地产税立法,首套房贷利息可抵个人所得税;三是货币政策继续宽松,继续降准降息;四是棚改拆迁补贴以货币为主,实物为辅。
责任编辑huangchunxia.bj
更多关于 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什么意思 去库存 的资讯
※房天下版权声明:凡本网内容注明出处为“房地产门户--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房地产门户--房天下”,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词快搜:
上周(3.28-4.3)重点城市共开盘27个项目,合计推出...
Copyright &
Soufun Holding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50-8888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经常可以在高层讲话中听到一个词——“供给侧改革”,全称“供给侧的经济结构性改革”。今年12月18日至21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落实供给侧改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中国经济十三五步入新周期夯实基础。那么,供给侧改革到底是什么意思?和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山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旭强。
“要想搞清楚供给侧,首先要明白‘侧’是什么意思。”赵旭强告诉记者,“供给侧”的“侧”字并不是“侧重”,而是“端”、“一端”的意思,供给侧改革也就是从供给这一端来进行改革,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需求侧。
“以前提到经济增长,我们提的是扩大内需,刺激人们消费,也就是需求侧。现在要换一种新的思路、新方法,就是供给侧改革。也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效率促进经济发展。”赵旭强开门见山的说。
他进一步解释,对于整个宏观经济来说,从生产到流通再到消费,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之前基于国情考虑,我们的经济欠发达,只能先投资生产出来大量的产品,一部分出口,一部分让老百姓消费,从而刺激经济增长,也就是注重需求侧。但是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再单方面强调需求,刺激投资,这种政策的效应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会变得很低微。
“你生产出来的东西不一定是我想要的,那我就不买了,导致社会上有一大批商品停留在库房里,也就达不到从生产到消费这样一个完整的链条。”赵旭强说。
那么,怎样才能保证经济又好又快的增长呢?这就需要从倚重投资、消费、出口这“三架马车”到注重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更强调从生产要素入手,比如人力、技术、土地等方面,更加注重创新、创业,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生产出满足百姓需求的商品,从根上拉动经济增长。
这种转变就类似于,以前我们只是一味的建蛋糕房,做蛋糕,致力于让尽可能多的人去买蛋糕,今后我们会从生产环节入手,增加蛋糕的口味和样式,让蛋糕更加精致,给老百姓更多的选择。
赵旭强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比如现在许多人都去买日本的电饭煲、韩国的化妆品,国产的品牌要么没有高端的产品,要么不受欢迎。供给侧改革后,这种现象就会得到改善,会有更多更好的商品被生产出来,可能老百姓不出国门就能买到满足自己需要的东西。
此外,供给侧改革对于改变粗放式生产,改善生态环境也能起到一定作用。“集约型生产、绿色生产都需要从供给端采取措施。”在他看来,现在环境生态有问题,其实和每个人的消费方式也有关系,如果在供给端改革的话,不环保不集约的企业就不能获批开工生产建设,消费者也就不能消费,才能彻底遏制不良消费习惯。
“随之而来的应该是一系列优惠的政策,减税就是其中之一,鼓励那些社会确实需要的行业。”赵旭强如是说。记者 周昱丽
Copyright & 2003-.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太原日报社主办 太原新闻网  相对于需求侧改革的措施,供给侧改革更侧重于提升经济增长效率,更侧重于增强企业长期发展活力,更注重经济长期持续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不是扩张经济总量,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全面提升中国各方面的要素生产率。这作为一条主线,是中国经济下一步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问题。现阶段,政策着力点应放在加大供给侧调整力度上,引导过剩产能供给侧减量和结构调整,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水平,价格企稳,企业盈利能力恢复,进而实现转型再平衡。
  目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企业盈利水平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核心指标。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一点、低一点不是最大问题,关键是使企业盈利保持增长的状态。现在企业盈利是负增长,将来企业盈利以后,就业就会增加,财政收入也会增加,企业风险就得到了控制。我曾说过,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就业可充分、风险可控制、民生可改善、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六可目标”,核心就是企业可盈利。这应该是经济转型的一个核心指标,也是衡量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五中全会都已经讲了很多,宏观的部署也都有了,关键是要把文件变成实践、要落到实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上下联动”,既要有顶层设计,也要有基层视野。首先,顶层设计主要是管宏观方向,划出底线。此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到底哪些措施比较有效,还是要让地方和基层企业有更大的空间来试验,通过试验才能找出切实管用的措施。这也是我国过去30多年改革最重要的一条经验。这条经验现在依然适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力点在哪?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在减产能方面切实加大力度,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对整个中国经济,大家普遍关注GDP增速放缓,其实最具挑战性的是工业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工业企业盈利负增长已经持续一年多时间,其主要原因就是产能过剩,特别是钢铁、铁矿石、煤炭、石油、石化等重化工业部门,产能过剩严重。PPI已连续40多个月负增长,这些行业对整个工业PPI下降的贡献占70%到80%。
  如果这种情况再继续下去,不仅企业经营困难加大,而且金融、财政的风险也会进一步加大或凸显。破解这一局面的关键,就是对严重过剩行业在削减产能方面进行实质性操作。但因为这些重化工业行业主要还是国有企业,除了涉及减产能和稳增长之间的矛盾,还有人的问题和债务的问题需要解决。如果仅靠地方、企业、市场恐怕很难解决,还是需要从国家层面采取一些措施。推动企业减产能,还要进一步推动市场化的兼并重组,通过优势企业发挥主导作用,用市场化的办法对生产力进行重新整合,来提升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
  第二,进一步放宽准入,加快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前段时间,放宽准入主要是针对小微企业,在商事制度改革、提高便利化程度等方面采取了一些举措,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稳增长、提效率来讲,不仅是要“放小”,可能更具有实际意义的还要“放大”,也就是在行政性垄断问题比较突出的基础行业中,切实放宽准入,引入竞争。这些行业放宽准入之后,能够切实改善供给、降低成本,同时能够通过竞争全面提升效率。
  第三,加快城乡之间土地、资金、人员等要素的流动,实现合理化配置。现在中国城市稳步发展,农村内部发展空间比较简单,未来新增长点在城乡之间。具体地说,现在推进城镇化,现有城市之间通过互联互通发展一些中小城镇,形成一定范围的城市带、城市圈,由过去孤岛型城市转变为网络型城市,这方面的潜力还很大。
  第四,加快培育有利于创新的环境。过去,人们总喜欢做产业发展规划,但创新从本质上来讲是很难规划的,最重要的是有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包括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使国有企业负责人、民营企业经营者形成稳定预期,促进要素之间的合理流动,加快培育人力资本,促进金融体系的改革,以适应转型升级的需要。
  第五,进一步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大致有两个方向,一是创新,二是“精致生产”。“精致生产”就是把活做细,就是最大限度发挥“工匠精神”。我国大部分制造业摊子已经铺开了,但从整体上来讲,精细化程度还比较低。在这方面中国的潜力很大。
供给侧改革是“三驾马车”的替代措施吗?
  这一说法不正确,经济学的供给和需求是同时存在的,转向供给侧以后,意味着更加强调不要纯粹靠刺激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不要光做需求的文章。
供给侧强调的是通过重新改变资源的配置来提升效益,但并不是说需求不重要了。有人说“三驾马车”理论不正确,这是不懂经济学的表现。
  供求是双方面的平衡关系,供给侧方面的改革最终也是在创造需求,是在解决需求的问题。比如,减产能、兼并重组实际上是调整供给结构,把不需要的供给减下去,同时创造市场需求。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也是这样,放宽准入的同时就是在扩大投资。制造业的增长以及转型升级、服务业的发展,都是通过供给侧的改革来创造出新的需求。
  总的来说,解决供给问题的同时,也是创造新的需求,而且这种新的需求更可靠、更实在、更具有可持续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供给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