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时候经济又开始声音是往上走的吗啊?

「李克强经济学」主要说的是什么?
总理李克强近期强调“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怎样解读这句话呢?
按投票排序
以下内容转自雪球用户trustno1,李博士不给钱,央妈见死不救,市面上资金贵如油,但是另外一方面,信贷和社会融资又巨量空转.缺的什么钱?富裕的又是什么资金?简单的说,缺的是项目投资的本金,而富余的是贷款。就像买房子,你首先要有首付,银行才能贷按揭给你。如果没有资本金,有项目,银行的贷款也出不去。前总经理时代,是中央批项目,让地方找钱,结果地方说,你中央请客,让我付钱凭啥?总经理,木有办法,只要中央批项目,就给转向转移支付。李博士,时代改玩法了,下放审批权,你们自己上项目,上项目完自己找本金,没钱爱咋咋地。要知道,银行贷款是有杠杆的,可以空手套白狼,这项目资本金可没法变出来,只能去市面上真金白银的去抢。原来全指望着,中央批钱的,现在中央一脚踢出国家信用的锅饭,这大锅饭是500家庭的吃的,那有你们这帮土财主的份? 土财主们自己去外面找食吃,这市面的资金还不贵死啊。另外一方面,银行和地方政府看到那么多项目准备上马,资本金找不到,那先把贷款搞出来吧,别等到有了资本金,贷款找不到,那也是麻烦。于是乎一堆贷款被以各色名目贷出来,放在金融体系里空转。嘿嘿,知道李博士指的存量信贷是啥意思了吧。同志们,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啊,现在的信心比黄金更珍贵,而钱比信心更珍贵。哈哈实际上,今年这个畸形的信贷结构,始作俑者还是前总经理。去年,总经理应该已经是实质的看守内阁,真正的政策主导权在李博士,李博士去年的方针就是压项目,但是为了让最后一年的业绩谷到7.8%,硬是让发改委批了10万亿的以项目,李博士面子上也不好反对,还记得湛江官员亲吻发改委批文的事情么?说明当时,李博士缰绳勒的有多狠,总经理稍微松一松底下的人就感恩戴德。这就是**所谓的前瞻性灵活性。但是春节交接班后,总经理彻底下台,李博士就一脚刹车踩到底,批的项目不给钱,自身自灭去。缺钱的地方政府为了上项目四处找钱,于是信托,等非标融资大行其道,然后银监会8号文一发,又彻底斩断这条路。结果下面一片哭爹喊娘,其实李博士就是要这个效果,不杀到你哭爹喊娘,你就不知道谁是亲爹亲娘。-----------为了减少争议的分界线------------------这些东西不是我写的,直接贴在这里没有征得作者的同意,也使得相当一部分童鞋过于关注前任总经理的功过是非,忽视了问题本身。我把作者的原文修改下,那些会引起情绪反感和思维转移的东西改掉,希望大家对事不对人,针对那些领导人的具体的经济行为进行分析,而不是诉诸情绪作者提到的是银监会8号文,链接如下:
谢邀。现在的人,真是喜欢取名,现在又来了个“李克强经济学”,其实,这只是从克强指数演绎出来的一个说法,然后,又把最近金融上的一些作法装了进去。所谓克强指数,就是 说的那个意思,是李在辽宁任职期间,用于观察经济状况的三项指标,即: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用这三项实时性指标观察经济,容易发现和把握问题,与一定阶段的GDP相比,也易于把握GDP数据的可靠度。这三个数据,过去政府综合经济部门搞调度的常用,也是国外学者观察中国经济的常用指标,我在很早的时候,就见参考消息上的外电报道,常用这类数据评析中国经济。李那时是省委书记,作为省委书记,能注意这三个数据,说明他内行,比较难得。其他也还有地方领导人也注意这些数据,比如曾任中宣部长的朱厚泽,在任贵阳市委书记时,也要这些数据,要求每天早晨放在办公桌上,以便适时把握经济动态。一位知友曾在一个答题中说:“人因事显”,这个是“事因人显”了。本月19日国务院开会,关于金融政策有8个字,叫“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并说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不是说就不再有增量了。关键是央行按兵不动,不救金融系统的钱荒,一反多年来的常态,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就是在这个具体问题上关闸不放水的举措,是对金融业乱象的一个惩戒,是将强硬对待的一个信号,也并非经济学上的创新。但确实做得好。中国是一个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国家,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目前遭遇了一系列难题。我初略想了一下,至少有以下一些,如能解决得好,再来总结经济学上的意义不迟,现在有人要说,就让他是一种说法,别过度解读。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什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最主要的就是发政府债,这是搞投资拉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既往的经验,债务归还,基本靠收费,地方债务,基本靠房地产。金融方面,只说庞大的外储,为此投放的人民币达27万亿,对应点是人民币币值缩水,在央行体现为负债,究竟是向谁的负债,如果是对人民币持有者币值缩水的负债,凭什么中央汇金公司将数百亿美元作为国有资产拿去注资银行了。这些方面,涉及众多问题,如何理清,如何把握,去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惠及民生,现在还不清晰。 二、庞大的过剩产能如何消化?在大量基本建设完成后,还会暴露出来失去服务对象的那部分产能过剩,如何消化?三、城镇化的路子如何走?现在提出,关键是人的城镇化。只有城里有足够多的就业岗位,并让农民真正享有市民待遇,农民才可能市民化。农民愿不愿市民化,本质上是一个利益权衡问题,只有当农民可以在城里获得更多的好处时,才愿意和有能力市民化。现在有相当多的农民,顾及土地和现在的惠农政策,进城打工可以,却并不愿动户口,仍在观望之中,千万别简单地认为,这就是一个户口问题。四、农业方面,如果不能走向规模化、高效化,将越来越大的面临国外农产品入境的强大压力,仅就油料而言,大豆几乎全军覆没,正在被侵害的目标是油菜。五、公用事业方面,比如大医院,排队看病太长。见过报道,说学医的毕业生,居然有很多改行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什么紧俏,什么就是密集的投资点,很快就能满足需求。如果说这得靠财政投入,为什么大家总是觉得看病贵?包括养老事业、教育事业等等,都有成堆的问题,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怎么解决?六、中等收入陷阱和流动性陷阱的避免。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我的理解,本质上说是对刚刚增加了收入的人们,过度剥夺,从而让其丧失应有的消费能力,从而导致生产丧失需求导致的一种现象。比如花几代人积蓄买房了,成房奴了,而城镇建设的资金,相当一部分就是他们付房价时交的,购车了,开车上高速了,交费了,这高速路的建设资金,其实就是上路人交的,那你还有多少钱养老呢?所谓流动性陷阱,就是滥发贷款太多,虚拟经济太发达,各种资产价格猛涨,突然跌下来时,不动产资产拥有方资不抵债,还款都来不及,哪里还敢贷款,从而让经济发展丧失需求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资产负债表破坏。这样的危险是存在的,如何未雨绸缪,加以避免。七、事权财权和经济发展权方面,究竟应该构建一个什么样的中央和地方的分权分利关系。现在千军万马奔GDP,这种事情,一旦和官帽有关,问题就来了。就说克强指数,地方也懂这个东西,要看你的用电量,结果有的地方天黑还早,就把街灯大开上了,有的厂明明产品销不动了,还被强令停产不停机。再说最近披露的广东中山横栏镇,报出的工业产值,居然比实际数高出近三倍,这样的情况究竟还有多少?八、审批权方面,这是一个体制问题,却是一个事关经济组织和发展的大问题,决不是说说下放就能解决的问题,这个已经说了多年了。昨天的消息,广州政协委员说办一个项目,要花799天,盖108个公章,并为此画了一个“万里长征图”,而且为止还要花许多钱。此种现象的发生,本质上是机构的寄生现象所致。究竟什么样的审批方式才是合理的?多的就不说了。仅上述这些,要解决起来,每一个都是重大难题。待到这些问题都解决得比较好时,再去讲经济学吧,动不动就经济学上来了,如此不给新决策者实践空间和书写空间,未必就好吧。
稳货币、活存量、去杠杆、挤泡沫、救实体。
上一任的钞票印得太疯狂,再印下去经济就要完蛋了,印钞机我是不会轻易开的,别再指望伸手拿钱堆政绩。以往印出来的钞票去哪了,你我心知肚明。平时不管你们,现在经济形势比较难看,你们就别太贪了,搂在手里的钱要松一松,给辛辛苦苦挣血汗钱的民营经济一条活路。真把下蛋的母鸡弄死大家都没饭吃。
听听HQL是怎么说的:自今年6月巴克莱资本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推出英文新词Likonomics(李克强经济学)以来,这个词在国际投行界红极一时,媒体的反响更是热烈,对这一概念几乎达到随意发挥的红火程度。7月3日,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成立获国务院批准;中国财长楼继伟在20 国财长会及央行行会议上讲话,强调中国政府不会再次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以及7月19日央行公布将放开贷款利率,都被看作是“李克强经济学”的实践。*“李克强经济学”的内涵*“李克强经济学”与“安倍经济学”一样,指代的不是两位政府首脑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而是对其经济政策之特点的概括。由于李克强是历任总理之中唯一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之人,在其主政辽宁之时,曾对美国驻北京大使雷德(Clark T. Randt)表示,他不相信中国的GDP数字,而是用他自己的方式来判断宏观经济。国外舆论因此认为他在掌控经济方面是内行,先是英国《经济学人》曾按照李克强所说的三个指标,即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发放的贷款额做了一个“克强指数”(Keqiang index),尝试用该指数分析中国经济。待其履任总理之后数月,巴克莱资本将其主要政策概括为三部分: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和结构性改革,并命名为“李克强经济学”,这个概念出炉后立刻红遍国际投行界,做中国投资市场分析的人士,如果不提“李克强经济学”似乎就有落伍之嫌。巴克莱报告总结的“李克强经济学”,总体思路是约束政府行为,纠正从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政府投资和国有经济的过度膨胀,比如“结束财政刺激”,就是逐步缩减国家主导的投资行为;“去杠杆化”,就是抑制信贷增长,大幅削减债务;“推行结构改革”内容则更丰富,包括金融自由化(financial liberalization),对财政系统、生产要素价格、土地使用、行政控制、垄断、收入分配以及户口登记制度等领域的改革。政策的目的是:用短痛换取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那么,在时下中国,“李克强经济学”哪些部分能够试验性实施,哪些部分根本没可能实施?*“李克强经济学”的实践极限*先分析正在实施的部分。关于中央政府不会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中央政府吸取2009年以后政府大规模投资刺激经济的教训,担忧经济被巨大的地方债务拖垮,希望中止通过政府投资刺激经济这种风险极大、收益极低的陈旧模式,着眼于长远。但各地方政府却是眼下难关重重,经济发展放缓,财政税收面临极大困难,因此希望继续加大政府投资刺激经济。各地近期纷纷召开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会,强调产业转型、扩大投资成为下半年地方经济工作重点,据说有16个省以及2个直辖市发表声明,颂扬投资项目在推动增长方面的重要性,并督促低级别政府在未来几个月采用各种手段加速计划实施。据中国媒体报道,近期内中国多位省市一把手前往北京拜会财政部长等要员,称本省经济底子薄,希望中央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在这些拜会财政部的省份中,寄望财政部的支持重点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要求中央政府给予资金支持。在地方政府的强大压力下,中央政府的不刺激政策能坚持多久,是个问题。第二是去杠杆化,即减少货币的过量投入,这已经开始尝试。中国人民银行7月19日宣布,将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许多英文媒体都认为这是重要的金融改革,对此寄望甚高。不少论者认为提高利率加大借贷成本,可以约束借贷者行为,我认为这是药不对症。在美国这种信用经济下,利率杠杆很灵,可以约束借贷者行为。但中国金融市场并非美国金融市场,其难以根除的痼疾是政府干预过多,结果是银行的坏帐过多(目前是近20多年以来第三轮大规模坏帐累积),放开利率解决不了以下两大问题:一是地方政府是银行贷款的主要使用者(2012年末地方债务余额为14.8万亿元);二是从地方政府到民营资本,所有贷款者都是无责任主体。2013年地方政府债务到期约计6.24万亿,但绝大多数并未偿还,少数是借新债还旧债;民营资本近几年有不少借贷者贷款去炒房地产,亏本之后一跑了之。可以说,这两类借贷主体都并非正常的借贷者。与利息高带来的借贷成本攀升相比,赖帐不还成为无本借贷。夏斌在“中国已存在事实上的经济危机现象”一文中,谈到融资量与GDP的关系时,曾提到一组数据 :2012年,未扣除利息前,工业企业资产收益率为8.88%,但银行一般贷款的加权利率为 7.07%,如果算上各种理财、影子银行中的高利率因素,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实际上已接近其融资成本,有相当部分企业已低于融资成本。2013年5月数据显示的情况更严重,企业资产收益率接近甚至已追不上融资成本。 这组数据表明,中国的金融环境已极不正常,企业不可能成为守信用的正常借贷者,这就是过去数年来,民营企业大多不务正业,江浙一带民营企业借贷后大多去炒房地产,失败后一跑了之。检验“去杠杆化政策”是否有效并不困难,半年以后基本尘埃落定。* “李克强经济学”缺乏制度基础*“李克强经济学”最重要的理念是约束政府行为,强调经济主体必须对自身的行为负责。但要想做到这点,必须约束权力对市场的作用。问题是,中共政治的三个垄断(政治垄断、资源垄断与舆论垄断),必然导致无责任政治,中央政府(包括首脑)无需因任何过错而下台,地方政府(包括行政长官)不会因为债台高筑而引咎辞职集体下台, 正是这一点,导致“李克强经济 学”缺乏现实的制度基础。往细里说,上述三项内容,前两项尚是经济政策,可以先试验一下。最后一项结构性改革,涉及的领域太广,几乎是动摇根本:土地政策涉及到中国政府对国家重要资源的控制方式;行政控制涉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目前中国政府既是国家资源的掌控者与分配者,还是市场经济规则的制定者、裁判者与参与竞赛者(尤其是垄断领域),如果放弃国家对经济的行政控制,如同西方国家那样做“市场经济的守夜人”,等于放弃政治垄断与舆论垄断的物质基础。如何为“李克强经济学”营造制度基础,并非李克强这位总理所能,需要由习近平这位掌控全局的总书记来考虑。再往深里剖析,习近平只是中共利益集团的大管家。中国的现实是: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这间,中国高层各利益集团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支撑的危险平衡之架构,想动一样都非常困难。日前《南华早报》曾刊登一条内部消息,称在构想上海自由贸易区计划时,李克强曾拟向外国投资者开放上海金融服务业,结果这一设想遭到中国银监会与证监会的公开反对。在金融行业开个口子都这么困难,重新营造制度基础谈何容易?我的估计是,“李克强经济学”目前红极一时,过段时期就会悄悄改弦更张。VIA:她的blog
刚好看到,就转了。
 说一个克强对检验中国经济一个发明:克强指数。以下为引用:最近这些年,中国的经济领域变得越来越热闹,也开始出现一些除了官方公布的经济数据之外的指标,李克强指数就是最近一个大热的指数。所谓“克强指数”(Li Keqiang Index),是英国著名政经杂志《经济学人》在2010年推出的用于评估中国GDP增长量的指标,该指数包括三种经济指标“工业用电量新增”、“铁路货运量新增”和“银行中长期贷款新增”的结合。“克强指数”源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07年任职辽宁省委书记、会见美国驻华大使时表示,喜欢通过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三个指标分析当时辽宁省经济状况。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卢锋曾评价说,“克强指数”作为上述三项指标的某种平均值,提供了观察工业生产、能源消耗以及经济运行状态的一组定量观察指标,对推测经济运行态势具有某种先行指标含义。  克强指数很快就被运用到了实际操作中,(9.62,-0.65,-6.33%)的报告就认为,克强指数在3月份由前两个月的6.12%降至4.41%,分项看,中长贷升而工业用电、铁路货运降,表明货币信贷进入实体经济偏慢偏弱。地方政府和工业企业负债过高、导致大量融资用于支付利息,开发商囤钱不愿花等皆是货币空转的体现。  不过,卢锋也表示由于GDP实际统计值受种种因素影响存在偏差,“克强指数”或从特定角度观察评估GDP数据可靠性,然而不好说可以替代GDP统计。——转载自经济观察报
一个悲观者的预测
银行钱荒问题若持续,中国完全可能存在经济危机的风险,至少将来会比现在困难的多,企业个人应该做好过冬的准备。
近期由于银行持续钱荒引发了同行业拆借高企,股指接连重挫,个别银行暂停贷款等现象。而央行似乎铁了心不再对市场注钱,若央行的政策是高层的长期决定,那么钱荒就会持续,就可能引发将来许多不可预测的危机。
许多人不明白中国的M2超过了百万亿为什么银行还会钱荒呢?我认为有下面几种原因:1.银行是个被家长宠坏了的孩子,花钱大手大脚把大量的钱投入到地产 基建等资金量大周期长的项目中,而不是制造企业的生产中。2.美国经济有缓慢复苏的迹象,将来可能停止EQ,从而美元会升值美国也可能加息,所以大量的国际热钱回流华尔街。3.新一届政府对银行断奶似乎很坚决,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对未来热钱持续流出引发的问题进行压力测试,一方面不愿意为上界政府四万亿投资引发的问题买单想尽快戳破泡沫。(对政府领导来说,面临一个抉择,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把泡沫再接过去,再精心维护,那么他会维护到什么时候呢?最迟能维护到2015年,或者2016年,那么那个时候就是一场更大的危机。那个时候爆发的危机的责任在谁,谁也说不清楚,这是一种选择。第二种选择,不接这个泡沫,上台之后很快让这个泡沫给破掉。破掉之后,首先会带来一段时间的痛苦,但对于新的领导人来说是好事,因为责任很清楚,不是他们造成的,是前面造成的。其次,在泡沫上跳舞跟脚踏实地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泡沫破了之后他可以脚踏实地了。再者,新的政绩比较容易上来,因为起点一下降低了,泡沫破灭之后的政绩是比较容易做起来的,否则在起点很高的时候再往上走是很艰难的。一般来说,新的领导上台,在前面三五个月,出于政治上考虑,都要继承发扬肯定慎重,而在三五个月之后,就开始逐步暴露前一任的一些问题,显示自己新的思路新的举措。一个企业换个新的董事长,也都如此。所以为什么说经济危机可能是2013年,最可能是月份(下半年)。)
___引自 李佐军《2013 年中国将爆发经济危机》
若钱荒持续的话可能触及我们两个最严重的问题:一个是房地产泡沫破灭,另一个是地方债务危机。
一旦银行缺钱,这两个问题的资金链就有断裂的风险那么危机就有爆发的可能。从而银行的坏账会更多会更缺钱,这样似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那么危及到个个行业和个人也是必然的结果。很幸运能够经历这些危及和问题,希望将来会更好。只是大家一定要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预测,在危机还未形成前悲观总是比盲目热观来的好。一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是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我的理解是。第一,市面上的钱太多了。这说明不能再通过印新钞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第二,民间借贷和影子银行已经成了普遍性现象。这说明老百姓手里的钱有很强投资的需求。但是民间借贷和影子银行的风险非常大。
综上,李总理想做的。第一,把民间借贷和影子银行的钱以一种合理合法的方式导入信贷市场。第二,降低信贷风险和准入标准,让更多的老百姓愿意把自己的钱放进信贷市场。
so,对比一下大大主张的产业升级,xx指数像不像GDP的孪生兄弟?前面手打上千字,都被和谐了……555
诚如“胡温新政”一样。“李克强经济学”是外界给予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指定的与前任稍有差异的政策和施政方式的“美誉”。本质不会有太大改变。
就是不增发货币了。靠信贷和市场拉动经济。
对李克强总理党校经济讲座的评论李克强总理最近在党校做了一个长达一小时四十分钟的经济专题讲座,而且基本是脱稿,这非常令我意外。所以就仔细认真地把这个视频看了一遍,有几点感想。第一,李克强的报告非常专业。我没有必要拍任何人的马屁,但是我要说,这个报告专业水平不亚于任何一位经济学教授,任何经济专业研究人员,是一流的。李克强是北大的经济学博士,不管他拿博士学位时是一个什么水平,就从这次报告来看,他现在无愧于这个学位,甚至已经远远超越这个学位。作为国家主要领导人,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空前的。第二,最感动我的并不在经济专业水平,而是其真诚而认真的态度,他对自己的工作真诚而认真,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真诚而认真。作为国家总理,李克强是“德”、“才”兼备的,的确是一任好总理,也是当今世界最卓越的国家领导人。第三,对于这样一位好总理当然要热烈赞颂,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总结和反思,是什么样的机制,什么样的文化,把这样的总理选拔出来和培养出来。更值得赞颂的不是总理本身,而是选拔和培养总理的体制和文化。毫无疑问,我们目前对中国当前的政治体制和传统文化是存在严重偏见的。如果中国的政治体制和中国传统文化真的象很多人认为的那么糟糕,李克强这样的总理怎么可能会出现。第四,我非常担心总理的精力和身体吃不消。总理的职业是总理,而不是大学教授,但是一个总理居然把专业水平做到大学教授的程度,那是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即便是他有庞大的参谋团队。总理是一个职业,大学教授也是一个职业。总理如果花太多时间去做大学教授的事,势必会增加工作量和影响自己的本职工作。第五,“唯经济主义”、“唯发展主义”依然是主轴。应该象孔子评价管仲一样,来评价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唯经济主义”的政策。对管仲,孔子的态度和评价是矛盾的,一方面说管子“不仁”,另一方面又说管子“仁”。“不仁”的地方是,管子重视法家思想,讲富国强兵,讲攻伐,重利而轻义,败坏人心、世道。“仁”的地方是,也正是管子的法家政策让齐国强大起来,有能力抗击蛮夷,卫护华夏、中国于不倒,“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2008年以后,中国在全球秩序中的地位急剧提高,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也随之急剧转变,同时中国人在国际上的信心也急剧提高,更自信了。对此,改革开放以来的“唯经济主义”政策功不可没。在这个政策的倡导下,从官到民,举国上下拼命赚钱,其结果是经济高速增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制造业全球第一,GDP全球第二。没有经济地位的提高做保障,中国人信心就无法提高,自信就无从谈起。也正是因为自信心的提高,中国人开始正视和反思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了,中国回归传统的大趋势已经出来了。其功效与管子抗击蛮夷是一样的,是“仁”的。但是,“唯经济主义”、“唯发展主义”,实质就是管子法家思想现代翻版,也已经破坏了中国的人心和世道,也是“不仁”的。第六,忽略房地产的危害。在对房地产的态度上,至少是名义上的态度上,本届政府和上届政府截然相反。上届政府认为中国的房价是高的,三令五申地说要压房价。尽管,房价一直是越调越高,成为笑谈,但是政府认为房价太高的态度一直没变。然而尽管本届政府所面临的房价比上届政府要高的多,却再也不提房价问题了,显然是默认和接受了高房价,认为这是合理的。讲座中总理也的确证实了这一点。事实上,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就出在房地产行业对其他行业的压迫上,尤其是对制造业和零售业的压迫。对快递业的高速增长,总理很高兴,但是,快递业的增长有“零和博弈”的成分,是以实体零售业的萧条为代价的。如果北京一套房子动辄上千万,如果中国人把房子当成主要的财富标志和财富来源,任何“创新”都会枉然。北京一套房子会秒杀一切创新。第七,正象总理反复所言,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才是真正的创新主体。既然创新人民自己的事,就应该让人民自己去做。政府做多了,说多了,很难避免拔苗助长的发生。第八,总理说,“双创”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因为马克思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事实上,人民是社会和历史的主体是中国历史的固有传统。反而,马克思的观点在西方则是个异类,所以,又必要追问,马克思是从哪里搞到这样的观点的。我的答案是从中国学来的。(微信:新心性主义)
想到了一种叫声很大的鸟。
温总理时的4万亿的政策已经导致货币超发严重,产能过剩现象明显,现在李总理在逐渐减少流通的货币量,增加货币流通来支持实体企业发展。
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什么时候出来一个李克强经济学,我看是阿谀奉承的人自己拍马屁想出来的吧,总理估计都不认同这个名字。真是让国外笑话中国媒体和中国经济界。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中,中国梦很难实现。
供给侧改革
温吹起泡沫
李在保泡沫的同时,还要结构转型 , 但是只要是泡沫终归有破碎的一天。
就好像一架高速行驶向悬崖的列车,在不断加速的同时,还要急转弯。
货币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一国银行体系之外由政府机构、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激活货币存量就是要引导,鼓励,刺激银行体系外的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央行刚降低准备金率就是一种方式,准备金低了利率也就低了,人们就可以把钱多用于消费,或者投资实体,从而带动经济发展!谢谢!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气往上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