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8度三星堆全兴大曲38度价格

三星堆旅游_旅游频道_新浪网
三星堆陵墓
  三星堆博物馆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广汉城西鸭子河畔,距离成都仅40公里,是全国著名的现代化专题性遗址博物馆。场馆集中收藏和展示三星堆遗址及遗址内一、二号商代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器、玉石器、金器以及陶器、骨器等千余件珍贵文物。
相关线路数量:
景点数量:2个
三星堆周边景点
  德阳没有自己的机场,但南边靠近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北边有绵阳南郊机场,而且德阳与成都、绵阳之间都有高速公路相通,十分便捷,这两个机场可以做为出行德阳的航空选择。
  全国第四大国际航空港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位于成都市西南郊外的双流县城东约2公里处,距成都市区约16公里。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有航班飞往成都,香港、曼谷、新加坡、东京等8个国际城市和地区也有航线往返成都。目前省内航线有:成都--九寨沟,成都--西昌。机场与市区有高速公路相通,可乘机场巴士前往市区,终点为人民南路的民航大厦,机场巴士市内起点则在人民南路二段蓝天宾馆(西南航售票处旁)。机场大巴首班时间是5 : 00,20分钟一班车次,车程约为35分钟,中途可下车,票价为10元。另外,也可乘坐出租车前往市区,到达火车站需40元左右。
  绵阳南郊机场与北京、上海、深圳、武汉、西安、重庆、青岛、大连、杭州等诸多大城市开通航线,南郊机场有机场大巴通往市内,交通便利。  
  德阳火车站没有始发火车,但宝成、成达铁路(成都--达州)贯穿德阳。搭乘从成都始发路经德阳的火车,可以直达西安、兰州、北京、上海、青岛、太原、郑州等城市。
  成绵高速公路和108国道从德阳经过。开往成都、广汉、绵阳、绵竹的汽车10分钟一班,另外,每天还有开往重庆、宜宾、三星堆、乐山的汽车,公路交通十分便捷。
  长途客运站位于德阳的中心城区,交通便利,
  三星堆景区交通便利,108国道、成(都)―绵(阳)高速、宝成铁路皆可到达。从成都昭觉寺车站至广汉仅20分钟车程,在广汉市区乘6路公交车可直达三星堆。
  中江县内产慈竹,农家房前屋后,荒山野岭,遍地栽植,四季常绿,郁郁葱葱。
  慈竹剖成篾块,篾丝,编织席垫,筛,筐,篓、篮、箕凉扇、门帘等等,为农民普遍从事的手工副业。民间有一大批能工巧匠。尤其以太和的竹扇,悦来的花簸箕,朝中的门帘、通济的京式提篮等产品最佳,工艺均较精巧。竹篾细如丝,薄如纸,能编织出各型装饰图案,或花鸟虫鱼,或文字题诗。也有先编成后再配诗作画的。或素或艳,‘色调和谐,雅俗共赏,倍受青睐。竹编制品作馈赠礼物,不失为上品。
  绵竹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是一种民间绘画艺术,其纸取材于绵竹之竹,绵竹所产竹品种繁多,质纤柔长。杜甫有诗称赞:“华纤,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明清绵竹造纸业蓬勃发展,为年画制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清咸丰年间《绵竹县志》说:“竹纸之利仰给数万家犹不足,则印为书籍,制为桃符,画为五彩神荼郁垒,点缀年景。”清嘉庆年间,由于经济繁荣,绵竹年画进入鼎盛时期,年画行会也相应建立,名“伏羲会”,有专业从业人员九百余,作坊三百多户,画商更加过江之鲫,购进销出,囤积贩运,成为从事纸业的经营内容。
  鼎盛时期的绵竹年画作坊主要分布于绵竹城区及西南农村,风格也各异。如清道作坊偏重彩色清水大袍;遵道作坊偏重美人,娃娃戏,故事类;城区年画作品则重拓片、杂条、斗方、案子或兼门画。
  绵竹年画内容多样,题材新颖,或喜庆、或幽默,珍品众多,如《老鼠嫁女》、《迎春图》等。《迎春图》是清代画师精心创作的一副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四川清代传统民俗。作者以清代绵竹县城为背景,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不同年龄、性别、身份、不同穿着打扮的四百六十多个人物形象,表现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舞蹈、戏曲、杂耍等庆祝活动。《迎春图》为研究近代四川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四川德阳、宜宾等县出产一种果仁大,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含量比其他花生都高的鹰嘴花生,历来受群众欢迎。六十年代外贸部门精工焙制出酥香可口椒盐花生出口。由于它外壳洁白,似同新鲜花生,果仁入口,焦香酥脆,密封包装后,久贮而不反油,不腻味,因而大受欢迎。1968年定名为“天府花生”。
绵竹剑南春
  剑南春是四川绵竹县的传统名酒,系以高梁、大米、糯米、玉米、小麦为原料酿成,无色透明,芳香浓郁,醇厚回甜,清冽净爽,余味悠长,有独特的曲酒之香,酒度为60、52、38三种,为全国名酒之一。
  绵竹县,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相传早在唐代,绵竹出产的“剑南烧春”便被列为皇族贡品,有“剑南贡酒”之名。
  剑南春的前身为绵竹大曲酒,创于1662年的清康熙初年,陕西三原县人朱煜,因见绵竹水好,便移居至此,办起了最早的曲酒作坊名“朱天益酢坊”。据《绵竹县志》记载,当时的绵竹大曲达到了“味醇香,色味白,状若清露”的美妙境地。曾畅销于四川及上海、南京等地,深受欢迎。在1922年和1928年中,先后获四川省劝业会一等奖和国货展览会章、奖状。建国后,在第三、四、五届全国评酒会上,连续3次蝉最新全国名酒称号,并荣获国家质量金奖,成为酒坛的一朵芬芳吐艳的新花。
  中江挂面的特点是味甘色白,柔嫩可口,面体因经多次发酵而有微孔,故有"茎直中通"之说,其特别柔嫩易消化也缘于此。八宝油糕的特点是油而不腻,酥而不涩,甜度适中,香味适宜,富营养,易消化,是很好的营养滋补佳品。
  说明:
  在中江众多的土特产品中,有两个驰名省内外的名牌食品,这就是中江的"银丝挂面"和"八宝油糕"。由于独特的工艺,极佳的口感和风味,符合营养科学的原料搭配,自问世以来,数百年间,深受食者的欢迎,声名远播,销势不衰,可称得上是中江食品中的两朵奇葩。 中江挂面为手工制作,历史悠久,传统工艺独特。它的特点是味甘色白,柔嫩可口,面体因经多次发酵而有微孔,故有"茎直中通"之说,其特别柔嫩易消化也缘于此。现在为增加其营养成份,在制作过程中又分别加以韭汁、菠菜汁、鸡蛋精、鸡蛋黄、朱神砂等制成蛋清面、蛋黄面、朱砂面、翡翠面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中江挂面曾先后数次被省、地、市、县评为地方优质特色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是探亲访友、馈赠亲朋的最佳食品之一。中江八宝油糕是以精面粉、精油、蜂蜜为主要原料,掺入花生、蜜瓜泥、核桃仁、鸡蛋、鲜玫瑰泥、蜜樱桃、芝麻、白糖等,用手工制作的糕点佳品。因工艺特殊,选料考究,制作精细,营养丰富,外酥内软,香甜可口,品质优良曾先后四次被省、地、市、县评为优质糖果,被誉中江食品中独具特色的传统营养食品。 八宝油糕的特点是油而不腻,酥而不涩,甜度适中,香味适宜,富营养,易消化,是很好的营养滋补佳品。八宝油糕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其在食品糕点中的独特地位已稳居珍品之列。影响远及省内外,也是馈赠亲朋的佳品之一。
连山回锅肉
  连山回锅肉具有独到的特点:"肥而不腻、瘦而不绵、略带辣味、咸中有甜、色泽油黄、鲜嫩醇香",是色、香、味俱全的可口佳肴.
  "回锅肉",是川菜中一道历史悠久的菜肴。过去商店、作坊,在初二、十六"打牙祭"或人们在喜庆节日,或平时人来客往的酒宴时,回锅肉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由于过去它以肥肉为主要材料,故人们又称为"解馋菜"。 广汉市"连山回锅肉",是连山供销社餐馆戴氏兄弟在原来四川省回锅肉基础上,通过精心研究,取其精华,运用现代科学加工以总结,提高烹饪技术后的新产品。在研制上,他们为照顾"南甜北淡"(南方人喜甜味,北方人喜清淡味)的饮食习惯,特别在佐料和调味上进行了改进,以适应八方来客的口味。1986年广汉物资交流会上,他们推出"连山回锅肉"这道佳肴,一举轰动广汉饮食行业,广大食客们亦大为称誉。"连山回锅肉"从此远近闻名。 现在,广汉连山镇围城路(新街)"连山供销社戴术儿正宗回锅肉",门庭若市,生意兴隆,。它既继承了四川回锅肉的风味,又独有连山回锅肉的特色,成为四川省饮食文化中推陈出新、雅俗共赏的大排档中的一道名菜。
  猪肉末入盆加清汤、鸡蛋液、味精、胡椒面善汁水拌匀搅茸,形成馅心。用抄手皮包起馅心成“菱角”形。盐、胡椒面、味精、酱油、化猪油、香油、葱花入碗,加入清汤。煮抄手时应火旺、水宽、水开,煮至皮起皱纹发亮捞入碗内即成。其特点:皮薄肉嫩,味美汤鲜。
  红油抄手乃是雅安著名小吃。以顺河抄手最为有名,当然还有伍抄手等,面皮包肉馅,煮熟后加清汤、红油和其它调料即可食用。此种小吃柔嫩鲜美,汤汁微辣浓香。
  抄手皮20张,肉末50克,料酒、辣椒油、酱油、香油各10克,精盐3克,味精2克,葱20克切末。
  制作过程
  1.将肉末用精盐、料酒调匀,用抄手皮分别包成抄手;
  2.把辣椒油、酱油、香油、味精分别装在4个碗内,撒入葱末;
  3.锅中放水适量烧开,抄手下锅煮至浮起时捞起,分别装入碗内即可食用。
  德阳名小吃罗江豆鸡,在川菜菜谱和众多食品行业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罗江豆鸡的创始人袁通儒,号崇大,自幼礼佛。民国17年在什邡罗汉寺昌龄法师门下剃度为僧,三年后还俗闯荡江湖。一个偶然的机会,袁通儒在一家鸡毛饭店吃饭,没有下酒菜,店家给他弄了一碟麻油豆皮,他吃后顿受启发,回家后以黄豆试制成了要比鸡毛饭店豆皮更美味可口的"豆鸡"来维持生计。袁通儒反复总结制作豆鸡的工艺,于民国25年制作了首批豆鸡送往成都花会佛教食品展览会展销,获专利权,并取得了金质招牌一面,从此豆鸡扬名。 罗江食品饮料厂采用民间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生产的"罗江牌"罗江豆鸡,无任何添加剂,属纯正的绿色食品。其营养成份通过现代科学测试。该产品1991年荣获"四川省优质产品"称号;1994年荣获"四川省名、优、特、新产品博览会"银质奖。
  什邡荞面是什邡著名小吃之一,是受群众欢迎的绿色快餐食品。它主要用荞麦粉制成。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测定,荞面所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高于小麦面粉和大米,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也较丰富,还含有其它粮食不具有的叶绿素、芦丁等成分。什邡荞面分水荞面、干荞面两类。一、手工水荞面。用荞麦面和辅料揉成面团备用,随做随吃。其味独特,麻、辣、酸、烫俱全二、"邡峰"牌干荞面。用苦荞麦粉和甜荞麦粉精制面成,配方科学,软滑爽口,便于携带,保质期半年。国家专利号:.X,1995年获"成都有推荐产品金奖",1996年获"四川省群众喜爱商品"称号。食用方法类似方便面,用开水浸泡10分钏,视软硬适宜后换开水烫一下,辅以佐料即可食用。居家旅行皆宜。
一号场馆――第一展厅
  第一展厅的展览主题是:雄踞西南――古蜀2000年沧桑史。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展览馆,包括六个展厅。全面系统地介绍古蜀历史及三星堆古蜀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今四川及其相邻的广袤区域内,分布着许多古代遗址和遗迹,出土了众多独具特色的文物。这些文化遗存的面貌大体相同,构成了“蜀文化”这一区域性文化体系。
  三星堆遗址文化是蜀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上起新时期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是古蜀先民创建的一处古蜀国中心都邑。那既然三星堆是古蜀国的一处中心都城,为什么有史以来,成都平原被认为是蜀文化圈的中心区域呢?两者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渊源?
  2001年初,随着成都金沙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这一疑问得到了初步解释:自广汉三星堆之后,古蜀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向南迁移到了成都。以金沙遗址为代表的成都古遗址群与三星堆遗址具有显明的承前启后的文化关系,标明古蜀文明至此转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号场馆――第三展厅
  第三展厅的主题是:化土成器――三星堆陶器。陶器的创制与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定居生活的需要有密切关系。因其取材容易、可塑性强、制作简便、经久耐用,所以陶器产生后随即扩展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三星堆古蜀国制陶业发达,遗址出土的陶器数量巨大,品种繁多。大体上包括生活用品和人物、动植物造型。陶制生活用品用途广泛,既有体量较大的贮器如瓮、缸、罐,炊器如三足器等,也有小巧别致的食器如盘、盏、饮器如杯等。古蜀人在制作这些生活用品时,不仅注重其使用功能,同时也追求其造型的美观。三星堆数量巨大的鸟头把勺、庞大的酒器群以及颇富特色的高柄豆、觚形器、三足炊器等,都属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具的陶艺佳品。
  人物与动植物造型风格朴拙,生动逼真。如捏塑的虎、狗、猪等动物造型稚拙乖巧,恍若可爱的玩具,而一些实用物品如器盖上的莲蓬、鸡冠花等植物造型则栩栩如生,颇具自然仿真效果。说明三星堆古蜀先民对猎获物和饲养家畜有十分细致的观察,反映出古蜀先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
一号场馆――第四展厅
  第四展厅的主题是:以玉通神――三星堆玉石器。这里陈列了大量的玉璋、玉戈、玉壁、玉环等。另外,三星堆的玉石器饰品如串珠、琥珀坠饰等,用料考究,雕琢精细,小巧别致,极富生活气息。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三星堆文明及其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
  玉石器多是古人用来交感神灵、沟通天地的礼器及祭品,是所谓“以玉通神”的精神产物,在古人心目之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自上古时代,先民们即开创了崇玉、尚玉这一源远流长、蔚为壮观的“中国玉文化”的先河。
  三星堆遗址及两坑出土众多的玉石器足以证明,在商代,蜀人已有了较为完备的宗教礼仪制度,反映出古蜀国已具有相当强盛的综合国力,而与之相适应的宗教礼仪制度已臻于完善。遗址出土的玉石器中礼器的数量最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蜀国的政治宗教文化。其中如璧、璋等都是古代祭仪中最为重要的礼器,璧以礼天,璋以祭山,――“天山之祭”,是古蜀人通灵、通神、通天的主要方式。
一号场馆――第五展厅
  第五展厅的展览主题是:“烈火熔金――三星堆冶炼”。主要向人们展示青铜器和金器。
  中国青铜冶铸始于距今4000多年前的夏代,三星堆古蜀国冶金术在商代中后期已达到高度成熟的境地。青铜器多属神庙礼器,是青铜时代高级阶段的显著标志,它的风格汲取商文化元素而又表现出强烈的地方民族个性。总体而言,三星堆青铜器彰显出“壮美”的整体风貌,给人以猛悍威严、神秘无限的感觉,堪称中国青铜时代的典范。
  早期的金器较多地出现于商代。以秦岭和淮河为界,商代中国南、北两大地域的金器各成系统,北方金器大多为装饰品,数量与种类不多,且形体较小。南方金器则以三星堆金器为突出代表,制金工艺在中国同期文明中最为杰出。
  三星堆出土的金器制作精致,功用特殊,应是作为权力的象征,运用于隆重的祭祀活动。其中,金杖、金面罩等金器尤其受到人们的关注。金杖制作于商代中期,中心部其实是木质的,外面由纯金的金皮包裹而成。它极有可能是蜀王鱼凫的权杖,是王权和神权的象征。
一号场馆――第六展厅
  第六展厅是一号展览馆的最后一个单元,其主题是:通天神树――古蜀人智慧与精神的象征。这里展出的通天神树,特别震撼人心,将整个展览推向高潮。
  中国古典神话传说中有许多神树,最有代表性的是东方“扶桑”、中央“建木”和西方“若木”等。这些神树与外国古典神话中的“宇宙树”应属同一性质,反映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共同的思维方式与观念意识。
  三星堆神树是古代传说中扶桑、建木等神树的一种复合型产物,其主要功能之一即为“通天”。神树连接天地,沟通人神,神灵借此降世,巫师借此登天,展览分为青铜神树和中西古代树崇拜两组。
  二号祭祀坑共出土了8株青铜树,均被砸烂并经火燎,大多残缺不全。其中以修复后的一号青铜神树体量最大、造型最复杂且最具代表性。目前可大致了解构型特征有铜树座、铜树枝、铜花果、铜鸟等局部构件。这些青铜树是古蜀人神话宇宙观的物质载体,常常被设置在宗庙并用于祭祀。
  中西古代对树的崇拜是民间信仰中共通的文化现象,关于树的种种神话传说与树形图像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分布。 “树”图像作为文化象征符号,主要有 “宇宙树”与“生命树”两类。前者表达古人对宇宙、天象的认识,后者反映古人的吉祥观念并张扬其生命意识。
  位于市中心的德阳孔庙始建于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026),后经多次修缮,现在建筑为清道光二十八年至咸丰五年间的基本格局。它仅次于曲 阜、北京的我国第三大孔庙。
  德阳孔庙共有建筑物三十余处,占地20700平方米,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德阳是一个崇尚儒学的地区,历史上有传统的祭孔活动,被称为“丁祭”。一般是每年大祭两次。《德阳县志》:“每岁春以二月初三日圣诞为祭期,秋以钦天监选定吉日为祭期。”关于乾隆年间的祭孔活动在地方志中有较详细的记载。
  德阳孔庙的祭孔活动,延续到民国年间,市里现在还有老人能回忆当年那热闹庄严的场景。1990年5月,来自海内外的孔学、孔庙专家学者一百五十余人汇聚德阳参加“国际儒学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孔子思想文化、孔庙文物考古两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就孔子儒家文化在现代化中的作用作了研究。为此,德阳有关部门专门举行了一次仿古祭孔乐舞表演。孔子七十七代孙、香港益光有限贸易公司董事长孔德墉先生观看了表演之后深受感动。连说几个“想不到”。
  现今保存的德阳孔庙,是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重建,历时三载,于咸丰元年(1851年)建成。孔庙占地34亩,整个建筑群布局合理,雄伟壮丽。据史料记载,其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居全国第二,为四川之首。  
  孔庙建成后,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清代明是每年春、秋二季祭礼,祭礼隆重,有奠帛、读祝文、三献奠爵、行三跪九拜之礼。咸丰时规定行稽首礼:跪下后,两手着地,拜头至地,稍顿即起,反复跪三次,拜九次,是拜礼中次重者。光绪年间又定为空首礼,即跪下后两手拱地,引头至手而不着地即起,拜三次,起,再跪下,如此跪三次,拜九次,是拜礼中较轻者。与此同时,钟磬管乐齐鸣。
  民国时期,祭孔改为每年秋季祭一次,时间是农历八月二十七日,仪式没有从前那样繁琐。改跪拜为鞠躬礼。  
  祭祀前几天,孔庙各处均布置停当,大成殿内孔子牌位前安放着一张长方供桌,桌上放有香炉、烛台及樽等祭祀用具,桌前的地上铺上茅沙。大成殿外阙台四周竖立有高两米、直径约40公分大的镣,阙台周围还放有古磬、编钟等乐器。  
  八月二十七日这天,寅时,典仪(又叫司仪,德阳县祭孔的司仪,1930年至1947年由李炳文等担任)立于大成殿内供桌左边,待时辰一到,就宣布"祭奠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典礼开始"。主祭官(历来都由县长担任)一人从阙台中间丹墀上稳步入大成殿内,站立在供桌前。参祭人员中有一定学识的乡绅、举人、秀才及过去清代的朝廷官员站立于大成殿外的走廊一,其余参祭人员如地方官员、教师等则按文东武西的位置分别站在阙台上。与此同时,庙手点燃香、蜡和镣上的干柴。   
  典仪宣布鸣炮,当时燃放土铁炮,鸣三响,间隔三秒钟,再鸣三响,共响九响,其声音秤、砰、砰闷响闷响。鸣炮毕,全体参祭人员脱帽向孔子牌位三鞠躬。
  此时,典仪宣布:"初献俎豆!"主祭官指挥庙手献上青铜铸造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俎六只并把它放在供桌上。典仪双喊;"亚献太牢!"庙手双抬出早已剥好的公牛一头放在供桌前方的一张桌上。典仪再喊:"终献少牢!"庙手再抬了剥好的公羊两只放在牛的两旁。典仪最后喊道:"再献牲!"庙手再抬出洗剥好的公猪三只放在牛和羊的后边。这些祭品按猪、羊、牛的位置上供,不得颠倒次序。献毕,参祭人员再行三鞠躬礼。
  接着典仪喊;"献爵!"由亚县官用樽盛上好酒双手捧樽从左至右洒酒于供桌前茅沙上,连洒三樽,洒后将樽放于供桌上,参祭人员又行三鞠躬礼。
  而后是典仪喊:"献帛!"这时由较主祭官低二级的官员从庙手手中接过预先叠好的长约60公分、宽约25公分的丝、棉、麻一类的织物一块献于供桌上,参祭人员再次行三鞠躬礼。祭孔仪式,三献后撤馔,典仪唱道:"送神!"这时,钟磬齐鸣,乐秦咸平(八佾舞乐之一)。
  再后是读祭文(又叫祝文)。祭文是预先规定,且每年内容不变,文曰;"有严学宫,四方来崇。格恭祀事,威仪雍雍。歆兹惟磬,神驭还复,明湮斯毕,咸膺百福!"说是读,其实是唱。宣读祭文的人必须是举人或秀才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唱读毕,由等候在御碑亭内的歌舞生献歌舞。歌舞生由学堂选派男学生担任,称为佾生,佾生身穿礼服,排成8排,每排8人,共64人。左手执旄,右手执戚,一边舞,一 边唱。歌词大意是:圣德与天齐,育群黎,一匹夫。大哉孔子何威威,虽然未得居南面,救世君,万古昭垂……
  歌舞毕,主祭官讲话,无讲稿,内容简单,大意是介绍孔子生平事迹,宣扬孔子的哲学思想和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讲话时天已麻麻亮,主祭官率众参祭人员依次退出大成殿。庙手早已将饭菜备好,席位是分了等级的,主祭官和一般官员安席于更冠亭,其余参祭人员在戟门入席。席间,八大碗,十大碗,酒足饭饱。饭后即分发祭品,按官员职大小所分多少不一,但只要参祭人员名册上有名的都可分得一份,因事因病未到者也要派人送上门去。唯典仪可分得猪头一个,以示奖励。歌舞生不入席就餐,发给每人两个肉包子,各自回家。
  祭孔仪式完后,主祭官还派人到武庙(即关帝庙,现德阳二中西端)、节孝祠和乡贤祠(均在孔庙旁边)祭祀,其规模比祭孔小多了。
  祭孔这天,全县百姓都可到孔庙到处游玩,还可进入大成殿用手摸摸龙抱柱和祭器。
  祭孔活动所花费用由孔庙支出。孔庙有学田数百亩,由于后来捐修学校,学田逐渐减少。
  德阳的祭孔仪式,在1937年左右是上文中所述的"三献"情况,以后逐渐改为一献,祭品也改为一牛、一猪、一羊,佾生也逐渐取消,场面也越来越小。
  最后一次祭祀是1947年秋。
  现在,为了弘扬中化民族文化传统,再现当年德阳孔庙祭孔的历史场面,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均要举办仿古祭孔乐舞。
蓥华山香会
  蓥华山有新、老之分,均为岷山山脉九顶山系的一支。山势巍峨,峰峦秀丽。“蓥”、“蓥”字其意相通,指峰顶常积瑞雪,晶莹闪耀于天际,如琼华怒放,蓥华山亦因此得名。传说大禹生于刳儿坪,出洛水遇阻,有蓥华夫人相助,故名蓥华;咖说,明代高僧明本禅师成道坐化此山,称蓥华祖师。每年六月六日为会期,本县和外地来朝香会者络绎不绝。
  老蓥华山较低。在白云山北、八步坎西有老蓥华庙,又称高寺。(在治北六十余里)山门匾题为:“天公禅院”,系明代德岩禅师坐化处。远近皈依,香火亦盛。
  新蓥华在县治西北一百二十里处。从高桥(今蓥华)至山顶,沿途有寺庙二十八处,传为“蓥华祖庙子孙所建”(今已毁),便于朝山人栖息。朝香会的过竹溪桥(一侧为白云山,可去老蓥华)经刺梨沟,抵接引殿,到东山堂、香林寺。再上,一孤峰兀立,为万年寺所在。其间,在白鹿寺可小歇,再登铁瓦殿,爬上山顶,是为观音堂。过此段要择时间,约伙伴,小心屏息过溜沙坡,路极艰险,稍一不慎,即有随流沙滚下悬岩的可能,有不少善男信女们,仍鼓勇而上,由此达南天门。左边系彭县属大、小海子诸山,白鹿、天台、九峰均历历在目,至龙神庙再小歇,右侧青龙诸山壁立。再上,是蓥华祖庙,又称茅棚,即达新蓥华的绝顶。伫立高峰四望,黄龙山平肩,元包山昂首天外,还有火焰山、九顶山在夕阳余辉照映下,晶莹璀灿,气象万千。其下即禹母池,中隔三峡口,相传为吕禹隆生地。赴蓥华香会的人们既为祝福,还可看到“神灯、佛光、云海、日出”四大可奇景,今已辟为新旅游区。
德阳仓山大乐
  仓山,德阳市最南端的一个边远镇,是古代飞鸟县所在地。民间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系中江县第一个被省文化厅命名的先进文化镇,著名的音乐活化石"仓山大乐"就是从这块文化活土上发掘出来的瑰宝。
  相传大乐诞生于周代。一次,周文王的皂角城打了胜仗,将士们欢天喜地,以盾牌相击、刀枪相撞,奏乐狂舞,表达打胜仗后的喜悦。青铜盾牌奏出的音乐震惊了文王,文王下令铸青铜大钹以代盾牌,于是周大乐也就问世了。
  宋代战争频繁,每逢盛事,都要奏大乐,以振军威。因而得到进一步发展。军乐曲牌越来越多,气势越来越大,排军练阵离不开它,班师祝捷也离不开它。南朝灭亡,大乐也随之湮没。此时,一个姓周的宫廷帅随湖广移民,颠沛流离到仓山定居。因此大乐由仓山的这位姓周的后裔代代相传至今日。
  新中国成立以后,大乐成了仓山民众喜闻乐见的乐曲。每年正月初九"上九会"要打、生活悠闲自娱自乐的时候要打。
  1949年仲春,为迎接南下的解放军过仓山,大乐一擂响,竟使一群听过山西威风锣鼓和兰州太平鼓的北方汉子为之倾倒。
  仓山大乐,既有北方锣鼓雄浑、粗犷、豪放的特点,又有四川闹年锣鼓隽秀的风格,快打惊天动地,排山倒海,听者心灵无不震惊;慢打和风细雨,使人陶醉、心旷神怡。乐队和舞队均不限人数,如广场表演,可成百上千。  
  1991年,德阳市举办首届龙舟会时,市委、市府特邀了仓山大乐在彩船上为两岸的数万中外来宾一展风彩。两岸数万观众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1992年德阳市举行商品交易会,大乐再次应邀作为广场开头戏参加开幕式演出。
  日,县文化部门组织仓山大乐在成都举办的全国糖酒交易会开幕式上亮相,代表1993年荣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的四川中江青龙矿泉水有限公司举行大乐演出,向世人展示了仓山这块沃土上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
  1996年11月,德阳市电视台将"仓山大乐"录制成电视音乐片后,参加了全国百家城市电视台音乐节目展播。在广州评选时,一鸣惊人。在全国220多个送展节目中,以其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和精致的表演技巧,荣获"96全国百家城市电视台音乐电视展播"铜奖。
  1997年10月,入选参加"中国第五届艺术节"演出。
德阳广汉宝宝节
  农历正月十六日一早,成都平原上的广汉市,还沉浸在十五闹元宵的鞭炮硝烟和阵阵春寒中,而通往市区的大道小路,却车流滚滚,人流滚滚,像解冻的春水,笑笑闹闹,朝这座文化古城涌来。市内大街小巷涨潮般漫满了热闹的人流。最终,这波澜壮阔的春潮,都轮番汇合在市内东南隅的房湖公园内。
  正月十六这天,是从清乾隆时相传而来的广汉"拉保保"的喜庆日子,也是广汉市全民春游的好时节。人们在过大年闹元宵之后,又穿上节日盛装,出门踏青游玩一天。据说这天出门游了春,即可消除百病,招来百事是顺利、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因此人们又称它为"游百病"或"游毛病",这都是消灾祛病、招祥纳福的意思。而春游的中心内容是"拉保保",这是春游活动的高潮。后来,人们便将这个全民活动称为"保保节"。
  所谓"拉保保",就是年轻父母在这一天,领着自已10岁以下的孩子,备上酒菜和香蜡钱纸,到广汉房湖公园内的古柏树前,看中一位游人,拉他为自已的孩子"保关煞"(俗传,小孩在童年时期要闯过几道"关口"才能长大成人,否则就有夭折危险。)如果被拉的游人接受了,便在古柏树脚下,焚烧香蜡纸,叫孩子向被拉游人行跪拜礼,并叫一声"保保"。接着双方大人互道姓名住址,以"干亲家"相称,就地举杯饮酒祝愿。被拉的"保保"就是孩子的"干爹",孩子是"干儿子"。当干爹的要给干儿子另取一个含有"福禄寿喜"、"百年长寿"或"鹏程万里"等良好的吉祥祝愿的名字。为什么要在古柏树下拉保保呢?原来这里有十二株树是明代所栽,其数目恰巧与十二生肖属相相吻合,当地人就称这十二株古柏为"十二相"。在"十二相"前拉保保,除有请带灵气的十二相为他们作证的意思外,还有松棰常青之意,孩子也会如松柏长年百寿。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民众物质、文化生活及思想观念的变化。"拉保保"的传统习俗也从内容到形式发生了变异。原来拉保保的目的,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现在拉保保是由孩子的父母邀几个小伙子,一经看中哪位游人,就由一个小伙子将孩子的帽儿,乘其不备朝这位游人头上一戴;孩子的父母和其他小伙子一拥而上,将这位游人团团围住,并把孩子塞进游人怀抱,同时高声喊道:"拉中了。"围观者也助兴叫好。这突然的行动,弄得被拉者措手不及,孩子塞进怀里了,又怕把孩子摔着,只得忙用双手将孩子抱住,这下,就算你同意作孩子的"保保"了。但并不在"十二相"前焚香礼拜,而是由孩子家的人将"保保"簇拥出人群,找人少的地方,互相介绍姓名、职业及详细住址,道出孩子父母的心愿,然后到酒馆或餐厅宴请"保保"。"保保"也要为孩子取名字,赠礼品。而名字的含意都突破了旧的观念。如获至宝989年保保节,一位由云南边防前线回家探亲的战士被拉上了,为他的干儿子取名叫李保疆。另一位从辽宁回家探亲路过广汉的解放军军官被拉上了,他不懂这里的风俗,显得很惊慌,经解释后欣然作了"保保",他为干儿子取名叫张卫国。一位19岁的女大学生为她的干儿子取名叫黄登科(意为将来攀登科学高峰)。一个搞农业技术的干部为他的干儿子取名叫陈爱农。以往拉"保保"的范围比较窄,先要考虑被拉者必须与孩子的父母年龄相当,而且必须拉男性。从职业上看,大多是农民拉农民,工人拉工人。而现在则不分年龄、性别、职业的界限了,甚至还出现了拉"干儿"、"干女"的倒拉现象。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有的独生女的家庭,想有个男孩,独生子的家庭,又想要个女孩。于是就有人在保保节这天,自己主动出马根据自己的需要拉干儿干女了。被拉儿女的父母更乐意这送上门的"保保",这是符合双方心愿的大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广汉的保保节,规模更扩大了,除了房湖公园,又发展到金雁湖公园,因为那里有铜塑十二生肖像,并有音响设置,可叫出各生肖的声音,更显得活灵活现,因而,也是人山人海在那里拉保保。保保节的内容也丰富多彩,它不单单是拉保保。这一天全城的书店、商场都以优惠价出售儿童读物和用品;妇幼保健部门为儿童免费检查身体,为育龄夫妇发放避孕药物,开展优育咨询服务。房湖公园还要为拉了保保的儿童颁发奖金和奖品。保保节已经不含过去为孩子"保关煞"的陈旧意义了,而成为人们沟通思想,联络感情,关心下一代成长的特殊节日。它是在传统习俗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既有娱乐性又有现实性,同时还保存了地方民俗的特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兴大曲38度浓香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