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万宝镇总体规划代家村微信群

您现在的位置:
潜心引领青年农民科技致富——记德惠市万宝镇代家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凤兰
日期: 13:43
作者:赵 雪
来源:长春日报
点击次数:
下载文件:&&
  家住德惠市万宝镇代家村的刘凤兰从教师岗位退休后,关心、帮助农村青年的热情丝毫不减,通过多种方式,引领农村青年走上致富路。
  身为教师的刘凤兰退休后看到有些青年农民闲暇时整日迷恋于麻将桌、台球桌和纸牌桌,有的甚至卷入“黑彩”,心里十分着急。为改变这一状况,刘凤兰自掏腰包组织本村青年到外地参观学习,大家转变了观念,开阔了眼界,回来后不仅自己抓紧时间学习科学技术,而且带动亲戚朋友一起掀起学习科技的热潮。
  2006年末,刘凤兰和本村几名青年共同创办了万宝镇第一个农业产业协会。她自筹资金盖起了8间房舍,设置了学习室、科技书屋等,现有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政策法律和生活小百科等书籍1万多册,青年农民随时可以到这里阅读有关书籍,学习有关科学知识。
  以前,代家村的玉米产量低,质量上不去,卖不上价钱。2006年,刘凤兰带领村里的青年农民参观了吉林耀星种业公司,听了专家讲课,认为两个玉米新品种适合本村土质。为避免给大家带来损失,刘凤兰和爱人商量先在自家的地里搞种植试验,并组织善于经营的10户青年农民在自家承包田里搞种植试验,按照专家要求种植和管理。当年,总计10公顷的试验田获得了好收成,增收7000多元。村民们见刘凤兰种植的新品种增产增收,都争着订购这两个玉米种子。为满足群众要求,2007年,刘凤兰夫妇争取到230公顷地的种子,使全村人均增收450元。
  刘凤兰还发挥产业协会优势,为会员创收寻找门路,从外地请来手工艺师传授手工编织蝴蝶、刀刻字画和用乌拉草编织汽车坐垫、鞋垫等技术,现已有50多名青年农民熟练地掌握了这方面技术,每人每年增收两三千元。在帮助农村青年科技致富的同时,刘凤兰还先后帮扶了17户贫困户,目前这些家庭都已摆脱了贫困。
字体:&&&&
您最近浏览的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松北区万宝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