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动态磁共振增强扫描造影剂什么时候打造影剂

您现在的位置是: &
高原地区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摘 要:目的探讨高原地区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19倒经B超、CT或MRI检查发现肝脏有局灶性病变,所有患者均做MR Gd-DTPA动态增强检查。结果MRI增强扫描后扫描图像明显分为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及延迟期,19例患者病灶内部或壁在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及延迟期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强化改变。结论在高原地区MRI动态增强扫描优于包括CT增强扫描在内的其他影像检查,并将成为肝脏病变检查中的重要及必要的补充检查方法。
【关键词】& 高原地区;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马根维显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19例经b超、ct或mri检查发现肝脏有局灶性病变,所有患者均做mr gd dtpa动态增强检查。& 结果&& mri增强扫描后扫描图像明显分为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及延迟期,19例患者病灶内部或壁在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及延迟期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强化改变。& 结论&& 在高原地区mri动态增强扫描优于包括ct增强扫描在内的其他影像检查,并将成为肝脏病变检查中的重要及必要的补充检查方法。
&&& [关键词]&& 高原地区;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马根维显
&&&& 收集19例经b超、ct或mri检查发现肝脏有局灶性病变的患者,做mr gd-dtpa动态增强检查,以探讨高原地区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提高诊断水平。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例,男12例,女7例,藏族18例,汉族1例,年龄30~72岁,平均48.6岁。
&&& 1.2&& 方法&& 19例均做mri增强扫描,造影剂为马根维显,剂量为0.1 mmol/kg体重。使用ge公司的0.35 t永磁装置,用fse序列,增强前后包括轴位及冠状位。t1wi:tr/te=420 ms/14 ms;t2wi:tr/te=6600 ms/90 ms;层厚:10 mm;层距:2.0 mm;视场:40 cm×30 cm;矩阵:t1wi 288 cm×160 cm;t2wi 288 cm×192 cm。本组病例操作均为手推,以2~3 ml/s速度注射,注射开始后15 s进行第一次屏气扫描。此时,肝实质信号低于脾脏,腹主动脉及其分支以及肝动脉成为高信号,为动脉期;重复换气2~3次后屏气扫描。此时,门静脉为高信号,腹主动脉信号略降低,为静脉期;间歇3~5 min后屏气扫描为平衡期;5~15 min后屏气扫描,腹主动脉及门静脉信号降低,为延迟期。
&&& 2&& 结果
&&& 动脉期明显强化15例,静脉期至延迟期病灶强化减退程度发生不同的变化,其中10例诊断为肝癌,5例诊断为肝血管瘤,4例动脉期至静脉期无变化,诊断为肝囊肿。
&&& 3&& 讨论
&&& 高原地区平均海拔为3 km以上,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我区目前ct扫描仪无高压注射器等辅助装置,此方法明确地将扫描图像分为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及延迟期,较全面地观察病变范围、大小及性质,有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尤其适用于高原地区肝胰病变的诊断以及小病灶的检出。由于我区目前ct检查室增强扫描设备落后,不能准确抓住注药后的准确时相,mr具有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组织分辨率较ct高,解剖结构清楚等优点、能够更好地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如恶性病变有无瘤栓形成等征象,尤其是增强扫描,能更进一步显示病灶形态及内部结构,如动静脉期病灶强化的特点以及延迟期强化减退的程度,为定性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如:肝癌表现为动脉期不均匀轻度或中度异常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下降或不明显,延迟期轻度强化。肝血管瘤动静脉期病灶周边结节样强化或病灶体显著强化,对比剂逐渐向或不向中心弥散,延迟期仍然为高信号。肝囊肿为注射对比剂后,动脉期至静脉期无强化等特点。
&&& 我区地处高原,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及交通不便等诸多因素,不宜使用超导型高磁场的磁共振成像仪,只适用永磁型低场强的磁共振成像仪,而且mri动态增强扫描明确将扫描图像分为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及延迟期,能够抓住肝脏病灶在不同时相的变化,较全面地观察病灶范围、大小及性质,有利于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且对肝脏小病灶的检出有很大意义。这表明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参考其他文献[1~3],mri对其他部位(如胰、盆腔及血管)的占位性病变也能起到辅助诊断的作用,必将成为肝脏病变以及其他部位病变检查中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 [参考文献]
&&& 1&& 杨军,周康荣.动态增强mra的实验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246.
&&& 2&& 王滨,martin lowry.前列腺治疗前、后动态增强mri评价.医学影像学杂志,):262-266.
&&& 3&& 梁宇庭.菲立磁增强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556.
&& 作者单位: 850000 西藏拉萨,西藏自治区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mr室
  (编辑:乔&& 雨) ......(未完,请点击下方“在线阅读”)
特别说明:本文献摘要信息,由维普资讯网提供,本站只提供索引,不对该文献的全文内容负责,不提供免费的全文下载服务。
金月芽期刊网 2018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脑垂体微腺瘤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探讨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28例已确诊垂体微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常规行MRI平扫,并对其采用Alltech centauri 1.5T磁共振扫描仪行垂体MRI动态增强扫描。结果:28例垂体微腺瘤均位于垂体前叶,单发,血PRL均>40 ng/mL。常规MRI平扫28例中有16例可见T1WI为低或稍低信号,10例为等信号,2例为高或稍高信号,T2WI 16例为高或稍高信号,8例为等信号,4例为低或稍低信号,注药后动态增强扫描25例为低或稍低信号,3例延迟扫描有明显强化。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垂体微腺瘤有诊断意义,可明显提高其检出率。 中国论文网 /6/view-6240275.htm  【关键词】 垂体微腺瘤;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诊断   临床上,将直径≤10 mm的垂体瘤称为垂体微腺瘤,起源于垂体前叶[1],是临床常见的鞍区肿瘤,大多可通过影像学(CT或MRI)确定诊断。有些垂体微腺瘤是因其他原因行头CT或MRI检查时偶然发现,患者可无任何垂体微腺瘤的临床症状,垂体内分泌学检查也可能完全正常。近年来,MRI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发展使得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逐渐升高,本研究通过对28例已确诊为垂体微腺瘤的患者进行MRI平扫及MRI动态增强扫描,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脑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28例血PRL均>40 ng/mL的垂体微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患者为女性,年龄15~47岁,平均(27.6±5.2)岁,均有月经紊乱、泌乳、停经史,9例有头痛、头晕症状,实验室检查PRL均>40 ng/mL。3例为成年男性患者,其中2例有性功能障碍。   1.2 检查方法 MRI检查采用Alltech centauri 1.5T磁共振扫描仪,首先对28个患者均行MR平扫,矢状位扫描平面与长轴平行,冠状位扫描平面于垂体柄平行,而后使患者体位保持不变进行T1WI矢状位、冠状位、轴位增强扫描,对比剂选择Gd-DTPA,先行冠、矢、轴三方位定位图,在矢状位或轴位像上设垂体冠状位5~7层,行垂体冠状面T1WI成像,设置好相关条件后静脉注射4 mL对比剂,开始扫描并进行第一次收集数据,同时快速注入剩余对比剂,使其总量为8~10 mL,连续扫描5次,并在注入造影剂30 min左右做T1WI延迟扫描。   2 结果   2.1 肿瘤部位及大小 选取的28个病例均为单发微腺瘤,并位于垂体前叶,其中有18例位于垂体右侧部,约占64.3%,10例位于垂体左侧部,约占35.7%。直径范围在4~9 mm,其中5 mm以上的有11例,约占39.2%。   2.2 肿瘤的MRI信号特征 常规MRI平扫28例中有16例可见T1WI为低或稍低信号,10例为等信号,2例为高或稍高信号,T2WI 16例为高或稍高信号,8例为等信号,4例为低或稍低信号,注药后动态增强扫描25例为低或稍低信号,3例延迟扫描有明显强化,MR平扫与增强扫描信号特征区别。   2.3 肿瘤的形态及间接征象 肿瘤在MRI中形态与肿瘤大小有关,直径越大其形状越规则,可呈椭圆或圆形,且边缘规则。   3 讨论   垂体腺瘤来源于垂体前叶,为良性而缓慢生长的肿瘤,也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10%[2],好发于年龄在15~41岁的成年女性。在MRI检查中,诊断的主要依据为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间T2WI、T1WI信号的差别,其主要直接征象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3]。垂体微腺瘤检查一般具有如下特征:MR平扫时,垂体微腺瘤表现为特征性的垂体局灶性异常信号,呈典型的长T1信号,长T2信号改变,少数表现为T1等信号,T2WI则不敏感或呈模糊的结节状低信号改变[4-5]。   使用MRI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原理主要为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血供的不同,垂体组织主要由垂体门静脉供血,而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的血管对于某些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不同,因此注入造影剂后其MR成像存在信号差异[6],使得病灶部分的强化速率较正常组织慢,因此增强早期肿瘤组织较正常组织呈低信号,而在延迟扫描时则呈现高信号,故延迟扫描的重要性不容忽视[7]。   在本组病例中,常规MRI平扫28例中有16例可见T1WI为低或稍低信号,10例为等信号,2例为高或稍高信号,T2WI 16例为高或稍高信号,8例为等信号,4例为低或稍低信号,因此检出率约为57.1%,动态增强扫描25例为低或稍低信号,3例延迟扫描有明显强化,检出率约为89.3%,应用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检出率提高约32.2%。且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时,随对比剂注入剂量增加,时间延长,微腺瘤与正常垂体组织间对比逐渐下降,使得信号差异不明显而显示不佳,容易造成漏诊,因此在早期增强注入4 mL对比剂后即需进行第一次扫描,此时垂体微腺瘤显示效果最佳。   总之,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于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大大提高了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且延迟增强扫描是一种较好的补充扫描方法,尤其对于动态增强扫描呈高信号的微腺瘤患者[8]。因此,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垂体微腺瘤有重要诊断意义,对于有相关内分泌症状而MR平扫未发现异常的患者,MRI动态增强扫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秦伟,储成风,杨小庆,等.MRI同层动态增强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报),):311-313.   [2]赵兴利,马先锋,赵丛海,等.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44-46.   [3] Miki Y,Matsuo M,Nishizawa S,et al.Pituitary adenomas and nomal pituitary tissue:enhancement patterns on gadopentetate-enhanced MR imaging[J].Radidogy,(1):35-38.   [4] Kucharczyk W,Bishop J E,Plewesd B,et al.Detection of pituitary microadenomas:comparison dynamic keyhole fast spin-echo,unenhanced and conventional contrast-enhanced MR imagingn[J].MR Am J Roentgenol,(3):671-679.   [5] Sakamoto Y,Takahashi M,Kogogi Y,et al.Normal and abnormal pituitary glands:gadopentetate dimeglumine-enhanced MR imaging[J].Radiology,(2):441-445.   [6] Hamon K M,Leclerc X,Dewailly D,et al.Pituitary microadenomas experience with Gd-DOTA enhanced MR imaging at 0.5Telsa[J].Eur J Radiol,):185-190.   [7] Kucharezyk W,Bishop J E,Plews D B,et al.Detection of pituitary microadenmas:comparison of dynamic keyhole Fustspin―Echo,unenhanced,and conventional contrastenhanced MR imaging[J].AGR,(3):671.   [8] Rand T,Lippitz P,Kink E,et al.Evaluation of pituitary microadenomy with dynamic MR imaging[J].Eur J Radiol,):131.   (收稿日期:) (本文编辑:毕赢)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MR动态增强扫描在上腹部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MR动态增强扫描在上腹部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脑垂体微腺瘤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探讨
脑垂体微腺瘤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探讨
摘 要:目的:探讨脑垂体微腺瘤在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垂体动态增强扫描36例,采用GE Signa Contour 0.5T超导型MRI仪,先行常规矢状面SET1和冠状面SET
【题 名】脑垂体微腺瘤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探讨
【作 者】周亚比 田执南
【机 构】广东湛江中心人民医院524037
【刊 名】《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5年第1期,15-16页
【关键词】动态增强扫描 脑垂体 腺瘤 MRI 诊断 造影剂 垂体柄 强化 结论 技术
【文 摘】目的:探讨脑垂体微腺瘤在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垂体动态增强扫描36例,采用GE Signa Contour 0.5T超导型MRI仪,先行常规矢状面SET1和冠状面SET1、FSET2平扫,然后手动推注造影剂马根维显,成人剂量0.1ml/kg,选择FSET1序列,进行快速连续5期增强扫描。结果:每期扫描时间约32―35秒。第1期(动脉期)垂体柄首先显示强化;第2-4期(静脉期)垂体呈逐渐强化并达最高峰值;第5期(毛细血管期)垂体强化程度开始逐步下降。结论:MR动态增强扫描技术是诊断脑垂体微腺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可观察造影剂在垂体强化的动态过程,为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下载地址】
本文导航:
动态增强扫描,脑垂体,腺瘤,MRI,诊断,造影剂,垂体柄,强化,结论,技术
上一篇:暂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增强ct造影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