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王故里离新华书店网上购书有多远

您当前的位置 :
宿迁项王故里今昔对比照(图)
中国江苏网
   13:12:37
         分享到:
  改造前项王故里正门
  改造后项王故里正门
  中国江苏网3月29日讯&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里记载: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下相,即今天的宿迁。为纪念项羽,其出生地自古就建有纪念建筑。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宿迁知县胡三俊立碑一方,从此定名为“项王故里”。
  项王故里位于宿迁城南,古黄河与大运河之间,景区内的项王手植槐,相传是2200多年前项羽离开家乡时亲手栽种,历经千年风雨却依然生机勃勃。同时,距今也有2200多年的项里桐也生长在项王故里,据说项羽的衣包就埋在这棵桐树下,每当老的树干即将枯萎时,从其根部又发新枝,其顽强的生命力让世人惊叹,这也是项羽出生地梧桐巷的由来。
编辑:邓晓琦
  相关阅读:
新华报业网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国新网许可证: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雨生百谷,百谷酿美酒。又是一年谷雨封坛储酒的时节,4月20日...
今天上午,记者从江苏省电力公司宿迁供电公司获悉,4月11日宿...
中国最美的30个小县城!泗阳县以平原绿海美名列第18位。榜单词...
抗日烽火中,新华报人书写新闻史上“太行奇迹”——新华战旗,插进华北抗日
09:27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抗日烽火中,新华报人书写新闻史上“太行奇迹”——新华战旗,插进华北抗日敌后
华北《新华日报》油印版华北《新华日报》武乡县安乐庄旧址。
本报记者在华北《新华日报》武乡县安乐庄旧址采访留影。
华北《新华日报》老报人在排字、印报。
华北《新华日报》社长何云与左权。
中国江苏网6月25日讯 日至日,抗日烽火中,一群勇敢的新华报人,在太行山麓将战旗插进了敌人的后方。
在新华日报至今77年的岁月长河中,新华日报华北版只存在了4年9个月,却被刘伯承元帅赞为&华北抗战的向导&。被称为&新华军&的新华报人,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新闻史上的&太行奇迹&。
6月10日,在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的崇山峻岭中,本报记者找到新华日报的旧址,为世人钩沉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太行深处,巧遇当年送稿人
这是一次计划之外的寻访。
当时,记者正在武乡县砖壁村八路军总部旧址采访抗战。87岁的当年八路军儿童团团长肖江河,兴奋地对记者说:&你们新华老房子还在,离我们村不远!当年我还帮人给报社送过稿件。&老人所说的&新华&,其实是《新华日报》华北版。
本报记者前往砖壁村2公里外的安乐庄村,寻访到安乐庄村支书牛效平,一辈子生活在这个太行山深处的小村庄里。60岁的他,以及这个只有70户人家的村子,与新华日报结了缘分。
&我就是在报社的这间老房子里出生的。&牛效平将记者领进当年的排字间。他的父亲曾是新华日报的房东,报社后来转移离开,牛家人又继续在这里生活。这是一座半个篮球场大小的院子,三间窑洞式的建筑,紧挨着山体的黄土坡。这样的院子有3处,分别负责编辑、排版、印刷等。这些小院已废弃多年,它静静地深扎在大山里,成为那个在炮火中激扬文字年代的见证。
1938年7月,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不过半年。随着日寇进攻武汉,中共中央长江局作出了疏散部署,准备在西安推出新华日报西北版。可是,这一计划因国民党当局的刁难而搁浅。
&不让出,你们就到华北去,华北军民欢迎你们。&听说此事,朱德总司令当即表态。1939年元旦,新华日报华北版在山西省沁县创刊出版,成为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那时,为了保密,报社对外番号:十八集团军指导队。由于日军侵扰,报社多次搬迁,从沁县又转战武乡、辽县等地。牛效平回忆,他的父亲曾经说,由于报社人员都是战斗化行动,写的也都是抗战的事儿,所以当地百姓都亲切称他们为&新华军&。
造纸制墨,艰难中创造新闻奇迹
那时办报的艰苦是不可想象的,对于今天的新闻工作者,《新华日报》(华北版)简直是新闻出版史上的奇迹&&
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研究部主任郝雪廷告诉记者,当时办报只有一部破旧印刷机和一种老五号的铅字。
&没有纸,就收集破布、烂鞋、麻头,用大锅煮成浆,用小毛驴推磨碾纸浆制成麻纸。没有油墨,从山上砍来松枝,烧出油墨。没有铜模,请来小炉匠抠出个铜模,再以手工刻铅字,大标题全用木刻&&就这样,《新华日报》办起来了。&
炮火中,这份日刊两万多字的报纸始终坚持出版。从创刊到日终刊,共刊出846期。出报同时,报社还印发了45万册社科读物、学校教材,5000多万份传单与广告,培养了一大批约七百人的记者编辑和数千名工农兵通讯员,还在晋东南各地创办各类报刊达一百多种,使整个华北各地区的报纸成为抗战的宣传者和组织者。
它还是敌后的文化中心,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当时最优秀的文化领域各类人才。著名作家赵树理当时主编副刊和周刊;木刻工作团(相当于美术编辑部)拥有多位出色的木刻家;还有多位外语翻译,其中杜宏后来随周恩来出席第一次万隆会议(不幸逝于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失事)&&
郝雪廷说:&在绵密的碉堡群和纵横交错的封锁沟包围下,太行腹地,却建立起了敌后惟一的,集采购、文具制造、交通运输与发行于一体的&规模宏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丛书编辑部、新华书店、造纸厂、油墨厂、工人文化技术学校、发行网&&以今天的目光来看,它也完全称得上是一家优秀的报业加出版业的大集团。&
炮声隆隆,一个铅字就是一颗子弹
身为儿童团团长的肖江河,主要职责是带领小伙伴们为砖壁总部站岗放哨,另有一个特殊任务:为新华日报华北版传送稿件。
新华日报转移驻扎在安乐庄,是1939年10月至次年11月。这一时期,&百团大战&正进行到高潮。有了重要战报等信息,砖壁总部都会交给报社。肖江河很自豪,他曾为新华日报送了3次稿。&我们怕弄丢,必须是一个正团长或者副团长带队,两个人去送。&送稿内容保密不能看,当年11岁的肖江河已经明白:&一旦暴露了,战场要死多少人啊。&
郝雪廷向记者说起个故事。关家垴之战是百团大战中打得最为惨烈的战斗之一。为了在阵地一线抢发新闻,时任新华日报华北版副社长兼副总编辑的陈克寒,带大家扛着油印机上了前线。&平时都是铅字排版,隔日出版。陈克寒为了现场报道,直接把看到的一幕刻在蜡纸上,马上就油印。&郝雪廷说,这样的油印版,报社当时推出过3期。
隆隆的炮火声中,报社多次搬迁,还是没有躲过日军的袭击。1942年5月末,日军对太行山区大扫荡,报社被包围。社长兼总编辑何云在分散隐藏的几天里,曾对身边人说,&不要把子弹打光,留下最后两颗,一颗打我,一颗打你自己。&28日晨,何云在辽县(今左权县)羊角乡一带壮烈牺牲,年仅37岁。这次扫荡中,报社46位同志不幸殉国。邓拓曾作诗悼念何云:&文章浩荡卫神州,血溅太行志亦酬。党报事艰来日永,同侪心痛老成休。&肖江河至今记得,何云当年曾摸着他的头说,&你这个小鬼,真好。&
&一个铅字就等于一颗子弹,在敌后办报就是无形的战斗。&牢记着朱德总司令的嘱咐,扫荡一结束,分散的报社同仁就自发集合起来。敌人对外宣称&新华日报华北版已全部铲平&,可是半个月后,铅印报纸又与太行军民见面了。
改名&安乐&,老报人为山村祈愿
在安乐庄,虽然新华报人们只待了一年多时间,却和当地百姓处成了一家人,村民给了报社很多支持。&报纸的插图当时是木刻的,需要一寸见方的木头。村里人看到后,就到处找木头主动提供,有的甚至把自家的家具都拆了。&郝雪廷说。报社给老百姓钱,他们不肯收,作为回报,报社就做些小本子和年画送给百姓,还组织他们办识字班。
别看报纸是在山沟沟里办出来的,它的影响却翻山越岭。报纸常年发行量在3万份以上,连国统区也有许多订户,甚至苏联、美国的新闻机构都专门订阅。
武乡当地的史料记载,报社成立之初,朱德总司令听说他们连战难关,节节胜利,便赐奖报社100元,并写信鼓励道:&继续提高创造热忱,不断克服可能到来的任何困难,使敌后的文化工作,更益前进!&在朱总司令的带动和影响下,敌后各根据地的前方将士和各级党政机关人员,响应号召,节衣缩食,慷慨捐助,使报社资金累积有1万余元。
牛效平对记者透露了一个秘密:&我们村的名字是你们报社给起的呢。&过去,他们村叫做圪隆久,是一个有山西地方特色的地名。&报社离开前,报人们将村名改成安乐庄,希望村子永远安乐、太平,这名字一直沿用到现在。&
如今的安乐庄,正如老报人期许的那样,人民幸福安康。而他们战斗过的报社老屋,也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记者看到,编辑小院刚刚修缮过,墙壁、门窗等全部粉刷、换新,小路也被重新铺砌。&现在山西的省市政府和各级文物部门都很重视,专门下拨资金要求维修保护,老百姓也很支持。接下来,这片旧址还将继续翻修。&郝雪廷说。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沈峥嵘王 岩
本版配图本报记者沈峥嵘摄
一张新华纸,多份地方报
在战争年代,新华日报除了发行华北版外,还出现过太行版、华中版、太岳版、太南版等多个版本,成为指引各方军民前进的灯塔。
太行版与华北版其实一脉相承。当时,由于太行分局合并北方局,晋冀豫区党委改为太行区党委,日,新华日报华北版改为太行版,成为太行区党委机关报。报址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的涉县。日,太行版终刊,历时5年11个月,共刊出1449期。
当时影响比较大的还有新华日报华中版。抗战胜利后,华中新四军一举收复多个城市,使苏中、苏北、淮南、淮北连成一片,建立起统一的苏皖解放区。日,苏皖边区政府成立,随即着手筹办华中分局机关报,并定名为新华日报华中版。同年12月9日,该报在淮阴创刊,一直出版到建国前夕。
值得一提的是,新华日报华中版由著名报人范长江一手创办,并亲自担任社长。创刊半年后,范长江成为中共中央和平谈判代表团发言人,他离开华中版,由恽逸群接任社长一职。
华中版报道北平解放
日,新华日报华中版在头版头条位置,以《古都北平解放》为题,报道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以下为该文内容选登:
【新华社陕北卅一日电】世界驰名的文化古都,拥有二百余万人口的北平本日宣告解放。北平的解放是伟大的中国人民革命运动中最重要的军事发展和政治发展之一。原有的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及其军事机构大约廿万人左右据守的北平,乃是执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主席所宣布的八项和平条件以和平方式结束战争的第一个榜样。这个事实的发生,是人民解放军的十分强大,所向无敌,国民党反动军队中的广大官兵战意消沉、不愿再作毫无出路的抵抗,和北平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拥护真正民主和平的结果。
[责任编辑:孙亮]
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
本网站开放投稿沪ICP备号Copyright 2012 版权所有
- 宿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我们人民共和国的航船正在破浪前进……[]
今年4月2日是第九个“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
多校划片后学区房到底买不买?家长陷入纠结中。[]
& &您当前的位置 :
宿迁项王故里今昔对比照(图)
【字号:&&】【】
  项王故里旧影
  改造前项王故里景区外景
&&责任编辑:胡悦、马燕&&
去世时的蒋介石仍然是我们最熟悉的蒋介...
因为张柏芝而备受关注的张柏芝妈妈,本...
你可能还想看
&|&&|&&|&&|&&|&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移动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因特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