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是西周的创建者的称号是好是坏?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模拟题
题型: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所有这些(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包括其改进的策略,都完全可以由中国人在14世纪时所具有的科学知识研发出来。但当时的中国人却没有加以制作或利用,以致后来这些机器由于无人使用而消失了。因此,我们必须推断在纺织业的领域中,中国传统的工业技术未能有进一步的开展,基本的阻力不在于缺少更高的科学知识,而在于那些促进工业技术的发明与进步更新的经济动力与知识思想力量的减弱。
——马克·尔文《中国历史发展的形式》
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材料三 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外出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四 中国的发明创造也是引人注目地随着时间而起伏不定。直到公元1450年左右,中国在技术上比欧洲更富于革新精神,也先进得多,甚至大大超过了中世纪的伊斯兰世界。中国的一系列发明包括运河闸门、铸铁、深钻技术、有效的牲口挽具、火药、风筝、磁罗盘、活字、瓷器、印刷(不算菲斯托斯圆盘)、船尾舵和独轮车。接着,中国就不再富于革新精神。
——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1)上述材料均谈及中国古代的科技问题,其观点所具有的共同之处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中论及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你是否认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一和材料三在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方面作了阐释,其共同认识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河北省期中题
题型: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甲午战争后,康有为指出:西洋各国,皆以教主纪年,乃中国者,历朝数十、阅帝数百、年号几千,记述既艰,考据不便,惟有仿效西洋善法,改以孔子纪年。 &&&&&&&材料三&&当时的守旧人士苏舆曾评论:“其(梁启超)言以康之《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为主,而平等、民权、孔子纪年诸谬说辅之。倡平等,堕纲常也;伸民权,无君上也;孔子纪年,欲人不知有本朝也。”……宋教仁则指出:“我国近年有悟及以帝王称号纪元之非者,乃相率欲用新纪元法;或以唐尧纪、或以夏禹纪、或以孔子纪,然揆之民族主义,皆无大纪念、无大关系,唯有改采黄帝纪年,始能合于民族主义之精神。”&&&&
——材料二、三摘编自沈松侨《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材料四&&在讨论新国家的纪年法时,黄帝纪年遭到异议。《论黄帝纪元》一文指出:“自革命以来,各省民军皆用黄帝年号,此为一时权宜计,固足以唤起国民之种族思想。然为永久计,若欲以此为民主国之纪元,则与新民国之民主主义大相刺谬。”因为“我国所谓黄帝,无论其功德如何,要为专制政体之皇帝”,共和政府“方排斥之不暇,宁有崇拜之理”!更因黄帝“年远代湮”,无确定生年,用作纪年,无可征信。这种看法为当时一般党人的共识,所以便有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的改元决定。&&&&&&&&&&&&&&&&&&&&&&&&&&&&&&&&&&&&&&&
——摘自郑师渠《中国文化通史?晚清卷》(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纪年法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对待“孔子纪年”的问题上,材料三中苏舆和宋教仁的观点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确立的纪年法并分析其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采用公元纪年,但近年来有学者以提高民族自信心为由,倡议改用“黄帝纪年”。你是否赞同这一倡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同步题
题型:材料题
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极大地丰富了历史发展的内容。请回答:(1)简述先秦、汉朝、唐朝、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中,与商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学形式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江苏模拟题
题型:单选题
十多年前,西方学者普遍认为“清代是一个停滞的时代、没有外力就不能发生变化的时代”,现在这一观点转变为“清代不是一个停滞的时代,其发展不是依靠外力,而是自己内部因素的成长。”对这种变化的正确认识是
[&&&& ]A.前一观点错误,后一观点正确B.时代进步使史学研究更加合理和科学 C.清代发展问题模糊不清难以界定D.史学研究的角度会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期末题
题型:单选题
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说:“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李约瑟这段话理解比较准确的应该是
[&&&& ]A.个人与社会、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B.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C.中国古代只重人的研究,不重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D.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0103
题型:单选题
帝王的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下列历史文化名词中不涉及帝王年号的是
[&&&& ]A、开元通宝 B、建安文学C、永乐大典 D、康乾盛世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云南省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砦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娴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0103
题型:单选题
中国古代把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下列属于“经”的是
[&&&& ]A、《山海经》 B、《道德经》 C、《左传》D、《金刚经》为什么说嬴荡辱没了“武王”称号
2016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
关于《芈月传》,还是觉得想说点什么。关于嬴荡,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尽管过了春节才算跨入猴年。选这张照片题图,是想图个吉利。
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去世,太子嬴荡即位。
嬴荡生而神力,自幼身高体壮,勇武好战,喜好跟人比角力。若是生在当下,恐怕可以到奥运会去夺举重冠军。
嬴荡为秦王,重用大力士任鄙等人,朝刚废弛。
在热播的《芈月传》中,公元前307年,嬴荡率秦军进攻周都洛阳。周天子无力抵抗,只好出迎秦军。这嬴荡直奔周室太庙,观看九鼎,并凭蛮力举鼎。结果,两目出血,折断胫骨。当天晚上,气绝而亡,时年二十三岁,谥号“武王”。
所谓谥号,是指: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
那么,何为“武”?
一则,刚强直理为“武”;
二则,威强敌德为“武”;
三则,克定祸乱为“武”;
四则,法以正民为“武”;
五则,大志行兵为“武”。
细数一下,再反复权衡,为难了:“莽汉”嬴荡,够得上哪一条?
楚材认为,嬴荡活脱脱辱没了“武王”称号,市井匹夫,傻B一个!
且不说《芈月传》中,站在嬴荡面前,那弱不禁风、战战兢兢的周王姬延。其先王周武王,当初可是威风凛凛。周武王率领联军起兵讨伐商纣王,在牧野与之决战,最终以少胜多,取得决定性胜利。
再说芈月的先祖楚武王熊通,在位51年,开疆扩土,奠定了楚国强盛的基业。即便是身体出现不适,楚王熊通依然抱病出征。因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最终,楚王病死在出征的途中。出师未捷“君”先死。此时此刻,楚军没有丝毫慌乱,决定“秘不发丧”,继续讨伐随国,攻势不减。随国人恐惧异常,只得向楚军求和。
这就是日趋鼎盛的楚国!君臣齐心协力,斗志昂扬。
熊通谥号“楚武王”,名副其实,足以令芈月这些后世传人,引以自豪。
以此观之,嬴荡这个外甥,在芈月眼里,绝对是配不上“武王”谥号的。
但是,有什么办法呢?
芈月的那个姐姐芈姝,“溺爱”宝贝儿子嬴荡,近乎疯狂,别说“武王”谥号,恨不得把“玉皇大帝”、“齐天大圣”统统用上,也在所不惜。
好在历史上,说公道话的人也确实不少。所谓,公理自在人心。
同是史书,《世本》将其称为“秦武烈王”;《秦记》将其称为“秦悼武王”。
客观而论,在谥号中加上“烈”或“悼”,倒是较为妥帖。当然,加上这些字,意义却大为不同。
也许,芈月也是这样认为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戟武王_百度百科
戟武王:虚拟人物
戟武王基本介绍
之子,禳命女的长兄,现杀戮碎岛之主。为了两界事务将引娶为妻。
戟武王人物资料
代表性名言:太初之杀,戢武。混沌之战,弭兵。
性别:女 (女扮男装)
身份:杀戮碎岛之主、
称号:的救赎
妻:寒烟翠
子:()、()
武学:倾雪淹世、淹世雪鸿、太初一击、太初混沌启杀戮·或天长戟废玄黄·逆龙八气、「废」之卷:玄黄废世、寰宇尽废、苍穹俱废
兵器:倾雪剑 、或天戟
所有物:羽型密钥、兵甲武经「废」之卷、 血魉之羽
戟武王人物配乐
誓心(戟武王情境曲)曲/编曲:徐至正 收录于《霹雳珍乐典藏原声带—精选43》
徐至正老师2010年作品,激进的节奏,透过管弦乐的丰沛内敛、以及笛声吹奏带起高昂的情绪,表达着无所畏惧的坚毅决心。乐曲初用于圣魔战印第十一集,身怀六甲的戢武王落难入绝境,鬼觉神知趁机交易,欲以东山再起之机交换腹中双子,戢武王宁死也不愿放弃双子,鬼觉神知遂赠其「啖魔若果」,此果能保腹中胎儿无恙、亦可增强功体,后果却是诞子之后便要以命相偿,但戢武王为护爱子又何惧生死!十三、千万不要落个坏名声
一个延续了六百年的殷商王朝,一个做了六百年武林霸主的天邑商、大邑商、一个创造了灿烂了青铜文明、甲骨文字,具有先进的文化的商帝国为什么在商纣王的统治之下灭亡了呢?
商纣王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坏的君王之一。这不仅在于延续六百,曾经创造了灿烂了青铜文明、甲骨文字的商帝国在他的统治下灭亡,更在于他是一个资深的昏君、暴君。那么商纣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王呢?
关于商纣王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他是暴君、昏君,一种观点认为他是具有悲剧色彩的英雄。两种观点在称呼上也有区别,赞扬的人称他为帝辛,贬抑的人称他为商纣王。商纣王或殷纣王是周人对他的称呼。夏商周三代对自己君王的称呼是不同的,夏代称后,商代称帝,周代称王。商人为什么将自己的君主称为帝呢,按照近代学者王国维先生的考证,帝同蒂,花蒂或根蒂的蒂,意为万物之始,商代人开始以此来称呼自己的始祖神,后来,凡是死去的君主都称帝。帝的后面则是每一君主的称呼,按照现已发现的甲骨和史书的资料来看,商代帝王的称呼一直是以天干命名的,比如帝武丁、帝乙、帝文丁等等,商纣王商代称帝辛。帝代表君王,辛是他的称号,而他本人姓子,名受。商纣王是周人追加的称号,是周人带有侮辱、蔑视性的称呼。周人开始有了“谥”法。即在人去世后,根据他在世时的表现,用一、两个字总结他的一生。“商”是前朝,“纣”代表了残暴,《史記·殷本记》,《谥法》注中说,“残忍捐义曰纣”。商纣王翻成俗话,就是商代那个残暴混蛋的王。后人也跟着周人这么称呼。但实际上商代人称他为帝辛。
那么商代的帝辛子受,吃着火锅唱着歌,怎么就被商纣王了呢?
关于商纣王的恶行,最早的记载来自于《尚书》。《尚书》的意思是上古的史书,虽然这本战国时的典籍未必完全可靠,而且中间丢失过,改动过,但却是弥足珍贵的存世的上古史料,是研究上古史不可或缺的工具,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后世史学家或文人研究上古社会、政治,都要认真研读每一个字,然后以这每一个字为台阶,辛苦地爬上去看看远古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尚书》中关于商人事迹的记载基本都是传说,而关于帝辛的记载,即使可以有,也都被掩埋在历史的那边,从无知晓。我们只能从周人的记载中,看到有关商纣王的犯罪记录。《尚书》中周人关于商纣王犯罪记录的记载主要有《泰誓》、《牧誓》、《武成》三篇。《泰誓》是周武王观兵孟津时的檄文,《牧誓》是商、周牧野大战前的战斗动员令,《武成》是周武王战胜后祭天祀的祭文。三篇讨商文诰中,《武成》作为祭天祀祖之文,是最为正规、严肃,可信度也是最高,而《牧誓》、《泰誓》作为战前动员讲话和讨伐商纣王的檄文,一定存在着极力诋毁敌人,夸大敌人的罪行的因素,檄文就是檄文,不是颂歌,而无论是檄文还是颂歌,其真实度已都会打折扣。我们看看《牧誓》中有关商纣王的犯罪记录:
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
一是听信女人,惟妇言是用。“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母鸡是不打鸣的,母鸡打鸣,就会家破人亡;二是昏无厥肆祀,对祖宗的祭祀不问,三是舍弃先王的后裔、同姓长辈和兄弟不用,反而尊敬重用从四方诸侯国逃亡到商国的罪恶之人,让他们做官掌权,使他们残暴地对待老百姓,在商国内外作乱。
《尚书》之后,《左传》也有相关的记载,比较零碎。后来,司马迁的《史记》将《尚书》、《左传》等史料做了归纳。
《史记》还是相对客观的,司马迁首先称赞商纣王,认为商纣王很有才,所谓“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说商纣王纣天资聪颖,能言善辩,行动迅速,接受能力很强,而且气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格斗,很像一个英雄的样子。但《史记》就是《史记》,夸着夸着就变成了讽刺了。说他“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意思是商纣王聪明,聪明过了,他的聪明都用到了拒绝臣下的谏劝,他的口才好到了掩饰自己的过错。他的才能用在显摆夸耀自己,凭着声威到处抬高自己,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总之,是说商纣王不是笨,无能,还是聪明过了头,过犹不及,还不如一个笨国王,有人笑话,但至少没有这么多持续发展的后人加入骂他的历史队伍之中,所以中国人称错误为过。到了最后司马迁的讽刺就变成批评了。
司马迁的《史记》中关于商纣王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刚愎自用,骄傲自满。聪明过度,自以为是超人,处处抬高自己,显摆自己,夸耀自己的功绩,就会掩饰自己的过错,以为天下之人都不如自己。
第二,拒绝劝谏,残害忠良。他的哥哥微子叔叔比干、箕子曾多次劝谏,他重来不听,纣王不仅不听劝谏,而且残害忠良,比干因敢于直言相劝被纣王剖腹开心,以观察圣人的心有七个孔;箕子见此情形很害怕,就假装疯癫去给人家当了奴隶。纣知道后又把箕子囚禁起来。微子就和太师、少师不得以逃亡。春秋时期,比干的死也只限于“比干谏而死”,到了战国,楚国大夫屈原说他是淹死的,吕不韦的门客说他是被剖了心。到了汉朝,则有纣王为满足妲己的好奇心,看看圣人是不是真的心有七窍的传说。
第三,好酒淫乐,嬖于妇人。他嗜好喝酒,宠爱女人。宠爱女人不是问题,但一国之主,宠爱女人,把它作为头等大事就是问题,它会影响国家的政治方向,导致朝政荒废。因为一国王的精力是有限,有限的精力不能用在无限的宠爱女人的事业之中去。商纣王则特别宠爱妲己,一切都听从妲己的。因此,犯了重的政治错误。
第四,荒淫无度,生活腐化。商纣王的宫室中填满了大量的良犬宝马和新奇的玩物,为了玩刺激,他扩建沙丘的园林楼台,他玩得很有想象力,捕捉大量的野兽飞鸟,放置在里面。招来大批戏乐,聚集在沙丘,然后用酒当做池水,把肉悬挂起来当做树林,让男女赤身裸体,在其间追逐戏闹,饮酒寻欢,通宵达旦。
第五,迎和低级趣味,败坏社会风气。让乐师制作低俗音乐,所谓北里舞曲,靡靡之音。音乐是人心灵里面的声音,他推崇低俗的音乐,去迎合邪恶之人,或者去激活好人心中那些残存的邪恶声音,败坏了社会风气。
第六,加重赋税,盘剥百姓。把鹿台钱库的钱,也就是国库里的钱堆得满满的,把钜桥粮仓的粮食把自己的粮库装得满满的,而不管百姓的死活。
第七,严刑峻法,滥用酷刑,设置了炮格等酷刑。纣任用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个美丽的女儿,献给了纣,她不喜淫荡,纣大怒,杀了她,同时把九侯也施以醢(h2i,海)刑,剁成肉酱。鄂侯极力强谏,结果鄂侯也遭到脯(f^,斧)刑,被制成肉干。西伯昌只是叹息。也被囚禁在羑里。
第八,任用奸臣。纣王重用费仲、恶来管理国家政事。费仲善于阿谀,贪图财利,恶来善于毁谤,喜进谗言,这两个人掌权,殷人和诸侯就与纣王离心离德了。
第九,对鬼神傲慢不敬。
《尚书》、《左传》、《史记》是正统的史书,因此,对后世影响很大,此后的人们多以《史记》为望远镜或望古镜,通过这个望远镜来认识远古的商纣王,分析殷商王朝的亡国。尽管司马迁距离纣那个时代已有九百多年了。
到了民间,民间关于商纣王根深蒂固的观念来自《封神演义》,作为小说,《封神演义》有很强的主观情感性。在这部小说中,商纣王被妖魔化,成为人们对现世暴君情感的宣泄,虽不真实,却极有影响力。
到了近代,随着考古学的诞生与发展,尤其是殷商甲骨文的发现,有关商纣王,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现代古史辨的创始人顾颉刚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叫做《纣恶七十事发生的次第》,在这篇文章中,顾先生对商纣王罪恶的出处进行了考据,顾先生发现,纣的罪行在周人的《尚书》中只有六点,战国书中增加了二十七事,到了西汉的书中又增加了二十三事,东汉时增加了一事,东晋时增加了十三事,于是商纣从最初的六罪升为七十罪,变成自古未有的残忍暴君了。因此,他认为:“现在传说的纣恶是层累积叠地发展的。时代越近,商纣王的罪行越多,也越不可信。”但越不可信却越有人相信,反映了专制环境下,人们对于暴君的痛恨,商纣王成为一个标签,一个符号,成为一种政治消费品,一提到暴君,就消费商纣王。而他身边的人也被指为助纣为虐。纣王成为中国最坏帝王的代表。只要反暴君,就举例商纣王,而不认真地拷问,商纣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此,孔子的大弟子子贡曾说过一句很发人深省的话:他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论语·子张篇第十九》)。子贡的意思是,纣王的罪行,不像人说的那样严重。所以君子憎恨处于下游。如果处于下游,一切污泥浊水都会流到他好那里,什么屎盆子、尿盆子、臭鸡蛋烂菜叶都会往他身上扔,天下的一切坏事都会附加在他的头上。这就是中国人为什么特别在乎自己的名声。因为一个人一旦名声不好,则做什么事情都是错的,即使做了好事,也会被认为是别有用心,很难得到人们的赞扬和肯定。名声就是资源,名声不好,只有负资产,一个有负资产的人名,是很难在社会上混的。不仅好事很难落到他的头上。而且一切没人认领的坏事都会扣到他的头上,所谓墙倒众人推,人人都像瘟疫一样避而远之。更要命的是这种坏名声是可持续发展的,因为因果循环,越往后走,名声越坏,名声越坏,越遭人嫌,越遭人嫌,名声越坏。因此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千万不要落个坏名声。坏名声的对立面是好名声,好名声则是赢者通吃。只要名声好,什么好事都是你的。即使你不幸犯了错误,甚至是有意做了坏事,人们也从善意的角度对你的行为进行解释,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光环效应和马太效应。光环效应是说,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成王败寇,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失败者往往被污名化。因此,子贡的意思是千万别当失败者,其结果是极其可悲的。在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君的下场都极可怜,尽管如此,像帝辛这样因为名声坏被不断地抹黑却是少有的。从此可以看出周人宣传与舆论工作的成就。宋代著名的史学家罗泌在《桀纣事多失实论》中认为:“纣大造宫殿,建酒肉池林,宠信女色,囚禁贤人,残害忠实等罪恶,与桀的罪恶如出一辙,凡桀的罪,就是纣的罪,桀纣不分,这些都是出于模仿。”
冯友兰先生根据《诗经·商顷·玄鸟》中“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殷受命成宣,百禄是荷”的诗文认为,商代在武丁之后是存在一位武功极盛的君主的,且有考古、甲骨等材料佐证,但没有指明这个武功极盛的君主的姓名。郭沫若先生认为:这个人就是帝辛。郭沫若先生是坚决挺帝辛的,他在《青铜时代·驳说儒》里说:商纣王“被周及以后的人说得万恶无道,俨然人世间的混世魔王。其实那是很不公道的。纣王这个人对于我们民族发展上的功劳倒是不可淹没的。殷代末年有一个很宏大的历史事件,便是征服东夷,经营东南沿海。这件事几乎为周以来的史学家完全抹杀了。”这件事,在郭沫若先生看来,“比起周人的翦灭殷室于我们民族的贡献更伟大”。郭沫若先生说,在牧野大战后,“殷人被周人压迫,道路是向着帝乙、帝辛两代经略出来的东南走”。“中国南部之所以早被文化,我们是应该纪念殷纣王的。”因此,“在殷人心目中一定不会把殷纣王看得来和周人所看的那样。他们就要称他为‘武王’,要纪念他,其实都是说得过去的了”。郭沫若在殷商故地写下了这样一些诗句赞扬帝辛:偶来洹水忆殷辛,统一神州肇此人。百克东夷身致殒,千秋公案与谁论?“中原文化殷创始,殷人鹊巢周鸠居”。“殷辛之功迈周武,殷辛之恶莫须有。殷辛之名当恢复,殷辛之冤当解除。”彻底为帝辛翻案。
毛泽东同志在他的读史笔记中也认为,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很有功劳的。纣王伐东夷,打了胜仗,但损失也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使商朝亡了国。”“当时微子是里通外国。为什么纣王灭了呢?主要是微子反对他,还有箕子反对他,比干反对他。纣王去打东夷,把那个部族征服了。纣王是很有才干的。后头那些坏话都是周朝人讲的,不要听。”“纣王那个时候很有名声。商朝老百姓很拥护他。纣王自杀了,他宁死不投降。”(《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P1157)。
曾代理北大校长的学者傅斯年先生曾调侃地说:世传纣恶,每每是纣之善。纣能以能爱亡其国,以多力亡其国,以多好亡其国。虽所以他认为,殷周之际事可做一出戏,纣是一大英雄,这个大英雄是德国民间史诗中的大英雄齐格弗里德(《尼贝龙根之歌》)所不能比拟的。但其民老矣,他的人民跟不上他的思想,其臣迂者如比干,鲜廉寡耻如微子,箕子则为清谈,诸侯望包藏阴谋,将欲借周自取天下,遂与周合而夹攻,纣自己多好而纵情,乃以大英雄之本领与运命争;终于不支,自焚而成一壮烈之死。
傅先生的话是有些道理的。比如,《尚书》中说帝辛“惟妇人言是用”,听女人的话未见得是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作为女人,只要深明大义,有远见卓识,她们的话就应当听。但是从周代开始,从所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唯家之索”论断开始,女人干政就成为“祸水”,女人必须无才、必须回到家中。于是,从周代开始,中国封建的上流社会中,再没有妇好那样的巾帼英雄了。说他不重用同姓的长辈和兄弟,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则从另一个角度解释帝辛选贤任能,唯才是用,不任人唯亲,任人唯贤。
孟子对这件事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尚书》中记载周武伐纣的一个章节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故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以血之流杵也?”意思是:完全相信书本上的话,那还不如没有书。对于《武成》这篇文章,只能相信其中一小部分罢了。假如周武王真是仁人君子,那天下是没有敌手的。现在为了侵夺殷商的土地,竟然使将士们的血流得可以把木棒漂起来。这怎么能让人相信呢?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秦武王是昏君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