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蚌埠大富机电招聘厂是否要倒闭

您当前位置:
深圳100多家包装印刷厂关停倒闭的“五大原因”
来源:印猫网
从2014年春节后,印刷包装企业纷纷在深圳这块土地上消失,再也不见其踪迹,截至目前,仅一年时间,消失企业不低于100家,经走访得知,这些企业“走失”的原因主要有倒闭、搬迁、转型······难道深圳包装印刷业真的遭遇了大劫难?
关键词: &&&&
  仅一年时间,消失企业不低于100家
  &现在干印刷这行很不好做,订单天天变少,加上这些工仔都不理解,一旦周转资金,稍晚几天发工资,他们情绪就非常激动&&&这是近日深圳市福田区八卦岭的一家包装印刷厂负责人郭先生如是说,他显得很悲情地向记者诉苦,也许撑不了多久,他十分不愿看到的事发生了&&关厂停机,宣布倒闭。
  据调查初步掌握的数据发现,从2014年春节后,印刷包装企业纷纷在深圳这块土地上消失,再也不见其踪迹,截至目前,仅一年时间,消失企业不低于100家,经走访得知,这些企业&走失&的原因主要有倒闭、搬迁、转型,经过分类统计,它们占比大约为:倒闭占45%、搬迁占40%、转型占10%、其他原因占5%,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按已经关停或面临关停的这些老板们的说法是:&深圳的印刷和包装越来越不好做了。&
  5座大山重压,深圳包装印刷企业困难重重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深圳印刷包装经营日渐惨淡呢?笔者经过深究得出了以下几方面答案:
  一、大背景在&打压&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对贪腐现象严厉惩治、对政府机关提倡节俭高效办事,人们的生活观念也随之改变,例如送烟、送酒、送礼现象渐渐降低,接近零点,随着烟酒及贵重礼品生产的减少,其华贵的包装物和包装印刷也自然随之下降,使得包装印刷市场逐步萎缩。。如本文开关谈到的郭先生,据他反映,过往公承担政府交给的订单一年就高达十几万元,对一个只有20来名工人的小厂来说,也是一笔不少的收入,而现今接单几乎为零。
  二、大环境在&打压&
  当今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作为全国乃至世界经济窗口的深圳,对企业环保要求自然列为全国&高严&地带,加上&深圳质量&的提出,那些产能落后的企业自然不能立足于深圳。2014年下半年,深圳市人居环境委颁发了2014年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其中专项对印刷包装企业进行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的整理,要求排放不达标企业限期整改,拒不整改将遭受严惩或强行停产,这使技改落后的企业在深圳生存只能&风雨飘摇&,只好搬离这个&高严&地带。
  三、地价贵、用工难、成本高在&打压&
  相较其他行业企业而言,印刷包装企业一般是产品高新技术含量低、用工大、占地广。我们不难发现,在深圳立足的印刷包装企业往往都在闹市的边缘,原因是在寸土寸金的深圳,越往繁华地带,地价或用地租金高得惊人,与占地小、科技含量高、产能高的电子科技或互联网等行业企业相比,印刷包装企业就显得像庞然大物的&黔之驴&了,空有庞大的外部。即使是深圳的边缘,地价也高于东莞、惠州等附近地区的地价,这就促成深圳印刷包装企业逐渐从市区搬往关外、从关外远搬离深圳的结果。
  例如,在八卦岭的企业为了发展或扩建需要,便往关外搬迁;在关外的企业,则搬离东莞或惠州。此外,深圳是经济特区,企业员工工资往往比其他城市高,加上2015年深圳基本工资继续上调,相同行业相同产值的企业,在深圳支付工人工资往往高于其他城区和城市,这又是印刷包装企业在深圳关停的另一个原因。
  四、进行转行
  基于以上大背景、大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印刷包装行业不如其他行业赚钱,个别老板就盯上电子、家具等行业,或已经占据人口密集地带的企业,干脆把厂家改成超市、商店,从此无缘印刷包装业。
  五、整合、重建与扩张所需
  从调查发现,在深圳倒闭的刷包装企业,大多都是技改落后、产能低、工艺简单、规模小甚至是作坊式的企业,这些企业往往缺乏科技含量或只能从事接单大企业生产的,因此无法拓展市场、在环保方面不达标而最终倒下来或只好任由大企业兼并。还有的企业本身规模小,资金薄,往往催不了外债而无法维系生产运营而暂时停产。也有的企业为了摆脱资金周转困难而从事民间借贷,因借债过多,利息负担太重,加上企业效益不佳,无力如期偿还,导致债务纠纷而被迫倒闭。
  然而,大型企业、资本雄厚的、以科技研发取胜、力走绿色环保方向的印刷包装企业搬离深圳却不基于上述原因,它们表面上是搬离深圳,其实还牢牢抓住深圳这根筋不放。以力嘉包装集团为例,为了业务拓展需要,企业紧抓包装印刷这根主绳不放,不断拓展到包装印刷文化产业、集中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而这一切离不开产业园的支撑。于是只好到东莞桥头镇开辟新的产业园,组建产业联盟,逐渐将生产厂房移往桥头镇,&指挥部&和文化园留在深圳重新布局,所以业务还是以深圳为中心。类似力嘉集团拓展方式的深圳印刷包装大企业不少,它们搬离深圳是为了进行新的整合、重建与扩张,虽然&身&离深圳,但&心&还在深圳,以求不断做大做强。
  延伸:一年消失上百家企业是骇人听闻吗?
  一年消失上百家企业,乍听起来好像令同行者毛骨悚然,表面看是深圳越来越不适合印刷包装业发展了,或印刷包装业越来越走向低迷了。经过深入探访却并非如此,其实深圳产品、深圳商品是丰富的,任何商品都离不开包装,任何商业发达的地方都不可能缺少印刷业的作用。因此深圳的印刷包装业仍然如朝阳一样冉冉上升,从近两年来统计可知,排名全国百强印刷企业中,深圳还是以最高数量居于全国大城市首位;从中国包装联合会2015年1月发布的数据可知,担任联合会理事以上的单位,深圳的企业与各城市相比也是占据最多。由此可知,深圳印刷包装业追求的是以质取胜,而非数量。上百家企业的消失只能说顺应了优胜劣汰这一&自然发展规律&,这是行业健康发展的现象而非骇人听闻。
关键词:&&&&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关注过以下新闻
据来自美国wxow网站的消息,丝网印刷机厂商…
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将在2011年11月举办的…
革新化黑白数字印刷系统——拥有更全面的综…
近日,杭州东城图像技术有限公司重拳出击,…
第四届中国(上海)全印展于11月14日隆重召开…
日,柯尼卡美能达在北京展出了其…
18日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
资讯Eletter大富科技诡异并购藏玄机 业绩翻脸比翻书快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o红周刊日 13:21
这样看来,大富科技当时的收购就很值得玩味了,这笔收购意德电子着实捞了不少好处,而作为公众公司的大富科技却是“赔了夫人又送了兵”,也难怪市场上对于此次交易是利益输送的质疑声一直不断。  诡异之二:  卓胜通:上市公司“搭桥铺路”,关联公司笑纳大礼  日,大富科技公告,拟将全资子公司卓胜通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以1800万元转让给配天重工,而配天重工正是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孙尚传夫妇持股100%的公司。此时,距离大富科技买入卓胜通仅仅4个月而已。4月11日,大富科技以900万元收购卓胜通100%股权,7月向其增资人民币700万元。不过,当时大富科技并未就这个收购发布任何公告,直到2012年中报,这一信息才公之于众。  在卓胜通上大富科技小赚了200万元,看似是一桩划算的买卖。但事实上,这笔买卖却一点也不划算,相反,却疑点重重。  疑点一:大富科技转让公告中表示,“公司收购卓胜通后,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卓胜通发展状况低于预期,股权转让后可以消除卓胜通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负面影响”。  这样的理由何其相似,也何其牵强。首先,既然大富科技认为“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卓胜通发展状况低于预期”。那么,为什么在出售卓胜通前一个月却要对其增资700万元?增资意味着其看好卓胜通未来的发展,可是,在一个月后又称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如此仓促地出售子公司,显然不合乎正常的商业行为逻辑;其次,大富科技2012中报显示大富科技母公司应收卓胜通155.5万元借款,但未计提坏账,原因是“考虑到子公司的经营状况良好,不存在无法收回的情形,故未计提坏账准备”。同样对于卓胜通未来发展,却有两种自相矛盾的预期,一方面认为“发展状况低于预期”,一方面又认为“经营状况良好”,为何?  疑点二:大富科技转让公告中表示,“卓胜通转让给配天重工装备后,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与配天集团在自动化装备领域的协同效应,有利于其发展”。  该理由也令人费解,既然卓胜通可以与配天集团在自动化装备领域发挥协同效应,为何不由孙尚传控制的配天集团直接收购呢?还要经过大富科技转手一次后再卖给配天集团呢?这其中有什么难以见光的内情?转让报告中的一个细节也让人怀疑——“如双方未能在日之前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本意向书自动终止”,这意味着配天集团有4个月的时间来付款。而按照孙尚传向上市公司出售空调压缩机资产和大富物联网的先例,孙均要求大富科技于合同生效后20日内支付转让款。此次上市公司向孙尚传出售资产却有4个月的付款期,可谓真够“大方”了。  诡异之三:  公司高管频频离职,保荐机构更换  一个良好运作的企业离不开一个稳定的领导层,一个经营有问题的公司总会对应着支离破碎的领导层。上市以来,大富科技频繁的高管离职很难不引起市场的关注。据记者统计,短短3年以来,大富科技已有8位高管非任期结束离职,而离职理由统一为“个人原因”,其中,副总经理1名,执行副总裁4名,财务总监3名(见表3)。  财务总监掌管着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现金资源,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有着令人艳羡的地位和高薪,为何大富科技的“金领”出现如此高的离职率?近年来,由于监管层要求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披露越来越规范和严格,财务总监这饭碗也越来越难端。自从创业板开板之后,上市后即业绩变脸的公司不时出现,而财务总监往往被当做替罪羊。对于财务总监离职原因,曾有券商投行人士表示,“财务总监最了解公司发展情况,不排除其发现公司绩效并不如想象中好,又不愿意账目持续粉饰作假的可能性”。  大富科技3年时间换了4任财务总监,每任的任期均不长,且均为任期前主动辞职,这一现象十分诡异。纵观A股的历史,频繁更换财务总监的上市公司往往都是业绩造假、财务地雷密布的高危公司。绿大地曾经半年两换财务总监,2009年5月,绿大地财务总监蒋凯西离职,聘任王跃光为财务总监继任,然而,半年时间内,第二任财务总监王跃光因个人原因辞职,绿大地起用李鹏为第三任财务总监。此后,公司的问题随即显现,绿大地2009年度业绩数次变脸,导致了证监会对此立案调查,这才牵出了“中小板造假第一案。”  更换保荐机构一事,让市场更是惊诧。大富科技IPO时聘请西南证券担任首发保荐机构,保荐代表人为吴玎、田磊,持续督导期限至日止。但是去年11月25日,大富科技公告更换保荐机构,原因是,“由于保荐代表人工作变动与西南证券终止了保荐协议”。公司与长城证券另行签订了持续督导协议,持续督导期至日止。通常情况下,一旦保荐机构的保荐人出现工作变动,该保荐机构会与上市公司商议另行指定保荐人代为执行保荐职责,但西南证券的保荐人工作变动后,大富科技直接更换保荐机构,双方的合作戛然中断。  是西南证券不愿继续再为大富科技履行持续督导义务,还是大富科技不愿西南证券做自己的保荐机构?西南证券曾经在持续督导中发现,在安徽,配天(安徽)电子无偿使用大富科技全资子公司大富机电的厂房进行办公;在深圳,孙尚传的3家子公司深圳市配天数控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配天电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配天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无偿使用大富科技沙井A2厂房2楼用于办公。直到去年4月,大富科技才对此做出了规范,并且还支付了租赁费用和签订土地使用权租赁协议。另外,大富科技上市不久就连续多次资本运作,并且与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公司发生资产交易,其溢价的公允性难以衡量,恐怕西南证券面临这种局面,也是进退维谷吧?孙尚传:长袖善舞的资本运作高手  《证券市场周刊o红周刊》作者任育超  大富科技实际控制人孙尚传先生是安徽怀远人,1997年他创建了深圳升万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也就是后来的深圳市大富配天投资有限公司,这是孙尚传徽商造富的开始。  孙尚传执掌的配天系与大富科技的历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富科技上市之前,为了谋求顺利上市,孙尚传两次将配天系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第二阶段是上市之后,孙尚传向大富科技注入劣质资产。  大富科技的前身是大富(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大富机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称大富机电)是配天香港的全资子公司,2008年10月,大富(深圳)科技以2049万元的价格从配天香港手中收购大富机电100%的股权;深圳市大富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称大富网络)是配天(安徽)电子的全资子公司,2009年4月,大富(深圳)科技与配天(安徽)电子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按照大富网络注册资本38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其100%的股权。  这两宗收购均为孙尚传向上市公司注入的优质资产。资料显示,大富机电2009年净利润1715万元,2010年净利润5545万元,2011年净利润1.29亿元,3年净利润呈现跨越式增长;而大富网络2009年亏损215万元,2010年净利润139万元,2011年净利润27万元,虽然业绩波动较大,但净利润相对来说依然较高。  在大富科技上市以后,优质资产就开始从大富科技流出。公司拿着募集来的真金白银频繁并购,但是购入上市公司的资产,其质量却堪忧,前文已经作过了详细介绍。而且有些并购和股权转让还是与实际控制人孙尚传控制的企业发生的关联交易。  2011年10月,大富科技以2974万元收购第一大股东大富配天投资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深圳市大富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而大富配天投资是孙尚传夫妇实际控制的公司。当月,大富科技全资子公司大富机电又以916万元收购配天安徽电子的汽车空调系统总成相关部分资产,而配天(安徽)电子为孙尚传100%控股的企业。大富科技曾经表示,收购空调压缩机相关资产有利于拓展公司业务,降低对移动通信设备制造行业依赖的风险,趁此时机积极进入并推动汽车空调的国产化工作,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力及盈利能力。但收购之后汽车空调业务就没有了下文。公司2012年中报显示,期间大富机电并没有因为购入汽车空调相关部分资产而实现增收,营业收入反而同比减少了1.83%,净利润减少了63.53%。资料还显示,大富科技上市之前,即2009年全年和2010年上半年,配天(安徽)电子分别亏损了688万元和422万元,可见汽车空调压缩机并非优质资产。  很多人将这两宗与配天系公司的交易视为实际控制人将劣质资本硬塞给大富科技。2011年10月收购的深圳市大富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是在2011年才成立,该公司及其子公司北京大富智慧云和上海配天智慧云在2011年与2012年连年亏损。而且据本刊记者实地调查,大富科技旗下最具看点的物联网概念公司——全资孙公司北京大富智慧云的注册地址根本就不存在。(详见辅文“北京大富智慧云:只在账本上存在的孙公司。”)  为何配天系公司能够如此顺畅地把劣质资产卖给上市公司?难道负有监督责任的监事会、保荐机构以及独立董事都是“花瓶”?答案很简单,大富科技就是由孙尚传家族一手掌控的。  大富科技第一大股东是深圳市大富配天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其50.8%股份,而孙尚传持有大富配天投资的98.33%股权。孙尚传本人还直接持有大富科技11.25%股权,为大富科技第二大股东,最终孙尚传直接和间接共持有大富科技61.20%股份,为大富科技实际控制人。2013年中报显示,大富科技前十大股东中,深圳市大贵投资有限公司、大智投资有限公司、大勇投资有限公司分列第六、第八、第九股东,分别持有1.87%、1.38%、1.38%股权,而这三个公司的控制人都为孙尚传的妻子刘伟。  孙尚传的胞兄孙尚敏还曾在大富科技上市时持有4.47%股权,并且执掌大富科技公司的采购部门,在大富科技拥有极强的话语权。如此看来,孙氏家族控制了超过大富科技65.83%的股权,那么这一切困惑也就迎刃而解了。  大富科技:业绩翻脸比翻书都快  《证券市场周刊o红周刊》作者田刚  从大富科技上市以后的财务报表来看,实在堪称业绩翻脸的典型:在上市前的2007年至2009年间,营业收入从31115.18万元增加到58594.61万元,复合增长率为37.23%,净利润更是从3780.91万元增加到13957.66万元,复合增长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92.14%。  
  然而,在2010年底上市后,大富科技业绩却迅速地翻脸:2011年在营业收入同比增加14.68%的基础上,净利润却从2010年的25081.11万元滑落至2011年的18720.82万元,同比锐减25.36%;到2012年更甚,营业收入同比大增51.99%,可是净利润却再度同比下滑了202.12%,以1.74亿元的巨额亏损报收,令投资者大跌眼镜;今年上半年公司则继续亏损,仅上半年的亏损额就已经超过了3000万元。  毛利率下滑背后的疯狂扩张  2012年报中,大富科技将亏损归咎于“通讯行业投资增速下滑,行业内竞争加剧”,但细想来,这样的说法似乎欠妥。如果主因是“通讯行业投资增速下滑”,势必对应着大富科技经营规模的下降,这应当体现为营业收入踟蹰不前甚至出现衰退才对。但现实却是,该公司营业总收入连年增长,只不过增幅或大或小而已。以2012年为例,大富科技旗下的“通讯设备制造业”产品同比增长了16%、产量同比增长了1%,丝毫未能看出衰退和紧缩特征。由此来看,归咎于行业困境,不过借口耳。  而“行业内竞争加剧”是大富科技业绩变脸的主因,这点则充分体现在毛利率这一指标上面。大富科技刚上市的2010年,综合毛利率还高达44.29%,甚至相比2009年还增加了3.35个百分点。2011年便急转直下,全年销售毛利率锐减至34.43%,随后更是一落千丈,至今年上半年时毛利率仅剩下19.06%,已不足2010年时水平的一半。  从财务分析的角度来看,毛利率是比净资产收益率更为有效的盈利能力指标。因为净资产收益率还受到公司资产周转水平和负债水平的影响,而毛利率则客观得多,它仅是体现了公司经营业务本身的盈利能力。毛利率快速下滑,简言之就是上市公司产品售价的提升速度,远远赶不上成本上涨的速度,其根本原因则是产品议价能力不强。公司2012年报中针对产品定价问题就阐述道:“在订单疲弱的情况下,公司通过权衡,只能牺牲价格换取本就不多的订单”,进而直接导致了牺牲盈利能力和净利润。  通常来说,如果公司面对的产品市场处在“竞争加剧”的状态下,最合理的经营策略是缩减产品产能、减缓产品盈利能力的下滑速度,水泥、航运等产能过剩行业的公司莫不是如此做的,相关公司停产、卖船等公告不绝于耳。然而,大富科技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没有控制产能,相反还在大举进行新增投资,这点则体现在该公司固定资产购置方面。  从资产负债表来看,大富科技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机器设备原值,从2010年的2.7亿元快速飙升到今年上半年末的7.64亿元,大约是前者的3倍。这一指标又与该公司的产品产能紧密相关,机器设备原值的大幅飙升,对应着机器设备的拥有数量的大幅增长,进而对应着产能的增加。  问题还不止于此,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的直接结果便是大额的现金流出。大富科技自2011年以来现金流量表中“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科目累计发生金额已经超过了10亿元,并导致该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出现巨额流出,远远超过了经营活动创造的现金净流入的承载力,甚至通过其他筹资渠道也依然无法满足这样的投资资本需求。在这样的经营方式下,大富科技的账面现金加速枯竭。  大富科技在已明知“通讯行业投资增速下滑”的基础上,仍然大举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扩张产品产能和营业规模,这无疑是在进一步加重“行业内竞争加剧”的情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富科技自己恰恰成了该公司业绩衰退的“掘墓人”。  更何况,大举投资于固定资产所带给大富科技的还不仅限于资金压力,还有高昂的折旧成本。从最近两年半来看,计入到成本费用中的固定资产折旧金额分别高达5076.72万元、9562.13万元和5613.42万元,显然呈现快速上涨趋势。固定资产折旧的大幅增加,亦构成了该公司最终业绩变脸的重要因素之一。  可见,大富科技经营业绩的骤然变脸,即便是有“行业下滑、竞争加剧”之类的天灾,但更主要的恐怕还是大富科技决策层不当经营策略下的人祸。  大客户依赖弊端尽显  大富科技原有的经营模式就是存在很大风险隐患的,该公司的销售过度依赖于单一大客户,也即著名的通讯设备制造商——华为。从招股说明书来看,报告期内华为始终稳居大富科技第一大客户之位,对其销售金额占到大富科技全部营业收入大部分比重,依赖程度之高甚至堪比石油勘探这类目标市场处于寡头垄断的特殊行业(见表3)。  上市前,大富科技针对华为的销售占比一直持续攀升,直至该公司上市当年也即2010年达到峰值的超七成比重。随着大富科技成功上市尘埃落定,针对华为的销售份额也“精准”地逐渐回落,至今年上半年对其销售比重已然低于了2010年。  更加耐人寻味的是,针对单一客户销售依赖程度过高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也是IPO审核中的重点问题之一,此前就有过深圳市普路通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今天物流公司等多家公司,因为存在大客户依赖程度过高的问题而折戟于发审委。再来看同为“华为影子股”的武汉凡谷,该公司在2005年向华为销售占比高达80%,尽管在上市前的2007年上半年对华为的销售依赖程度也高达61.97%,但至少可以清晰地看出呈现下降趋势。  大富科技能够顺利上市,堪称是幸运至极了,但公司这种幸运却坑苦了二级市场投资者。在打出“价格战”的底牌、以损害盈利能力为代价换取市场的同时,公司股价也持续下跌。投资大师彼得o林奇在评价过度依赖大客户的公司时曾经谈到,“如果一家公司把25%到50%的商品都卖给了同一个客户,表明该公司的经营处于十分不稳定的状态中,除了取消合同的风险之外,大客户还拥有很大的谈判优势可以逼迫供应商降价和提供其他优惠,这将会大大压缩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因此购买这种过于依赖大客户的供应商公司的股票几乎不可能获得很大的投资成功”。  不仅不可能成功,而且还面临着极大风险。大富科技为创业板公司,一旦今年经审计数据再度出现亏损的话,则可能将触发“最近两年连续亏损”的条款而被施以快速退市,所以扭亏保壳成为了该公司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或许这也是大富科技以近10倍的净资产溢价率收购华阳微电子48%股权,资产评估溢价幅度之高甚至远超诸多“手游”收购案的原因。   北京大富智慧云:只在账本上存在的孙公司  《证券市场周刊o红周刊》作者任育超  公司注册地址即公司的住所,注册地址之于公司,就像我们的身体之于个人一样,是公司存在的最基本的基础。然而,大富科技最炙手可热的“物联网概念”孙公司——北京大富智慧云在现实中却难觅踪影。  大富科技2013年中报显示,北京智慧云是大富科技重要子公司大富物联网的子公司,注册资金为3000万元;主营物联网技术开发,集成电路设计、系统集成,计算机软硬件的技术开发等业务;注册地址为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高科技园区西井路3号3号楼8988房间。通过北京市企业信息信用网查询显示,该公司地址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高科技园区西井路3号3号楼8988房间(图1)。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红周刊》记者来到了北京大富智慧云的办公地址——石景山区八大处高科技园区西井路3号,地图显示是一家饭店。记者询问当地居民,有人指出西井路3号为该饭店的后院,当记者进入该院子时,映入眼帘的为3栋高低不一、新旧各异的建筑物,分别为崇新大厦、崇新创意大厦和一栋不具名的三层小楼。  崇新大厦就是3号楼。崇新大厦为一栋6层商用写字楼,1-5层办公用,6层为电梯间,目前写字楼还在对外出租。记者将3号楼找了个遍,也没有找到这个8988房间,更没有找到一家叫做北京大富智慧云的公司。通过仔细观察,记者发现崇新大厦的命名规律,其门牌号为四位数字,以“3518”为例,代表3号楼5层18房间,那么“8988”房间代表着8号楼9层88房间。但是,西井路3号以及周围最高建筑崇新创意大厦也不过为7层建筑物,即便8988在3号楼内,也没有9层这个楼层,更没有88这个房间。  为什么现实中并不存在这个工商注册地址呢?记者咨询了崇新大厦的物业以及保安,该大厦保安反映,“这里就是西井路3号3号楼,这里也没有8988房间”,“没有听说过北京智慧云,也没听说过北京大富智慧云公司”,“没准儿就是个骗子公司”,物业也向记者证实,“这里没有8988房间,也没有北京大富智慧云公司”。  但是在大富科技的报表中,北京大富智慧云却一直存在,并且还承担着其物联网发展的重任。物联网与通讯设备制造业、精密电子行业并称为大富科技三大主营业务,也是近期大富科技被市场广泛看好的业务之一。公司年报显示,北京大富智慧云成立于2011年6月,成立初名为“北京市配天智慧云技术有限公司”,是大富科技物联网业务重要子公司配天物联网的重要部分。大富科技宣传称“配天物联网是一家具备物联网领域一定研发实力和产业应用基础的公司,拥有大量在物联网领域拥有相当经验的高素质研发人员,立足于智慧城市平台建设、智能网络基础建设以及智能标签应用发展三大业务领域,提供建设解决方案”。可见,北京大富智慧云在大富科技的物联网版图内占有举足轻重作用。截至2012年末,北京大富智慧云拥有与物联网相关的已获得专利权的专利1项、正在申请的进入实质审查阶段的发明专利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项和商标42项。  但大富科技报表显示(见附表),北京智慧云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中。这就让记者很是迷惑,一个公司重点发展领域的重要子公司,在现实意义上不仅“不存在”,而且还在以每年上百万的速度亏损着,这真是匪夷所思!
相关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明利机电公司倒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