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谈合同和谈生意带客户去会所合适吗,求推荐一个沈阳私密私人会所环境好的男士会所。  

&img src=&/a9fbed6a69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a9fbed6a69f_r.jpg&&&br&不谢邀,我来晚了。&br&&br&虽然题主只是问人介绍和推荐鸡尾酒,但我姑且认为题主是想问一个不大了解酒吧和鸡尾酒文化的人,如何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杯,以及如何在姑娘和同伴面前不怯场还能耍帅一把。毕竟,若只是一群好基友去酒吧喝酒,挨个儿上随意儿喝就完事了,用不着提前在网上做那么多功课。&br&&br&于是我这篇答案,就是写给有此想法的汉子们和女汉子们和想学着分辨男伴是不是真懂鸡尾酒的妹子们的。&br&&br&&b&1.鸡尾酒的介绍&/b&&br&&br&首先呢,在酒吧里喝鸡尾酒,&b&首先要了解的最重要的知识,就是短饮和长饮的区别&/b&。&br&&br&短饮,就是需要短时间内喝完的鸡尾酒。这类酒通常用stir或者shake法制成,对时间温度和冰块的化水率有较高的要求,出品用martini杯盛着,酒杯里也不会再放冰块。这样的酒当然不适合久放,需要尽快喝掉(一二十分钟以内)。喝完了再慢慢聊天想喝再继续点都行。和喝espresso咖啡感觉差不多。&br&&br&长饮,就是可以长时间慢慢享用的酒。这类酒调制时一般都会加入果汁、汽水一类,出品用大杯子(highball杯啦hurricane杯啦collins杯啦等)盛着,里面还有一堆的冰块。这类酒的调制一般不是特讲究,正常客人对它的风味也不会有吹毛求疵的要求。所以慢慢聊天没事喝上一小口都没事,哪怕最后冰块都快化完了,虽然风味会有些影响,但也不是个影响逼格的事。&br&&br&了解了这两个概念之后,男人们还要记得的重要的一点,就是&b&好奇心害死猫&/b&。如果你对鸡尾酒和酒吧还不甚了解,那么出于社交目的去酒吧饮酒时,尽量在酒单上选择你已知的经典鸡尾酒款。因为如果你选择martini、godfather这样的经典男士鸡尾酒,最多可能遇到的问题只是在别人眼里很有品但其实不是自己的那杯茶得像喝药一样咽下去,无伤大雅。可如果你贸然点了自己不知道的、名字看起来很吸引人的鸡尾酒,就有很大的可能在刚和女伴说完“是啊哥就是这样一个懂得生活的人”之后,迎来调酒师的一杯五颜六色花花绿绿上面还插着一把度假小阳伞的鸡尾酒,呃......&br&&br&&img src=&/6f7a57d93a1ec7c5f763a15_b.jpg& data-rawwidth=&497& data-rawheight=&3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7& data-original=&/6f7a57d93a1ec7c5f763a15_r.jpg&&&br&接下来介绍一些经典鸡尾酒。&br&&br&度数比较低喝多点儿也可的还有正事儿要办时也能喝的酒:&br&Gin tonic 长饮&br&Gin fizz
长饮&br&Salty dog 长饮&br&Screwdriver 长饮&br&Cuba libre 长饮&br&Tequila sunrise 长饮&br&&br&度数高了点儿但酸酸甜甜对平时不大爱喝酒的人很友好的酒:&br&Long island iced tea 长饮&br&Mojito 长饮&br&Margarita 短饮&br&Daiquiri 短饮&br&&br&男人的酒,懂喝酒的人的酒:&br&(酒精度数相对较高,口感层次内敛而丰富,你往往要在占主调的苦味和“酒味”里寻找那丝丝沁入内心的酸甜苦辣及各种香味)&br&Martini, Dry Martini 短饮&br&Godfather
古典杯&br&Manhattan 短饮&br&Negroni
古典杯&br&Old fashioned
古典杯&br&Whisky sour
短饮&br&&br&玩闹时喝的适合速醉的酒:&br&各种shot子弹杯装着的酒,比如B52,Tequila Boom,Jager等&br&&br&(更多信息请自行查阅对应酒款资料,本人从不鼓励懒惰,也从不写纯粹的资料文)&br&&br&&img src=&/fae6de91c5ba24eb0d579_b.jpg& data-rawwidth=&451& data-rawheight=&4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1& data-original=&/fae6de91c5ba24eb0d579_r.jpg&&&br&&b&2.其他纯饮烈酒的介绍&/b&&br&&br&&b&在酒吧纯饮伏特加龙舌兰朗姆金酒威士忌是无害也无伤逼格的&/b&,尽可以放心。&br&&br&白兰地麻烦一些,一般酒吧里白兰地的种类会比较少,也很少有酒吧的氛围适合拿着特殊的郁金香杯慢慢品鉴(从社交的角度来讲也有些特立独行)。总之少点为妙。&br&&br&更多关于烈酒的扩充阅读可参考:&br&独自一人饮酒,喝什么最合适?(写威士忌的)&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独自一人饮酒(不带饭菜或小吃),喝什么酒最适合?&/a&&br&伏特加酒好喝在哪里?(写伏特加的)&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059&/span&&span class=&invisible&&8201/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单一麦芽威士忌有哪些推荐? (写single malt的)&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071&/span&&span class=&invisible&&6656/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b&3.关于逼格的一些唠叨&/b&&br&&br&本来喝个鸡尾酒还要分逼格的高低是挺奇怪的。在这儿我只是想提醒一些人,点个Mojito啦Long island iced tea啦就觉得自己挺懂鸡尾酒,是不大合适的。&br&&br&同样的,只知道点Tequila Boom啦B52啦就觉得自己挺懂酒吧玩法,也是不对的。&br&&br&另外,大家都知道很多鸡尾酒的发明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或者有槽点的故事。提前在网上查好资料做好功课,喝酒时提起会不会有逼格加成呢?&br&&br&以我的观点,最好是不要提这些故事。或许可以在完全未经世事的小姑娘那里加加分,但碰上稍微懂行的酒鬼,逼格就瞬间low了。要是碰上&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a4d4f00c3adcb8b1896ca& data-hash=&a4d4f00c3adcb8b1896ca&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zee& data-tip=&p$b$a4d4f00c3adcb8b1896ca&&@zee&/a& 这样级别的女酒鬼,会死的更惨。&br&&br&讲讲凡高高更与absinthe苦艾酒、海明威与丽兹酒店、村上春树与islay岛酒这种程度的文化故事倒是无伤大雅。或许逼格会略有提升。&br&&br&&b&4.最后交代点注意事项&/b&&br&&br&以上技巧和知识,仅限于在日式鸡尾酒酒吧或者以鸡尾酒为卖点的酒吧里使用。以国内酒吧发展的现状,绝大多数的夜店酒吧文艺咖啡馆,调酒师连stir和shake的正确手法都不知、材料器具不全、杯子款式不对等问题,都是非常常见的。有时你真的非常专业非常装腔了,别人反而会以为你没见过世面。&br&&br&sigh,这个时候怎么办呢?&br&&br&只有拿出平常心来,随意喝点儿勉强能对付的,专心搭讪或者谈事儿吧。也别惦记着卖弄炫耀和装腔了。&br&&br&&b&不就是喝两杯酒嘛。&/b&&br&&br&&img src=&/4dc82ace58a768d5d14b_b.jpg& data-rawwidth=&348& data-rawheight=&43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8&&图片为本人在好友的酒吧里,为了喝上一杯好的negroni自制冰球&br&&br&----------------------------------------------------------------- &br&&br&【微醺之美】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weixunzhimei&br&主讲烈酒鸡尾酒和葡萄酒,偶尔讲讲酒吧餐厅 。深入挖掘饮酒文化和趣味,不发弱智的介绍文营销文。欢迎关注。 &br&&img src=&/8c9f4bbc55fd2aaece5f70b_b.jpg& data-rawwidth=&200& data-rawheight=&2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0&&
不谢邀,我来晚了。虽然题主只是问人介绍和推荐鸡尾酒,但我姑且认为题主是想问一个不大了解酒吧和鸡尾酒文化的人,如何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杯,以及如何在姑娘和同伴面前不怯场还能耍帅一把。毕竟,若只是一群好基友去酒吧喝酒,挨个儿上随意儿喝就完事…
我只说我所了解的。首先,请注意,国内没有黑帮(黑社会),只有黑社会性质组织,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br&&br&1、保护费。这是最传统的方式,主要对象是酒吧、迪厅、KTV等娱乐场所,某些事情如果觉得报警不妥的话,一般会请他们出面,07年左右,价格是每人200,打架的话是500,这是保护费之外的收入。可能每个地方会有不同,欢迎补充。&br&&br&2、劳务市场。我不知道别的城市是怎样的,我所在的这座城市,找零活的民工很多,经常会看到许多的民工聚集点,有些组织就会霸占这个地盘,按人头收取所谓的“管理费”,每人每天20元。&br&&br&3、承包工程。这个算是来钱快又多的项目了,一般是通过暴力手段,垄断某处房地产项目的独家建材供应权,因为利润非常高,所以几乎承包下一个工程,老大就能变身为土豪,这个有时候会动枪。&br&&br&4、酒水。也是通过威胁、暴力手段垄断某处娱乐场所的独家酒水供应权,利润稍次于3。&br&&br&5、房地产。一般的组织如果想做强做大的话,都是先完成原始积累,然后再把自己漂白,拿钱来做正当投资,大多选择房地产,赚钱了之后再弄个类似于“某某地区创业先进个人”之类的身份,成功变身有名又有钱的成功人士,这也算是“可持续性发展”了吧。&br&&br&&br&以上是我接触了解过的,我是第一次在知乎写超过一句话的回答,我个人不太擅长长篇大论,写作、表达能力也不强,如有遗漏的地方,请各位多多包涵,并且欢迎补充。&br&&br&&br&PS:我所在的这个准三线城市前几年治安非常的差,甚至在全国非官方黑社会统计排名上进入了前十名,原因在于这个城市里不知道什么时候过来了很多东北人,我们每次行动,抓获的黑社会性质组织人员%70以上都是东北人,当然我没有歧视东北人的意思,我说的只是我所知道的了解的情况。&br&&br&另:千万不要惹那些熊孩子,这里指的熊孩子一般是指高中生和刚入大学的新生,他们总是会被利用,血气方刚的年纪,下手不知轻重,通常身上会携带管制刀具,每天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崇尚暴力,某些老大会在学校里寻觅这样的一伙熊孩子充当炮灰。&br&&br&手机码字,不知如何排版,见谅!
我只说我所了解的。首先,请注意,国内没有黑帮(黑社会),只有黑社会性质组织,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保护费。这是最传统的方式,主要对象是酒吧、迪厅、KTV等娱乐场所,某些事情如果觉得报警不妥的话,一般会请他们出面,07年左右,价格是每…
不认同&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程毅南& data-hash=&9fbc362f5b9ecbee51a14bc& href=&///people/9fbc362f5b9ecbee51a14bc& data-tip=&p$b$9fbc362f5b9ecbee51a14bc&&@程毅南&/a&强调认知失调的解释。&br&&br&如@&a href=&/people/huhuiquan& class=&internal&&胡汇泉&/a&说的,小时候我也遇到过在街边搞促销卖那种相机的小贩,那时觉得天下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情呢,那也太简单了吧,小学生都能完成。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一个小孩子能获得这么一个相机,在小伙们面前就如一个少先队员突然变成一个土豪那么风光啊!!!&br&&br&不过自己那时也没钱,不能也不敢尝试。在那里看了一下午,后来我发现很多人都是写到四分之一或者一半甚至差几个数字的时候写错,最后真正能顺利完成的人寥寥无几。天真无邪的我在心里嘲笑他们怎么那么笨,那么容易的事情都会做不到。&br&&b&现在想想,当你亲自去写的时候,要完成真的没有那么容易!!!!&/b&&br&&br&&br&如果真是认知失调,请问,第一,街边摆摊卖这种没有品牌相机的小贩,他需要建立什么品牌形象来让你觉得他的商品好?当你拿这个相机回家(不管是自己买的还是过关拿到的)之后他就消失去别的地方,无论你怎样说服自己觉得这个相机怎样好,都不关这个小贩的事了。&br&第二,我再强调一次,&b&真的很难完成!!!&/b&失败的居多,那失败之后掏钱买回家,用认知失调的理论该怎么解释?觉得这个相机是因为自己的无聊行为犯了这种低级错误然后掏钱买单,买回去之后反而会更加觉得这个商品更加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br&&br&&b&商家的目的不在于让你免费拿回家然后说服自己觉得这个商品好,而是知道你在写的过程中出错的概率大,最后乖乖掏钱买他的商品。&/b&&br&&br&&br&这种现象其实用普通心理学关于注意的基础理论就可以解释了:&br&&br&先解释下什么叫”注意”,彭聃龄的《普通心理学》中对“注意”的定义是“&b&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b&。”这里强调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在我上面说的例子中,就是把注意力指向和集中在写数字上,就是你的当前任务。&br&那为什么会容易出错呢?首先“注意”分为”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就是事先没有目的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比如学生在教室里听课时,突然一个人闯进来,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视线转向那个人。&br&随意注意,就比如我现在在写回答,还有上例中写的数字,都是你主动而且有目的地进行的任务。&br&&br&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分析为什么会出错?那就要了解可以影响到注意的因素。&br&一个人的随意注意,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里我主要说有关本题中的,就是兴趣和人格的因素:有趣的事情容易引起注意,而且集中注意的时间长,而&b&无趣的事情,会让人分散注意&/b&。很明显,当你在写这些枯燥无聊的数字的时候,很多时候会让你分散注意。&br&另外,&b&一个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的人,很难有良好的随意注意。&/b&能被这种活动吸引的人,我觉得很多都是属于意志薄弱禁不起诱惑的人吧。害怕困难的人,也容易被这种简单的游戏吸引过去。&br&&br&再者,注意还有一个特点,叫注意动摇,也叫注意的起伏。如图:&br&&img src=&/f35fdae186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f35fdae186_r.jpg&&当我们注视这个棱台框架时,我们时而觉得小方框平面位于前方,大方框平面位于后方;时而又觉得小方框平面位于后方,而大方框平面位于前方。这种反复的变化就是由于注意的起伏造成的。有人测出,注意起伏(即每一次起伏)的时间平均为8秒~12秒。&br&&br&回到本题中,从1写到600,假如是12秒一次,每秒写一个数字,那就是要经历50次不出错的情况。在这种机械重复的写数字任务中,你的注意力很难一直保持下去。&br&即使不限时间,但觉得这个任务实在太枯燥无聊简单了,要是不能一口气或尽快写完的话,恐怕在众人面前被嘲笑(这个也是商家在大庭广众之下搞这个活动的原因之一),所以就想快点完成,写着写着就走神了,然后写错。&br&&br&还有一个也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你在闹市写数字跟在书房里写数字,集中的注意力的情况不一样吧,相信很多人也能想象得到。在热闹的环境下,你要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在那种单调重复的活动中,而且只需要动手和看着眼前的数字就可以,但你的耳朵是用不上的,所以当周围的人在议论纷纷,或者突然一阵大笑大闹,都很难不让你分神去看看周围发生什么事情。&br&可能你会停下来看看周围,然后再回神继续写,但是又要重新集中注意力,反反复复的过程中也增加了出错的概率。&br&&br&以上这些因素综合到一起,就足以让你出错的概率大大增加,把一个简单的事情变得非常有难度。&br&&br&所以你真的要想顺利通关,确实很容易。&br&&b&分多次写,每次写那么两三个数字,然后休息一下。&/b&&br&&b&把它当成一个很难很难完成的任务来做。&/b&&b&像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刚学会数数那样去写,慢慢写。&/b&&b&弱智的问题用弱智的方法来解决。&/b&反正商家不限时间,那就充分利用好这个规则。&br&一定不要中了商家的圈套和人的弱点。&br&&br&-----------------------------------------------&br&&br&&b&更新:补充相关新闻&/b&&br&&a href=&///?target=http%3A//.cn/c//s.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从1写到600免费拿大奖 你敢挑战吗&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cn/05zjnews/system//.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7分钟内从1写到300不能出错 南科大为啥要出这考题&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a/050.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掏30元从1写到600写对送手机 谨防街头写数骗局&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从相关新闻可以看出,出错者是占了大部分的。&/b&&img src=&/77cb409edc2941cae9e3c_b.jpg& data-rawwidth=&220& data-rawheight=&7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br&&br&&img src=&/51b92ef6b9ef49f2b3267_b.jpg& data-rawwidth=&432& data-rawheight=&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2& data-original=&/51b92ef6b9ef49f2b3267_r.jpg&&&br&&br&&img src=&/eeb4f1fa19a5b9aca28d678_b.jpg& data-rawwidth=&645& data-rawheight=&4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5& data-original=&/eeb4f1fa19a5b9aca28d678_r.jpg&&&br&&br&&br&&b&以上包括他们体验后的反馈,还有下面:&/b&&br&&img src=&/04ca1ff46458edce3859b40_b.jpg& data-rawwidth=&628& data-rawheight=&1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8& data-original=&/04ca1ff46458edce3859b40_r.jpg&&&img src=&/ecac8cd3f724e4d81545_b.jpg& data-rawwidth=&656& data-rawheight=&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6& data-original=&/ecac8cd3f724e4d81545_r.jpg&&&br&其他详细的内容可以看新闻。&b&本质上这个就是属于赌博的游戏。&/b&&br&&br&&b&所以&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9fbc362f5b9ecbee51a14bc& href=&///people/9fbc362f5b9ecbee51a14bc& data-tip=&p$b$9fbc362f5b9ecbee51a14bc&&@程毅南&/a& 只强调参与者在获得商品后认知方面的因素,跟题目想要问的商家的目的基本不搭边。 &/b&&br&这些活动都是一些小商贩在搞,不存在商品好坏与品牌形象的问题,其目的都是在为了让你出错后购买商品获利,你不可能因为买回去之后不断进行认知上的修正再去购买这种劣质商品吧,&b&一方面已经说服自己这个产品好,一方面下次再遇到这种商品却不会再购买它,那是不是又要出现认知失调了?&/b&
不认同强调认知失调的解释。如@说的,小时候我也遇到过在街边搞促销卖那种相机的小贩,那时觉得天下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情呢,那也太简单了吧,小学生都能完成。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一个小孩子能获得这么一个相机,在小伙们面前就如一个少先队员突…
(好吧,我真的承认这个答案有点偏离这个问题了,但这么好的答案我舍不得删,你们将就看看能学点什么是什么吧……成不?)&br&&br&你怎么能说这是骗呢……&br&&br&表面上,这个活动的难度和trick,在于这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因此你做一会儿就会精力不集中,容易失败。&br&&br&但这只是表象,&b&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他制造了一种认知失调&/b&。你一旦开始写了,就会慢慢发觉自己好傻逼。你大概会这么想:“写1-500,这个小学生都会做,我费这么半天劲,就为了拿一个什么奖品,我难道不是傻逼?”为了消除这种傻逼感觉,你会说服自己:“嗯,这么做是值得的,我只用了几分钟,就拿到了这个产品,十分值得!”而且在今后使用这个产品的时候,你还会不断地暗示自己:“这个产品是我千辛万苦换来的,所以这个东西一定值得!”也就是说,通过一个比较无聊略显傻逼的活动,给简单的产品试用添加了令消费者自我说服的动力,无形中,建立了品牌形象。(补充一下:就算你失败了,乖乖掏钱买这个产品了,依然有认知失调:我居然失败了然后掏钱买东西,我是二吗?不,我不是,这个产品值得买)&br&&br&在心理学中,这就是利用人们说服自己、平复自己心中的认知失调(即cognitive dissonance)。在这个例子中,认知失调就是“我做这个活动,我是傻逼吗?”,平复的过程就是告诉自己“这个活动有意义,这个产品很好,所以我才做这个活动,我不是傻逼”。&br&&br&现实中存在与之类似的心理学实验(感兴趣的可以google “Induced-compliance paradigm”,1959年的实验)。大致上说,就是找人来实验室做实验,告诉他们这是一个测试认知的实验,但不告诉他们具体是什么,等到他来了才知道,原来是把几块积木放在特定的凹槽里,重复一小时(很无聊)……等他做完,让他对下一个要来做实验的人(一个安排好的内应)说谎,要求说这个实验非常有意思。为了让他说谎心理学家会给他20美元或1美元(“20美元组”和“1美元组”是进行对比的两个组。ps: 1959年代的20美元还是挺多的)。最后发现,获得1美元的人,往往比获得20美元的人,说服(说谎)说得更认真,他们自己也更倾向于认为这个实验真的很有意思(爱岗敬业!)。&br&&br&这是为什么呢?平复认知失调。获得1美元的人,会觉得,“草,老子花一小时,做这么无聊的事,就得到1美元,我真是傻逼”,然后就会想“不对,我不是傻逼,这个事儿还是挺有意思的,不然我为什么会花一小时,才为了1美元呢?我根本就不是为了1美元,因为这个活动真的很有趣!”。而拿到20美元的人,往往因为奖励过大而觉得,我说谎就是为了20美元,不给我这个钱,我才不会说谎呢,更不可能觉得这个活动有意义。活动傻逼,而奖励又少,反而激起人们自我说服的过程,而奖励多,反而就缺乏这个过程,人们会归因于奖励,而不是事件本身的意义。&br&&br&平复认知失调过程中的自我说服,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比如:&br&&ul&&li&一对历经磨难而没有分开的情侣,往往有更深的感情,因为他们经历那么多傻逼事都没有分开,双方在这个过程中都经历了大量自我说服的过程,不断说服自己对方真的是我命中唯一,所以我经历了这么多磨难还依然跟TA在一起(其实是一个从结果推原因的过程。当然,这只是一部分,他们肯定也有在一开始就认定了对方所以也不断努力不分开。这两个过程是同时存在的)。&br&&/li&&li&教育。从教育的长远效果来讲,用大量奖励来激励小孩做事情,不如用微量奖励来激励小孩做事情。用大量奖励,小孩子会觉得,我是为了奖励才做这件事,而用微量奖励,小孩子会觉得,我是因为这样做是正确的才做、才不是为了奖励呢!&/li&&/ul&最后提醒一点:&b&想利用这个效应,一定要让对方坚持做完这件事。&/b&如果他像我一样是个洒脱的汉子,写到100的时候突然觉得“我操这个事儿太傻比了你的牙膏我爱要不要我真不在乎面子老子真不是这种low B”的话,你就无法让我自我说服。同理,历经磨难的情侣,万一在磨难之中分手了,也不会存在自我说服(不要过度折腾别人,人家很可能扭头就跑)。因为&b&这是一个从行为推态度、从结果推原因的过程&/b&。&br&&br&谢邀。&br&&br&ps: 评论中的大家活学活用的水平好高!其实“认知失调”听起来是一件很恐怖类似骂人的话,但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不必大惊小怪……
(好吧,我真的承认这个答案有点偏离这个问题了,但这么好的答案我舍不得删,你们将就看看能学点什么是什么吧……成不?)你怎么能说这是骗呢……表面上,这个活动的难度和trick,在于这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因此你做一会儿就会精力不集中,容易失败。但这…
自己对比吧。&br&&img src=&/c2e52c076fdac92be0e78_b.jpg& data-rawwidth=&655& data-rawheight=&4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5& data-original=&/c2e52c076fdac92be0e78_r.jpg&&&img src=&/7da5ea01ea13a93b4bedb1d41dc47ce1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6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img src=&/ea8c8e5b1a145d94b732c9_b.jpg& data-rawwidth=&569&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9& data-original=&/ea8c8e5b1a145d94b732c9_r.jpg&&&br&&br&&br&&br&大陆的《老夫子》版本则是在年流行,50年代消寂。1957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朋弟兴致忽高,画了一幅《白薯出土》,随即被打成右派,从此彻底弃笔。。。&br&&br&香港的版本是1962开始在明报、星岛、天天、快报,电影等杂志刊载,70、80年代热销。&br&&br&虽然两个版本大约相差了20年。但从图片上看人设、名字、故事、造型、性格设定都能看出很严重的相似痕迹。&br&&br&平心而论,如果没有王先生的二次创作以及台湾香港的推广和普及,只靠大陆方面的创作和渠道老夫子这个卡通形象绝对不会取得现在这么大的影响。比如全球累计销量一亿本。&br&&br&但王先生一边承认和朋弟很熟一边说老夫子形象是他独立创作的行为就很不厚道了,尤其是在那个特殊时期的这种做法更加有种打聋子骂哑巴踹寡妇门挖绝户坟的味道。 &br&&br&&br&再来个对比&br&&img src=&/df990c8a06daf81f70d116b0e7d5aac5_b.jpg& data-rawwidth=&655& data-rawheight=&12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5& data-original=&/df990c8a06daf81f70d116b0e7d5aac5_r.jpg&&&br&&br&图片来源为网络&br&部分数据资料来源为老夫子中文官方网站&br&&a href=&///?target=http%3A///home/home_03.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OLD MASTER Q 老夫子&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附一篇时代周报的评论&br&&a href=&///?target=http%3A//.cn/news/c//.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老夫子”涉嫌抄袭冯骥才为原作者打抱不平&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这段尤其令人心酸&br&&br&&blockquote&70年代是王泽最风光的时候,但那也是朋弟最苦、最惨、最悲哀的时候。有人把香港的老夫子漫画带给他看,那时候他已经病了,又没有钱,看到王泽的漫画,一句话都没有说。&/blockquote&
自己对比吧。大陆的《老夫子》版本则是在年流行,50年代消寂。1957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朋弟兴致忽高,画了一幅《白薯出土》,随即被打成右派,从此彻底弃笔。。。香港的版本是1962开始在明报、星岛、天天、快报,电影等杂志刊载,70、80…
《如何阅读一本书》(How to Read a Book)
《如何阅读一本书》(How to Read a Book)
更新:&br&&br&很高兴可以更新一年前发的内容了。&br&&br&那句“目前仍然没有任何确定的方法可以预防阿尔茨海默病”也大概有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删掉了。King's College London发布的&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www.alz.co.uk/research/world-report-2014&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orld Alzheimer Report 2014: Dementia and Risk Reduction&i class=&icon-external&&&/i&&/a&中显示,&b&更好地检测和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以及减少吸烟,可以降低未来痴呆的风险&/b&。&br&&br&而最有可能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的几个因素是:&br&1. 早年接受教育的程度(学历),学历低则发病率高;&br&2. 中年患高血压,将来发病率高;&br&3. 有糖尿病史;&br&4. 有吸烟史。&br&&br&简单地概括一下就是: &b&预防心血管疾病,戒烟!&/b&&br&&b&What is good for your heart is good for your brain!&/b&&br&&br&==============================================================&br&:&br&很遗憾地说,&b&目前仍然没有任何确定的方法可以预防阿尔茨海默病&/b&。不是因为研究得不出结果,而是基本上所有预防研究都在进行中。阿尔茨海默病也刚发现100多年,而恐怖的是可能在痴呆症状出现前20年脑内就出现了某些改变。因此需要对大量人群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再进行大量的统计分析后才能得出比较靠谱的结果,这需要很长的时间。&br&&br&要预防一个病,通常要先清楚病因。阿尔茨海默病并非一个单因素引起的疾病,而是牵扯了大量因素,所以目前病因都没有研究清楚,预防措施也就难以确定。目前唯一能确定的病因是基因突变,包含三种基因APP、PS1和PS2的突变。这一类基因突变的人基本可以确定将来会发生痴呆,而且大多在65岁以前(正常应在65岁之后),有些甚至在30岁左右就发病。这是目前唯一知道的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只可惜,只有1%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是由于基因突变而发病的,其他99%的患者这三个基因完全正常,不明原因。&br&&br&有条件的可以在年轻时候进行这三个基因的筛查,就像Google的Sergey Brin筛查帕金森、安吉丽娜朱莉筛查乳腺癌一样,能做到心里大概有个谱。在可以预见到的未来,人全基因组测序成熟后,每个人应该都可以了解自己携带哪些致病基因。&br&&br&以上是明确的病因,其实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中,更多地说风险因素(Risk Factor)而非病因(Cause),更常谈相关性(Correlation)而非因果关系(Causation)。因为作为复杂的综合征,与其他的慢性病一样,可能有大量的风险因素在其中起作用。具有这些风险因素的人未必一定就发病,但是研究认为,这些人的发病几率比不具有风险因素的人更高。所以虽然不确定是不是100%管用,&b&了解风险因素还是可以作为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参考&/b&。&br&&br&每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 href=&///?target=http%3A//www.alz.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lzheimer's & Dementia Help Center&i class=&icon-external&&&/i&&/a&)都会总结当年的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情况和公认可靠的研究结果,发表在当年的《Alzheimer's disease facts and figures》报告中。以2012年为例,总结了以下确定的风险因素:&br&&br&1.衰老。&br&没有基因突变的人一般65岁前极少得阿尔茨海默病的,也就是说不老基本不会有危险。只可惜我们无法阻止衰老的进程,这点无法预防。&br&&br&2.家族史。&br&父母或亲兄弟姐妹这类有直接血缘关系的家人如果有阿尔茨海默病,那么自己患病几率也比一般人要高。这可能因为一家人有相似的遗传背景、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说不定其中某个或某些在诱发疾病中起了关键作用。有这样的情况就要小心了,先排除是不是基因突变问题,再看看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是不是有很不健康的地方。&br&&br&3. 又是基因突变,这次是APOE-e4基因。&br&与以上的APP、PS1和PS2基因不同,APOE-e4基因携带者并非一定会痴呆,只是几率比非携带者高。这个也可以通过检测基因进行筛查。&br&&br&4.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br&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并非痴呆,而是处于以下的状态:出现了思维功能的下降,家人朋友可以从其日常行为中发现不对劲,但是仍然能够保持正常的日常生活。在一些药物治疗后,可能发生轻度认知障碍的现象,这是可以逆转的;其他的情况中,某些可以逆转,某些会保持,某些会恶化,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所以,如果发生了轻度认知障碍,主要是一些记忆下降的现象,最好及时就医,可能可以治疗。当然,有些情况下轻度认知障碍只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阶段,需要有经验的医生进行判断。&br&&br&5. 心血管疾病&br&越来越多的研究确定脑健康与心脏健康是紧密相连的。脑是人体血管最丰富的器官之一,健康的心脏能够保证有足够的血液泵入脑内,以供给脑需要的氧和营养物质。&br&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因素往往也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等。因此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控制这些因素很重要。从另一方面说,同时也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重要的是,这些因素不像基因和衰老,是实实在在可以人为控制的,何乐而不为。&br&&br&6. 社交和饮食&br&研究表明保持社交和饮食健康对脑健康有益处。尤其对于退休的老年人来说,不需要工作中用脑了,社交也一下就减少了,接受外界刺激太少则难以保持认知功能的正常。有人说打麻将有好处就是出于这个考虑,既有社交也要用脑。同理下棋、上个有意思的老年大学也有同样的效果。饮食自不必说,老年人暴饮暴食的也少,保证丰富种类的蔬菜、尽量避免烟酒即可。虽然目前对这两个因素是否有用还存在着争议,但最起码对人是有好处的,不妨坚持。&br&&br&7. 脑外伤&br&有研究显示中度脑外伤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几率2倍,重度增加4.5倍,所以有过脑外伤的人要尤其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br&&br&写完回头看一看,真的跟没写一样……悲剧的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或者可以扩大到生物研究)就是这样,不知道哪天才能有点可用的结果。除了基因、衰老这两个已经明确但我们又不可控的因素之外,只能在生活方式上下下功夫了。在以上风险因素预防中,要拣出一个最重要的话,那就是&b&尽量避免患心血管疾病&/b&,这在所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咨询和研究中,基本上是被首先强调的。
更新:很高兴可以更新一年前发的内容了。那句“目前仍然没有任何确定的方法可以预防阿尔茨海默病”也大概有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删掉了。King's College London发布的中显示,更好地检测和…
那些直接点赞没看底下原文作者的同学,我猜你们是不是根本没看完这个书单?&br&&br&附加一句我拿这个答案骗赞(你还有脸说,摔),你们也就真点啊?&br&&br&点赞的筒子们,下面一条就是原文的大神啊~&br&&br&分割线 ——&br&&br&想不到在知乎可以遇见原作者~~&br&原文大神在这&a class=&internal& href=&/people/huangjian&&@黄健&/a&,&b&微信公号:huangjiansays&/b&&br&这是原文链接&a href=&/huangjian/& class=&internal&&社会学如何入门:答小磊 - 读书无用 - 知乎专栏&/a&&br&&br& 分割线 ——&br&&br&自己留档的文章,仅供借鉴:&br&&br&
感谢你的来信。我从进入社会学专业已经有7年了,所以呢,你说要我给你开个社会学入门的书单,我是很愿意的。但是我要先说,我并不是社会学专家,所以我给你开个书单,仅仅是推荐性质的,供你参考,不替代你的导师或者你的偶像给你的指导。&p&
我不清楚你的基础怎样,也不知道你是学生,还是工作了,所以下面我开的书单,是针对毫无社会学基础或者有一点点基础的,也就是说入门书单。至于入门之后要怎样,那就像金庸武侠小说里面说的,得看你自己的造化了。&/p&&p&
网上有很多入门书单可以搜索到,但说实话,我看过那些,基本上属于瞎开,后面我会一一说明的。&/p&&p&&b&
《与社会学同游》&/b&、&b&《社会学的邀请》&/b&是不错的两本书,可以从这里开始看。看完了你能大致了解一点社会学是怎样一门学科,都研究点啥。主要就是找点感觉。&/p&&p&
然后你可以看看费孝通的&b&《乡土中国》&/b&,林耀华的&b&《金翼》&/b&,黄树民的&b&《林村的故事》&/b&,吴毅的&b&《小镇喧嚣》&/b&。
(吴毅老师曾经和我们聊,说他写完这本书后,很多文学杂志找他约稿,以为吴毅是个小说家呢!可见这书,是很好读的。不过书后面有约占全书1/5的分析,非
专业人士就不必看了。)这四本书,都很容易看,基本属于故事型的,看起来跟看小说感觉一样,但是能够让你对中国乡村社会有个从历史到现实的大致了解。从这
里还可以延伸到社会学的分支——农村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和历史社会学中去。因此,这几本书,好看,但是你要多看一遍就最好。&/p&&p&
然后呢,再看一本孔飞力的&b&《叫魂》&/b&,这个书故事讲得非常好,是一本经典,看完了要多想想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中,怎么会出现这种事情。这之后,看&b&《万历十五年》&/b&,黄仁宇的,也是以一个短时间的切面为中心,展开对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的分析。都是非常好读同时也经典的读本。&/p&&p&
看完上面那些,你会觉得,有点点意思了。不过你可能怀疑,这都没写“社会学”三个字啊?对,是的,可是这很重要,你读着读着就知道了。&/p&&p&
网上很多人问,社会学怎么入门啊?然后有人答:看雷蒙·阿隆的《社会学主要思潮》、吉登斯的《社会学》、乔纳森·特纳的《社会学理论的结构》、怀特·米
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如果你真这么看,那就糟糕了。就算是以后四年可能都要学习社会学专业的学生,一开始看这些书,只能让他们感到烦躁恶心。说我自
己的体会吧,这些书都是进入社会学专业4年后我才开始看着看着有点感觉的,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我读了三遍,才感觉能够初步把握他的思想了。这可能
是我太笨的原因吧。如果你觉得自己天资聪颖,你就可以从这些开始。&/p&&p&
接着,开始看点有点点难度的社会学著作。祖师爷级别的涂尔干,有&b&《自杀论》《社会分工论》&/b&,分析自杀问题的,既有社会学的方法论意义,又有现实感,值得看;然后是怀特的&b&《街角社会》&/b&,作者小哥居然卧底黑帮,然后写了这本书,很有现场感,看起来很过瘾,这也是社会学魅力初现的时候了。这两本书看下来,你会对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有个感觉了,然后可以自己扩展了。接着还可以看马克思的&b&《路易o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b&,很小的书,可是很有分量,老实说,我看完了,觉得马克思是个很不错的学者,他的很多书都很有价值的。只是后来到列同志那里,就与泼妇骂街了无异了……被列同志大骂过的克鲁泡特金的&b&《互助论》&/b&、巴枯宁的&b&《上帝与国家》&/b&实际上是很好的书,有兴趣的找来看看。这些书看完了,你就开始感受到一种深度的力量了。要是你看不下去,就不要看了;要是能看到这里,那么下面的书单对你就有效。&/p&&p&&b&
《现代性与大屠杀》&/b&、&b&《金钱、性别与现代生活风格》&/b&这两本读一读,感受下现代后现代派的感觉。还有吉登斯的&b&《亲密关系的变革》&/b&。
实际上看鲍曼、齐美尔的书就差不多了,那些个晦涩的波德里亚、哈贝马斯等等,可以先不看。如果你对后现代很有兴趣,实际上隐含的意思是,你对系统是缺乏了
解的。后现代的书就行革命檄文一样,很振奋人心,很有激情,其实自己去研究,东西不多。如果你未来要继续研究社会学,那么先古典,再后现代吧。&/p&&p&
看到这里,你就可以找韦伯的书来看了,比如先看&b&《学术与政治》&/b&,这两篇演讲是很有价值意义的,不单纯的是社会分析,告诉你为什么要搞学术,为什么要有政治。韦伯的另一本书&b&《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b&,
被吹的很神,彷佛不说这个,你就不懂社会学。书是很不错,可是呢,并不是说你没读他就代表你不上档次,这完全是误解。韦伯还有一本书,《社会学的基本概
念》,那是工具书,大哥!很多人用这个来入门,简直是牛逼闪闪啊!这本书是放在书桌边,看韦伯的其他的书的时候,碰到概念翻一翻。韦伯是大家啊,向拉康一
样,他们有一个完整的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概念非常多,你不看他们的概念词典,就很吃力。有空你去瞅瞅拉康的,那他的概念词典,跟朗文英汉大词典一样厚。
韦伯的《经济与社会》等等,如果你是以后专业社会学研究,那么是必须看,如果不是,就跳过吧,没事儿的。(插一句:你如果一定要看,不要看林荣远翻译的,
忒烂!)&/p&&p&
能读到这个地步,你相当于社会学专业读到大三了。开始看点稍微理论的书。如,齐美尔的&b&《社会学》《社会是如何可能的》《时尚的哲学》&/b&。然后,福柯的&b&《规训与惩罚》&/b&、帕累托&b&《精英的兴衰》&/b&。福柯的书还可以看&b&《疯癫与文明》、《不正常的人》《性经验史》&/b&。这些看得差不多了,看齐美尔的&b&《货币哲学》&/b&,最好读两遍——注意不是简写版,是原版。到这儿了,你就该反思反思了,现在是时候看&b&《社会学的想象力》&/b&了,此时你会发现,原来米尔斯在书评评论过的思想流派和人物,你多多少少有点了解了,那你的感觉就会很好。&/p&&p&
最后,看一本书,曼海姆的&b&《意识形态与乌托邦》&/b&,要是能看完这本书,然后自己独立写个三千字的读后感,那么,我可以宣布,你毕业啦!曼海姆的这本书,很不好读,但是是社会学中的极有分量的著作。差一点,读&b&《单向度的人》《启蒙辩证法》&/b&,写个读后感,也能毕业。&/p&&p&
不过,实际上很悲哀,现在大学读书的时间非常少,大家都很忙,有微博、知乎要刷,有微信要摇,在豆瓣还有约,最近上了《环太平洋》,不看落伍了,哎呀,真是太太忙了,看书的时间真的很少。所以,不管你是不是社会学专业的学生,还是你已经工作了,&b&给你四年时间&/b&,能把我上面说的书都看完,你在我心目中,那就牛逼闪闪了。&/p&&p&
然后,你就可以自由扩展了。可以向分支社会学发展,也可以去其他学科门类瞧瞧,都会很有收获的。比如现在很热的性社会学,李银河的研究很值得看,她的书对
中国来说有启蒙意义。现在还有交通社会学、海洋社会学等等更奇葩的分支。如果你白天上班或读书,周末和晚上刷知乎,你还可以自己发展出一个知乎社会学啥
的。而且现在中国天天吹跨学科研究,很不靠谱,我知道一个老师,先写一本《社会经济学》,然后写一本《经济社会学》,居然靠这两本书评上了教授!牛逼闪闪
啊!&/p&&p&
最后,你可能觉得我开的书单,对比那些常见的书单,很不正统。是的,我本人也不正统,一贯自由散漫。你看这个书单也好,如果你不喜欢,可以看《社会学概
论》,那是真的中国社会学教学体系的正统体现。我曾经在研究生招生面试中,碰到一个同学,好像是山东曲阜师范来的,那哥们儿背了7遍《社会学概论》,你说
个概念,他能告诉你在哪一页哪个位置,内容是什么。很不幸,他被拒了。&/p&&p&
还插两句:波普洛的《社会学》,主要作用是放在书架上向别人表明你是这个专业的。艾尔·芭比的《社会研究方法》既不要看也不要买,这哥们不做社会学调查
研究,却教你怎么搞研究。个人觉得很不靠谱儿。国内也一样,写研究方法的书的人,基本上研究做得都不好,大牛们很少告诉你他怎么搞研究的。——等我牛逼
了,我当然也不会告诉你我怎么牛逼的。&/p&&p&
总之,要读的书很多很多。那么往后,看你自己造化如何了。&&/p&
那些直接点赞没看底下原文作者的同学,我猜你们是不是根本没看完这个书单?附加一句我拿这个答案骗赞(你还有脸说,摔),你们也就真点啊?点赞的筒子们,下面一条就是原文的大神啊~分割线 ——想不到在知乎可以遇见原作者~~原文大神在这,微信公号:h…
我算是答案的一部分吧。 &br&&br&几年前,某日某单身女同学请我吃饭(我刚刚帮她处理掉一个不麻烦的力气活,简称搬宿舍)。&br&她主动挑选了一个餐厅,从去餐厅的路上,到坐下点餐、等待上菜时都提到:&b&她之前来这里吃过,那顿饭是她请一个对她有意思很久的师兄吃饭&/b&。&br&(那位仁兄毕业了,从外地回校找师妹叙旧的。按照惯例都是在校生一尽地主之宜。&br&
这位学长我也算是屡有耳闻,按照她的介绍,似乎是对她一直默默纠缠死心不变的闷骚型兄弟,)。&br&&br&吃了一会儿后她语气轻快又骄傲地问我:“我没骗你吧,你自己说,这家店怎么样啊?” &br&我:“嗯,挺好吃的啊。”&br&她:“就是嘛,我学长某某某上次也说好啊,他上个月路过我们城市,就专门来看我。我就请他吃的这家,这家口味偏辣呢。”&br&我:“好像是蛮辣的。”&br&沉默一会儿。&br&她放慢速度,丢下筷子,双手支在桌上,看着我笑眯眯说:“ 今天我特别开心。”&br&我:“。。。。。。”&br&她姿势不变,语速稍微放慢:“ 我请我学长来吃过,但是远远没有今天这么开心,你说为什么?”&br&我没有说话,因为我当时心底一片空白——:我不知道你为啥开心啊。。。而且我不认识你那个学长。。。&br&她:“你知不知道同样是这家菜,我今天为什么感觉特别开心啊?”&br&她继续保持这个笑眯眯凝视我的姿势,10秒后眼神一敛对我说:“某某,你真是不开窍。”&br&&br&这顿饭是个引子,自我解剖。&br&什么是不会聊天?聊天&b&是内在思路,是外在表达&/b&,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要学。&br&&br&我是很看重天赋的人,但是在某些方面的浅薄见识会慢慢让我想:从&strong&能力&/strong&上来讲,除了生存本能,没有什么是天生的(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把&strong&能力&/strong&加粗,因为天赋不完全等于能力。&b&天赋永远存在,能力未必&/b&。金嗓子是天赋,但不代表你会唱歌;口齿模糊算是差天赋,但说不定此人聊天能力特强。。。我就见过一轻微口吃的哥们永远能海侃得自信心爆棚) 。沟通交流可以是生存必须,但聊天这种附加要求显然不是。&br&&br&先来黑一下:&br&论文写得好,思路差不了;&br&答辩一群挑,舌战错不了。&br&&br&那为什么总有段子会黑理工科学子或高学历人才不会聊天呢?&br&——还是那句话,聊天也是要学的。&br&但这个学,和咱们进什么样的学府,学到怎样的学历高度,没什么关系。&br&&br&在我看来,倒是和人的成长环境有关。&b&一个人的沟通欲望、表达自信力、交流互动性必然是磨练(可以是自觉或不自觉)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有太多潜移默化的影响。&/b&&br&&br&&b&A&/b&:全家乐观能侃,有尊重对方的发言的礼貌习惯,时常沟通,成长期也没遇到什么特少见的粗暴老师,那么这样的孩子,就完全可以是不自觉培养出了聊天能力。&br&&br&&b&B&/b&:原本性格内向,但是佩服、艳羡周围朋友师长的聊天风度,于是努力自我思考、学习,鼓励、帮助自己进步,这是自觉获得的聊天能力。&br&&br&&b&C:&/b&父母沉默寡言,或者语言极其强势,性格偏执,或者周围尽是出语不经大脑的角色,那么这样的环境出来的孩子,如果没有在成长期得到什么特别的改变(例如有对自己影响力很大的人物陪伴,从而改变自己习惯;或者被新环境所逼,被迫开发自己),基本就很可能属于聊天失败方。&br&当然例子还有很多,我只抛砖引玉列一点点。&br&&br&还是刚才说的,论文、答辩、求职面试之类的都挺过来了,你说不会聊天?!&br&——很有可能。一个孤僻的高材生照样可以做出贡献,走上他的人生巅峰,他思路清晰锐利,表达干脆有劲。但是他不会聊天。&br&(某些专业、职业对聊天能力很有要求,但毕竟是少数。上文的孤僻性格高材生完全可以努力奋斗成为外科医生或工程师、科学家、书画家等等)&br&再说说为什么有人(至少我)会敏锐地注意到自己聊天能力的失败?&br&&br&因为回头看自己过去的&b&无能&/b&,——会令人羞愧。&br&因为每一次无能的展现,你都会&strong&有所失去&/strong&。只不过每次失去的重要性不同,或者你后来对&b&“那一次失去”&/b&的弥补力度不同,导致了你对“&strong&那一种无能&/strong&”的重视程度不一样。&br&&br&——比如说,初二时候打篮球,队友连续传了4次高质量直塞内线给我,但是我当时刚接触篮球,个子又矮,毛手毛脚全投丢了。&br&这是一次无能。&br&我的“失去”,是球场上、男人群体中一时的面子,这个“一时”,短则数天,长则3年(会毕业),而且基本没人会记得。也就是说我这个篮球无能导致的“失去”并不算太严重。&br&而且我事后很简单就可以对“篮球无能的失去面子”做到很高的弥补力度——多打,多学多练。后来出糗的机会当然越来越少,那么我就可以对曾经的那次无能说放手。&br&&br&——比如如果有个人英语一直学不好,高考也是英语考不及格。那他的英语算是无能。&br&他失去的是高考进入更好大学的机会,可能失去英国留学的机会。&br&但是如果他后来从事的是完全和英语无关的职业,那么他的职业选择就可以弥补他曾经的无能,他完全不用在自己的文艺岗位上或者一流大厨岗位上对高中英语耿耿于怀。&br&&br&是的,“不会聊天”也是无能。&br&聊天无能的人,失去的可能是一次美妙的邂逅后续发展、多交一个好朋友的机会、无意中惹毛领导的、在群体活动中出语不当羞惭无比,等等。&br&而且,这种无能的事后弥补力度很难达到高标准,&b&很可能“不会聊天”四个字会形成恶性循环&/b&。&br&很多人已经因为拙劣的话语遭到聊天对象的冷面,或者嫌恶,但是他们本性还是友好、希望改善处境的,于是“讪讪地”再度思前想后之后开口——我靠怎么局面越发尴尬了,我的形象怎么与说话次数成反比。。。。&br&&br&当然,“不会聊天”的弥补还是有机会的,个人认为可以主要&b&靠观察、回忆、反思,并且从自己接触到的书籍、影视戏剧作品中留意作者笔下的对白流动。&/b&&br&&br&就我自己的某些脑残时刻来说,我的反思其实很简单——&br&&b&:三不原则&br&&/b&&br&我不仅仅是不愿意让我和朋友的情感流失,更是羞愧于我曾经那样的自以为是,我曾经觉得&b&将所谓严谨的学术逻辑或者道德逻辑给恪守了,就无懈可击&/b&。而实际上,我要以自己为失败案例的一部分,说明——严谨不是刻板,追求逻辑更不是自以为是。以前我作为一个为人处事比较随和热心的家伙,人缘是不错的,但是聊天水准之低简直令人发指。原因就是我一到说话时就对自己“字斟句酌”,聊天时坚持&strong&“不知道的就不回答,不确定的就不回答,自己想不明白的就不回答”&/strong&这样的思维模式(实际上是没有这三条自我规定的哈,我曾经是个傻瓜但我毕竟不是变态嘛,哪有人给朋友聊天还定“三不原则”的。。。只是当时思维大致上确定贴近这三条的样子)。&br&等你想好的时候聊天早就&strong&“轻舟已过万重山”&/strong&了,你还想&strong&“刻舟求剑”&/strong&吗?&br&&br&其实想想看,自己这种规则就是懒。乍一看和Sheldon这种geek一样有冗余的“原则”,但是这些规律、&b&原则是干什么用的?&br&:——是为了简单方便省力。&/b&&br&规章制度、规律原则可能限制某些方面的自由发展,却也如轨道一般简化了思维的运行。&br&所以聊天、做事都按规则来,太简单省心了,懒。&br&&br&现在,我意识到聊天时的思维需要给对方尊重,普通问题你回答错了也没啥,最重要的是不能让对方冷场或没面子。在我看来,只要是和聊天的对象没有内容、情感的互动,这就算“不会聊天”。当然,”不会聊天“里面包含很多种情况,比如“人家很想聊下去,你却冷场”、“人家想要通过聊天得到信息,无论是知识还是八卦,可是你却没有让人家觉得你是真心愿意达成他/她愿望”(比如人家问你附近哪家酒吧比较好?你从不去酒吧,所以哑口无言。实际上你就说一句“sorry我还真没怎么去过,咱俩用APP来试试查下吧~”或顺口一问“你们那儿酒吧氛围不知道和我们城市像不像啊?”,不就接上了嘛)。是的,我现在可能依然聊天时会短路,会错失某些机遇,但是我晓得放轻松一点,不要把一些内容看太重太学术,尽可能维护聊天的质量。&br&&br&&br&
我的聊天感悟是从许许多多自己的经历中想到的。我不知道会不会还有知友和我一样,曾经大学有段时间和人聊天、交往之后(包括同学同事、老师、亲戚等),如果有说了错话,或者忽视了某个瞬间,我会在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忍不住想起来。我并不是要去迎合别人或曲意找话说,而是重视聊天的质量,不愿意重蹈以前的“我的聊天犹如移动信号不好经常断续、变频”等无奈形象。&br&&br&&br&&b&故事时间~~:&/b&&br&我反思自己多了,就总结出自己聊天的缺点,或者说我曾经最怕的聊天对象——&br&&u&第一、暗示型&/u&;&br&有些领域可能我熟,你稍微一点我就通,双方就“心有灵犀一点通”,都high了。&br&&br&但是!毕竟还有很多别人的想法我并不熟,TA却偏要用满篇的暗示来聊天,这真是很难招架。&br&所以虽然我一直在学习进步,但是&b&对于遮遮掩掩、给我一种每句话都留一个引子等我按照TA的意愿说出TA想要的回答的,我一般会不耐烦&/b&。以前我听不出来这种反复逗引我说出TA自己预留答案的聊天,所以无知者无畏。自从我能听出来,我就直接pass此类聊天对象。 留言中有知友说开篇的同学说话就是这套路,老实讲,我也有点这么认为。只不过当时的我还无能为力,听不出别人说话的导向性。(现在见的人也不少了,有的人说话的暗示性简直是星辰大海,TA的世界你很难懂)&br&&br&段子就看开头那个吧。&br&&br&&u&第二、同类相残&/u&;&br&我靠跟我一样的“三不原则”!!这样是谈论共同领域还好点,比如同为体育爱好者、同为某领域从业者,这没问题。 如果是不太熟的有没有太多交集的人也这么聊。。。。&br&&br&真*段子A:&br&军训时候有个IT气质明显的高大肤白金丝眼镜男,话不多,爱偷懒软抵抗,nerd指数连教官都为之崩溃。&br&第1次、&br&我:冷死了MD,我站的手指疼。&br&他:嗯。&br&我:军姿天天拔。&br&他:唉。。&br&我:动动!骨头要僵了(我活动手脚)&br&他:唉。。。(蹲地上不动)&br&&br&第2次、&br&我:我靠你又偷懒!我就因为站你后面就要陪你受罚!&br&他:我没偷懒。&br&我:你下午巴拉巴拉巴拉巴拉。。。&br&他:瞎讲。&br&我:你高抬腿时候巴拉巴拉巴拉。。你蛙跳和正步巴拉巴拉巴拉。。&br&他:能做到而不做,&b&为偷懒&/b&;我就是软,做不到,&b&为无能&/b&。&br&我:。。。。。。。。。&br&&br&第3次、&br&调换队列,我调离他身后。&br&练了几天之后,某日队列大调整,我被调到新队,站定了一看——&br&我:我靠,这么有缘分!又是你!&br&他:要不要来一发?&br&我:。。。。。。。。。&br&&br&&br&&u&第三、异性+ 陌生&/u&;&br&这也不必说了。&br&真* 段子B:&br&某男同学,看中实习时坐同一辆班车的女同学,&br&此女外形略清冷,高挑,&br&之前不认识,实习俩月也没说过话。&br&某日该男通过实习大群加女生好友,&br&女生加了,&br&此男第一句:“姑娘,单身否?”&br&。&br&。&br&。&br&这种势头,放在战场上,那就是奔放无比、凸显英雄形象的银铠俊脸横刀立马!放在日常生活中——那也差不多,非常考验个人形象气质。常人来使用恐怕还糟于“三不原则”的迟钝形象,很可能跌入猥琐怪咖中万劫不复。。。&br&反正此男被我们笑话许久,当然也有那个女生立刻把他的QQ第一句给截图公开的功劳。。恩怨沙尘暴略过不提。。。。
我算是答案的一部分吧。 几年前,某日某单身女同学请我吃饭(我刚刚帮她处理掉一个不麻烦的力气活,简称搬宿舍)。她主动挑选了一个餐厅,从去餐厅的路上,到坐下点餐、等待上菜时都提到:她之前来这里吃过,那顿饭是她请一个对她有意思很久的师兄吃饭。(…
机械表尤其是高级复杂机械表,其工艺的复杂精密已经到了不可复加的地步,例如高级复杂表中其实不那么复杂的陀飞轮,将擒纵机构放在一个框架之内,使框架围绕轴心做360度不停的旋转,以抵消地心引力产生的误差。这一个框架就由72个精细组件组成,而其中大部分为手工制作,“笼框”和陀飞轮的重量不能超过0.3克,相当于一片天鹅羽毛的重量。&br&&br&个人更喜欢三问表。拨动其拨柄,会发出不同的音调进行报时,低音报时,高低音报刻,高音报分。由于发声需要装锤簧,三种音调至少要装三套,有时为了音色悠扬还要装更多,以致很多零件细如发丝。&br&&br&如果如问题中所说手表重要的KP是准确度,那这些复杂功能并没有加分。陀飞轮原本的初衷是抵消地心引力从而更精确,但据专业人士讲,实际的效果反而增加了误差,因为框架结构本身有重量。而三问表是在没有电的时代,夜里可以凭声音知道时间,现在这个功能显然也多余。&br&&br&那为什么瑞士的钟表品牌以及收藏者仍然将这些技艺奉若至宝?很明显,手表的功能定义早已改变。如果仅仅为了看个准确的时间,除了石英表,如今那么多的手机、电脑,各种电子产品,你想多准都行。&br&&br&而机械表所凝聚的是时间的艺术——这里不是指看时间,而是完成一只表的时间。只要想想那些技艺卓绝的工匠们(有的快要失传),也许只做机芯打磨,就可以做二三十年。而日复一日地打磨机芯,仅仅是为了更精致;一块不大的表盘上汇聚了无数令人惊艳的功能,陀飞轮、万年历、三问,并且还能排列出美感。瑞士的顶级品牌在做机械表时,从机芯、指针、刻度、表盘、表壳,甚至表带,都看做一个整体(相比之下国产表是拿这家的表壳配那家的机芯),因此他们做出的手表有浑然一体的优美。从这些意义上讲,手表其实是艺术品、奢侈品,兼具报时。正如采访宇舶表(Hublot)CEO比弗的时候他说的一句话,“看时间是手表最不重要的功能。”
机械表尤其是高级复杂机械表,其工艺的复杂精密已经到了不可复加的地步,例如高级复杂表中其实不那么复杂的陀飞轮,将擒纵机构放在一个框架之内,使框架围绕轴心做360度不停的旋转,以抵消地心引力产生的误差。这一个框架就由72个精细组件组成,而其中大部…
&p&其实这个问题是挺宽泛的,首先你很难定义什么是高级会所,帝都几条胡同里的老干部活动中心,连个正经门脸都没有的地方,常人不管你有多少钱都很难进去(起码也得是副部级退下来啊),这种地方也算是地段好设施多够私人啊,叫菜的话虽然不会用太名贵的食材,但是绝对精致绝对 decent,你说这算不算高级会所?另一方面,有些二三线城市也有标榜自己是高级私人会所的, 往往建在这些城市的最好地段上,建筑一般低调低矮,通常以两字命名(这两个字通常是单看起来会所老板觉得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合起来念往往是文理不通的),进去之后乍一看不过是个吃饭的地方,实不知酒过三巡之后也是黄赌毒俱全。总之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把各种会所按照他们的逼格进行分类,才能更好地分析他们的 targeted customer,了解他们的服务内容,探寻他们发展的时代背景。&/p&&p&这样会不会有点儿太认真了呢???&/p&&p&Low-class:逼格最低的一种就是那些二三线城市的挂羊头卖狗肉的那种了,其实我从小跟爸爸去过最多的就是这种了(笑)。当你走在城市繁华的街上,你很容易就会发现这种地方,就像我在上文说的那样,建在城市最『火』的地段,往往有着低矮的外形和奇葩的名字,进一步走进这种地方,你会看到门口站着带着白手套穿着制服的呆萌的保安哥哥,他们会带着你来到你在隐秘角落的专用车位,这倒不是因为你或者你老爸养了小三儿想要避人耳目,而是因为请来的某些省市领导干部脸皮实在太薄(呵呵)。饭局永远是最富有深意的,这种会所里的菜系是很广的,因为从土包子煤老板到领导家的在英国念了十二年书的大小姐的口味他们都要满足啊。。。你以为开会所那么容易呢。。。酸菜炒粉丝红烧肉炖粉条是有的,松露鹅肝鱼子酱也是有的,但是所有这些菜都有一个特点:做菜的时候不走心!!!原因么,也很简单,饭局饭局,重点在于局而不是饭,也许曾经也用心炒过几盘菜,日子久了,才发现没人在乎菜真正如何。然后就是喝酒了,白酒显然逼格不够啊,现在空军还是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特供陈年有那么多假的,领导也不放心不是。那就来红酒吧,会所里自然有『专业的』侍酒师,带着谄媚的笑容托着酒向你走来,他们的任务就是把五千进的酒说出五万的感觉,五万进的酒就要说出拍卖品的感觉,一会儿跟你说梅洛应该配什么,霞多丽应该配什么,一会儿有和你讲Botrytis Cinerea 和cru class, 拉丁语法语全都上了,不过他们其实没什么水准,会指着雷司令说成品丽珠,倒给你一杯澳洲的酷石还信誓旦旦地说这是拉菲,呵呵你当我不懂法语不懂品酒么。喝完了酒就得玩一玩吧,真正和领导产生感情都是在这个阶段,各个会所也有自己的看家本领了,我就不一一细说了,发挥想象力吧,你懂的。&/p&&p&谈及这类会所的客户群体,多半是那些二线城市千万身家的小企业主们,政府要害部门的公务员还有一些社会闲散人等(接盘侠,掮客随你怎么叫了),这些会所说到底也不过是官商勾结的一个平台罢了,这一层面的会所所能提供的主要是一种私密的环境好避人耳目进行一些勾当。&/p&&p&Middle-class:好了,现在你有钱了,通过在低档会所积累的人脉,你搞到煤矿开采权了,拿地了,上市了,成了政府的供应商了。你的主场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转移到了北上广,长安街上,四合院里,石库门边上的会所才是你拼命想进的会所。这一级别的会所可算能看着顺眼了,不是在金宝街或者外滩这种顶级的地段,就是在故宫或者西湖这种景点边上,门口不会有大大咧咧的保安,无比低调的门脸,风格独特的建筑,无处不散发着精英的气质。吃食上,这种会所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以粤菜和说不出菜系的新派菜为主,当然也有不太专业的法国菜或者意大利菜,VOSS或者FIJI矿泉水是必备的,私人酒庄也必不可少。饭后的活动也正经了许多,雪茄吧是很好的,几根『狗尾巴』,『大胃杜甫』台子里一摆,水晶瓶子里装的是威士忌,几个大腹便便的成功企业家就能吹水直到半夜了。这年头从海外回来混的越来越多了,都不用说那帮太子党了,就连我这种在New England 的 prep school 呆过不长时间的屌丝,在北京某会所里看到壁球都是一阵激动。真是文艺青年也好,附庸风雅也罢,这些活动总比吃喝嫖赌好吧。这类会所的客户群体,可以说很复杂了,胡润榜上的自然有,明星艺术家也有了,角落里有些官面上的也会有的。在这种会所里,女人是可以找的,生意是可以谈的,幸甚至哉。。。&/p&&p&Upper-class:真正的顶级会所,像长安俱乐部这种,我是没去过几次,毕竟是穷孩子苦出身,其次岁数又太小(十六七的小孩去了算什么事儿呢),只是跟着做投行生意的姐姐去过这类会所的酒会。在这类会所了,吃什么玩什么其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个圈子。穿着六七万一套的礼服,端着酒杯在金碧辉煌的大厅里逡巡,左边是潘石屹右边是任克英阿姨,上个厕所还能碰见郭树清,这样的场合里,你的信息是全面独家的,你的酒友牌友是身份显赫的,一起无需多言。还有一种会所,也是极其高端私人的,非极有身份人是不让进的,比如说钓鱼台的某几号楼,各省省政府的某某宾馆,国务院机关食堂的宴会厅和各省人大政协的八仙阁或者某某楼。这些地方不是你有钱就能进的,更重要的是关系,领导让你来是抬举你。在这种地方,讲你和领导吃了什么喝了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领导和你喝莼菜汤吃锅包肉才是真正把你当自己人,推杯换盏之间,地盘早已分好,协议早已达成,而这才是会所的最高境界,不是名利场的浮华而是大隐隐于市和波澜不惊。&/p&&p&本来还想写写我最喜欢的两个会所,可是天色已晚明天还要上学,以后有兴致再补吧,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p&
其实这个问题是挺宽泛的,首先你很难定义什么是高级会所,帝都几条胡同里的老干部活动中心,连个正经门脸都没有的地方,常人不管你有多少钱都很难进去(起码也得是副部级退下来啊),这种地方也算是地段好设施多够私人啊,叫菜的话虽然不会用太名贵的食材,…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3984 人关注
193 个回答
149 人关注
36523 人关注
1526 个回答
1021 人关注
157 个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子私密会所70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