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兴银行和巴林银行倒闭案例案例中有何种相同点

【案例分析】巴林银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案例分析】巴林银行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你可能喜欢案例:巴林银行倒闭
199522623010004899.1635(lNG)1
1762233191004;199359564.540001.05;19941.53001510
(NICKLEESON)1992 ()&
1992999051992(Gordon
Bowser)88888&&&
9990588888
&&& 1992717 (Wang) 204028888402002658888830&&&
19931420l008888860019937888888888&&&
19937-6000888881994200030007500050001&&&
1994--1900022519951262701199511821055000&
888882547000&&&
1995223276.61788562600086000;2693027()6642.86927070200
()()9.161436(lntemational
Neder Lander GroupING)7.65(12.6)39ING&&
1995223321122122661519994519997 374
199522720.422094.10092%:157.185.32279545.4%16808.70153116618.7131016358.38490050
2.31003852986.9.23&&
227200228()31080003.1%4.2%2.25%22739(1)40()4.490001.22279310(ING)()()44.5&&
226130242016852(204)220000822319952181.28(Eddie George)457.6&&&
8888811995223&&
50%19941(1.61)100法国兴业银行案例简析-五星文库
免费文档下载
法国兴业银行案例简析
导读:法国兴业银行内部控制案例分析,法国兴业银行(以下简称为法兴银行)创建于1864年5月,是有着近150年历史的老牌欧洲银行和世界上最大的银行集团之一,法兴银行提供从传统商业银行到投资银行的全面、专业的金融服务,也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风险控制最出色的银行之一,法兴银行因期货交易员杰罗姆?凯维埃尔在未经授权情况下大量购买欧洲股指期货,创下世界银行业迄今为止因员工违规操作而蒙受的单笔最大金额损失,这桩惊
法国兴业银行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法国兴业银行(以下简称为法兴银行)创建于1864年5月,是有着近150年历史的老牌欧洲银行和世界上最大的银行集团之一,分别在巴黎、东京、纽约的证券市场挂牌上市,拥有雇员55000名、国内网点2600个、世界上多达80个国家的分支机构500家,以及500万私人和企业客户。法兴银行提供从传统商业银行到投资银行的全面、专业的金融服务,建立起世界上最大衍生交易市场领导者的地位,也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风险控制最出色的银行之一。但2008年1月,法兴银行因期货交易员杰罗姆?凯维埃尔在未经授权情况下大量购买欧洲股指期货,形成49亿欧元(约71亿美元)的巨额亏空,创下世界银行业迄今为止因员工违规操作而蒙受的单笔最大金额损失。这桩惊天欺诈案还触发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金融震荡,并波及全球股市暴跌,无论从性质还是规模来说,都堪称史上最大的金融悲剧。
一、杰罗姆?凯维埃尔的作案手法
凯维埃尔2000年进入法兴银行,在监管交易的中台部门工作5年,负责信贷分析、审批、风险管理、计算交易盈亏,积累了关于控制流程的丰富经验。2005年调入前台,供职于全球股权衍生品方案部,所做的是与客户非直接相关、用银行自有资金进行套利的业务。凯维埃尔负责最基本的对冲欧洲股市的股指期货交易,即在购买一种股指期货产品的同时,卖出一个设计相近的股指期货产品,实现套利或对冲目的。由于这是一种短线交易,且相似金融工具的价值相差无几,体现出来的仅是非常低的余值风险。但有着“电脑天才”名号的凯维埃尔进行了一系列精心策划的虚拟交易,采用真买假卖的手法,把短线交易做成了长线交易。在银行的风险经理看来,买入金融产品的风险已经通过卖出得到对冲,但实际上那些头寸成了长期投机。
纵观杰罗姆?凯维埃尔的作案手法,可以概括为侵入数据信息系统、滥用信用、伪造及使用虚假文书等多种欺诈手段联合实施的立体作案。为了确保虚假的操作不被及时发现,凯维埃尔利用多年来处理和控制市场交易的经验,连续地屏蔽了法兴银行对交易操作的性质进行的检验、监控,其中包括是否真实存在这些交易的监 控。在买入金融产品时,凯维埃尔刻意选择那些没有保证金补充警示、不带有现金流动和保证金追缴要求,以及不需要得到及时确认的操作行为,巧妙地规避了资金需求和账面不符的问题,大大限制了虚假交易被检测到的可能性。尽管风险经理曾数次注意到凯维埃尔投资组合的异常操作,但每次凯维埃尔称这只是交易中常见的 一个“失误”,随即取消了这笔投资,而实际上他只是换了一种金融工具,以另一笔交易替代了那笔被取消的交易,以规避相关审查。此外,凯维埃尔还盗用他人电脑账号,编造来自法兴银行内部和交易对手的虚假邮件,对交易进行授权、确认或者发出具体指令,以掩盖其越权、违规行为。
二、法兴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对欺诈、舞弊和非法行为,具有“防止”、“发现”
和“纠正”三大功能。法兴银行的内部控制之所以不能防止令人触目惊心的交易欺诈发生,首先源于设计上的严重缺陷。在技术发展迅速、交易系统日益复杂的趋势下,只依据过往的经验来拟定风险控制方法,不能适时地、前瞻性地展现出环境适应性和契合性,是法兴银行难以有效地觉察出欺诈行为的重要原因。法兴银行的内部控制系统在对交易员盘面资金的监督、资金流动的跟踪、后台与前台完全隔离规则的遵守、信息系统的安全及密码保护等多个环节存在漏洞。法兴银行关注的是欧洲交易所提供的汇总后的数据,而没有细分到每一个交易员的交易头寸数据。此外它把监控点放在交易员的净头寸和特定时间段的交易风险上,并没有对套利“单边”交易的总头寸进行限制,忽视了全部交易的总规模。而让长期浸淫于风险控制体系的员工直接参与交易,更是违背了最基本的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如今的金融交易和监管系统已完全实现电子化,信息技术和系统开发人员理应对内部控制的设计缺 陷承担责任。要确保那些被交易员设计出来的规避监控的技术不再能够被运用,就必须以欺诈技术(防范)专家的思维,设计严密的监控程序。
法兴银行的交易欺诈案,表面上是因为内部控制系统的功能“残疾”(不能“防止”,虽能“发现”,但迟迟不能“纠正”),但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内部控制的根基不牢,控制环境不佳。从2005年开始违规交易、一度账面盈利达14亿 欧元的凯维埃尔说:“我不相信我的上级主管没有意识到我的交易金额,小额资金不可能取得那么大利润。当我盈利时,我的上级装作没看见我使用的手段和交易金额。在我看来,任何正确开展的检查都能发现那些违规交易行为。”管理层的利欲熏心、风险管理意识淡化,由此可见一斑,这也是法兴银行内部控制功能落空的根 本原因。
三、评价与反思
我们必须承认,法兴银行及其期货交易员凯维埃尔其实并不寂寞。1995年2月,在全球几乎所有地区都有分支机构、世界上最为老牌的银行――英国巴林银行,因期货首席交易员尼克?里森违规从事日经股票指数期货交易造成损失达14亿美元,从伦敦乃至全球的金融界消失。作为我国最典型的金融案件,2004年的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因期货业务主管陈久霖私自从事境外石油期权投资,造成5亿美元的巨额损失,被迫寻求重大债务重组。期货交易案例的频繁发作及其灾难性后果,警示我们需要慎重看待金融衍生品、期货交易员的作用,和全球性的银行风险管理问题。
由法兴银行事件并不能推演出金融衍生品的“罪恶论”,但我国股指期货的推出必须慎重。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是市场深化的产物,推出的本意是为了提高市场效率和对冲风险。但股指期货的专业性强,在投机狂热和利润冲动的驱使下,风险的一面很可能放大,甚至由个人和所在机构的风险演变为系统性风险。开展股指期货交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法规调整、产品设计、规则制定、系统开发、中介机构准备、投资者教育及监管制度安排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本着保护投资者、对市场负责、维护金融安全和国家经济稳定的宗旨,监管层必须扎好防范风险的“篱笆墙”,不宜草率推出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
为了避免重蹈法兴银行的覆辙,我国的商业银行应严格执行2006年12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修正的《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及2007年7月 起施行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的规定,对资金业务、计
算机信息系统和衍生产品交易进行规范管理,有效控制交易风险。第一,建立完备的资金交易风险评估和控制系统,就交易品种、交易金额和止损点等对资金交易员进行授权,明确规定允许交易的业务品种,确定资金业务单笔、累计最大交易限额以及相应承担的单 笔、累计最大交易损失限额和交易止损点。第二,根据权限等级和职责分离原则,做到前台交易与后台结算分离、自营业务与代客业务分离、业务操作与风险监控分离,建立资金交易中台和后台部门对前台交易的反映和监督机制:前台资金交易人员承担越权交易和虚假交易的责任;中台监控人员负责核对前台交易的授权交易限 额、交易对手的授信额度和交易价格,承担对资金交易员越权交易报告的责任;后台结算人员独立进行交易结算和付款,向交易对手逐笔确认交易事实,对结算的操作性风险负责。第三,严格划分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部门、管理部门与应用部门的职责,建立健全计算机信息系统风险防范制度,包括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有效的 用户管理和密码(口令)管理,对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程序设置必要的日志,以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数据、系统运行和系统环境的安全。第四,建立完善的衍生产品交易前、中、后台自动联接的业务处理系统和实时的风险管理系统,定期更新衍生产品交易的风险敞口限额、止损限额和应急计划,严格 审查交易对手的法律地位和交易资格,对衍生产品交易主管和交易员制定明确的资格认定标准和实行严格的分级授权制度。
包含总结汇报、办公文档、教程攻略、考试资料、专业文献、资格考试、外语学习、IT计算机、教学教材以及法国兴业银行案例简析等内容。
相关内容搜索巴林银行案例,金融案例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巴林银行案例,金融案例分析
上传于||文档简介
&&巴​林​银​行​案​例​,​金​融​案​例​分​析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管理学案例:巴林银行倒闭案
  我的母亲绝对不是要把我培养成这个样子的!&&里克尔斯&尼森(Nicholas Leeson)
  1.巴林银行的沿革
  1763年,弗朗西斯&巴林爵士在伦敦创建了巴林银行,它是世界首家&商业银行&,既为客户提供资金和有关建议,自己也做买卖。
  当然它也得像章其他商人一样承担买卖股票、土地或咖啡的风险。由于经营灵活变通、富于创新,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巴林银行的业务范围相当广泛,无论是到刚果提炼铜矿,从澳大利亚贩运羊毛,还是开掘巴拿马运河,巴林银行都可以为其提供贷款。
  但巴林银行有别于普通的商业银行,它不开发普通客户存款业务,故其资金来源比较有限,只能靠自身的力量来谋求生存和发展。
  在1803年,刚刚诞生的美国从法国手中购买南部的路易斯安纳州时,所用资金就是出自巴林银行。尽管当时巴林银行有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一家犹太人开办的罗斯切尔特银行,但巴林银行还是各国政府、各大公司和许多客户的首选银行。
  巴林银行的沿革
  1886年,巴林银行发行&吉尼士&证券,购买者手持申请表如潮水一样涌进银行,后来不得不动用警力来维持,很多人排上几个小时后,买下少量证券,然后伺机抛出时,该证券价格已上涨了一倍。
  20世纪初,巴林银行荣幸地获得了一个特殊客户:英国皇室。由于巴林银行的卓越贡献,巴林家族先后获得了5个世袭的爵位。这可算得上一个世界记录,从而奠定了巴林银行显赫地位的基础。
  2.里森与88888错误账户
  里森于日正式到巴林银行。这之前,他是摩根?斯坦利银行清算部的一名职员。
  进入巴林银行后,他很快争取到了到印尼分部工作的机会。
  由于他富有耐心和毅力,善于逻辑推理,能很快地解决以前未能解决的许多问题,使工作有了很大起色。
  因此,他被视为期货与期权结算方面的专家,伦敦总部对里森在印尼的式作相当满意,并允诺可以在海外给他安排一个适当的职务。
  1992年,巴林银行总部决定派他到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货与期权交易部,并出任总经理。
  无论做什么交易,错误都在所难免。但关键是看你怎样处理这些错误,在期货交易中更是如此。有人会将买进手势误认为卖出手势;有人会在错误的价位购进合同:有人可能不够谨慎;有人可能本该购买6月份期货却买进了3月份期货,等等。
  一旦失误,就会给银行造成损失,在出现这些错误之后,银行必须迅速妥善处理。
  如果错误无法挽回,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将该项错误转入电脑中一个被称为错误账户的账户中,然后向银行总部报告。
  里森于1992年在新加坡任期货交易员时,巴林银行原本有一个账号为99905的错误账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所造成的错误。这原是金融体系动作过程中正常的错误账户。
  1992年夏天,伦敦总部全面负责清算工作的哥顿?鲍塞给里森打了一个电话,要求里森另外设立一个&错误账户&,记录较小的错误,并自行在新加坡处理,以免麻烦伦敦总部。
  于是,里森马上找来了负责办公室清算的利塞尔,向好咨询是否可以另立一个档案。很快,利塞尔就在电脑里键入了一些命令,问他需要什么账号。
  在中国文化里,8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数字,因此里森以此作为他的吉祥数字,由于账号必须是5位数,这样账号为88888的错误账户便诞生了。
  几天后,伦敦总部又打来了电话,总部配置了新的电脑,要求新加坡分行还是按老规矩行事,所有的错误记录仍由99905账户直接向伦敦报告。
  88888错误账户刚刚建立就被搁置不用了,但它却成为一个真正的&错误账户&存于电脑之中。
  而且总部这时已经注意到新加坡分行出现的错误很多,但里森都巧妙地搪塞而过。
  88888这个被人忽略的账户,提供了里森日后制造假账的机会,如果当时取消这一账户,则巴大的历史就可能会重写了。
  日,里森手下一名加入巴林仅一星期的交易员金?王犯了一个错误:当客户(富士银行)要求买进20口日经指数期货合约时,此交易员误为卖出20口,这个错误在里森当天晚上进行清算工作时被发现。
  欲纠正此项错误,须买回40口合约,表示到当日的收盘价计算,其损失为2万英镑,并应报告伦敦总部。但在种种考虑下,里森决定利用错误账户88888,承接了40口日经指数期货空头合约,以掩盖这个失误。
  然而,如此一来,里森所进行的交易便成了业主交易,使巴森银行在这个账户下,暴露在风险部位。数天之后,由于日经指数上升200点,此空头部位的损失便由2万英镑增为6万英镑(里森当时年薪还不到5万英镑)。此时里森更不敢将此失误向上呈报了。
  另一个与此同出一的错误是里森的好友及委托执行人乔治犯的。
  乔治与妻子离婚了整日沉浸在痛苦之中,并开始自暴自弃。
  里森喜欢他,因为乔治是他最好的朋友,也是最棒的交易员之一。
  但很快乔治开始出错了。里森示意他卖出的100份9月份的期货全被他买进,价值高达800万英镑,而且好几份交易的凭证根本没有填写。
  如果乔治的错误泄露出去,里森不得不告别他已很如意的生活。将乔治出现的几次错误记入88888账号对里森来说是举手之劳。但至少有三个问题困扰着他:
  一是如何弥补这些错误。
  二是将错误记入88888账户后如何躲过伦敦总部月底的内部审计。
  三是SIMEX每天都要新加坡分行追加保证金,SIMEX会计算出新加坡分行每天赔进多少。88888账户也可以被显示在SIMEX大屏幕上。
  为了弥补手下员工的失误,里森将自己赚的佣金转入账户,但其前提当然是这些失误不能太大,所引起的损失金额也不是太大,但乔治造成的错误确实太大了。
  为了赚回足够的钱来补偿所有损失,里森承担着越来越大的风险,他当时从事尤其是跨式部位交易,因为当时日经指数稳定,里森从此交易中赚取期权权利金。若运气不好,日经指数变动剧烈,此交易将使巴林承受极大损失。
  里森在一段时日内做得还很顺手,到1993年7月,他已将88888号账户亏损的600万英镑转为略有盈余,当时他的年薪为5万英镑,年终奖金则将近10万英镑。如果就此打住,那么,巴林的历史也会改变。
  除了为交易员遮掩错误,里森的另一个严重的失误是为了争取日经市场上最大的客户波尼弗伊。
  在1993年下旬,接连几天,每天市场价格破记录地飞涨1000多点,用于清算记录的电脑屏幕故障频繁,无数笔的交易入账工作都积压起来。
  因为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交易记录都靠人力。等到发现各种错误时,里森在一天之内的损失便高达将近170万美元。
  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里森决定继续隐瞒这些失误。
  1994年,里森对损失的金额已经麻木了,88888号账户的损失,由2000万英镑上升到3000万英镑,到7月份已达5000万英镑。
  事实上,里森当时所做的许多交易,是在被市场走势牵着鼻子走,并非出于他对市场的预期如何。他已成为被其风险部位操纵的傀儡。
  他当时所想的,是哪一种方向的市场变动会使他反败为胜,能补足88888号账户中的亏损,便试着影响市场往那个方向变动。
  里森自传中描述:&我为自己变成这样一个骗子感到羞愧&&开始是比较小的错误,但现已整个包围着我,像是癌症一样&&我的母亲绝对不是要把我培养成这个样子的。&
  88888错误账户牵着里森的鼻子,使其越陷越深。难道银行就没有办法控制这种风险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问题呢?
  3.巴林银行内部控制度上的漏洞
  从制度上看,巴林银行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交易与清算角色的混淆。
  里森在1992年到新加坡后,任职巴林新加坡期货交易部兼清算部经理。作为一名交易员,里森本来应承担的工作是代巴林客户买卖衍生商品,并替巴林从事套利这两种工作,基本上是没有太大风险。因为代客操作,风险由客户自己承担,交易员只是赚取佣金,而套利行为亦只赚取市场间的差价。
  例如里森利用新加坡及大阪市场极短时间内的不同价格,替巴林赚取利润。一般银行都有对予其交易员持有一定风险额度的许可。
  但为防止交易员在其所属银行暴露在过多的风险中,这种许可额度通常定得相当有限。
  而通过清算部门每天的结算工作,银行对其交易员和风险部位的情况也可有效了解并掌握。
  但不幸的是,里森却一人身兼交易与清算二职。
  事实上,在里森抵达新加坡前的一个星期,巴林内部曾有一个内部通讯,对此问题可能引起的大灾难提出关切。
  但此关切却被忽略,以至于里森到职后,同时兼任交易与清算部门的工作,如果里森只负责清算部门,如同他本来被赋予的职责一们,那么他便没有必要、也没有机会为其他交易员的失误行为瞒天过海,当然也就不会造成最后不可收拾的局面。
  巴林银行内部控制度上的漏洞
  在损失达到5000万英镑时,巴林银行总部曾派人调查里森的账目。事实上,每天都有一张资产负债表,每天都有明显的记录,可看出里森的问题。即使是月底,里森为掩盖问题所制造的假账也极易被发现&&如果巴林真有严格的审查制度。
  里森假造的花旗银行有5000万英镑存款,但这5000万已被挪用来补偿88888号账户中的损失了。查了一个月的账,却没有人去查花旗银行的账目,以致没有人发现花旗银行账户中并没有5000万英镑的存款。
  关于资产负债表,巴林银行董事长彼得?巴林还曾经在1994年3月有过一段评语,认为资产负债表没有什么用,因为它的组成在短期间内就可能发生重大的变化,因此,彼得?巴林说:&若以为揭露更多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就能增加对一个集团的了解,那真是幼稚无知。&对资产负债表不重视的巴林董事长付出的代价之高,也实在没有人想像得到吧!
  巴林银行内部控制度上的漏洞
  另外,在日,新加坡期货交易所的审计与税务部发函巴林,提出他们对维持88888号账户所需资金问题的一些疑虑。而且此时里森已需每天要求伦敦汇入1000多万英镑,以支付其追加保证金。
  事实上,从1993年到1994年,巴林银行在SIMEX及日本市场投入的资金已超过11000万英镑,超出了英格兰银行规定英国银行的海外总资金不应超过25%的限制。为此,巴林银行曾与英格兰银行进行多次会谈。
  在1994年5月,得到英格兰银行主管商业银行监察的高级官员的默许并未留下任何证明文件,因为没有请示英格兰银行有关部门的最高负责人,违反了英格兰银行的内部规定。
  最令人难以置信的,便是巴林在1994年底发现资产负债表上显示5000万英镑的差额后,仍然没有警惕到其内部控管的松散及疏忽。
  在发现问题至其后巴林倒闭的两个月时间里,有很多巴林的高级及资深人员曾对此问题表示关心,更有巴林总部的审计部门正式加以调查。
  但是这些调查都被里森以极轻易的方式蒙骗过去。
  里森对这段时期的描述为:&对于没有人来制止我的这件事,我觉得不可思议。伦敦的人应该知道我的数字都是假造的,这些人都应该知道我每天向伦敦总部要求的现金是不对的,但他们仍旧支付这些钱。&
  从金融伦理角度而言,如果对以上所有参与巴林事件的金融从业人员评分,都应给不及格的分数。
  尤其是巴林的许多高层管理者,完全不去深究可能存在的问题,而一味相信里森,并期待他为巴林套利赚钱。
  尤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巴林破产的两个月前,即1994年12月,于纽约举行的一个巴林金融成果会议上,250名在世界各地的巴林银行工作者,还将里森当成巴林的英雄对其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日,日本神户大地震,其后数日东京日经指数大幅度下跌,里森一方面遭受更大的损失;另一方面购买更庞大数量的日经指数期货合约,希望日经指数会上涨到理想的价格范围。
  1月30日,里森以每天1000万英镑的速度从伦敦获得资金,已买进了3万口日经指数期货,并卖空日本政府债券。2月10日,里森以新加坡期货交易所史上创记录的数量,握有55000口日经期货及2万口日本政府债券合约。交易数量越大,损失越大。
  所有这些交易,均进入88888账户。账户上的交易,以其兼任清查之职权予以隐瞒,但追加保证金所需的资金却是无法隐藏的。里森以各种借口继续转账。这种松散的程度,实在令人难以置信。2月中旬,巴林银行全部的股份资金只有47000万英镑。
  日,在巴林期货的最后一日,里森对影响市场走向的努力彻底失败。日经指数收盘降至17885点,而里森的日经期货多头风险额度已达6万余口合约;其日本政府债券在价格一路上扬之际,其空头风险额度已达26000口合约。
  里森为巴林所带来的损失,在要的高级主管做着次日分红的美梦时,终于达到了86000万英镑的高点,造成了世界上最老牌的巴林银行终结的命运。
  新加坡在日公布有关巴林银行破产的报告及森自传中的一个感慨,也是最能表达我们对巴林事件的遗憾的报告结论中的一段:
  &巴林集团如果在1995年2月之前能够及时采取行动,那么还有可能避免崩溃。截至1995年1月底,即使已发生重大损失,这些损失毕竟也是最终损失的1/4。如果说巴林的管理阶层直到破产之前仍然对88888账户的事一无所知,我们只能说他们一直在逃避事实。&
  里林说:&有一群人本来揭穿并阻止我的把戏,但他们没有这么做。我不知道他们的疏忽之间界限何在,也不清楚他们是否对我负有什么责任。但如果是在任何其他一家银行,我是不会有机会开始这项犯罪的。&
  4.供分析和讨论的问题
  你认为里森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其倒闭是否另有其他根本性的原因?
  对于里森的行为,从动机方面,你会做何评价?从后果方面,你的评价又将如何?
  在里森事件中,除了里森本人是直接责任者外,你认为巴林银行还有谁应同时负有责任?其责任源自什么?性质怎样?
  试对里森行为的演进过程加以分析,并指出哪些环节应被作为关键控制点。依你之见,巴林银行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预防或制止里森的行为?
  分析提示
  组织中一个员工行为的失控,会导致整个组织命运的终结,这似乎是危言耸听,但确确实实地发生了。
  组织是成员力量的集合体。个人的力量对于组织的影响,有时那么微不足道,有时又是如此重大。尤其是对规模庞大的组织来说,个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难以预料。
  尽管许多组织都把人员的行为控制作为管理控制的一个焦点,但其控制措施往往都只是顾及&面&上的,无法针对每一个具体的个人。
  然而,正是无数个个体的个人,经由其力量的汇聚而构成了组织。组织与个人的关系,是所有管理工作,包括控制工作在内,都必须正视的一个重要但棘手的问题。
【思考问题】
  组织成员的行为需要得到激励,也需要受到约束和管制。那么:
  促成里森发生案例中所发生行为的激励因子是什么?
  巴林银行又对里森的行为施予了何种约束?哪些约束机制没有形成或是不甚健全?
  为什么一个历史悠久、地位显赫的大金融机构会轻易地垮掉?里森的行为在其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为什么巴林银行会对里森的行为毫无察觉?
我的电子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林银行案例启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