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6增加养老金农村养老保险教1000元能开多少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3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2014年山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8809元 增长10.8%_山西黄河新闻网
&&您所在的位置: &&&
2014年山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8809元 增长10.8%
编辑:杨丽鹏
&&&&&&来源:
黄河新闻网讯(记者 杨丽鹏)近日,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部队发布2014年山西农村居民收支特点分析报告。报告指出,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山西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抓转型、保就业、促发展、惠民生,全省经济逆势而为,“止缓回稳促增”取得显著成效,民生支出继续加大,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农民可支配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消费结构更趋合理。
山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9元,增长10.8%
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4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809元,比上年增加860元,增长10.8 %。从收入的四大构成来看,呈现出全面增长的态势。
1. 工资性收入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2014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570元,同比增加420元,增长10.1%。工资性收入对全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8.8 %,拉动可支配收入上涨5.3个百分点。
2. 经营净收入较快增长,占农民收入的比重有所提高。2014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2482元,比上年增加 292元,增长13.3%。经营净收入对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4%,拉动可支配收入上涨3.7个百分点。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27.6%提高到28.2%。
3. 转移净收入平稳增长。2014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为1634元,比上年增加136元,增长9.1%。转移净收入对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5.9%,拉动可支配收入上涨1.7个百分点。
4. 财产净收入稳定增长。2014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为123元,比上年增加12元,增长10.7%。财产净收入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4%,拉动可支配收入上涨0.1个百分点。
山西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6992元,增长8.3%
2014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992元,比上年增加534元,增长8.3%。农村居民消费观念改变,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日趋合理、健康,服务性、娱乐性、网络等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形成,消费档次实现了升级。八大类消费支出呈现“七升一降”的特点。
1.饮食向多元、绿色、营养转变,消费结构更趋合理。随着收入的稳步增长,农村居民消费质量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更趋合理,饮食消费朝着多营养、多种类的副食品消费方向发展。据抽样调查,2014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为1587元,比上年增加120元,增长8.2%。在食品消费支出中,谷物类消费所占比重为27.2%,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肉类消费支出占14.0%,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蛋类消费支出占4.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干鲜瓜果类消费支出占9.0%,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蔬菜、水产、禽类消费支出所占比重均比上年有所提高。
2.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医疗保健支出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农村居民防病治病的意识普遍增强,而收入的增加、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农村居民进行健康投资提供了物质保障,医疗保健消费快速增长。2014年,在全省农村居民总支出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770元,比上年增长19.1%,增幅居八大类消费支出之首。其中,均医疗器具及药品支出增长22.5%,医疗服务支出增长17.4%。
3.教育向多样化和技能化发展,教育消费不断增加。随着经济发展,教育和学习不断深化的氛围已经从城镇扩展到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注重学习教育投资,并向着多样化和技能化的方向发展。2014年,在全省农村居民总支出中,人均教育支出774元,占教育文化娱乐支出的83.4%。其中,学前教育、小学教育、高中教育、大专及以上教育和成人教育支出分别增长13.7%,4%、2.9%、13.6%和47.7%。
4.服务性消费支出加大,成为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新趋势。2014年,在全省农村居民总支出中,人均饮食服务支出147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在外饮食支出125元,增长31.9%;人均家庭服务支出增长24.2%;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49元,增长63.1%;人均医疗服务支出513元,增长17.4%;人均其他服务支出61元,增长8.2%。服务性消费支出成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新的增长点。
5.消费观念不断转变,文娱活动日渐丰富。随着收入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在满足基本生存消费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精神生活上的追求。2014年,农村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及服务支出中,文娱耐用消费品人均支出58元,比上年增长26.5%,人均购买彩电、影碟机和家用笔记本电脑的支出同比增长38.8%、157.1%和48.5%;人均体育户外用品、园艺花卉及有关产品支出分别增长72.3%和74.2%;人均景点门票和团体旅游支出分别增长48.6%和43.3%。
6.网络购物走进农民家庭,渐成新的消费增长热点。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家用电脑普及率的提高,网络购物迅速成为一种流行购物方式,并有望成为农村新的消费增长热点。2014年,全省农村居民家用台式电脑消费支出比上年增长8.4%,家用笔记本电脑消费支出增长48.5%;农村居民上网费同比增长22.4%;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增长13.3%。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
1、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财政支农力度的加大,为发展农业生产和促进转移性收入增长提供了动力。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经营收入方面,新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1)新出台10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新增资金10.1亿元;(2)拨付粮食补贴资金34.5亿元,支持春季农业生产;(3)粮棉高产创建示范片补助4500余万元;(4)马铃薯良种繁育补贴1500万元;(5)蔬菜日光温室专项贷款贴息,每亩最多5万元;(6)省财政投入3亿元用于“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建设和七大产业振兴翻番工程。
在提高转移性收入方面,城乡低保、新农合等标准提高,各项生活保障足额发放。(1)提高低保标准。2014年,全省再次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22元,达到97元,增长29.3%;(2)提高新农合补助标准。在2013年人均补助280元的基础上2014年提高40元,达到320元,增长14.3%;(3)建立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平均养老金每月达65元,增长10%以上;(4)提高农村五保补助标准,集中供养对象由2013年的每人每年2000元提高到2200元,分散供养对象由每人每年1300元提高到1430元,增长10%;(5)从2014年起,全省每年分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和引领带动型四个层次,分若干专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万人。
2、较为稳定的务工形势为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提供了保障。一是务工形势基本稳定。2014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山西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固定资产投资继续较快增长。投资142亿元实施完善提质工程、农民安居工程、环境整治工程、宜居示范工程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大工程”,投资5.12亿元用于推动农村危房改造及抗震改建工作,投资11.4亿元农村公路建设补助资金,以及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工业园区发展、设施农业规模扩大等,对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起到稳定和推动作用。二是就业稳定增加。日,省政府密集出台了《关于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意见》、《关于鼓励小微企业吸纳劳动者就业的意见》、《关于政府购买基层公共服务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意见》、《关于帮扶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的通知》4个文件37条 “一揽子”促就业政策措施,从贷款、补助、缓税、援企、稳岗等多方面支持高校毕业生基层自主创业、鼓励小微企业吸纳新就业人员,帮扶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使全省就业稳定增加。同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农民务工工资基本上能够做到按时支付。三是非农从业人数占比有所增加。农民工监测调查资料显示:2014年,全省农村住户中非农从业人员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40.0%,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本地非农务工农民工人数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25.7%,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四是务工工资水平仍呈上涨态势。农民工监测调查资料显示,2014年,全省农民工年内本地非农务工月均收入2386元,比上年增加215元,增长9.9%;年内本地自营农民工月均收入3510元,增加170元,增长5.1%;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2723元,增加198元,增长7.8%。
3、农业生产形势较好,主要农产品价格总体上涨,为经营性收入的增长提供了支撑。一是主要农产品增产。2014年我省粮食丰收,产量达133.1亿公斤,比去年增长1.4%,再创历史新高,全省畜牧业生产继续发展,肉、蛋、奶产量稳定增长。二是农产品价格总体上涨,出售农产品收入增加。据农产品生产者价格调查:2014年全省农业生产者价格同比上涨1.5%。虽然蔬菜、生猪价格呈下降态势,但小麦价格上涨5.1%,水果价格上涨12.3%,家禽价格上涨12.7%、鸡蛋价格上涨11.0%、牛奶价格上涨7.6%。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14年,全省农民人均出售农林牧渔业产品收入2864元,比上年增加214元,增长8.1%。三是家庭经营第三产业发展。为促转型、保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扩大就业的政策,农户在收入增加的同时,投资能力有所增强。农户家庭发展第三产业的积极性提高,从事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租赁服务等第三产业收入增加。2014年,全省农民家庭经营第三产业净收入为人均587元,比上年增加86元,增长17.1%。
4、土地流转加快,农民理财意识增强,促进财产性收入增长。自2013年山西实施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政策以来,有力地吸引了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促进了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对土地的需求,全省各地产业扶贫项目稳步推进,土地流转速度加快。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14年,全省农村居民转让土地经营权租金收入人均为31元,同比增长1.4倍;出租房屋收入人均为32元,同比增长9.5%。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相关链接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谈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探析以山西省古县为例.pdf6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2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山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探析--以山西省
姓名:乔文俊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社会学
指导教师:吕世辰
论文题目: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探析
??以山西省古县为例
专 业:社会学
硕士生:乔文俊 签名:
指导教师:吕世辰
社会养老保障替代率的基本含义是指退休人员养老金收入水平与其在职期间收入水平之比。
平均替代率是指同一时期同类人员退休收入相对于其在职时收入水平之比。本文主要研究农民参
加新农保的平均替代率。
本文主要运用调查研究、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调查了中国东中西三个地区三个农业
村的农民参加新农保的替代率情况,调查了山西古县城镇职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情况。参考了
国内外许多学者的文献、有关统计资料,进行了文献分析。对东中西三个农村参加新农保农民的
替代率、古县城镇职工和农民参保替代率进行了比较研究。
本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界定了相关的核心概念。第二部分
是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理论基础,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研究情
况,旨在为中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打下坚实基础。第三部分是关于山西省古县农民社
会养老保险水平现状的调查,主要涉及对作为第一批新农保省级试点的山西省古县的具体实地调
查及对问卷调查中样本情况做出详细介绍;第四部分是关于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的研究,在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精算模型的基础上,总结影响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的相关
因素;第五部分是在论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的同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中国网山西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山西或聚焦山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网山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网山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后三篇】
【后二篇】
【后一篇】
【前一篇】
【前二篇】
【前三篇】
 |   |   |   |   |   |   |  友情链接 |   |   |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 京ICP证 040089号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号 京网文[5号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28235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西省2016增加养老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