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能中暑后可以吹空调吗?

当前位置:正文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进入伏天,高温一如预期凶猛来袭。大热天里,烈日下的工作者比较容易中暑,但您知道吗,呆在冷气很足的空调房里,也会中暑。中医认为,中暑分阴暑、阳暑,辨明类型才能对症下药,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疗。一、阳暑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如建筑工人、警察、环卫工人、行人等,易中热邪,导致耗气伤阴,引起头晕、乏力、口渴、头痛、大汗、面色发红、体温升高,这叫做“阳暑”。体弱者更容易中招。阳暑往往发展很快,由于身体表面的血管高度扩张,血液过多灌输到体表,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缺血,严重的会出现休克、抽搐、昏迷,有生命危险。因此,一旦发现有人出现头痛、头晕、脸红、身热、大汗等先兆症状,必须尽快救治。阳暑救治方法:1、迅速将患者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扇扇子、敷凉毛巾降温;2、清醒者可喝绿豆汤、淡盐水、荷叶水、绿茶、酸梅汤等,或吃西瓜;用清凉油抹额头、太阳穴;服十滴水或人丹,老弱患者可含2~3片西洋参;注意不能用温热的药,如苏合香丸。3、若患者意识不清,一定要打120求助。按百会、掐人中能促使患者清醒,在前胸、背部正中刮痧效果不错。阳暑预防:1、外出做好防暑工作,如带上遮阳伞、遮阳帽、太阳镜等防晒工具,女士还可以涂抹防晒霜,外出时间最好避开中午12点至午后2点这段时间,不要在太阳下长时间曝晒,热了可以到树荫底下、有冷气的商场里避暑。2、减少剧烈运动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注意劳逸结合。3、夏日衣服应选择浅色、宽松、透气的衣服,其中,棉花及聚酯合成的衣物最为透气,T恤、裙子、七分裤、凉拖等夏季衣服,不适合选择深色、紧身、厚重的衣服,如牛仔裤等衣服。另外,夏日不要打赤膊,其实赤膊能能吸收辐射热,而通风的棉衫更容易防暑。4、注意工作与生活环境。夏日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宜选择通风、透气、有冷气的环境,如果条件有限,可以在室内放些大冰块以降低室内温度,另外,不要长时间工作在高热、高湿环境下。二、阴暑伏天里,很多场所冷气开得很足,使得户内外温差达到10摄氏度以上,例如写字楼、酒店、地铁等,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工作的人,毛孔收缩,身体出不了汗,热散不出去,很容易中阴暑。阴暑的特点是头晕、恶心、乏力、没食欲、大便稀、舌苔腻,贪凉喜冷饮的人更容易罹患。阴暑发展比较缓慢,常持续好几天。桑拿天里感觉头重、恶心、身重,往往是中阴暑的先兆。阴暑救治方法:1、首先要避开低温环境,将空调温度调高。2、治疗强调芳香化湿开窍,可喝藿香正气水、茉莉花茶、酸梅汤,还可取冬瓜皮、陈皮、生姜、藿香、佩兰各5~10克煮水喝;体弱者可含3~5片西洋参;薏仁绿豆粥、白扁豆山药粥、荷叶粥能刺激脾胃,有助于利水化湿,是不错的食疗方。3、注意不能吃寒凉的药物和食品。前胸后背刮痧也有效。阴暑容易并发感冒,嗓子疼者吃银翘丸,不疼者吃藿香正气丸。阴暑预防:1、在睡眠和纳凉之时,不要过于避热趋凉,使用空调时,温度不要太低,最好保持在26℃左右。特别是睡眠时要合理使用电扇,不对头直吹。空调温度保持在26℃以上,空调一般开2~3小时应停半小时后再用。2、不要久卧阴寒潮湿之地,在树荫下乘凉时间过久。3、注意饮食与休息。高热身体不适时应多饮水,保持饮食清淡,可常喝些稀饭、淡菜、菜汤、豆浆、水果汁等。4、不要用冷水急速降温。从事体育运动或烈日下劳作回屋后,只需将身上的汗液擦干即可,等皮肤温度降下后再用温水洗澡;更不要快速饮用凉开水或冰镇饮料。更多服务: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本文到朋友圈;推荐更多朋友关注鼎立澳门豆捞;西安鼎立澳门豆捞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热线电话:029-
分享给好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第一步 打开微信底部扫一扫
第二步 扫下面的文章二维码
第三步 右上角点击转发
相关文章Relevant
先上对比图给大家感受一下,同样的角度,不同的时期下面看看她到底是怎么从“凤姐”变女神14岁时纯天然照片,鼻子明显不如现在...
点击题目下方魅力女人,一键关注本账号委内瑞拉这个国家,还有个别称,叫“选美之都”,也可以叫“Miss Factory选美小姐工厂”...
1.哪里有这样的教练,请!叫!上!我!2.做陶瓷真的是一件很邪恶的事,甩得少妇心花怒放.3.妈蛋,脱出去砍了!!4.国外的军训我...
自从跟了出版社的项目,这种调查做起来越来越顺了,对于那些性冷淡并难以取悦的人也进入了尾声,想起巫昂老师在三联做的《当代...
感知CG,感触创意,感受艺术,感悟心灵 国外百年前的绘本和现如今的实景,今昔相比,历史的尘埃犹在.∨今昔相比来源:互联网...
中 财 国 际微信号:zcgj365财富管理和运营、农产品贸易和投资、教育投资和咨询.这两天,一则视频被加上《2015央视春晚终于请...您现在的位置:>
呆在空调房也会中暑 夏季少吹空调多吃水果(图)
& 07:34:11&来源:水母网&
水母网7月30日讯
(YMG记者宋晓娜)天气炎热,怕出汗的王女士白天晚上呆在空调屋里,几日下来,出现了头部昏沉、全身酸痛等“中暑”症状,并且,就连颈椎病也发作了。王女士很奇怪,整天
呆在空调屋里,怎么还能“中暑”?
常在空调房浑身酸痛
王女士在市区一家写字楼工作,由于很怕热,白天在办公室内不仅把空调打得很低,下班回到家,也赶快就把空调打开。几天下来,王女士感到昏昏沉沉,没精打采,出现鼻塞口干、咽痛、浑身酸痛等一系列中暑症状,并且,就连颈椎病也发作了。昨日,她来到中医院就诊,医生告诉她正是空调惹的祸,凉快“大发”了。
市中医院急诊内科主任曲勇说:近两日天气高温炎热,容易出汗,虽说出汗的感觉不舒服,但是,该出汗的时候要出汗,因为出汗对调节体温、新陈代谢有重要作用,人为地去改变其功能,其实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适当出汗对身体有好处,但大量出汗则会造成水、钠丢失,对身体也不好,不过,只要喝一点淡盐水,很快就会得到补充。
老人吹空调吹出心脏病
无独有偶,家住幸福的刘先生今年71岁,患有心脏病五年之久。近日天气炎热,他害怕心脏病复发整日呆在空调屋,没想到却因此进了医院。
刘先生告诉记者,他长期依靠药物控制血压、定期体检,病情一直都很平稳,但近两日由于天气炎热,他害怕发病,就一直躲在空调房里不出来。昨日中午时分,刘先生感觉心头发紧,偶尔心痛加剧,立即被家人送到中医院就诊。“天气热,其实我一直很注意避暑,家里空调一直开着,喝着冷饮,汗都不出,怎么会因为天热加重病情呢?”刘先生自己也很纳闷。对此,市中医院急诊内科主任曲勇认为,空调屋里的空气经过反复过滤后,负氧离子数量减少,阳离子过多,影响了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同时低温环境能刺激机体,引起皮肤汗腺和皮脂腺收缩,腺口闭塞,血液流动不畅,血液黏稠度增加,尤其是中老年患者会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症状,一些人会出现胸闷、头晕、心绞痛,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冠心病发作。
“其实,最好使用自然的避暑方法,比如到树荫下面。在自然的环境下出点汗,更有利于避暑。” 曲主任表示。“如果一定要使用空调,注意调节室内温度。室内温度以25℃~27℃为宜,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设有空调的房间要定时开窗换气,一天最好保持房间开窗通风2~3次;晚上睡觉时不能通宵开着空调;另外,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可以预防性地服用预防心脏病药物。”
&|&责任编辑:韩梅梅
■ “烟台资讯365”让您随时随地用手机轻松掌握烟台最新鲜的事儿
■ 订阅方式:发送ytzx到&&
■ 取消方式:发送qxytzx到
■ 资费:0元/月 &&
■ 仅限山东移动用户
>>相关新闻
·····
·····
········
48小时排行榜
&&增值许可证:鲁B2-号&&广告经营许可证:鲁工商广字08-1685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烟台星云信息传讯有限公司 本站官方网址 鲁ICP备020006号中暑能吹空调吗?_百度知道
中暑能吹空调吗?
中暑能吹空调吗?
提问者采纳
能,空调温度太低会让毛孔紧缩,热量散发不出来,中暑应该到阴凉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中暑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夏季坐月子能吹空调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夏季坐月子能吹空调吗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你可能喜欢台风这么可怕,能不能像人工消雨一样人工消除?历史上,我们还真有不少控制台风的奇思妙想和大胆尝试。在有丰富气候记载的年522年中,淮河流域共发生684次洪涝,淮河流域为什么这么容易发生洪涝?进入三伏天,炎炎夏日基本就靠空调过活了,但在内蒙古,有这样一些神奇房子,不用空调也让你住着“倍儿爽”!
高温致2人中暑死亡 室温超35℃需开空调
原文标题:连日高温致2人中暑死亡 医生:室温超35℃需开空调
室温超35℃需开空调(图片来源于三九养生堂)
医生提醒:持续高温,当室内温度达到或超过35℃也会引起中暑,光靠电扇吹风并不能起到有效降温效果。尤其是老人若在此环境下,一定要开空调降温。
申城连日高温,使得因中暑就诊的病人不断增加。截至29日,上海闵行区已有2名重症中暑病人死亡。医生提醒:持续高温,当室内温度达到或超过35℃也会引起中暑,光靠电扇吹风并不能起到有效降温效果。尤其是老人若在此环境下,一定要开空调降温。
29日上午,在闵行区中心医院,一位58岁的患者因中暑一大早就被送进医院,其工友称,他们当时并没有在烈日下暴晒,也没有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而是在只有电扇没有空调的环境下工作。院方称,最近3天内该院已经收治了4例类似的重度中暑患者,其中两例在送医时就已经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不治身亡。
医生介绍,并不是只有暴晒才会引起中暑,当室内温度达到或超过35℃以上时,也容易出现中暑。
微信关注我们,阴晴冷暖尽在掌握
编辑:黄涛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