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岛初中划片调拨调拨进口小麦至河南需要啥手续,哪地方能办调拨证。

当前位置:
|| | |
外来务工子女入学集中报名 统一调拨入学
人气:17541 回复:1
原标题:外来娃报名昨天,市内三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集中报名,记者到多个集中报名点探访发现,不少家长为了给孩子报上名,早早地来到了学校门口排队。多数给孩子报名的家长,早在一年前甚至是两年前就留意招生政策,整理收集报名材料。不过也有少数外来务工人员因为劳动合同、营业执照等证件不符合相关要求,只能登记相关信息后回家等结果。截至昨天下午3点多,仅李沧区就有3500多名外来务工子女报名成功。提前两年准备材料昨天上午8时左右,记者来到银液泉路上的李沧区第二实验小学看到,学校门口不少家长和孩子在排队等候报名。“我们刚过来没多久,来的时候前边已经有40多个家长在排队了。”老家是临沂的张女士告诉记者,两年前,孩子上幼儿园时,她就开始关注外来务工子女报名情况,按照规定整理准备相关报名材料。“孩子的爸爸在农贸市场租了个摊位,也办了营业执照。我的劳动合同是前两年签的,其他的资料也比较全,感觉报上名应该没问题。”张女士介绍说。记者采访了解到,少数家长想尽快给孩子报上名,凌晨5点就到了学校门口排队。“确实有少数家长来得比较早。此前我们也做了多次招生培训和模拟入学演练,可以说老师们的经验都很丰富。”李沧区第二实验小学招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前期,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招生政策,提醒家长提前准备材料,还首次启用了网上信息采集系统。”李沧区教体局调研员宋丽华说,家长在信息采集系统上填报完相关信息,系统会提示入学登记需要准备的材料、报名时间和地点。这样可以为家长提供便利,减少家长和孩子排队等候的时间。多个窗口审核证件“今年设立多个报名窗口,按照购房和租房两种情况审查证件。早上6点半老师就全部到了学校。按照先前的准备,老师很快就分配到了各个窗口。7点开始为孩子们报名登记,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了一个小时。”宋丽华说。记者留意到,学校在校园门口位置就设立了初审摊位,工作人员将先行审核相关材料,初审通过后,孩子才能进入校园报名。随后,记者来到教学楼内,发现走廊里面也设立了多个窗口。工作人员会仔细核对孩子家长提供的房产证、营业执照、房屋租赁合同、出生证明等相关证件。如果发现有问题,工作人员会及时跟孩子家长沟通,向他们详细解读报名政策。“通常情况下,家长提供的资料如果能够通过初审,成功报名入学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工作人员介绍说,如果家长提供的证件资料齐全,进入到正式报名环节,整个流程走下来不到10分钟。材料欠缺报名失败记者现场采访时,发现大多数家长都能够按照要求,准备齐全报名材料。可仍有少数家长,因为缺少材料未能成功报名,只能登记相关信息。市民韩女士老家在河南,跟丈夫在青岛工作5年了。“孩子是在老家上的幼儿园,上小学就想把他们接过来。”韩女士介绍说,她现场初审资料时,发现自己的营业执照还没满一年。“之前都是跟着别人干活,也没签过什么正式的劳动合同,营业执照也是去年12月份才办下来。”韩女士说,这样她的孩子就不符合相关要求,没能通过初审。除此之外,也有少数家长忘记携带相关证件的复印件等材料,有些家长甚至没有准备正规的房屋租赁备案合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报名的时间只有一天,如果临时办理相关证件,时间会很紧迫,很有可能会报不上名。”李沧区教体局工作人员提醒说。报名完成后统一调拨入学据了解,李沧区今年共设立了17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报名点,几乎每个报名点的报名情况都很火爆。“2014年至2016年,李沧区小学六年级毕业人数分别为3800余人、3400余人和3800余人,但这三年来一年级新生入学人数分别为5600余人、5900余人和2016年预计的6000余人,其中2016年一年级新生人数可能比预计的还要多近1000人,新入学人数远远超出当年的毕业人数。”宋丽华说。截至昨天下午2时,李沧第二实验小学登记点登记的初审合格外来娃数量就达到了220名。宋丽华说,上周末刚刚结束的本地户籍新生报名,李沧区共有3500余名学生,而根据非本地户籍学生占全区学生总数52%的比例计算,外来娃的数量也要达到3500人左右。虽然近几年李沧区不断加大学校建设力度,扩充了一些学位,但由于每年一年级新生入学总数仍呈现大幅度递增趋势,特别是今年,李沧中部学校入学登记人数激增,就学压力依然较大。“适龄儿童报名登记后,李沧区将会根据家长提报的材料和全区学位的空余情况,采取统一调拨的方式,在不超过班额和办学规模的情况下,合理安排他们就学。”宋丽华说,李沧区今年小学六年级毕业人数为3800余人,但一年级新生摸底预计得6000人。根据适龄入学儿童摸底情况,2016年市南区预计入小学就读的适龄入学儿童预计约5500人,比2016年小学毕业生多1000余人,学位紧张,特别是市南区东部居民密集,新建住宅楼多,入学压力安置大。市北区前期采集本市户籍适龄儿童6226人,非户籍适龄儿童3279人,总计9505人。今年小学毕业生共6962人,加上新建学校新增学位800人,预计学位7762人,因此入学人数也超出千余人。已安置14.5万名新市民子女入学从2004年开始,我市在全省率先取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借读费,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免费入学。2014年,市教育局再次发布新的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接受中小学教育管理办法,强调以公办中小学接收为主,保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良好教育,为外来娃的教育再添一道保障。外来娃不仅可以读小学,还可以与本地孩子一样升入初中和高中。同时有完整高中三年学习经历的外来娃可以在青岛参加高考。据市教育局统计,目前在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里共安置14.5万名新市民子女入学。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最多的李沧区,外来娃人数已经占一年级新生总数的51.2%,外来务工子女首次超过了本地户籍学生,在部分学校外来娃人数已经占到学校总人数的90%以上。短短1小时时间4对双胞胎报名记者在李沧区第二实验小学采访时,短短一个小时时间里,就有4对双胞胎前来报名。双胞胎兄弟于恩泽和于佑泽上午8时就跟母亲到了学校门口排队,初审合格后两人蹦蹦跳跳跑进教室,进行进一步的材料审核。面对工作人员的提问,两个小家伙对答如流,丝毫没有因为面对陌生人而怯场。“我和老公老家都在即墨,2007年毕业就到青岛市区工作了,工作变动了好几次,最终选择了李沧。前几年在李沧这边买了房子,孩子他爸主要是做装修,我做批发,去年春天注册了个体营业执照。”双胞胎兄弟的母亲宋女士介绍说,家距李村小学比较近,他们希望孩子以后能去那里上学。跟宋女士不同,老家是城阳港东村的庄先生家是对龙凤胎,姐姐叫庄晓霏,弟弟叫庄晓霖。“算下来我们应该是上个世纪90年代在李沧买的房子。”庄先生说,他们家住福临万家小区,他希望孩子以后能够到枣山小学就读。“那边离家比较近,接送比较方便。”庄先生说。老家是崂山北宅的双胞胎姐妹王子萱和王艺萱早上7点半就到了学校门口报名。“本来认为孩子以后到哪所学校上学就要到哪所学校报名,等了半个小时才知道,想上李沧区第二实验小学必须去枣山小学报名,多亏工作人员提醒,要不可能就误事了。”双胞胎姐妹的妈妈龚女士说。
TA共获得: 金币:0枚
还没人打赏
分享给好友
既然是义务教育,还设置那么多条件,这是违法的!
回帖后跳转最后一页
看了该帖的人还喜欢看
有种爱情,与年龄无关,幸福是每当我想你时,你恰好...报名可获定制U盘一个,7月3日从这里走向世界
48小时点击排行
本论坛本周Top10
可选评语: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不作死就不会死
青青岛论坛官方微信
用其他账号登录:青岛外来务工子女集中报名 统一调拨入学 - 今日头条()
昨天,青岛市内三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集中报名,记者到多个集中报名点探访发现,不少家长为了给孩子报上名,早早地来到了学校门口排队。多数给孩子报名的家长,早在一年前甚至是两年前就留意招生政策,整理收集报名材料。不过也有少数外来务工人员因为劳动合同、营业执照等证件不符合相关要求,只能登记相关信息后回家等结果。截至昨天下午3点多,仅李沧区就有3500多名外来务工子女报名成功。提前两年准备材料昨天上午8时左右,记者来到银液泉路上的李沧区第二实验小学看到,学校门口不少家长和孩子在排队等候报名。“我们刚过来没多久,来的时候前边已经有40多个家长在排队了。”老家是临沂的张女士告诉记者,两年前,孩子上幼儿园时,她就开始关注外来务工子女报名情况,按照规定整理准备相关报名材料。“孩子的爸爸在农贸市场租了个摊位,也办了营业执照。我的劳动合同是前两年签的,其他的资料也比较全,感觉报上名应该没问题。”张女士介绍说。记者采访了解到,少数家长想尽快给孩子报上名,凌晨5点就到了学校门口排队。“确实有少数家长来得比较早。此前我们也做了多次招生培训和模拟入学演练,可以说老师们的经验都很丰富。”李沧区第二实验小学招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前期,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招生政策,提醒家长提前准备材料,还首次启用了网上信息采集系统。”李沧区教体局调研员宋丽华说,家长在信息采集系统上填报完相关信息,系统会提示入学登记需要准备的材料、报名时间和地点。这样可以为家长提供便利,减少家长和孩子排队等候的时间。多个窗口审核证件“今年设立多个报名窗口,按照购房和租房两种情况审查证件。早上6点半老师就全部到了学校。按照先前的准备,老师很快就分配到了各个窗口。7点开始为孩子们报名登记,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了一个小时。”宋丽华说。记者留意到,学校在校园门口位置就设立了初审摊位,工作人员将先行审核相关材料,初审通过后,孩子才能进入校园报名。随后,记者来到教学楼内,发现走廊里面也设立了多个窗口。工作人员会仔细核对孩子家长提供的房产证、营业执照、房屋租赁合同、出生证明等相关证件。如果发现有问题,工作人员会及时跟孩子家长沟通,向他们详细解读报名政策。“通常情况下,家长提供的资料如果能够通过初审,成功报名入学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工作人员介绍说,如果家长提供的证件资料齐全,进入到正式报名环节,整个流程走下来不到10分钟。材料欠缺报名失败记者现场采访时,发现大多数家长都能够按照要求,准备齐全报名材料。可仍有少数家长,因为缺少材料未能成功报名,只能登记相关信息。市民韩女士老家在河南,跟丈夫在青岛工作5年了。“孩子是在老家上的幼儿园,上小学就想把他们接过来。”韩女士介绍说,她现场初审资料时,发现自己的营业执照还没满一年。“之前都是跟着别人干活,也没签过什么正式的劳动合同,营业执照也是去年12月份才办下来。”韩女士说,这样她的孩子就不符合相关要求,没能通过初审。除此之外,也有少数家长忘记携带相关证件的复印件等材料,有些家长甚至没有准备正规的房屋租赁备案合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报名的时间只有一天,如果临时办理相关证件,时间会很紧迫,很有可能会报不上名。”李沧区教体局工作人员提醒说。报名完成后统一调拨入学据了解,李沧区今年共设立了17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报名点,几乎每个报名点的报名情况都很火爆。“2014年至2016年,李沧区小学六年级毕业人数分别为3800余人、3400余人和3800余人,但这三年来一年级新生入学人数分别为5600余人、5900余人和2016年预计的6000余人,其中2016年一年级新生人数可能比预计的还要多近1000人,新入学人数远远超出当年的毕业人数。”宋丽华说。截至昨天下午2时,李沧第二实验小学登记点登记的初审合格外来娃数量就达到了220名。宋丽华说,上周末刚刚结束的本地户籍新生报名,李沧区共有3500余名学生,而根据非本地户籍学生占全区学生总数52%的比例计算,外来娃的数量也要达到3500人左右。虽然近几年李沧区不断加大学校建设力度,扩充了一些学位,但由于每年一年级新生入学总数仍呈现大幅度递增趋势,特别是今年,李沧中部学校入学登记人数激增,就学压力依然较大。“适龄儿童报名登记后,李沧区将会根据家长提报的材料和全区学位的空余情况,采取统一调拨的方式,在不超过班额和办学规模的情况下,合理安排他们就学。”宋丽华说,李沧区今年小学六年级毕业人数为3800余人,但一年级新生摸底预计得6000人。根据适龄入学儿童摸底情况,2016年市南区预计入小学就读的适龄入学儿童预计约5500人,比2016年小学毕业生多1000余人,学位紧张,特别是市南区东部居民密集,新建住宅楼多,入学压力安置大。市北区前期采集本市户籍适龄儿童6226人,非户籍适龄儿童3279人,总计9505人。今年小学毕业生共6962人,加上新建学校新增学位800人,预计学位7762人,因此入学人数也超出千余人。已安置14.5万名新市民子女入学从2004年开始,我市在全省率先取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借读费,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免费入学。2014年,市教育局再次发布新的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接受中小学教育管理办法,强调以公办中小学接收为主,保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良好教育,为外来娃的教育再添一道保障。外来娃不仅可以读小学,还可以与本地孩子一样升入初中和高中。同时有完整高中三年学习经历的外来娃可以在青岛参加高考。据市教育局统计,目前在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里共安置14.5万名新市民子女入学。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最多的李沧区,外来娃人数已经占一年级新生总数的51.2%,外来务工子女首次超过了本地户籍学生,在部分学校外来娃人数已经占到学校总人数的90%以上。短短1小时时间4对双胞胎报名记者在李沧区第二实验小学采访时,短短一个小时时间里,就有4对双胞胎前来报名。双胞胎兄弟于恩泽和于佑泽上午8时就跟母亲到了学校门口排队,初审合格后两人蹦蹦跳跳跑进教室,进行进一步的材料审核。面对工作人员的提问,两个小家伙对答如流,丝毫没有因为面对陌生人而怯场。“我和老公老家都在即墨,2007年毕业就到青岛市区工作了,工作变动了好几次,最终选择了李沧。前几年在李沧这边买了房子,孩子他爸主要是做装修,我做批发,去年春天注册了个体营业执照。”双胞胎兄弟的母亲宋女士介绍说,家距李村小学比较近,他们希望孩子以后能去那里上学。跟宋女士不同,老家是城阳港东村的庄先生家是对龙凤胎,姐姐叫庄晓霏,弟弟叫庄晓霖。“算下来我们应该是上个世纪90年代在李沧买的房子。”庄先生说,他们家住福临万家小区,他希望孩子以后能够到枣山小学就读。“那边离家比较近,接送比较方便。”庄先生说。老家是崂山北宅的双胞胎姐妹王子萱和王艺萱早上7点半就到了学校门口报名。“本来认为孩子以后到哪所学校上学就要到哪所学校报名,等了半个小时才知道,想上李沧区第二实验小学必须去枣山小学报名,多亏工作人员提醒,要不可能就误事了。”双胞胎姐妹的妈妈龚女士说。报名先后与录取结果无关昨天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小学报名的日子,可好多心急的家长前天傍晚就带着马扎、躺椅,赶到学校门口排队,希望能在第二天天亮报名时让孩子尽早录取。市北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家长在给孩子网上信息采集时,系统根据报名顺序自动提醒报名时段,家长完全没必要连夜排队,而且报名先后与录取结果无关。从前一天傍晚开始排队“我傍晚6点来的,没想到前面已经排了20多人。”前晚10时许,记者在洛阳路第二小学门前看到,校门前的人行道上有五六十人排起长队,队伍不算整齐,但前后间距有序,相邻的人三三两两转过身说话。从沂南来青做小生意的顾先生告诉记者,来青5年多,他已经买了房子,儿子今年也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前段时间,他通过多方咨询,已经在网上给儿子报名上学,通过了网上信息采集。“原本是很放心的,我的各种证件都有,就等明天来报名就行,但朋友发来的一条信息让我慌了神。”昨天,顾先生说,下午5点半左右,他在市场的摊位刚摆开,就收到朋友给他发来一条微信,告诉他洛阳路第二小学门前已经有家长排队了。“虽然有了网上报名,可我怕耽误孩子上学,还是决定收摊过来看看。”顾先生坐在马扎上,准备在这里等到天亮。温馨提示家长别排队记者在洛阳路第二小学大门的墙上看到,学校在7月2日就贴出温馨提示告知家长:请按照报名提示单中的时间,前往报名点报名,报名先后与录取结果无关。“墙上的通知我也看了,不过孩子上学是大事,既然别的家长排队,我也就在这里坚持一宿吧。”记者采访发现,排队的人群中,有顾先生这种从众心理的家长占了大多数。排在前面的一名女家长告诉记者,她下午5点多就过来排队了,期间多次有学校老师出来解释,告知家长“报名先后与录取结果无关”,不用在这里排队。有些观望的家长陆续离开,但排在前面“占据有利位置”的家长,还是决定坚持排队。市北区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家长完全没有必要提前到学校排队给孩子报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报名在网上经过信息采集,我们在网页制作过程中,特别在醒目位置做了提醒,采集结束后,会有醒目的红色字体弹出,提示每个报名者的报名地点和报名时间段。”工作人员表示,为避免家长报名时拥挤排队,系统根据报名先后,以小时为单位,自动分出报名时段,家长根据这个报名时段到学校,基本不用排队就能报名。最关键的是,家长带孩子来报名的先后次序,与之后录取结果没有任何关系。
真不明白为什么对务工人员这么多条条框框,我们报名怎么这么多事?今年没报上怎么办?
都是中国人 何必那么为难
我市南的劳动合同社保什么的都齐,房孑是百通的閤楼,2003年买的,但没产权,比租房要强吧。居住证是3年的,以前也一直办的居住证,在网上都报上名了,但昨天现场却不给采集,老家也以报完名了。让我到哪里去上,真是想不开,什么社会,也许我哪天顶不住时,希望也能成名人!
我们没报上,因为忙
本地人星期六星期天两天报名,外地人星期一一天,好像外地人的父母不用上班。哎好歹也给两天时间!差评!!
就是都在青岛打工,难道对青岛没有贡献,干吗还要分哪个区,对务工人员条件太苛刻
上个学为何这么麻烦,请记住这就是中国
现在的社会有可能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都上不了学
再是,我也为李沧区出过力的了,远的不说,沧口公园整体改造,水电整个园区都是我亲自带人出力干的,整个园区的避震设备等没有比我熟的了,又有什么用呢!
人口有了直辖市也有指望了!
齐鲁网是山东广播电视台主办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山东第一网络门户,并致力于打造山东第一开放互动社区。
山东大事小情,尽在山东商报
鲁网(原山东新闻网),创建于1997年,是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成立,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和对外宣传网站,是全国最早的新闻网站之一。
中国山东网是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成立的全国重点新闻网站。
山东新闻第一网、山东网友生活圈、移动互联新门户
《济南时报》时报兄为您服务!欢迎您反馈线索,互动留言。我们将竭诚为您的欢乐服务!热线
(C) 2016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8转808
当前位置:&>&&>&
外来务工子女入学集中报名 统一调拨入学
来源:青岛早报&&&作者:&&&
关键词: 报名时间 外来务工人员 班额 小学毕业生 公办中小学
   昨天,市内三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集中报名,记者到多个集中报名点探访发现,不少家长为了给孩子报上名,早早地来到了学校门口排队。多数给孩子报名的家长,早在一年前甚至是两年前就留意招生政策,整理收集报名材料。不过也有少数外来务工人员因为劳动合同、营业执照等证件不符合相关要求,只能登记相关信息后回家等结果。截至昨天下午3点多,仅李沧区就有3500多名外来务工子女报名成功。
   提前两年准备材料
   昨天上午8时左右,记者来到银液泉路上的李沧区第二实验小学看到,学校门口不少家长和孩子在排队等候报名。“我们刚过来没多久,来的时候前边已经有40多个家长在排队了。”老家是临沂的张女士告诉记者,两年前,孩子上幼儿园时,她就开始关注外来务工子女报名情况,按照规定整理准备相关报名材料。
   “孩子的爸爸在农贸市场租了个摊位,也办了营业执照。我的劳动合同是前两年签的,其他的资料也比较全,感觉报上名应该没问题。”张女士介绍说。记者采访了解到,少数家长想尽快给孩子报上名,凌晨5点就到了学校门口排队。“确实有少数家长来得比较早。此前我们也做了多次招生培训和模拟入学演练,可以说老师们的经验都很丰富。”李沧区第二实验小学招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前期,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招生政策,提醒家长提前准备材料,还首次启用了网上信息采集系统。”李沧区教体局调研员宋丽华说,家长在信息采集系统上填报完相关信息,系统会提示入学登记需要准备的材料、报名时间和地点。这样可以为家长提供便利,减少家长和孩子排队等候的时间。
   多个窗口审核证件
   “今年设立多个报名窗口,按照购房和租房两种情况审查证件。早上6点半老师就全部到了学校。按照先前的准备,老师很快就分配到了各个窗口。7点开始为孩子们报名登记,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了一个小时。”宋丽华说。记者留意到,学校在校园门口位置就设立了初审摊位,工作人员将先行审核相关材料,初审通过后,孩子才能进入校园报名。
   随后,记者来到教学楼内,发现走廊里面也设立了多个窗口。工作人员会仔细核对孩子家长提供的房产证、营业执照、房屋租赁合同、出生证明等相关证件。如果发现有问题,工作人员会及时跟孩子家长沟通,向他们详细解读报名政策。“通常情况下,家长提供的资料如果能够通过初审,成功报名入学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工作人员介绍说,如果家长提供的证件资料齐全,进入到正式报名环节,整个流程走下来不到10分钟。
   材料欠缺报名失败
   记者现场采访时,发现大多数家长都能够按照要求,准备齐全报名材料。可仍有少数家长,因为缺少材料未能成功报名,只能登记相关信息。市民韩女士老家在河南,跟丈夫在青岛工作5年了。“孩子是在老家上的幼儿园,上小学就想把他们接过来。”韩女士介绍说,她现场初审资料时,发现自己的营业执照还没满一年。“之前都是跟着别人干活,也没签过什么正式的劳动合同,营业执照也是去年12月份才办下来。”韩女士说,这样她的孩子就不符合相关要求,没能通过初审。
   除此之外,也有少数家长忘记携带相关证件的复印件等材料,有些家长甚至没有准备正规的房屋租赁备案合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报名的时间只有一天,如果临时办理相关证件,时间会很紧迫,很有可能会报不上名。”李沧区教体局工作人员提醒说。
   报名完成后统一调拨入学
   据了解,李沧区今年共设立了17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报名点,几乎每个报名点的报名情况都很火爆。“2014年至2016年,李沧区小学六年级毕业人数分别为3800余人、3400余人和3800余人,但这三年来一年级新生入学人数分别为5600余人、5900余人和2016年预计的6000余人,其中2016年一年级新生人数可能比预计的还要多近1000人,新入学人数远远超出当年的毕业人数。”宋丽华说。
   截至昨天下午2时,李沧第二实验小学登记点登记的初审合格外来娃数量就达到了220名。宋丽华说,上周末刚刚结束的本地户籍新生报名,李沧区共有3500余名学生,而根据非本地户籍学生占全区学生总数52%的比例计算,外来娃的数量也要达到3500人左右。虽然近几年李沧区不断加大学校建设力度,扩充了一些学位,但由于每年一年级新生入学总数仍呈现大幅度递增趋势,特别是今年,李沧中部学校入学登记人数激增,就学压力依然较大。
   “适龄儿童报名登记后,李沧区将会根据家长提报的材料和全区学位的空余情况,采取统一调拨的方式,在不超过班额和办学规模的情况下,合理安排他们就学。”宋丽华说,李沧区今年小学六年级毕业人数为3800余人,但一年级新生摸底预计得6000人。
   根据适龄入学儿童摸底情况,2016年市南区预计入小学就读的适龄入学儿童预计约5500人,比2016年小学毕业生多1000余人,学位紧张,特别是市南区东部居民密集,新建住宅楼多,入学压力安置大。
   市北区前期采集本市户籍适龄儿童6226人,非户籍适龄儿童3279人,总计9505人。今年小学毕业生共6962人,加上新建学校新增学位800人,预计学位7762人,因此入学人数也超出千余人。
   已安置14.5万名新市民子女入学
   从2004年开始,我市在全省率先取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借读费,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免费入学。2014年,市教育局再次发布新的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接受中小学教育管理办法,强调以公办中小学接收为主,保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良好教育,为外来娃的教育再添一道保障。外来娃不仅可以读小学,还可以与本地孩子一样升入初中和高中。同时有完整高中三年学习经历的外来娃可以在青岛参加高考。
   据市教育局统计,目前在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里共安置14.5万名新市民子女入学。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最多的李沧区,外来娃人数已经占一年级新生总数的51.2%,外来务工子女首次超过了本地户籍学生,在部分学校外来娃人数已经占到学校总人数的90%以上。
   短短1小时时间4对双胞胎报名
   记者在李沧区第二实验小学采访时,短短一个小时时间里,就有4对双胞胎前来报名。双胞胎兄弟于恩泽和于佑泽上午8时就跟母亲到了学校门口排队,初审合格后两人蹦蹦跳跳跑进教室,进行进一步的材料审核。面对工作人员的提问,两个小家伙对答如流,丝毫没有因为面对陌生人而怯场。“我和老公老家都在即墨,2007年毕业就到青岛市区工作了,工作变动了好几次,最终选择了李沧。前几年在李沧这边买了房子,孩子他爸主要是做装修,我做批发,去年春天注册了个体营业执照。”双胞胎兄弟的母亲宋女士介绍说,家距李村小学比较近,他们希望孩子以后能去那里上学。
   跟宋女士不同,老家是城阳港东村的庄先生家是对龙凤胎,姐姐叫庄晓霏,弟弟叫庄晓霖。“算下来我们应该是上个世纪90年代在李沧买的房子。”庄先生说,他们家住福临万家小区,他希望孩子以后能够到枣山小学就读。“那边离家比较近,接送比较方便。”庄先生说。
   老家是崂山北宅的双胞胎姐妹王子萱和王艺萱早上7点半就到了学校门口报名。“本来认为孩子以后到哪所学校上学就要到哪所学校报名,等了半个小时才知道,想上李沧区第二实验小学必须去枣山小学报名,多亏工作人员提醒,要不可能就误事了。”双胞胎姐妹的妈妈龚女士说。
初审编辑:高忠业责任编辑:赵晓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南小麦价格最新行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