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eng有小米智能家居 sdk的sdk吗

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锋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机智云开源BLE SDK,为智能硬件提供完备的蓝牙兼容支持
编者按:在蓝牙亚洲大会一周后,国际蓝牙协会SIG经过评估,决议将机智云开源的这款BLE SDK作为官方推荐软件资源,推向全球的BLE设备开发商。鉴于SIG较少与外界沟通,这其实是它第一次推荐第三方的蓝牙技术。对于机智云而言,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鼓舞。国内团队能越来越多的参与国际标准的补充以及更进一步的制定,也是“中国技术”话语权不断增强的一个过程,机智云的BLE SDK是又一次的加速这个过程,未来相信我们还能看到更多。在今年的亚洲蓝牙大会上,围绕蓝牙技术应用的以及智能家居成了热门关键词。不仅设立了单独的智能家居专题论坛,还有多项面向领域内的实用技术公布。机智云作为本次大会唯一的软件合作伙伴,在会上宣布了基于自身项目实践的开源BLE SDK,会后机智云CEO Jack接受了宅客君关于BLE SDK的采访。机智云CEO Jack介绍,这款SDK是机智云在蓝牙应用上一年多的研究成果,经过了上百个项目验证,在稳定性、兼容性上均达到业内最高水准,所以决定开源出来。雷锋网(搜索“雷锋网”公众号关注)此前曾报道过,市面上目前智能硬件有很大比例都采用蓝牙BLE作为连接技术,但在另一端的对此支持存在不足。&&这表现在:&&1、2012年后,硬件支持BLE的移动终端才开始普及;&2、2013年Google在Android 4.3上推出原生BLE协议栈支持之前,业内已经有多个私有BLE协议栈,并且应用在三星、HTC、小米等业内Android出货大户上,各协议栈实现不相兼容。&机智云的BLE SDK用处即在于此,它在目前最主流的三家(Google、博通、三星)BLE协议栈SDK上进行提炼,在SDK层面上实现兼容。使用这款SDK,可以直接兼容不同BLE实践的设备,不需去考虑兼容问题。&兼容其实是件很繁复的工作。在以往和智能硬件公司的讨论中,他们通常优先出iOS App,原因并非他们只想做高端或者保持格调,而是Android端实在太难做。在BLE这件事上,支持Google 原生SDK可能只能覆盖有限的移动设备,像三星Galaxy S3(三星BLE协议栈)、小米2S(博通BLE协议栈)这种出货量巨大的机器并不能支持,还需要针对它们在单独做适配。&机智云的BLE SDK也是这样一款一款适配做出来的。他们的蓝牙核心工程师告诉雷锋网,在年,机智云还保留一些智能硬件App外包工作,客户要求他们去适配市面上的主流Android终端,在做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每款App都做一次全适配其实是件挺低效的事情,决定开始做全兼容的SDK。13年SDK差不多完成,并开始在业务上实践。&在兼容之外,机智云BLE SDK还做了额外的东西。包括开发流程的简化和增强BLE通信的稳定,SDK通过接收“Service”广播实现BLE通信响应,并通过消息队列来防止通信拥塞。这里科普一个小信息点:Android原生BLE通信没有优先级的设定,在多个BLE设备同时发送请求时容易引起拥塞和风暴,队列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缓解拥塞。&在谈到本次开源时,机智云CEO Jack很坦然,“其实这只是一次技术上的开放。我们在这方面吃过苦,现在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也很愿意开放出来。智能硬件能往前推动一步,对身在其中的我们亦有裨益,开放是大趋势。”换个角度,“由于历史原因,国际组织对中国的重视程度一直很低,我们选择在官方的蓝牙大会上对外开源,也是希望能在这方面能有一个带动作用,中国和全球能有一个互动。”开源BLE SDK只是在存量设备上作支持,BLE未来是否能有更大发展还需要Google以及产业来推动。Android 4.3+占有率更高、BLE芯片价格更低廉,BLE也就更普及、更有想象力。下一代蓝牙技术Bluetooth Mesh、IPv6 over Bluetooth开始在上提供完整支持,而这些都无需升级硬件,只需在蓝牙 4.0的硬件上做固件升级即可,这可能将组成未来物联网最基石的大连接平台。&项目托管地址:
/xpg/GizwitsBLE
关闭雷锋广告
同步到新浪微博
关注产品和创新的科技媒体
当月热门文章
¥0(免费上门 手机快修)
¥299.00¥899.00
00:00:00后恢复原价
本栏目由提供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以方便用邮箱登录华为发布智能家居战略:推HiLink协议|智能家居|华为|赵明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华为发布智能家居战略:推HiLink协议
赵明表示,在这一在战略体系中,Hilink连接协议和华为此前推出的Liteos物联网操作系统将成为华为与伙伴共享的两大核心能力。
  新浪科技讯 12月12日下午消息,在今日举办的荣耀2周年发布会上,荣耀总裁赵明正式发布了华为智能家居战略并推出了HiLink协议。赵明表示,在这一在战略体系中,Hilink连接协议和华为此前推出的Liteos物联网操作系统将成为华为与伙伴共享的两大核心能力。
  赵明认为,当前智能家居市场有三大痛点:封闭的生态、破碎的场景、复杂的操作。华为和荣耀已经与包括海尔、BroadLink等在内的40多家企业合作,打造“Hilink inside”模式。
  赵明指出,在这一战略中,华为和荣耀仍将坚持做自己擅长的东西,包括手机、路由器和盒子等与连接控制相关的产品以及云服务,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建各品类控制模型和统一协议标准,让家电之间可以互相对话,不会考虑进入传统家电的垂直领域抢夺合作伙伴的市场。
  基于此,赵明宣布了2016年华为智能家居战略的计划。其中在二季度,华为将发布HiLink SDK正式Release、Huawei LiteOS源码Release和智能家居云产品;三季度,华为将与智能家电厂商和解决方案厂商实现互通,同时还将引入一些应用与服务厂商;四季度,华为将与智能照明、安防和能源管理类设备进行互通。
  在发布会上,荣耀还发布了支持HiLink协议的荣耀路由Pro、荣耀WiFi穿墙宝和荣耀盒子voice等三款产品。其中荣耀路由Pro售价328元,将于日在华为和商场同步发售,荣耀WiFi穿墙宝售价268元,将于日在华为和京东商场发售,荣耀盒子voice支持语音搜片功能,售价228元,将于日在华为和京东商城发售。(智勇)
随着官方最高规格互联网会议对互联网金融的正式定名、定义、定位...
奢侈品电商受到了来自资本的追捧,但其日子也并不好过,行业开始...
对于消费升级,它所带来的最大福利在于产生了一些消费者愿意为之...
搜狐发布公告,宣布收到来自公司董事长及CEO张朝阳的6亿美元回购要约。
这9个项目将出现在下周三的医疗健康专场,欢迎投资人报名来约!Google 对比 Apple HomeKit 构建智能家居平台的优劣势是什么?
Nest 将从中起到什么作用?后者不久前发布了 API,便于其他服务控制 Nest
按投票排序
在我看来google比apple在智能家居方面的探索精神与布局强太多了,apple太想依靠自己的手机优势,homekit只是作为一个智能应用的集合,这条路在其封闭系统里等于将手机作为了智能的大脑,但手机作为大脑的天生劣势:1、电池供电问题;2、作为设备中心的实时性与可靠性问题;3、家庭中心与个人中心的定位问题;而google,无论是硬件单品nest、dropcam,从用户刚需的安防、节能入手;加上android的多种设备平台覆盖;另外通过大量收购,铺垫的机器人技术累积;怎么看,google在智能家居平台这路子上,应该完胜apple。
若要说2014年是智能家居新纪元丝毫不为过。就像2007年之于智能手机一样,彼时Windows Mobile和诺基亚已存在多时,但真正的智能手机大门是由iPhone和Android在2007年亲自打开。这一次,Apple、Google还将是打开新大门的人吗?微软能否逆袭?三星的位置在哪里?Apple:观望为主尝试投入,定标准做平台的春秋大梦iHouse是玩笑。智能家居与PC、电视、汽车等“产品”的智能化完全不同,不是一个单品,而是大量碎片化的产品协同来让家庭智能化。在刚刚过去的WWDC上,Apple并未推出关于智能家居的硬件——尽管未来它很可能会推出iTV电视整机,但现在它的思路明确:不做硬件,也不准备做一套独立系统,提供一个标准+协议给你们,即HomeKit。智能家居单品(门锁、灯光、摄像头、温控器、插座、开关)支持HomeKit后,iOS用户则可以通过HomeKit平台结合Siri去操控家庭的设备,未来HomeKit还可能开放给第三方App。说到底,苹果在做标准协议,就像它在视频领域所做的AirPlay协议一样。相比做设备和系统,这一玩法并不需要付出太多。尽管苹果还提供了一些品牌认证、苹果实体店售卖等品牌和渠道的附加值但都是资源分享。聪明的苹果空手套白狼的底气在于它携用户以令诸侯,飞利浦等玩家已表态支持。苹果也有单品,路由器、Apple TV机顶盒,不瘟不火。巨头要想将其在某个领域的成功复制到陌生领域并不容易,Apple擅长的是面向个人用户的消费产品,家庭是与个人和企业并列的第三类市场。Apple也未能啃下企业市场。因此与其说苹果不想做单品,不如说是它有心无力,除了研发传说中的iTV之外它还能做什么呢?又不能坐视不管,只能凭强大的号召力做一套标准以求不错过未来潜在的盛宴,这是它没有选择的选择。Google:最舍得投入,软件+硬件、单品+平台,一起上智能手机时代Google软而不硬,凭借着Android构建OHA联盟反超Apple,打造一个繁荣的Android生态。但Google并不满足只软不硬,Android帮其带来了大量的移动用户,并将搜索、Chrome、地图、GMAIL等服务一股脑整合进去,但相比Apple凭借软硬及内容一体化赚得钵满盆满而言,Android并未给Google带来匹配的回报。三星心怀异心研发Tizen系统这类做法让Google对其盟友并无安全感。在后期它开始推行自有Nexus设备,拿下Moto并将其置换为联想股权,尝试更硬一些。研发GoogleGlass、无人驾驶汽车等更是让自己成为彻头彻尾的设备+互联网公司。在智能家居上它一开始便不再满足于只做一个系统的软件生态。32亿美金收购了Nest这一杀手锏产品,同时家庭摄像头Dropcam被Google收购的传言业已出现。毫无疑问的是,苹果不会只硬不软,它的野心绝不是做单品,而是做一个与Android阵营类似的生态,甚至可能是以Android或者ChromeOS为基础。可以预料,接下来Google为智能电视打造的操作系统、为智能家居设备打造的标准平台将会问世,还会有一些SDK、云服务给到厂商。Google在智能家居上是十分认真。软硬结合、单品+平台一起上是其思路,开放仍将是其特色以及核心优势,Android及OHA构建的用户基础将帮助它再造一个新的Google Home联盟。微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软件切入梦想将落空微软在移动时代的颓势仍在,收购诺基亚,鲍尔默提前退休,仍无力回天。鲍尔默退休时提出苹果将向设备+服务公司转型,但我看到它还在节节败退:硬件上毫无斩获,软件上WIN8难推,MSN与SKYPE整合回天乏术,WindowsPhone增长过慢。微软有着辉煌的历史,在99年甚至更早便在智能家居上有所思考和尝试,维纳斯计划闻名于世。微软是第一家推出平板电脑的公司,2000年前后比尔盖茨便开始为平板电脑多次战台了,种种原因使得最终还是由Apple来真正发明平板。这一次可能又要上演同样的故事。真正定义智能家庭的不一定是Apple,但一定不是微软。答案之所以这么残酷,是因为智能家居并不独立的,智能手机是它的基础。任何设备,任何方案,都离不开手机,只有手机是器官一样地伴随用户。微软在智能手机上的落后必将影响它在智能家居上的发展。同时,微软确实没做什么实质事情。它在5月与智能家居公司Insteon合作,让后者应用入驻Windows平台,产品入驻微软实体商店。同时,微软还给一些厂商提供基于Azure的云存储、云计算服务,但类似合作都太流于表面。微软还可能推出独立的智能家居操作系统,微软研究部门确实公布了“家庭操作系统(AnOperatingSystemForTheHome)”白皮书。问题在于操作系统还得运行在设备之上,而家里的各种设备又无法支持统一的操作系统,且不少设备如路由器、智能电视已有事实上的操作系统基础存在了(OpenWRT、Android),且微软的操作系统又难以摆脱收费的玩法,厂商凭什么选择你?用旧思维去进军新世界,还未开始便已注定失败。微软在智能家居之战上的胜算最小,起个大早赶个玩集的命运难逃。三星:拥有家庭基础以及软硬件能力,胜算最大智能手机是Google、Apple和微软的三国杀,智能家居的生态之争,微软的位置将被三星取代。三星是安卓之王,智能手机和平板都大获成功。它还有着强大的软硬件全产业链能力——硬件、渠道和市场能力比Apple还强,这些优势将让它在新硬件领域站在很高的起点。可以看到,三星Gear智能手表已胜出一大截了,Gear手表Q1市场份额高达71%,已成寡头。在“家”这个领域三星本身便拥有全系列产品布局,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播放器等家电有着可观的市场份额,还拥有不少核心技术。家电基础外加三星在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上的成功无疑为其进军智能家居市场提供了先天优势。三星确实非常积极,早已推出了智能电视、智能洗衣机、智能冰箱、智能电灯等多种产品。除了单品外,三星还推出了专属的智能家居软件平台Smart Home,它一方面整合了用户的个人消费产品,另一方面整合了智能家居设备,今年上半年已进入部署阶段。Smart Home是开放的,允许第三方加入。因此,在软件层面三星也比Apple和Google来得更加彻底,有诚意也有速度。Tizen系统不一定成功,但SmartHome因为先发优势及硬件基础就难说了。当然,三星并不是没有任何挑战。智能家居其他领域如温控、安防等三星还需要从头开始,显而易见的是它的综合优势是最强大的。小结:智能硬件最被各方看好的有三个领域:可穿戴、家居和汽车。2014年正在成为智能家居的新纪元,Apple、Google、微软和三星一起为我们打开新大门。Apple象征性尝试,Google大手笔动作,微软已日暮西山,三星优势明显。胜算排名三星最大,Google第二,Apple第三,微软最弱。如果Apple依然毫无作为,未来的智能家居之争将是Google与三星的双雄之战。转自虎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google应该会从实用角度出发,从产品到标准,在推动行业发展。apple已入手就像占据主导,中心 ,由它去定义周边的设备描述。还是google强一些吧。
两家公司相比:Google 的硬件靠收购,目前从与 moto 整合看缺少些硬件制造基因。总部与并购公司整合起来成本相对 Apple 而言更高,收购 Nest Lab 感觉只算是占坑。Google 物联是趋势和标配,目前也是为其他平台作嫁衣。Apple 软硬件都有实力,且自己也可以造硬件。短期 Apple 优势明显,长期看 Android 开放想必 Google 当年也没想到,笼络了几乎除了苹果以外的所有公司都在自己怀里,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为后续自己制定游戏规则打下良好基础。另外,智能家居这么多年,真正多有亮点的产品少。或者说是还没有人想明白智能家居的痛点在哪里,甚至我认为远控目前是伪需求。智能家居的公司短期看好小而美的硬件。类似 Nest Lab,感应器+自我学习软件+工业设计的硬件。长期看好 Google 这样互联网基因及软件实力更强的公司。即有众多用户行为数据以及良好的软件平台的公司。
Google在收购了Nest/Dropcam后,提出软+硬的整体解决方案,由Nest为中枢,Dropcam为主要前端图像获取设备,结合电脑视觉/智能分析,并搭配Sensor Network获取更多环境资讯,最后交给Google Cloud做用户行为分析,并回传给前端装置做出相应的智能行为,有理由相信Nest会主动提出整合方案,定义智能家居的行为模式与获利模式。
而Apple从目前看来只是试图以手机为基础架设一个生态系统,但结合我之前接触的赛万特(Savant)整体智能家居,以Apple的软+硬构成的系统,感觉Apple未来应该会收购它,有可能以它为核心,配合HomeKit搭建生态系统以Google竞争。
那是你还不了解Apple和Google,Apple的homekit并没出来你怎么知道是用手机作为家居智能的大脑呢?如果想更多了解Apple的智能家居未来可关注的系统!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智能家居价格——南京物联传感SDK开放> 消息推送 > 消息推送android文档 > SDK下载
Android 消息推送SDK v2.8.1
功能更新:
1、升级wire版本。
2、完善对android 6.0系统的适配。
3、性能优化。
目前,推送SDK已支持ARM和X86平台。由于当前绝大部分Android设备均是ARM平台,我们提供了精简版的只支持ARM平台的SDK供开发者选择: 只支持ARM平台的SDK(
);只支持ARM平台的去UTDID的SDK(
推送SDK为了提高设备标识的唯一性,除了UMID之外,还用到了Taobao提供的一个设备标识生成库(UTDID.jar)做双向保证。当前推送SDK兼容的UDID版本是V1.1.0。
淘宝提供的设备标识生成库(UTDID.jar)已经广泛应用在阿里系的App中了,包括支付宝。部分集成过支付宝SDK的App,在集成推送SDK的时候,会存在包冲突的问题。 为此我们提供了去UTDID版本的SDK供开发者集成使用()。                
这里需要提示下开发者,除非开发者在测试的时候已经使用了支付宝的sdk,否则在测试时请不要用去UTDID版本的SDK进行测试。误用SDK可能会导致无法获取device_token,以及收不到消息等后果。
Android 消息推送SDK v2.8.1L_Beta
功能更新:
在v2.8.1版本SDK基础上,增加支持基于实时地理位置进行推送的功能。
基于实时地理位置进行推送的去UTDID版本的SDK:()
此外,除了支持上述三个较常用平台外,我们还提供了支持全平台的动态链接库(SO文件),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集成使用()
Android消息推送SDK v2.8.0 ()
1、针对android 6.0系统进行了适配。
2、新增通知栏按数量显示功能。
3、添加deleteAlias接口。
4、性能优化,提升稳定性。
Android消息推送SDK v2.7.0 ()
1. 针对android5.0以上系统的通知栏进行了适配(包括原生android5.0以上、小米5.0以上、华为5.0以上等常用机型)。
2. 集成方式修改,把PushSDK单独成一个library依赖,使android studio用户集成更加方便。
3. 添加setAlias和setExclusiveAlias接口。
4. 全面提升推送稳定性并修改了一些bug。
Android消息推送SDK v2.6.0 ()
1. 新增:对小米推送SDK进行了定制集成,提高小米手机消息到达率;
2. 新增:手机端消息到达的声音、震动、闪灯的开关控制接口;
3. 优化:jar包缩小20%,大小约650KB~800KB(加小米);
4. 优化:进程互保,增强服务的可靠性;
5. 优化:为tag增加一个update接口,性能更好。
Android消息推送SDK v2.5.0 ()
1. 本地通知。
2. 本地通知自定义样式。
3. 多平台支持,增加arm64-v8a,x86_64,mips和mips64。
4. 增加alias与device_token一一映射接口。
5. demo增加对于开启和停止服务的示例支持。
Android消息推送SDK v2.4.1
1. 修复SDK可能存在的消息发送漏洞问题,修复一些SDK的bug。
2.添加检查配置中对于应用包名的检查。
3.集成文档和Demo的改进,加入了Android Studio下的Demo。
4. 新增armeabi-v7a平台支持。
5. 与友盟统计自定义事件用户群打通、友盟游戏统计自定义事件用户群打通添加数据统计接口。
Android消息推送SDK v2.3.0
主要更新:
1. protobuf协议包的精简,缩小了320多KB。
2.增加检查集成文档配置的方法,便于开发者方便检查集成是否正确。
3. 针对gradle配置加入设置资源包名的接口。
4. 部分小bug的修复。
Android消息推送SDK v2.2.0
主要更新:
1. 删除不需要的包。
2. lib库和so包的精简。
3. 增加选举和消息穿透。
4. 解决了一些demo和sdk的bug。
Android消息推送SDK v2.1.0
主要更新:
1. 提供了只支持ARM平台的SDK,便于开发者选择。
2. 解决消息统计的一些问题。
3. 数据传输字段的精简,减少流量消耗。
Android消息推送SDK v2.0.0
主要更新:
启用了spdy双向通道,增加长连的稳定性。
2. 增加了进程互保优化,增强服务的可靠。
3. 修复了业务处理逻辑的一些bug。
Android消息推送SDK v1.7.0
与自动更新打通,通过消息推送来发送自动更新通知消息。
2. 修改demo,fix list tags bug和加入alias type选项。
3. 增加应用在前台时,是否显示通知的API接口。
4. 增加对于通知消息的打开和忽略情况的处理。
5. 显示在运行程序中的UmengService的服务名可以进行自定义配置,默认是PushService。
Android消息推送SDK v1.6.0
主要更新:
使用新的Protocol Buffers(PB)的数据传输协议,减小数据流量。
增加冷却时间设置接口setMuteDurationSeconds(int seconds)。
补充捕获网络连接异常的处理。
Android消息推送SDK v1.5.0
主要更新:
解决了开发者同时集成友盟消息推送SDK与支付宝钱包(alipay)新版SDK包冲突问题
Android消息推送SDK v1.4.1
主要更新:
对部分SDK上报字段,在上报服务器前做了加密处理。
优化了长连service启动逻辑。
Android消息推送SDK v1.4.0
主要更新:
SDK支持多包名发送,实现了一个appkey可以针对不同渠道打不同包名的需求。
修复了部分机型概率型出现ANR的bug。
Android消息推送SDK v1.3.1
主要更新:
多条通知同时到达时,由于网络延迟等原因可能造成后发送的通知先到达,此时会根据通知的发送时间比较,显示最新发送的通知
Android消息推送SDK v1.3.0
主要更新:
增加了图标的在线配置(可配置app内图片或者网络图片)和本地默认配置。
增加了声音文件的本地配置和在线配置。
支持自定义通知栏样式:在UMessage里增加builder_id字段,用于选择自定义通知栏样式。
在Android4.2以上系统,增加了Notification,可以下拉来显示更多的文字的功能。
修改了通知消息里打开应用的逻辑,不再需要1.2.3增加的两个权限。
修改了MessageHandler的部分逻辑,开发者可比较容易的自定义Notification的样式。
修改了调用Tag接口的返回值Result,增加了两个字段:errorMsg和jsonString。
增加了register和unRegister的回调。
增加了在代码中设置友盟Channel ID的方法。
增加了一个Service,用于下载在线配置的网络资源。
将所有混淆的类均放入包:com.umeng.message.proguard中,从而防止与其他SDK产生类名冲突。
Android消息推送SDK v1.2.3
主要更新:
三种消息模式兼容:支持自定义消息与通知消息并存、自定义行为与默认三种打开方式共存
为打开APP行为添加APP前台检测
增加了remove alias的接口
优化了消息日志的存储
Android消息推送SDK v1.2.1
主要介绍:
友盟消息推送 SDK 正式发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umeng social sdk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