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从事保险行业,太平洋友邦新华都供应链平台有简单了解,中国人寿还未了解,目前想在新华和中国人寿二选一。

  我想请教楼主:    我现在出来已经俩年!    我是做销售的,月收入是2000到5000,不稳定!    已经有了一套按揭买的住房,8成20年,月供1115,    公司已经帮我买了社保,五类的那种,按1200/月给我买的,    如果我想买保险的话,有什么建议???  ===========================================================  看的出来你是年轻人,建议你购买一些公司的万能寿险或投连产品,并附加一些住院医疗险(保额不用太高,因为你已经有社保)。  因为你的收入不稳定,所以推荐你选择新型的寿险,万能和投连产品的缴费方式灵活,也可以根据的你需要调整保额,而且风险保费是按月扣除,自然费率,也就是说你现在的风险保费很低(因为你年轻),同时如果你需要用钱可以从你的帐户里提取,而不像传统寿险那样需要按时交钱,到点才能拿钱。  目前市场有万能和投连产品的公司有友邦、信诚、中意、平安、太平、瑞泰等,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  不过,你要记住,这种产品比较复杂,选择一个专业的代理人十分重要,如果有代理人只给你讲投资收益而忽视保障的话,你要小心  
  我家去年被亲戚死赖着买了个2万的中国人寿分红险,当时我妈还问我这个有什么问题吗?,我想中国人寿这么大的企业,也算是中国几个比较大的保险公司了,应该这两万本钱应该是没问题吧,所以最后没办法就给了他,说实话,我还是比较赞同买医疗保险的,现看个感冒都要上千块了,真的是好没有安全感。我想问楼主的是两年后,我这个本钱会不会出现不能拿回的现象啊??  ===========================================================  国寿是国家的亲儿子  你的本钱肯定拿的回,但是买保险你同样要承担风险,比如利率风险  因为保险的利率是事先设定的,如果以后利率上涨了,你就只能认亏了。  你说买医疗险,一般的医疗费用险都是消费型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没生病的话,钱就不还给你了  同时,医疗险也不是100%报销的,会有除外责任和免赔额的
  保险就象买房子,一不小心就给套住了,一买就是几十年,而发生的概率小得很,这样的保险在中国不合适,由其是寿险之类的,我都想退保,保险只适合开车的,高风险职业,中国人只适合买社保之类的,失业保险之类的东东,个人的话。一般企业买合适!
  呵呵  楼上的说一般企业最合适  你知道企业除了买意外险还会购买企业年金吗  我国也正在企业年金这方面努力  因为养老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光靠国家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专门的企业年金机构(可能是保险公司)来补充
  lnootj,谢谢你回答我的问题。(你说买医疗险,一般的医疗费用险都是消费型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没生病的话,钱就不还给你了    同时,医疗险也不是100%报销的,会有除外责任和免赔额的)---我爸妈是农民,没社保,没医保,而我现还在学校读书,如果是我出来,再给我爸妈买保险,那时他们大概都快60了,你说还有那家保险公司会提供保险呢,再说,人一老,谁不会出现大大小小的毛病啊,所以,你能给我个建议吗?就是基本的医疗保险,我最担心是这个。      
  基本上,60以上的人  保险公司都不会承保的,因为风险太高  所以要买趁现在,一般可以续保至65岁,65岁以后就不再保了  不过你要有心理准备,55岁以后的医疗费用险很昂贵  还是那句话,保险公司是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他是不会承保高风险的人群的
  ln00tj  感谢你的回答  你的意思是,意外险哪里都一样?  另外请教,保险公司有没有一般的医疗险?
  现在保险就是垃圾 骗钱
  保险的执业制度跟传销没有什么区别。    
  保险买不得,保监会跟各大保险公司都是穿一条裤子的,保险法都是这些贼们坐在一起合伙算计中国人民的,大家看看保险法就知道了。保监会的我跟他们打过交道,一帮吃白食的家伙,他们肯定都被保险公司骗来的人民血汗喂的肥肥的,不信你们打电话投诉保险公司,看他们是啥态度。
  作者:robins1999 回复日期: 16:01:39 
    问楼主一件事,90年代中期的时候,友邦在上海那个拒陪的案例到底是怎么回事,说一个解放前买的保单,友邦认死理不给赔付,最后让平安保险利用传媒(估计政府也是背后支持平安)搞的沸沸扬扬,人心战一下子打垮了友邦夺了市场,取而代之成了老大。    具体的案情你能在这介绍一下吗?  ------  凡请zms319,友邦保险人,ln00tj诸位业内人士讲解一下,记得当时平安老总说,如果自己是友邦的话肯定会支付的,具体情况到底如何?   问题2,如果国内的保险公司经营不善而倒闭,在中国没有存款保险制度的情况下国家会不会全额买单,毕竟买寿险人家可是那么多年的血汗钱啊,到老了岂不是一场空。日本倒闭的7家保险公司最后的保单如何处理?见前文“日本的银行、金融机构一旦倒闭,政府不再对储户的存款承担全额保护的义务。” 是不是靠原来上交的存款承担金付一部分,其余保民自己承担损失?具体能有多少赔偿比例?凡请zms319,友邦保险人,ln00tj诸位业内人士了解情况的话给讲解一下。
  不买,还是不买!
  关于问题2:  虽然不知道具体的处理方式,  但有一点是一定的 和国内倒闭的银行一样处理
  我的原则是买保障型保险,不买投资型保险。    就自己的保险和理赔经历看,用过的中保,太平洋,理赔还是挺痛快地。友邦不清楚,不过友邦在北京有一种针对出租司机的险,有一次和一个司机聊天,说理赔服务很好。    很多人说上当,其实也怪自己。不管买什么东西,推销员肯定会强调产品吸引人的部分,而不会主动去说不那么吸引人的部分。不管买什么大件,我都会事先做好功课,多了解情况,多问几家销售。一般如果你发现了问题去问,销售是不会乱说骗人的。所谓受骗,其实是被误导。    没买过保险的人,最好先从短期的险种开始。虽然可能价格没有那么优惠,但是你有了充分的时间考验这家保险公司,这个销售员,同时也能够更确切的了解你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同意楼上的~~~~  我买的保险就是保障的~~呵呵~~还兼有投资
  存在就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过于崇拜就不对,人要是有爱心,关心一下下一代的生存条件,我们是不是太关心自已了
  我想请教楼主:      我现在出来已经俩年!      我是做销售的,月收入是2000到5000,不稳定!      已经有了一套按揭买的住房,8成20年,月供1115,      公司已经帮我买了社保,五类的那种,按1200/月给我买的,      如果我想买保险的话,有什么建议???    ===========================================================    看的出来你是年轻人,建议你购买一些公司的万能寿险或投连产品,并附加一些住院医疗险(保额不用太高,因为你已经有社保)。    因为你的收入不稳定,所以推荐你选择新型的寿险,万能和投连产品的缴费方式灵活,也可以根据的你需要调整保额,而且风险保费是按月扣除,自然费率,也就是说你现在的风险保费很低(因为你年轻),同时如果你需要用钱可以从你的帐户里提取,而不像传统寿险那样需要按时交钱,到点才能拿钱。    目前市场有万能和投连产品的公司有友邦、信诚、中意、平安、太平、瑞泰等,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    不过,你要记住,这种产品比较复杂,选择一个专业的代理人十分重要,如果有代理人只给你讲投资收益而忽视保障的话,你要小心      ++++++++++++++++++++++++++++++++++++++++++++++++++++++++++++++++++++++++++++++++++++++++++++++++++++++++++++++++++++++++++++++++++++++++++++++++++++++++++++++++++++++++++++++++++++        谢谢楼主!!!  但是你的话我还是不怎么明白,能否帮我说具体点?  如你说.那这种险种不是象银行存款一样吗?这是多了一个保障???
  谢谢楼主!!!    但是你的话我还是不怎么明白,能否帮我说具体点?    如你说.那这种险种不是象银行存款一样吗?这是多了一个保障???  ===========================================================  我不是楼主 -_-凸  我不过是路过而已。。。。。  我说的是兼具保障和投资功能的新型产品  一般来说万能险有保底的收益率1.75%,例如友邦和平安的  而投连险没有保底收益率,但是有几个投资帐户可供选择  这个产品说起来比较复杂,我不可能在这里给你说清楚  所以才要你找个专业些的代理人去咨询  一个真正理解这个产品的代理人是不会只跟你大谈收益而不提保障的,如果你只是想要收益的话,你还不如去买基金。这个险种的好处在于可以避免利率上升导致的损失。(最近我在做这个产品的培训,这些话讲得都快烂了:) )
  帖子太多了,读着费劲。不过粗粗一看,发现楼主和ltlux挺专业的。
  保险是个好东西啊,大家都需要的。  楼主的销售方法也很高明,不知不觉中就让这么多人了解了友邦,了解了一些最基本的保险常识,这也可以看做是培育潜在客户吧。  但是中国现在有多少人会来投资险之类的?相信你自己心里有有数,中国的有钱人可能都会觉得保险的回报率太低,还不如买基金、证卷,这是我的看法。  而且现在中国的保险赔付率低的惊人,保险基本上现在属于一个暴利行业,(看那些保险代理人的提成比例就可以知道),国外的保险公司现在都是靠保费投资来赚钱的,所以才这么多保险公司进中国来想赚大把。  HOHO,楼主继续努力吧~~
  不好意思!!  最近几天公司里的事情比较多,好几天没有来这里了。感谢各位对支持,同时也感谢ln00tj的回帖。  
  作者:kavon 回复日期: 16:29:54 
    楼主.我不是做保险的.也不懂.也没有朋友亲戚做保险.但我从来也不认为保险是骗人的.    我的理解是保险是双方都有风险的.以单笔来看.要么是保险公司亏.要么是买保险的亏.但是都是自愿的.但是从整体来看.是保险公司稳赚.因为相安无事的还是居多的.我觉得买保险是因为觉得有危险感.所以买个心里安心.以免以后有什么好有点垫的.  ————————————————————————————  其实你在这里说的是保障性的产品:意外险、定期寿险和终生寿险等等之类的产品。  在保险公司还有很多其他的,如:退休金,教育金,投资类的产品等。
  作者:BT奶茶 回复日期: 22:19:59 
    搞不懂友邦的人为啥不对我问的“家倍无忧”    做出回答。是不是因为这个险种保险代理人拿不到回扣    而不像回答?    嘿嘿    ————————————————————————  加倍无忧,挺好的。对于户外活动比较多的人完全可以买。但是他承包的范围窄了一点。
  作者:萝卜_青菜 回复日期: 22:40:24 
    我想请教楼主:    我现在出来已经俩年!    我是做销售的,月收入是2000到5000,不稳定!    已经有了一套按揭买的住房,8成20年,月供1115,    公司已经帮我买了社保,五类的那种,按1200/月给我买的,    如果我想买保险的话,有什么建议???  ——————————————————————————  你好,在给你建议之前,我必须要知道几点:  1,你的家庭情况,你还有什么其他负担。  2,你的住房贷款应该是20万,是不是你一人承担。  3,你的家族有没有重大病史?  4,你目前的投资偏好(策略)?你最担心什么风险?  你考虑好以上几个问题,对你有帮助,然后再找代理人去咨询吧。
  作者:jeans801 回复日期: 23:15:23 
    lnootj,谢谢你回答我的问题。(你说买医疗险,一般的医疗费用险都是消费型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没生病的话,钱就不还给你了      同时,医疗险也不是100%报销的,会有除外责任和免赔额的)---我爸妈是农民,没社保,没医保,而我现还在学校读书,如果是我出来,再给我爸妈买保险,那时他们大概都快60了,你说还有那家保险公司会提供保险呢,再说,人一老,谁不会出现大大小小的毛病啊,所以,你能给我个建议吗?就是基本的医疗保险,我最担心是这个。      ——————————————————————————————  你父母的身体如何?  如果现在很健康的话,可以投保友邦的IPA,主要承保风险:意外、意外医药费、住院费、手术费、住院补贴等,一年保费可以选择在800-1200之间的。该险种可以续保到65岁。在之后可以保友邦的安心保等老年意外险,每月50元,可保到75岁。
  作者:BT奶茶 回复日期: 0:27:10 
    ln00tj    感谢你的回答    你的意思是,意外险哪里都一样?    另外请教,保险公司有没有一般的医疗险  ——————————————————————————  各个公司的意外险价格是一样的。  在服务理赔上肯定有不同,你如果经常出差的,最好买一些境内外的旅行险,比较好。因为承保了疾病门急诊,紧急救助,医疗运送,送返祖国等等。    一般的医疗险各个公司都有。除了疾病门急诊没有保之外,其他方面的基本上都涵盖了。当然还有一部分除外责任。    另外,别忘了重大疾病保险。
  作者:豆荚2002 回复日期: 11:54:45 
    我的原则是买保障型保险,不买投资型保险。        就自己的保险和理赔经历看,用过的中保,太平洋,理赔还是挺痛快地。友邦不清楚,不过友邦在北京有一种针对出租司机的险,有一次和一个司机聊天,说理赔服务很好。        很多人说上当,其实也怪自己。不管买什么东西,推销员肯定会强调产品吸引人的部分,而不会主动去说不那么吸引人的部分。不管买什么大件,我都会事先做好功课,多了解情况,多问几家销售。一般如果你发现了问题去问,销售是不会乱说骗人的。所谓受骗,其实是被误导。        没买过保险的人,最好先从短期的险种开始。虽然可能价格没有那么优惠,但是你有了充分的时间考验这家保险公司,这个销售员,同时也能够更确切的了解你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  关于友邦的理赔:  我这几天刚办完了一个理赔。客户是一位30多岁的女性,买了一份医疗保险,一年681元,才买了一年。最近因为子宫肌瘤而住院手术,花了8628元,理赔仅用了7天,理赔金额为8020,只有608元的饮食等其他费用没赔。    在目前的情况下,买保障性的产品最好,比如:重大疾病,定期寿险,医疗险,意外险。  
  关于友邦的理赔:    我这几天刚办完了一个理赔。客户是一位30多岁的女性,买了一份医疗保险,一年681元,才买了一年。最近因为子宫肌瘤而住院手术,花了8628元,理赔仅用了7天,理赔金额为8020,只有608元的饮食等其他费用没赔。  ----  请问这是啥险种?
  不看广告!!!
  在互联网,没有人知道对方是一只狗还是一个人。这话谁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楼主:您歇歇吧!不要给保险添麻烦了!
  我不是做保险的,我认同保险行业的重要性,只希望社会诚信机制能够更完善,更希望有朝一日,大家能够理智的分析问题,都从积极的角度解决问题,不要滥自谩骂,会理财的人肯定会买保险的。    谢谢大家的帖子,了解不少东西,呵呵
  而且现在中国的保险赔付率低的惊人,保险基本上现在属于一个暴利行业,(看那些保险代理人的提成比例就可以知道),国外的保险公司现在都是靠保费投资来赚钱的,所以才这么多保险公司进中国来想赚大把。  ============================================================  你对保险行业太不了解,暴利行业怎么都不会排到保险业  &中国的保险赔付率低的惊人&不知道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  人寿保险的赔付是在几十年后的,而医疗险的赔付一直居高不下,所以你见不到有保门诊的保险!  其次是代理人的提成,大多数代理人并不富裕,你所看到不过是一些突出的,你看看全国有多少代理人,月均收入有2000的有多少,你注意,他们是没有社保和其他公司福利的,生活来源全来自佣金,而且对他们的征税也很重,你只要交所得说就可以了(工资里扣),而他们还要交营业税!可能你知道他们表面的风光,而不知道人家背后的艰辛.  我是做代理人培训的,所以我见到的太多了,也见到太多的代理人来了又走
  作者:robins1999 回复日期: 16:01:39        问楼主一件事,90年代中期的时候,友邦在上海那个拒陪的案例到底是怎么回事,说一个解放前买的保单,友邦认死理不给赔付,最后让平安保险利用传媒(估计政府也是背后支持平安)搞的沸沸扬扬,人心战一下子打垮了友邦夺了市场,取而代之成了老大。      具体的案情你能在这介绍一下吗?    ------    凡请zms319,友邦保险人,ln00tj诸位业内人士讲解一下,记得当时平安老总说,如果自己是友邦的话肯定会支付的,具体情况到底如何?     问题2,如果国内的保险公司经营不善而倒闭,在中国没有存款保险制度的情况下国家会不会全额买单,毕竟买寿险人家可是那么多年的血汗钱啊,到老了岂不是一场空。日本倒闭的7家保险公司最后的保单如何处理?见前文“日本的银行、金融机构一旦倒闭,政府不再对储户的存款承担全额保护的义务。” 是不是靠原来上交的存款承担金付一部分,其余保民自己承担损失?具体能有多少赔偿比例?凡请zms319,友邦保险人,ln00tj诸位业内人士了解情况的话给讲解一下。
  问楼主一件事,90年代中期的时候,友邦在上海那个拒陪的案例到底是怎么回事,说一个解放前买的保单,友邦认死理不给赔付,最后让平安保险利用传媒(估计政府也是背后支持平安)搞的沸沸扬扬,人心战一下子打垮了友邦夺了市场,取而代之成了老大。      具体的案情你能在这介绍一下吗?    ------    凡请zms319,友邦保险人,ln00tj诸位业内人士讲解一下,记得当时平安老总说,如果自己是友邦的话肯定会支付的,具体情况到底如何?     问题2,如果国内的保险公司经营不善而倒闭,在中国没有存款保险制度的情况下国家会不会全额买单,毕竟买寿险人家可是那么多年的血汗钱啊,到老了岂不是一场空。日本倒闭的7家保险公司最后的保单如何处理?见前文“日本的银行、金融机构一旦倒闭,政府不再对储户的存款承担全额保护的义务。” 是不是靠原来上交的存款承担金付一部分,其余保民自己承担损失?具体能有多少赔偿比例?凡请zms319,友邦保险人,ln00tj诸位业内人士了解情况的话给讲解一下。
  作者:uv9 回复日期: 11:32:19 
  关于问题2:  虽然不知道具体的处理方式,  但有一点是一定的 和国内倒闭的银行一样处理  
  楼上的,你还少贴一遍, :)
  那你买你自己的保险然后你去死吧,,让你老婆有钱了找个别的男人爽爽,,哈哈哈哈哈
  作者:robins1999 回复日期: 16:01:39          问楼主一件事,90年代中期的时候,友邦在上海那个拒陪的案例到底是怎么回事,说一个解放前买的保单,友邦认死理不给赔付,最后让平安保险利用传媒(估计政府也是背后支持平安)搞的沸沸扬扬,人心战一下子打垮了友邦夺了市场,取而代之成了老大。        具体的案情你能在这介绍一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实在的,我自己都不太清楚。和你知道的差不多。
  作者:robins1999 回复日期: 16:01:39            问楼主一件事,90年代中期的时候,友邦在上海那个拒陪的案例到底是怎么回事,说一个解放前买的保单,友邦认死理不给赔付,最后让平安保险利用传媒(估计政府也是背后支持平安)搞的沸沸扬扬,人心战一下子打垮了友邦夺了市场,取而代之成了老大  具体的案情你能在这介绍一下吗?  ============================================================就你看来,现在的友邦和解放前,在法律上有继承关系吗?  如果有,所援引的是哪条法律? 中国的还是美国的?  如果把这个问题看成是公关问题,结论很简单,友邦是失败的,因为那件事后,市场分额巨跌  但是如果把这个问题看作法律问题,就另当别论,法律上的东西是要讲证据和依据的  
  楼主的帖子主题应该改为寿险,否则。很多人在这里混淆寿险和保险。
  楼主真的想给大家讲讲保险。最好从:近因原则,损失补偿原则,最大诚信原则开始。  
不管怎么说。商业保险规根还是商业,既不是楼主说的崇高,更不是大家骂的那么混乱,这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和职业,和妓院有的一比,有需求就有市场,就有从业者。事实上大家都是凭服务赚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家骂也没用,保险既不像你们想象那么崇高,也没有你们想象那么低劣!他存在着!  
  接上面:并一直存在到人类到大同社会,对了,人类真的会实现共产主义吗?    如果人人都相信保险并买保险,楼主和俺早就失业啦!
  广州保险业上演挖角大戏 友邦数百员工改投忠利
  新华网 (
13:56:36 )
  稿件来源:
    --------------------------------------------------------------------------------          
  岁末年初的保险业风云再起。去年年底至今,美国友邦保险广州公司仅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被视为竞争对手的意大利忠利保险广州公司挖走了近500名员工。这是继2000年,广州信诚人寿从中国人寿、平安保险、友邦等同行业中挖走员工200名之后的又一重大保险业挖角事件。       业内人士称,此次挖角事件无疑对保险业人才策略发出了一个强烈的预警信号,保险业人才策略的调整势在必行。       精英集体大反水       据悉,广州友邦现有员工约4500人,这次人事大地震中一下子就走掉了1/10左右。在这些被挖的员工中,友邦主管有6名,最高级别的是营管处经理,其他基本上是一些代理人和行政人员。有消息说,这些人中多数是拿了年终奖金才走人的。       忠利公司是这次事件的主角,其老总曾任友邦总经理之职。据知情人透露,这次大规模的挖角事件,就是其出面策反的。       对此,事件的另一主角友邦公司总经理黄宝亨称,友邦这些年来有不少高级人才输送到其它公司去,只要大家保持良好的敬业精神,对友邦的影响并不大。       黄宝亨否认外界传说自己将因此而“引咎辞职”。他说,此番人事变动只是一次自然流失,而非外界所说的失血。       他表示,随着外资保险业的陆续进入,挖角是不可避免的,但希望人才是合理的、自然的流失而不是恶意的挖角,友邦不是唯一的挖角对象,这次忠利的挖角对象还有中国人寿和信诚人寿,只是友邦被挖走的人更多。       事实上,在广州保险业界,2000年曾经上演过一次大规模的挖角事件。当时,由中信集团和英国保诚合资的信诚人寿在广州开业时,就从中国人寿、友邦保险、平安保险等数家公司挖走包括1名主管在内的200名员工。事件引起了各大公司的激烈反应,最后由广州保险业同业协会出面调和,在几大保险公司协议下制定了一个颇受争议的保险业人才流动公约才得以平息。但令人侧目的是,忠利此番“大手笔”挖人,在同业公会那里却波澜不兴。       据知情人透露,以“策反”人物身份出现的忠利老总,曾是友邦的老总,其人思路开阔,人格魅力令人折服,这也是他一下子从友邦挖走几百人的原因之一。而且,忠利也给员工画出了一个大饼:第一年的广告投入就达5000万,十年规划中的短期目标就是在两年内业绩赶超广州友邦。       人才策略面临考验       引发此次友邦人事大地震的原因之一,是代理人佣金制度。友邦总经理黄宝亨也不得不承认,金钱和职位是挖角的必要条件。而在2000年诚信的挖角风波中,信诚公司曾公开表示其将保持比同业高出5%-10%的比例以及外勤员工永久利益佣金制度。从已知的情况来看,发生在保险业界的挖角事件背后原因都大同小异。       历经人事大震荡的友邦,早就预料到了人才会流失,用业内人士的说法是,只是没有意识到会这么夸张。       友邦曾斥巨资建立了寿险专业培训中心,目前已接受培训了1.3万多人次。有人说,这些人才是友邦的坚强后盾,也是这次人事大地震之所以“外热内冷”的原因。       友邦代理人佣金模式经过70年的检验已被证明是成功的,黄宝亨说,但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人才策略,我认为只能通过培养而不是挖角。他还强调说,友邦主要的激励机制是不断地扩充从而不断地提供更多的升职机会,这对于目前许多外资保险公司暂时是难以做到的。      这次挖角事件把高层管理人员的佣金制度再次推倒了前台。对于高层管理人员,业内普遍认同的是实行期权制。据悉,友邦香港公司对高管人员实行期权制,也曾想尝试在中国内地实行,但由于外汇管制,执行起来有技术困难。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无疑为友邦高层管理人士跳槽埋下了伏笔。(来源:《中华工商时报》2月4日/庞彩盛
张晓晖)     
  刘也——南京金融少帅         ( 11:04:37)     【金陵晚报报道】 在Google搜索网站上,只要输入“保险刘也”几个字,就会出现很多条关于“友邦高管人事大地震”的文章。从最初的医学研究员,到改行做保险代理人,再到“官升”友邦本土最高层,这位被誉为“保险奇才”的现任太平人寿南京分公司总经理,一路走得又快又急。     曾经性格内向     刘也是地道的东北人,但在上海生活了十几年,现在已经很难从外表上看出北方人的特征,只有在和他谈话时才能听出一点点的东北味。而面对如今能说会道、出口成章的刘也,真的很难想象,他曾经非常内向,内向到连上街买东西都不敢主动问价。       谈到从研究员改行为保险业务员的初衷,刘也笑言是为了赚钱出国。原来,1985年从中国医科大学法医专业毕业以后,刘也就在上海一家研究所任研究员,1992年,刘也也想赶出国留学的大潮,但是当时每月300元的工资,实在难以支付一年一万八千美金的学费。“一开始进友邦真的是想赚钱出国,但真正踏入了保险的门槛,最大的收获并不是金钱,而是给自己带来的变化。”刘也说,从一开始的内向木讷、见到生人就紧张,到后来逐渐喜欢和别人打交道,是保险使他完完全全变了个人。     受友邦影响太深     刘也在保险界中创造的第一个辉煌,是在友邦做到了本土最高职级——助理副总裁。而他也向记者坦言,在友邦工作的十年,是彻底改变他、塑造他的十年。“说实话,现在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确实很庆幸当初的选择。如果不是在友邦,很可能就不会出现今天的我。”       虽然受友邦影响太深,但刘也对自己的“出走”并不言悔。“我离开的原因很简单,是因为友邦太固执了!不能否认,友邦在制定政策、走向走势等方面都非常有经验,但真正落实本土化还差得很远,由于在观念上产生了分歧,我就选择了离开。而现在加入到中资保险公司,也是为了承担赶超友邦,振兴民族保险业的责任。”     创建自己的“试验田”     2003年,刘也带着几名大将来南京闯天下时,就按照南京特色,培育了一支名叫“太平先锋”的队伍。这支据说有“三高”的队伍,和友邦招揽人才的条件看起来如出一辙,不仅素质高、学历高、产量高,而且之前从未从事过保险工作。       “太平先锋”一出手就以100%的代理人考试通过率刷新了南京保险业的纪录,而现在大半年下来,这支队伍产量一直在太平人寿稳居榜首,创造出了月人均保费过万元的神话。刘也谈到这支“三高”队伍时,不无得意地对记者说:“这是我在太平播种的第一个‘试验田’,我要培养一群真正懂业务、懂管理的人。”     想考社会学博士     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刘也的办公桌上堆着许多厚厚的书本,原来这位公务繁忙的老总正在准备考社会学博士,而且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准备的时间竟然只有短短十天。       对用十天能否考上博士这个问题,刘也自己也很纳闷,用他的导师的话说,就是考不上是正常,考得上就是奇迹。不管能否考上,刘也对考博的路倒是异常坚定,“我现在看的书是《中国人行动的逻辑》,别看名字挺深奥,但我不仅能看得懂,而且非常有兴趣去研究。我想,保险公司研究的就是人,而且是中国人,只要把人性看懂了,多大的市场我都能把它拿下。”金陵晚报记者 傅周艳              
  友邦全球理赔到底有没有误导?        一个友邦朋友的自述:    我是友邦北分的一名业务主任。看了您的几篇文章,也促使我反思您提到的这些事情,在此表示感谢,并发表一些个人意见。    您讲的几个问题都很实在,在保险问题上,我认为您可以说得上是非常专业。    一、全球理赔,我们做不到,我们确实在130多个国家有分支机构,但是只有少数国家可以转交理赔资料,理赔款必须在国内领取人民币(这也是外汇管制要求的)。北分总经理早已发文要求所有代理人认真学习,不可夸大其词,我身边的大部分同仁都不会强调这项利益。    异地理赔,我不清楚您的定义,就目前的情况,国内各分公司之间可以转交理赔资料,而理赔款打入个人账户,您可以通过银行异地领取。    二、保单迁移,我向公司领导咨询过,得到的回答是,在目前外汇管制的情况下,不能实现,但是在其他自由兑换的国家,是可以实现的。至于您提到的生命表问题,可以通过比较现金价值来解决,目前国内的产品转换就是以次为原则。    三、现在的友邦和解放前的公司,肯定是不一样的,我理解为一种美化宣传吧。友邦这么看重中国,和这段历史也有很大关系。我想在描述解放前的公司时,加上“前身”两个字可能更加准确吧。    AIG为AIA提供保单责任担保,这是从新闻报道中获知的。我的网站已经收录此信息,您也可以在其他新闻网站查到此新闻。/readnews.php?id=113    “老保单事件”,除了公司内部的较好解释,我只有一个信息来源,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一篇文章,在此引述,并提供连接。不了解内情,无权评论。  /gg/3/3_1_2.htm    事情原本很简单。1995年,一位老上海拿出解放前投保上海友邦的寿险保单,要求友邦给予赔付——这事儿也只有在上海才可能发生,经历了多年战乱,还有人精心保管着几十年前的保单,上海人的精细可见一斑。然而,友邦基于法律原因不肯理赔,因为友邦确信现在的友邦与解放前的友邦没有法律上的继承关系。当时几乎上海所有的媒体都投入到对此一事件的报道中了,不管法理如何,从情绪上,上海人认定友邦在赖账,这对友邦在中国的寿险业务构成了沉重打击。业内人士确信,友邦为挽回其信誉损失及重建美誉度至少用了两年时间。    “美国公司做事情太较真,太讲究法律责任,”上海传媒界一位老记分析说,“其实你想一想,还能有多少老上海保存着老友邦的旧保单?这并不会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友邦大可以高调兑付,并且借机发动上海人搜寻旧保单一并兑付,这样的话可以起到何等之大的宣传效果?美国人认为真理在他们手里,这没错,但投保权却在上海人手里。至少在当时,别跟我们讲法治精神,那么多外资保险公司想要进到中国来,有多少用了并不合法的手段?”    四、万能寿险的利率,我听过友邦的同仁夸大利率,对此我感到惭愧。    我深深的爱着这家公司,我不想用“其他公司怎样怎样”来辩解。我当初选择来友邦,是因为我深信这是现在我能找到的最好的寿险公司,现在也如此。对于它存在的种种不足,我们理应有勇气去面对。我要求从自己的团队做起,诚心经营,决不误导客户。我信奉一位营销专家说的话,“只要撒足够多的谎,就可以签到合约,但是最终客户会明白被骗,而你再也签不到了。”       
  战上海上篇:友邦惊诧    21世纪经济报道
  12:16:10      年上海寿险市场格局演进    □本报记者金城文武上海报道    没人能够否认,上海保险市场,尤其是寿险市场,是至今中国内地最为重要的、也是最成熟的市场(虽然与日本、英国、台湾等市场相比,它也只能算是半成熟的市场),在已往的十年间上海寿险市场所经历过的变局,极可能是未来十年全国市场所将要经历的。    业界更多地将它描绘成提前WTO化的市场。所有记者采访过的业内领袖人士都说,年上海所发生的事情,其实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外保险业者同台竞技大混战的预演,是“一场热身赛”,它对未来全国市场的演进具有路标的价值。    从1992年10月美国国际集团旗下之友邦保险进入中国、在上海设立独资寿险公司开始,到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后天女散花般向外资保险公司发放许可证、中国内地全面对外资保险业开放,上海寿险业从一个处女地,一个只有简单的团体人身险的计划经济状态,迅速地走向半熟:保险营销引入,市场快速放大,玩家们的角色背景也充分多元化。    现在,上海已有营业性保险公司近20家,其中包括友邦、中宏、金盛、太平洋安泰等外资或合资公司10多家,而且全球有近70家保险公司已在上海设立了代表处,等待着从中国保监会那里拿到营业牌照——这差不多是全球主要保险业巨头们的一个“奥运赛场”。    十年贴身肉搏,上海保险市场从11.1亿(保费收入)膨胀到2001年可能达到的160亿元,中资三大玩家——中国人寿、平安、太平洋,取得了其中寿险市场高达84%的份额。这证明中国人并不差,一样可以做很多。”在这场热身战役中代表外资出战的上海友邦总经理徐正广如是说。      开垦处女地    中国人寿上海分公司总经理何静芝至今仍坚持认为,1992年高层决定对美国国际集团开放上海保险市场,让友邦在沪设立独资保险公司,是一个大胆的、不同寻常(或者说不合常理)的做法。1992年初,当北京为友邦进入上海征求业内意见时,时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的何静芝投了反对票。    几乎没有一个市场在自己还没有形成前就对外资开放。国际上的前鉴,差不多所有发展中经济体都会固守保险服务业开放的防线,直到本土的产业已相当成熟,才会放外资进来,而且进来的过程中仍要百般刁难,设种种限制让你难以施展拳脚。中国台湾地区就是在本土的保险公司有了25年的积累之后,才于1987年对外资开放保险业;而上海当时保险业(其时只人保在沪有分支机构)基础仍十分薄弱,真正意义上的寿险甚至还是一片空白。    大胆的决定是由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作出的。当年3月,朱在保险业的一个会上说,我们得让外资进来,带着他们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当然你得让人家进来后有钱赚,有甜头,人家才会来。也有人说,那是中央的一个政治决定(1992年之前,欧美对中国进行了长达两三年的经济封锁),多年来,美国国际集团一直支持中国,为实现重新进入中国市场的目标,它已努力了15年之久。    无论如何,获准在上海独资经营肯定让AIG喜出望外。自此而后,中国政府没有再批出一张独资寿险牌照。这一点让AIG的约80家国际竞争者嫉妒不已。      独角戏    对友邦1992年在上海的亮相,媒体有如下经典描述。    “友邦登陆上海滩,给上海乃至整个中国保险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它推出的保险代理人营销方式尤其具有震撼性的效果。1992年11月,上海友邦总经理徐正广开始了他在中国内地的现代寿险理念第一课,3天后,第一批寿险代理人(上海人称为跑街先生和跑街小姐)出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    某种意义上,友邦这个牌照拿得并不是那样舒服,因为友邦在全世界做得最好的是产险业务,而中国在上海发给它的却是寿险执照(只能从事个人寿险业务)。所幸从台湾调来徐正广是正确的一步,友邦当然明白,外资公司在一个全新的市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本土化。徐正广来上海时只从台湾带了一个人:营销大师李明亮。    在1992年之前,中国还不熟悉市场经济。产险业务不必说了,寿险(当时主要是健康险)业务也勿须搞什么营销,都是国有单位,一个文件下去,全厂或全学校人手一份。靠人际关系推销寿险产品,对何静芝和她的属下们来说是个新课题,别说他们靠政府或其部门指令就可以活得好好的,没必要跑街推销,就是想学习新生事物恐怕上头也未必会点头。当时,友邦可以让代理人获得40%的佣金,而国有保险公司的佣金上限是4.5%。    1992年,国内的国企改革重新启动,“生老病死全靠国家”的信念开始遭到打击,上海人对寿险营销表现出欢迎姿态。经过两年的艰苦培植,友邦的业务在年获得长足进步,到1995年时,它平均每月已可售出3万份保单。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援引友邦提供的数字说,到1996年中为止的4年间,美国国际集团在中国的保险业务获利4.5亿人民币。    友邦挟营销机制的优势先声夺人,迅速在上海寿险市场取得垄断地位(约90%左右),它的对手中国人保看上去根本无法在个人寿险上与其争锋。何静芝回忆说,“当时我们也不管上边4.5%的限制了,偷偷摸摸地搞代理人营销,给予高佣金,但是小偷小摸毕竟不可能成规模,进展相当有限。再加上开始一段时间国有保险公司仍需向上缴交55%的税费,而外资却可享受浦东的优惠税率,所以难以公平竞争。”    但友邦的独角戏只能唱到1994年了。1994年底,总部设在深圳特区的平安保险进入上海寿险市场。      “打倒友邦”    1988年,平安保险诞生于深圳招商局蛇口工业区。    1996年前,平安保险虽然是人保系统之外为数不多的本土保险公司,但是谁也看不出它将来会拥有向人保挑战的实力。业内人士分析,平安在两个关键点上赢得了机会:一是在中资保险公司中最先看到寿险的重要性;二是在寿险产品中最早看到投连产品的战略价值。这两个战略要点的把握,少不了一人(台湾人黄宜庚)一地(在上海这个战略要地上打出天下)的功劳。    现任平安保险寿险协理黄宜庚,被台湾《商业周刊》称为台湾保险人进军内地最传奇的人物。原为台湾中兴人寿副总的黄在台湾虽说也颇有江湖地位,但毕竟不可能像今天这样显赫,1995年,曾为平安开设培训讲座的黄决定接受平保董事长马明哲的邀请,到陌生的内地、保险业的荒地来寻找成功。当然,他也是平安大量引入台湾保险精英的试验田,黄的成功激发了马聘请台湾人的兴趣,使后者宣称要从台湾引入500名保险经理人。    1994年,平安保险内部就要不要撒开全国做寿险掀起激烈争论。宜庚在平安高层会议上放言,“3年后,寿险业务将会超过产险”。除了马明哲,很少有人相信这一断言。黄宜庚说,当时国内对寿险还没有概念。    其实国际上都是如此,最终寿险的蛋糕要远远大过产险,而且在寿险里边,个人寿险的比重又会远远超过团体险。但当时国内的业者并不了解这个趋势,本土保险公司都是产险起家,不但平安,人保也是重产轻寿;人保分家后中保人寿内一直都是重团险轻个寿,太平洋保险到今天仍是产重寿轻的格局;所有这些本土保险公司的职员在产寿分家时,都宁愿去产险而不愿去寿险公司——对从计划经济过来的中国保险业来说,产险的钱要比寿险容易赚得多。    “我们的优势是,我们虽然不懂,但是我们懂得请有经验的人。我们请台湾人来,从业务员的培训,到核保核赔、续期收费、客服保全,到精算、电脑、甚至财务管理,都请他们来。我们请人是请对了。”平安集团分管寿险的副总、亲自坐镇上海的王利平对记者说。黄宜庚是过来人,所有在内地市场将要走过的、从初级到成熟的过程,都是台湾已经走过的,他知道到什么火候要做什么事情。    对中国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业来说,得上海者得天下。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全国保险市场,只有一个个城市市场,因为在落后的农村几乎不可能有寿险市场的发育,而不同的城市和地区之间差异又是如此之大。上海人的投资意识,上海人精打细算的性格,是最适合寿险业生长的地方。    最终的结果是精兵强将不断被派到上海来。1994年,首任平安上海分公司总经理何志光(原人保广西分公司副处长)带着80万创业资本闯入上海滩。1997年,何离开上海回深圳总部后,梅新接任何的位置。1995年,平安保险完成了产、寿分设(在上海这一步骤于1994年就已完成),而它的本土对手们要到明后年才能完成。    “平安内部当时常常开玩笑说,打倒友邦!”这至少表明,当时平安进上海头脑很清楚,友邦才是他们的劲敌,压过友邦就能确保在上海寿险取得成功。      旧保单事件     徐正广很可能会为错过了请林俊杉而感到后悔。正是这个台湾人,在上海给平安带来了差不多1/4的市场。    林现在是平安静安支公司的负责人,他原来精心培养的手下也已有两人成为支公司负责人(平安在上海有13个支公司,但做得最好的是静安支公司)。虽说林俊杉原来在台湾做寿险已做得很好,但是在上海他才真正拥有了江湖地位。    “我在上海最初并没有做保险,做了几年后,觉得很难发展,决定还是做回老本行:寿险营销。我第一个打电话给徐正广,但是直到第二天,他的秘书也没有将我的约见知会徐。”    林决定转投平安。何志光当即回应说要见他。“当然要谈条件,我只跟何志光说一句话,‘食无鱼,出无车,住无屋’。我是来赚钱的,并不贪图一官半职,台湾保险人只爱赚钱不爱做官,但是你得保证我有体面的工作环境,何志光很明白我这句话的含意。”    结果是何当即同意给林配一部车,薪资待遇则与何看齐。    不过这并非徐正广真正的失误。    友邦在处理“旧保单事件”这一公关危机上的败笔,才是最要命的。时至今日,几乎所有上海平安高层都承认旧保单事件给了平安可乘之机,让平安上海于1996年一举超过友邦。    事情原本很简单。1995年,一位老上海拿出解放前投保上海友邦的寿险保单,要求友邦给予赔付——这事儿也只有在上海才可能发生,经历了多年战乱,还有人精心保管着几十年前的保单,上海人的精细可见一斑。然而,友邦基于法律原因不肯理赔,因为友邦确信现在的友邦与解放前的友邦没有法律上的继承关系。当时几乎上海所有的媒体都投入到对此一事件的报道中了,不管法理如何,从情绪上,上海人认定友邦在赖账,这对友邦在中国的寿险业务构成了沉重打击。业内人士确信,友邦为挽回其信誉损失及重建美誉度至少用了两年时间。    “美国公司做事情太较真,太讲究法律责任,”上海传媒界一位老记分析说,“其实你想一想,还能有多少老上海保存着老友邦的旧保单?这并不会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友邦大可以高调兑付,并且借机发动上海人搜寻旧保单一并兑付,这样的话可以起到何等之大的宣传效果?美国人认为真理在他们手里,这没错,但投保权却在上海人手里。至少在当时,别跟我们讲法治精神,那么多外资保险公司想要进到中国来,有多少用了并不合法的手段?”    对保险公司而言,信誉是他们的生命线,任何一次全局性的公关危机,都可能将一家保险公司淘汰出局。友邦的这一教训肯定让中国市场上的玩家们受益菲浅。    至少友邦的教训是够沉痛的了:翻翻友邦的成绩单,1995年保费收入近3.9亿元,市场占有率23%;但到了1996年其保费收入就跌到3.8亿元(在当时各家保险公司都以两三成的增幅高速成长时,这一并不算大的跌幅分外明显),市场份额则巨跌至13%;1997年,保费收入为4.6亿元,市场份额进一步下跌至8%,这是迄今为止友邦在上海的最低点。    反观平安保险,1995年上海寿险的保费收入才仅仅2.7亿元,到1996年就猛增到9.5亿元,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3%。其实早在1996年10月,平安盘点其业绩时就惊喜地发现,他们已将友邦甩在了身后。他们的下一个赶超目标,就是中国保险业的“恐龙”中国人寿了。      ————————————————————  转贴谁不会!  转贴谁不会!  转贴谁不会!            
  广州保险业上演挖角大戏 友邦数百员工改投忠利   ================================================    这个新闻有误啊   应该是“中意公司”而不是“忠利公司”  忠利是中意的股东  我现在所在的就是中意公司:)
  &十年规划中的短期目标就是在两年内业绩赶超广州友邦。&  =======================================================  明显这句话也有问题。。。。。  我清楚地记得,中意老总在回答记者关于要超越谁的提问时,他的回答是:我们先不期望超过谁,最重要的是超越自己……   怎么到这里就变成了“两年内超过友邦”了  我终于明白什么叫“新闻”了  
  明白就好!不过还  请解释“友邦全球理赔到底有没有误导?”    ————————————————————    转贴谁不会!    
转贴谁不会!    
转贴谁不会!  以上就是给“假大空”的楼主看的,并不代表本人对所用转贴事件的真实看法!  老实说,我佩服徐正广,他称上寿险教父,但是,他曾经付出那么多并给中国保险业带来启蒙的公司,竟然出了个像楼主一样不学无术,夸夸其谈的保险骗子!
  作者:zms319 提交日期: 13:21:00
    ??我是友邦保险(上海)做了四年的保险,在此想谈谈保险真相。  ————————————  分析:友邦就算了,还说上海(分明是想拉业务吗),一个代理人就说保险真相?无异于痴人说梦!
  作者:zms319 回复日期: 13:46:27 
    保险:作为金融市场的三大主体之一,在中国才刚刚开始。而在英国保险已经运转了200多年了,最早的叫劳合社。在三大主体中,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我简单分析一下:        银行:主要作用是流通、消费、方便、储蓄。     证券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润。    保险:目的是化解风险,追求资产保全和稳健增长。  ——————————————————————  瞎解释保险(不说非商业没所谓,定义还是瞎胡闹),严重误导网友、此还是不学无术之一般表现!虽然非常恶劣!
  保险是否被广大群众接受要看群众的收入水平,如果你的收入除了自己和家人每日必要的消费外,所剩无几(中国老百姓如果没有什么收入保障好象很难贷款消费,有多少人收入有保障?),你会去买什么保险吗?是的假如你有一天出差一不小心没回来,而你恰好又买了保险,那么你是为了家人留下了一些有用的东西。但是有一个问题:如果你把手里的钱买了保险明天就可能饿肚子,你是保障你明天不饿肚子呢,还是就是饿死也要买保险呢?  人们不是反对保险,每个人不都希望自己所在的公司为自己上保险吗,为什么?  我认为人们厌恶的只是现今保险公司的业务方式和那些烦人的业务人员而已。  我不知道英国或是美国保险公司是如何开展业务的,如果有人知道不防说一下,让大家了解一下,是否也和我们国内的做法一样。
  有劳!  费心了!
  在美国保险从个人角度来看也是必须的,而且主要是医疗险,因为没有人付得起医疗费,而生命险其实早就过时了,一个月几块钱,可有可无,而且标准化,所以费用很低。大家都知道其实老百姓最需要的是医疗上的保障,因为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不懂国内为什么反而死亡险那么红火,因为一个月多付还是不付那几块钱实在没有人去关心。至于养老,美国主要是每个月从工资里扣的税,是社会保障系统,退休以后政府发养老金而且退休后医疗也是从这里支出。当然也可以买保险,不过不是很流行,因为自然有其他更好的投资渠道。
  是谁在炒作,是谁在做广告
  医疗险在美国好像是强制性的,一般公司都会有,从工资里扣,除非你不工作。中国难道可以选择吗?那样健康的人当然不会参加了,只有老弱病残才参加,保险公司只能倒闭了。美国好像号称有500万人没有保险(因为太穷),大选时目标就是所有人都有保险,当然这指的是医疗险。    有谁知道中国怎样买医疗险啊?
  中国的社会保险里面就有医疗保险啦  而且中国的商业保险没有门诊的医疗保险只有住院的  并且绝大多数都要附加在寿险下
  美国的社保是指你退休以后的,之前的医疗险是商业险。没有人敢不买保险的,否则生病的话你会倾家荡产。即使小病感冒咳嗽的也动辄成百上千,不要说腰酸背疼这种常见病了。  国内的社保医疗也可以阿,既然有了社保,为什么还要买商业险呢?大家为什么对保险这么反感,其实我倒觉得很多险是不必要的,寿险的理赔也很简单,应该没什么争议。至于那些投资险,我觉得很是无聊,你和不自己买一份寿险,其余钱去炒股票或者买债券。其实大家的争议无非是认为保险公司去炒股票或者买债券的收益更高,结果发现他们也不是行家,也会亏钱。这本来就是委托关系,有什么好争的。
  在国际上,有一个很有名的评级机构标准普尔(standard pool)就对很多公司的财务实力进行评级,最高的事AAA,也就是偿付能力最强,依次是AA,A,BBB,BB,B,CCC,CC,C.中国的银行基本上都是BB以下,国内的所有保险公司都没有他的评级,因为资历不够,友邦从97年到现在一直是AAA。    关于这个我想说,  友邦等国际公司在国内都是独立法人,所以国外评级不代表其国内机构的偿付能力。换句话,如果其国内机构无法偿付,是不会动用国外资产偿付的。  
  作者:凌未风 回复日期: 11:35:11 
    楼主拼命说银行的钱贷不出去,就算贷出去了也很多坏帐.    那我想问问楼主,保险公司的钱放不放银行呢?    大家又评评,大家的钱是放银行可靠还是放保险公司可靠呢?    放银行,总有国家罩着吧?    如果保险公司倒闭了和银行倒闭了,国家会先考虑哪个呢?    不用说都知道,肯定是银行.    保险不是不买,有条件的还是要买,不过我不敢买那种投资型的,宁可放银行里.我可能会买一年的意外险.    ——————————————————————————————    怎么没有搞保险的反驳他的发言?    万一有保险公司和银行同时倒闭了,  国家是绝对优先保障保险公司的,银行则不加考虑。    破产保险公司的原保单将会转给其他保险公司无条件接收。  而破产银行的存款,国家是几乎不负担任何责任的。  美国有条法令,如果银行破产,10万美元以下的私人存款,国家保障,超过10万美元的部分国家不保护。    我不是搞保险的,如果说错了,各位不要骂我。
  楼上的,人家说的是中国。  在中国如果说银行和保险公司哪个有优先权,相信不是白痴都知道。
  我老婆也想加入友邦.我都不知道怎么对她讲.    一方面我买了友邦保险,另一方面我对保险推销这行,总认为不是长久的职业.太辛苦了.
  偶也来插几句: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规定,凡是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除分立与合并外,不得破产。——不知道银行是否也有与此相关的法规。    中国政府对保险公司的申请和设立都有非常严格的标准,准入制度相当苛刻,尤其是对外资保险公司。能够进入国内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无一不是闻名世界的业内晓楚,其雄厚的资本、丰富的经验是目前的中资保险公司无法比拟的。即便真的有哪家寿险公司进入资不抵债的破产程序,也会有其他保险公司(或是国家指定的保险公司)来接受其所有保单。所以基本上不需要杞人忧天地去考虑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会否破产的问题。
  我是上海人,最近上还有个案例,一位先生和同事去喝酒,不幸喝完后下楼不小心滑倒,结果送医院几天后死亡,保险公司以他酗酒为名拒绝赔偿,你们说每个人都可能有意外发生,但花了钱买来的是拒绝那还买他做什么?
  保险公司的意外险除外责任中包括:醉酒后导致的意外  对于此案,该不该赔,你先看这位先生当时是否醉酒
  而“醉酒”又有几种程度  微醺是醉酒  神智不清也是醉酒  酩酊大醉也是醉酒  具体要看合同如何界定了  醉到什么程度算是“醉酒”  比如在对酒后驾车的界定,就是要你吹一口气,然后看酒精含量是否超标,以此来界定  如果那位先生真的是“醉”了,就怪不得谁了
  作者:意乱心烦 回复日期: 10:41:08 
    我老婆也想加入友邦.我都不知道怎么对她讲.        一方面我买了友邦保险,另一方面我对保险推销这行,总认为不是长久的职业.太辛苦了.  ============================================================    如果你LP真想加入保险行业,偶提供四个问题:  1。她是否已经明确她为什么要做保险?——是为挣钱、为获得荣誉、为提升自己的能力、还是有展示自我价值的空间。。。  2。她是否熟悉自己未来要加入的团队和LEADER?——加入一个优秀的团队,拥有一个负责任的LEADER,便意味着她今后会事半功倍。  3。她是否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寿险行业是先苦后甜的行业,但是很多中途退出的人是吃了保险的苦却没有尝到保险的甜。这个行业讲究“剩者为王”。  4。她对自己的将来是否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清晰的目标和明确的时间表能够帮助她尽快成长。    如果你LP能够很好的回答这四个问题,那我恭喜你,她将是个非常有潜质的寿险顾问。
  作者:一脚踢死8只蚊子 回复日期: 0:34:58   …事情原本很简单。1995年,一位老上海拿出解放前投保上海友邦的寿险保单,要求友邦给予赔付。然而,友邦基于法律原因不肯理赔,因为友邦确信现在的友邦与解放前的友邦没有法律上的继承关系。当时几乎上海所有的媒体都投入到对此一事件的报道中了,不管法理如何,从情绪上,上海人认定友邦在赖账,这对友邦在中国的寿险业务构成了沉重打击。业内人士确信,友邦为挽回其信誉损失及重建美誉度至少用了两年时间。…  ---------------
  谢谢!虽然现在还是不清楚具体内容“友邦基于法律原因不肯理赔,因为友邦确信现在的友邦与解放前的友邦没有法律上的继承关系”,但可以肯定很多网友的说法是对的,“全球理赔,跨国理赔,甚至是跨政府理赔,都会出现法律上的问题。个人觉的,年轻时买的保险,放到老了拿出来找原来的公司赔难道不对吗,我当初为什么买保险啊?  “友邦等国际公司在国内都是独立法人,所以国外评级不代表其国内机构的偿付能力。换句话,如果其国内机构无法偿付,是不会动用国外资产偿付的。”即使友邦在国外被评为AAA级,国内的公司B级,C级,甚至倒闭,总公司也救不了你,这一点一定要说清楚,不然将来可能会有很多如上列的法律问题。作者:rhcps 的说法感觉很专业,所以还是想听听专业人士的意见。
  股民新的噩梦 保证金有限赔付
  日前有媒体报道证监会正在研究“保证金有限赔付”制度,这在市场引起了不小的恐慌。所谓“有限赔付”是指证券公司挪用股民保证金造成的损失,一旦券商破产清算依旧无力全额返还,这部分损失将由股民自担。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在多次演讲中发出信号:“最差的金融机构必须被淘汰出局”、面对证券公司大股东非法挪用股民保证金、内部控制人把公家钱洗到自己口袋中,把证券类资金通过非证券类资产洗出去等种种丑恶罪行,监管层或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券商与监管层玩起了博弈战,注水的2004年券商中报是个典型例子。建立有限赔付的存款保险制度,即存款保险机构只保证储户一定比例的存款安全,而超过保险最高限度的存款则得不到赔付的方式,迫使储户自身也参与到共同监督中,使得监督更为有效。  ―――――――――――   不管这个制度会不会在最近退出,这是一个趋势,类似于美国和日本的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我做的工作将来很可能和保险有关,也会为保险公司聘用,所以我比较关心保险这个行业。并不是不相信国内的保险公司,只是国内的金融业实在是让人痛心,股票证券业的层层黑幕已经随着股票的节节下挫露出了真面目,可是保险业的黑洞还是被遮盖的很严实,平安的投连险算是掀开了保险的一角,那就是保监会跟各大保险公司都是穿一条裤子的,根本起不到监管作用,平安的连投险到现在也没有一个说法,只是停办,转投其他险种,保民损失的钱谁来赔偿。关键是国家没有监督保险的机制,他到时不给你赔付,你能找谁说理,我们公司很多人吃了苦头,只能自任倒霉。  有网友说,今天保险公司是绝不可能倒闭的,国家信用是靠山,但是看看美国和日本的经验和国内现在对证券公司的态度,你就可以知道那一天迟早会来到的。日本和美国倒闭的保险公司如果采用保10%的底加保险公司清算后的赔款,保民基本是血本无归,保民很有可能是今天中国股民的翻版。如果让没有倒闭的保险公司接倒闭公司的保单,我认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连友邦国际和国内都分的那么清楚没有关连,连解放前的友邦和解放后的友邦都分的那么清楚,你们凭常识想想也不可能啊。  “保险是不可能让你发财的,只是在出现风险时把风险转嫁出去。”――保险公司要保保民的险,自己先要保住自己的命(要有足够的偿付能力),21世纪经济报道说,93-97年平安、中国人寿、太平洋因为高利率的人寿保单,今后的利差损失合计约有400-650亿的亏空。一些当年买了高利率人寿保单的人是很高兴,但是在今后20-30年里也就是你能拿到这笔钱之前,如果这些保险公司因为进一步的亏空而倒闭,那些能让你们赚一笔的保单岂不是水中月,镜中花。日本搞人寿保险公司就是因为常年低利率和经济萧条(当然也因为他们和银行企业集团托拉斯等搞曹操式的联合舰队同生同死造就的)而倒闭了一半。就眼前的平安连投险本身就是一个例子,平安最近投资股票国债亏损导致了连投险的挤兑兼破产,转投了其他险(保民也就损失了40%),幸亏是局部亏空,要是严重的话,那些转投的险将来是否能拿的到手还要打大大的一个问号。  所以,现在我们的银行和证券、还有保险公司都面临着同样一个问题,如何监管,如果国家不监管,我们老百姓是用手投票还是用脚投票?保险40%的代理费,公司员工的高工资、保险公司的铺张浪费、更要命的是保单本身的隐形欺诈免责的问题(保监会是否有中国足协那样的能力都值的我们怀疑)甚至是很多能赔而不赔的问题,行业内无序竞争压价等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切实来解决。而不是一味的做广告,空喊“友邦母公司是什么AAA级”,大谈保险教科书上的理论,要讲理论,股票不知道要比保险齐全到那里去了。  有空看看网友的发言吧,一叶知秋啊!  ―――――――――――――――――   作者:ltlux 回复日期: 19:13:44  ….所以保险公司必须返佣到40个点以上给代理人拉保险,所以不能用“大数法则”来解决所有的问题。…不要和我谈什么精算技术,不要和我谈保险公司的运营状况,不要跟我谈什么国际惯例,总之,保险公司现在并没有在积极研发真正能为老百姓带来保障的险种,什么理财险、什么投资险,什么能圈到钱而风险小就研发什么,真正能为老百姓带来保障的险种在哪里?  finaltitan 回复日期: 9:41:49          我认识一个人在一个小城市中国人寿作过分红型寿险,他们拿到的保费,直接40%作为奖金发给个人! 听得我目瞪口呆! 看着保险公司起新楼、置豪车,集体去旅游,花钱那个大方! 怎么能叫我相信保险公司未来有保证?  ……  买保险时一定要选择保险公司,要看他的偿付能力,今年就有三家保险公司被保监会点名批评,因为偿付能力严重不足(中国人寿,太平洋、新华人寿)。而其他的几个也差不多,偿付能力都有问题。要不然,今年保监会说监管的重点放到偿付能力上来。总算走对了。…  …我高中班主任的儿子,大专学历,比我早一年毕业,进了上海一家保险公司,在外面做了一年的业务员,业绩尚可才被转正做内勤,做工会之类的团务工作,月入15k,(偷税漏税后的纯收入,那时1997年,上海市平均月收入才1k多一点),班主任亲口告诉我的。我也有基本常识,保险公司不是民政局,国家不可能拿国家税收养活他们,都是保民的保费发他们的工资的。我一个同事的表姐是一保险公司人事专员(相当于外企的officer),2000年,平均月入12k。    平安保险曾经招聘过很多内勤岗位,但是先决条件就是你要做一年的业务员,只有“骗取”到足够多的保单,他们才让你转正,相信很多应聘过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美其名曰,试用期锻炼锻炼,我同学应聘的是计算机维护岗位,拉保单能锻炼个啥,还不是到时候把你一脚踹了。    “保险公司的内勤和外勤是分开的,外勤就是大家所说的代理人,代理人和保险公司是独立的代理关系”,这是很多国内保险公司象美国友邦学习的代理人制度,uv9同学说的没错,他们赚的是30%的代理费。因为很多保险公司知道他们以上的手段效率不高,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人生如歌9 回复日期: 10:10:27   保险是不可能让你发财的,只是在出现风险时把风险转嫁出去。    目前国内的保险公司在操作上,其业务员真的有欺骗的行为在里面,但保险公司本身的操作在法律上是合法的。所以如果不懂专业的保险知识,要投保的话要请专业的人员进行指点、咨询。而不是听信业务人员胡说八道。否则自己最后很有可能吃亏--好些保险业务员真的是坑懵拐骗啥招数都敢用!还有,30%的代理费,只是第一期保费的30%,第二期、第三期……以后的保费的代理费会逐渐减少,大约过5年左右,就基本没有了。  作者:如果可以 回复日期: 13:21:05   楼上是吗?买五年之后就不扣代理费了,那么我买满了五年退保,为何还扣我一半的钱?)  ――――――――――――   现在的竞争使得各个保险公司急功近利,有奶便是娘,圈钱要紧,加上那些酷似搞传销的良莠不齐的代理人队伍,怎么能让人对今天的保险放心呢。  
  作者:绝尘独行 提交日期: 3:14:00  看到天涯这里的讨论,感慨甚多。其实经济问题对我们的生活真实息息相关,尤其是在目前这种扑朔迷离的发展状况下,更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稍有不慎,便是很大的灾难。    我前年回国,当时海归正热,我新婚不久,太太尚在上海工作,年薪也有十万,很不愿意就离开上海,而是希望我能够回国工作。虽然这与我当时的想法不符,但我也并不想因循守旧,抱着自己的计划不放。所以也是很认真地想过这个问题。当时在上海,我有一个体会,凡是收入高的朋友,都是在为政府工作,举个例子,比如华为,应该算是私企,但华为的大客户是中国电信,就是政府。依此类推,我所了解的企业,最终用户都是政府而不是百姓。如果最终用户是百姓,则这些厂商必然处境窘迫,生存不易。就如我太太所在的一家外资保险公司为例,其实每年都是亏损的,但为了追求市场,大肆扩张,我当时就很忧虑地对太太说,这么下去怎么行呢?她回答,她也曾经问过她的经理,经理回答说,到时候会有办法的。我就说:他能有什么办法?到时候他赚够了钱,走了,你们可就惨了。后来一年不到,果不其然,她经理回了台湾,公司也无法继续扩张,内部人员纷纷辞职。  ......  最后想说的是,我这篇经济人生,就是想说,你对经济的判断可以影响你的人生。就好像我最后劝太太离开了那家保险公司,从而避免了在公司内乱的时候遭受冲击,现在能够有一个更加光明的前景。我相信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你的判断决定了你的方向。所以如果我判断错了,受苦的只是我自己。其他人的赞美或者诟骂,都只是过眼云烟。只有收益(也就是钱),呵呵,才能是判断正确的最好奖励。我喜欢谈经济,因为我有投资,必须看清形势。  ------------------------   我们希望保险从业者能够从现实的角度,在今天保险业尚出于起步阶段的时候,谈谈今天保险的问题和不足,让大家知道真正的保险真相,而不是纯理论的说教,毕竟股市已经是前车之鉴了!
  生存与发展,到底哪个更重要?  为了生存,各家保险公司都要追求市场份额  为了发展,又要求公司注重信誉,提高业务的质量  没有生存谈何发展,没有发展,生存不过是短期的  我不过是保险公司的基层员工,对于公司的政策也只能简单执行,但我还是希望看到社会对于保险,有一个公正的看法
  真搞不懂寿险的40%的返佣谁定的,另外,还要加上公司的利润。  如果保民给你们保险公司100元,你们还没入库就把50元给消耗掉了,你将来拿什么还给人家,尤其是现在那么萧条的金融市场面前,你投资什么能赚回人家的本钱啊,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情况。  问:国外有那么多的代理佣金吗?保险公司的内部员工工资谁来定的?
  作者:robins1999 回复日期: 15:18:12 
  真搞不懂寿险的40%的返佣谁定的,另外,还要加上公司的利润。  如果保民给你们保险公司100元,你们还没入库就把50元给消耗掉了,你将来拿什么还给人家,尤其是现在那么萧条的金融市场面前,你投资什么能赚回人家的本钱啊,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情况。  问:国外有那么多的代理佣金吗?保险公司的内部员工工资谁来定的?  ------------------------------------------------------------    谁告诉你返佣是40%?那是谣言......胡扯的,不用脑子的人说的.....佣金比例保监委有明确的规定,那个保险公司敢犯规?
  什么叫40%    1.我买了一份保险,每年交3000元,交20年........保险代理人为此拿了1200元佣金  2.我去商场分期付款买了一台电视,分20期,每期交500元,商场促销人员拿个200元奖金.      
  9号紫外线同学,你又来了,中国足协还说不能搞假球黑哨呢!  -----------   作者:人生如歌9 回复日期: 10:10:27     目前国内的保险公司在操作上,其业务员真的有欺骗的行为在里面,但保险公司本身的操作在法律上是合法的。所以如果不懂专业的保险知识,要投保的话要请专业的人员进行指点、咨询。而不是听信业务人员胡说八道。否则自己最后很有可能吃亏--好些保险业务员真的是坑懵拐骗啥招数都敢用!还有,30%的代理费,只是第一期保费的30%,第二期、第三期……以后的保费的代理费会逐渐减少,大约过5年左右,就基本没有了。    作者:如果可以 回复日期: 13:21:05     楼上是吗?买五年之后就不扣代理费了,那么我买满了五年退保,为何还扣我一半的钱?)
  作者:robins1999 回复日期: 15:56:47 
    9号紫外线同学,你又来了,中国足协还说不能搞假球黑哨呢!  ------------------------------------------------------------  假球黑哨一抓一大把  返佣是40% 的事例一个都没有
  作者:robins1999 回复日期: 15:18:12      真搞不懂寿险的40%的返佣谁定的,另外,还要加上公司的利润。    如果保民给你们保险公司100元,你们还没入库就把50元给消耗掉了,你将来拿什么还给人家,尤其是现在那么萧条的金融市场面前,你投资什么能赚回人家的本钱啊,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情况。    问:国外有那么多的代理佣金吗?保险公司的内部员工工资谁来定的?  ============================================================  忍不住要说几句  你不要以为保险公司内部员工工资有多高  我一个月做得狗一样  工资是税后2000大元整!!!  高吗????
  不知道你是广东哪里的,在上海的话要是拿你这样的工资可就惨了,不要说买房,一租房就什么都没有了。
  我在广州!!!  NND 现在真的是郁闷死了  这么多人说保险是暴利行业  怎么不见我暴利。。。。。。。
  楼上的,跳槽呀  你数数看今年保监委都发了多少张执照了  大把的保险公司为了抢市场拼命扩张,到处挖人
  我是刚毕业的  跳去哪里?  唉,去年进军保监会差点成功。。。。。
  我现在严重感觉到我在被剥削。。。。
  看到吧,要不是我透露点保险真相让你看看,你还被闷在鼓里呢!告诉你黑夜有多黑,保险就有多黑,都是寅吃卯粮的干活,谁怕谁啊,楼主的工资要不是在你后面加个零,那基本上他是在骗你。
  曾经有个特自信的保险推销员向我推销投资连结险,因为重大医疗险必须捆绑销售,在我仔细研究了所有条款之后,向他询问每一个条款的含义,最后他实在无法回答我的质疑和我通过详细计算得出的结论。也最终我没有买。    我看现在保险业也要反省一下,为什么没有真正人们需要的保险产品,为何不能贴近客户的需求,一味在保险产品的利润率和经济风险上从消费者那里剥夺利益,而不是真正从公司的管理和经营上提高效益,那是没有真正的吸引力的。好比你保险公司处处都算计好了,把自己可能的风险全都扔给消费者,那么消费者凭什么要买这种根本起不到保险作用的保险呢?
  顶。。。。  同样是在保险公司  为什么就剥削我??
  To: lnOOtj    目前的情况下,你只能夹着尾巴受人剥削。  你现在还没有出去要价的资本,等你在这个行业里面混出了你自己的名声,才是你的出头之日。    黄金财所倡导的学习型组织也是相当不错的,多历练几年,在这个行业中除了能力外,年资和经验也很重要。  有机会请代我向红权问好,谢谢!
  楼主转贴的到是不少,但好像都索那天上的浮云。    还是谈谈现在国内保险大体的诚信问题吧,耳闻那么多受骗上当理赔困难的,我还会信那些报道吗?
  作者:一碗热干面 回复日期: 1:59:17   To: lnOOtj        目前的情况下,你只能夹着尾巴受人剥削。    你现在还没有出去要价的资本,等你在这个行业里面混出了你自己的名声,才是你的出头之日。        黄金财所倡导的学习型组织也是相当不错的,多历练几年,在这个行业中除了能力外,年资和经验也很重要。    有机会请代我向红权问好,谢谢!  ============================================================  原来是熟人~~~~~  红权在A&H,经常见到他,还请他来上课的。。。。。。  你是哪位?
  我对保险极不信任,需要保险公司拿钱的时候,保险员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怎么样才可以拒付。家人已受其害,退保都来不及  
  何以见得?  楼上经历过
  To:心灵洗澡    把你的CASE拿出来摆一摆。
  Re: ln00tj    有缘是真,相逢何必曾相识。。。
  Re: ln00tj        有缘是真,相逢何必曾相识。。。    ============================================================  加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
  to 一碗热干面:  见到红权我就说:你的朋友一碗热干面向你问好?
  感觉怎么那么凄凉!象是集中营里的场景:)
  楼主早就走题了啦,一看题目,以为要揭露些什么内幕呢,其实多看几段才发现,原来楼主在给我们做保险宣传哟!!
  太多了,看得我头都大了.前一段还真接触了一位友邦保险的人,应该是代理吧,感觉素质比其他接触的保险公司的人要高一些,至少不会追着屁股天天烦你.  本打算看看内幕的,后来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后来就想看看热闹,可谁知道同志们素质提高了,不吵了,没劲.  现在我只想看看,有没有费用少还值得 保的险种,例如意外什么的,也好给家人留点东西啊,至于健康险,感觉不会那么倒霉或者运气吧,刚好碰上,弄一点?至于投资方式,我看还是相信自己吧,养成理财习惯就行了.
  作者:robins1999 回复日期: 12:49:56 
    感觉怎么那么凄凉!象是集中营里的场景:)  ============================================================  唉~~~~~~~~~~~~~~  一言难尽啊。。。。  谁叫我现在是基层,是成本  属于被压缩之列。。。。。
  保险公司都是骗子,MD!  我家车出事快一年了到现在还没赔呢,NND!  交保的时候把我们当老子,现在把我们当孙子!  真TMD想把保险公司炸了!
  这哪是真相啊,  文明点是普及篇,  难听点是洗脑篇。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002264新华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