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云南分社南京分社刘兆权?

新华社召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座谈会
当前位置: >> >>
新华社召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座谈会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日 07时09分   来源:新华社
【E-mail推荐
新华社召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座谈会提出
扎扎实实将“走转改”活动推向深入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专电(记者璩静)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向纵深推进之际,新华社16日在京召开座谈会,对前一阶段“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并对下一步深化活动作出工作部署。会议提出,全社要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为强大动力,认真学习贯彻李长春同志在建社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作为长期坚守的理念和永远肩负的责任,将中央要求切实融入日常工作各个环节和方面,从根本上转变作风、改进文风,使之成为全社同志特别是新闻采编人员的自觉行动和职业追求,确保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自今年8月“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新华社党组和各采编部门、国内分社负责同志带头到基层采访调研,各相关部门和分社纷纷建立基层联系点,组织编辑记者蹲点采访调研,采写了大量鲜活生动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报道,推出了《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在痛定思痛中浴火重生——从瓮安之乱到瓮安之变警示录》等一批精品力作。截至11月15日,新华社各线路相关栏目共播发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约2800条(张)。各社办报刊以及新华网、CNC等终端载体以专栏、专题、专版等方式,发挥优势,各展所长,积极组织相关报道,产生了良好社会反响,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充分肯定和媒体用户及受众广泛好评。
    座谈会上,总编室刘思扬,国内部赵承,音视频部朱玉,参编部徐江善,解放军分社徐壮志,贵州分社朱国贤、王丽,陕西分社刘书云,上海分社裴鑫,江苏分社刘兆权等“走转改”活动编辑记者代表从不同角度谈了深入基层采访调研的收获、体会与感悟。他们认为,把握社会脉搏,回答时代命题,是更好履行新华社职能的要求。编辑记者要不断发现和深入开掘,就像淘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有扎根基层,情系百姓,才能发现人民群众生活中孕育的无穷无尽的好题材,才能将这些题材中震撼人心、温暖人心的力量传递给广大受众。
    在听了大家的发言后,新华社社长李从军说,自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广大编辑记者纷纷走到基层一线,亲身感受改革发展取得伟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快速变化、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切身体验群众的真实生活,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贯彻党的新闻工作方针政策、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同人民群众感情得到极大升华,服务群众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采编队伍得到有效锻炼,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进一步提升,作风文风明显转变,新闻报道的贴近性、可读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进一步提高。
    李从军指出,编辑记者们通过深入矿井工地、高原哨所、城镇村庄等,切身体验群众的真实生活,倾听百姓的心声意见,与人民群众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思想境界得到极大提升,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群众立场更加坚定。编辑记者们把笔触、镜头、版面对准人民群众,说群众想说的话、办群众欢迎的事,有关民生问题的报道明显增多,有的报道帮助解决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工作。编辑记者们沉下身去、深入基层,从基层群众对新闻工作的期盼和拥护中更加直观地感受、更加深刻地理解新闻工作的意义,作为新华社新闻工作者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新闻采写能力特别是精品打造能力显著提高,涌现出一批受到用户和读者高度赞赏、产生强烈社会反响的名篇佳作。编辑记者们深入改革建设前沿,深入群众生产生活,到街头巷尾、车间厂房、田间地头去听故事、找新闻、记心情、写感受,工作作风明显转变,采写了一大批反映基层实情的报道,新闻内涵更吸引人、故事更感动人、思想更感染人,文风更生动鲜活,报道散发着清新质朴的生活气息,进一步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李从军强调,搞好新闻报道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时代发展需要;要有一腔热情,能够与群众相融,在思想感情上水乳交融;要有一个科学方法论,科学地采访调研、选题立意、谋篇布局、取舍材料,不断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时效;要有一股创新精神,不断推动新闻工作创新,进一步增强新闻报道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要有一种追求极致的作风,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努力打造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佳作。
    李从军指出,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是新华社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必须坚持抓好的政治任务,全社同志特别是新闻采编人员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领导责任,扎扎实实地将活动推向深入,抓住重点、找准着力点,努力推动新闻报道工作迈上新台阶,不断改进创新方式方法,切实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积极推动活动制度化常态化。传承优良传统作风,培育良好职业精神和职业水准。
    新华社总编辑何平主持座谈会。他指出,人民至上,基层是根。作为新华人,必须始终把人民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必须始终把根牢牢扎在基层。要进一步树立党的新闻工作者的群众观,把“人民至上”的理念贯穿到新闻报道的各个方面,通过走基层增强与群众的联系,不断推出更多有情感温度的报道。要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反映客观实际,通过走基层加深对基本国情的了解,不断推出更多有思想深度的报道。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总要求的自觉性坚定性,通过走基层提高把握大局的能力,不断推出更多有时代高度的报道,更好地为人民立言、为时代放歌、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
    座谈会上,新华社副社长庹震、周锡生、周树春也分别结合在山东省德州市、天津市滨海新区、北京市大兴区的采访调研情况谈了体会。
    新华社党组成员刘越、张锦,总社各部门负责同志和采编人员在总社主会场出席座谈会,社办报刊及各分社负责同志在分会场以视频形式参加座谈会。 
 相关链接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责任编辑: 袁喆新华社江苏分社副总编辑一行来我院采访调研
新华社江苏分社副总编辑一行来我院采访调研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
  访问次数:
&&& 6月14日,新华社江苏分社副总编辑刘兆权、政文部主任王骏勇、摄影部主任韩瑜庆一行3人,在院长曹根基陪同下,对我院办学情况进行调研。此次调研的重点是围绕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对我院在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形成的经验进行全方位的采访和挖掘,并作为典型向全省作推广。
&&& 刘兆权一行实地考察了江南装备制造技术产教园,对相关部门负责人、部分专业教师以及正在实训的学生进行了详细地采访。
&&& 刘兆权一行走访了安川电机工业机器人培训中心、亚龙国际师资培训中心、电装工业机器人培训中心、博世力士乐创新实验中心、欧姆龙自动化技术联合示范实训中心、3D特种兵训练营以及2个校中厂。
&&& 在座谈会上,刘兆权一行采访了院长曹根基。曹院长围绕学院办学思路、发展理念、取得成效、发展困惑等,介绍了我院在校企合作、招生就业、专业建设、社会服务方面取得的成果。他详细介绍了我院&内园外站&校企合作平台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效,并指出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根本在人才培养质量。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亟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会大有可为。
江苏省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苏ICP备号
地址:常州大学城机电学院
邮编:213164 传真:1江苏省社召开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新闻媒体通气会_新浪财经_新浪网
  12月11日下午,江苏省社召开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新闻媒体通气会。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司锦泉主持通气会;人民日报江苏分社社长贺广华、新华通讯社江苏分社副总编辑刘兆权、农民日报江苏记者站站长沈建华、经济日报江苏记者站站长薛海燕、新华日报社副总编辑金伟忻、省广电总台副台长陈辉等新闻媒体参加通气会;省社党组书记诸纪录、理事会副主任徐筱棣参加通气会。
  司锦泉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供销合作社工作,中央《决定》和省委《意见》明确指出,重视供销合作社就是重视农业、扶持供销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新闻媒体尤其是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要带头宣传中央、省委文件精神,大力宣扬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供舆论支撑和精神动力。新闻媒体要主动加强与供销合作社沟通联系,精心拟制专题,深入基层一线,把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成果、成效报道出去、宣传出去,让党委政府、社会各界了解供销合作社、支持供销合作社,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供销合作社要认真做好宣传对接跟进工作,积极配合中央、省级等媒体做好中央《决定》、省委《意见》精神的宣传工作,大力宣传供销合作社在改革发展、为农服务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汇聚起推动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诸纪录对省委对外宣传办、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省委《意见》精神,要始终坚持为农服务宗旨,把服务“三农”作为供销合作社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把为农服务成效作为衡量工作的首要标准,做到为农、务农、姓农。要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大局,扎实推进各项改革,把供销合作社系统打造成为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切实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成为党和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为农服务骨干力量。
  徐筱棣向新闻媒体详细介绍了中央《决定》、省委《意见》主要精神和综合改革的背景、目标任务及江苏供销合作社系统为农服务的基本情况。
  贺广华表示,人民日报江苏分社将按照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要求,高度重视中央《决定》、省委《意见》精神的宣传工作,把江苏供销合作社亮点、特色宣传报道出去,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尽职尽力。
  刘兆权表示,做好中央《决定》、省委《意见》精神解读、宣传等工作责无旁贷,不仅要做好公开媒体的宣传报道工作,还将充分发挥好《新华社》内参作用,及时向各级党委政府宣传江苏供销合作社系统为农服务成效,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争取更大支持。
  沈建华表示,农民日报江苏记者站将重点在“四个方向”做好宣传报道工作。一是宣传供销合作社如何优化农业生产要素,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二是宣传供销合作社如何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服务社等统筹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三是宣传供销合作社如何加强和参与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四是宣传供销合作社如何做好工业品下乡、进城工作,在防止假冒伪劣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薛海燕表示,经济日报江苏记者站将按照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要求,开设专栏专题,积极做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宣传报道工作。
  金伟忻表示,新华日报社将按照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要求认真做好中央《决定》、省委《意见》的宣传策划工作,将文件精神新闻化,便于传播,方便记忆。充分发挥新闻“交汇点”APP作用,运用新媒体扩大宣传面。
  江苏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新闻处处长胡连生、省总社办公室负责同志参加新闻媒体通气会。
  (责任编辑:高徽)&>&&>&&>&&>&
扬州复制《四库全书》探秘 新华社双语直播书展盛况
昨日上午,首套原大原色原样复制(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在天宁寺万佛楼开展,新华社刊发组图进行聚焦。作为中华文化的浩然巨制,这套《四库全书》在开展首日,就吸引了众多市民及游客前往参观,新华社电视台面向海外进行了双语直播。.cn/
新华社刊发组图
《四库全书》探秘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扬州国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制的首套原大、原色、原样《四库全书》(文津阁本)昨起在江苏扬州天宁寺万佛楼展出,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此次复制的《四库全书》(文津阁本),每套共3.6万余册,按出版计划将限量印制、发行36套,目前已完成两套。
记者在扬州国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看到,复制《四库全书》采用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技术人员首先通过电脑对《四库全书》原书的原始数据照片进行处理、精修,以达到原样效果,再用专门研制的适用于手工宣纸印刷的数码彩色打印机印制书页。在装订车间,工人们则完全按照古籍线装书手工装订的传统工艺流程进行操作。据介绍,从数码拍摄、数据修正、试制、正式生产到完工,前后历时十余年。
据介绍,此次复制的《四库全书》精准再现了原书原貌,全书按春夏秋冬四季分色装帧,封面分别为绿红蓝灰四色。书中正文字体有黑红绿蓝四色,皇帝眉批为黄色。制书使用的所有材料基本接近原书,陈列采用函盒与书架,每套书共使用6144个楠木书盒、1.2万余片樟木夹板、128个楠木书架。
现场双语直播
昨日,书展尚未开展,新华社电视台工作人员就已在天宁寺现场忙碌了起来。在拍摄之前,工作人员将电线铺设在万佛楼中,并小心翼翼地将电线埋在地毯下面,不让这些电线“出镜”。为更好地展现四库全书的开展盛况,工作人员事先将两张桌子叠摞起来,然后登高上去,这样可将万佛楼中所有景象都摄入。在摄像机中,可以看见书架林立,书函整齐,一函函古籍无声地述说着历史。
上午10点半,随着现场导演的一声令下,整个拍摄现场有条不紊地行动起来。摄像机在书架之间扫过,书本中记载着的一页页静默历史,就在镜头中慢慢呈现出来。此后,扬州国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国斌入镜,向观众们详细介绍了这套《四库全书》的制作过程。
新华社江苏分社副总编辑刘兆权介绍,为了这期节目,他们已在扬州拍摄了很长时间。比如系统地拍摄了很多细节,将整套书如何复制成功的过程,进行了一一解读。此外,有关扬州和《四库全书》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拍摄。整个拍摄现场分为两场,分别是现场和演播室。在后方的演播室内,专门邀请到了专家,对这件文化盛举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刘兆权说,整期节目用中英文两种语言直播,因为这是面向海外直播的节目。“从表面上看,这是36000多册古籍的复制工程,但是从内在精神上讲,这是现代文化工作者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新华社作为一家媒体,也要将这样的盛事向全球播出。”
复制《四库全书》是敬畏传统文化
作为原大原色原样复制(文津阁本)《四库全书》的策划人,卢仁龙昨天也来到了天宁寺万佛楼。看着自己心血凝聚的成果,他感慨万千,“《四库全书》不仅用来传承书本身,《四库全书》本身就是一种中华文化现象的显现;而将这套书复制出来,就是要让市民们能够近距离观看。”
“《四库全书》是一项文化遗产,不仅有书,还有书架、规模、形制,加在一起,就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集中展现,具有非同一般的文化意义。如今复制《四库全书》,不仅是把这些内容都恢复了出来,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一种致敬,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敬畏和尊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有幸能够参与其中,也是值得庆幸的。”卢仁龙说道,“现在把《四库全书》复制出来后,不是要把这些书都放进仓库,那样毫无意义,一定是要把这些书放在一个市民可以近距离观看的场所里,让当代人都能够感受中华文明的恒久魅力。”
【市民心声】
“视觉和心灵震撼都很强烈”
昨天上午9点,当天宁寺万佛楼的大门打开时,首套原大原色原样复制(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亮相在市民的面前。
记者看到,万佛楼中,还增加了几张展板,上面陈列着七大藏书阁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讲述了《四库全书》的来龙去脉,以及扬州和《四库全书》的历史渊源。
76岁的陈振杉先生,是首位进入天宁寺万佛楼的市民。徜徉在书架之间,他不由感叹:“以前古人印刷《四库全书》了不起,现代人复制《四库全书》同样功德无限。”
钱月朋老先生在每个书架前,都会驻足停留,仔细观摩。“这是一件非常浩大的文化工程,对于传承中华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批参观者中除了本地市民,还有很多来扬旅游的外地游客。来自河北的陈华霞女士,边参观边用纸笔记录下来,“这套书竟有这么大的规模,给人带来的视觉和心灵震撼都很强烈。”
【小知识】
《四库全书》与天宁寺
《四库全书》首套复制件展陈场所——扬州天宁寺,是清朝收藏《四库全书》的文汇阁旧址所在。天宁寺万佛楼将辟为《四库全书》陈列馆,并按史料部分还原文汇阁面貌。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编纂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基本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四库全书》当年共抄写了7部,此次复制出版,成为迄今国内规模最大的古籍复制工程。责任编辑:邵丽萍
扬州网新闻热线: 4&扬州网广告热线:1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扬州网”或“扬州日报”、“扬州晚报”、“扬州时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扬州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
新闻热线:4
广告热线:9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华报业网讯&
春寒料峭。2月11-12日,县长肖进方,县委副书记曹新军,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孙晓燕,副县长徐琳、魏宏亮等县领导冒着寒风,踏着积雪,专程走访慰问了近40位金湖籍在外地工作的新闻工作者亲属,给他们送去了慰问金,送上了新春的祝福。
  11日,县长肖进方,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孙晓燕在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浦荣曹等陪同下分别慰问了新华社江苏分社刘兆权、消费日报王增明、中国工商报施明涛等新闻工作者的亲属。在新华社江苏分社记者刘兆权家,肖进方对他母亲说:“您的儿子很优秀,作为记者,他们为了党的新闻事业,一时无法回家过年,我代表地方党委政府来看看您,给您拜个早年,祝您健康长寿!”刘兆权的母亲非常感动:“我儿子只是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没想到得到县领导这么高的评价,冒着大雪亲自上门看望我们!”临分别前,她表示,儿子回来后,一定让他继续为祖国为家乡的发展多做贡献,报答党和政府的厚爱。
  “您的儿子是金湖人的骄傲,经常关注和支持金湖的各项建设,过年了,我代表陶书记、肖县长来给您二老拜个早年,祝您身体健康,全家幸福,也祝您儿子工作顺利,有更大进步,为家乡做更大贡献!”见到冒雪前来看望他们的县委副书记曹新军和宣传部副部长王永泉、浦荣曹,倪言珠夫妇很激动。他们的儿子倪晓刚在市电视台工作,为金湖的宣传推介做了大量的策划工作。11号下午,曹新军等还走访慰问了江苏电台汪玲等金湖籍新闻工作者亲属,给他们送去了新春的祝福。
  有道是雪后寒。12号上午,道路特别的滑,就连赶着回家过大年的民工们也不得不放缓行程。现在江苏电视台工作的纪安全怎么也不会想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孙晓燕和宣传部副部长浦荣曹、塔集镇党委书记徐善忠、塔集镇党委副书记王薪保会冒着寒冷,踏着滑雪赶到塔集镇东方红村慰问自己的双亲。过年了,作为主管全县宣传工作的孙部长,更是牵挂着金湖籍新闻工作者的亲属。回来的路上,孙部长对随行的记者说:“关注、关心、关爱金湖籍新闻工作者的亲属是县委、县政府多年的传统,宣传部门作为他们的娘家人,更要加倍呵护这份人脉资源,让他们安心在外工作,为荷乡金湖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副县长徐琳、魏宏亮在宣传部副部长吉文柱、广电局长何如淦、金南镇镇长沈德清、金南镇宣传委员万晓光、金北镇宣传委员柏基德、陈桥镇组织委员嵇成明、前锋镇宣传委员雷冬梅等陪同下也分别踏雪走访慰问了前锋、金北、陈桥、金南等镇的金湖籍新闻工作者华诚、张林、傅野、龚建飞等亲属,给他们的家人送去了慰问金和美好的新春祝福。
  据了解,我县有一大批在外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他们是金湖活跃着全国各地的宝贵外宣人脉资源。长期以来,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利用自己的媒体资源,积极开展宣传金湖、推介金湖、营销金湖等外宣活动,为金湖的提速发展,跨越赶超鼓与呼,使得我县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金湖先后获得了“中国荷文化之乡”和“中国荷文化传承基地”美誉,并荣获“联合国最佳生态和谐环境美丽城市”和“中国最佳环境县”、“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县”三项皇冠招牌。县领导风雪中的问候,鲜明的表明:“荷乡金湖”的美誉中有他们的一份辛勤付出,“荷乡金湖”的提升期待他们更多的执著奉献。(金萱)
  相关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华社南京分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