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街道西湖村会梧田街道城中村改造造吗

查看: 37271|回复: 31
温州市瓯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
二○一六年二月
第一章 基础条件和发展环境
.................................................................
第一节 “十二五” 发展回顾
...........................................................
第二节 “十三五” 发展环境
...........................................................
第二章 总体要求和发展愿景
...............................................................
第一节 指导思想
.............................................................................
第二节 奋斗目标
.............................................................................
第三节 空间格局
.............................................................................
第三章 构筑交通先行的高铁新区
.......................................................
第一节 打造高铁交通枢纽
.............................................................
第二节 推进城乡一体建设
.............................................................
第三节 完善基础设施体系
.............................................................
第四节 提升城市建管水平
.............................................................
第四章 打造学城联动的创新高地
.......................................................
第一节 搭建创新平台
.....................................................................
第二节 培育创新主体
.....................................................................
第三节 营造创新环境
.....................................................................
第五章 构建优质高效的产业体系
.......................................................
第一节 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第二节 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发展
.....................................................
第三节 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实力
.....................................................
第四节 增强产业供给侧推动力
.....................................................
六章 开创合作共赢的开放格局
.......................................................
第一节 拓展开放合作领域
.............................................................
第二节 打造开放合作平台
.............................................................
第三节 完善开放合作机制
.............................................................
七章 共塑厚重活力的文化强区
.......................................................
第一节 深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第二节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第三节 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
第四节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
八章 共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
第一节 构筑生态安全格局
.............................................................
第二节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
.............................................................
第三节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
第四节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
.............................................................
九章 共享幸福和谐的美好生活
.......................................................
第一节 促进群众就业增收
.............................................................
第二节 推进教育现代化
.................................................................
第三节 打造健康瓯海
.....................................................................
59第四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 && 62
第十章 深化市场化法治化改革
...........................................................
第一节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实施社会领域改革
.............................................................
第三节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
第四节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
第十一章 组织实施和发展保障
...........................................................
第一节 完善实施机制
.....................................................................
第二节 强化项目支撑
.....................................................................
第三节 增强要素保障
.....................................................................
附表: 1. 瓯海区“十三五” 规划发展主要指标表
2. 瓯海区“十三五” 规划重大建设项目表
附图: 1. 瓯海区“十三五” 规划区域空间格局图
2. 瓯海区“十三五” 规划综合交通体系图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 全会和浙江省委十三届八
&&次全会、 温州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 根据《中共瓯海区委关
&&于制定瓯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制定《温州 市瓯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
&&要》。 本纲要主要明确瓯海区未来五年战略方向, 突出政府工作
&&重点, 引导市场主体行为, 是制定专项规划、 年度计划和政策措
&&施的主要依据,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基础条件和发展环境
第一节 “十二五” 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
署,围绕建设“生态宜居民富区强的幸福瓯海”战略目标,坚持
创业富民、创新强区、创意兴城,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转中求好
的工作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全力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积极推进转型赶超发展,较好地
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1、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全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步增长,
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0.3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 10
万元,年均增长分别为8.1%、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30.48 亿元, 年均增长 17.1%; 财政总收入达到 49.8 亿元, 其
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8.4 亿元, 年均增长分别为 9.5%和 15%;
五年累计完成限上固定资产投资 1298.8 亿元, 年均增长 32.5%。
1.jpg (101.69 KB, 下载次数: 2)
09:33 上传
图1: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2、 产业转型迈出 新步伐。
&&全区三次产业结构由 2010 年的
1.9∶63.0∶35.1 调整为 2015 年的 1.3∶55.2∶43.5。 商贸流通
业持续发挥服务业龙头作用, 网络经济、 现代物流、 文化创意等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 15%, 金融服务体系
建设稳步推进, 温州首只国家级政府引导基金落户瓯海, 成功获评
浙江省电子商务示范区, 全市首个跨境电商园区和电子商务虚拟
产业园建成投用。 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累计完成工业性投资
167.2 亿元, 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 34 家, “三转一市” “四换
三名” 成效显著, 新材料、 新能源、 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
瓯海眼镜基地被评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建成
小微企业园( 标准厂房)92.2 万平方米。 农业“两区” 建设稳步
推进, 现代都市农业加快发展。 创成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 瓯海
科技大市场建成开市, 集聚大院名校优势和创新资源, 有力推动
了科技、 人才与资本对接。 特色小镇申报走在全市前列, 时尚智
造小镇、 生命健康小镇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 单。 企业“两链”
处置和“三险” 化解力度加大, 组建全省首家民间征信服务机构。
3、 城乡 建设达到新水平。
&&全区新型城市化建设取得实效,
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逐步建立。 交通、 能源、 水利、 市政等一批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相继投用, 市域铁路 S1 线瓯海段、 温州绕城
高速公路西南线、 高铁温州站至丽岙连接线公路、 104 国道温州
西过境、 新双南线、 瓯海大道西延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 行政中
心到各镇街驻地“15 分钟交通圈” 基本形成, 以高铁为首的交
通枢纽地位逐步显现。中心区、站前区、牛山片区、南湖片区、
景新片区等重点片区建设成效显著, 城市功能品位大幅提升, 瓯
海新城跻身第二届“浙江省最具发展潜力十大新城” 行列。 城市
有机更新和“三改一拆” 持续推进,累计完成城中村、旧厂房、
旧住宅区改造 1505 万平方米, 累计拆除违法建筑 1407 万平方米,
3 个无违建街道、 34 个无违建村通过验收,城市形象大为改观。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扎实推进, 共启动 7545 亩低效地再开
发项目,完成 3117 亩低效地再开发项目。 4、 生态环境呈现新景象。 &&&&全区积极开展生态区建设, 生态
文明建设走在全市前列。提前完成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十二五”
整治任务, 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十二五” 减排目标。 美丽浙南
水乡创建深入推进, “五水共治、 水岸同治” 成效显著, “最后
一米” 纳管、 污水主干管互通联网工程加快实施, 83 个片区截
污纳管工程基本建成, 48 条黑臭河道得到整治, 获得省“五水
共治” 大禹鼎。 “六城联创” 创建任务全面完成, 建成公园 19
个、 绿道 224 公里,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 6.9 平方米提高至 15.7
平方米。 创成省级生态区, 泽雅镇荣膺国家级生态镇, 美丽乡村
建设扎实推进。
5、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五张清单一张网” 建设、集中
审批、 事权下放、 商事登记改革等工作扎实推进, 行政审批事项
削减 25.1%, 率全省之先公布县市区级部门权力清单, 率全国之
先颁发首张社会组织“一证一码” 登记证书, 率全省之先推行市
场准入“六证合一” 登记制度改革。 全面实施镇街国库集中支付
改革试点。金融综合改革、社会力量办学办医、民政综合改革、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走在前列,获批成立全市首家“医养结合”
民办养老机构, 创成省级农村集体“三资” 管理规范化县( 区),
率全国之先试行“农民资产授权代管融资”。 深入实施“温商回
归工程”, 五年招商引资总规模 569 亿元, 海外温商贸易回归热
度升级。温州肯恩大学落地建成,对外文化合作交流不断深入。6、 民生和谐推向新高度。 &&&&全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5
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达到 45707 元和 25929 元, 年均增长分别为 9.8%和 11.1%, 城
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 1.76∶1, 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 4600 元的贫
困现象全面消除。 全面落实“十大民生” 工程, 民生支出占财政
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达到 73%,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创成全国
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 全国科技
进步考核先进区、 全国科普示范区、 省级卫生强区、 省级文化先
进区、 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 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区、 省级食
品安全示范区、 省级运动休闲基地、 省级水库移民工作优秀区等,
泽雅屏纸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遗名录。 平安建设不断加强, 基层
依法治理深入开展。 实施“减员增效” 以来, 三年外来人口实际
减少 24.9 万人。
图2:年城镇、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jpg (101.78 KB, 下载次数: 3)
09:36 上传
表 1: 瓯海区“十二五”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规划目标 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274.8 440 &10 450.32 8.1
人均生产总值 万元 6.77 10.7 10 10.47 6.9
工业总产值 亿元 710.47 .39 2.3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五年累计
&&五年累计
&&五年累计
限上 1298.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04.5 210 15 230.48 17.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14.12 23 10 28.4 15
外贸出口总额 亿美元 15.05 24.2 10 19.95 5.8
三次产业结构
&&1.5:48.5
&&1.3:55.2
&&经费支出占生产
&&1.17 2 — 1.8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
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12.14 20 — 18.8 —
城镇常住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常住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
备注: 1. 地区生产总值绝对值按现价计算, 增速按可比价计算。
2. 人均生产总值按户 籍人口 计算。
3. 固定资产投资从 2014 年由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调整为限上固定资产投资。
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 2014 年调整为城镇、 农村常住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同时要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
问题:一是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低小散
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两链三险”影响深远,部分企业增产不增
效,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创新驱动尚未成为发展的主引擎,人才
特别是高端人才缺乏严重制约经济转型升级。二是中心城区首位
度不高,城市化总体水平偏低。“半城市化”问题突出,存在大
量城中村,城市建设档次、品位不高,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带动
力不强,产业对城镇化的支撑不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相
对滞后,城乡差异有待进一步破解。三是基本公共服务还不均衡,
社会民生保障有待加强。社会事业基础仍较薄弱,公共基础设施
还不完善,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
尚有差距,农村公共服务短板明显。四是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
社会治理难度加大。资源要素成本上升,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任
务还很艰巨。社会利益进一步分化,社会矛盾多发,消防和安全
生产等方面的压力较大,社会治理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五是改
革开放仍需加力,高能级开放平台亟需构建。全面深化改革步入
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配套体系有待完善。开放型经济发展偏弱,
外资利用规模较低,开放平台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激发新活力培
育新动力的潜力和空间还很大,“走出去”和“引进来”发展要
第二节 “十三五”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转型时期,对于瓯海来
说,需要认清大势,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
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
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
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
逐步趋向平衡。但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国际
和区域经贸规则主导权争夺加剧,地缘政治风险导致外部环境更
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
发展进入“新常态”,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达到新高度,经济
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
加”影响加深,改革、创新和新型城镇化“三大红利”逐步释放,
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中国制
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深入实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
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
展,以及自由贸易区、各类示范区等正在改变区域经济版图。经
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
续问题仍然突出。
从全省看,“十三五”是我省强化创新驱动、推进新旧动力
转换的关键期,是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期,
是加强制度供给、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期,是
协同推进“两富”“两美”建设、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关键期,
是防范化解风险矛盾、夯实长治久安基础的关键期。目前,全省
在市场化改革、制度供给、倒逼转型机制和信息经济等方面形成
了新的先发优势,但发展中也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粗放型
增长方式和低层次低价格产业竞争模式尚未根本扭转,城乡区域
发展还不够平衡,资源和环境约束趋紧,金融、安全生产、社会
治安、网络安全等领域潜在风险隐患较多,加快转型发展比以往
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从全市看,温州肩负着打造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市的新
使命,将坚持和发展“温州模式”,深入实施“五化战略”,联动
推进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努力建设民营经济创新发
展示范城市、东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在转型赶超发展中,温州
面临着做大经济总量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同时面临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补齐社会事业短板的双重任务。
随着内外发展环境变化,我区进入了优势不断凸显的发展黄
金期。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我区要着力发挥以下五大发展优势:
1、交通区位优势。经过近几年道路交通建设攻坚,我区已
成为温州连接长三角和海西区的重要交通枢纽,特别是市域铁路
S1线横贯全区,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主的对外交通体系优
势明显。随着杭温高铁、温武高铁的谋划推进,省域城际“1小时交通圈” 将逐步形成, 我区将成为浙南高铁枢纽中心, 大大缩
短与周边地区的时空距离。 “十三五” 时期, 我区有望凭借交通
区位优势, 做好高铁经济文章, 打造“都市门户 ”, 加速对外开
放步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时交通圈” 将逐步形成, 我区将成为浙南高铁枢纽中心, 大大缩
短与周边地区的时空距离。 “十三五” 时期, 我区有望凭借交通
区位优势, 做好高铁经济文章, 打造“都市门户 ”, 加速对外开
放步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 空间腹地优势。
&&随着温州大都市区战略深入推进, 沿山、
沿河、沿路的“三沿” 地带全面拓展了我区城乡融合发展空间。
全区拥有可挖掘用地潜力的 3.7 万亩城镇低效用地, 以及国家大
学科技园、 省级经济开发区、 时尚智造小镇、 生命健康小镇等创
业创新平台。 “十三五” 时期, 我区有望凭借空间腹地优势, 加
快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平台的布局, 形成经济社会发
展的强大支撑。
3、 生态人文优势。
&&我区生态环境得天独厚, 旅游资源丰富,
景区面积占全区面积的 41%, 境内有温瑞塘河、 戍浦江两大水系
湿地、 泽雅和仙岩风景区、 会昌湖水上公园等主题公园。
区域文化底蕴深厚, 环大罗山文化、 千年纸山文化、 塘河文化共
同承载起“两山一水” 地域文化, 与陈傅良、 朱自清、 弘一法师、
琦君等名 人留下的遗迹交相辉映。 “十三五” 时期, 我区有望凭
借生态人文优势, 大力发展都市休闲旅游业, 打造服务业发展新
4、 教育医疗优势。
&&我区集聚温州肯恩大学、 温州医科大学、
温州大学等六大高校和温州中学、 瓯海中学等省级重点中学, 高 校在校生规模达到 8 万余人, 在浙南闽北县(市、 区) 中独一无二,
近年来一批优质高端民办教育学校加快入驻, 已成为全市乃至全
省教育重地。 同时集聚温州附一医、 市人民医院、 市第七人民医
院、 市中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 医疗服务辐射浙南闽北。 “十三
五” 时期, 我区有望凭借教育医疗优势, 准确把握人民生活需求
多样化、 高端化、 品质化特征, 大力发展优质民生服务, 着力推
动学城联动、产城融合,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
5、 商贸集聚优势。
&&我区商贸业基础优势明显, 建有 40 多个
专业市场, 中心区商圈、 站前商圈、 南湖商圈等一批高能级强辐
射商圈加快形成, 潘桥国际物流园区加快建设并投入运营。 同时,
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以市场集群为特征、 网络经济为引领的现代
商贸流通体系正在形成。 “十三五” 时期, 我区有望凭借商贸集
聚优势, 推进商贸业转型发展, 打造全省特色鲜明的现代商贸集
综合判断国内外形势和我区发展态势, “十三五” 时期我区
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 也面临着诸多的现实挑战。 我们
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 强化责任担当和底线思维, 着力
放大优势, 加快补齐短板, 办好一批既该干又能干成的大事、 实
事,厚植转型发展新优势, 谱写走在前列新篇章。
第二章 总体要求和发展愿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十三五” 时期, 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
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入贯
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以“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为
统领, 以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为指
引, 以“八八战略” 为总纲, 以“干在实处永无止境, 走在前列
要谋新篇” 为新使命, 以发展为第一要务, 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
益为中心, 坚持和发展“温州模式”, 联动推进经济转型、 城市
转型、 社会转型, 努力打造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区, 为建设
生态宜居民富区强的幸福瓯海打下更加坚实基础。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 “十三五” 时期必须坚持以“五大发展
理念” 贯穿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握好战略要点。
坚持创新发展, 加快转型升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
动力, 必须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着力实施大众
创业、 万众创新,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产业创新、 体制创新、 管理
创新,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加快形成
以创新为引 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 打造创业创新创意的先锋城区。
坚持协调发展, 促进均衡高效。
&&协调是稳健发展的内在 要求,必须坚持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统筹兼顾为要求,努力补齐短板,突出重点、精准发力,促进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整体性。——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绿色是永续发展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以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全面建设美丽瓯海,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坚持开放发展,实现合作共赢。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紧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机遇,实施更加主动的国际化和区域合作战略,着力拓展开放领域,打造开放平台,发展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坚持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共享是和谐发展的本质特征,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使全区人民共同拥有发展机会、共同创造各种财富、共同分享社会福祉、共同构筑幸福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二节 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 要围绕“打造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区” 总体[size=21.3333px]目标,努力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环境建设等方面
[size=21.3333px]树标杆、求突破,在重要发展指标上奋勇争先,确保实现“四翻
[size=21.3333px]番”目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size=21.3333px]——综合实力更雄厚。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主要经济指
[size=21.3333px]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左右,
[size=21.3333px]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均比2010年翻一番。自
[size=21.3333px]主创新能力加快提升,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5%。
[size=21.3333px]有效投资更加精准,重大项目和平台引领示范更加明显,限上固
[size=21.3333px]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新产业
[size=21.3333px]新业态引领作用明显增强,消费贡献明显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
[size=21.3333px]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提升,重大开放平
[size=21.3333px]台影响力日益扩大。
[size=21.3333px]——城乡统筹更协调。全区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城市功
[size=21.3333px]能进一步凸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加快推进,城市规划建
[size=21.3333px]设管理协调发展,城市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协调有序,城乡之间、
[size=21.3333px]区域之间的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
[size=21.3333px]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差距进一步缩小,中心城区首位
[size=21.3333px]度、城市辐射力和能级进一步提升。
[size=21.3333px]——生态环境更优美。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不断完善,各项节
[size=21.3333px]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
[size=21.3333px]拆”“两路两侧”、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有力推进,市控以上河流 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到 50%, 温瑞塘河水系水质达到或优于
IV 类水标准, PM2.5 浓度明显下降,城区绿化面积进一步增加。
以水、 大气、 土壤和森林绿化美化为主要标志的生态系统实现良
性循环, 呈现天更蓝、 地更净、 水更清、 山更绿、 空气更清新的
美丽景象。
——治理体系更完善。
&&“法治瓯海” 建设全面深化, 治理法
治化、 制度化、 规范化、 程序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平安
瓯海” 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创新社会治理工作取得新进展, 安全
生产和消防安全的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 社会安定有序和谐。 全
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 基层基础建设
得到加强,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巩固。
——人民生活更幸福。
&&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
入人心, “两山一水” 地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发扬, 公民文明
素质明显提高。 实现更加充分、 更高质量就业, 教育现代化加快
推进, 社会保障、 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精准扶贫
工作成效明显,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到 2020 年, 城
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比 2010 年翻一番, 城乡 居
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第三节 空间格局
“十三五”时期,积极构筑“一核两翼三带”区域空间格局,
实现发展空间集约高效、功能配置优化、城乡协调发展。1、“一核”引领。即瓯海“高铁时代”发展核心区--瓯海
新城,作为温州“都市门户”之一,包括景山、新桥、娄桥、潘
桥四个街道,围绕“行政中心、交通枢纽、山水新城、商贸之都”
的功能定位,高标准建设教育医疗配套、文化休闲设施、商贸商
务总部、城市景观窗口,打造瓯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
心,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发挥中心辐射带动作用,覆盖周边区
域开发建设,带动全境发展。
2、“两翼”并进。两翼分为东翼与西翼,遵循学城联动、
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导向,形成定位清晰的城市组团。东翼作为
温州“都市客厅”,包括梧田、南白象、三垟、茶山、仙岩、丽
岙六个街道,依托高教园区、肯恩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高教
科创优势和三垟湿地的生态环境优势,建设温州智创大走廊和环
三垟湿地公园特色经济圈,打造温州大都市“双创”新高地和学
城联动示范区。西翼作为温州“都市花园”,包括郭溪街道、瞿
溪街道、泽雅镇,发挥轻工产业基础优势和生态人文资源优势,
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商贸旅游、休闲养生产业,打造工贸转型发
展示范区和温州城郊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
3、“三带”联动。着力打造沿瓯海大道城市发展带、沿市
域铁路商贸发展带、沿塘河文化休闲发展带,形成具有瓯海特色
的城市、产业、文化交融发展格局。深化瓯海大道沿线空间布局
研究,强化沿线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瓯海大道西延工程,提17—
第三章 构筑交通先行的高铁新区
以新型城市化为引领,全力打造温州高铁交通枢纽,加快城
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努力实现城市
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将瓯海打造成为温州大都市区
的亮点城区,不断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本帖最后由 数字版主 于
09:53 编辑
第一节 打造高铁交通枢纽
1、 构建快速畅通的外部交通体系。
&&按照“外快内畅、 互联
互通” 的要求, 积极构建“三高三铁、 两国道一省道” 的对外交
通通道, 完善都市交通枢纽功能。 借助新金温高铁运行之机, 力
争促成杭温高铁、 温武铁路谋划落地, 在高铁温州南形成温州都
市交通枢纽中心, 进而融入全省“1 小时交通圈”, 构建与市域
东部空港、 海港、 陆港联动的集疏运体系。 推进温州绕城高速西
南线、 金丽温高速公路东延伸线、 104 国道温州西过境、 104 国
道拓宽、 330 国道、 218 省道等对外交通干线建设, 加快温州南
站综合交通枢纽、 南白 象交通枢纽中心等枢纽场站建设, 实现
15 分钟覆盖瓯海全域、 1 小时通达温州市域及周边地区。
2、 构建成环联网的内 部交通体系。
&&构建“七纵五横六环”
的区域路网, 着力推进内部交通的成环联网。 谋划推进瓯海大道、
温瑞大道、 温瞿公路等互联互通的城市快速路网建设, 提高中心
城区通行效率。 加快完善片区路网, 纵向加快宁波路、 翠微大道、 广化路、新双南线、温瑞大道等道路建设,横向加快温瞿公路、
六虹桥路、 瓯海大道、 南环线等道路建设, 推进“打卡口、 接断
路、 建通道”, 致力形成东、 中、 西、 南和环泽雅景区、 环大罗
山等六大交通环线。 在高铁温州南站打造公路、 铁路、 轨道交通
等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零换乘” 平台, 实现 10 分钟驶入
快速路系统, 20 分钟驶入高速公路系统, 30 分钟到达机场的交
通目标。 构建城市交通微循环圈, 加快公共停车设施建设, 推进
立体过街通道建设,缓解局部拥堵情况。
3、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大力推进“公交优先” , 构建
以 S1 线、 S3 线、 BRT 等大容量公共交通为核心, 常规公交、 城
乡公交为辅助的公交集疏运体系, 注重与鹿城、 龙湾、 瑞安等周
边县(市、区) 的公交体系衔接。加快公交枢纽站、公交首末站、
公交中途站、 公交停保场和换乘中心的建设, 提高公交站点覆盖
率和可达性, 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 以城市道路和绿道水网为依
托, 加快城市慢行系统建设, 引导“步行+公交” “自行车+公交”
出行方式, 实现慢行交通与 公共交通系统的良好衔接。 到 2020
年, 城区公交站点 500 米内全覆盖, 公共交通出 行分担率达到
35%,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达到 100%。
4、 大力提升交通运输效率。
&&推进多式联运发展, 扩大陆铁、
海铁联运规模。 以温州南火车站、 温州西货运站为双核带动, 加
快建设潘桥国际物流园区, 打造“交通枢纽港” “物流信息港”。 加快完善交通枢纽的换乘衔接服务, 提高客运集散效率, 重点处
理好新金温铁路接入及与市域铁路 S1 线客流衔接等问题。 推动
运输集约化、 规模化、 网络化发展, 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信息化水
平。 加快内河航道建设, 推进水路客运服务, 发展水上旅游巴士。
推进农村公路贯通联网, 提升农村公路技术等级, 加快构建覆盖
全面、安全规范、经济便捷的农村交通运输系统。
专栏 1:交通路网骨架
三高三铁、 两国道一省道: 金丽温高速、 甬 台温高速、 温州绕城高速西南线, 甬 台温
铁路、 金丽温铁路、 金温铁路, 104 国道温州西过境( 福州路)、 330 国道, 218 省道。
七纵: 218 省道、 104 国道西过境、 宁波路、 翠微大道、 广化路、 双南线、 温瑞大道。
五横: 温瞿公路、 六虹桥路、 瓯海大道、 南环线、 330 国道。
六环: 由温瑞大道、 竹仙线、 罗雷线、 南大线、 学府路连接形成环大罗山旅游环线; 由
新双南线、 下沈线、 罗山大道( 瑞安市)、 温瑞大道、 南环线连接形成交通南环线; 由双
南线、 南环线、 南过境、 温州大道连接形成交通东环线; 由西山西路、 温瞿公路、 G104 国
道西过境( 福州路)、 南环线、 广化路连接形成交通中环线; 由温瞿公路、 三溪路、 瓯海
大道、 G104 国道西过境( 福州路) 连接形成交通西环线; 由 S218 省道、 陈北线、 瓯湖线、
林五线和石林环线连接形成环泽雅景区旅游环线。
第二节 推进城乡一体建设
1、 推进公共交通引 导城市开发模式。
&&把瓯海的城市发展方
向和交通干线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依托高速铁路和市域铁路,合
理布局城市空间, 提升沿线土地开发价值, 形成疏密有度的人居
环境,提高交通系统可达性和通勤率。以培育高铁商圈为龙头,
大力发展商贸流通、 商务金融、 文化创意、 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
产业, 着力打造“高铁经济” 强区。 借助温州高铁枢纽, 加快城
市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 更大范围连接国内重要城市, 进一步拓
展都市圈、 带动经济圈。 加快 S1 线、 S3 线沿线及站点周边区块
的综合开发, 以发展培育“站点经济” 为重点, 形成珠链式开发
格局,着力打造产城融合新干线。
2、 着力打造亮点区块
。 按照打造“城市标志性窗口” 目 标
要求, 做好中心区、 站前区、 牛山片、 景新片、 梧白片等区域联
动开发建设文章, 打造“品质瓯海”。 在中心区, 加快推进一批
现代服务业项目, 打造集购物消费、 文化娱乐、 金融办公、 科研
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时尚商圈。 在站前区, 加快推进站南商贸城、
港龙城市商业广场、 大象城等商贸项目建设,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集聚和带动购物、 金融、 保险、 文化、 娱乐等行业发展, 着力打
造高铁商圈。 在牛山片区, 加快生态居住、 商务办公、 休闲度假
等项目 及配套设施建设, 着力打造都市休憩中 心和电影主题公
园。 在景新片区, 依托会昌湖水上公园和六虹桥商业广场, 结合
龙舟基地和滨水公园等, 着力打造“梦幻会昌”, 点亮瓯海“月
光经济”。 在梧白片区, 在加快推进南湖新城建设的同时, 注重
发挥湿地生态溢出效应, 谋划布局一批居住和服务业项目, 着力
湿地特色经济圈。
3、 全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按照“突出重点、 集中发力,
连片改造、 快出形象” 的要求, 紧密结合“三重” 区域( 重点区
域、重要廊道、重点项目)及水岸同治,统筹推进城中村改造,
突出抓好中心片、 景新片、 梧白片等 8 个重点片区 25 个行政村
的城中村改造, 进一步优化城区空间布局、 产业结构和人居环境,
全面提升城区发展质量, 增强要素集聚能力。 鼓励推行房屋征收
市场化安置, 坚持协议拆迁与依法征收同步, 强化政府公共利益
项目的法律保障。 探索城市总规外旧村改造模式, 启动丽岙、 仙
岩、 泽雅等镇街的区块改造试点。 加快景山将军片区、 景山南入
口片区、 新桥永庆街片区、 六虹桥商住片区、 老区府行政办公片
区等片区的有机更新, 打造一批集商务、 休闲、 居住等功能于一
体的更新板块。 结合做地计划和城镇低效用 地再开发的政策红
利, 进一步提升拆后利用水平。 严格控制新增违法建筑, 健全网
格化管控机制和动态监管体系。 加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力度, 开
发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仓储物流等功能。
专栏 2:列为市级重点的城中村改造范围
景山街道: 将军村、 净水村
新桥街道: 新桥村、 西湖村、 三浃村、 山前村
娄桥街道:
东村、 吕家降村、 上汇村
潘桥街道: 河西村、 林桥头村
梧田街道: 塘西村、 月 落
村、 林村村
街道: 吕家岸村、 沙河村、 张严冯村、 圆底村、 应潭村、 池底村、 樟岙村、
村、 丹东村、 黄屿村
4、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坚持“统筹规划、 分步实施” 原则,
以环境美、 风尚美、 人文美、 秩序美、 创业美为目标, 因地制宜、
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根据村庄自然条件、 产业特色、 人文特
点, 以精品村和特色村为支点, 以景观带为轴线, 串点成线、 连
线成片、 整体推进, 形成“功能片+景观带+精品村+特色村” 的
“三片六线五十点” 美丽乡村总体格局。 加强对传统古村落、 古
民居、 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 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
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精品村。 提升改造现有
建筑, 整治拆除破败建筑, 推进村庄规划、 村庄设计、 建房图集
全面覆盖, 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元素, 建成一批“瓯派民居” 建筑
专栏 3: “三片六线五十点” 美丽乡村格局
三片: 东片 学城联动发展区、 中片 山水新城核心区、 西片 生态涵养休闲区。
六线: 泽雅古道琦君故里精品线、 千年纸山古村遗韵精品线、 周岙花灯梅溪古街精
品线、 会昌水乡 塘河源头精品线、 塘河风光侨乡 花市精品线、 大罗山登山揽胜精品线。
五十点: 培育 50 个精品特色村。
Powered by
X3.2 technical support:
edition:hsmhx3 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夏阳街道城中村改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