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发展规划进十年的发展最需要什么材料

卫留成:十年之后海南岛将让世人刮目相看
新闻中心-中国网 .cn  时间:
  责任编辑: 王焘
今天上午,海南省在北京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大厅举行海南国际旅游新闻发布会,中共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和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长罗保铭等介绍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卫留成在会上强调,国务院《意见》的发布,对海南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下决心抓住这个机遇,对海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强力推动,取得实际的效果。
卫留成认为,国务院这个文件是从旅游业作为切入点的,对海南的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出了系统的要求和一系列的措施,抓住这个机遇,落实这个措施,就可以缩短我们和发达地区发展的差距。
卫留成指出,首先要抓好国际旅游岛建设,用国际的视野,高水平、有特色的做好旅游岛建设的规划。然后在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综合服务方面,要尽快实现国际化的转型。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海南的主导产业,带动海南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卫留成最后表示,这个文件对于海南的产业发展、社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也有一整套的措施。我们将加快推进一些重大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包括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和海南环岛高速铁路建设在内的基础建设,要推进没有污染的高科技新兴工业的发展,要加快海南作为热带现代农业国家基地的建设,以及海洋产业的发展。我相信通过我们一个时期的努力,比如说十年左右,海南的发展一定要让国人和世人刮目相看。
文章来源: 中国网
文明上网 登录发帖
版权与免责声明海南现在还能发展得起来吗?
中国的发展黄金时期已经过去,海南已经错过,现在中央好像也不怎么重视那里。要永远跟大陆拉开差距了吗
按时间排序
估计90%的海南人做不到这一点
求人不如求己
海南旅游业发展路在何方海南作为中国国际旅游岛,其旅游产业发展本应是走在国家前列,而如今却并不如人意,甚至远不如内地大多数城市。究其原因,是没有一个好的旅游产业规划来引导,也没有一个好的政府班子来监督执行。至于政府的执政能力这里就不多说了,那一个好的旅游产业规划应该是怎样的?旅游产业辐射能力强,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能大力加快中国城镇化进程。一个旅游景区的建设,能带动上下游数十个产业协同发展,上游产业如餐厅、酒吧、商店、游乐、酒店、旅游地产等,下游产业如交通、环境保护、生产加工、农业等。除此之外,绿维创景率先提出泛旅游产业,就是将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相融合,形成新的旅游产业形态,如休闲观光农业、会议会展旅游、体育赛事活动等,多产业复合型发展,形成了泛旅游产业,对游客产生更强的吸引力。在泛旅游产业发展引导下,中国城市化建设不仅有速度更会有质量。对于海南这样一个以旅游为主导的生态型省份,需要大力发展泛旅游产业,以确保其旅游业健康积极的发展。海南一直以来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力发展住宅地产,这种思路是不可取的。以地产代替旅游,美其名曰旅游地产,实则是卖地建房再卖房的圈钱游戏,这样长期发展下去一定是背离市场,终将不可持续。从近两年的发展来看,海南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注重引进一些具有旅游开发实力的景区运营公司,开发了些许旅游项目,如:宋城千古情、博鳌水上乐园、海口观澜湖、海棠湾国际免税店等。只是旅游项目过于分散,并且缺乏地域特色,难以形成较强的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例如,海口、博鳌、三亚都在开发水上乐园,同质化竞争不可避免,而且不利于产业集聚、形成特色。如果把水上乐园主要集中在三亚进行开发,建一个大型的热带滨海主题水上乐园,则能形成较强的吸引力,塑造成三亚城市旅游的一张名片。就如兴隆的温泉、福山的咖啡一样,做大做强,做出品牌。不过,仅凭一个核心旅游吸引物来带动区域整体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客群有限,消费也有限。在建立地方旅游特色的基础上,需要引进多个旅游项目,进行配合开发,才能进一步增强城市旅游的广度与深度,带动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一般而言,需要2-3个核心旅游吸引物,再配套3-5个其他旅游项目协同发展。这一点,在“国家海岸—海棠湾”旅游规划发展上有所见证。海棠湾目前已形成“星级酒店+免税购物+景区游览”
三位一体的核心产品组合,另外万达影院、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影视剧组拍摄地的进驻,更增添了海棠湾旅游发展的国际化色彩。未来,海棠湾必将代表海南国际旅游岛与世界知名海岛旅游胜地马尔代夫、毛里求斯、斐济争宠。旅游产业的发展还离不开相关配套产业的支持。最重要的几点:公共交通、生活购物、专业医疗、旅游地产。旅游带来的均为流动性人口,需要配建旅游地产来补充区域的常住人口数量,保证景区及配套商业设施的良性运作。在相关配套建设这一方面,海南大多数地区旅游地产在开发过程中,缺乏相关配套的建设,生活不便、人气低迷。这在本质上是因为地方在发展过程中没有一个良好的规划所造成的,最终恶性循环至此。海南旅游业发展路在脚下,我们缺的其实就是一个好的旅游产业规划和一个好的政府班子来监督执行。更多观点交流,欢迎关注《翼视界》,微信号:gd2312
谢邀。海南的地理位置独特,非常适合航天工业,旅游业和海洋相关产业。现在中国发展水平还不行,未来时代,我预计也就是100年内,人类开始向海洋发展的时候,海南会是南海经济区的中心。但就目前为止,海南没有太大的经济发展点
区域的发展不需要像国家一样全职全能,做好自己的分工就够了。海南的旅游业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其实作为热带海岛,旅游业方面有无穷无尽的资源可以开发,而且不需要签证,不需要翻译,旅游成本比出国低太多。我为什么对海南的旅游业如此信任,因为作为一个东北人,我太了解东北的冬天有多么冷了,太了解东北人有多想离开这个地方去南方了。尤其是老人。室内外温差五十度的情况对老人来说是完全无法承受的。我也太了解有多少东北人在海南买了养老房。不仅仅是狭义的旅游业,包括度假、综合服务业以及即将爆炸式发展的养老产业,海南都可以抓住机会。至于旅游业中的各种乱相那是必然的,不过随着市场成熟、供给变得过剩而且多样之后,市场乱相也会很自然地得到遏制。作为一个海岛来说,能把一个单一的产业搞好对于海南的经济而言已经足够了。个人认为海南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中部山区的贫困问题,沿海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对于中部山民没什么作用,一琼二白三保亭,急需中央政府干涉,对于交通不便的山区进行彻底的迁出扶贫,对于适宜发展旅游业的山区进行就地开发。另外别忘了,三沙市是隶属于海南省的地级市。美济岛据说要搞成半军用半民用。一旦搞起来,建设成东方夏威夷根本不是梦,每年又不知道给海南省创造多少税收。
先把跨海大桥建起来,同时大力发展教育和信息技术 把大量的科技人才留在海南 研究发现热带集约化农业 旅游方面深度挖掘海南岛的历史人文和西部地区(这一点在西环铁路开通后相信会有很大的提高) 中部山区的开发 新建中线高速加大对临高 白沙 琼中 屯昌等地区的基础建设投入
总之 海南环境很好,但是短板也很明显 人才严重缺乏 大量地区未合理开发 部分地区交通条件恶劣 基层民风未开化 基层政府管理水平不到位 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等等
先把这些基础问题解决了,再谈进一步发展~
能啊我大澳宋元老院可在临高呢(骄傲脸虽然最近元老院都准备产业转移了文主席,马督工永远健康
不大发展其实就是海南最好、最合理的发展方式。海南不允许大建工厂,为的就是保住这一方净土,海南也不宜过热发展,对海南本土人民生活造成的冲击太大。可以参考香港、台湾等,大陆热钱涌入造成的香港、台湾本土的抵制。原有的物价会抬高,可是当地人消费能力得不到有效改善,会逐渐被 边缘化。之前为了搞国际旅游岛,刺激消费、旅游,可是海南当地提供的工作岗位、资源相当有限,这种大跃进式、口号式的发展,其实是最糟糕的。大家去海南难道希望买到世界最贵的椰子?最贵的海鲜?我想不是的。最舒适的生态环境最适合当地的物价水平(水果、住宿、海鲜美食等),避免过大冲击。
迁都海南,天子守国门,什么雾霾阿,安保阿,台湾,香港,南海...
这样一下就从大陆文明调整到海洋文明,走上复兴之路。小道消息,ps.听说三亚都有建第二个机场了,一盘大旗
有很多人说海南国家支持,位置特殊,未来有很大潜力可挖。我觉得靠人不如靠己,海南自己政策不到位,管理混乱,上述素所说的一切都是白搭,只是虚幻而已。北京够发达,多是吸血和中央特殊对待得来的,河北一片荒凉。如果海南自己不发展领先别人的特色出来,再多扶持也只是浪费纳税人的钱。
楼上那位说啥代省长,呵呵,十五个副省级倒一,五个计划单列市倒一。连倒二一半水平都没的城市来的会搞啥经济?要是可以,厦门还会五十开外?!海南除了旅游基本没戏!
大多数人都输在起跑线上,而他们都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1、国家地理这期国家地理讲的是:1-1、改革开放,有三千多家港商去了海南,现在只剩下一家。1-2、李嘉诚说:海南是山贼作风,典型明抢啊。1-3、某企业因为没有打点好关系,于是要被罚款,被有关部门喊去,回来发现公司的桌椅板凳都被没收了。海南威武啊 !2、自由主义从前有一个渔村。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一直都是默默无闻,自从搞了自由港(自贸区)以后,屌丝变成高富帅。据说移民这个以前鸟不拉屎的渔村,居然要投资1000万港币(不含置业),比移民罗马还难。欧,买嘎。为什么没人移民海南呢?关键还是海南人的思想有问题。3、三亚宰客时刻都在战斗的人民啊!其实全国人民都宰客,谁家门上谁好汉。但是有一个程度的问题,三亚不是宰客,是抢,是明抢。就是嵩山少林寺也不及三亚有名,直接上CCAV。建议百度三亚宰客,说多了容易得罪人。4、行政管理讲广州的优势:广州的优势是管的比较宽。讲广州的劣势:广州的劣势是吃饱了没事干,多管闲事。为什么淘宝在上海生存不下去?因为上海管的比较宽。而假如以北京为例,上海简直就是创业天堂,淘宝想在北京设立分部,北京一共给了五个暂住人口证,北京你这样对待首富,真的是逆天了啊。然后把海南放进全国GDP排行榜,你就知道海南管的严不严了。5、官本位思想不存在北上广深。所谓的京沪广深都是错误的,中国只有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经济区。北京是非沿海城市,是所谓政治中心,也就是通过剥夺其他地方的经济发展成果来实现自己所谓的经济发展,并美其名曰总部经济。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上海养活北京,你一定认为上海养活北京六十年,北京很感恩吧?上海想修洋山港,北京不表态啊,不表态就是一种态度。改革开放以后,江浙、广东这些地方西化严重,所以地方政府比较开明,管的也比较松,于是经济就发展起来了。北京继续放大招,搞分税制改革,就是明火执仗的抢啊。这就是所谓的北京的政治经济学发展模式,我们假设北京不是全国的行政中心,那北京估计和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一样,(国家级贫困县)都是绳床瓦灶而已。没有北京的命,却有北京的病。6、经济理论长三角有今天,应该感谢谁?答案是:宋子文。在上世纪30年代有2位有能力主宰国家经济政策走向的哲人,分别掌控了两个国家,一个是斯大林,他是计划经济的代表。另外一个是宋子文,他学的是古典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斯大林说过:我们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选择了发展轻工业,这个世界谁想蹂躏他,就随时可以蹂躏他。宋子文:坚定不移的贯彻一条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路线,从78年的改革来看计划经济没有出路,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计划经济没有像苏联一样崩溃的根本原因,经济崩溃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可以参见49年得日本和解体的俄苏联。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问题,从49年来看,斯大林对社会资产的处置方式是正确的,从91年看,宋子文对社会资产的处置以及对经济发展的预期是正确的。这就是对经济这门实践科学的眼光问题,有些人只能看到二三十年,有些人看的长远一些,今天需要对我们今天做出的决策做出审视,我们无比英明、光荣、正确的决定将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讲个笑话,海南的宋子文在哪里?7、反市场经济十八大有句话叫,市场支配社会资源,为什么说这句话?因为做不到。其实扫黄很简单啊,你只要把风化场所的牌照一收,以后不再给他们颁发牌照,那色情业不说偃旗息鼓,那也是一退万里,最可笑的就是一边收税,一边收保护费,一边扫黄。政府税收里有多少是风化场所贡献的?用管仲的话说:都是事业编,相煎何太急。8、经济的崛起我们把历史拉成一条线,伴随着京津唐的公私合营,上海关闭证券交易所,广州野蛮推进土地改革,中国的精英都被赶到了香港,一时间香港开始崛起,取代上海成为远东的金融中心。香港同胞听闻祖国改革开放了,但还是不放心,所以只敢试水广州,到时候跑起来也方便,所以广州的经济就起来了。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最担心什么?担心的是广东的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尾大不掉,所以学毛泽东玩起了掺沙子,这个沙子就是深圳,伴随着深圳的野蛮扩张,中央认为过年杀猪的时候到了,于是开始搞分税制改革。经济崛起需要自由。9、行政宣传中国曾经有四大工业区,而今天的京津唐不过是另外一个辽中南而已,因为当官的指挥当官。老蒋给小蒋说:政治就是欺骗。越穷的地方欺骗越严重,我要补充,欺骗不会产生财富。10、脑补政治知乎上的人好像对政治完全就是一窍不通。哎。你们这些人啊,乃喔。什么叫政治?中央党校的老师说:1、支部建在连上;2、支部建在村上;3、支部建在街道;4、支部建在车间,这叫毛泽东的一元论。邓小平引进了一个叫资本的东西,什么叫资本?资本懂政治?所谓资本就是黑恶势力商人,资本搞经济还是有一套的,78年中国GDP2000亿美元,2014年中国GDP十万亿美元,这就是中国的二元论,也是社会不稳定的最主要因素,所以我们要警惕黑恶势力商人。这些人赚到钱以后,不是学会感恩,感谢我们党,而是想夺权,共产党8000万,军队也有几百万,这个他们搞不定,他们夺权的方式就是拉拢腐蚀中共的高层干部。我们国家培养一个高级干部你们知道需要多少时间吗?要配套多少社会资源吗?(非常夸张,所以略去。)雷政富事件是雷政富的错吗?谁能经得起常年累月的诱惑?是雷政富强奸那个女的吗?所以我说是那个女的强奸的雷政富,像这种人一定要抓进监狱去,判上个几十年。海南,你穷吗?你相信财富,还是相信权利?11、特写马云马云:也许我比较反动,政府主张的,我掉头就跑。好吧,我也比较反动,我笑看北京衰落。道理很简单,北京不衰落,中国就完蛋。继续脑补撒切尔夫人的话:社会主义的问题就是,你什么时候耗完别人(长、珠三角)的钱。以此回答海南为什么没人投资,海南其实有,改革开放就有三千多家港资企业,都叫海南给灭了。12、寄语李约瑟认为:在中国文明中,决不可能出现一个商业占优势的社会秩序,因为官吏体制的基本观念不仅与贵族封建制度的世袭原则相对立,而且也与富商的价值体系相对立。所以饱受迫害就是中国企业家早已经注定好的命运。其实早在2200多年前,商人吕不韦就悟出了一个道理:做官比种田、经商都强,“其利千万倍”。更为可怕的是,这种予取予夺任由政治权力说了算的游戏千年而下,未曾更改,还在继续中。中国人啊!受学而优则仕的毒害太深。
当然能了。你家亲戚都有钱了,不是你更容易赚到钱了吗?攀比和发展有毛关系。
第一、任何挑战都是机遇。任何时期都有国家、地区、企业、个人暴富。发不发展的关键是抓机遇的目光和能力。第二、虽然海南没有在最好的时光里成功发展,但现在借助科技的后发优势,可以避免很多弯路,比如减少污染、避免重复建设等等,这也是好事。第三、这数十年以来,是党中央最重视海南的时期,未来会更加重视。毕竟战略位置摆在那里,发展潜力摆在那里、海运优势摆在那里。凭海南孱弱得还不如长三角、珠三角一个市的财政收入——2014年海南财政收入才550亿,全国倒数第四,而佛山市的财政收入差不多是海南省的三倍!凭海南的人口、资源、市场容量……没有任何一个理由能让海南大兴土木,但大家都看到现在海南到处都是重大建设项目不觉得奇怪吗?按一般做法,一般是国家拨付50%,地方自己想办法筹50%。海南掏得起钱吗?企业掏得起钱吗?那些建设周期长、收益低的交通基础设施,基本都是国家掏钱建设的。你还能说国家不重视吗?现在国家对边远省份的扶持力度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不管是海南还是云南,不管是新疆还是西藏。而哪怕是最短视的人,也能看出海南在众多边远省份里是最有潜力的一个。第四、未来的发展是陆海空全面发展的时代,海南拥有无以伦比的海洋优势、至关重要的军事地位,以及天然的气候特点,这些都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我预计,在年左右,海南在完成基础设施之后(我希望是海底隧道),将会真正进入发展快车道。
上个学期刚写完研究我老家的论文报告。。然后顺便查了查05年来海南和万宁的经济发展公报。懒得搬运,想了解得会去海南省统计局官网查,不想了解的就继续在各种回答里用高中地理水平回答也行。总而言之,每年都在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增长和产业比值都在增长。旅旅业已成我省(我省,我省,我省)经济命脉。相关旅游法规和监管措施相应到位,逐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截止到2015年,西环高铁开通,以五指山为中心的田之型高速公路正在建设完工阶段。至于环岛高速,已经建成好多年了。美兰机场和凤凰机场年吞吐量逐年攀升,为了更好承载,两大机场均相应改建扩大。(美兰机场地下候机厅有吸烟室,这就够了!)另外,2016年将全线开通东环已经建好几年的几个小站,更好的辐射旅游目的地。除此之外,海南热带水果蔬菜业承担着为广大中国地区提供四季水果和冬季蔬菜的重任。闲情可查看关于万宁布局沿高速公路热带水果种植业等海南种植业相关新闻报道和学术期刊。由于研究不深,对于渔业,海上石油建设等了解不多。对了,补一个高中地理通常提的经济腹地和客源地知识点,经济腹地就是广大华南地区,详情可见相关海南经济发展期刊,客源地嘛,难道都不看电视?我觉得凭以上这些已经打脸那些常年说交通通达度不好和产业发展不好的脸了。各位朋友,你们要记住,快2016年了啊。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啊。
海南的地方注定不可能通过各种工业发展,真的还就是旅游业优先。很多人是把三沙市和马尔代夫相比的。当然,发展情况是另外一回事。如果能大力发展旅游业,在这方面怕是也不会输于台湾。对海南没那么了解,不敢多说。以上。
浅见如下:1,海南有着巨大的优势,尤其是旅游资源方面。2,之所以没有能够像其他沿海省份那样崛起,其地理位置在工业方面是劣势,虽然在旅游方面是优势。3,它需要游客,但是,一方面国内游客到海南的成本比较高,一方面海南缺少各种廉价的配套设施,宣传也不够。我认为海南比韩国马尔代夫之类的地方好太多了。这些都需要投资才能解决,而似乎海南政府缺少这样的干劲,比如发行债券等,他们需要耿彦波那样的工作能力。4,海南不过是一块被泥沙掩盖的黄金。也许这对于很多投资者是等待已久的机会。5,也许海南政府需要一个5年战略。5年足以让她改天换地。
基本很难,特别是南海局势,相信国家也不会把多重要的中心地位放在那边,估计也就自生自灭,维持现状吧。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海南社会管理十年发展:信访下降 居民自治发布时间: 09:25:58【】【字体:
】【】2003年“非典”、2005年“达维”台风、2007年海底天然气管道断裂、2010年持续强降雨、2011年台风和洪涝灾害……一次次重大突发事件,考验了海南省委、省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
省第五次党代会响亮提出,“努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省第六次党代会明确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把社会管理作为科学发展的硬任务”,一条条清晰的论述,彰显了科学发展新理念。
文明大行动、旅游市场有序化、网格化管理全力推行、省委群众工作部全国率先设立,一个个可圈可点的创新,展示了科学管理的探索勇气。
十年艰辛路,换得惠风吹。党的十六大以来,海南在一手抓经济发展的同时,一手抓社会管理,为构建和谐海南、为建成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顶层设计创新管理
顶层设计是一种系统工程,重在谋全局、谋长远。
如何做到科学的管理?必须让科学的规划先行,以科学的体制机制为保障。
2006年11月,省委四届九次全会出台指导海南省实现“和谐海南”的纲领性文件——《中共海南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提出在2020年之前,把海南建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和谐省份”,为海南加强社会管理、建设和谐社会布局。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把海南岛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大特区来规划,确定了国际旅游岛建设的6大功能定位;全省第三轮市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预计明年底前全面完成;全省村镇规划编制,也将于明年底前实现全覆盖。
今年更是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科学规划年”,提出做好主体功能分布、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分布、土地岸线开发、生态资源保护等各方面的规划工作。
2011年6月,海南省率先在全国设立了省委群众工作部,10月,又明确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为全省社会管理的协调指导机构。今年,又出台《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若干意见》,将群众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市县领导考核,引入群众工作责任追究问责机制,在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方面再次走在全国前列。
基层实践有序管理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海南旅游一扫春节期间“宰客门”“天价房”所带来的负面阴霾,迎来旅游市场的灿烂阳光:旅游秩序井然,高速公路畅通无阻,酒店、景区价格不涨反降,海鲜排档价格公道……
这背后,是责任落实、预案制定、市场检查、细致服务等一系列行业规范管理措施的实行,是政府“有形之手”的合理干预。
环境管理也力度空前,卓有成效。2009年和2011年,海南先后开展全省城乡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和“海南文明大行动”,城乡文明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做好社会管理以民生为先。社会管理要从源头做起,而这个源头就是要民生。海南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每年新增财力的55%以上用于改善民生。2011年全省财政投入民生的资金达546.6亿元,比上年增长34.4%,占全省财政支出的70.1%。10年来,海南省以小财政办大民生,创下数个“全国率先”:新农合参合比例高达98.22%,领先全国;城乡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在全国率先实行;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教育扶贫移民”……省第六次党代会更是提出了“把海南建设成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区”的目标。
民众参与自我管理
今年4月,海南省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在海口市城西镇头铺村建立。委员会由5位村民组成,对村里的大小事务进行监管。这是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生动案例。目前,这一做法在海口已推广到5个村。
这一新机制实行以来,村民积极行使对村两委的监督权,参与社会管理,在发展生活、改善生活、保护环境、促进和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自治的理念在环境综合整治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海口市秀英区长秀社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人口近万人,但居委会只有3名专职工作人员。为此,社区居委会在环境综合整治中充分发挥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作用,于2009年组建了以低保户为主有56人的环境卫生志愿者服务队。服务队成立后,多次义务出动对社区及周边无人管理的小区进行综合整治,使社区环境面貌有了极大改变。
十年风雨,一路前行。十年来,海南在社会管理上不断收获新机制、新活力、新经验、新业绩。十年来,全省信访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去年以来,信访总量同比下降近25%;十年来,一系列专项打击和治安环境整治行动,使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十年来,全省约20万名失地农民获得合理补偿,并实现就业和创业;十年来,海南开展了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
十年弹指一瞬间,而社会管理创新之路还很漫长,有待我们更好地探索、破解、总结和践行。
(记者李科洲)
· · · · · · ·海南日报数字报刊
006版:本省新闻
[ 标题导航 ]
[版面导航]
六十年沧桑巨变
琼州大地换新颜
海南解放 60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海南省统计局
  一、前言  日,海南岛全境解放,从此海南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60年以来,海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特别是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实施了“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坚持不破坏资源、不污染环境、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坚持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坚持集中布局、集约发展,不断发展壮大园区新型工业;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海南特色的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坚持“生态立省、开放强省、产业富省、实干兴省”的发展方针,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努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走出了一条符合海南实际的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道路,使海南经济特区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当今海南已经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到全方位开放的转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贫困、温饱到总体小康的转变,实现了从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岛屿到初步繁荣昌盛的经济特区的转变,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海南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得到了彻底改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60年,在数千年的民族发展史上,只不过是长河的短暂瞬间,然而海南人民却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光彩夺目的新篇章。  二、经济实现大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由于历史上海南经济发展落后,加之日本侵略者的掠夺和破坏,海南岛解放前夕已陷于百业萧条、民不聊生的境地。从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因特殊政治军事形势和特定历史条件,加上体制上的条块分割和地理上的僻远、闭塞,国家对海南投入的资金和人力很少,实际上形成了“闭关锁岛”的状态,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基础极其薄弱,只有橡胶、铁矿、制糖、原木和盐业等少数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后,海南迎来了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经济总量急剧增长。全省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25.17亿元增长达到.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5.2倍,年均增长11.1%。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地方财政收入迅猛增长,财政实力大大增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改善民生的能力明显提高。全省地方财政收入从1952年的0.1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76.4亿元,增长2894.4倍,年均增长15.0%。全省地方财政支出从1952年的0.21亿元增加到484.47亿元,增长2306倍,年均增长14.6%。  三、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解放初期,海南产业结构是以农业为主体的传统经济格局,产业层次较低。海南建省办经济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第三产业跃居成为最大的产业,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三次产业的比例结构已由1982年的59.8:14.0:26.2转变为2009年的28.1:26.9:45.0。  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从1950年解放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海南农业生产主要以粮食、橡胶为主,农业多种经营发展不够。改革开放以来,海南农村通过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充分发挥特有的热带资源优势,大力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定单农业,大力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创汇农业、高效农业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渔业、畜牧业、瓜菜、水果、花卉、热带作物、种子种苗等产业已成为主导海南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生猪、瓜菜、水果等农产品实现了由净调入到大量调出省外的重大转变,其中生猪从建省初期年调入120多万头发展到2009年调出152万头;瓜菜、水果出岛量达到493万吨,冬季瓜菜、热带水果遍布全国南北各大市场;文昌鸡、东山羊等传统名品牌农产品效应凸显,产品销往港澳地区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2009年农业增加值461.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12.5倍,年均增长8.8%。粮食总产量从1952年的56.92万吨增加到万吨,增长2.3倍;水产品产量从3.01万吨增加到145.5万吨,增长48.2倍。水果产量从建省前1987年的14.72万吨增加到267.95万吨,增长17.2倍;肉类总产量从10.74万吨增加到66.05万吨,增长5.1倍。瓜菜产量从万吨增加到492.46万吨,增长29.6倍。橡胶产量从1952年的0.04万吨增加到30.71万吨,增长766.8倍。  工业发展突飞猛进。解放初期,海南省工业基础极其薄弱,产业结构畸形。1952年只有35家小型企业和一些手工作坊,工业总产值0.42亿元。从1950年至1987年间,海南工业在近代工业有所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些拥有现代技术设备的新企业,但由于规模小、基础差。海南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是建省办经济特区后,通过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大力引进项目和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培育、发展和壮大了一批现代工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汽车、化肥、炼油、浆纸等大型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大项目日益增多,工业发展势头日趋强劲。国内规模最大的炼油厂和化肥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国内最大“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链基地正在建设。化纤纺织、医药、天然饮料、罐头食品、油气化工、汽车、医药等一批拳头产品纷纷走向国内外市场。2009年全省完成工业增加值300.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36.7倍,年均增长12.4%。  服务业快速发展。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旅游、房地产、金融、教育、文化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服务业整体水平明显提升。2009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741.24亿元,比1978年增长40.4倍,年均增长12.8%。  旅游业迅速崛起成为海南具有深远发展潜力和前景的优势产业。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省比以往更为重视发展旅游业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把海岛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来大力发展,旅游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一大批新的景区、景点相继建成,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来琼旅游观光度假休闲的人数显著增加。2009年全省接待旅游人数达2250.33万人次,其中旅游饭店接待人数从建省前万人次增加到1706.64万人次,增长21.7倍;国际旅游收从0.12亿美元增长到2.77亿美元,增长22.1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基础设施日新月异  海南大规模投资是建省办经济特区以后,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单一的投资体制被打破,全社会投资积极性得到空前的释放,投资规模呈加速扩张的态势,新增一大批生产能力,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上升。1952年至2009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投资额为59219亿元,其中建省以来的1988年至2009年累计投资额为5804.38亿元,是建省前35年投资总额的49.4倍。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大大加强了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经济增长能力大大增强。先后建设了大广坝、大隆、毛拉洞等多个大型水库,为海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水资源保障。电力建设超常规发展,基本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港口建设成效显著,万吨级泊位从1987年的3个增加到2009年的33个,港口货物吞吐量达8345万吨,港口吞吐能力大大增强。按国际4E级建成了三亚凤凰和海口美兰两个国际机场。民航运输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从民航运输事业落后的省份成长为国内民航运输强省。海南省通往外地民用航空航线由1987年的5条增加至638条。公路建设有新的突破,“三纵四横”的公路网络贯穿全岛,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建设了环岛高速公路。全省各市县、乡(镇)政府所在地公路通达率为100%,建制村公路通达率为99.7%。铁路建设通过改造和延伸西环铁路,实现了海口与三亚两个主要城市的铁路连接;建设开通了粤海铁路通道,“天堑变通途”;正在建设的东环城际快速铁路,将大大改善海南岛内的铁路交通。邮政业快速发展,尤其是邮务、金融、快递物流三大业务发展齐头并进,大大方便人民群众生活。电信业迅速发展,已形成了以光缆通信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覆盖全省的大容量、高速率、安全可靠的立体通信传输网络和相应的业务网、支持网,国内外通话、视频会议和数据传输便利。建成了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省政府数据中心,“数字海南”框架基本建立。全省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79部/百人,所有行政村已通电话。全省固定电话用户从1987年的2.56万户增加到2009年的183万户,增长70.5倍,移动电话用户从无到有发展到496万户。  五、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消费结构升级加快  改革开放之前,海南省城乡市场处于高度计划经济阶段,实行的是由国营商业独家经营的封闭式、多环节、低效益的流通体制,消费品市场货源紧缺、缺乏生机。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省以来,海南商业在改革开放中搞活,商品流通体制基本实现了由计划管理模式向市场调节机制转变,商业发展格局由单一性向多元化方向转变,物资从匮乏逐渐走向丰富、繁荣。新型商业网点迅速发展,苏宁、国美电器、家乐福、大润发等一批著名的流通、零售大型企业相继落户我省。仓储式商店、连锁经营店、物流配送等新的经营方式和经营业态不断涌现,城市大商场、乡镇集贸市场建设得到快速发展,逐步构成了多渠道、少环节和城乡一体化的流通网络,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流通体系逐步形成。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52年的1.23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534.51亿元,增长433.6倍。  消费需求在总量快速扩张的同时,消费结构也明显升级。汽车、家用电脑进入居民家庭的步伐明显加快,住房、通讯器材、家用电器等高档消费品快速增长,新潮、时尚和品牌成为居民追求的目标,居民用在旅游、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支出也明显增加。  六、城市建设成就巨大,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从海南解放到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前,海南城市建设有所发展,但仍十分落后,城镇化水平低,城镇人口不到20%。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海南的城市发展揭开了新篇章,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面貌大大改善。城镇总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比重从1987年的16.6%上升到2008年的49.1%,城镇化水平提高了32.5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建成区面积迅速扩大,园林绿化和环境整治迈上新台阶,实施了一批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建成了一批公园和景观带,绿地率大幅度提高,绿化、美化了城镇环境。2009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8.6%、绿地率32.7%。海口市已从一个小城市发展成为一个初步现代化外向型中等省会城市,先后获得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三亚已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变成了初具规模的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等荣誉称号,荣膺“中国人居环境奖”;加积、那大、文城等一批城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建成区面积迅速扩大,市区环境越来越优美,是岛内外人民向往的理想居住地;涌现出田独镇、凤凰镇、博鳌镇、灵山镇、老城镇等一批环境优美、生机勃勃的小城镇。  七、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走上最前沿  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到开放型经济的重大转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省办经济特区以后,海南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到开放型经济的重大转变。尤其是近几年来,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潮流,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率先实行游客落地签证政策,对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德国、英国等26个国家免办入境签证。从开放第三、四、五航权到实现“南面开口,北面开放”的航路调整目标,海南航权开放取得重大突破。融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步伐加快,积极参与“珠洽会”和举办“海洽会”等一系列招商活动。摩根士丹利、中信泰富、华润集团、香港新世界等一批境外大财团、大企业纷纷来海南投资,大企业数量日益增多。与台湾、香港、澳门在农业、旅游及商贸等方面合作取得可喜进展,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贸易、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加强。2007年海南洋浦保税港区获准设立,成为全国第四个、华南地区唯一的保税港区。海口保税区升级为海口综合保税港区。2009年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海南建设开放型经济进入新阶段。随着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1980年至2009年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182.47亿美元,其中,1980年至建省前1987年累计2.38亿美元,1988年建省至2009年累计180.09亿美元。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从以传统的香港转口贸易为主,逐步拓展到与中东、东盟、欧盟、美国及大洋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开展远洋贸易,化工产品、水海产品、轻纺服装、家具、机电产品等产品出口不断增多,对外贸易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海南对外贸易伙伴从1987年21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到2009年遍布六大洲143个国家和地区。全省进出口总额从1987年的2.92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82.54亿美元,增长26.9倍。其中,出口从1.15亿美元增加到16.37亿美元,增长13.2倍;进口从1.77亿美元增加到66.17亿美元,增长36.4倍。  改革取得重大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省后,海南率先在全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党的十四大提出这一改革目标整整早了五年。通过确立市场经济改革取向,出台了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已初步建立起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率先在洋浦试行土地成片承包开发模式。率先在全国进行“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省直管市县体制。通过实施“小政府、大社会”新体制,转变了政府职能,强化了政府的服务功能。率先在全国实行由省直接管辖市、县的行政体制。在全国第一个明确提出要在一切经济成份的企业中实现平等竞争,非公有制经济已占海南的“半壁江山”。率先实行粮食购销同价改革。率先推行全民所有制企业股份制试点,全面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率先在全国实行“四费合一”、取消一切收费站的燃油附加费改革,实现“一脚油门踩到底”。率先实行省级统筹的社会养老、失业、工伤、医疗保险制度,初步建立起多层次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农业税、特产税全部取消,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海南农垦下放海南省统一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和财政、金融等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推动了一批国企改制、关闭、破产、重组。  八、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一切生产的目的,一切财富的创造,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从海南岛解放到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之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生活水平较低。在城镇,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居民就业多元化,收入渠道不断拓宽,建立和实施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居民收入较快增加,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7年的986元增加到2009年的13751元,增长12.9倍。在农村,随着党的各项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热带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增加。进入新世纪以来,政府对农民扶持力度明显加大,农村“五保户”全部实现地方财政供养,农民收入较大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502元增加到4744元,增长8.5倍。  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从1987年的922元增加到2009年的10087元,增长9.9倍;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279元增加到3089元,增长10.1倍。在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向着享受型和发展型的小康生活转变。老百姓在吃的方面追求的是营养、保健、高蛋白、低脂肪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穿着方面追求个性化、呈现多样化,新潮、时尚和品牌成为消费者追求目标。电话、手机、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影碟机、热水器等耐用消费品已较多进入农民家庭,在城市百姓家庭已比较普及;家用电脑、轿车等高档消费品进入城乡居民家庭也不断增加。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全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1987年的17.87平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28.87平方米,增加了1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1987年的19.51平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24.0平方米,增加了4.49平方米。农民住房质量明显提高,钢筋结构房屋面积从1987年的1.3%提高到30%以上,居住楼房的农户占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  九、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和谐社会迈出扎实步伐  60年以来,特别是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社会建设,不断增加社会事业的投入,切实把“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作为改善民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海南岛解放后,海南的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在经济落后、文化教育很不发达的基础上得到逐步发展。特别是建省后,大力实施优先发展教育战略,不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努力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规模,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全面发展。全面完成了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在全国率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完善家庭经济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着力发展职业教育;创建桂林洋大学城,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规模;顺利完成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和海南大学的两校合并,并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211工程”建设大学。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从1950年的219人增加到2009年的17.09万人,增长779.4倍;普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从760人增加到9.56万人,增长124.8倍;普通中学在校学生从1.22万人增加到74.29万人,增长59.9倍;小学在校学生从16.35万人增加到83.4万人,增长4.1倍。2009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  科技研究开发取得丰硕成果。海南解放初期,海南的生产力水平很低,科学技术事业落后,科技成果少,1952年整个海南只有农业实验站一个机构,工业和医疗卫生研究机构处于空白状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琼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进步,全省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建立了“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非织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点实验室2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个。农业科技110成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的创新模式。全省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7家,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3家。一汽海马、金海浆纸、欣龙无纺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海南新型工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全星医药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等。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油气化工、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等具有海南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高新科技硕果累累,研发了枫蓼肠胃康冲剂、注射用胸腺五肽、紫杉醇注射液等药品;无纺布生产新技术、PVC合金毛细管式超滤膜技术等产品出口发达国家。  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60年以来,特别是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着力创建和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和加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电视电影、美术等领域都取得了较大成就与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海南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黎族歌舞诗《达达瑟》、琼剧《苏东坡在海南》、新编人偶剧《鹿回头》、大型民族舞剧《黄道婆》、电视剧《玫瑰绽放的年代》、文学作品《山南水北》等作品获得国家奖项。黎族传统防染织绣技艺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自2000年开始每年举办海南岛欢乐节。兼具传统和数字化功能的省图书馆、省博物馆建成投入使用,建设了一大批健身中心、体育训练馆、体育场、网球场、娱乐中心等大中型文体设施,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文化站。博鳌亚洲论坛、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南山文化旅游区等著名文化景区相继建成运营。全国首个省域全数字全覆盖广播电视网,全省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稳步推进。2009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1个,文化艺术馆21个,图书馆20个,报社18家,出版报纸2.76亿份;杂志社43家,出版杂志1200万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5.4%。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60年以来,特别是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大力推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初步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救治体系,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120”医疗紧急救援中心系统全省联网,农村乡镇卫生院改造项目全部完成,防病救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卫生机构(含门诊部、所)从1950年的15间增加到2009年的2234间,增长147.9倍;病床位从680张增加到2.32万张,增长35.1倍;各类卫生技术人员从0.15万人增加到4.46万人,增长28.7倍。  社会保障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海南的社会保障事业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的传统型的社会保险制度发展到今天,已由养老、工伤、失业、医疗等多种保险构成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所取代。2009年末全省共有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6.36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8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89.5万人,生育保险人数83万人。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比全国提前两年实现全覆盖,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4%。  劳动就业规模不断扩大。60年以来,随着海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就业规模不断扩大。进入新世纪以来,积极扶持就业,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培训,全面启动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大力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就业人员人数从1962年的149.59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415.11万人,增长1.8倍。其中,城镇就业人数从31.81万人增加到132.8万人,增长3.2倍。  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取得巨大成绩。海南人口再生产从无政府的生育状态到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类型转变。海南全面实行出生实名登记制度,被国家计生委在全国推广。据人口抽样调查,2009年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96%。。  十、生态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态势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强城市垃圾、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广使用节能材料。着力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全面实施退耕退塘还林,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加强海防林建设、天然林保护,环岛海防林基本合拢。2009年森林覆盖率达59.2%。尖峰岭、蓝洋、吊罗山、七仙岭、火山口、黎母山、霸王岭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全省现有自然保护区4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5.20万公顷。全省所有城市(镇)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居住区空气质量要求的国家二级标准,有96.7%的监测日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全省82.8%的监测河段、88.9%的监测湖库达到或优于可作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的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全省绝大部分监测海域水质处于清洁状态,海南岛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占86.7%,84.4%的监测海域符合水环境管理目标要求。  一个山川秀美、天蓝水碧的新海南,一个健康、文明、环保、舒适的人居环境和生态家园,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想图景正在逐渐显露在世人面前。  沧海横流,豪情激荡。历史的巨轮,镌刻着过去的辉煌,60年的发展历程只是一个序曲。放眼未来,海南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的道路上高歌猛进,正以崭新的面貌和更大的步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海南———南中国海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必将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海南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制作维护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
电话:1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丽的海南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