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家一个月不中国每年进口多少粮食粮食会怎么样?

当前位置:&>&&>&&>&
中国三大主粮依赖进口 粮食安全受到威胁
  《财经》杂志12月8日发表专题粮食安全报告,揭开中国大陆&丰年缺粮&的真相,表明中国三大主粮净进口的局面将成为一种常态,其&自己养活自己&的承诺日益困难,目前中国粮食面临安全危机。
  中国三大主粮或将长期依赖进口
  统计局11月29日发布的报告数据,称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3.5万吨,同比增长2.1%,是从2004年起,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增加的第十个年头。实际上,目前大陆约有一半以上省份出现粮食危机,粮食自给率已经跌破90%的红线,造成中国&丰年缺粮&的怪异现象。
  2012年世界人均粮食拥有量为321.7公斤,按统计数据可得出2013年中国人均粮食463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3倍。
  然而,据官方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三大主粮净进口总数为1,900万吨左右,接近官方自己公布的2013年黑龙江产粮大省2,121万吨的粮食总产量。
  继玉米在2011年进入&全面进口元年&后,中国在今年很可能超过埃及,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按粮油信息中心预测,进口总量将达650万吨。
  中国真实的情况是耕地面积的日益减少,资源日益短缺,加上没有粮食规模化生产,中国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中国三大主粮净进口的局面在短期甚至长期内可能均会处于&不可逆&状态。
  中国粮食生产面临重重困境,增加进口空间受限,海外投资短期难以见效,要实现&自己养活自己&的承诺日益困难,中国粮食已出现严重安全危机,如果世界其它国家也发生粮食短缺或者贸易封锁,那中国马上会因缺粮出现社会动乱。
  土地污染问题致使粮食减产、绝收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近两年, &镉大米&、&重金属蔬菜& 土壤污染事件频发。图为湖南长沙市郊的一处农田,长期的干旱已导致土地开裂。
  近年中国大陆极端天气频发 粮食大面积绝收
  近年来,中国极端天气频发,今年7月以来,中国许多省份进入&烧烤模式&,农作物遭遇极端干旱天气。
  根据官方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大陆旱情造成内蒙古、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西藏11个省区市277个县区市旗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59万公顷,其中绝收37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2亿元。仅贵州、湖南两省的农作物受灾就达到188万公顷,其中绝收30.5万公顷。另外,湖北有近430万亩(约30万公顷)农田受旱,其中鄂西南地区旱情特别严重,仅十堰市就有超过270(18万公顷)万亩农作物受旱。
  中国三大主粮依赖进口 粮食安全受到威胁
  今年以来,中国小麦、大米、玉米三大主粮始终保持净进口态势,粮食自给率正在逐步下降,2012年,中国粮食自给率跌破90%。
  据美国农业部估计,2013年,中国粮食的需求量比产量高出100万吨,仍将进口大量大米。而中华粮网数据显示,2013年前四个月中国稻米总进口量已经高达99.3万吨,较上年同期大涨约84%。
  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宋杰凝表示,粮食自给率下降,表明农业中各项问题非常严重。进口粮激增将对中国农业产生重大冲击,粮食安全问题将随之出现,整个国民经济的根基有失牢固。
  当前大陆经济严重下滑,地方政府征地血拆更是日趋疯狂,甚至把良田谎称为荒地强征,农地日益减少。图为,日,河北邯郸市曲周县地方政府以储备土地为名雇佣了多台推土机把滏南村300余亩小麦、大棚、果园全部给毁了,村民跪地痛哭。(网络图片)
  征地污染农田大量流失 中共海外购地种粮
  目前,地方政府60%~80%是以卖地为生。尤其在现行的体制中,当官的无不为了升官大搞GDP政绩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导致地方债高企,当前经济严重下滑的情况,征地血拆更是日趋疯狂,甚至把良田谎称为荒地强征,农地日益减少。
  今年10月,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300个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创新高近2.1万亿元,而去年同期只是1.24万亿元。
  中国三大主粮净进口的局面将成为一种常态,其&自己养活自己&的承诺日益困难,目前中国粮食面临安全危机。图为遭污染的长江水源。(Getty Images)
  除此之外,土地污染问题致使粮食减产、绝收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近两年, &镉大米&、&重金属蔬菜& 土壤污染事件频发。
  早在2006年7月份,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的周生贤全国土壤污染防治会议上也公开过一组数据: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900,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中国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从2006年开始,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启动全国首次土壤污染普查,到2010年,耗资已达10亿元,但调查结果一直未被公布。其相关数据仍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根据中科院生态所2012年发布的研究报告,目前中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近2,000万公顷,大约相当于12个北京市的大小。有非政府组织和研究人士表示,中国&癌症村&的数量有几百个之多,其污染之严重可见一斑。
  在中国耕地不断流失、污染的时候,中共不得不在海外大量购地种粮,以解决粮食问题,以防粮食短缺引发社会动乱。
  今年9月,有消息称,中国将购买300万公顷乌克兰农田用地,这意味着中国要买下乌克兰二十分之一国土面积,占全乌克兰可耕地总面积近十分之一。
  有还消息称,时至2013年,中国企业已经从阿根廷和哈萨克斯坦等国租赁了数十万公顷的土地来种植大豆。
  更早之前,2007年菲律宾政府因核给中国公司120公顷的当地耕地以种植稻米、玉米及蔗糖等作物,价值50亿美元的交易却遭当地农夫一再反对。
  隶属于中储粮总公司的林甸直属库发生火灾,共有78个储粮囤表面过火,储量 4.7万吨。(网络图片)
  粮食储备造假 中储粮疑掩盖亏空人为纵火
  中国粮食储备造假,粮库库存严重不足及粮食&少收多报&的亏空现象的消息不断,甚至早在朱镕基时代,地方官员就造假欺骗。高层多次彻查亦未能遏制,而且还有越演越烈之势。
  日,中共中央第一巡视组进驻中储粮总公司,5月31日,中储粮林甸直属库离奇失火,过火粮囤和货位80个,足够百万人吃一年、价值近亿元的约5万吨储粮,全部化为灰烬。
  然而,这把火揭开了中储粮等粮食储备机构操纵粮食买卖的黑幕,将中储粮从收购库点选择到收购的资金发放、监管的垄断利益链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火灾后,外界纷纷质疑中储粮掩盖亏空,人为纵火。
  与此同时,6月4日,中纪委即抛出安徽原副省长倪发科,称其涉嫌严重违纪接受调查。倪发科被中纪委抛出,其中涉及粮食造假欺骗朱镕基的骗局,显示出王歧山警示利益集团的意味。
  曾任安徽南陵县委书记的倪发科涉及粮库库存造假,蒙骗时任总理朱镕基。《朱镕基讲话实录》中提及此事称,1999年传统新年前夕,朱镕基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看望工作人员时说:&不久前我到安徽南陵县去察看粮食仓库,在我没去之前粮库都是空的,后来他们把一些粮站的粮都搬过来,摆得整整齐齐。连我都敢骗,真是胆大包天!&
  粮食危机将是中国大陆面临的长期问题
  中国粮食储备黑幕甚多,硕鼠巨贪正在吞食中国百姓的口粮,地方粮库粮食霉烂、偷卖粮食的现象很多,为了隐瞒问题,弄虚作假,粮库内上面铺小麦,下面是麦麸,甚至把托市粮抵押给银行进行贷款。
  同时,中国粮食进口率不断攀升,自给率下降,镉毒大米,国家粮库的巨大亏空,加上近年来极端天气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粮食危机将是中国面临的长期问题。
网站QQ:&&红歌会网粉丝QQ群:
(投稿)邮箱:
还不是会员?如何看待近几年我国粮食进口大幅增加以大米为主的粮食进出口情况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如何看待近几年我国粮食进口大幅增加以大米为主的粮食进出口情况
近几年来我国粮食尤其是大米进口量大幅增加,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前二位大米进口国,而我国大米出口维持较低水平,与之对应,我国国内稻谷增产、库存高企,对我国大米市场形成双向挤压,这种情况经过连续三年累加,使得当前矛盾尤为突出。近几年来我国粮食尤其是大米进口量大幅增加,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前二位大米进口国,而我国大米出口维持较低水平,与之对应,我国国内稻谷增产、库存高企,对我国大米市场形成双向挤压,这种情况经过连续三年累加,使得当前矛盾尤为突出。 回顾我国粮食进出口量变化的历史,2012年以前我国大米进口量总体变化不大,年进口量总体在25万吨—75万吨之间(见图一),2012年我国进口量出现大幅增长(环比增加约3倍),达到236.8万吨,之后维持较高水平,2014年进口则达到258万吨的历史性高点,接近当年玉米进口总量。根据目前已有数据推算,今年大米进口量仍会在上年基础上继续有所增加。
此外,我国玉米、小麦进口近几年也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大米、玉米出口量稳中下降。2014年玉米、小麦分别进口260万吨、300万吨,全年我国谷物进口达到1951万吨。同年出口大米41.9万吨、玉米2万吨,谷物总出口量仅71万吨,全年净进口谷物1880万吨。 近几年粮食进口大幅增加的原因 近几年我国以大米为主的粮食进口大幅增加,既有品质差异的原因,又受国内外市场价格差距不断变化的引导,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后者。以2013年为例,我国大米进口227万吨,其中从越南进口154.51万吨(占68%)、巴基斯坦进口57.96万吨(占26%)、泰国进口17.54万吨(占8%)。越南出口大米以早籼米(白米)为主,品质上远不及泰国(虽然越南也在不断提高其大米品质),泰国大米出口的主要品种是蒸谷米33%(非洲和中东)、茉莉香米22%(亚洲地区)、白米22%(中东地区).2013年越南含碎5%大米价格为每吨393美元,比泰国同等级大米494美元/吨低20.4%,2013年我国从越南进口大米数量上远超泰国,说明价格发挥了主导作用。 对比近十年来我国大米进口成本和广东地区粳米价格(见图二),可以发现,2010年之前几年,我国广东地区粳米批发价格低于我国大米进口到岸成本,2011年开始从上年的每吨低644元逆转为高807元,2012年—2014年的三年间,广东粳米批发价格比进口大米成本高元,这三年大米进口量都在250万吨上下。目前,含碎5%大米C&F报价越南约为360美元/吨、泰国约为414美元/吨,进口大米与广东大米的价差仍保持在千元以上。 测算广东粳米批发价与我国进口大米成本之间的价格差和我国大米进口量二者的相关性及之间的因果关系,二者相关系数高达0.94,表明二者高度相关,同时,价格差对进口量具有引导性,即说明价格因素是主导进口数量的最主要原因。 粮食产品供给和需求弹性都比较小,供需数量微小的变化会引起市场价格的较大波动,再加上全球大米出口高度集中,导致大米具有大涨大跌的突出特性,这也使得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价格高、低变化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2008年7月泰国大米价格上涨到历史最高,为每吨1000美元,到2009年1月份下跌到550美元/吨,跌幅45%,而期间国内粳米批发价格从每斤1.67元下降至1.60元,降幅4.2%;广东粳米批发价格从每斤1.68元上升至1.75元。2011年越南大米价格从上年的421美元/吨上涨到513美元/吨,涨幅21.9%,泰国大米涨幅11.8%,而期间广东粳米批发价从每斤2.01元上涨到2.62元,涨幅30.3%。正是由于这两次国内、国外市场价格出现的宽幅变化,导致2011年至今国内大米价格一直高于国际市场。 那么,我国大米价格高于国际是不是由于我国最低收购价政策所引起的?2011年泰国、越南大米价格连续上涨,我国也将粳稻最低收购价从105元提高到128元,提高幅度21.9%,客观地说,最低收购价的提高对我国大米价格产生了底部支撑,但是,这一政策并不仅在我国实行。泰国政府对稻谷实施价格支持计划、价格保险计划和大米典押政策等一系列价格支持政策,越南政府实行稻谷收购价政策,两国政策的实质和立足点与我国实行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说全球大米市场是在全球普遍托市基础上的市场化运行,各国的托市价基本上也是根据供求关系制定的,从长远来看,供求关系仍然主导全球大米价格的变化。 国内粮价低于国际是“常态”还是“新常态” 针对连续多年的国内粮价低于国际,是否需要采取措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弄清楚这种现象是不是“常态”,会不会是“新常态”。 分析研究历年来国内外粮价长期对比,可以发现,这种情况并不是“常态”。我国于2004年、2006年起分别对稻谷、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从图二可见,从2004年到2010年间,广东粳米批发价一直高于我国进口大米成本。 分别比较历年来玉米、小麦进口成本和批发价格,得出的结论是:2008年以前,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持续低于进口到岸价,受到2008年下半年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差距迅速缩小,从2009年初至今,我国玉米进口成本低于国内批发价格;小麦市场与玉米相似,以2009年初为节点,之前国内市场一直低于进口成本,如最高时的2008年3月份,国内小麦批发价格为每吨1640元,比进口到岸价低62.2%。 今后国际粮价会不会长期低于国内市场,即会不会成为“新常态”?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包括大米在内的粮食价格走势总体是一致的,大约10年为一个周期,国内国际市场价格的高低转换也是8—10年左右出现一次。目前,国际粮价已经有所反弹,根据当前全球粮食产需形势以及粮价周期波动的特点,我们的判断是,目前国际粮价已经进入周期上升的初期,近一两年会缓慢上涨,3年后涨幅会比较大,也会远高于国内市场涨幅,2016年、2017年左右国际粮价水平将会高于国内市场,届时各国的粮食贸易政策将转移到如何控制粮食出口上来。因此,粮食大量进口的局面可能还会延续1年至2年,但并不会是“常态”。
政策建议 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实施中引发出来的问题和争论,实际上是粮食体制改革中市场配置资源与国家宏观调控两个目标之间如何协调的问题。从长期看,我国粮食供求仍然是呈现紧平衡的趋势,但在气候、国际粮食市场等诸多因素叠加作用下,阶段性的“三增”问题以及时段性、区域性过剩引起的市场粮价下降、农民收入减少,也都会发生。对此,中央财政应做好足够准备,将其视为目标价格实施前解决粮食供求长期偏紧问题所必须付出的公共成本。只有如此,才能保证种粮农民收入的长期稳定,持续激发种粮积极性,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
(一)我国大米(主粮)政策应坚守底线 我国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增加粮食的供给对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意义重大。大量进口粮食对我国并不现实,粮食尤其是主粮应作为战略性物资生产、储备,这点不能因为短期财政支出增加而发生动摇,不能因为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而改变18亿亩耕地红线。 如果肆意放任大米等粮食进口,必然导致国内土地荒废、整个粮食生产停滞、粮食市场受控于人。因此,正如我国著名粮食问题专家丁声俊所言,当前“决不可放松粮食安全这根‘弦’”,要将粮食安全作为底线坚守。 (二)我国粮价形成机制是否需要改革 目前,我国粮价形成机制并不完善,仍然需要适应市场和时代的发展逐步改进。美国、欧盟、日本目前都以目标价格为粮价形成基础制度,目标价格政策既有价格支持的特征,又有直接支付的性质,是由价格支持向直接支付转型过程中普遍使用的政策措施,目标价格也是我国粮价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和归宿,但不能急于求成。首先,我国目标价格制度的自然基础与欧美并不相同,美国、欧盟成片的土地导致其实行目标价格的成本较低。其二,我国在目标价格方面的基础工作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我国地域广、南北差距大,存在着目标价格确定难、补贴依据确定难等实际问题。其三,实行目标价格后,国内大米价格的波动势必更大程度上受东南亚市场影响,价格的波动幅度势必会更大。在市场主导下,国内外大米价格差通过进出口贸易来进行调节,将会导致大米等在进出口数量和频率上的加大、加快,也是对国家管控能力的考验。最后,实行目标价格虽然国家只补钱、不收粮,但也带来了今后如果遇到丰收年景、出现粮食供大于求时,多余的粮食由谁来收购和储存的问题,解决不好将会出现新的卖粮难问题,导致“谷贱伤农”,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进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因此,必须在深刻总结棉花、大豆目标价格试点经验基础上,逐步完善方案,待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机制基本捋顺,并取得明显成效后,再推行到粮食品种上。而且,考虑到粮食的战略意义,在三大品种中,应先推行玉米,其次再考虑大米、小麦。 从长期来看,我国还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欧美国家的农业支持政策演变逻辑显示,采取保险方式支持农业是一种市场化的途径,是大势所趋。我国农业保险与美国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我国农业保险大多保成本,而美国侧重保产量和收入。 (三)有必要对当前情况采取阶段性、针对性措施 粮食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品种,在遭遇特殊情况时,对其进出口进行临时性适当管控是各国的普遍做法,也是一个负责任政府的体现。过去40年来,全球大米市场一直被泰国、越南、美国和巴基斯坦等少数几个出口国垄断,占到了全球出口的70%左右。目前我国粮食市场受到国内国外市场双重挤压,对我国资源形成较大浪费,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多年,而且预计还将持续1—2年,尤其是全球垄断性极高的大米市场,更有必要通过其他政策进行临时管控。首先,通过海关等手段控制大米进口数量;其次,采取粮食深加工等阶段性综合配套措施消化质量较差的粮食库存,将“高数量”库存转变为“高质量”库存。临时性政策的关键在于“度”。2011年,泰国实行稻谷典押计划,以高于市场50%的价格进行大米收购,最终导致的是国内库存创历史新高,财政负担加重,农民补贴打白条,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拉政府执政,这样的教训值得吸取。临时政策还要注意灵活性,应该根据国内、国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要做到这一点,最为关键的不仅仅是对当前国际粮价动态及时关注,更重要的是对后期走势必须有趋势性的判断,这样才能让政策走在市场的前面。
您还在为选股而苦恼吗? 请免费下载最新推出的《操盘软件富赢版V7》试用。《操盘软件富赢版V7》在原有软件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新功能,并内置选股方案,让选股更加容易。新增加个股短线操盘,中线操盘提示,让您安全获利。软件免费下载地址:
客服QQ:2182726 
      
免责声明:湖北省速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 鄂公网安备26号中国进口大量粮食就是为了浪费吗?-浪费,楷体,粮食,中国,中国人,可不是,没多少,餐桌,不可避免,损耗,-东方评论-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中国进口大量粮食就是为了浪费吗?
  这个题目乍一听似乎有点云里雾里,可看完下面这组数字你就会跟笔者一样感到“心塞”了。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个月,中国已经进口粮食7250万吨,几乎相当于2013年全年进口量。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每年餐桌外浪费的粮食约有3500万吨。一面是大量进口,一面是大量浪费,而且这一切都发生在人人从小背诵“粒粒皆辛苦”的中国,多么的讽刺?  餐桌上的浪费我们已经口诛笔伐了太多太多,可餐桌外的浪费直到看到这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我们才开始痛定思痛。农户储粮环节每年浪费损失400亿斤,落后的粮库储藏运输每年浪费150亿斤,“吃得太讲究”即过度加工由损失150亿斤,此外还有收割过程中的损耗和浪费等等,加在一起就是个天文数字。  咋舌之余,我们需要反思。面对时常可见的餐桌上浪费我们已经格外重视,为什么同样损耗和浪费巨大的餐桌外浪费我们一直浑然不觉甚至视而不见呢?这恐怕和社会各个层面和领域只关注“开源”而忽视“节流”的传统观念有关。对于官员来说,粮食增产高产是政绩,自然万分重视,而粮食节约不会增加政绩,粮食浪费也不会倒扣分数,自然也就懒得去理会了。对于普通民众、许多媒体乃至专家学者而言,更关心的是粮食安全,关注耕地面积是否得到了有效保护,却忽略了巨大的粮食浪费正相当于上亿亩土地的产量被浪费。  那么,粮食的浪费现象是否不可避免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要做到一丁点都不浪费不可能,但要大大降低浪费的数量则不存在能不能的问题,而是为不为的问题。从数据来看,发达国家粮食产后损失率不足3%,发展中国家平均为5%左右,这区区两个百分点意味着多少亿斤粮食?别人能做到,自古以农业立国的中国没理由做不到。人家有核弹,咱们卧薪尝胆搞出来了!人家能飞向太空,咱们自力更生也搞出来了!人家有核潜艇,咱们自强不息还是搞出来了!这么多高精尖的东西都搞定了,还搞不定区区一个节约问题?  再看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吧!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90亿,填饱90亿人的肚子可不是一个小问题。中国人有民以食为天的古训,浪费粮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在捅破别人的天,是不是要为那些饱受饥饿困扰的人负点责任?坦白说,咱们中国人吃饱饭的日子也没多少年,这么快就好了伤疤忘了疼吗?编辑点评:&&& 两年前,我们就开始提倡节约粮食,目前做的怎样了呢,该做做调查了。
* 以上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中国进口大量粮食就是为了浪费吗?
日 09:30 来源:东方网
  这个题目乍一听似乎有点云里雾里,可看完下面这组数字你就会跟笔者一样感到“心塞”了。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个月,中国已经进口粮食7250万吨,几乎相当于2013年全年进口量。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每年餐桌外浪费的粮食约有3500万吨。一面是大量进口,一面是大量浪费,而且这一切都发生在人人从小背诵“粒粒皆辛苦”的中国,多么的讽刺?  餐桌上的浪费我们已经口诛笔伐了太多太多,可餐桌外的浪费直到看到这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我们才开始痛定思痛。农户储粮环节每年浪费损失400亿斤,落后的粮库储藏运输每年浪费150亿斤,“吃得太讲究”即过度加工由损失150亿斤,此外还有收割过程中的损耗和浪费等等,加在一起就是个天文数字。  咋舌之余,我们需要反思。面对时常可见的餐桌上浪费我们已经格外重视,为什么同样损耗和浪费巨大的餐桌外浪费我们一直浑然不觉甚至视而不见呢?这恐怕和社会各个层面和领域只关注“开源”而忽视“节流”的传统观念有关。对于官员来说,粮食增产高产是政绩,自然万分重视,而粮食节约不会增加政绩,粮食浪费也不会倒扣分数,自然也就懒得去理会了。对于普通民众、许多媒体乃至专家学者而言,更关心的是粮食安全,关注耕地面积是否得到了有效保护,却忽略了巨大的粮食浪费正相当于上亿亩土地的产量被浪费。  那么,粮食的浪费现象是否不可避免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要做到一丁点都不浪费不可能,但要大大降低浪费的数量则不存在能不能的问题,而是为不为的问题。从数据来看,发达国家粮食产后损失率不足3%,发展中国家平均为5%左右,这区区两个百分点意味着多少亿斤粮食?别人能做到,自古以农业立国的中国没理由做不到。人家有核弹,咱们卧薪尝胆搞出来了!人家能飞向太空,咱们自力更生也搞出来了!人家有核潜艇,咱们自强不息还是搞出来了!这么多高精尖的东西都搞定了,还搞不定区区一个节约问题?  再看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吧!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90亿,填饱90亿人的肚子可不是一个小问题。中国人有民以食为天的古训,浪费粮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在捅破别人的天,是不是要为那些饱受饥饿困扰的人负点责任?坦白说,咱们中国人吃饱饭的日子也没多少年,这么快就好了伤疤忘了疼吗?编辑点评:&&& 两年前,我们就开始提倡节约粮食,目前做的怎样了呢,该做做调查了。
* 以上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奇怪,中国进口美国粮食居然不是因为中国的粮食产量不够
下面是陈章良的一个讲话,他披露了一个惊人的现象,中国自己产的粮食放在仓库里卖不出去,而美国的粮食却在大肆进口。
&陈章良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粮食生产成本高于美国。他也提出了一些建议,诸如加强土地流转,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等等。
&但是,我感觉有一个问题他没有讲到。
&陈章良说,“今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不仅没有像往年一样继续提高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还将玉米的临时收储价格首次下调了0.12元,降至1元/斤。”“为什么呢?支撑不了了,崩盘了。再一毛一毛(把收储价格)加上去不行了。此时此刻,美国的玉米已经在中国港口了。中国的玉米没有办法跟美国的玉米竞争。”
&既然发改委已经知道要崩盘了,可为什么不阻止美国粮食进口,反而要降低收储价格呢?难道中国买不买美国玉米不是中国人自己说了算?这些政府部门到底要干什么,难道是他们要支持美国的农业生产而搞垮中国自己的粮食生产吗?
中国粮食体系面临惊天冲击
[摘要]:“今年我走了三个省、八个城市做调查,结果大跌眼镜。中国不是因为粮食不够才进口这么多,打的粮食都在仓库里,今年的仓库满满的,卖不出去。卖出去的是进口的粮食。”
&“今年我走了三个省、八个城市做调查,结果大跌眼镜。中国不是因为粮食不够才进口这么多,打的粮食都在仓库里,今年的仓库满满的,卖不出去。卖出去的是进口的粮食。”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陈章良11月27日在由麦肯锡城市中国计划主办的“城市中国计划2015年年会”上如此表示。
&陈章良曾是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担任人民政府副主席时亦分管农业工作。在该论坛上,陈章良忍不住对中国农业的“怪现状”一吐为快。
& &进口冲击严重
&陈章良表示,中国粮食产量不断增长,实现了“十连增”“十一连增”。
&“所有人都很高兴,很多农业经济学家居然提出来说,粮食够了,别再生产了。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更正式提出一个概念:‘休耕’”。
&但奇怪的是,一方面说粮食多了,一方面中国对国外粮食的进口量却不断增加。
&他指出,2012年中国进口了8025万吨粮食,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年进这么多的粮食,“而且几乎所有的主粮都有进口。”
&其中,大米一口气进了230多万吨,小麦进了370万吨,玉米进口了520万吨。棉花也进了500多万吨,白糖进口360多万吨。
&“这一年我突然发现‘见鬼了’,我自己管农业的,怎么都成这样了?糖的主产区在广西,是我管的,中国消耗的白糖是1100万吨到1300万吨,一口气进这么多的白糖,我很紧张。”
&他又说,到2013年,“事情变得更加奇怪”,猪、牛、羊肉都进口了,牛奶似乎也不够了。2014年,中国自己打了6亿吨粮食,进口突破1亿吨,“等于是七分之一的粮食是进来的”。
&不过,通过走访、调查后获得的结果,却使陈章良十分惊讶:中国大规模进口国外粮食的原因,并非国内供给不足;与之相反,“仓库满满的都是自己的粮食”。陈章良说,现在“东北的市长最苦,想着怎么把满市的玉米收过来。仓库已经爆满,都在加紧建仓库。”
&当前,国家为补助农民收入,仍对部分农作物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但在今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不仅没有像往年一样继续提高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还将玉米的临时收储价格首次下调了0.12元,降至1元/斤。
&陈章良说,“为什么呢?支撑不了了,崩盘了。再一毛一毛(把收储价格)加上去不行了。此时此刻,美国的玉米已经在中国港口了。中国的玉米没有办法跟美国的玉米竞争。”
&据机构监测,11月24日,12月交货的美国2号黄玉米FOB价格为170.2美元/吨,合人民币1087元/吨;
&配额内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560元/吨,比去年同期跌173元/吨。
&在一些东部沿海地区,即便加上配额外65%的高关税,从国外进口的三大主粮,也比国产粮便宜。
&粮食之外,白糖等大宗农产品也是如此。陈章良表示,“澳大利亚的白糖漂亮极了,不管中国怎么税它,到码头一吨4000(元),而广西的农民若(卖价)达不到5100元保本的话就死了”。
&为什么突然丧失竞争力?
&“短短10年时间,10年前我们还比别人便宜,突然间全部比国际上贵。中国农业出了什么事了?一方面粮食增产,另一方面只能进口。但如果都进口的话还不行,世界上的粮食不够,我们还得解决这个事。”陈章良表示。
&他认为,中国农产品竞争力降低的原因在于“成本太高”。此外,这10年来,“中国劳动力发生巨大变化,我们在讨论城镇化的时候,农村出问题了”。
&陈章良说,随着城镇化推进以及中国政府对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我们发现,“现在农民工的工资和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居然等同了。
&大学生一个月能挣4000元还蛮开心的,一个保姆4000一个月找不到了。”这固然好,但这带来的后果是,“没有人愿意留在农村工作”。
&他举例,现在一亩地种水稻一年挣700元,玉米也就是1000元,大豆500、600元,小麦800元。“辛辛苦苦从种东西到长东西,再卖掉一亩地挣几百元。进城一个月的工资就是几亩地的收入”。
&陈章良表示,过去,把老人、女人留在地里干,效率本来就低。现在连女性都不愿意干了。
&陈章良还称,今年有制茶企业来到科协找他,“说求求你,给我们发明个揪茶叶的机器。因为今年茶叶都没人揪了。一天工资给300(元),我觉得对我都有吸引力,但是农村女性都不愿意去了,因为要早起。”
&随着中国农业领域的诸多矛盾爆发,“中国农业怎么办”成了政策界、学界、业界共同思考的问题。
& &陈章良在论坛上,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是必须大规模地实行土地流转,把一小块变成大块地,否则“没有办法进入现代农业”。
&目前中国土地流转的速度仍然太慢。此外,大规模的流转怎么运行?流转出的农民,怎么保障他们的权益?失地农民怎么办?相关政策都应该跟上。
&他表示,现在农地流转后“非粮化倾向”比较明显,农民租了种葡萄、蓝莓、猕猴桃等,一亩地都能挣1万元以上,但种玉米只能挣1000元。
&长此以往,粮食将慢慢没有人种,这是大的问题,在推行农地流转时,相关政策应配套考量。
& &第二,必须大规模的实行机械化。
&陈章良表示,美国的农业能够打败我们是因为机械化程度高,不需要那么多的农民。
&他举例,在广西收一亩地甘蔗,必须有四个女性干一天。但美国的甘蔗收割机,一台机器一个小时收的甘蔗就在20亩到27亩之间,这需要中国80多个人干一天。
&“劳动成本在这了,所以必须机械化”。而机械化的前提必须是有大块地。
& &第三,新的科技应用必须跟上。
&他举例称,如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现在形成了一个怪圈,“政府不允许东北种转基因大豆,但同时,中国进口了大量的转基因大豆”。
&陈章良表示,中国农业的这些问题也许有解,也许无解,但仍希望各界集思广益,提供更多的建议。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粮食进口比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