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信托为什么不具备保险资金投资信托计划了

钱不是问题的平安信托,或因为钱的问题放弃汽车之家--百度百家
钱不是问题的平安信托,或因为钱的问题放弃汽车之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昨日广为流传的《汽车之家回家道路阻且长》一文让业界注意到了平安信托买下汽车之家股权可能还存在资本问题的变量,尤其是在汽车之家管理层已明确表达出对立情绪的背景下,平安信托要想实现资本变现将会困难重重。
昨日广为流传的《汽车之家回家道路阻且长,平安信托涉嫌垄断交易或被商务部审查》一文让业界注意到了平安信托买下汽车之家股权可能还存在资本问题的变量,尤其是在汽车之家管理层已明确表达出对立情绪的背景下,平安信托要想实现资本变现将会困难重重。
平安信托收购汽车之家控制权的资本因素被放大
根据平安信托的最新财报信息来看,其在2015年营业收入62.87亿元,同比增长48.35%;净利润实现31.09亿元,同比增长41.96%;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规模5584.35亿元,同比增长39.66%;投资收益20.92亿元,同比增长54.16%。募资能力极强财力如此雄厚的平安信托,从澳电手中收购汽车之家47.7%的股份所需要的16亿美元资金根本不算是大问题,现在的问题是根据现有政策,这笔交易还能不能顺利达成,达成之后能不能顺利的私有化再回归A股。
资本市场的问题说简单也容易,说复杂也困难。当一切顺利时,很多问题看起来只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结果,而当阻力出现导致资本行为无法顺利运作时,各种法律条文、监管政策、责任义务等因素都可以成为投资行为的绊脚石。在平安信托收购汽车之家控制权这件事上,刚开始大家都认为只要澳电坚决执行原有协议,汽车之家的控制权就可以顺利易手,而当汽车之家管理层始终采取对立姿态时,那些原本被忽视的资本行业的细小问题则逐渐让不差钱的平安信托陷入了“钱”的问题。
根据《汽车之家回家道路阻且长》一文来看,拆解VIE、借壳上市、反垄断法、资金出境等都成了平安信托收购汽车之家47.7%隐患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在此前别家公司的投资并购、私有化、借壳上市等过程中都未曾出现的,为何偏偏在平安信托收购汽车之家股份时却成了阻碍性的大问题?原因很简单,就是平安信托与汽车之家管理层之间存在极大相互配合的可能性。从前日秦致发布的内部信来看,汽车之家管理层上下已经达成一致,而且得到了公司内部员工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平安信托会成为汽车之家的大股东,也不可能撤掉整合汽车之家管理层。如果连汽车之家董事会都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无论是短期内私有化还是未来借壳上市都不可能顺利开展。
平安信托买下汽车之家控制权的用意究竟是什么
现在外部舆论压力逐渐导向平安信托,但至今平安信托也没正式回应收购汽车之家47.7%后的长期打算。此外,从秦致的内部信中可以发现,平安信托甚至还没有与汽车之家管理层进行过深入沟通,所以才导致汽车之家管理层的激烈反弹。在外界看来,平安信托从澳电手中收购汽车之间管理权是为其自身在汽车产业链里的二手车、车险、车贷等业务发展提供助力,而在汽车之家管理层眼里,平安信托的投资行为存在短期套现的可能,这对汽车之家的长远发展不利,所以必须要采取反制措施。
平安信托总经理冷培栋曾表示,2015年平安信托在轻资产模式的指引下,努力实现从资金的提供者向资产的管理者转型。那平安信托买下汽车之家控制权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从财务投资的角度出发,还是想具体参与到汽车之家的运营管理当中?事实上,在目前双方关系对立情绪日渐浓厚,始终无法达成战略共识的背景下,无论平安信托最终目的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汽车之家管理层不能接受。因为不管平安信托是想从投资的角度短期利益最大化,还是从经营管理的角度服务于平安集团的其他业务都会与汽车之家管理层产生矛盾冲突。
有上海家化的案例在前,汽车之家管理层不得不思考另一个问题,如果平安信托以友善的态度愿意和解,那汽车之家管理层要不要接受对方的善意?要知道当初家化在引入平安信托时的蜜月期内也曾有过对未来美好的期许,但最终因发展意见不一致才清洗了家化的原总经理。汽车之家现在肯定也有担忧,如果与平安信托和解的话,等到对方在汽车之家内部站稳脚跟之后,会不会重演家化那一幕?
无奈之下平安信托还可再度易手汽车之家控制权
如果双方态度再持续恶化下去,平安信托与澳电能不能顺利完成股权交割都成了问题。按照澳电此前的态度,已经是铁了心的想从平安信托这里套现离场,而平安信托也需履行协议,但现在汽车之家管理层的对立情绪会让平安信托手中的股权变成烫手山芋,如果最终双方还不能达成一致,对于平安信托来讲再度转售汽车之家股权或是最好的方式,而且汽车之家管理层已组建了私有化财团,这是平安信托出让手中股权的最佳出口。
实际上,在对互联网电商公司投资收购再转售方面,平安信托已有经验。10年时平安曾以8000万元收购了1号店80%的股份,当时是为平安医网、平安药网的发展做配套辅助,这么看是不是与今天买下汽车之家控制权的目的和方式有点像呢?不过,不同的是当时1号店并不排斥平安,但收购1号店后也未能让平安医网、药网取得成功,最终平安凭借将1号店转售给沃尔玛大赚特赚一笔。
对了,网上还有网友分享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环节,“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2011年11月,时任平安信托直接投资部副总经理的陈刚用1号店全国销售网络作为谈判条件,答应1号店将为上海家化提供全国分销渠道,最终帮助平安成功入主上海家化。”——来自百度知道,由经济金融分类达人葛丽回答。
没想到当初平安入驻家化还有这么个趣事,若按此推测,会不会发生平安借助汽车之家的网络营销和销售平台的能力进驻某汽车厂商的事情呢?以平安的资金实力收购一家小汽车厂商也不是什么难事。不过,这之前还要先解决与汽车之家的矛盾关系。如果,平安与汽车之家陷入无解的对立关系之中,平安转售汽车之家股份也不是没有可能,只要价格合理,这次全当投资行为,完全可让平安信托再小赚一笔。
文/科技不吐不快&&微信公号:tucaokeji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热门文章HOT NEWS
这是 一个离我们并不算远的国家,距离中国云南省不到500公里远...
首席发言者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平安信托产品收益怎样?本金有无保障
平安信托产品收益怎样?本金有无保障
暂时没找到匹配的产品哦~
免责申明:
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平安网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描述。文章若有转载、侵犯版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问题反馈>>
登录一账通,您可以轻松管理网银、信用卡、保险、证券等所有平安网上金融服务。
大家都在关注
金融旗舰店产品直通车  本报记者陈植上海报道  长期以来,平安信托PE投资部门似乎刻意保持着某种神秘低调。  有人觉得,它实质就是平安集团对外股权投资的运作平台;也有人发现,很多涉及平安的PE投资项目里,平安信托似乎总是退居幕后,由其全资子公司平安创新资本作为投资主体。  但无可否认,这家信托系PE机构的投资额,已经悄然跃居行业前列。  过去8年期间,平安信托PE投资部门投资超过80家企业,投资管理规模超过300亿元。  在这份成绩背后,更多是一种挑战。  尤其在退出通道渐行渐难、一二级市场溢价套利风光不再的情况下,如何让300亿元PE投资收益最大化,对平安信托无疑是一项考验。  “平安集团高层的策略,是与投资企业一起成长。”平安信托投资管理部总监陈蓉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具体而言,平安信托会为每家PE投资企业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同时,也在投资企业中全面推广预算管理和领导力提升项目,并以此为抓手,推动企业提升战略规划能力、管理团队领导力、运营管理能力、绩效考核水平等,最终通过投资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使其实现收入与利润双双快速增长,兑现PE投资的回报预期。  在平安集团高层眼里,平安信托PE投资业务似乎还可以更上一层楼。  记者获悉,在近日举办的平安信托投资年会上,平安信托党委书记张金顺提出了平安信托PE投资的新策略,简而言之就是“一收一放”,一方面收窄PE投资行业范围、聚焦在衣食住行、环保、消费、高端制造等重点行业;另一方面“放飞”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为PE客户提供股权、债权、夹层,票据等全面金融解决方案,让投资企业能够更快成长的同时,也令平安信托自身收获更高投资回报。  投后管理“三步曲”  在平安信托80多个PE投资项目里,既有绿地集团、云南白药等动辄数十亿元的大手笔股权投资,又有上海家化等地方国资改革试点项目的控股型收购,还有作为小股东参与的中油优艺环保的股权投资。  由于各个投资项目资产规模与运营实力不一,如何确保每个项目都能实现预期回报,的确是需要非凡的智慧。  为此,平安信托PE投资实行投资经理终生负责制,并建立了专门团队进行项目投资后管理,通过对项目的紧密跟踪,一方面严控投资风险,另一方面为每个项目设计个性化的投后管理服务方案。  一位了解平安信托PE业务的知情人士透露,不同于传统PE投资基金采取一个合伙人(或由合伙人组建一个团队)全程负责单个项目的募、投、管、退,平安信托各个部门分工明确,更多依靠一整套投资管理制度对项目进行管理。  陈蓉介绍说,平安信托投后管理工作主要涵盖项目风险控制、项目增值服务和项目流动性实现等三个方面,这在内部被称为平安信托PE投后管理三步曲,其中,投后管理增值服务的主要方法,是协同每家投资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搭建全面预算管理与考核标准。  这也是在IPO退出渐行渐难情况下,平安信托通过协助企业内生利润增长获得PE投资高回报的一大基础。  在实际操作过程,有些投资企业起初对此不大适应,可能觉得平安信托此举会不会过多参与企业内部管理。  陈蓉解释说,平安信托不是什么都管,而是着手解决企业未来发展过程的关键问题。比如有些企业负责人更关心眼前的生意与订单,但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可以让这些企业家看得更远,借助全面预算管理与考核制度,进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能让企业根据未来发展战略,把每笔钱都用在刀刃上。  中油优艺环保负责人王春山对此深有体会——随着企业医疗废物处理相关业务快速发展,企业内部曾针对未来发展战略产生分歧。  “当时,我跟员工分享未来发展战略时,大家可能觉得这是老板的个人想法,有些人相信,有些人则将信将疑。”他回忆说,今年7月他专门在西藏举行企业高层会议,由平安信托方面协助梳理发展战略,引领高层共同讨论,最终内部形成共识,要五年内成为国内医废处理领域的龙头企业。  与此同时,平安方面正在通过培训总监、人力资源总监等高层,协助企业构建全面预算管理,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目前,平安信托的所有PE投资企业,都开始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在一些PE机构负责人看来,这也是降低PE投资风险的一种策略。记者多方了解到,平安信托每个月还会要求投资企业递交一份财务做经营状况评估,不定期与企业举行会议讨论未来发展规划,帮助其梳理并化解经营难题。  “其实,这些措施还能产生额外的风险控制效果。”一家PE机构人士表示,相比传统PE基金主要依靠合伙人的个人能力为投资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一旦合伙人跳槽则导致企业后续管理难以维系,甚至引发项目投资亏损隐患,平安信托将投后管理“制度化”,某种程度确保在人员出现流动的情况下,仍能延续自身对投资企业的投后服务品质。  综合金融引入PE业务  在完善投后管理体系同时,平安信托的另一项新举措,就是将综合金融业务引入PE投资领域。  所谓综合金融业务,就是平安信托要整合内部资源,为PE客户提供股权、债权、夹层,票据融资等全面金融解决方案。  记者独家获悉,平安信托已经筹建了新业务发展事业部,主要通过票据融资、保理融资、贸易融资等主打金融产品,为PE投资企业日常经营提供资金服务。  在不少银行人士看来,平安信托此举正是借鉴投贷联动模式,通过多元化金融服务盘活投资企业的资金流推动业务规模增长,最终帮助企业提升估值,为自身项目退出赚取更丰厚回报。  知情人士透露,围绕PE投资“一收一放”的新策略,平安信托计划一面收窄PE投资行业范围,一面增加单个PE项目投资额,并为项目提供一系列多元化金融服务,打造“大投行”的PE服务模式。  由于IPO退出渐行渐难,如何确保这些大手笔PE投资项目找到退出通道,又成为平安信托面临的新挑战。  “在平安内部综合金融业务的整合下,平安信托对此有自己的策略。”这位知情人士透露,未来平安信托会更多借助产业并购与上市公司收购等方式实现项目退出。  “其实,平安信托今年已经通过产业并购完成一个项目的退出。”这位知情人士透露,这个投资项目是被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全资收购,平安信托内部测算年化回报相当可观。  记者还独家获悉,目前平安信托与其控股投资企业——上海家化正在协商发起一只消费产业投资基金,上海家化方面主要提供专业的日化消费品领域项目投资建议。  有上海家化高层透露,不排除这只消费产业投资基金参与上海家化在彩妆、口腔护理等领域的收购项目,并通过上市公司定增收购等方式实现项目退出。(编辑冀欣韩瑞芸)
责任编辑:xlx
回复0条,有0人参与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净额(亿)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炒股必备&同花顺财经
同花顺爱基金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
提交成功,感谢您的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单一信托已突破监管底线_保险新闻_保险知识&新闻频道_好险啊
保险资金投资单一信托已突破监管底线
 186号文主要是梳理目前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强制性规定方面要求较少。通读全文,发行部分问题确实严重,但部分问题和风险有待商榷。  从时间点上看,保监会对该类业务的态度基本上和信托行业的声誉风险情况亦步亦趋。透过直接原因,我们会发现,隐藏在信托行业“不景气”背后的,是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宏观经济风险的积聚。  186号文认为公司投资信托产品的第一个风险是投资增长速度过快,前两个季度的季度增长率为41.30%和37.70%。我们认为,这种增长速度的根本原因是存量规模本身较小。  保险资金投资单一信托,已经涉嫌违规操作。此外,目前的集合信托一般在3年以内,而根据186号文却显示,投资5年期以上的信托占到保险资金投资信托的52.9%,可见,投资单一信托恐怕不是个例。  信用评级机制不完善背后隐藏的是保险公司对信托公司的过分信任。这种情况以前在银信合作中也普遍存在,双方权利义务划分模糊。目前保险公司的问题只不过是当初银信合作乱象的翻版,应该得到纠正。  10月14日,保监会下发了《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公司投资信托产品风险有关情况的通报》(保监资金(号,以下简称186号文),对保险资金投资信托计划业务进行分析和规范。186号文主要是梳理目前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强制性规定方面要求较少。通读全文,发行部分问题确实严重,但部分问题和风险有待商榷。  1. 保监会发文的逻辑起点  信托行业整顿后,保险资金可投资信托计划始于2006年保监会1号令(《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信托公司(当时还叫信托投资公司?)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信托计划,之后的保监发(2009)43号文《关于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的通知》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于信托公司发起设立的“投资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保监发(2012)91号文《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于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在这个阶段,保监会对保险资金投资信托计划实质上是逐步放松的,基础资产从最开始的基础设施债权扩充到“融资类资产和风险可控的非上市权益类资产”。但在2014年5月保监发(2014)38号文(《关于保险资金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有关事项的通知》)下发,监管层开始注重该类业务的合规管理,再到本次186号文,直视业务风险。  从时间点上看,保监会对该类业务的态度基本上和信托行业的声誉风险情况亦步亦趋。2006年到2012年,正是信托业整顿后发展的黄金时期,违约情况少,项目收益高,资产规模增速快,故保监会对这块业务是肯定的、放松的,而自2013年下半年来,信托计划问题频现,传统意义上的“刚性兑付”被打破,银监会开始强调保兑付,并着手组建行业保障基金,这不仅让个人投资者心存疑虑,也让部分机构投资者改变了对信托的看法。这是保监会收紧政策的直接原因。  透过直接原因,我们会发现,隐藏在信托行业“不景气”背后的,是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宏观经济风险的积聚:CPI低于预期(7月份2.3%、8月份2.0%、9月份1.60%)、PPI连续为负(7月份-0.9%、8月份-1.20%、9月-1.80%)、PMI难有起色(统计局制造业PMI指数7月51.7、8月51.1、9月51.1,非制造业PMI指数7月54.2、8月54.4、9月54)。从主要价格来看,钢铁价格已经回落至自2003年以来的最低,百城房价指数连续5个月环比下跌,且跌幅扩大。从用电量来看,8月份出现了工业用电量18个月来环比首跌。过去十年中拉动经济的主要行业——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面临诸多问题。而信托计划目前主要是投资此类资产,由于在流动性方面,信托计划无法与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产品抗衡,止损机制缺失,故被首先提示风险。  2. 186号文中某些过于苛刻的提法  2.1. 增速问题:增速快是因为基数低  186号文认为保险公司投资信托产品的第一个风险是投资增长速度过快,前两个季度的季度增长率为41.30%和37.70%。我们认为,这种增长速度的根本原因是存量规模本身较小。截至2季度末,投资信托的保险资产仅占保险行业总资产的2.99%。虽然38号文丛整体上是在规范保险资金投资信托产品,但从另一个方面看,这却使得保险资金投资信托计划有章可循,刺激了增长。此外,各公司的增长情况也说明了问题。186号文中提到了增速超过400%的6家公司,没有一家是投资余额占比前六的公司。  2.2. 投资集中度:不应仅在信托领域看待  186号文认为保险公司投资信托产品的第二个风险投资集中度高,包括51%的信托投资集中在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部分保险公司的交易对手集中在某个信托公司。其实,这是由于目前信托公司的资产投资偏重决定的。根据信托行业协会数据,今年上半年,投向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的占非证券投资集合信托成立规模的38.68%,如果考虑到保险公司之前的对基础设施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偏好,51%的比例不能说高。此外,投资信托计划,信托计划只是中间投资品,如果打通来看,其就是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房地产项目,这些项目和保险公司通过其他渠道投资的一样,仅在信托计划中看这些行业的比例,不是特别合理。  此外,交易对手问题主要是因为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为关联企业,如186号文中提到的与建信信托、与江苏国信、平安资产与平安信托。其实,目前有的金融机构致力于打造全金融牌照平台,在金融控股集团中,优先考虑关联机构,是很正常的事。这种情况不仅在信保合作中存在,在银信合作、银证合作中也存在。当然,部分保险公司投资单一信托公司的占比逼近甚至超过了50%,也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3. 186号文揭示的问题  不可否认,186号文也揭示的一些现实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3.1. 保险资金投资单一信托:已经突破监管底线  186号文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是投资“中诚信托-理财贰号单一资金信托计划”,虽然提到这个案例,186号文的本义是说明投资基础资产不明确,但就投资单一资金信托计划的本身,就蕴含着风险。  从法规层面看,38号文已经明令“不得投资单一信托”,而且信托业定型后的文件,也只是对保险资金投资集合信托进行允许,而没有许可其投资单一信托。保险资金投资单一信托,已经涉嫌违规操作。此外,目前的集合信托一般在3年以内,而根据186号文却显示,投资5年期以上的信托占到保险资金投资信托的52.9%,可见,投资单一信托恐怕不是个例。  从问题的实质看,虽然单一资金信托计划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仅两字之差,具体投向但二者在风险方面却完全不一样。在监管方面,集合信托的监管要严于单一信托,而在实务操作中,信托业的“刚性兑付”也仅仅对集合信托有效。出去通道业务外,单一信托主要是为具备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提供一个风险和收益匹配的投资,显然,保险机构作为风险偏好最低的金融机构,不应该大规模配置此类资产。  3.2. 内部评审与风控:内控存在问题  186号文暴露出来的第二个问题是业务相关内部控制不完善。这集中地反应在“信用评级机制不完善”。评估报告确实、内部信审人员较少等现象,背后隐藏的是对信托公司的过分信任。这种情况以前在银信合作中也普遍存在,双方权利义务划分模糊,在伪集合信托中“只要银行敢卖信托公司就敢发,只要信托公司敢发银行就敢买”。目前保险公司的问题只不过是当初银信合作乱象的翻版。目前,银信合作中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诚至金开”等事件的发生,让银行和信托公司也开始注重权责划分、风险控制。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目前要做的,恐怕不在单纯地控制速度、控制投向比例,而在于加强内控管理。( 来源:和讯信托 作者:范杰)=====================================欢迎你对虹轩财富的关注,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咨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虹轩财富进行关注。1、拨打:82、登陆:3、关注虹轩财富微信:
阅读原文:
上一篇:下一篇:
查看收益 >>
100家网站,48527最新意外险产品
轻松输入,一键查看结果
保费(亿元)
好险啊有超过100家合作机构
合作航空公司
其它合作机构
Copyright (C)
Haoxiana, All Rights Reserved一个投资者的悲催经历:连平安信托老大都说这个项目做得不好_信托周刊-爱微帮
&& &&& 一个投资者的悲催经历:连平安信托老大都说…
在去年4月份被告之金川集团上不市之后,赵军开始认识到此次投资出现了问题后,感觉自己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便向平安信托提出终止信托合同。平安信托随即提出内部转让信托份额的解决方案,但直至目前,也无下家接手。平安信托董事长童恺在电话里跟赵军代理人沟通时也透露,这个项目做得不好,业绩不好。对此,而赵军代理人提出,在长达一年提出终止信托合同的时间内,平安总是说在与投资者沟通,平安也在平价转让,但始终无人接手。因平安存在误导投资者因素,现在就希望平安回购,拿回本金与平安承诺的基本收益。信托行业危机的发酵让北京的赵军(化名)寝食难安。“平价转让没人要,平安信托也不回购”,两年前,其巨额认购的平安信托一款信托产品正成为一只烫手的山芋。2012年7月,平安信托发行了一期平安财富·富川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该信托计划预计将投资10亿,其中5亿开发给高端投资者认购,认购起点为1000万元,信托期限为3年。在平安信托私人财富部北京分公司销售人员的“大力”推荐下,赵军加入了其高端投资者群,认购了2000万元富川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份额。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平安信托投资的拟上市企业迟迟未能如期上市,赵军看不到希望,想选择退出,却被平安信托告之,现在要退出,其购买的2000万元平安信托发行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份额或只能得到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收益回报。对此,赵军不能接受:认购的信托产品却变身为PE产品,认购前平安信托的销售人员反复强调基本收益率现又变成同期银行存款率,感觉被误导与欺骗。平安信托的PE业务平安信托涉及PE业务由来已久。据悉,平安信托此次发行的集合资金信托计是一期定向的PE股权投资项目,通过旗下的子公司平安创新资本进行股权投资,间接投资企业为拟上市的金川集团。平安创新资本以10亿元资金位列金川集团第九大股东,持股比例1.4%。平安信托私人财富部北京分公司销售人员在给赵军的邮件中介绍,该信托计划有4大投资亮点:1、投资期短:已有较为明确的上市预期,目前中金及律所机构已进场,预计2013年第一季度过会上市。且上市后锁定期仅为1年。2、企业资质好:西北最大的国企、甘肃唯一营收过千亿元企业。3、有色垄断企业:镍产量居全球第4(占全国75%产量),钴产量全球第2,铜产量居全国第3,属于有色中上游企业,其“金川镍”为期货交易中镍的交易品种。镍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在50%以上;阴极铜市场占有率为6%;钴产品以79%的市场占有率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金川集团拥有完整的矿产勘探、开采、选矿、冶炼、精炼及化工一体化产业链,为公司降低经营风险提供了重要保证。而目前有色的价格处于历史低位,具备投资价值。4、IPO政策支持:证监会表示西部地区拟上市企业将被优先审核,深交所对保荐西部企业上市券商额外奖励。且目前甘肃省仅计划上报一家企业过会,就是金川集团。2013年4月份,甘肃省有色垄断企业——金川集团上市搁浅。除受国内IP0停摆因素影响外,但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度金川集团自身的业绩也不断下滑。据2013 年信托资金管理报告年报更显示:2013 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7%,净利润下降约 85%。截至目前IPO开闸,市场上也未传出金川集团上市信息。签信托合同投PE产品据平安信托销售人员给2012年7月5日给赵军的邮件中显示,“平安信托预计将投资10亿元,其中5亿元开发给高端投资者认购,起点为1000万元。额度有限。截止2012年2月金川集团:总规模有色行业第三,镍产量:全球第四,钴产量:全球第二;铜产量:国内第三;甘肃省最大的企业,2011年营业收入1200亿元元,净利润,40亿元元,同比增长30%,重启A股上市具有标杆性因素。此次签约17家投资方,总计134.5亿元元,融资主要原因为:改善资本结构,购买资源。本次进入价格PE 15.7倍,随着利润增长,2015年成本降到9倍PE左右,目前2200点位,有色上市公司平均PE30倍,也就是说,2015年以现在价格退出,客户也有2倍净收益,如果退出时和限售期期间市场环境转好,机构为赚钱也会爆炒,收益还要更高!这样的垄断资源类项目个人是很难拿到的,平安信托本次也提高了认购门槛,只针对个人高端投资者。”此后,平安信托销售人员以光大金控内部材料向赵军作对比介绍,以表示与光大金控、PE同行相比,平安信托留给客户的收益更多!据记者调查显示,2012年7月5日,平安信托销售人员还以“内部关系事先拿到文档”、“很可能1天售罄”以及“抢手的项目还需摇号中签”等信息督促赵军备款与网银转账。并表示,平安风控很严,对项目把控能力很强,所以平安的项目坏账率很低。另外,平安信托销售人员在给赵军关于金川收益的介绍中还强调,我们跟客户讲35%的年化收益,是保险、保守起见,因为不能太忽悠人。金川这个收益至少可以堪比月息2分的高利贷,大型国企安全还有不错的收益。仅供您参考!据了解,平安信托私人财富部北京分公司是平安信托下属的第三方机构,负责该信托产品的销售。赵军的委托代理人告诉记者:平安信托在认购前并没有告诉投资者这款信托产品实际上是款PE产品,签的是信托合同,做的是PE投资。平安销售人员一味放大投资预期收益,但在信托退出与PE退出两者差异方面没有过风险提示。而赵军一直认为信托有刚性兑付,至少有个基本性收益,2012年一般信托产品收益在13%、14%之间,平安信托在投资人视频会上也表示,金川项目至少基本收益能达到15%。而对PE投资风险平安从未有过提示,赵军也未注意,从而造成投资失误,但这与平安信托的误导销售不无直接关系。颇让投资人感到蹊跷的是,平安销售人员在推介该信托产品时,提的都是金川集团,但所签的合同中,通篇没有“金川”字样,而是变成了“富川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平安信托私人财富部北京分公司总经理胡一鸣此前与赵军代理人电话沟通中也坦承,误差肯定有误差,作为我们管理上的责任该承担的责任承担。但是项目上不了市,确实不是公司的责任。我国2008年修订后的《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信托公司推介信托计划时,不得有“以任何方式承诺信托资金不受损失,或者以任何方式承诺信托资金的最低收益、委托非金融机构进行推介、推介材料含有与信托文件不符的内容,或者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等情况等行为。有业内人士指出,投资者不直接与这些第三方机构签订买卖合同,由于缺乏监管,这类机构在推荐产品时或会夸大收益、掩盖风险造成销售误导。对此,金融信托专家孙飞博士表示,信托公司管理信托财产应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的义务。信托公司不承诺本信托财产不受损失亦不保证信托财产的最低收益。信托公司依据信托合同约定管理信。托财产所产生的风险,由信托财产承担。信托公司因违背信托合同、处理信托事务不当而造成信托财产损失的,由信托公司以固有财产赔偿;不足赔偿时,由投资者自担。目前看来既存在投资没有深刻研究信托计划、信托合同与风险申明书,同时也存在平安信托工作人员误导投资者。但双方所承担的责权利最终是以所签法律文本为准!平安信托总部在给记者的回复中称,该信托计划直接或间接投资于目标公司股权,并通过上述直接投资或间接投资的变现而退出,签署的文件合法有效、且有相应风险提示,销售材料不存在误导性宣传。值得注意的是,平安仅指出销售材料不存在误导性宣传,而对其销售人员的误导或欺骗行为只字未提。对此,孙飞分析,平安信托的书面材料应该不会有误导性宣传,如果存在,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从反映的情况来看,应该是出现了平安信托工作人员的诱导,投资人没有认真研判相关信托法律文件及信托投资风险,都应承担一定的责任。投资者退出无门据了解,该信托资产变现退出的方式包括在证券市场出售、挂牌、拍卖、协议转让等;以信托财产进行间接股权投资的,受托人有权要求按照相关法律文件积极督促交易对手及时变现目标股权。根据平安信托合同约定的退出风险之对策:可以根据目标公司具体情况要求目标公司与目标公司签订股权回购协议,受托人也可以选择向第三方转让相应资产。在去年4月份被告之金川集团上不市之后,赵军开始认识到此次投资出现了问题后,感觉自己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便向平安信托提出终止信托合同。平安信托随即提出内部转让信托份额的解决方案,但直至目前,也无下家接手。平安信托董事长童恺在电话里跟赵军代理人沟通时也透露,这个项目做得不好,业绩不好。对此,而赵军代理人提出,在长达一年提出终止信托合同的时间内,平安总是说在与投资者沟通,平安也在平价转让,但始终无人接手。因平安存在误导投资者因素,现在就希望平安回购,拿回本金与平安承诺的基本收益。双方此后进行了多次沟通,在本金上不存在问题,关键在收益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平安信托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后也表示,已上向总部汇报,将积极与投资者进行沟通。但截至发稿时,据赵军代理人反映,平安未有任何人与其沟通。虽然2008年银监会发布了《信托公司私人股权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银监发(2008)45号)允许信托公司将信托计划项下资金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上市公司限售流通股或中国银监会批准可以投资的其他股权的信托业务。然而,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一份报告指出:退出障碍始终是PE发展的一大瓶颈。我国私募股权投资退出的机制主要有IPO上市、股权转让、管理层回购和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其中IPO是最理想的退出方式,也是私募股权投资信托资金在投资后获得的回报额最高的一种退出方式。但是,目前证监会不支持信托资金参与新股上市,根据证监会的“潜规则”以及一些内部文件,证监会传递给拟上市公司的信息是,不同意信托公司以上市公司发起人身份入股,理由是目前信托业缺乏有效登记制度,信托公司作为企业上市发起人,股东无法确认其代持关系。另有业内人士分析,如果以信托计划作为LP成立一家合伙人公司从事股权投资,实际操作中很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实际人数很容易就超过50人。股东人数越多在证监会审查中就越麻烦,曾经因为股东中涉及信托计划而过不了会的情况很多。这也是赵军代理人一直质疑平安信托此次PE项目的合法性的所在。赵军代理人告诉记者:平安信托此次投资10亿元,以2千万元元元认购起点,达50人,而现在是按1千万元元元为认购起点,平安实际直投4000万元元,那么,实际投资者也可能达到70、80人。另有消息透露,平安此次与金川集团签署了对赌协议:如果2014年12月31日前不能合格上市,由金川集团回购股份,并以年化15%收益补偿平安。如果真存在对赌协议,那么此对赌协议究竟设置了哪些条约?富川信托计划的众多投资者们又究竟该如何退出?本报将继续关注。(来源:《中国联合商报》)&========分享内容========点击右上方的&...&,发送朋友圈回复001查看最新一期《信托周刊》回复002查看近期金融信托及资管课程回复003查看“千里马&伯乐计划”★ 基金子公司和信托券商资管的融资项目尽职调查、法律实务、风险防控培训(4月12-13日·上海)详询:010-
点击展开全文
“信托周刊”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定的第8005966号注册商标。2008年诞生的“信托周刊”——产业金融创新的实务信息平台,长期专注于信托及资产管理的前沿信息整合及研究,持续向金融精英分享专业干货和实用成果。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安信托资金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