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java p2p网贷系统源码平台都和银行合作,是为什么?

中戏2016级新生新生开学报到,软萌妹子主打清纯牌。
连续在14年间强奸、杀害多名女性的犯罪嫌疑人落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2015年被业界称为是P2P网贷的监管元年,尤其是下半年以来,监管政策密集发布。最新消息显示,11月11日下午,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行,赴深圳约谈数家互联网金融平台高管征求监管意见。此举进一步增强了业界对监管细则出台的预期。自7月份互联网金融“基本法”出台,至今已有3个多月,P2P平台接入银行存管的进展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近30家平台先后宣布与银行签约资金存管。然而,真正接入银行存管的平台屈指可数。P2P与银行的合作为何签约多落实少?知情人士透露,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目前相关监管细则未出台,银行布局P2P存管业务还处于尝试摸索阶段,相对谨慎;另一方面,技术对接十分复杂,对银行和P2P平台而言牵手之后需要时间磨合。
  监管令下平台、银行急牵手
  今年7月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建立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并指出“除另有规定外,从业机构应当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存管机构。”此政策一出,便引发热议,被称为是互联网金融“最严监管”。
  据统计,目前P2P平台有3500多家,其中出问题包括暂停营业超过1000家,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在2500家左右,而真正部署第三方资金托管系统的在800-1000家,占比1/3左右。在“最严监管”出台之前,建立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的平台,基本都是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政策令下,P2P平台纷纷主动“求存管”,银行方面也积极布局P2P资金存管业务。据粗略统计,目前有超过15家银行布局P2P资金存管业务,有27家P2P平台与银行签订了资金存管协议,但实际真正接入银行存管的平台仅有数家。
  “目前排队的可能有二三十家平台,其实我也不能确切地告诉你目前在我们民生银行排队的到底有多少家,因为有很多平台是在做前期准入调查。” 民生银行资产托管部负责人透露,从整个行业来说,其实银行现在真正能放开去做P2P资金托管的非常少。对此,有银行人士也表示,监管细则未出台,具体存管要求和标准都不确定,目前银行涉足P2P存管业务处于尝试阶段。而接手P2P平台存管就相当于是银行给平台做了信用背书。为了维护自身的声誉风险,银行态度十分谨慎。
  “的确有一些平台已经正式接入银行存管系统了,但大部分所谓的合作,目前还只是签了份协议做一做样子。”有网贷人士直言,“没有一个平台不想增信,平台和银行合作是最有效的增信手段之一。而对银行来说,涉足P2P资金存管,不仅能沉淀资金,又能向网贷投资人推销理财。”加上监管政策要求,网贷平台与银行匆忙牵手,“先签约了再说,至于具体怎么合作对接,可能双方并没有考虑清楚。”
  牵手后的磨合是个“技术活”
  牵手容易相处难,签约容易合作难。据了解,银行存管系统开发、技术测试等十分复杂,对银行和平台的技术要求很高。
  以德众金融为例,根据此次接入徽商银行资金存管的德众金融技术负责人介绍,此次对接双方从需求沟通、技术开发到反复测试、最终实现资金存管系统的迁移切换,前后花费了3个多月的时间。
  “P2P业务复杂、架构庞大,对于银行而言,需要重新开发系统,适应P2P平台资金存管的要求;而对于平台而言,也需要调整自身平台架构,修改相关流程等,适应银行存管系统。”平台之前是委托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资金托管的,为了切换到徽商银行的资金存管系统,平台自身也需要进行配套的程序开发和调整,双方需要不断的磨合、测试。
  有网贷观察人士表示,从需求沟通到正式接入系统,3个月已经算是动作很快的了,有些平台甚至前后折腾了半年多才真正开始试运行银行存管系统。
  “相较于第三方支付机构而言,银行存管的安全性无疑更高,操作管理也更规范。但也正因为银行操作严谨,对于P2P平台提出的一些需求,在修改处理、服务支持上,需要经过严格审批,反馈速度相对较慢。”北京一家网贷平台负责人表示,这也会影响到双方在对接磨合上的进度。
  针对目前P2P平台与银行合作进展缓慢的现状,网贷平台运营者希望监管细则能够尽早出台,明确具体标准和要求。业内人士也表示,未来网贷行业接入银行存管一定是主流,随着监管政策的完善和银行存管的逐步落实,行业分化进一步加剧,规范、实力平台将脱颖而出。对于网贷投资人而言,今后甄别平台更容易,投资也会更安全。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结合行业热点分析,网贷理财行业最新情报,网贷理财干货分享哦...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有哪些网贷平台是支付渠道和银行存管并存的_百度知道关注迪蒙网贷系统新浪微博
p2p网贷系统平台把每个人变成银行
发布时间:
余额宝、理财通等通过手机、互联网的理财方式,因高于银行活期利率许多倍的收益,且支取方便,前一阵大受追捧,由此也在全国引发一场存款大挪移,银行更是风声鹤唳。随着网络上越来越多的高收益理财产品的出现,“互联网金融”这一名词逐渐为人们熟悉。
不过,对于一些资深投资人士来说,这些理财还是比较初级的形式,它们的核心还是传统理财,只是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来购买。对他们而言,真正能称为互联网金融的还是P2P网贷,这种方式不仅更方便,还能带来更高的收益。
那么,它是何方神圣呢?
P2P是peer-to-peer的简写,翻译过来就是个人对个人。因此,P2P金融就是指个人与个人间的小额借贷交易,它们一般需要借助专业网络平台,来帮助借贷双方确立借贷关系并完成相关交易手续。
这种小额借贷交易最早是在2005年出现在美国,现在,在国内也悄然兴起。在余额宝、理财通出现之前,就有不少P2P网络借贷的网站在国内出现。如今,类似的网站越来越多。
在浏览器里搜索网贷,随便打开一家网贷平台,在网页最醒目的位置,一般都会有两个内容:“我要借款”、“我要出借”,如果手里有余钱,想尝试理财,就选择“我要出借”,在这里可以看见各种借款信息,有企业扩大经营需要周转资金的,有兼职创业需要借款的,也有家居家装需要支援的,不一而足。
在借款信息中,最受关注的信息:借款数额、借款期限、年化收益率、还款方式以及投资进度表。投资进度表显示已经有多少人完成了多少额度的借款。在这一项里,人们可以知道起投金额是多少,不同网贷平台的起投金额不一样,有的百元起,有的千元起。对手头资金并不宽裕的人来说,因为互联网金融的存在,大大降低了享受高利率的门槛。这也正是它如此受欢迎的原因。
据网贷中心4月份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全国p2p网贷总成交额为155.08亿元,平均到每天,有5亿资金在流动,创下历史新高。
不过,在尝到这剂良药甜头的同时,不少人也尝到了它的另一种滋味—苦涩。据统计,2013年底,已经有70家网贷平台发生运营困难或兑付危机,有些网贷平台的老板干脆一跑了之;2014年已经有共计27家网贷平台出现了问题,涉及金额超6亿元。
这意味着不管之前盈利多少,最近的一笔或者几笔投资可能永远也要不回来了。
基于这样的“活生生”的例子,很多人在最终参与互联网金融的那一刻,总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摆在我面前的这个理财计划,它到底是陷阱还是机会?或许,对于这个选择谁也无法给出百分之百的保证。不仅个人如此,对许多网贷平台而言,也要有风险意识。这些倒闭、跑路的网贷平台,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平台自身的风险控制出现了问题,P2P网贷的核心是金融,而金融的核心是风险控制。它对平台和个人都非常重要。”
来源:网贷中心& 编选:迪蒙
阅读:220 &
阅读:231 &
阅读:458 &
阅读:528 &
阅读:508 &
阅读:506 &
阅读:499 &
阅读:473 &
阅读:463 &
阅读:452 &
微信扫一扫 关注迪蒙银行与 P2P 合作开展资金托管等业务,为何进展缓慢?
银行托管P2P资金,为其提供更多金融服务,其中间利润应该是客观的。但目前P2P行业风险还是比较大的,那银行是否会大规模的介入P2P资金托管?原因是什么?银行与P2P平台合作进行资金清算托管进程缓慢,其中还存在哪些障碍?P2P资金被银行托管后,对P2P行业有哪些影响?
按时间排序
论到最后就是利益权衡。亿元级别平台出事给整个行业带来深深的阴影。增信就成了各家平台绞尽脑子的策略。最初是找三方支付公司托管,但三方支付公司的光环不够大,傍上银行的大腿才是王道。于是会看到XX平台找银行谈资金托管服务。三方支付公司抢着接托管业务是因为三方支付盈利点太少,托管业务一年固定费用也有10万,还有沉淀资金等生息来源。银行则不同,银行的利差尽管下降了,但还是有巨大的利润。接入P2P平台,赚的钱就是托管费用。信托或证券等托管费用是千一到千二,假设P2P存量资金是3亿元((这个规模已经很大了,按照3个月标的,一年成交量已经是12亿元了),一年的存管收入是60万元。如果接入的平台出事了,会牵连脏了自己的翅膀。那可不是60万元就能消除的。即使考虑多家平台接入,扩大十倍也不过600万元。虽说要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但银行是活在现实社会里,不是乌托邦的世界。如果一家平台足够大,小的银行会考虑合作,还是考虑风险收益比。拍拍贷能谈下来,不外乎此。
感觉前几天我写的文章可以回复你这个问题。《从利波:p2p网贷平台资金银行托管,搞不好又是一个大坑》前两天从新闻上看到民生银行P2P资金自托管系统搁浅消息,意料之中,银行想撇开合作伙伴独吞这块蛋糕,注定要走的磕磕碰碰,早在去年和前年我曾写过多篇文章分析过P2P用户资金由银行全托管、支付公司托管、银行联合支付公司四方存管这三种模式的可行性。可惜当时的行业舆论一边倒的要打倒支付公司,让银行进行全托管,我的观点赞同的人并不多。两年过去了,银行在P2P资金托管方案上并没有实质性进展,五大行真正实施托管系统的一家都没有,顶多开个发布会,媒体上放点风,反倒是城市商业银行上线的比较多,这种现象有投资人在网贷巴士论坛上分析过具体原因。今天想结合下别人观点和我这些年从业经验,给大家分析一下为何银行独自走这条路会磕磕碰碰,本文分析浅尝辄止,若想更深入的了解,可以看看我之前写过的三篇文章《从运营角度分析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托管P2P网贷资金的区别和可行性 》《多家支付公司联合银行推四方托管胜算有几分?》《网贷资金托管,银行与支付公司互掐不如合作》展开话题之前有必要先交代下P2P网贷涉及的四个概念,资金池模式、资金托管模式、三方托管、四方存管。网贷行业根据P2P平台用户资金流动方式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资金池模式,这种模式下投资人利用第三方支付通道或者线下汇款等方式先把投资资金打款给平台或平台法人的银行账户,然后平台再从这个账户内把资金打款给借款人。这种模式下平台或法人的银行账户像池子一样汇集了所有投资人的资金,所以这个汇集资金的账户叫资金池账户,这种模式也叫资金池模式。这种模式在监管层发布的P2P行业指导意见稿中是明确禁止的,但意见稿并没正式实施,所以对平台来说并没有法律约束。第二种是托管模式,这种模式下投资人、借款人都将资金托管在平台以外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或者银行(支付公司托管可类比淘宝上的买卖双方将资金托管在支付宝的电子钱包内;银行托管可类比二手房买卖双方在过户前将资金托管在房产中介公司指定的银行账户内)。托管模式又细分了三方托管和四方存管。三方托管中的三方是指用户、平台和支付公司,平台上的投资人、借款人都在同一家支付公司开通两个独立的电子钱包,然后往这个电子钱包内充值,投资人投标过程等同于淘宝买家购物付款,将投资人电子钱包内资金直接转账给借款人的电子钱包,这样点对点的转账避免了P2P平台形成资金池接触用户资金。三方托管做的比较好的应该是双乾支付的乾多多、汇付天下的钱管家还有汇潮支付的一麻袋这三家支付公司。三方托管模式一直运行了两年多,直到去年底国家在P2P网贷征求意见稿里规定了用户资金只能由银行存管,这时候才有人提出了四方存管的概念。具体方案是在原有三方托管基础上拉银行入伙,支付公司为投资人提供电子钱包,但资金存放在平台在银行的企业账户上,而这个账户内资金只有用户才能操作,支付公司和平台都无权划拨资金(三方托管下投资人资金存放在受人民银行监管的支付公司客户备付金账户内),这样一来就形成了,用户、平台、支付公司、银行这四方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资金存管方案。这套方案既解决了监管层要求银行存管的政策限制,又能保住支付公司既有的市场份额,两全其美,所以几乎每家支付公司都有联合银行开发各自的四方托管方案。两年前介入P2P网贷资金托管的银行目前什么状态?早在2014年P2P网贷进行如火如荼的时候,已经有两家嗅觉敏锐的银行尝试介入客户资金托管业务了,其中一家是平安银行,还有一家是民生银行.。当年受北京干将软件公司邀请给深圳一家P2P平台定制三方托管系统方案时遇到过深圳平安银行相关人员,聊了个把小时,交流了支付公司三方托管模式的运营经验和产品架构,感觉银行对P2P资金托管兴趣非常大,主要原因还是看重平台的沉淀资金。后面也断断续续从网络上听到过平安银行的托管系统开发、测试和上线的消息,但到今天也没看到有平台使用他们的托管系统,估计平安内部这个项目不了了之了。第二家是民生银行,因为双乾客户备付金放在民生银行,所以跟民生银行比较熟。民生银行看到支付公司的P2P蛋糕做的很大,于是有了想切入这块市场的想法。民生银行的决心大,执行力也比较高,用了大半年时间做了一套独立的P2P资金托管系统,联合几个知名的P2P平台开了几次发布会,最终还是虎头蛇尾,没能大范围在行业内开展起来。后来得知民生银行的独立P2P托管系统主要由总行负责技术开发和市场推广,由于刚接触P2P这个行业,总行在运营经验、市场开发、产品研发、客服维护、人员配置多个方面都遇到了不少问题,所以进展一直不顺。于是我们就联合下面分行做了一个四方存管的方案提交到了总行,总行也比较赞同这套方案,打算双管齐下,总行负责民生银行的自托管系统,下面分行跟双乾合作开展四方托管方案。双方推动下双乾和民生银行花了半年时间终于上线了四方托管方案,期间也开了产品发布会,邀请过几家平台进行过内测,但支付公司也有自己的考虑,毕竟四方存管后沉淀资金就不属于支付公司了,这样一来双乾要损失一笔不小的利息收入,再者沉淀资金没了,双乾在与银行协商支付通道手续费成本时话语权会减弱很多。基于这两点四方存管上线后双乾对外一直不太愿意推荐这个方案,想在监管细则落地后再实施,把利息损失降到最低,这种策略也被汇潮支付等其他支付公司采用了,2015年下半年,汇潮支付也联合银行推出了自己的四方存管方案,对自己P2P商户也都一再推迟上线时间,个中原因应该也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吧。城市商业银行的介入支付公司在联合银行开发四方托管方案时,出于对大银行的担忧,比如报批手续繁琐、对风控过于担心、对舆论比较敏感、总行没有明确政策等等,会将首选合作对象放在一些话语权较弱的城市商业银行身上。我们跟民生银行谈四方存管方案前就接触过山东德州银行,前后双方投入了近30人的项目团队,最后几番沟通,还是在技术和政策上遇到了很多无法调和的问题,最后无疾而终。双乾与德州银行合作消息传开后,很多城商行也都看到了这个机会,前后不下于10家城商行要求联合我们开发四方存管。其他支付公司情况跟双乾也差不多,城商行的橄榄枝纷纷递给了各家支付公司。城市商业银行的资金托管概念炒作城商行对支付公司寻求四方存管的同时,也学习了民生银行的策略将橄榄枝抛向了支付公司的商户:P2P网贷平台。不过大多数城商行没有民生银行那样的技术开发能力,无法独立开发一套银行自托管系统,只能变通一下,使用银行自身的直销银行,在直销银行系统上对接P2P平台系统。但大多数城商行的直销银行系统也都是外包出去的,短期内难以联合P2P平台进行联调测试,而很多P2P平台又急于打着银行存管名号吸引投资人,所以就有大部分平台跟城商行草草签订了一个存管协议就开始对外宣传银行存管了,实际上根本没上线银行存管系统(最近爆雷的e速贷就是这样的例子,出事后粤商银行第一时间撇清了关系)。更有甚者,平台连协议都没签,只是双方人员坐在一起开个会议,确立合作意向,平台就敢对投资人宣传平台资金银行存管了。此种P2P平台借用银行存管噱头进行炒作营销的案例,比比皆是。也有少部分投资人曾质疑过这种拉大旗作虎皮的行为,但平台客服大多扯东说西的搪塞过去,搪塞不过去的就说银行存管正在系统对接,大多数投资人在平台没风险的情况下很少较真,于是这种噱头营销在很多P2P平台身上屡试不爽,另外营销造假只是P2P网贷行业众多造假行为中的一种,我会在下一篇文章中告诉大家P2P行业的各种数字是怎么造假的。银行存管的表象下是参与各方的利益角逐问题,都有自己的算盘,目前看来只有投资人一厢情愿的看好银行托管。投资人积极银行托管投资人更多的是看重银行的公信力,虽说部分商业银行的公信力可能还不如支付公司。但普通投资人眼里城市商业银行就等同于中农工建招这些国有大银行,都是国有的、都是不会倒闭、倒闭也有国家兜底的。银行托管就相当于给平台信用做了背书,所以投资人就有了心里安慰,投资人从风险上分析是欢迎银行存管的。再从成本上分析,银行存管因为多了一方,平台在成本支出上又要多花一笔,这笔成本要么摊在借款人头上、要么摊在投资人头上,要么平台自己吞掉,从目前P2P行业的竞争激烈度来看,这部分成本只能平台自己吞掉,所以投资人的成本和收益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所以成本上来看投资人也是欢迎银行存管的。国有大银行不积极,城市商业银行能力不足2016年初,多家有媒体影响力的P2P平台接连陷入庞氏骗局和非法集资的漩涡中后,整个P2P行业名声跌到了低谷,出于名誉风险的考虑,大银行纷纷暂停或延迟了银行P2P自托管系统的开发和推广,这就是最近民生银行宣布与已合作平台将逐步解除合作关系的根本原因。去年跟一家国有大行主管风控的领导私下沟通过,对这种名誉风险银行私下还有另一种解释:不是大银行不想做,而是不想第一批做,大家都明白即使银行托管投资人资金仍然会有平台出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哪家银行做出头鸟,作为银行托管下第一批投资人风险教育的舆论牺牲品。第二三批跟进的银行,才是真正吃肉喝汤的,大行有意识的将第一棒交让给城商行这类银行,让他们对投资人进行风险教育。我听完有种阴谋论的感觉,但想想也蛮有道理的。不过大银行的退出,的确给城商行提供了抢占市场的契机,城商行首要任务是拉存款,对名誉风险考虑相对较少,所以P2P平台和城商行手牵手很自然的走到了一起。于是在2016年上半年,基于城商行资金托管概念的营销迎来了一个高潮,目前P2P平台进行资金托管的合作银行99%都是城市商业银行。撇开噱头营销不谈,回到城商行的直销银行系统上,接触过多家直销银行系统,从系统架构和当初的设计用途来看,直销银行根本不适合进行第三方资金存管改造。直销银行当初设计原则是类似于银行的掌上营业厅,可以理解成是银行APP,大多用于本行卡的账户查询、转账汇款、购买本行理财产品等只需进行内部交互简单的业务,不需要与外部系统进行多频次、复杂的数据交互,所以没有考虑到功能拓展和预留外部接口。而直销银行进行托管化改造,多业务类型的外部接口数据交互是基本需求。由于架构不支持所以在直销银行系统在做接口功能改动,对直销银行系统的整体架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影响是巨大的(已上线城商行托管的P2P平台大多存在架构性隐患),如果是开发一套独立的托管系统,那么在人力、物力投入上也是一项挑战。平台不积极媒体和平台时不时发布一些银行存管的消息,但实际情况是绝大部分平台都是资金池模式,好点的用三方托管模式。监管细则没落地前,资金池从法律角度来说不违法,所以部分资金池平台心存侥幸,想等监管落地,再将运营模式切换到银行存管。因为提前一天上线银行存管对平台来说不仅损失了沉淀资金的利息或投资收益,还给平台操作客户资金带来难度,再者,平台一旦接入银行存管,平台的运营状况都会暴露在银行面前,对平台运营有一定的压力。除此之外还有对技术标准的顾虑,P2P意见稿并未制定银行存管的模式、技术的标准(比如,没规定借款人付给平台的借款费用是从到手后资金里扣除还是到手前扣除),导致各家支付公司都有自己的理解,每家支付公司的接口规范、业务模式都很不一样。平台和系统开发商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接现有的四方托管方案,万一监管细则落地后,现有方案不符合监管细则,一切又要推倒重来,平台就要再次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这种对行业规则不确定的忧虑也会影响P2P平台接入银行存管的速度。还有一类平台对银行存管不是不积极而是排斥,这类平台比较危险,属于自融或者旁氏骗局,这类平台在我上篇文章《因e租宝招来骂名一片的P2P有那么烂吗?真正的P2P骗子长啥样?》有提及过。这类有些为了躲避监管一直在寻求正规化运营,如果监管落地前,正规化运营无望,这部分平台往往会选择清算和跑路,还有一部分根本没打算在监管后继续经营,只想在监控空白期能捞多少算多少,所以真正的淘汰期还没有完全到来,政策落地前后,清盘、跑路的P2P平台才会迎来最高峰。支付公司不积极,但是必须面对现实。从第三方支付公司角度分析,支付公司很不愿意联合银行搞四方存管,因为之前的三方托管模式下所有客户资金全部沉淀在支付公司自己的客户备付金账户内,产生的利息全部归支付公司所有,另外支付公司还可以利用沉淀资金规模跟银行协商压低支付通道的成本。一旦进行四方存管后,这两点好处不复存在,唯一的好处就是符合监管的政策要求了,所以支付公司百般不愿意但也只能接受。监管细则落地前的几点建议:监管层要想将监管落到实处,让P2P行业的模式从资金池模式平稳过度到资金存管模式需要提前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提前做好银行存管模式的模式、技术标准制定,标准制定让平台能在模式创新上少走弯路,在软件开发上节省成本。第二,对存管银行的技术维护、风险控制等方面做资质审核,减少银行的风险对P2P平台的传导。第三,做好存管银行、支付公司、P2P平台的风险隔离和应急预案,不能让这三者间的风险相互串联。第四,做好银行存管的退出机制,由于P2P平台的运营不善等客观原因会造成平台倒闭或清盘,这时银行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退出机制来指导用户、平台、支付公司、银行来处理账户资金,代收项目,账户销户,信息沟通等多种问题。这只有这些工作提前做好后,细则落地后整个行业才能实现软着陆。非常看好互联网金融明天,志同道合的朋友加我两个QQ交流群:
一起守护互联网金融的春天。
主要是当下P2P行业有点太乱了,大大小小的平台又太多,央行不是不管,是很难管理
家有良田千亩,要荒地做什么?
答题答累了
本身利润就少,银行还来刮层油
有段时间不来知乎了,故纸堆里找到了这个邀请,抱歉回答晚了。就在上周,经过36小时不眠不休,积木盒子-民生银行资金托管系统,终于上线了。说终于,是因为从二月份拖到现在,这个系统开发实在是够挑战的。看到很多内行的观点,有的对有的不对,我就不一一评论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件事的促成,我们和民生都付出了很多。我本人十几年IT行业背景,深知这样的系统切换之难度和危险,打个形象的比喻:车不停的情况下换发动机。但好在双方的决心够大,团队够努力够拼命。不吹牛,不装B地澄清一下本人对于P2P资金托管的认识:- 资金托管,很有用,资金流动一切留痕,敢做出这样选择的平台起码心中坦荡;- 资金托管,不包治百病,银行不可能去审查标的的真假,投资者仍应谨慎选择;- 银行托管在细节上比原来的第三方支付托管要严格得多,未来业务创新的难度会加大;- 感谢汇付天下,到现在为止他们仍然是最灵活高效的网贷托管系统没有之一,我们不是因为对服务不满意才切换银行的。- 资金托管,最大的价值还是为将来落地的监管趟路,以后监管层对于行业的了解,可以通过托管系统在线实时获得,相比而言其他的手段弱爆了;积木是有逼格的公司,我们不会因为资金被托管就大吹大擂自己NB无风险,再次提示:风险来源于几个方面,资金托管能显著降低道德风险和挪用资金的可能,但对标的造假无解,这一点只能有赖于未来的信息披露机制和债权登记系统。行业只要有前景,这一天就一定会到来。
作为一家p2p的产品人员,结合项目前后和当下政策问题,说说我的看法,技术方面,银行的平台可能未开发出来,或者有很多技术问题无法使用,或者不利于银行方面去长久使用。这里的平台指的是现在通俗的第三方托管系统或者就是资金池。其实不要说银行钱多,完全可以承包给有实力的科技公司,或者直接招大牛开发运营。这是可以的,可是如今的网银系统和各zheng,fu机构经营性网站表现出来的并不是如此,排版混乱,系统报错,美化程度低,各种崩溃的现象,说明银行平台现阶段还是处于一个很难拿出手的阶段,为什么更多用户愿意用支付宝不愿意用网银呢。技术问题之资金账号问题,现在的p2p网站作用的资金托管系统或者资金池,只要不是自家建的,都是要在网站注册了用户以后再在支付平台注册多一次的。而银行接入他的系统后呢,是直接绑定相关卡吗,还是要在改系统注册。很明显直接绑定卡大家都不能接受,虽然方便了很多,可是隐患呢。而在银行开设平台注册一个支付账户,和使用有牌照的支付公司又有什么区别。(当然你说支付公司会倒闭的话当我没说,有这种想法你也不会关注这类问题)。*因为好像现在积木盒子个民生银行已经搞定了,具体合作方式我并没有了解。不过很多和银行战略合作并不是大家想的有银行背书,资金安全性和风控安全指数并没有上升。安全性之资金池,银行与p2p合作以资金池的模式很有可能以资金池的方式去实现,我并不说资金池有什么不安全,不过不法分子就是喜欢资金池。只要使用资金池,公司资金调配问题隐患很难解决。很多人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因为银行不会出事,可是资金池账户资金调用权在于公司手里。所以这种合作模式和接入银行并没有关系。风控不共享,大家要知道银行的风控系统是不会介入P2P网站的,因为不适合。所以和银行合作并不能从本质上去提高P2P网站的风控能力,意思就是,对于P2P公司来说,核心安全性并没有影响。当然,各种宣传可能只能说P2P的数据可能对于银行是有意义的,等到一个P2P公司业务发展的足够大了,说不定会被合作银行所收购,不过那时候该业务可能又不复存在,例如现今的陆金所。风险不保障,如果看过共开出来的P2p和银行的战略合作的说法。银行对于P2P的风险保护措施仅仅在于几点,注册资金,业务能力,需要在改行设立风险保障金并银行方出示证明(终于不是声明了)。而银行方并不会对于P2P公司做任何的保护,只会提供所谓的银行交易渠道。各个用户要知道,银行并不会去承担任何你在P2P上面任何的损失责任。最后利益的矛头还是指向于借款人或者担保公司,或者是各投资人理所应该想到的P2P公司。稍后更新
银行低成本融资,好现象
随便答答哈,抛砖引玉~首先,我觉得看互联网金融的宣传还是要辩证的看,比如XX保险公司提供资金安全担保,XX银行提供托管等等,XX第三方支付提供托管等,这些业务可能都在做,但是不代表这些业务都是按照很多客户字面理解的在做。。。说白了,这就是一种宣传,不代表你的资金安全。其次,托管业务大部分都是多方的,两方那不叫托管,因为根本托不住,你在银行开个户,是不是也叫托管啊亲。。。难道取钱银行还能不让取啊。。。第三,如果是多方托管,那我们就要找找第三方了,那基本就是客户了(这里的客户应该是平台的所有客户,包括投资人和融资人),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对接呢?ok,账户体系对接的问题出来了,支付清算对接的问题出来了。。。要知道,P2P可没有证券基金行业里面中登那种机构。。。之前这事银行没法做,因为银行没有账户跟你接啊。。。总不能去P2P开个户,再去银行开个卡吧。现在可以做了,不过,客户的钱到银行的托管系统,银行再给到融资人(也算P2P的客户),这种,P2P公司真成中介了,很多公司不会答应的,虽然按道理来说他们应该欢迎这种方式。第四,不是钱打给融资人就安全了。。。
上次有个项目,还不是p2p,是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众筹,跑路的风险比p2p小多了。然并卵。总行跟我说,声誉风险太大,不做。所以你看四大行连带交行谁都没做这玩意儿,民生和招行,也是好不容易找到四大行没吃过的蛋糕,吃相有点丑噢。
P2P做资金托管就是扯淡放屁。资金托管只能防止公司直接卷款跑路,但平台可以很轻松地挂一个假标进去拿钱再跑路,你托管资金有什么意义呢?把P2P说成是互联网金融,这个说法纯粹是市场营销需要。其实P2P只是电子商务的一个subset而已,你不就是在网上卖债权嘛!当然概念都是屁,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点,其实还是在数据这一块,其他东西只是外围。
就像p2p与百度云的区别上面的p2p指的是 peer to peer
P2P资金托管是一个全新且有潜力的市场,今年初,中信银行与某平台合作,称将在资金托管方面展开合作,中信将开放合作模式,欢迎更多P2P平台接入。随即民生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商业银行相继声称将与P2P平台在资金托管方面展开合作。
但是半年就要过去,银行动作并没有预想的那么迅速。P2P行业作为一个有潜力的新兴行业,机遇与风险并存,银行也不会盲目的合作,在全面开放合作前,银行对P2P平台的资质要进行全方位考察是很必要的。考察需要时间,同时银行程序比较繁杂,再加上数据交接较为复杂,因此进展缓慢也是情有可原。
归根结底,是P2P到底如何定位?P2P和信托不同,信托代理委托人的财产,成立信托计划是法律赋予的功能和权利,为信托计划开专户托管是有法律保障的制度;那么对P2P来说,如果把自己定位为信息平台,那么一个不经手客户资产的信息平台为何需要在银行开户托管?如果P2P定位自己为信用中介平台并打理客户的资产,自然有理由开专户托管,但同时恐怕很难逃脱非法集资的嫌疑
谢谢 邀请,我没直接参与托管的项目,但开过几次会有一些大概了解。先说为什么之前没银行托管的问题。其实非常简单,银行根本不认可P2P平台的资产质量和风控水平,题主说觉得这部分业务对银行有利可图?某种程度上是的,但是从银行托管部门的角度来看,成本太高了,P2P的交易小额且频繁,工作量是相对比较大的。那为什么现在又愿意做了呢?传统上来说,银行做事情是要从上往下推动的,从下往上不太容易,托管本身挣不了什么钱,这点收入对银行来讲不算啥,但是托管后的想象空间是有的,比如可以通过托管将P2P的客户资金接入银行的闭环内,像是一般P2P无法“合法”提供的宝宝类产品(倒是有不少不合法提供的),就可以通过银行自己的直销银行来完成,这对于银行来说是有吸引力的事情。随着政府对P2P行业态度的逐渐明确,也因为P2P强大的融资能力,一些脑筋灵活的银行里的脑筋灵活部门推动了这个过程,比如与人人贷对接的民生银行,是自上至下多部门一起来谈的,准备也相对比较充分。为什么推进比较慢?这个各家可能原因不同,涉及业务机密我也没法具体说。但分析下来无外乎几点:1. 自身系统问题,很多P2P的技术实力很一般,系统也比较混乱。可能有人觉得P2P不就是个信息平台嘛,发布信息,撮合交易就完事了,有啥复杂的呢?涉及资金流转的业务都简单不了,更何况还有各种费用的计算,不算太简单。当然,大一些的平台总体上对这块是很重视的,也投入了很多,但和银行的标准相比,很可能还是不够规范的,这方面会需要P2P平台自身做一些改善;2. 平台数据有瑕疵,这个我是小道消息听说的,某平台和银行进入实际业务接触环节后,银行方面发现实际资产情况与表面严重不符,大量风控数据造假,一怒之下就不谈了。但托管的消息已经放出去了,平台只好拖着。这个例子可能比较极端,但是确实很多P2P的数据是不规范的,小到数据不完整,大到数据造假,对接银行的数据接口时会遇到很多问题,这需要时间来整改;3. 账户体系改造,这个可能是大部分平台遇到的主要问题。一般来说,P2P平台目前有两种账户体系,一种是完全内部的虚拟账户体系,用户充值至平台银行第三方支付账户,平台上的虚拟账户体系里就反映了这笔充值,投资时同理。这个体系实际上是没有受到监管的,比如人人贷之前一直是这种模式。另一种是所谓的“第三方支付”托管体系,这套账户体系建立在第三方支付公司系统内,也是虚拟的,但因为第三方支付相对P2P来说稍微有点公信力且属于独立第三方,所以被广泛使用并作为增信手段之一。(我就不具体评价了,简单说,不托管肯定是不够独立公开透明的,但第三方支付的伪托管其实跟不托管也没啥区别。)无论对于哪种现有体系,当对接银行托管时都有一个账户平移的问题,整个账户体系的完整转移是个很复杂麻烦的事情。4. 资产类别问题。众所周知(或者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大部分P2P平台上的资产其实早就不是个人贷款了,有企业贷款,受益权转让,融资租赁资产,保理资产等各种非标资产。从银行的角度来说,这些资产太复杂了,不是说人家不懂,而是说人家本来以为你们不是说好了是做P2P的嘛,P2P不是应该是个人借款嘛,怎么搞出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更不要说目前政策和法规解释下,很多平台上直接融资的企业和项目都有非法集资之嫌。银行是不会碰这种红线的,所以,一些平台是需要对资产进行整改和调整后才有可能和银行对接的。5. 利益矛盾。前面说了,银行和P2P合作可不是图那点托管费用,那没几个钱,更多的还是在打P2P上理财资金的主意,这些理财资金进入银行托管的大体系后,银行一定会尽可能寻求向其销售更多的其他金融产品,而因为银行托管体系一旦建立,P2P几乎是无法脱身出来的,你不可能说我托管了半年发现不爽不托管了吧,你的客户得怎么看你?但P2P是很不愿意看到客户资金被银行产品分流的,所以这中间也有个博弈。谢绝转载,包括知乎日报,可以评论交流。
昂贵的手续费。作为p2p资金托管通道的第三方支付,资金划转的手续费约为2.5‰ ,而银行几乎是这个费用的一倍,约为5‰ 。“不同的银行手续费不尽相同,另外这一手续费也适平台体量而定,浮动状态并非固定。同卡同进也是严重制约银行p2p资金托管业务开展的绊脚石之一。“目前很少平台能够做到同卡同进,而第三方支付资金托管下,可以做到多卡对一卡。即使投资者拥有多张银行卡也只能在投资前将其划转至一个银行卡,以达到同卡充值、同卡提现的目的。此外还有银行普遍反应迟缓的原因,还包括硬件建设、系统建设、系统对接等因素。“由于银行拥有更多高利润项目,尚无足够动力改造银行系统,以为P2P平台系统对接做准备。
个人理解1.P2P蛋糕还不够大。P2P虽说这两年发展的不错,但是利润可观只是相对几个大型平台而言,整个行业的利润在银行其实眼里不值一提,将来蛋糕大起来之后银行再来瓜分也不会晚。牵涉到资金层面,银行托管的这一环免不了。2.麻烦。银行做托管肯定得拎出来一个部门,成本不低,利润却不一定高,怎么托怎么管合适,上头还得商量合计半天。3.P2P名声不行。银行也不傻,虽说白纸黑字写在合同上只负责托管,到时候真来一批大爷大妈被平台坑钱了,来你银行门口拉横幅静坐抗议你有理说得清吗?4.借贷业务银行做了好几百年了,里面水有多深他们比P2P平台门清,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不在于互联网,是在金融,投资人比起网页优化和用户体验来,依然更关心资金安全。这行业什么阶段可以介入,银行还在观察。突然想问个问题。……银行托管P2P资金这个理念靠谱吗?什么时候P2P整个行业的利润能大到驱使各个银行来瓜分托管这块肉,银行自己干嘛不做?披张互联网+的皮,比打造一个安全牢靠的风控体系要容易得多吧
原因很简单:民生吹完牛逼才发现自己不会干在很久以前久以前久以前,哦,不,三个多月前,民生高举大旗准备成为银行界吃P2P托管螃蟹的一哥,忽悠了最大的四家过来。好啊,干啊,可咋干?不知道。民生总行牵头的事,结果因为官僚效率迟迟推进不了。最后好像扔给分行了,最后么,分行找了外包在干。银行的大爷们,你们懂的。P2P托管,本身是个苦逼的累活,还是服务性的,第三方支付本身的由来就在于干了很多银行不屑不愿干的苦逼活。银行真干得了?省省吧。银行做P2P托管优势在哪里?只有一点:开在银行下的账户是真实账户,开在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托管账户,本质上跟消费者的支付宝账户一样,是只存在在支付公司记账体系内的一个虚拟账户。从银行来看,这种账户间的交易根本不会体现出来,只是支付公司内部的一次记账行为。银行只能看到支付公司有个巨大的备付金账户,每天结算给许多个人银行账户。那么第三方支付公司对比银行做托管的风险在哪里?1. 支付公司跑路咋办?——这个么,你要相信支付牌照每张都是上亿的价值,谁没事跑路,上次跑路的一个是预付费卡公司,那个其实不值钱。2.支付公司挪用咋办?——凉拌,这个就看支付公司节操了。3. 支付公司数据损毁——呃。。。。我只能说其实这个才是最大的风险,为啥?参见携程。到时候备付金账户多少个亿缺不知道发给谁,真是。。。。。当然,理论上银行也有这个风险。那么,再多说一句,银行做托管真的可以避免P2P跑路吗?答案很简单——不能! 为啥不能?如果P2P公司蓄意使用虚假标的和虚假借款人,开设一堆个人银行户头收投资人的钱,然后控制这些账户资金转移。那么,神仙都没解。好吧,如果你说有解,请告诉我为啥到现在诈骗电话还那么猖獗。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2p网贷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