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向农户收购农产品手里收购的干花椒,杂质和净货的比例是多少?

【干花椒批发货源】_干花椒批发货源代销/网批_微商微店干花椒批发货源拿货 - 阿里巴巴
陕西 韩城市
四川 绵阳市
四川 成都市
四川 成都市
四川 成都市
湖南 长沙市
湖南 平江县
四川 成都市
四川 成都市龙泉驿区
山东 临沂市
云南 石屏县
四川 简阳市
广西 玉林市玉州区
江苏 徐州市
广西 玉林市
山东 济南市槐荫区
广东 深圳市龙岗区
上海市松江区
安徽 亳州市谯城区
四川 成都市
广西 玉林市
福建 厦门市
安徽 亳州市
河南 郑州市
河南 郑州市中原区
陕西 西安市
云南 昆明市官渡区
湖南 浏阳市
四川 成都市金牛区
四川 双流县
您可能还感兴趣的其他内容韩城花椒48元收购26元出售之谜:掺杂质自毁名牌&&& &&& 韩城市大部分花椒收购加工点是正规的,这是西庄镇一正规花椒加工点者芮潇潇摄&&& 从椒农手中收购花椒每公斤约48元,却以26元的价格出售,谁在做这“赔本”买卖?&&& 网上流传“韩城大红袍花椒掺杂质超七成”,是抹黑我省名牌还是真有其事?&&& 韩城椒农、购销户集体呼吁,加大打假力度,扫除害群之马!&&& 记者经过近期调查――&&& 韩城市西庄镇个别花椒加工点,从椒农手中收购花椒价格为每公斤约48元,而经过加工处理后,每公斤却以26元出售。这样的“赔本买卖”怎么会有人做呢?近日,记者对此怪现象展开调查。&&& 起因&&& 陕西花椒南宁下架购销户要求查来源&&& 前段时间,流传于网上的有关“韩城大红袍花椒掺杂质超过七成”的消息,引起了韩城市许多花椒种植户与购销户的高度关注。韩城部分花椒种植户及购销户要求广西南宁及陕西有关部门彻查问题花椒来源,保护陕西花椒“大红袍”的品牌形象。&&& 记者从南宁方面获悉,今年7月底,李女士在该市两家干杂店分别购买了0.5公斤花椒:一种是质量好的,58元/公斤;一种是质量次的,34元/公斤。李称:“买来的花椒很牙碜,用水浸泡,水被染红,水底还出现像红砖末一样的沉淀物。”&&& 当地有人曾当众对“问题花椒”进行“解剖”,从一包0.5公斤的花椒中取样100克,然后手工分离花椒和杂质,发现“问题花椒”里含有两种杂质,一种是圆形杂质,一种是形状酷似水稻壳的不明杂质。再将100克“花椒”分成三部分:花椒、圆形杂质和不明杂质,再次称重,花椒29.1克,圆形杂质30.3克,不明杂质39.5克,损耗1.1克,即100克“问题花椒”中,杂质的含量近七成。在给装有“问题花椒”的矿泉水瓶中加入水后,清水立即变成暗红色,水底还出现大量沉淀物。&&& 南宁商家面对质疑,有的拿出印着“陕西特产”字样的包装袋,称“问题花椒”是从陕西韩城的农户处或者市场采购来的,所掺杂物是产地加入的。一时间陕西花椒在南宁市遭遇“滑铁卢”,全部下架。&&& 调查&&& 应外地客商要求花椒想加啥加啥&&& 在接到南宁方面的反映后,本报记者于8月3日前往韩城,根据当地群众指引,记者来到韩城市花椒产量最大的盘龙乡和西庄镇。西庄镇井溢村村民焦彩琴、杨村村民薛翠兰说,今年的花椒因为春寒和干旱影响,产量下降,不过今年的价格比去年每公斤高了6元,每公斤收购价在30元。谈起花椒的掺假问题,椒农们均表示,收购花椒的企业或个人,对花椒的质量要求很严格,只要花椒稍微有花椒叶、花椒秆等杂质,根本就卖不出去。多位椒农证实,种植花椒收益本来就很少,采摘1公斤,工人最少3元,每亩产量就100多公斤,除去化肥、农药等费用,一亩花椒的收益就在一两千元左右。收购比较严,所以他们不敢掺假。&&& 在8月3日、4日两天,因花椒没有到大量收购季节,记者几次前往韩城花椒主要的集散地西庄镇花椒市场,对多家花椒加工销售企业暗访,均未发现花椒掺杂质现象。&&& 9月3日,记者再次来到韩城市,此时正是花椒的采摘旺季。据椒农介绍,最近几天的花椒,每公斤干货在48元,质量差一些的,每公斤也在40元以上。按一位行内人士的指点,记者再次来到韩城市西庄镇花椒市场暗访,大多数花椒购销点的花椒都加工得干干净净并无杂质。但当记者走进“贾××花椒购销点”,几名工人正在将成袋的花椒倒在地上,准备过筛。随行的一行家以批发花椒为名,与一穿白色衬衣的40多岁男子聊起花椒后,按“行规”开出了20元/公斤的价钱购买。&&& 当记者问及里边都加啥、加多少,这位男子爽快地回答:“想加啥加啥。”但白衣男子立即感觉记者问得太业余,随即改口“没货”。在该市场一无名称的加工点正在加工花椒的车间里,满地堆放着成袋的花椒秆。一姓晋的女主人说,如果做花椒粉,一百公斤里可加进去五六公斤花椒秆,如果加花椒籽,出来的花椒粉太黑。如果卖原花椒,才给里边加花椒籽。据她介绍,如果要给花椒中加花椒秆、花椒叶,每公斤花椒秆、花椒籽就要另外加收5元钱。行内人士说,100公斤加进去六公斤30元杂物,现在能多卖200―300元。&&& 记者来到一家花椒经销点的加工车间,只见满地摆放着已经装袋、正在封口的花椒。封好的白色袋子上赫然印着“陕西大红袍”字样。随行的行家解释,袋子口上用蓝色笔写着“B”(在该行业中,A货即为纯正花椒,B货为掺杂质花椒),明显是掺杂质的花椒。抓起花椒后记者大吃一惊,花椒中有大量的花椒叶碎末、花椒秆、花椒籽,真正的花椒绝对不超过50%。&&& 无奈&&& 花椒购销户上市前被逼加杂质&&& 同行的行家说:“今年花椒太贵,就要这样的货。”一位瘦高个男子称这种货每公斤26元。随即他拿来了一张名片,名片上边写着这家购销点的经理叫程某。&&& 暗访中,一个操外地口音、衣衫雪白的男子一直在打电话。有人悄悄说,这男子就是外地经销商,他在现场监督购销点的工人们装袋。“这些外地销售商,虽然买的是掺杂质的花椒,但还害怕加工点掺杂质‘超标’(即掺杂质比例超过所掏价钱的花椒)。”&&& 一位购销点老板张辉(化名)说,韩城的花椒目前已经进入全国市场,但主要市场在西北五省区及四川、湖南、湖北等地。花椒加工时都是按照程序处理,绝对没问题。而批发零售环节中,花椒掺假在行业中却是公开的秘密。“加工点辛辛苦苦收购来的花椒,经过烘干过筛,处理得干干净净,出售时却应各地的部分销售商要求往花椒中加杂质。花椒中所加的杂质,只有花椒籽和花椒秆,并无其他杂质。”&&& 据了解,今年因春寒、干旱,韩城花椒减产50%-60%,甘肃五都花椒减产80%,这导致花椒价格上涨。韩城花椒去年的存货每公斤在四五十元,今年新花椒的价格每公斤在50-55元。而个别购买花椒的商人,在零售或者批发环节,进货的价格每公斤在20-42元之间。“出这样的低价,肯定买不到高质量的花椒。”一贾姓老板说,这些外地的零售批发商公开要求按照所出价格,往花椒中按比例加花椒籽、花椒秆。最高的比例能达到百分之二三十,有时杂质竟占七成。&&& 韩城一些花椒购销户说,花椒收购时,本身花椒秆占10%左右,花椒籽占7%-10%,好花椒是经过处理才没了杂质。但个别购销点一味满足客商需求,对加工好的花椒进行二次加工。“二次加工,甚至三四次加工,说穿了就是往花椒中掺假。”把分离出来的花椒籽、花椒秆、甚至花椒叶,再次加入花椒之中,然后以外地经销商所开出的价格出售,像目前收购价每公斤48元左右,出货价只有26元,很显然花椒购销点是不会做赔本的买卖,掺杂质后肯定还是要有利可图。据几位花椒加工人士称,调料行业中会出现问题,关键是缺乏行业标准。虽然杂质对人体无害,但加入花椒中后,肯定调味效果要差。像发往四川的花椒,绝对不能给里边加籽,因火锅底料中使用,会影响色泽与味道。供给榨菜厂的花椒,每5000公斤加入食盐25公斤。&&& 呼吁&&& 保护知名品牌严查花椒掺杂质&&& 据一知情人透露,在销往西北其他省区的花椒中,掺杂质的情况相对比较严重一些。&&& 多位花椒购销户坦言,现在百姓消费的花椒,主要在农贸市场,进超市的花椒价格太贵,或者超市的各种费用太高,根本无法销售,这给个别销售商制造了掺杂质,销售低价花椒的机会。一位花椒商说,印制花椒包装袋,一开机就得10万以上,因此作为韩城普通的购销商,根本无力这样做,只能靠大量批发原椒生存。&&& 9月上旬,记者在西庄镇花椒市场了解到,韩城市花椒局在该市场了解过花椒掺杂质问题,但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韩城市多位椒农及花椒购销户呼吁,南宁及陕西相关部门应该严查“陕西花椒南宁下架”一事,彻查“问题花椒”来源。&&& 他们认为,韩城“大红袍”花椒是知名品牌,为保护知名品牌形象,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大打假力度,扫除害群之马。同时呼吁本地椒农及购销户加强行业自律,拒绝掺假,保护自身长远利益。记者 芮潇潇
&&?&&&&?&&商业的公益力量 花椒合作社与家乐福交易背后_市场动态_新浪房产_新浪网
商业的公益力量 花椒合作社与家乐福交易背后
  本报记者 汪若菡 四川茂县、北京报道
  2007年,卖出约15吨;2008年,出售近30吨;2009年,销售多少吨?六月红花椒专业合作社社长何有信的压力,随着在阶梯式的递增。
  在四川茂县,未必有很多人叫得出何有信的名字,但他们知道,何就是“把花椒卖给家乐福的人”――2008年“5?12”大地震后,羌族人何有信和家乐福做成了一笔价值300万元(出售近30吨花椒)的生意。在当地,这可是一宗“大买卖”。
  椒农感兴趣的是,凡在2008年把花椒卖给何有信的人,每斤能比市场收购价多赚3元,还可得到合作社返利。2008年年底,何有信从挣来的钱里拿出8万多元(占合作社净利润80%左右),按比例一次性返利给与他交易的318名社员和村民。
  其结果是,2009年想加入上述合作社的人比原来的300多人翻了一倍。
  茂县一直以盛产“大红袍”花椒闻名。好年景花椒总产量能达到500万斤,何有信所在沟口乡的产量则占到茂县的1/10。何有信的花椒合作社的前身是沟口乡花椒协会,从2006年开始就被WWF选中,和家乐福在一个保护大熊猫,改善周遍社区农民生计的项目里合作,WWF选择沟口乡花椒协会搞试点,组织宝顶沟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附近的农民把花椒卖给家乐福中国的100多家门店――2007年,花椒协会第一次尝试卖给了家乐福约15吨花椒。
  随着合作社名声在外,何的压力也随之增大――2009年,他必须向周围人证明,花椒合作社和家乐福的商业合作并非特例。
  被打乱的计划
  日14:28,当时还是沟口乡花椒协会会长的何有信正在县城的一个网吧里打印申请注册合作社的资料,地震突至。何醒悟过来拉起朋友跑出网吧时,他停在楼外的卡车已被倒塌的墙体砸中。
  茂县离震中汶川十余公里,后来的几天里,县城的水、电、通讯和通向外界的道路完全中断,成了地震中的孤岛。幸运的是,花椒协会当时的业务骨干和后来花椒合作社的15个出资人在地震中都安然无恙。
  但地震打乱了何有信关于花椒销售的计划:他本来预定于5月14日去上海参加家乐福的定货会。事后,何有信一直留着从瓦砾里找到的定货会邀请函做纪念,“他们安排我住(上海的)大,这下全泡汤了。”
  5月15日,本该平生第一次住进5星级酒店的何有信从县城出发,花了一天多的时间步行回自己在沟口乡的家――这是他1990年代靠开大货车跑运输赚钱建起的一栋两层小楼,就在通往九寨沟公路路边的一块空地上。
  地震发生后,塌方和飞石频繁,有经验的司机甚至不愿选择在下午风大时开车经过何有信的回家之路。何有信之所以第一时间冒雨涉险,是他在家里存着600斤大米。
  “我之前和WWF的人聊天,听他们说起国际粮油在涨价,所以才买了这点米。”何有信的“先知先觉”成了地震救灾期间花椒协会的工作重点――在房门外,何有信拉开一条横幅,上书“沟口乡花椒协会接待站”,然后,他和协会骨干轮班从山上挑井水煮粥,救助从九寨沟逃生下山的游客、居民和往来的军队、志愿者。
  何家房子建得结实,损毁程度不大,不少路人就在他家过夜。到了6月初,四川蜀光社区发展咨询服务中心(下称蜀光)的负责人杜玲和专家韩伟绕道绵阳、平武、黄龙、松藩到茂县,一路做现场调查。蜀光是四川本地的一个NGO组织,在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开展地震灾区快速调查项目。因为蜀光一直与WWF有联系,到茂县后,二人选择在何有信家落脚休息。
  在那段时间里,WWF从黄龙一线送进茂县近10万元的帐篷、药品和收音机与手电等物资,由何带着花椒协会的人冒险开车到海拔2000米以上的几个村子去代为分发。路上所见,羌族椒农祖辈居住的房屋已经在这场大地震里大片垮塌。对这些人来说,2008年的花椒如果卖不出去,就没钱买材料重建家园。
  因此,当晚杜韩二人问起何有信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在家煮了半个多月粥的何回答说,是注册合作社靠卖花椒生产自救。但生产自救也需要条件。地震后山区阴雨连绵、地面塌陷,当地人靠晴天在大片空地晾晒花椒的传统办法行不通,只有用加工设备烘干。此时何有信正在想方设法集资100万元人民币注册合作社,资金紧张。
  杜铃提醒,何有信可以以灾区生产自救的名义向中国扶贫基金会申请拨款,购买一些花椒烘干机和发电机。于是,两人连夜帮何填了申请表。
  中国扶贫基金会对此反应迅速,6月底就拨款近70万元。何有信和茂县农委主任冒着余震从松藩、平武绕道出茂县,去陕西韩城买到60台花椒烘干机和10台发电机,蜀光还帮他找到了上万米晾晒花椒用的防雨布。等到7月底,花椒进入传统采收季节时,花椒协会已将这60多台机器全部放到了会员集中的花椒生产大村,并且做好了相关培训。
  一笔大生意
  日,家乐福成都地区的生鲜直采经理樊永清坐着一辆6米长的冷藏车前往茂县。樊此行是为家乐福采购水果蔬菜――成都到茂县的公路已经被塌方阻断,当地大量农产品如车厘子、枇杷、莴笋、土豆虽已成熟,农民却无法运出县城。
  樊永清选择从雅安绕道马尔康,由小金进入茂县,中间翻越了夹金山和雅克夏两座雪山――过去走三四个小时的路,开车却开了3天。
  到了茂县,樊永清和当地农业局的人分头跑去各处组织农民采摘水果蔬菜。樊永清回忆说,自己站在河边向村民收购枇杷(高于市场价),这边现金结账,河那边的山体还在轰然塌方。由于当地通讯处于半瘫痪状态,政府又忙于救灾,农业局联络到的村民有限。结果,还是通过WWF介绍认识的何有信动员,樊永清在沟口收购到了8吨多莴笋和土豆。
  工余短暂的几次聊天中,樊反复提醒何有信,赶紧注册合作社。因为合作社具有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也能开具发票,享有税收优惠,家乐福直采部门可直接与其对接,并可在市场价格波动中相对稳定地保障农户的长期利益。
  直采部门是家乐福体系内的新生事物。日,中国政府正式开始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后,家乐福为此特别组成了一个40多人的直采小组。其任务就是在和全国各地那些刚刚“出生”的农村合作社打交道,为家乐福列出一份价廉的农产品(主要是水果)清单。这些清单上的商品一旦被家乐福各地店长看中,就会被直接从田间采摘后发往门店销售。
  听了建议,何有信找了15个人集资,迅速注册成立合作社,注册资金100万,何是大股东,占股份30%。樊永清返回成都将花椒的事情上报,家乐福中国总裁罗国伟当即给全国门店店长们发了个邮件,要求他们为赈灾下力气推广花椒销售。
  店长们被告知,地震会导致运输和人工各方面成本上升,采购价格也会高一点,“要有心理准备”。到2008年7月,家乐福统计完各门店的定货量,发现总需求量比2007年的15吨至少翻了一倍。
  此时,万事俱备,唯欠周转资金。
  和中国多数刚起步的农业合作社一样,何有信严重缺乏周转资金。而家乐福无法用现金结账(通常对供应商的账期是60天)。在2007年,何有信和家乐福做15吨花椒的生意时,因为有WWF长期负责该项目的项目经理李叶从中斡旋,家乐福预付了50%的货款,何又临时借了30万才勉强周转过来。
  生意做大两倍,何有信对农民给出的收购价格高于往年,再加上地震导致的人工、物流和包装成本上升,何有信的资金缺口变得更大了。
  为此,在2008年7月底,李叶在上海见到家乐福中国食品安全基金会秘书长李鸥(Aude Lesage)时,专门和她谈到了何的资金困境。私下里,李叶也对何有信提前提点,毕竟“家乐福是做生意的”,一次性对供应商预付超过100万,不符合零售商的运作规则。她嘱咐何有信做好两手准备,尽量筹集资金。
  何有信后来回忆说,那是他压力最大也最紧张的时刻――“眼看拿到了生意,却有可能做不下来。”
  很快,李鸥给李叶回复了一封邮件,她在信中简短地写道:“家乐福决定预付80%。”
  何有信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直采体系
  说到何有信的“大买卖”,就不能不谈及家乐福的直采体系。
  因为欧洲农业规模化和现代化程度极高,家乐福从农民手中直接采购农产品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为此,他们在西班牙专门成立了一个叫现代农业公司的机构,为家乐福西班牙公司直采近80%蔬果类产品,并且负责把当地产的橙子、柠檬等水果销售和配送到欧洲其他国家。
  家乐福中国区总裁罗国伟正是西班牙项目的筹建人之一,他很清楚,中间商环节能使得一个产品的采购成本至少上升30%~40%。在中国,商人之间倒卖的周期至少是4天。如果直接从农业合作社那里采购农产品,不但可以保证食品的新鲜和可溯源性(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从批发市场买来的蔬菜水果很难追查到确切产地),还能享受到政府给予农业合作社的优惠增值税政策。
  直采为家乐福带来的利润空间如此之大,家乐福不但可以让给农民超过市场价10%左右的利润,还能让自己的价格再降低10%-20%。
  2007年,家乐福向花椒协会购买了15吨花椒,这使何有信初尝直采的甜头――他能向椒农以高出市场价10%左右的价格收购花椒。同时,家乐福还能成为合作社用来制衡中间商的一股强大的力量。往年,花椒一旦丰产,批发商就会对农户压价。但家乐福在中国有将近100多个店,其规模优势足够平抑市场物价。
  “一旦我们搞降价促销,几周后这个商品的价格一定会逐渐上升。” 樊永清说,如果合作社能组织到足够多的货源,坚持等到价格回升,那么尽管一开始降价促销会让农民受损失,但随着价格回升,最后平摊下来,农户得到的利润还是能高出与中间商交易10%左右。
  何有信抓住了机遇:2007年,他把交易所得的净利润扣除部分协会发展所需资金,剩下部分按比例为农民返利。2008年地震时期,何不但冒险上山收购花椒,以高出市场3元每斤的价格收购花椒,并且在年底再次给与他做生意的村民返利。其中,同意收购时赊销给合作社的人得到的利润要高一些。
  如今在茂县,尝试不拿现款,转而接受花椒合作社账期的人越来越多。
  中国农民长期和游走于田间的大小收购商贩打交道,固执地只认现金,这样的转变或许是何有信和合作社获得的一次不小的胜利――这些细微的信任正逐步累积下来,不但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合作社,还能在未来有效缓解对其周转资金的压力。
  事实上,和大型供应商合作惯了的家乐福已经逐步意识到,在中国,与农民合作社打交道就像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比如,完全没有预计到的是,几乎全中国每个合作社在给家乐福开发票时都会遇到困难:在进入中国时,为绕开对外资的政策限制,家乐福在各地都采取合资方式。如果合作社要将产品卖给各店,不但要开出各式抬头不同的发票,还要核实到达各店的精确产品数量才能入账。对训练有素的供应商来说十分简单的小事,往往让那些更熟悉田间工作的合作社社长们叫苦不迭。
  “这不算什么。”何有信说。2008年,把货卖到家乐福遍布全国的近100家门店后,何一气开出95张发票――他完全可以夸耀自己是全中国最擅长为家乐福开发票的合作社社长。
  这种熟练来自大量“惨痛”的经验教训,在2007年的花椒协会时代,何有信经常在开发票上出错(当时,行业协会开发票需要通过国税部门)。最后,他不得不往返国税部门反复纠错长达一个月以上,才开出了家乐福所需的65张发票。
  现实迫使对供应商要求出名“苛刻”的大零售商迅速调整自己的策略。在意识到发票问题后,直采部门向财务和营运的同事紧急求援,他们决定改变原先的入账方法,让合作社将所有产品直接运到目的地的旗舰店,由直采人员、当地采购人员和旗舰店的生鲜部门负责人统一接收。这样,合作社只需要开出一张总数准确的发票。送来的货物由家乐福自己在各店间内部划拨。考虑到农业合作社周转资金匮乏,家乐福中国将全球统一的60天帐期缩短到15天。
  采购部门也一改过去对供应商的一切都作壁上观的“冷漠”风格,设专人帮助合作社在当地市场寻找物流和包装供应商。在每个重要的水果蔬菜产区,直采小组还会派出现场质量控制经理和农户一起挑选农产品,帮助他们控制损耗。
  “你可以说,中国农户反过来也改变了家乐福。”罗国伟评论说。
  归根结底,罗国伟之所以督促直采小组不惜花费大量精力去与新生的农村合作社建立联系,其理由现实而具体。在金融危机后,大超市为改善农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纷纷都在试图绕过中间商寻找各种农业基地为自己直接供应蔬菜水果。2008年4月,家乐福陕、豫、新三省(区)的城市采购中心(U)在郑州的黄河农牧场和河南思达超市撞了车,双方都一口咬定黄河农牧场跟自己有“排它性”合约,这是个超市争夺农场资源的典型例子。
  因此,家乐福已经先行一步――在此时,和其他大型零售商的农业直采还没有如此深入到真正的农村合作社层面。
  “到2010年,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家乐福超市里,我们希望能让蔬果类产品中直采的比例达到50%。”
  “甚至不需要那么久,”罗国伟补充说,“直采就会让很多变化在人们的眼皮底下发生。”
  三方博弈
  现在,直采已经让茂县的花椒交易发生了变化。
  何有信常开车和几个协会工作人员一起去山上给社员送化肥和地膜,目的地是沟口乡深沟村――那是一个海拔近3000米的羌族村落。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茂县的大红袍花椒全部在10年内由平地向海拔2000米上迁移,因此合作社绝大部分社员都居住在高山上。合作社的一个主要的日常生意,就是用批发价从供销社买来化肥和农具,在量够大的时候送上山去,按正常的市场价卖给社员和农民。
  “一直有人不太理解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何有信说。
  送一趟农资,刨除车辆损耗和油费外,合作社赢利不多,员工却要常年跑遍茂县大大小小16个乡镇中的几百个村庄。“遇到村民家中只有老人孩子时,还得替他们搬货。”
  但这种频繁的经济来往也加强了合作社和社员之间的联系与信任――对无法支付现款的农民,何同意他们用未来收获的花椒冲账。每一年,加上组织种植培训和收购花椒,他们平均每个村子要去到10次以上。通过这种方法,合作社有效监控了花椒大户化肥的来源,保证了花椒质量。
  在家乐福、WWF以及与之打过交道的人眼里,何有信人如其名。家乐福的采购经理以验货严格著称,也承认,六月红花椒合作社产品的质量“无可挑剔”。
  地震期间,人工价格上涨,何有信在用机器筛选从农民手中收来的花椒后,还是坚持雇佣了30多人为家乐福手工精选一遍――在其中,合作社承担了近30%杂质的损失。
  其实,何对质量的执着是拜严酷现实所赐。
  2005年,当时沟口乡乡长问在县城做生意的何有信,愿不愿意回沟口来当花椒协会会长。茂县花椒市场当时被超过300名左右的二道贩子完全控制:沟口山区的椒农因为花椒产量小,交通不便,只能坐等商贩上门低价收购。商贩收来花椒后,在100斤花椒里掺10斤水或者食用油再标上“茂县大红袍”的标志卖到批发市场。等花椒转手四五道卖到最终消费者手里,质量奇差,极易霉变。
  何有信本人是花椒种植大户,他做的土特产生意就是把自家产的优质花椒卖给游客,深知小商贩对茂县花椒的伤害,及后遗症――口碑坏了,花椒卖不出好价钱,一旦农民种花椒不挣钱,就会砍树改种其他作物。“如此恶性循环,不出5年,茂县花椒这个品种都将不复存在,”何说,“我不可能独善其身。”
  左思右想,他决定回去办协会,组织农民种植和销售花椒。
  “我当时以为,只要能组织大家种出好花椒,就一定能找到市场,赶跑二道贩子。”何说,“现在看来,我想的还是太简单了。”
  在协会建立的最初两年里,何有信花光了自己的十几万元积蓄,带着协会成员参加了无数食品博览会“找市场”,销售量始终没有突破过10吨(大部分批发给了重庆的火锅底料厂,价格不高)。尽管协会一点点做农民的工作,希望靠送农资培训和他们建立信任感。然而,没有稳定大宗的销售渠道,何有信很难给椒农开出有吸引力的收购价。椒农非常现实,价格一不满意就会倒向小商贩。
  花椒协会和大大小小的中间商在这种缓慢的拉锯战中平白消耗了不少金钱和精力。
  直到2007年,WWF将家乐福引入这场博弈,当地花椒业的商机和转机才真正出现。
  四处找钱
  “我在电视上见过你,你就是跟家乐福做花椒生意的人。”担保公司的负责人突然对何有信说。后者笑了,这有可能是个好兆头。
  刚成立几天的担保公司是茂县金融界的新生事物,它的负责人过去在银行工作多年,现在就坐在财政局大院中一间空荡荡的房间里。当天,何有信已经去过了当地的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局。
  地震过去了近10个月,茂县不少政府机构都隐藏在看上去一模一样的救灾临时搭建的板房里。何有信在板房迷宫里熟稔地转来转去,想为自己的合作社2009年即将来临的大定单“搞点,周转一下”。
  虽然茂县人人相熟,但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老熟人对何有信爱莫能助。
  何总问人家同一个问题,究竟国家有没有什么针对农村合作社的贷款或财政补贴之类的优惠政策?得到的回答也总是同一个:“具体到我们这里,还没看到落实政策细则的有关文件”,或者是“凡是合作社能享受到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拨款,你都已经拿到了”。
  奔波大半日后,何有信来到财政局,这是茂县少数已经修缮完毕的政府办公场所,局长听完他的情况,建议他去新开张不到几天的担保公司看看。
  “想贷款的话,”担保公司负责人仔细询问完合作社的经营情况后问,“合作社有什么东西可以么?”
  何有信一下子跌回椅背。
  让人沮丧的是,中国多数白手起家的合作社都没有什么固定资产可供抵押。六月红花椒合作社在茂县规划的新城区里买了一套用来做为商业铺面的商品房,但房产证要到初夏才能拿到。7月是茂县传统的花椒采摘季节,到那时再拿房产证去做抵押贷款明显是来不及了。
  “你有没有和家乐福签的销售合同?”担保公司负责人问,“我们可以帮你做票据抵押。”何有信第一次听说,凭合同就能贷款。在听完对方的对票据抵押的解释后,他和担保公司负责人约好了下一次见面的时间。临出门时,后者嘱咐他下次要把合作社的财务报表带来。
  “家乐福不会永远给我们付预付款,”何有信这样解释自己“四处找钱”的动机,“不能要求别人永远把我们当成地震灾民来救助,(我)也不可能永远依靠WWF。”
  因此,2009年,合作社的另外一件大事是改善加工流程,压缩生产成本。2008年,家乐福用近45元收购何的花椒,用47元的价格在全国各店销售。剔除物流和营运费用,家乐福在这个单品上并没有赢利――如果不是地震,这种供求关系在真正的商业社会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地震时期的物流、人工和包装成本都比平时高出好几倍,”何有信说,“2009年,我有把握控制成本,把家乐福应得的那部分利润还给他们。”
  何的内心充满着焦虑和紧迫感――合作社急需的不仅仅是销售周转资金,而是抓住机会弄到足够的钱建立起一个稳固的花椒产业王国。
  早在花椒协会时代,何就做过一个计划书,“如果能贷到790万元,我们就能把包括花椒油和花椒籽提炼在内的花椒深加工工厂建好。”每逢这种时刻,这个41岁的羌族人更像一个热情洋溢的理想主义者,随时准备对WWF、家乐福和每个可能给他提供拨款和贷款的官员、机构解释自己的“花椒产业蓝图”。
  “我连地点都看好了”,他说,工厂会建在沟口乡他自己的房子对面的那片广阔的空地上――那里是他和几个合作社骨干承包的土地。
  但在从担保公司出来的这个下午,何看上去又完全是个精明的生意人,他对交给担保公司的保证金和担保公司赚的钱仔细盘算了好一阵子,准备回去跟合作社的人商量商量。
  他很清楚地意识到,2009年,WWF的斡旋和家乐福的预付对花椒合作社仍旧至关重要:合作社的根基仍旧不稳,社员中接受赊销的人数不够多,而他目前又不打算再吸收更多股东,因为“不想改变股权结构”。
  “随便去找点钱并不难,”何说,“但现在合作社还小,管事的人必须想法一致,彼此信任。”因此,他将大部分希望寄托在贷款上。
  尽管刚刚成立的担保公司带来了好消息,但负责人也告诉他,具体公司的章程和担保费到底收多少“还要报上级批准”。这儿正是典型的中国农业社会的末梢,一些优惠政策细则和实施办法到达的时间会更晚,农业合作社最后能否拿到抵押贷款,能拿到多少,也都存在着巨大的变数。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撮合下,家乐福、农业合作社加一个“带头大哥”,被证明是一个能有效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组合。
&&但是,WWF也同时意识到,导致花椒合作社成功的外在力量,同时也成为它未来发展的变数,有如一枚硬币的两面。
电话:400-606-6969
<font COLOR=#8f-04-01 07:53
<font COLOR=#8f-03-30 08:07
<font COLOR=#8f-03-18 12:15
<font COLOR=#8f-03-18 11:25
<font COLOR=#8f-03-18 08:40
<font COLOR=#8f-03-17 11:16
<font COLOR=#8f-03-16 07:41
<font COLOR=#8f-03-13 08:29
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的文章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公司大量收购花椒 的文章

 

随机推荐